吞噬星空之巫霸星空:自动对焦的误区 - yvli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49:35
                                    自动对焦的误区 从美能达A7000第一次实现了自动对焦至今,已经三十来年了,进入数码单反时代后,AF自动对焦早就全面取代了MF手动对焦,很多人甚至连手动头都没有摸过。说起AF自动对焦,看来貌似简单,好象拿起相机,对准拍摄目标,直接按下快门相机就自动完成了对焦过程,人人都会。实际上并不这么简单,或者说广义上的自动对焦就是这么简单,而精确对焦就不是这么简单了,甚至应该说是一件沉不可测的事。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说的不好听一点,可能是拍了一辈子片,也弄明白对焦那点事。俺从佳能EOS50开始至今,玩AF自动对焦相机也有十多个年头,各种题材的片子拍了几十万张,走了若干弯路,尝过无数苦头才理解了个中一、二。甚至就在不久前的去年12月初,俺在写《对焦点之我见》http://yvlin.blog.163.com/blog/static/1898393201011304946207/ 的时候,对自动伺服对也有着不小的误解。其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佳能快修拿到了一本名为《1D Mark IV 人工智能伺服对焦自定义功能&ISO感光度设置指南》的小册子,册子不大,只有十六开,薄薄的二十来页。也许因为内部资料不对外吧,它揭出了佳能密而不宣的对焦使用方法。虽然这是佳能1系的对焦系统的使用指南,但是各家的功能都是相通的,只是名称叫法有所不同罢了。用了差不多近两个月的时间,反复看了N遍当俺自认是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后,赶上了北京国际自盟世界杯室内自行车赛,实地拍了差不多三千来张片子后,才算是悟出了其中三味。

北京国际自盟世界杯室内自行车赛今年是第三届,从前年开始落户北京老山自行车馆,每年一月下旬举行,去年第二届比赛的时候,俺刚进了小马四,也曾经兴冲冲地带着它和5DII还有老掉牙的20D去狂拍了一通。三个机器每个拍的都在千张以上,小马四用的高速连拍更是拍了有差不多近五千张。回来把片子草草看了一遍就用了一个多星期。拍的时候在显示屏上看,觉得还不错,可回来上了电脑,这小马四拍的一点也不比5DII强,也就跟20D上下差不多罢。当时以为可能是机器刚上手,第一次拍,不熟悉,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设置全反了,不但小马四的基本性能没有发挥出来,还降低了不少。这便是俺小马四的初次体验。正是因为这一次的教训,使俺明白了一个道理,尽管有了最顶级的器材,1系的机身,红圈的L头,AF自动对焦也不是相机对准目标,按快门这么简单的事,而是有它更深层的内涵需要潜心开发。在网上,书上看了无数资料,且自已实拍了数以万记的片子后,逐渐明白了AF自动对焦其中的若干误区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误区一:自动对焦点数越多越好。

高档相机的自动对焦点数多,低档的少,这自然而然的就在人们的印象里形成了一个点数越多越好的概念。其实不然,对焦精度和速度和点数多少并没有太多的关联焦点只有一个,正确的合焦也应该是对一点合焦,我们在拍人脸部的时候,正确的合焦位置应该是眼睛,相机多点合焦不可能对眼睛精确合焦。多点合焦只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同一焦平面上,另一种是在景深范围内。对于后一种情况来说对焦点多没有什么影响,甚至可能是必须的,而前一种情况多就未必是好事了。从1D到小马三都只有19个自动对焦点,小马四才增加到45个就说明这一点。因为自动对焦增加几个点并不是太难的事,1DS就有45个,移到小马上即可。尼康可以把D3的下放到D300上,佳能也一样做的到。而佳能从1D到小马三都没有这么做,不是做不到,只是没有做,解释只能是实际上并不需要。小马四增到45个,无非是受尼康D300就有51个对焦点的影响,迫于市场压力。

误区二:不分情况,使用全对焦点。

很多人都认为,相机对焦点多了使用方便,只要构图,不用管其他。这是典型的受了尼康51点自动对焦宣传的影响,D300最受欢迎,佳能中档机被影友诟病最多的就是这一点。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相机对焦点多,选择也多,构图确实方便,但是相机自动化程度再高,它也做不到你想以那儿为焦点自动对焦,它就选那个对应的自动对焦点。相机只会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选择自动对焦点,这个合焦点往往不一定是你想要的,广角镜头,小光圈,固然是没有问题,大光圈,长焦距精确对焦这问题就来了。人脸特写,相机选择的合焦点不是眼睛而会是鼻子。所以不分场合盲目选择全对焦点是不对的。

误区三:拍摄运动物体要使用全对焦点,灵敏度越高越好。

拍运动物体要用全对焦点这恐怕是AF自动对焦最大的误区,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我在写些文之前也是这样认为。先说灵敏度,这其实就是对焦系统伺服对焦的算法。在佳能这是高档对焦系统和中档的一个分水岭,只有高档和次高档的对焦系统才有对焦灵敏度自定义设置。拍运动物体,从字面意思,人们很容易就会想到,当然是灵敏度高比低了好,往往就会往高设。错!多数时候不但不该往高设,还该往低调。进了小马四后第一次拍自行车我就往高调了灵敏度,结果就是拍出来和20D的效果差不多。不知道该如何正确使用时,不做任何自定义取一个标准值也比盲目设置好。接下来再说选全对焦点还是选择使用对焦点。多数人都认为对焦点越多,拍摄运动物体精度越高,伺服对焦要用全焦点,把选择放心的交给相机就行了,这样可以自始至终都有对焦点和主体对应。错!错!错!我开始也是这么以为的,看了前面说的小册子才知道这是错误的。对焦点多,并不是让你这么用的。对焦点多,覆盖的面大,可以选择的余地大,可以利用的辅助对焦点也多,这才是它真正的意义。因为拍运动物体特别是拍体育运动,一般都是用大光圈长焦镜头,速度快,来不及重新构图,所以必须选择合适的对焦点,这里选择是要拍摄者自己选择,而不是交给相机去选择。高档对焦点多和中档对焦点少的真正区别在于,中档只有中央对焦点精度高,有辅助对焦点;而高档的对焦系统任意一个可选的焦点都可以做主对焦点,主焦点边上的对焦点都可以选做辅助对焦点。也就是说高档的可以选择对焦范围内的任意一个点去精确对焦,对焦点数多,是可供自主选择的余地大,不是跟踪方便。中档的只能用中央,至此俺才彻底明白为什么5DII在说明书中说,辅助对焦点只有伺服对焦模式时工作,伺服对焦时相机默认优先使用中央对焦点。

误区四:拍运动物体使用单对焦点会失焦。

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问,只用一个对焦点拍运动物体,那物体运动的稍微快一点,距离再近点,你怎么可能跟的上,岂不是就要丢目标失焦了么?这就又要回到对焦灵敏度上来了,也就是算法上来了,运动物体测距,最基本的原理是有一个假设,这个假设是:物体是始终保持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的。一般被叫作:“三不变”。三十多年前我当兵正好是在高射炮部队服役,干的是射击指挥仪。它的作用是跟踪飞机,计算射击提前量,带着火炮自动射击,这和相机拍运动物体是同一个道理。那时我们有一句话叫飞机打着了是蒙上的,打不着是必然的。因为只有飞机严格按照三不变飞,跟踪也要一点不差,计算要零误差,这三样同时做到才可能是命中,有一样稍有误差,那就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敌机不可能三不变,跟踪也不可能没有误差,计算也不可能精度这么高,那么打中靠的是什么呢?算法!就是假定飞机三不变,跟踪和计算都取平均变量,我们高炮兵管它叫:“平滑”,这样就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相机伺服对焦也是一样,是凡变的都取其平均值,举个最直接的例子,一个蛙游运动员,在游动中,呼吸的时候抬头,相机对主体对焦,测出了它的变量,而当运动员低头划水失去主体的时候,相机依然保持按照刚才的变量值进行计算,当运动员再次抬头的时候,相机只要稍微修正误差就合焦。这就是灵敏度,灵敏度高,平滑的能力就越低,适合运动快慢不断变化的的情况;灵敏度低,平滑能力强,适合匀速运动的情况,特别是象蛙游这样的情况。因此只要相机跟踪运动主体一段时间,伺服对焦合焦后,即使短时间失去主体,相机依然会按照原有的速度进行追焦,不会失焦。这和你用多少个对焦点没啥关系,只和算法有关。所以选择合适的对焦点,选择正确的算法才是根本,用全对焦点是错误的!

误区五:处理器的速度决定对焦速度和精度。

每次厂家在改进了对焦系统的时候都会有一句,改进了对焦算法,很多人都以为这算法有多难,以至难到处理器不升级算法也升不了级,其实这算法简单之极,胶片时代都可以应付的来,数码时代根本就不在话下。其实真正决定相机对焦系统好坏的是精确性和稳定性,这才是高、中、低档对焦系统差别的真正所在。精度的难度相对小些一般都有保证,难就难在稳定性和耐用程度上。我当兵的时候,每年要去靶场打靶,那时候陆军和空军的高射炮是共用同一个靶场的。空军就是空军他们的装备比我们陆军先进的多,我们的指挥仪用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的机电半自动计算机,空军用的是瑞典的雷达加全电子计算机一体的全自动指挥仪。所谓半自动,就是是靠人工通过望远镜手动跟踪,然后转换成机电数据再进行计算。比起空军的雷达跟踪全电子自动化程度相差甚远,但是每次空军总是打不过我们。听上去不可思议,究其原因,我们的人工和机电的稳定性好,空军的全自动设备在野战条件下稳定性差,虽然它们的跟踪和计算远胜于我们,就是一个稳定性不好导致了实际效果差强人意。所以决定性的并不是指标好坏,而是稳定性如何。高中低档在指标性能上可能并不差多少,可能中低的还能犯上,耐用性和稳定性一差,这差距就拉开了,正是谁用谁知道。

误区六:余弦误差。

网上颇为流行的一种说法,使用中央对焦点,单点单次对焦后,重新构图会因为余弦误差造成失焦。从理论上讲,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误差,只是这点误差太小了,恐怕比使用非中央对焦点的误差还小,完全可以乎略不计。这是我用大光圈,中长焦拍过数以万计片子验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