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美男图片大全:鸡腿菇栽培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5 07:05:55

 鸡腿菇栽培技术


1.波浪式栽培鸡腿菇产量高

鸡腿菇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食疗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近两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了在同等生产条件下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湖北省枝江市食用菌协会的科技人员对鸡腿菇的最佳栽培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结果证明,波浪式栽培鸡腿菇产量高、效益好。

  所谓波浪式栽培模式,即在铺料播种时,将床面的培养料铺成一种起伏不平的波浪状,形似水面波纹。此种栽培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一是增加了床面出菇的表面积,与平面栽培床面相比,出菇面积增加了50%以上;二是对床面和料内的小气候环境能进行有效的调控,在通气供氧、排除料内有害气体、调控料温等方面均优于平面栽培法;三是在不增加任何投资的前提下,单位面积产量可提高30%~40%,原材料的生物转化率显著提高。

  实施方法:生产前期的配料、发酵、栽培场地的整理、消毒和栽培后期的各项管理工作等生产程序与常规栽培方法相同。

  不同点在于:一是厢面宽度设计为1.2米,有利于提高普通农用薄膜的利用率;二是采用分层播种,即2层料2层种,加快发菌速度;三是在铺料播种时,光在厢面按等距离纵向铺成30厘米宽的3条料,料厚10厘米,中间留出215厘米宽的空隙暂不铺料。料面稍整平后,播上用种量1/3的菌种,然后在料面再铺一层15厘米厚的料,同时将须留的中隙处铺料3厘米厚,随即将料面整理成龟背形,使其形成波峰和波谷,波峰高22厘米,波底宽15厘米,最后将剩余的2/3的菌种均匀地播满料面,用木板轻轻拍平,盖上薄膜、草帘,保温保湿,进行发菌管理。经过1520天,菌丝长入料内1/22/3时,及时覆盖经人工改良后的覆土。波峰、波谷的覆土厚度均应达到5厘米厚,覆土后1518天在波峰和波谷各处即可大量出菇。试验证明,鸡腿菇覆土厚度在5厘米左右时,长出的菇个体肥大,柄粗短,开伞迟,产量高,质量好。

 

2.发酵料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

为了适应大规模发展鸡腿菇生产,现将发酵料栽培鸡腿菇的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一、生长环境   鸡腿菇适应性广,抗杂抗逆性强,能利用稻草、玉米芯、花生秆等农作物秸秆在室外或室内栽培。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3--35℃,最适温度范围22--28℃,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是5--32℃;培养料含水量以60%--70%为宜。子实体生长时空间相对湿度以85%--90%为宜;鸡腿菇属好气性菌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需要充足的氧气,特别是子实体生长阶段,应经常通风换气;鸡腿菇对光照不是很敏感,菌丝生长阶段在避光条件下培养,子实体生长阶段在散射光下,适宜光照强度为500--1000勒克斯。
    

二、栽培季节   鸡腿菇栽培时间的选择是根据鸡腿菇菌丝体与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而确定的。根据鸡腿菇的菌丝体具有极强的抗衰老性能以及不沾土不出菇的特点,只要安排得当,一年四季均可以制作菌袋进行发菌,待环境温度处于10--25℃时,即可脱袋、埋土,进行栽培出菇。有控温设备的场房,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出菇栽培。在我省,一般出菇栽培选在9月至翌年6月初。
    

三、培养料配方与发酵
   

 1.玉米芯100公斤、尿素1公斤、石灰3公斤;
   

 2.稻草(切段或粉碎)40公斤、玉米秆粉40公斤、马粪(干)20公斤、磷肥2公斤、石灰3公斤;
    

3、棉子壳89公斤、稻草5公斤、石灰2公斤、石膏粉3公斤、磷肥1公斤。料水比为1:1.3--1.4。将料充分拌匀后堆积成高1米,宽1米以上,长不限的料堆,然后盖薄膜保温发酵。在温度升至60℃以上保持10小时后翻堆,待再次达到60℃后维持10小时左右即可摊晾,进行装袋发菌。
    

四、装袋发菌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装入20厘米x40厘米塑料袋内,分两头和中间三层接种,接种量为15%--20%。接好种后移到培养室中培养,约20天菌丝满袋,即可移入出菇棚(室)进行覆土出菇管理。
    鸡腿菇的发菌管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发菌前期的管理   将料温控制在20--30℃是播种后菌种能否顺利成活和吃料生长的关键。播种后1--7天为发菌前期。1--3天的管理重点是保湿、控温和换气。保湿的方法是覆盖好薄膜,若遇到雨天还要清沟排渍,防止雨水浸入料内。控温的措施主要有:①勤检查,将膜内料温控制在22--28℃,最高不能超过30℃;②料温偏高时,加厚膜棚上的草苫或将草苫上淋井水降温;③将床中间的薄膜升高1--20厘米,揭开薄膜的头通风散热,加速膜内空气流动;④遇上低温寒潮天气,应将薄膜盖严实,减少膜面覆盖物,增加光照,提高科温。播种后4--7天,菌种块上的新生菌丝已萌发齐全,开始定植吃料,向料内生长。此期则以换气为主,每天通风不得少于2小时,促使菌丝快速封面,适当降低料表面湿度,使料面稍显干燥,减少杂菌污染,亦可加速菌丝向料内生长。膜内料温控制在22--28℃,相对湿度保持在70%--75%较为理想。
    

2、发菌中期的管理   播种后8--12天为发菌中期,也称为料层发菌期,菌丝吃料并在料内纵横生长。此期应以小通风为主,大通风为辅。操作要点是:常通不止,不使通风造成温差、湿差过大;温度低时中午前后通风,一早一晚少通,反之则早晚多通、中午不通或少通,使棚内空气新鲜,又保持棚内温度基本稳定。
    此期的料温应控制在28℃以下,相对湿度控制在75%左右。若自然温度超过30℃,晴天中午前后应揭开薄膜的两头通风,搭建的遮阳棚若遮阴度不够,应加厚覆盖物,同时对棚上覆盖物喷水降温,确保料温处于适温范围之内。若自然温度在15℃以下,应盖好薄膜少通风,尽量利用阳光提高膜内料温,使菌丝正常生长。此外,发菌中期也是病虫害的易发期,若发现螨类害虫,可用1000倍的杀灭菊酯、1000倍的二氯杀螨醇或1500倍的克螨特液进行防治。若发生毛壳菌和小菌核病,毛霉、木霉、曲霉等杂菌,可用300倍波尔多液、500倍克霉灵或800倍甲基托布津液直接喷入病区防治。
    

3、发菌后期的管理   播种后13--20天为发菌后期,也是养菌阶段。温度控制在22--28℃,相对湿度保持在70%--75%。为了使料层的菌丝健壮生长,适应覆土后的环境条件,可将科层用木棒撬动一次,增加中下层料内的氧气供应,有利加速菌丝生长。后期只要加强通风换气,确保棚内和料内的温度正常,控制料面湿度就不易发生病虫害。
    

五、覆土出菇管理  

 将发好菌的菌棒去掉塑料袋,平放在地畦内或床架上,宽60--80厘米,长不限,进行四周及表面覆土。覆土材料一是远离栽培区尤其老栽培区取土;二是对所用土壤进行消杀处理,操作要点:将土过筛,春季按每喷雾器水(约15公斤)对150克多菌灵、200克甲醛,秋季可适当调高用药量,溶化后喷洒,边拌边喷,然后用塑膜将土盖严,1周后即可使用。目的是对土壤中的有害菌类进行消杀,不让覆土带菌进棚,并借助药物残效,使杂菌难以着生。覆土时先用1%--2%石灰水预湿,表层一次性覆盖3--5厘米后,再采用细喷勤喷的方法逐步调整好泥土含水量,调水期间要注意通风,如果培养料湿度正常,不要让过多水分流到料里去,以免料变质发黑,待菌丝爬上土层后,再提高空间相对湿度达90%--95%,给予散射光,通过增湿、降温、变温刺激诱导原基的大量发生。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主要以调节水分和湿度为主,浇水要少而勤。
    

六、适时采收   

当鸡腿菇子实体菌柄伸长至20--30厘米,菌盖紧包菌柄,菌环刚刚松动、未撑开的雨伞状时采收,慎防菌盖边缘脱离菌柄开伞自溶或变黑失去营养价值。采收时用手轻握菇体旋转式拔起,用利刀削除菇脚泥土即可上市鲜销或加工成干品出售。此时采收,子实体品质好,商品价值高,保鲜期长,耐运输。第一潮菇采收后停止喷水,2--3天后再向畦内喷重水,继续进行出菇管理,一般可收3--4潮菇。
    山东省食用菌工作站  秦旭  许大志 

3.蔬菜大棚套作鸡腿菇技术

鸡腿菇是近年我国北方新兴的一种食用菌栽培品种。因其栽培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益高,且食用药用价值俱佳,而深受广大菇农和消费者的欢迎,颇具市场竞争力。其独特的栽培工艺特别适合冬季蔬菜大棚菌菜套作。一般100延长米大棚可投放2000袋左右,按2002年初的市场行情,农户可增加纯收入4000元以上。加之后期菌糠可回田改良土壤,可谓一举多得。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1.大棚蔬菜生产可选择具藤蔓或高棵的黄瓜、番茄、菜豆、茄子等适合保护地生产的优质高产品种。
    2.鸡腿菇选用co-1(我中心驯化的野生优质高产菌株),以及co-944、h5 等适合冬季生产的优质菌株。
   

 二、生产安排
  

  1.蔬菜生产  蔬菜生产按常规的保护地生产要求进行。需强调的是,为便于套作鸡腿菇,可将行间距在原基础上增加5cm左右。
    

2.菌袋生产
    

(1)配料发酵  鸡腿菇的培养料配方可灵活选择。下面这个配方较适合北方地区使用:玉米芯52%、杂木屑15%、豆秸15%、麸皮10%、蔗糖0.5%、过磷酸钙1.5%、石灰5%、石膏1%、料水比为1:1.5~1.6。培养料要进行发酵处理。冬季在棚室内发酵,可建成底宽1.5m,顶宽1m,高1m,长度不限的料堆,堆顶及两侧多打通气孔。距料面10~12cm处的发酵层温度达60~65℃时,维持10~12h后第1次翻堆。如此共翻堆3~4次即可达到要求。第2次翻堆时加入0.1%克霉灵;最后两次翻堆时喷洒800~1000倍的杀虫剂如溴氰菊酯,以杀死料堆中的害虫。发酵后水分保持在60%~65%、ph值8~8.5,不足时加水或石灰调节。
    

(2)装料播种  培养料发酵结束后,散开料堆,当温度降至30℃左右时装袋播种。一般选用折径24~25cm,长45~50cm,厚0.025cm的低压聚乙烯袋。距袋端5cm处各扎2道微孔(相距0.5cm),播种时先系好一端袋口,按4层菌种3层料的方法进行层播。料袋中部再等距各扎2道微孔,此时注意菌种层要对准微孔。总播种量为料袋干重的20%~30%,两端多放,中间少放,其比例为3:2:2:3。
   

 (3)发菌管理  料袋装好后,可置于空闲房间发菌,也可以靠大棚北墙堆放,用牛皮纸、编织袋等遮盖发菌。发菌期间主要是控制好温度,以袋内温度22~24℃左右为宜,不要超过30℃,否则菌种将被烧死,且料内易出现鬼伞(一种杂菌)。一般20~25天料袋可发满,此时称为菌袋。
  

  3.菌菜套作  

根据大棚蔬菜的生长情况灵活调节装袋时间。一般时间安排以菌袋发满后,蔬菜正值爬满架或植株高大茂密已进入果实生长期为宜。这是进行套作的适期。
    

(1)脱袋覆土  用锋利的刀片划破菌袋,脱去塑料袋,将菌棒顺垄沟间隔1cm码放好,然后覆5cm厚的土。覆土需加1%石灰、0.1%克霉灵混拌均匀,以1cm大小颗粒为主。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取用棚外10cm以下的菜园土。
    

(2)整地浇水  覆土后,将垄面、地面整理好,结合蔬菜浇水向垄沟(现已成为菌床)灌1次大水。水渗透后,再将菌床表面缝隙或露菌料处用土覆盖好。
    

(3)二次覆土  一般10~15天后,菌丝可长至土层表面,露出白色绒毛状菌丝,局部有菇蕾出现。此时要进行第2次覆土。二次覆土是保证鸡腿菇高产的重要环节,覆土层以2cm厚为宜,并用喷壶浇水至土壤湿透。
    

(4)菌菜采收  二次覆土后10天左右,第1茬鸡腿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这期间,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棚室内的温湿度,加强通风换气。晴天的上午或下午可向菌床喷1~2次水。鸡腿菇露出土层后,生长速度极快,一般3天可采收,采收标准为手捏菌盖稍有蓬松感。切不可采收过晚,以免菌盖老化变黑自溶,失去商品价值。菌菜采收盛期可先采收蔬菜,再采菇,以免采菇时损伤蔬菜。
    

(5)后期管理  第1茬菇采收后,清理床面,补充覆土,再结合蔬菜浇水灌大水。15天左右可采收2茬菇。根据蔬菜的生长周期,一般可采收3茬菇。
   

 三、菌肥回田
    

蔬菜生产结束后,可将菌糠直接翻入土壤中,经过夏季的高温、雨淋、阳光暴晒、土壤微生物的综合作用,菌糠充分发酵,成为很好的缓释肥料补充到土壤中。菌肥回田既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调节了土壤的酸碱度,补充了土壤的养分,又很好地调节了因长期保护地生产而造成的微生物菌群失调。因此,既减少了下一季大棚蔬菜生产的化肥投用量,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为蔬菜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自《蔬菜》  2002.5 

4.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

鸡腿菇又名毛头鬼伞,是一种土生好氧型真菌,子实体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益胃、助消化、增食欲、降血糖的作用。常见栽培品种有cc173、cc168。 
  

  一、适宜播期 
    鸡腿菇适应温度范围较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8℃,出菇温度为10-30℃,以15-25℃较为适宜,我县春季栽培应在3月播种,秋季栽培应在9、10月份。 
   

 二、栽培原料 
    棉籽壳、木屑、稻麦草、玉米芯等农产品下脚料,以及栽培过金针菇、香菇的菌糠均可用作栽培鸡腿菇。常用配方:棉籽壳90%,麸皮或玉米粉8%、过磷酸钙1%,石灰1%,含水量60-65%。 
    

三、栽培方法 
    

1、熟料栽培 
    用17cm×30cm的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0.25-0.3kg(折干料重)。按常规进行灭菌、冷却后接种。将接种后的菌袋置于20-25℃的温度内发菌,一般培养30天左右,菌丝即长满料袋。再过5-6天,即移入栽培场地进行脱袋埋土栽培。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挖畦,床深20-25cm,宽60-80cm, 长度不限,畦床底先撒一层石灰粉,脱袋后的菌捧竖立或横卧排放在床内,然后在菌捧的表面覆盖一层3-5cm 厚的肥土。立即用喷雾器喷湿土层,最后用竹竿在床上搭30-40cm高的小拱棚,拱棚上覆盖薄膜、草包或遮阳网遮阴保湿。出菇期间保持棚温15-25℃,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左右,弱光照时子实体更加洁白,商品价值较高。每天打开拱棚两头的塑料膜通风换气,一般经20天左右即可出菇,等八成熟即可采收,正常可采收3-5潮菇。 
    2、生料栽培 
    此种方法更加简便易行。选择排水方便,近水源、环境清洁的地方,挖宽150cm,深30cm,长不限的菇床,把稻(麦)草浸湿后(含水量65%左右),均匀地摊在菇床上,并压实整平,料厚20cm ,采用穴播与撒播相结合的方法,每10m2用栽培种25瓶,上面盖上薄膜,3天可定植,当温度高于40℃或低于5℃时,要采取降温或保温措施,约经10天后揭膜覆土。鸡腿菇菌丝具有不接触土不出菇的特征,所以必须覆土,即用99%的稻田土+1%石灰粉拌匀,含水量约60%,应掌握握之成团,抛之能散的程度,覆土3-5cm厚,一般覆土20天后即可出菇,生物学转化率150%-200%左右。出菇后管理、采菇与上同。

5.利用姬菇、平菇的菇糠生产鸡腿菇

鸡腿菇,因其外形似鸡腿而得名,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利用姬菇、平菇的下脚料和生产姬菇的旧大棚生产鸡腿菇,60平方米的菇棚可以生产鸡腿菇1500~2000千克,纯收入在2500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具体措施如下:
    培养料的选择与处理  菇类的下脚料和棉子壳(无棉子壳的可选择玉米芯,但必须经玉米粉碎机粉碎)。
    培养料的配方  棉子壳或玉米芯30%~40%,菇糠60%~70%,生石灰7%~8%(外加)。料水比为1∶1.5~1.6。
    堆积发酵  按配方要求将培养料称好,将生石灰均匀撒在主料上,然后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将拌匀的料堆成宽1米、高0.5~1米,长度不限的料堆。用直径5厘米左右的木棍在料堆上插孔,每孔间隔40~50厘米,以利于通气。然后覆盖草帘,待料内温度自然上升到65~70℃时,进行第1次翻堆,内倒外,外倒内。24小时后再翻堆1次,如此进行,翻堆4~5次即可。基料发酵成Φ谋曜嘉毫夏诓故热群醚跷⑸锶绶畔呔ぞ龋嫌刑厥獾木葡阄丁?br>    基料的装袋与播种  原斜经堆积发酵处理后,可进行装袋与播种。采用3层菌种2层料的层播方式进行播种,播种量一般为料重的12%~15%。装好袋后在原种部位扎10~12个小孔。
    堆垛发菌  装完的菌袋可堆在院内或房前,高5~6层,堆好垛后,盖草帘,注意垛与垛之间留空隙,温度控制在20~26℃,料温不能超过30℃。若温度达到30℃,要立即倒垛,一般情况下,5~7天倒垛1次,1个月可发满菌袋。
    开袋覆土  首先在菇棚内每隔30厘来挖90~100厘米宽、15~25厘米深的畦沟,然后将发好苗的菌袋的外层塑料袋全部脱去。将脱去菌袋的菌棒横向排放在畦沟内。注意菌棒前后左右应保留2厘米的间隙,然后在菌袋四周填满营养土,灌大水,让水浸透畦床,待水完全渗入后,再覆盖2~3厘米厚的营养土,并向畦面喷水,使畦面湿透即可。
    出菇管理  鸡腿菇的出菇管理,关键在于菇场的通风、调湿、光线、温度和再覆土等环境条件的综合调控与有机结合。鸡腿菇出菇的最佳温度为18~22℃。出菇后温度掌握在16~18℃,不得超过22℃。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1)二次覆土。栽培后20~25天,畦面即可长满白色菌丝,菌丝进入扭结出菇阶段时进行二次覆土,厚度2厘来。每天喷1次水,出菇后不再喷水。(2)及时通风。出菇后,要加强通风。(3)适时采收。鸡腿菇应在菌环尚未松动脱落、菌盖未开伞前及时采收。头潮菇采收完后,及时清除菇床残留的菇蒂,然后浇大水1次。
    ●山东省栖霞市杨础镇农技站(265312)贾振样  李爱新    

6.鸡腿菇春季出菇前的管理

经过一冬的休养生机,随着气温的回升,鸡腿菇将再度出菇,并进入春季管理阶段。在出菇之前,应着重检查菌畦的病、虫、水等情况,并做相应处理:
    一是严格检查菌畦床面。一船鸡腿菇生产中较易发生石膏霉等病害,尤其危害最大的"鸡爪菌",一经发现,必须立即进行有效清理,并辅之以化学药物以防蔓延扩大;同时检查大棚墙体及木柿⒅龋⑾钟性泳⒉『ιな保笆惫纬⑴缢⒍嗉兹芤骸?br>    二是仔细观察棚内有无诸如跳虫、马陆、菇蚊(蝇)、害螨等虫类活体,尤其需打开菌畦严格检查基料内部及畦底。因在冬季低温季节,害虫一般藏匿于料内及畦底温度偏高的地方。发现有虫类存在时,简单的方法是施用磁化铝熏杀,效果颇佳。具体方法是在畦床上用直径3~5厘米木棍间隔约20厘米打洞至畦底,然后按每米2畦面1片的用药量将磷化铝包好投入畦面,上覆塑膜或地膜,约24小时即可杀死全部害虫。但该法适用于未出菇的低温阶段,如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应相应缩短覆膜时间,达20℃以上时覆膜应掌握在10小时以下。投药覆膜的同时,可使用敌敌畏或菊酯类药物喷洒棚内各暴露处,使灭杀更加彻底。
    三是经过去年的出菇及冬季的低温干燥,棚内墙体、地面水分趋小,尤其基料失水严重,覆土亦相应失水,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则很难获得理想产量。补水的主要方法:向基料补水时,可用铁铲类工具间隔20厘米左右从畦面插入到畦底,而后灌水1~2次,约一周后,基料吸水至原播种时的含水率,如嫌不足,再浇灌1次;注意该次灌水量意在补足基料水分,该批出菇所需水分大部将从此获得,待出菇时便不再灌水,因此,一定要补足。而后适量补土并整平畦面,新补覆土水分不足时可适量喷水。
    上述工作确认无误后,即可加大棚内通风量,并相应增加空气湿度至70%以上,未出菇前,可适当掀开草苫以提高光照度并给予一定的刺激,待气温稳定在16℃后,便可大量发生菇蕾。此后即进入正常的出菇管理阶段。
    山东省农科院土肥所  曹德宾 

7.波浪式栽培鸡腿菇

试验证明,波浪式栽培鸡腿菇产量高,在同等生产条件下收益明显。现将其技术方法简介如下: 
  所谓波浪式栽培模式,即在铺料播种时,将床面的培养料设计成一种起伏不平的波峰和波谷,形似水面波浪。此种栽培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一是设置波峰和波谷增加了床面出菇的表面积,与平面栽培床面相比,出菇面积增加了50%以上。二是对床面和料内的小气候环境能进行有效调控。其在通气供氧、排除料内有害气体、调控料温等方面均优于平面栽培法。三是在不增加任何投资的前提下,栽培的单位面积产量可提高30%-40%,经济效益明显增长。 
  操作方法:生产前期的配料、发酵、栽培场地的整理与消毒和栽培后期的各项管理工作等生产程序与常规栽培方法相同。不同点在于:一是厢面宽度设计为120厘米,有利于提高普通农用薄膜的利用率。二是采用分层播种,即两层料两层种,加快发菌速度。三是在铺料播种时,呈纵向先在厢面按等距离铺成30厘米宽的三条料面,料厚10厘米,中间留出两条15厘米宽的空隙暂不铺料。料面稍整平后,播上用种量1/3的菌种,然后再铺一层15厘米厚的料,同时将预留空隙处铺料3厘米厚,随即将料面整理成半圆形(龟背形),使其形成波峰和波谷,波峰高22厘米,波谷底宽15厘米。最后将剩余的2/3菌种均匀地播满料面,用木板轻轻拍平,盖上薄膜、草帘,保温保湿,进行发菌管理。约经过15-20天,料内菌丝长入料内一半或2/3时,及时覆土,波峰、波谷的覆土厚度均应达到5厘米。覆土后15-18天在波峰和波谷各处即可大量出菇。(京郊日报) 

8.棚栽鸡腿菇新技术

鸡腿菇味道鲜美,鲜嫩可口,风味独特,且营养丰富,又具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发展潜力很大。鸡腿菇生产作为产业化中的新兴项目,很适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推广。利用蔬菜种植基地的塑料大棚,进行轮作鸡腿菇生产,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1大棚遮阳 
     
    利用蔬菜大棚栽培鸡腿菇,首先必须对大棚进行遮阳处理,早秋栽培在大棚表面宜采用草帘覆盖,晚秋或冬季可用二层的遮阳膜覆盖,为防止大风吹掉草帘,最好是在草帘的表面再盖一层遮阳膜。大棚四周的薄膜要求能掀得起,放得下,便于通风换气。 
     
    2泥土处理 
     
    原来种过西瓜或蔬菜的大棚栽培鸡腿菇,在做畦床前先除虫一次,采用敌敌畏或杀灭菊酯农药喷施,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在投放菌袋前要把泥土充分倒细。一个大棚内做三条畦床为宜,每一条畦宽在90厘米左右;投菌袋的坑深不超过30厘米;坑做好后撒入干的散石灰消毒。 
     
    3菌袋制作 
     
    鸡腿菇子实体的适宜生长温度为8~30℃,最适为12~18℃,浙江省北部地区栽培鸡腿菇,在9月底后就可以出菇,故制作鸡腿菇的菌袋在8月中旬以后,采用15厘米×32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培养料,配方a:棉籽壳90%,麸皮45%,玉米粉45%,石膏1%;配方b:杂木屑75%,麸皮15%,玉米粉8%,糖1%,石膏粉1%。按常规方法:拌料装袋灭菌接种。接种后在清洁的培养室内发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一般40天左右菌丝长满培养料,再移入栽培棚开袋。 
     
    4投放时间 
     
    鸡腿菇的最大特点为不覆土不长子实体及特别能耐低温,菌丝在低温的环境下,可以保存很长一段时间。开袋时一定注意当时的气温条件,能否适宜鸡腿菇子实体的形成。鸡腿菇脱袋覆土后一般在15天左右就能形成子实体。蔬菜大棚栽培鸡腿菇,秋季最早投放时间在9月中旬,最适宜投放时间在10月中旬至11月底。 
     
    5覆土方法 
     
    鸡腿菇的菌袋长满菌丝后,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就可以脱袋投放菇床上,一边投放一边马上覆土,覆土材料可直接用菇床旁边泥土,需充分捣碎并预湿。覆盖材料最好是营养土,在覆土前一个月,选择无污染区的田地,翻耕时加入粪肥,经自然堆积发酵再打碎,加入1%石灰调节含水量在25%进行覆土。 
     
    6出菇管理 
     
    经覆盖预湿的泥土后,菇床同时搭小拱棚,并覆盖薄膜,以保持土层湿度与换气。一般过半个月鸡腿菇的子实体原基就会形成,子实体形成时要求保持较高的湿度,并经常进行通风换气。管理上重点抓好温度的控制,棚温超过28℃时,以降温增湿为主,换气时避免风直接吹入床面,以免影响菇的质量;菇棚温度低于15℃时,以增温降湿为主,把菇棚表面的遮阳材料掀掉,在棚内搭小拱棚,促使鸡腿菇子实体正常形成。一潮菇采完后,对床面进行喷药除虫一次,并撒入干的石灰粉防杂菌。 
     
    鸡腿菇的最适宜采收期是鸡腿菇的菇蕾期,即菌盖紧包菌柄,菌环尚未松动或刚刚松动,菇体六七成熟时采收。大型鸡腿菇品种采收高度15~20厘米,普通品种采收高度8~15厘米。

9.鸡腿菇栽培技术

 一、鸡腿菇的特性、营养价值及市场
    鸡腿菇,又名毛头鬼伞,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鬼伞科鬼伞属。鸡腿菇肉质细嫩、鲜美可口。据分析,鲜菇含水分92.2%;每100克干菇中含粗蛋白25.4克,脂肪3.3克,总糖58.8克,纤维7.3克,灰分12.5克;鸡腿菇还含有20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鸡腿菇是一种药用菌。味甘滑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等功效。经常食用有助消化、增加食欲和治疗痔疮的作用。据《中国药用真菌图鉴》载,鸡腿菇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0%。另据阿斯顿大学报道,鸡腿菇含有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份。
    近年来,美国、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相继栽培鸡腿菇成功,鲜菇、干菇(切片菇)、罐头菇均受欢迎。
    

二、鸡腿菇栽培技术要点
   

 (一)栽培季节
    上海地区和邻近的江浙一带秋季均可栽培。秋季栽培,一般6-8月份制栽培种,9月下旬至12月至12月上旬出菇。春季栽培,一般在11月至年2月份制栽培种,栽培种需要适当加温发菌,4-6月份出菇。
    

(二)熟料袋栽
    1、 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棉籽壳(发酵)90%,玉米粉8%,尿素0.5%,石灰1.5%。
    配方二:棉籽壳(发酵)88%,麸皮11%,石灰1%。
    配方三:平菇菌种料45%,棉籽壳(发酵)45%,玉米粉9%,石灰1%。
    以上配料的培养容器均可用长34-36厘米、宽14-17厘米、厚度0.05-0.06毫米规格的聚丙烯塑料袋。
    2、灭菌要求:以1.5公斤/厘米2的蒸汽压力灭菌1.5小时或常压蒸汽灭菌8-10小时。
    3、发菌管理:接种后,菌种培养温度控制在22-28℃。高于30℃时,要采取防高温措施等,低于20℃时,要采取加温措施。
    4、埋土出菇:将培养好的栽培种,分别脱袋横放于地上,袋与袋间隔10厘米左右,菌袋与袋之间的间隙,用食用菌栽培后的废料填塞,然后上覆3-4厘米厚的土,要求土粒大直径不超过1.5厘米。覆土后,将土层调湿。待子实体到如豆大小时,再喷一次水。
    

(三)生料袋栽
    1、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平菇菌种料45%,棉籽壳38%,麸皮15%,尿素0.5%,石灰15%。
    配方二:平菇菌种料50%,棉籽壳38%,玉米粉10%,尿素0.5%,石灰15%。
    配方三:棉籽壳90%,玉米粉8%,尿素0.5%,石灰1.5%
    2、培养料处理:以上配方一至三的培养料充分预湿后堆制发酵,料温在60℃后维持12-24小时,然后翻堆3次。要求料有酱香味,发酵后培养料含水量在55%-60%,料温在28℃以下,用17厘米×33厘米薄膜塑料袋,底部先放一层菌种,装料至一半时放第二层菌种,装满后再放第三层菌种,用种量为培养料干重的10%。每袋料的干重为0.4公斤。袋口用绳扎成活结,然后用针在菌种层各扎10-20个微孔,菌种竖放于地上。
    3.发菌管理:同熟料袋栽
    4、埋土出菇:将培养好的栽培种,分别脱袋横放于地上,袋与袋间隔10厘米左右。然后上覆3-4厘厚的土,要求土粒最大直径不超过1.5厘米。覆土后管理同熟料袋栽。
    

(四)床式栽培
    1、培养料配制(栽培110平方米)
    稻草1750公斤,鸡粪500公斤(或干牛粪1000公斤),尿素15公斤,硫酸铵15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石膏75公斤,菜籽饼125公斤,石灰50公斤。
    2、培养料堆制
    培养料只需前发酵,前发酵需时20天,翻堆6次,每次间隔天数分别为5天、4天、4天、4天、3天。翻堆要求同蘑菇培养料。培养料含水量要求掌握在65%左右。
    3、发菌管理:同蘑菇。
    

(五)采收
    鸡腿菇子实体成熟的速度快,必须在蕾期、菌环尚未松动、钟形菌盖上出现反卷毛状鲜片时采收。如菌环已振动或已脱离菌柄时采收,则菌褶自溶流出黑褐色的孢子液而完全失去商品价值。气温超过18℃时,采摘要嫩一些。
    南汇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  

10.鸡腿菇出口的采后处理技术

 1.采收分级。用于出口保鲜的鸡腿菇的采收适宜期为菇蕾期,即菌盖紧包菌柄、菌环尚未松动或刚刚松动、菇体六七成熟时采收。特大型ec05鸡腿菇的采收高度15-20厘米,普通品种的采收高度8-15厘米。采收时按鸡腿菇大小分开放置,轻拿轻放,要求菇体完整,菇脚用不锈钢刀切削整齐、干净。要求无泥土、无杂质、无破损,菇朵含水量90%以下。  

 2.脱水降湿。出口保鲜的鸡腿菇分空运或海运。空运菇的含水量要求在90%以下;海运菇的含水量要求在65%-70%之间,且菇体表面不能因失水而发皱。为了使鸡腿菇的含水量符合出口的要求,需对菇体进行脱水降湿,

     其方法:①冷风脱水法:将鸡腿菇摊开,用冷风机吹风,使鲜鸡腿菇失水至含水量达标。②晒烘脱水法:先将鲜鸡腿菇摊开晾晒一下,手摸有点干了再用烘烤机烘烤,使其含水量达到海运鲜菇的要求,切忌烘烤得过干。③低温干燥脱水法:在高温库内增加1台除湿机,降低库内湿度,再打开制冷机的风机,使艰腿菇低温干燥至含水量达标。  

 3.包装分箱。将含水量达标的鲜鸡腿菇按菇体大小分别装入塑料托盘盒内,每盒净重500克,密封盒口,放入冷藏纸箱内,每箱装10盒或20盒。也可采用简易包装。即用保鲜袋盛装,每袋装入鸡腿菇5公斤或10公斤,抽去袋内空气,扎紧袋口。放入泡沫箱内,泡沫箱外再套纸箱,密封箱口

11.话说鸡腿菇的栽培

鸡腿菇,学名无头鬼伞,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真菌新秀,由于其形似鸡腿,味如鸡肉丝,故有鸡腿菇之美称。它适应性强,一般无病虫害,易栽培,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是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好途径。

  鸡腿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鸡腿菇菌丝体生长温度为3℃~35℃,最适合24℃~28℃,可耐-10℃的低温,高于35℃即出现菌丝体自溶变黑现象。子实体形成的温度为8℃~35℃,最适为16℃~24℃。培养料最佳含水量为65%左右,最适ph值为6.57.5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以85%~90%为宜,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氧气和微弱散射光。鸡腿菇是草腐土生菌,其子实体的发生及生长均离不开土壤,若不覆土,子实体就不会形成。菌丝体极抗衰老,常温下存放6个月,重新覆土仍能正常出菇。因此,大面积栽培可根据这一特点,分批覆土,调节市场供应。

  栽培技术

  (1)季节安排:我国南北方栽培以当地气温来定。

  (2)栽培料的配制:①稻草78%,粉碎或切成23厘米长;棉籽壳15%,麦麸5%,石膏粉2%。②棉籽壳90%、麦麸6%,过磷酸钙1.5%,石膏粉2%,尿素0.5%。③菇类废糠(即栽菇后的废料)80%,干牛粪10%,均需喷2000倍乐果液,晒干打碎备用;过磷酸钙2%,尿素1%,麦麸7%。拌料时,将麦麸、石膏粉、干牛粪粉撒在主料上,充分拌匀。其他配料溶于水中加主料。水分含量控制在55%~60%,用手捏料,指缝有水而没有水滴下即可。拌料时,要用石灰调ph值至88.5,然后堆积,盖上薄膜,料温升至60℃后再保持10小时、发酵便结束。

  (3)制袋接种及栽培:将发酵好的原料,装入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内,松紧适度,装至35袋时,将袋口揩净,穿过高3厘米、直径34厘米的环,用牛皮纸封口扎好。袋装好后,可在干净室内开放接种科?50毫升的生产种,可接25袋。接种后封口,移入发菌室堆成46层高的菌袋墙。发菌室要干燥、清洁、通风良好,门窗用黑布或旧报纸遮光,室温保持18℃~25℃,经3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全袋,满袋10天后,即可脱袋出菇。

  (4)覆土出菇及采收:选择地势稍高、土壤肥沃、排水良好、近水源、清洁处作覆土出菇场所。挖宽150厘米、深25厘米的栽培沟,沟内浇透水,稍干后,将沟底挖松耙平,喷高锰酸钾和乐果液防病虫。然后将脱装菌筒横排于沟内,覆疏松肥沃、土粒直径约2毫米、含水量以手捏成团触之能散的土35厘米厚。10天后,土中便行成大量菌丝,子室体也随之形成,再过78天,当菌盖边缘刚刚松动,尚紧包菌柄时就应采收。如不及时采收,很快会变黑自溶,失去食用价值。每采一潮菇后,喷施11%的复合肥清液。一般可采35潮,生物转化率达50%。

  鸡腿菇床栽要点

  床载可节约成本,不要发菌室,只要管理得当,同样可获得高产。首先选好栽培场所(与上述出菇场相同),设置荫棚,挖宽150厘米、深20厘米的栽培沟。第二将发酵好的栽培料摊晾,分层铺于沟内,料厚15厘米,分三层播种,用种量为栽培料重量的15%。播后平整料面,稍加镇压,然后覆土45厘米,待菌丝长满覆土后,喷水湿润,上盖薄膜,保温保湿出菇。

  摘自:2005.8.15.7版《云南科技报》

 

12.草秸利用新途径生料栽培鸡腿菇

笔者选用广温高产型ec05鸡腿菇新品种,采用“整草秸免浸泡软化法”,生料覆土仿野生栽培鸡腿菇,生物转化率稳定在150%-250%之间。现将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1.栽培季节 ec05鸡腿菇出菇温度为8℃- 32℃。最突出的特点是管理粗放、抗杂菌、抗衰老,覆土后菌丝体在土壤内可越冬或越夏,气温适宜时自然恢复生机,生育期无病虫害发生,可进行周年栽培。

 2.草秸选用 用于生料栽培ec05鸡腿菇的草秸应干燥,无霉变。陈年草秸要剔除霉变或受污染的部分,并翻晒2天-3天。

 3.软化处理 将稻草、麦秸等各种农作物秸秆分散在晒场上,碾轧或拍打使草秸表皮和秸节破裂,再用羊角叉叉起草秸抖去灰尘残渣,然后泼洒 3%石灰水润湿,使草秸含水量达到65%-70%,这种草秸才可以用于栽培。

 4.菌种 选用菌丝生长健壮、色泽纯正、无杂菌污染、无异色斑块的优良菌种,最好选用“全营养高氮型菌种通用培养基”。高氮型菌种自身携带的氮元素可直接与草秸基质中较高的碳元素中和平衡至适宜的碳氮比,调节养分供给,促进菌丝健壮生长;抑制杂菌污染,确保食用菌稳产高产。

 5.覆土栽培 生料覆土仿野生栽培ec05鸡腿菇,草秸的厚度为25厘米,每平方米铺干草秸约 20千克,播撒菌种3千克。播种后用木板或铁锹用力压平,压实,压紧,然后覆盖经灭菌后润湿的菜园沃土或禽畜粪混合土3厘米,发菌和出菇管理同常规。

 6.采收 ec05鸡腿菇子实体成熟的速度较快,应在菇蕾期即菇体伸长至20厘米-30厘米、菌盖紧包菌柄呈尚未撑开的雨伞状时迅速采收。如果不及时采收,菌盖就会脱离菌柄开伞自溶或变黑,失去商品价值。采收时用手轻握菇体旋转后拔起,用利刀削除菇脚泥土,上市鲜销或加工成盐渍品贮藏保鲜。目前盐渍鸡腿菇产地收购价为每吨4400元—7000元。(胡文华 443002 湖北省宜昌市四o三里区食用菌研究所)

13.鸡腿菇病虫害防治

鸡腿菇是一种美味可口的稀珍食用菌,各地栽培面积逐年增多,但随之而来的病虫害也逐渐增多,轻则减产,品质下降,重则完全失收。现就鸡腿菇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病害

1、胡桃肉状菌:又名假“木耳”,是鸡腿菇栽培中易发生的一种恶性传染病。发病初期多在覆土层内产生浓密白色棉絮状菌丝,继而在土表层发生大小不等类似木耳形状的子实体,挖开发病部位培养料会发出浓烈的漂白粉味,鸡腿菇菌丝自溶,培养料发黑。

防治方法:

(1)严格挑选菌种,凡发现不良的菌种坚决不用。

(2)覆土必须取表土20厘米以下的土,并严格消毒。

(3)用浓石灰水在局部灌淋,并停止供水,待局部泥土发白后,小必搬出,远离深埋。

2、白色石膏霉:该病是由培养料偏酸而引发的一种病害。一般在下种10—15天内发生,初期在覆盖表面形成大小不一的白斑块,状如石灰粉。老熟时斑块变粉红色,并可见到黄色粉状孢子团。挖开培养料有浓重的恶臭味,鸡腿菇菌丝死亡、腐烂。

防治方法:(1)培养料发酵时添加5%的石灰粉,调节ph值为8·5。

(2)局部用500倍多菌灵或5%的石碳酸喷洒。

(3)加强通风,降低畦面的空气湿度。

 3、鬼伞类竟争性杂菌:该杂菌孢子是混在稻草等原料进入菇床,5—10天床面便出现大量的鬼伞菌与鸡腿菇争夺营养。其子实体腐解后流出墨汁样孢子液,继代极快。

防治方法:

(1)选用新鲜干燥的稻草作培养料,并采取二次发酵,以杀灭鬼伞孢子。

(2)发现鬼伞应及时在未开伞前摘除,并深埋。

 二、虫害 1、螨类:螨的种类较多,主要危害菌丝和子实体,虫口密度大时,鸡腿菇无法形成子实体。螨类来源于稻草、禽畜粪便,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繁殖极快。

防治方法:

(1)栽培场地在使用前要认真清理杂物,并使用敌敌畏喷杀一遍。

(2)培养发酵温度达到55℃时,料堆表面用2000倍克螨特喷杀。

(3)菇场定期喷洒1000倍敌敌畏或2000倍卡死特。

 2、菇蝇:菇蝇不但危害鸡腿菇子实体,而且是传播杂菌的祸首。被危害的培养料呈糠状。有恶臭味,并见蛆虫爬动,菌丝被吃掉。

防治方法:

(1)用0·1%的鱼藤精喷洒地面及四周。

(2)用1500倍除虫菊或3000倍2·5%氯氰菊脂喷杀。

(3)保持场地通风、清洁。

 3、跳甲虫:该虫是栽培环境过于潮湿,卫生条件差的指标害虫。常群集在菌盖底部的菌膜及料中,被害子实体发红并流出粘液,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1)改善栽培场地的卫生条件,防止过于潮湿。(2)用0·1%的鱼藤精或除虫菊脂喷杀。<>

14.香菇、鸡腿菇、茶薪菇采收与加工

一、茶薪菇的科学采收及加工方法。 
    1、茶薪菇的科学采收:当菌盖色泽由暗红褐色变为浅肉褐色,菌膜尚未破裂时为最佳采收期。若不能及时销售或加工处理,或对采收把握不准,则应提前采收。采收时要求整丛或单朵一次性采收,并除去菇脚。2、茶薪菇的科学加工及贮存:采收后的茶薪菇可直接销售或保鲜后销售,也可晒干、烘干后销售,茶薪菇干品易湿返潮,要用塑料袋密封保藏,存放于干燥处。同时,干菇盖易破,柄易断,因此,应存放在纸箱内。 
   

 二、鸡腿菇的科学采收及加工方法

1、              鸡腿菇的科学采收方法:当子实体5-6成熟时采收,既对总产量影响不大,子实体品质又好,商品价值高,保鲜期长,耐运输。 
   

 2、鸡腿菇的加工方法:一般情况下,鸡腿菇以鲜销为主。但为了供应远方市场需求,将鸡腿菇的菇蕾切成薄片,再用电热鼓风干燥机,迅速脱水烘干后再销售;此外还可以加工成盐渍鸡腿菇或鸡腿菇罐头。 
  

  三、香菇的科学采收及加工方法。1、香菇的科学采收方法:1〉采收时间。采菇最好在晴天进行,因为晴天采的菇水分少,颜色好;雨天采的菇水分大,难以干燥,且烘烤颜色容易变黑,加工质量难以保证。室内用袋料栽培的,采摘前菌块上最好不要直接喷水。2〉采收方法。冬季气温低,香菇生长缓慢,采下的菇肉肥厚、香气浓、质量好。秋、春季节在较高气温下长的菇,个大肉薄菇柄长,产量虽高,但质量不如冬菇。香菇采摘的标准以七八成熟为度。 
    2、香菇的科学加工方法:香菇采收后,应力争当天加工、干燥,以免引起发黑变质和腐烂。

1〉              日晒干燥法。方法是:把采回的香菇即时摊放在向阳的晒谷场或水泥地面上。晒时,先将菇盖向上,菇柄朝下,一个个摆开,晒至半干后,菇柄向上,菇盖朝下,直至九成干以上。

2〉烘烤干燥法。一般做法是:将香菇摊放在烤筛上,然后送入烘房。开始温度不超过40℃以后每隔3-4小时升温5℃,最高不超过65℃。烘房应有排气设施,边烤边排气,否则香菇的菌褶会变黑影响质量。烤至八成干后,即取出摊晾数小时,再复烤3-4小时,至含水量在13%以下,这样,使香菇烘干一致,色泽好,香味浓。干制后的香菇应及时进行分级处理,分级后迅速密封包装,置干燥、阴凉处贮藏。            

15.潘岩峰利用温室秋冬栽培两茬袋装鸡腿菇经验

新乐市长寿办事处液体菌种厂厂长潘岩峰,2001年秋至2002年春利用熟料袋栽培法,在每个实种面积280平方米的四个温室内栽培两茬鸡腿菇,获产值15.6万元,扣除全部成本4.2万元,4个温室纯收入11.4万元。总结他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栽培形式
    鸡腿菇栽培料于8月下旬发酵,9月上旬接种发菌,10月下旬将菌棒入棚栽培出菇,11月中旬采收头茬头潮菇;11月下旬二茬菇接种发菌,为栽培第二茬做好准备,12月中旬采收头茬二潮菇;第二年元月上旬采收头茬三潮菇;元月下旬种植第二茬鸡腿菇,4月底结束鸡腿菇生产。
  

  二、栽培配方
    以下4种配方可根据当地原材料具体情况任选一种,均可达到相应生产效果。
    (一)棉籽皮100公斤、磷肥2公斤、尿素0.5公斤、石灰2公斤、水150--160公斤。
    (二)玉米芯籽100公斤、磷酸二铵1公斤,石灰3.5公斤、水150公斤。
    (三)玉米秸粉80公斤、马粪粉20公斤、尿素1公斤、磷肥2公斤、石灰3公斤、水150公斤。
    (四)玉米秸粉60公斤、棉籽皮30公斤、干马粪10公斤、尿素1公斤、磷肥2公斤、石灰3--4公斤、水150公斤
 

   三、培养料发酵
    先将原料充分预湿堆积发酵,每堆不少于3立方米。当温度达到60--65℃时,维持12小时后翻堆,翻堆后再升温到60--65℃,保持12小时,共翻堆3次,以发酵料呈深褐色,有发酵香味,无臭味,无氨味,ph值(酸碱度)7--8,含水量60--65%为宜。发酵结束后,摊凉、准备装袋接种。
   

 四、装袋接种
    发菌用薄膜袋折径22--24厘米,长35厘米,菌种掰成红枣大小,用4:5:5:4接种法,即袋口两端分别接4块菌种,中间每隔12厘米装五块菌种,共接种4层,装实培养料袋后,以手托袋中间而两端不下垂为度。袋装好后用一直径3厘米尖木棍从袋两端穿通,以利透气,供氧,菌种用量为干料的15--20%。
  

  五、发菌
    菌袋装好后摆放在室内,室温高时两层一垛,室温低时四层一猓庥攵庀嗑?0厘米,以利散热和防温度升高烧死菌丝。发菌时料温控制在22--28℃,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60%左右为宜。发菌期间注意观察温度变化,料温高时应翻垛,散热降温,以有利于发菌均匀一致。
    

六、覆土栽培
    菌丝发菌20天,菌丝长满全袋,再养菌5天即可入棚覆土栽培,方法是:将菌袋脱袋,将两袋横排,中间加一竖棒,南北做畦,每畦以摆放85--90棒为宜。然后用土将菌棒埋严,上部覆粗细混合土3--5厘米(埋棒用土以壤土为宜)。所用覆土使用前拌入1--2%的石灰,喷洒适量敌百虫和甲醛溶液,覆膜闷埋24--48小时,以杀菌灭虫。同时调好湿度和ph值(7--8),驱散药味后即可供使用。
 

   七、出菇管理
    菌棒入棚覆土后20天开始出菇,这之前,保持棚内温度16--25℃,在适宜的湿度管理下,生物学转化率为141--152%,即1公斤培养料可生产出1.5公斤左右的鸡腿菇,而温度高于25℃时,生物学效率仅为80%。此外,还应保持棚内有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光照条件。
   

 八、采收
    鸡腿菇的子实体7--8天后长大,在菌盖尚未打开时即应及时采收,否则,鸡腿菇成熟开伞后放出的黑色孢子能使其子实体产生自溶现象,会大大降低鸡腿菇的商业价值。
  

  九、二潮菇管理
    头潮菇采摘完毕,将畦面菇根、死菇清理干净,补覆肥土,畦面喷水,按正常管理进行二潮菇出菇,以后三、四潮菇管理同上。鸡腿菇一个生产期可收3--5潮。

    十、病虫防治
    鸡腿菇抗杂菌能力极强,一般不需用药物杀菌,仅在覆土前用敌杀死和甲醛溶液杀死土壤中的杂菌和虫卵即可。(新乐市农业局   朱增改   邮编:050700)
    摘自于2003年第6期《河北农业》

16.菇、鸡腿菇、茶薪菇采收加工方法

一、茶薪菇的科学采收及加工方法。 1、茶薪菇的科学采收:当菌盖色泽由暗红褐色变为浅肉褐色,菌膜尚未破裂时为最佳采收期。若不能及时销售或加工处理,或对采收把握不准,则应提前采收。采收时要求整丛或单朵一次性采收,并除去菇脚。 2、茶薪菇的科学加工及贮存:采收后的茶薪菇可直接销售或保鲜后销售,也可晒干、烘干后销售,茶薪菇干品易湿返潮,要用塑料袋密封保藏,存放于干燥处。同时,干菇盖易破,柄易断,因此,应存放在纸箱内。
   二、鸡腿菇的科学采收及加工方法 1、鸡腿菇的科学采收方法:当子实体5~6成成熟时采收,既对总产量影响不大,子实体品质又好,商品价值高,保鲜期长,耐运输。 2、鸡腿菇的加工方法:一般情况下,鸡腿菇以鲜销为主。但为了供应远方市场需求,将鸡腿菇的菇蕾切成薄片,再用电热鼓风干燥机,迅速脱水烘干后再销售;此外还可以加工成盐渍鸡腿菇或鸡腿菇罐头。
   三、香菇的科学采收及加工方法。 1、香菇的科学采收方法:1 采收时间。采菇最好在晴天进行,因为晴天采的菇水分少,颜色好;雨天采的菇水分大,难以干燥,且烘烤颜色容易变黑,加工质量难以保证。室内用袋料栽培的,采摘前菌块上最好不要直接喷水。 2 采收方法。冬季气温低,香菇生长缓慢,采下的菇肉肥厚、香气浓、质量好。秋、春季节在较高气温下长的菇,个大肉薄菇柄长,产量虽高,但质量不如冬菇。香菇采摘的标准以七八成熟为度。 2、香菇的科学加工方法:香菇采收后,应力争当天加工、干燥,以免引起发黑变质和腐烂。 1 日晒干燥法。方法是:把采回的香菇即时摊放在当阳的晒谷场或水泥地面上。晒时,先将菇盖向上,菇柄朝下,一个个摆开,晒至半干后,菇柄向上,菇盖朝下,直至九成干以上。 2 烘烤干燥法。一般做法是:将香菇摊放在烤筛上,然后送入烘房。开始温度不超过40℃以后每隔3~4小时升温5℃,最高不超过65℃。烘房应有排气设施,边烤边排气,否则香菇的菌褶会变黑影响质量。烤至八成干后,即取出摊晾数小时,再复烤3~4小时,至含水量在13%以下,这样,使香菇烘干一致,色泽好,香味浓。干制后的香菇应及时进行分级处理,分级后迅速密封包装,置干燥、阴凉处贮藏。 
  
  江苏农业网 
  江苏农技推广中心土肥            

17.药食兼用的珍稀菇--鸡腿菇

鸡腿菇学名毛头鬼伞,属大型真菌。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并具有多种药用功能,是一种具有较高商业潜能的食、药兼用的菇类。目前已被定为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具有集“天然、营养、保健”三种功能为一体的16种珍稀食用菌之一。   据分析,鸡腿菇含20种氨基酸,还含有腺嘌呤、胆碱、粗氨、酪胺和色胺等生物碱及甾醇脂等8种脂肪酸,具有益脾胃、助消化、增进食欲及治疗痔疮的功能。   鸡腿菇生长周期较短,从发好菌丝到收菇约18—20天的时间。若室内栽培,从播种到出菇约35天左右。据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测定,菇体最长达34厘米,个体最大湿重为60克,与其它项目相比,可称得上是个“短、平、快”的项目。   鸡腿菇的生物转化率高,以树叶或稻草为主料的生物转化率可达130%以上,比目前用稻草种草菇产量高3倍以上。仲恺农业技术学院试用绿化修剪的台湾草、甘蔗渣栽培鸡腿菇,获得90%的生物转化率。目前在大棚栽培,每平方米可收菇5公斤以上,效益显著。   据生态条件分析,广东除了炎热高温的7、8、9三个月份外,鸡腿菇基本都可以生长。对湿度要求,菌丝体阶段60%左右,子实体阶段85—95%。对酸碱度要求一般以ph4.5—7.5为宜,子实体阶段要求散光,用遮阴网即可满足。   鸡腿菇可以大田栽培,也可以在菇房进行床架栽培,还可以在树下栽培。若在果树(如荔枝、龙眼、柑桔等)下栽培,可使土地得到更合理、更科学的利用,树上收果,树下收菇,废菇料归田,一举多得。实验证实,树下每平方米可收菇高达6.5—7.5公斤。而采用室内栽培,更加方便管理,较易控制环境条件,产量也相对高于大田。<>

18.鸡腿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鸡腿菇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类食用菌。它不但味美,又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目前其栽培技术上还存在许多问题,造成产量和质量水平不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经过潜心研究和摸索取得了一定突破,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现将技术要点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广大菇农有所帮助。
    1、生物学特性
    了解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既是栽培的基础又是关键。鸡腿菇是一种中低温型腐生真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2--28℃;子实体形成需9--20℃低温刺激,生长以16--19℃最佳。高于30℃,子实体难以形成,且菌丝易自溶。子实体生长阶段湿度要求达到85%--95%的空气相对湿度。培养料酸碱度以ph值5.5--6.5为最佳。菌丝培养阶段不需要光,子实体生长需要少量散射光刺激。属于好气性真菌。
    2、栽培季节
    一般选择在秋季或春季。也可以地温降至20℃左右为准。
    3、良种选择
    鸡腿菇菌种一般要求菌丝呈银灰色且较浓密,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不宜开伞。如特白33等。
    4、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配方:平菇或杏鲍菇废料30%、棉籽壳30%、玉米芯30%、麸皮10%、尿素1%、过磷酸钙2%、石灰3%;注意废料要经过充分曝晒杀菌杀虫。一般先将主料干混均匀,再将各种辅料配制成溶液喷洒于主料中。最后调整含水量在60%左右。即:手用力握料后,水仅能从指缝中渗出为宜。将料堆制成梯形。一般上宽40--60厘米,下宽60--80厘米,堆高80--100厘米长度不限。在料堆上要适当打孔保证发酵均匀。另外,料发酵要做到“透”1曛疚貉丈湮睾谏矣写罅糠畔呔躺!阈璺?--4次。
    5、畦床建造
    一般应选择在靠近水源,通风方便,环境清洁的田块或在日光温棚内建造畦床。畦床东西走向,宽1.20--1.30米,深20--25厘米,长度不限。畦与畦之间留足人行道,畦四周要拍实。使用前要用石灰撒1遍,并喷37%甲醛2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倍液杀菌杀虫。同时大水漫灌1次,避免因土过干吸收料中水分。
    6、铺料接种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按1层料1层种的方式铺于畦床中。一般第一层铺料5--10厘米,第二层10--15厘米,第三层5--10厘米,每一层接种量大致占料重的15%左右。然后在表层用地膜覆盖,防止杂菌侵入和水分散失。也可先装袋发菌,待发满袋后入畦。
    7、管理
    —般经3--5天后菌丝开始萌动。此时可通过掀盖草苫来确保棚内温度在22--25℃,对于污染的料块要及时处理。一般铺料20--25天菌丝布满料面。待菌丝吃“透”料后进行覆土出菇管理:①覆土:取10厘米以下土层中的净土或菜园土用37%甲醛150--200倍液和石灰拌土,然后用塑料膜闷两天进行杀菌杀虫处理。摊开晾晒后即可使用。覆土一般3--4厘米含水量60%左右。出菇期管理前期以增温“吊”菌为主,待菌丝布满上面后加强通风和增湿。—般覆土30--35天便可现蕾,此时切忌喷水,以保湿为土。现蕾7--10天后即可采收7层熟鸡腿菇。
    8、病虫害防治
    在鸡腿菇的栽培过程中病害主要有:绿霉、链孢霉、鬼伞、曲霉等。这些可以通过使用50%多菌灵200倍液拌料和环境消毒解决。而对于鸡爪菌则要进行综合防治。即土壤处理、畦床消毒、杀菌剂拌料、降低土壤湿度等办法来解决。虫害以地蛆、金针虫、蝼蛄为主,可用50%敌敌畏100倍液,地虫一包净、一撒灵等拌土或拌料杀虫,效果较好。
    王敏强,闻杰
    摘自2003年第8期《农业科技与信息》

19.鸡腿菇优质高效畦栽技术

鸡腿菇栽培有袋栽和畦栽两种方式,袋栽易成簇出菇,菇个不匀,采大碰小,严重影响商品价值。随着食用菌贸易国际化、生产标准化的发展,商家对鸡腿菇的感官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畦栽省工、省力,出菇整齐均匀,正品率高,目前应大力推广。
    一、棚体建设和场地处理
    1.棚体建设:棚体一般是座北面南,北高南低,前后留有直径30cm的通风口,每隔8--10cm一个,侧面进出口建有缓冲间,顶部覆盖大棚膜,膜上覆盖草苫,草苫之间留3--5cm的透光间隙,以棚内光线能看清报纸为宜。一般标准棚40mx8m。
    2.做畦:在棚内留出人行道,然后挖坑建畦,人行道宽1m,畦埂宽0.5m,畦宽1.2m,畦深15cm。
    3.场地处理:培养料入棚前4--5天,在畦内撒一层石灰粉,用量约500g/平方米,然后大水漫灌一遍;3天后畦内呈白色、有龟裂,这时用5%的石灰水向四壁、走道、人行道均匀喷洒一遍,再用氯氰菊酯2000倍液喷洒一遍。
    培养料入棚前1天,向棚内喷一遍200倍的菇虫净或ddvp,每100平方米菇棚用药液15kg,然后用甲醛或硫磺熏蒸(甲醛10g/立方米或硫磺15--20g/立方米)。
    二、培养料配方
    现介绍5中常用的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棉籽壳40%、玉米芯43.3%、麦秸5%、麦麸5%、饼肥1.5%、钙镁磷肥1%、尿素0.2%、石膏1%、石灰3%。
    配方二:玉米芯85%、麦麸8%、饼肥1.5%、钙镁磷肥1%、尿素0.2%、石膏1%、石灰3.3%。
    配方三:棉籽壳75%、麦秸15%、麦麸4%、饼肥1%、钙镁磷肥1%、石膏1%、石灰3%。
    配方四:棉籽壳30%、玉米秸57%、麦麸5.6%、饼肥1.5%、尿素0.3%、石膏1%、石灰3%、过磷酸钙
1.5%、磷酸二氢钾0.1%。
    配方五:棉籽壳40%--50%、麦麸6%、饼肥1.5%、石膏1%、石灰3%--3.3%、花生壳50%--40%、过磷酸钙1%。
    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积投干料2000kg,另加em发酵剂2kg。
    三、配料
    1.培养料预处理:作物秸秆提前粉碎或切成2cm长的段,玉米芯粉成直径0.8--1cm的碎块,拌料前1天用2%的石灰水预湿软化;饼肥粉成粉状,用水预湿;麦麸、饼肥、钙镁磷肥、石膏、em发醉剂等混合成小料备用。
    2.拌料:选择水泥地面或砖地作拌料场,将要配制的主要物料平铺在场内,堆成长条,然后向料内加水(料水比为1:1.3),边加水边用脚踩,使水料混合均匀。小料分次或一次撒到料面上,其中干石灰粉要直接撒入,尿素溶于水洒入。然后将料混合均匀,含水量控制在55%--60%之间,ph达8以上。
    四、建堆发酵
    1.建堆:将混合均匀的栽培料堆成高0.8m、宽1.2--1?m、长度依料量而定的长形堆;料堆四周每隔0.5m打一直径为3--5em的通气孔,从上向下达到地面,然后覆膜保温。当料温达到55℃时开始记时,10--12小时后开始第一次翻堆。
    2.翻堆:翻堆要求上下内外换位,第一次翻堆时,用2%的石灰水调节水分,使含水量达到55%--60%;翻堆后,重新建堆、打孔、覆膜发酵,翻堆时间的掌握同上,一般翻堆4--5次,当发酵料颜色为咖啡色,有大量放线菌、不粘不臭,有发酵香味时发酵结束。
    3.晾料:发酵结束后开始晾料,使料温降到30℃,并调节含水量达到65%,调节ph值为7.5--8。投料入棚前1天,料堆表面喷1000倍的氯氰菊酯,或200倍的ddvp,再喷5%的甲醛最后覆膜,等待入棚。
    五、播种发菌
    1.菌种处理:将菌袋表面用0.1%的克霉灵浸泡消毒,破袋后将菌种掰成直径1.2--1.5cm的菌块,放在盆内备用。
    2.播种:把发酵料运至棚内,先铺料再播种,分三次完成,每次铺料量为1/3,厚度约5cm,播种量分别为30%、30%和40%,每平方米播种量为4kg。播完后用消毒木板轻轻压平,让料和菌种紧密结合,表面喷0.1%的克霉灵,盖上黑膜用土块压好。
    3.发菌管理:播种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料温不超过28℃,空气相对湿度为65%--70%,要求棚内空气新鲜。前三天一般保温保湿不通风,从第四天开始,每天抖开薄膜通风一次,棚内适当通风。
    六、覆土和覆土管理
    1.选土:选择透气性好,持水量大,无病虫、无杂质、无有害物质的土壤,以粘土、菜园土为宜,在表土20cm以下挖土,用9目筛子筛去大块。
    2.覆土材料配制: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用覆土4立方米,加生石灰80kg,克霉灵4kg,ddvp700ml,混合均匀后,将含水量调到20%左右,即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每立方米覆土用5%的甲醛水溶液10kg,边翻边喷,然后覆膜堆闷48--72小时,掀开翻一遍散去甲醛味备用。
    3.覆土和管理:播后7--10天,当菌丝向下长到3--4cm时,即可覆土,覆土要厚度均匀,表面平整,厚度为3--4cm,中间比两边稍高一点,覆土后立即覆膜。17--18天后如果发现有小菇蕾出现,立即掀膜进行出菇管理。
    七、出菇管理
    揭膜后,喷水保湿,使空气湿度保持85%左右,喷水时要向空中喷水;禁止向料面喷水,喷水后及时通风,应注意风不能直接吹向料面和菇蕾。棚内气温保持在16--18℃为宜,并严格控制光线,防止强光直射,影响菇质。
    八、采收
    从现蕾到七成熟,一般需要7天左右,菇体高度长到4cm即可采收。采收时,手持菇柄下部,轻轻旋转拔起,勿拔断菇柄。采下后,用竹片或玻璃刮去杂质,沿菇柄方向切除基部老化菌根和泥土。
    采用上述栽培方法,生物学效率达150%以上,一级菇率达80%以上,效益非常可观,适合对外加工出口和国内超市生产基地应用。
    (聊城大学农学院,戴明勋、张秀省,山东聊城,邮编:252000)
    摘自2003年第9期《农业科技通讯》    欢迎加入我们的QQ群组:16647319,6905781,16647496,16639513 ,4675656(已满),4656808(已满),6586579(已满)

20.谷壳生料袋栽鸡腿菇定时出菇法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食用菌协会403专家组日前试验研究成功一种用稻谷壳生料袋式栽培ec05鸡腿菇定时出菇法。
    该方法强调在稻谷壳中添加适量长效固氮菌和畜禽干粪及稻、麦草,调湿至培养料含水量达65%左右建堆发酵,然后装入45x60x0.04厘米的塑料筒袋内,每袋装干料约2千克,播撤全营养高氮型颗粒状ec05鸡脚菇栽培种200克,采用2层培养料3层菌种盖料面的播种方法,袋中用直径2厘米的木棒打通形成通气孔,袋两头筒膜塞进通气约5厘米,塑料软泡沫或海绵体堵封通气孔,适温培养至菌丝满袋后,移入果园、大棚、农作物行间,空房或立体架栽,适温下盖土调湿15天出菇,45天收完为一个生产周期,较传统法一个生产周期120--180天缩短75--135天。每袋投资约1元,可产菇2--3千克,产值3--30元(各地售价不等)。(胡文华)

21.出口鸡腿菇的保鲜加工

1、采收分级用于出口保鲜的鸡腿菇采收后按大小分开放置,菇脚用不锈钢刀切削整齐、干净。要求无泥土、无杂质、无破损,菇朵含水量90%以下。 2、脱水降湿出口保鲜的鸡腿菇分空运或海运。空运菇的含水量要求在90%以下;海运菇的含水量要求在65%—70%之间,且菇体表面不能因失水而发皱。为了使鸡腿菇的含水量符合出口的要求,需对菇体进行脱水降湿,其方法:①冷风脱水法:将鸡腿菇摊开,用冷风机吹风,使鲜鸡腿菇失水至含水量达标。②晒烘脱水法:先将鲜鸡腿菇摊开晾晒一下,手摸有点干了再用烘烤机烘烤,使其含水量达到海运鲜菇的要求,切忌烘烤得过干。③低温干燥脱水法:在高温库内增加1台除湿机,降低库内湿度,再打开制冷机的风机,使鸡腿菇低温干燥至含水量达标。 3、包装分箱将含水量达标的鲜鸡腿菇按菇体大小分别装入塑料托盒内,每盒净重50克,密封盒口,放入冷藏纸箱内,每箱装10盒或20盒。也可采用简易包装,即用保鲜袋盛装,每袋装入鸡腿菇51公斤或101公斤,抽去袋内空气,扎紧袋口。放入泡沫箱内,泡沫箱外再套纸箱,密封箱口。 4、调运外销包装好的鸡腿菇要及时组织出口调运或外销。不能及时外调的包肮接Ψ旁诶淇饽诨蚍旁诹闵闶隙茸笥业牡臀禄肪常娣攀奔湟话悴荒艹?天,否则菇体颜色变深,菇柄切口发黑,品质下降,影响销售。

22.鸡腿菇如何栽培

鸡腿菇是一种高档食用菌新品种,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据有关食用菌研究专家分析,每100克鸡腿菇干品中含有粗蛋白25·4克,脂肪3·3克,无氮碳水化合物51·5克,纤维素7·3克,灰分12·5克,热效能值达到346千卡。此外还含有全部人体必需氨基酸。栽培鸡腿菇原料丰富,大多数材料来源于农副产品(如稻草、秸秆、谷壳、木糠等),并且成本低,效率高,出菇时间长,操作简便,生熟料栽培均可。鸡腿菇不仅是一种风味独特的膳食佳品,也是一种比较难得的保健食品。目前市场上售价较高,销量居高不下,价格稳定在16—25元/公斤,经济效益可观。栽培鸡腿菇,是我省山区农民致富的好门路,尤其是适宜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地区农民栽培。   鸡腿菇菌种的培育必须通过正规的制种科研单位进行,种户可购买菌种直接生产。现将稻草免浸泡栽培鸡腿菇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选场配料 栽培场地可选择在室内或室外大田、大棚,或者果树、农作物间进行套作。种植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夏季在室内或遮阴棚种植,秋、冬、春三季均以室外为主,进行露地栽培。配料:按20平方米的种植面积计算,需用干稻草400公斤、石灰粉20公斤,此外还可适当添加辅助原料(如麦皮、米糠)等。   2、原料处理 用3%石灰水浇泼在配料上,边浇水边上堆培养料,堆高2米,长宽自定,拍严实后盖膜发酵。在料中插一支温度计,当料温升至60℃时,延续至次日上午翻堆1次,边翻边浇3%石灰水,同前面一样再盖膜发酵,再次达到60℃以上维持1天即可下田栽培。   3、播种栽培 (1)建畦:挖宽1·2米,深10厘米,长度不限,共20平方米的畦床,四周开挖深宽各20厘米的排水沟。(2)畦床消毒:栽培前几天用3%石灰水浇于全畦床,栽培的当天撒一层干草木灰。(3)播种方法:采用层料3层种的层播方法,每平方米按干料计算用料20公斤,厚约25厘米,用种量10%。栽培结束后用木板压实整平料面,薄撒一层干草木后盖土3厘米,土表再薄撒一层草木灰,盖膜发菌,3天后抖动薄膜通风换气,每天两次。   4、发菌管理及采收 模仿育秧苗方法撑起小弓棚,用减少或增加竹弓上的草帘厚度和用制作双层竹弓双层膜的方法来调控料床温度在10—28℃之间,40天后可见小菇破土而出,此时揭去料面土层上的盖膜,轻喷勤喷雾水保湿,再过10—25天在菇蕾期时即可采收,用手将菇左右旋转拨出,用刀削去菇脚上的泥土即可销售。   5、加工方法 鸡腿菇七、八成成熟采收后,要及时加工才能保证菇体的独特风味与营养。简易加工方法是将菇体洗净后,浸入0·6%盐水中约10分钟,沥干装入塑料包装袋,于10—25℃的温度中4—6小时,鲜菇即变为原菇的虎皮状颜色,也与鸡腿皮相似,能保鲜3天左右。盐渍法是把刚采收到上八成成熟的鲜菇洗净后,放入开水中煮6—8分钟,然后捞出冷却沥干水分,放入缸内腌制。先在缸底放一层菇,再在菇面放一层细盐,按一层菇一层盐装至缸三分之二处,最后加适量饱和盐水,再腌8—10天后即捞出沥去多余的盐水,装桶密封即可长期贮存,这样做可保证销售2—3个月时间以上。

23.鸡腿菇菌丝生长期怎样管

鸡腿菇菌丝生长温度为5℃~35℃,适宜的温度为22℃~28℃。

  接种后3天内,以保湿和控温为主,温度控制在25℃~28℃,不通风,不移动菌袋或不揭薄膜。袋栽时,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70%左右;床畦栽培,空气湿度为80%,接种3天后揭膜通气。菌袋栽培时,7天左右翻堆防杂。发菌中期室温保持在20℃~25℃,注意通风,防止烧菌。正常情况下,经3035天菌丝布满菌袋。

  脱袋覆土。鸡腿菇的菌丝长满后,必须覆土才能正常出菇。将发满菌丝的菌袋脱袋,排放在菇房(菇棚)床畦上,菌筒相距23厘米,间隙用土填平,所有菌筒排好后上面覆土35厘米厚。覆土应选择菜园、果园、麦田或稻田土,也可用自制混合土。覆土使用前需经消毒处理,最好的消毒方法是用蒸汽加热,当温度为60℃~65℃时维持34小时,或温度为70℃~75℃时维持12小时。

  覆土后喷1次重水调湿,并盖薄膜保温,3天后去掉薄膜,每天通风12次,同时喷雾状水保持床面湿润,经1020天,菌丝爬上覆土面,便进入出菇期管理。(河南农业大学)

  摘自:2005.9.22.2版《河南科技报》

 

24.棉铃壳栽培鸡腿菇

制种  品种选用cc980。培养基:母种用pda,原种用麦粒。按常规制备在制瓶装原种时,如无高压锅,可自建常压高温灭菌灶,这样灭菌2—3小时即可。
    栽培料配比  棉铃壳100公斤、磷肥2公斤、尿素0.5公斤、生石灰2公斤。棉铃壳要求新鲜、无霉变,经秸秆粉碎机(筛片10×10毫米)粉碎后备用。
    建堆发酵  按配比称好各原料,将磷肥、生石灰、尿素分别溶于水后,泼在料上,将原料充分搅拌,含水量65%,建堆发酵72小时,中间堆温升至60℃以上时翻堆,共翻2次,使棉铃壳充分软化。
    装袋、灭菌接种  选用18×35×0.04厘米筒料装袋,每袋装干料0.5公斤,没有装袋机的朋友建议自制一个快速装袋器,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装好袋后及时灭菌,对于采用常压灭菌的,最好以蜂窝煤为原料,这样可避免守候之苦,只需按时加水即可。灭菌结束后,及时移入无菌室,料温降至30℃以下时,按常规两头接种,接种时按无菌操作进行。发菌管理同常规。
    出菇管理  覆土后菇棚内控制温度12℃—25℃,湿度75%以上,使覆土层保护湿润状态,经常通风换气,给散射光,经15天左右,菌丝即可穿透覆土层出现原基。此后保持湿度在85%以上。当子实体长至圆柱形或钟形时采收,可采收2—3潮,生物转化率100%—120%。用相同配方栽培平菇,效果也不错,生物转化率达到200%。
    刘海立
    摘自:2003.12.16.2版《山西科技报》
v

25.鸡腿菇露地栽培技术

鸡腿菇也叫保龄菇,味美肉嫩、营养丰富,是食用菌的新秀。经试验,利用稻草、毛豆秆等发酵后露地床栽,可获得相当高的产量。   一、发酵工艺要点  1.原材料:稻草、麦草、毛豆秆、玉米芯(秆)、番薯藤、豆腐渣、猪牛粪、木屑、杂草、树叶等。  2.发酵的技巧:将原料混配后,堆制成小堆发酵,中心温度可达70℃以上,达到灭菌并分解纤维素的目的。以稻草配入牛粪或豆渣等进行发酵为例,首先将稻草放入水池中浸24小时,捞出后铡成15厘米左右的小段,配入牛粪,拌和均匀,堆成圆形小堆,上盖草帘等保温。48小时后料堆中心温度可达70℃,保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将外层料翻于中心,待再次升温达70℃以上,保持24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重新堆制后,料温保持55℃左右达3~5天,发酵即告完成。扒开料堆,可见堆料变成棕色带有面粉状白色粉末,带有发酵清香,手感松软不粘手,此为上等好料,即可用于栽培。如果料呈黄色,有酸味、霉味,手感粘性,则仍为生料,没有熟透,不能用于栽培。二、露地栽培技术要点  1.栽培床的准备和播种:作宽1.5米的条状畦床,畦面平整,中心稍凸,并开好排水沟,在畦面上及周边用敌敌畏等农药喷雾,再撒布细石灰粉,进行消毒和灭虫处理。将培养料扒开摊凉,铺于畦面上,料面宽1.2米,分3次铺料,3次播布菌种,培养料铺成梯形,厚达10~15厘米,每平方米用培养料20公斤,使用菌种量为培养料的15%。播种完毕,平整料面,稍加压实,盖上塑料薄膜,即可任其自然发菌。  2.覆土:菌丝深入料内达2/3时,进行覆土。直接以细土覆盖于表面,覆盖土层厚3~5厘米,覆土后搭建高为40厘米左右的小塑料拱棚。  3.出菇管理:覆土后经15~20天,即可见到菌丝伸展上来,并开始扭结成白色米状的原基。原基经5~7天后长成子实体。此阶段应注意通气和保温,并注意防治害虫,可用敌敌畏、杀菊等低毒农药及石灰水等防治。  4.采菇与销售:待子实体长大而菌盖紧实,菌环刚刚松动,表面鳞片未见反卷时及时采收。鲜菇采摘后去除基部表面泥土即可直接销售。鸡腿菇还可进行切片加工成干品,包装后销售,或制成盐水罐头后销售。

26.有机鸡腿菇栽培技术

 野生鸡腿菇的自然生长温度在10~24℃之间,春季3~6月、秋季9~11月出菇。若采用塑料大棚栽培,从10月至来年3月均能播种,从11月至来年的6月均能出菇,每年可生产2次。
    建造菇棚  荒地、林阴下均可作为建菇棚的场地,菇棚的建造与蔬菜大棚一样,也可利用闲置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每500千克干料需菇棚面积30平方米。
    生产过程  备料→培养料建堆发酵→装袋播种→发菌管理→铺床覆土→出菇管理→采收。
    配制培养料  准备玉米芯1000千克,麸皮100千克,豆饼30千克,石灰30千克,磷矿粉30千克,石膏20千克。将培养料先干拌,再湿拌,拌料前将玉米芯粉碎,预湿后将培养料分层建堆,使含水量达到70%。
    发酵  将培养料预湿后,建成宽1.5米,高0.6米,长度不限的料堆。每天翻堆1次,翻堆前可向堆表面喷少量水,喷水量以保证无干料为宜。翻堆时将堆中心的料翻到表层,将表层和底层的料翻到堆中心。料堆从第2天温度可升到60~80℃,发酵期一般为5~10天,发酵成功的料有大量白色放线菌,无酸味和氨味,深棕色,有发酵料的甜香味。
    装袋播种  每袋装5层菌种4层料,先装1层料,然后装1层菌种。将菌种掰成核桃大小的块,尽量不要把菌种掰碎。就这样1层料1层菌种装起来,然后用大头针封口。装袋要注意松紧度适宜,菌袋两头封口后,用直径3厘米的木棒在两头各打1个孔。
    发菌期管理  10月份以前,菇棚内温度较高,这时的菌袋靠地面排放1层,袋与袋之间留3厘米的空隙,发菌可在菇棚内进行。10月份以后,在地面上排3层,12月份以后排4~5层,形成菌墙,行与行之间留10厘米宽的空隙,菌墙上面盖10~20厘米厚的麦秸。菌袋中插几支温度计,每天早、晚各记录1次温度。发菌期袋内温度控制在20~30℃,若温度高于35℃就有烧菌的危险,达到40℃时持续2小时菌丝就会全部被烧死。可利用揭盖塑料薄膜和调节通风口的方法控制菌袋温度。
    菌袋覆土  装袋后20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袋。根据鸡腿菇不沾土不出菇的习性,菌丝长满袋后3~5天即可脱袋覆土。覆土前,先给菇棚的地面浇透水,然后下挖15厘米,将发好菌的菌袋脱去塑料袋,竖排在挖好的畦内。如菌袋过长,可从中间切开。畦宽1.5米,长度不限,随排随向间隙中填土,最后上面盖2~3厘米厚的覆土,土的湿度掌握在用手握成团,触之即散为宜。覆土时加2%的石灰,覆土后盖上地膜,温度保持在14~25℃,经过15天的培养即出菇现蕾。
    出菇管理  菌丝发育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管理上以调温、增湿、通风为主,并给予适量光照。出菇温度控制在12~22℃为宜,每天洒水通风,保持菇棚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之间,并保证空气清新,促使菌丝扭结并形成菇蕾,一般子实体成熟需7~12天时间。
    采收  当子实体菌盖边缘菌环刚开始松动,尚紧包菌柄时就要及时采收。采收时,用手握住菌柄下部,轻轻旋转即可拔起。采收后整理料面,清除菇根,喷1次重水,盖上薄膜,培养10~15天即可出第2茬菇,第2茬菇管理与第1茬相同,每个栽培周期出菇5~6茬。
(山东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食用菌专业委员会  255208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食用菌办公室  徐秀英  赵金辉  王建华)

27.果园套种鸡腿菇三法

鸡腿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颇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果树行间的隐蔽环境是栽培鸡腿基的天然场所。采菇后的废料可用果树的优质肥源,对提高苹果的产量和质量有促进作用。

  一、熟料栽培法

  培养料配方:木屑62%、米糠、牛粪各15%,玉米粉5%、石灰2%、磷肥1%。将料与水拌匀后(含水量6065%)装入17×33厘米塑料袋,常压灭菌冷却后接种,然后放在2528℃培菌室培养2030天菌丝可长满袋。选择有5年以上树龄的苹果园,在荫蔽处挖深25厘米、宽1米的畦,在畦内撒浓石灰,将脱袋后的菌包放在畦内,每包之间留有10厘米空隙(每平方米可放15包左右),填入经消毒和含水量为25%的肥土,最后覆一层约2厘米厚的火烧土以便透气。盖土3天后可视覆土层干湿情况进行适当喷水。

  二、半熟料栽培法

  培养料配方:稻草75%、米糠、牛粪各10%、磷肥3%,石灰2%,将稻草切成20厘米长,按11.52料水比例拌匀后,堆成高1米、宽1.2米一堆,盖膜使之升温发酵5天,翻堆后再发酵3天。到第8天培养料软化后即可摊开晾2小时,使发酵料内的氨气挥发完即可使用。(规格同上法)内铺一层6厘米厚的培养料,上面播一层菌种稍压实后在其上面再铺一层6厘米厚的料,然后又在料上撒一层菌种稍压实后盖一层报纸或稀疏的草,最后盖膜。

  三、采收

  在菌盖与菌环不分离前及时采收,否则菌盖很快变黑自溶,失去商品价值。

  摘自:2005.5.17.b1版《湖北科技报》

 

28.鸡腿菇夏季栽培方法

v鸡腿菇属中温型品种,适于气温12℃~25℃的条件下出菇。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栽培,一般只能于35月、911月生产两季。但是只要掌握了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满足其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夏季照样可以产出鲜嫩味美的鸡腿菇。

  一、应用条件  该技术适于规模化生产,栽培田的面积为3001000平方米。

  二、建造菌畦  挖深0.2米、宽1.4米、长20米以内的菌畦,菌畦间距0.8米以上,每隔6畦留146米宽的大型作业道,以利车辆进出。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的栽培田不必留作业道。

  三、搭设遮阳棚  在栽培大田上方2.53米处搭遮阳棚,要求遮阳棚密闭不透光。棚上覆盖一层塑料膜,以免淋进雨水。上方再盖一层遮阳网,遮阳棚边缘以超过栽培田周边各3米为宜,使916时的阳光无法直射菌畦。春季在棚四周种植长蔓型植物,尤以长葫芦瓜、佛手瓜、丝瓜为宜。

  四、设置增湿装置  在遮阳棚四周上方架设喷水管道及单向喷雾头,在遮阳棚内每隔45米架设一排双喷头管道。该喷雾头的作用是向遮阳棚内的空间喷水、保湿。该装置的安装应进行实地测试,以喷雾不留死角为准。四周的管道应在每边设一阀门,以备有风时关闭下风处的喷头。

  五、防虫措施  遮阳棚四周用防虫网封闭,以防各种虫类进入。

  六、覆土材料  用肥沃的菜园土或蔬菜大棚耕作层的肥土,在每1000千克土中加入发酵的牛粪、鸡粪各200千克,尿素10千克。充分拌匀后,喷施600倍的辛硫磷液,然后覆膜。约57天后,打开土堆,加入30千克石灰粉,拌匀并建堆、覆膜,7天后即可使用。覆土材料可按每100平方米畦床用2立方米覆土的用量制备。

  七、栽培管理  基料的处理按常规方法进行,要求装袋发菌。应创造条件延长发菌时间,一般须延长30天以上,然后按常规方法脱袋入畦、覆土。在自然湿度条件下,保持遮阳棚下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0%即可。

  八、注意事项  1)遮阳棚下的空气相对湿度不可过高,中间部位最高95%,周边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即可。(2)喷水保湿须多次、少量,尽量不使子实体上积聚水珠。(3)覆土厚度以2厘米为宜,但若想产出大的鸡腿菇,可覆土45厘米。(4)当自然风力较大时,可在来风的遮阳棚一边架设挡风草苫或塑料薄膜。34级风力时可不采取措施。

  摘自:2005.5.16.2版《云南科技报》

 

29.酒糟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

v酒糟是一种良好的食用菌栽培原料。

  它的营养成分适合鸡腿菇等菌丝生长,既可以降低食用菌生产的成本,又可解决环境污染。酒糟含有少量对菌丝生长有害的乙醇、活性酵母菌,酸度大,ph值大约在3~5之间。选用新鲜的酒糟,配以其它物品,配方为:1、90%酒糟,8%石灰,1%石膏,1%碳酸氢铵,生物效率为120%~130%。2、39%酒糟,39%玉米芯,10%米糠,8%石灰,2%石膏,1%过磷酸钙,1%碳酸氢铵,生物效率130%。3、50%酒糟,30%棉皮,8%麸皮,8%石灰,2%石膏,1%过磷酸钙,1%碳酸氢铵,生物效率130%。一、拌料将石灰、石膏、碳酸氢铵直接拌入酒糟中,调节ph值为9~11,其它物料(棉皮、玉米芯)仍按平菇、鸡腿菇配方配制,然后均匀拌入酒糟中发酵5小时~8小时,摊开晾凉后装袋。拌料必须要匀,ph值前期必须提高至9~11。二、选用优质高产菌株,并使用优质栽培种优良菌株是高产的首要条件,是高产的前题,而且优良的菌种生活力强,对基质的分解能力强,菌丝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成菇率高。三、装袋、播种调好料后,选用50×26的聚乙烯袋,采用分层播种法,即三层料四层种,袋的两头将菌种均匀摆开,中间两层菌种紧贴于塑料袋的外侧,装完袋后在每个菌种块上用手缝针扎3个~4个眼,以利通气。根据气温决定所码袋子的层数,发菌期最适温度23℃~26℃,此温度菌丝生长最快,且不适合杂菌生长,为了安全发菌,发菌温度最好低一些,既无碍于菌丝生长,又能抑制杂菌生长。四、出菇期管理经过30天~35天的发菌期,即可进行出菇期管理,棚内阳畦要提前进行灭菌防虫处理,提前用2%的甲醛与1%敌敌畏混合液堆闷所盖土壤24小时,然后每2寸土中添加石灰2.5公斤,草木灰2.5公斤,磷肥1公斤,拌匀。把发好菌的鸡腿菇或平菇菌袋去掉薄膜横卧于阳畦内,用土盖好,厚度为4厘米左右,然后喷一次重水,再盖一层小拱棚,此期间要注意空间湿度及温度的调整,鸡腿菇出菇期的适宜温度为13℃~26℃,空间湿度为85%左右,经过10天左右土壤表面长出气生菌丝后,要定时通风,同时进行喷水,喷水的原则要少、轻喷,待出现子实体后不能直接喷水,此时要提高空间湿度,并加强通风,通风前菇房要先喷水。实践证明,在出菇期喷水的具体管理中要遵循蕾期菇体禁喷,空间勤喷,见菌柄酌喷,保持湿润,现盖轻喷的科学用水方法。五、采收鸡腿菇子实体在七成熟时采摘最好,且质量好,产量高。采收时用手捏住基部左右转动后轻轻拔出,勿带出基部土壤。采收后及时清理畦面,勿留残菇,每天向畦面喷1次~2次“保持”水,保持土层湿润,勿喷水过多,直到下批菇出现。一般可采4批~5批菇。采收后的鸡腿菇应及时销售或加工,一般采后两天即开伞,失去商品价值。 

30.大椒地套栽鸡腿菇技术

大椒地套栽鸡腿菇是一种仿野生栽培鸡腿菇的好方法,可以免除建造菇房的开支,并且不占用地方,高产高效,大幅度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
  
  一、时间和规格。大椒栽植时间按常规、通常大椒栽植规格为行距37厘米左右。大椒栽植后,在大椒行档地中间开沟、铺料、撒菌种栽培。为管理和采收菇、椒的方便,可连套栽三个大椒行档,隔一个大椒行档地不套;留作人行走道。在安排套栽鸡腿菇的大椒行档地中央开沟,沟宽17厘米、深25厘米,长度与大椒行长度相等。开沟的长度×宽度×该地所开的沟条数,即为该地套栽鸡腿菇的总面积,便于准备原料和菌种,每平方米投料20公斤,菌种3公斤(即用种量为原料的15%)。大椒地套栽鸡腿菇,应先处理料,再开沟、消毒、铺料撒种栽培。
  
  二、大椒地套鸡腿菇技术
  
  1、培养料处理。为节约成本和有充足的原料,可用整草(稻草、麦草)直接处理栽培鸡腿菇。处理方法是,将干燥无霉变的整草捆扎成约5公斤的小捆,分批置入3%石灰水中浸泡15-20分钟,捞起沥水至无成串水珠下滴后建堆发酵。于水泥地坪或栽培场地面平铺底膜,膜上用10-15厘米粗的木棍垫底,将草捆卧放搁置于木棒上成堆。全堆覆膜连同底膜一起围捆起来使其发酵,当堆温升到60℃以上时(5-7天)延续1天翻堆。另铺底膜,将草捆直接转置于底膜上码成新堆,去掉原底膜上的木棒,新堆连同底膜一起覆膜捆实继续发酵。当堆温升到60℃以上时,维持1天松开捆绳散膜,温度降至30℃左右时栽培。
  
  2、套栽技术。栽培前,在大椒行档地面上开沟,泼浇3%石灰水消毒。铺草前先于沟底撒一层过筛的干畜粪,再将草捆散开,整草顺沟长均匀铺放。底层铺草约5厘米厚,播菌种3%,撒一层经3%石灰水湿润的干畜粪(下同);中间层铺草约10厘米厚,播菌种5%,撒一层畜粪;上层铺草约10厘米厚,播种量7%(共用种量15%),撒一层畜粪,床面用铁锹和木反拍平拍实,取潮湿的大小不等的菜园土覆盖3-4厘米厚,用0.5%石灰水喷洒湿润覆土,其上撒一层草木灰。按大椒生长进行管理,但要等鸡腿菇菌丝穿透草料破土而出后可搞灌溉。
  
  三、注意问题
  
  ⑴大椒如有缺棵,应及时补齐,使鸡腿菇得到良好遮阳。
⑵大椒如用药治病时,应先用薄膜将鸡腿菇栽培处或生长处罩起来,待药液干后拿掉,以免产生药害。  

31.鸡腿菇的采收及干品加工技术

鸡腿菇适期采收必须在菌盖含苞未放,菌环即将或刚刚松动,六七分成熟时的菇蕾期,用竹片刮净菇脚泥土和菇盖鳞片。采收后用净水淘洗干净迅速沥水或太阳下晒干水分约2  小时,及时进行加工。如菌环松动或脱落后采收,干制过程中就会氧化褐变,菌盖自溶变黑而失去商品价值。

  烘干是一项关键技术,烘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干品的色泽、香味、朵形等及经济效益。湖北省枝江市董市镇洪治村专业户张风英根据3年来客商对干品的要求,创造的一套“鸡腿菇脱水烘干新法”,经质检,符合出 口商品标准。其技术要点如下:

  ()烘干设施  1、炕房。2 烘干机。

  ()切片排筛  将当天采摘、清洗沥水的鲜菇,用长柄刀片或不锈钢刀从菌环下沿至菇脚对半切开,形成由菌盖连接而又剖切两半的整朵菇形,按大小、干湿分开,剖面摊排于竹筛上,大、湿菇排放于竹架中层,小、干菇排放于顶层,质差的放底层。

  ()控温排湿  (1)37℃开始起烘,逐渐上升到60℃左右,最高 65℃。经起烘、脱水、定色、干燥4个干制过程持续时间为1624小时结束。含水量高(雨天采摘)的菇烘干时间长些,反之则短。注意:烘干温度应缓升,上温过快会造成菌盖龟裂变黑,质量下降;温度达37℃时鲜菇进房烘制,其菇盖自然向内收缩,能加大卷边度,且色泽呈白色,品质好。如低于35℃就进房烘制,菇体内细胞继续活动,菇盖伸展不能保持朵型,商品价值低。(2)当烘烤房()内相对湿度达70%时(干湿度表可显示),就要打开进气窗和排气窗进行通风排湿,湿度下降,气窗随之半开半闭,即开始约4小时进、排气窗全开,中间约17小时半开半闭,最后2小时双窗全闭。当菇体含水量降至12%~13%即成干品。简单判断方法,用指甲压菇盖,有硬感并稍留指甲痕,干度适宜。含水量高易霉变,低则菌盖易碎裂。加工的干品立即用双层塑料筒膜包装,扎紧膜口,外套编织袋,每袋5千克,交售价300元/袋。

 

32.鸡腿菇无公害高产栽培新技术

鸡腿菇又名毛头鬼伞,是近几年在范县发展较快的一个新菇种。该菇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倍受广大群众青睐。经常食用有助于消化、增加食欲、降低血糖、治疗痔疮等作用。可利用大田作物秸杆与各种食用菌栽培后的废料做原料。具有栽培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易管理,出菇可人为控制(有不沾土不出菇之特点,菌丝长满后在一定范围内可较时间避光而不衰老,在适宜条件下覆土后可正常出菇不影响产量和品质)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现将鸡腿菇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择适宜的栽培季节

  鸡腿菇属中高温型菌类,其菌丝生长温度为3-35℃,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4-26℃;子实体形成温度为8-30℃,最适宜温度为18-24℃。一般分春、秋两季栽培,春季栽培一般在11月份至翌年的3月份制袋发菌,4-6月份覆工出菇;秋季栽培一般在7-8月份制袋,9-11月份出菇,也可以利用日光温室安排在春节前出菇,以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春栽易早不易晚,由于后期温度较高,虽然子实体生长较快,但易开伞,菌柄细长,菌盖薄,商品性低;秋栽不易太早,因前期温度高易污染杂菌造成栽培失败。为此,应根据本地条件,合理安排,尽量满足其适宜生长发育的条件,为高产高效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料的配方及配制

  栽培鸡腿菇的原料广泛,棉料壳、玉米芯、锯末,农作物秸秆,如麦秸、玉米秸、稻草、豆秸等,以及生产其它菌类的菌糠均可栽培。

  1、培养料配方

  这里介绍几个配方,供参考选用:

  (1)王米芯(粉成颗粒)87.5%,麸皮8%,过磷酸钙1%,尿素0.5%,石灰粉3%。

  (2)食用菌废料49.5%,棉籽壳38%,王米粉8%,尿素0.5%,过磷酸钙1%,石灰粉3%。

  (3)豆秸屑45%,玉米芯42%,麸皮10%,石膏1%,石灰粉2%。

  (4)棉籽壳94.7%,磷肥2%,石灰粉3%,克霉灵0.1%,营养素0.2%。

  (5)玉米芯69.7%,棉籽壳25%,石灰粉5%,克霉灵0.1%,营养素0.2%。

  (6)粉碎的作物秸杆69.7%,玉米粉20%,磷肥1%,石灰粉4%,克霉灵0.1%,营养素0.2%。

  (7)棉籽壳59.7%,菌糠37%,石膏1%,磷肥1%,石灰粉1%,克霉灵0.1%,营养素0.2%。

  以上配方料水比为1(3-4)

  三、配制发酵

  先将棉籽壳、玉米芯、作物秸秆、食用菌废料铺在地面上;然后将麸皮、玉米粉、石膏、石灰粉等均匀撒在料上面,先干翻1-2遍,力求混合均匀;最后将磷肥、尿素、克霉灵、营养素等溶于水中洒于料内,边洒边翻,混合均匀。料拌好后建堆发酵,制成宽1.5-2米,高1-1.5m,长度不限的料堆,每隔30厘米打通气孔至堆底,孔径3-5厘米,上面覆盖薄膜或萆帘,四周压实保温保湿进行发酵,经2-3天,当料堆30厘米处温度达到55-60℃时继续保持12小时后翻堆,把料内外上下调换位置力求均匀,重新复堆打孔,待料温再达55-60℃继续保持12小时后翻堆。以后每隔12小时翻一次,连翻3-4次。料发好后呈深棕色,有酱香味而无酸臭味,含水量在65%左右,ph值为7(偏碱)。将发好的料散堆降温至30℃以下接种。翻堆期间注意控制料温不要超过65℃,更不要高温持续时间太长,否则,培养料失水太多,营养消耗太大,出菇后劲不足,将会严重影响产量和效益。

  四、栽培方法

  鸡腿菇熟料袋栽,脱袋覆土产量高,品质好。

  1、熟料袋栽,脱袋覆土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调整含水量60%左右,用层播法边装袋边接种,一般2-3层料,3-4层菌种,用种量为干料重的15%左右。接种后的菌袋放入25℃左右的培养室内进行培养,10天倒袋1次,检查发菌情况,如有污染应及时处理。一般经20-25天菌丝即可长满全袋。脱袋排畦,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挖成宽1-1.5米,深20-30厘米,长度不限的畦床,使用前先用800-1000倍高效氯氰菊酯喷洒防虫,再撒少许石灰粉消毒灭菌,然后将各菌袋脱去薄膜,平放或二段式立放于畦内排好,菌棒间留3-5cm空隙,用配好的营养土(肥土)填满。1平方米放20-30个菌棒,排放完毕后再于菌棒表面覆上3-5厘米厚的肥沃沙壤土(两合土)。注意所用的覆土材料在使用前均用1-2%的石灰粉拌匀,或直接用1-2%的石灰水消液调和至含水量45%左右的土(手握成团,落地散)。覆土后用竹片搭成弓形小棚,盖薄膜草帘,避光保温,温度控制在22-26℃,经12-15天,菌丝即可布满畦面,然后向畦面洒些冷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温度控制在]6-25℃。每天揭膜通风,刺激菌丝扭结,形成菇蕾。

  2、生料栽培

  (1)袋栽:方法是一层菌种,一层料,一般装成5层菌种4层料,接种两端多(70)中间少(30),菌种一般占干料的15-20%,温度控制在22-26℃,经20-30天菌丝可长满袋。袋栽易操作,污染率低。

  (2)床栽:方法是下铺塑料薄膜,将发酵好的培养料铺在床架上,料厚10-15厘米,分3层播种,用种量10-15%,最后整平料面,稍压实,盖上薄膜,经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床面。

  (3)畦栽:先用3%石灰水、0.2%消毒液、200倍敌敌畏喷洒地面,杀虫灭菌,然后挖宽1米,深20-30厘米,长度不限的畦,畦与畦之间留60厘米走道。铺料接种,共播2层菌种,表面播种量大于中间,播种量一般为干重的15-20%。料的厚度根据温度而定,高温季节要薄,反之要厚。播后覆薄膜保温保湿,经25-30天菌丝即可发满。畦栽省工省料,成本低,但不易管理。

  五、出菇期管理

  由于鸡腿菇有不沾土不出菇的特性,因此发满菌丝后表面必须覆土,土厚3-5厘米。袋栽脱袋覆土,畦栽床栽直接覆土,覆土要用经杀虫灭菌处理后的土。

  1、土的要求与处理:土质疏松肥沃的园田土(最好用菜园土),加入0.3%尿素、0.3%磷肥、0.2%消毒液、0.5%磷酸二氢钾,50080%敌敌畏适量,水适量、ph7-8.5。湿度要求手握咸团,落地即散。拌好后堆闷2-3天,1天翻倒1次,重新喷1次敌敌畏,3天后即可使用。

  覆土后保持土壤湿润,适量通风,温度控制在18-25℃,一般经10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土层表面。此时根据天气情况,经常喷雾化水,通风数次,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覆土20天左右,床面开始形成白色粒状菇蕾。管理上以控温、增湿。通风为主,并给予适当光照,刺激出菇。各种条件适宜情况下,菌丝体扭结至形成菇蕾一般需5-6天,菇蕾破土需3-4天,子实体成熟7-10天。

  六、及时采收加工

  鸡腿菇生长成熟快,且易开伞自溶,变成黑色液体而失去商品价值。因此,当子实体长至圆柱形或钟形,颜色由浅变深,菇体结实不中空,菌盖上有少量鳞片,菌盖与菌柄未分离,菌环刚开始松动时,采摘最好。采收时用手捏住菌柄下部轻轻用劲即可拔起。采收后将料面的菇脚清除干净,待4-6天菌丝恢复生长后,再及时补土喷水,或喷ph值为9-12的石灰水或营养水,盖膜养菌,经3-5天后,当有菇蕾出现时,再按上述出菇方法管理,促进第二茬再生,一般每茬菇间隔10-15天,可采收4茬菇,100公斤原料可产鲜菇150-200公斤,一般平均生物转化率在80-150%。采收后的鲜菇去除泥土,装袋或装筐后供市场鲜销;也可进行盐渍或烘干处理,对外销售,以取得更高效益。

 

33.鸡腿菇保鲜技术

采用物理、生化方法对鲜菇进行处理,使其代谢活动降低到适宜温度,保持较鲜状态,延长其货架寿命。常用保鲜方法有:

  1、气调保鲜法:气调保鲜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其较适宜参数是温度1℃,氧气2%4%,二氧化碳5%8%,在此状态下能降低菇体呼吸强度,减少氧气耗量,抑制氧气酶活性,使鲜菇货架寿命延长。气调保鲜分机械和自发式两种。机械式气调保鲜是利用抽真空,补充二氧化碳或氮气,以降低氧气含量。自发式气调保鲜是利用鸡腿菇自身的呼吸作用,使氧气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

  2、低温保鲜法:低温可以抑制鲜菇体内酶的活性,降低呼吸代谢,并且抑制其他微生物的活动。其做法是,鸡腿菇采摘后,尽快预冷存放于温度03℃、相对湿度90%95%的稳定环境中,达到保鲜目的。

  3、亚硫酸盐保鲜法:将菇体浸没在0.05%0.1%的焦亚硫酸钠溶液中25分钟,捞起沥干残液,装入容器,阴凉存放。也可向菇体直接喷洒0.15%的焦亚硫酸钠溶液,要求喷洒均匀。在焦亚硫酸钠溶液加入浓度为0.01%的鸟嘌呤或6—苯基腺嘌呤或苯并咪唑,其保鲜效果更好。

  4、食盐保鲜法:用浓度0.6%0.8%的食盐水,浸泡鲜菇2030分钟,捞起沥干,装入容器贮藏。可延长货架寿命35天。

  5、抗坏血酸和柠檬酸保鲜法:将菇体浸泡在0.02%0.05%的抗坏血酸溶液或0.01%0.02%柠檬酸溶液中,1520分钟,捞起沥干,装入容器密封,阴凉存放。也可直接向菇体喷洒0.1%的抗坏血酸溶液。

 

34.北方地区鸡腿菇栽培技术

一、培养料的配方及基料处理

  1.培养料的配方

  配方i:棉籽皮100千克,尿素0.5千克,磷肥2千克,石灰23千克,水150160千克。配方ⅱ:麦秸(切成长35厘米)100千克,麦麸10千克,牛粪10千克,尿素2千克,石膏1.5千克,石灰2千克,料水比为11.31.4

  2.建堆发酵

  把上述主辅料称重,将辅料溶于水中,倒入主料搅拌均匀,建成高0.81米、宽1米、长度不限的堆,并打上通气孔以利于好氧发酵。当料温升到5560℃时,保持24小时后翻堆。如此进行24次翻堆,经过510天发酵结束。每次翻堆时要内外相调、上下换位,并根据基料的失水情况及时补充水分。秋季栽培时由于温度较高,易滋生虫害,拌料时喷入0.1%0.2%的辛硫磷可防止害虫产卵。发酵结束后,摊料降温,当料温降到28℃以下时即可播种。

  3.播种时间

  北方地区可利用自然温度每年生产2次,第12月份投料,36月份出菇;第28月份投料,9月底出菇,12月结束。若在大棚内,除79月不能生产外,其它月份均可安排生产。

  二、栽培与管理

  鸡腿菇的栽培方式有畦式直播栽培与袋式发菌栽培。袋式发菌栽培方法与平菇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鸡腿菇发满菌袋后需脱袋覆土,进行出菇管理。

  畦式直播栽培方法是在菇棚内挖深20厘米、宽80100厘米的畦,灌透水并撒上白灰进行消毒。畦间工作道40厘米,先在畦底铺1层地膜然后上料播种。采用层播法,即3层料3层菌种,上下2层料厚度为5厘米,中间料层厚度为10厘米。先铺第1层培养料,稍压实后播第1层菌种,然后依次1层料1层菌种,最上面封料面的菌种用量占菌种总量的40%,下面2层菌种各占菌种总量的30%。播完种后,用消毒过的木板压平,然后用直径1厘米的木棒打孔,孔距15厘米,再盖1层报纸或薄膜,将温度计插入料内观察料温。接种后第4天起每天掀膜通风1次,每次1小时,以排除废气。培养期间料温控制在30℃以下,经2030天的培养,菌丝即可吃透培养料。采用畦式直播,每平方米投料量在22.527.5千克,菌种占干料量的20%左右为宜。

  覆土材料宜用菜园土。取地表10厘米以下的菜园土打碎,经阳光暴晒,加入8%的草木灰和1%2%的生石灰混合均匀,并喷入5%的甲醛和4%的敌敌畏,用塑料薄膜覆盖8小时,待药味散尽后即可入棚覆土。覆土厚度34厘米,将土覆平、覆匀。覆土后调节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盖上薄膜,1015天菌丝穿过土层,此时揭去薄膜,即可常规管理。

  出菇阶段要求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经常向过道、空间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子实体长出地面后,喷大水1次。

  当子实体长到7分熟,即手捏菌盖不软,菌盖部分光滑洁白、无磷片反卷即可采收。采菇后及时整理畦面,凹处补土。当二潮菇采收后,由于营养消耗较多,应及时补充营养液。

 

35.酒糟适宜栽培鸡腿菇

酒糟是一种很好的食用菌栽培原料,它的营养成分适合鸡腿菇菌丝的生长,既可以降低食用菌生产的成本,又可解决环境污染。酒糟含有少量对菌丝生长有害的乙醇、活性酵母菌,酸度大,ph值为3-5。要选用新鲜的酒糟,并配以其他原料,配方为:1.酒糟90%、石灰8%、石膏1%、碳酸氢铵1%、生物学效率为120-130%。2.酒糟39%、玉米芯39%、米糠10%、石灰8%、石膏2%、过磷酸钙1%、碳酸氢铵1%,生物学效率为130%。

  拌料时,将石灰、石膏、碳酸氢铵直接拌入酒糟中,调节ph值为9-11,其他物料(棉皮、玉米芯)仍按栽培平菇的配方配制。将以上原料均匀拌入酒糟中发酵5-8个小时,摊开晾凉后装袋。调好料后,选用50厘米×26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采用分层播种,即三层料四层种。在袋的两头将菌种均匀摆开,中间两层的菌种紧贴于塑料袋的外侧,装完袋后在每个菌种块上用针扎3-4个眼,以利通气。根据气温决定所码袋子的层数。为了安全发菌,发菌温度最好低一些,既无碍于菌丝生长,又能抑制杂菌生长。经过30-35天的发菌,即进入出菇期管理。

 

36.鸡腿菇盐水保鲜加工法

一、采收、清洗、杀青。当鸡腿菇长到六七分成熟时,即菌盖紧包菌柄、菌环未松动的菇蕾期采收,用竹片刮除菇脚 泥沙,清洗干净,立即放入5%-75,已烧沸的食盐开水中杀青预想煮3-5分钟,以菇体中心熟透为准,捞出后迅速置入流水中冷却。注意:杀青预煮用铝锅或不锈钢锅,以免菇体色泽褐变。

    二、盐水逃泡。将40千克食盐用少量开水溶化于大缸中,缓慢冲入100千克冷水溶化成饱和盐水。将杀青菇放入另一缸中,再将饱和盐水倒入菇缸直至淹没菇体,盐水不够不按上述比例再配兑,并以木、竹片压盖,以防菇体露出水面变色腐败。压盖后表面再撒一层盐粉护色(即保证菇体洁白),盐溶化即再撒一层盐,直到饱和程度为止。

    三、转缸贮存。浓盐水腌泡10天左右,要捞出菌体转入另一缸中,重新灌注饱和盐水,压盖、撒盐粉护色等同上法,加工完毕用热蒸发方法回收食盐,可循环使用。

    此法可保鲜鸡腿菇2-3个月。食用时把盐水菇放入清水中浸泡脱盐即可,菇味仍然鲜美可口。    目前外销盐水菇收购价达3000/吨,而菇农直接交售鲜菇只有2000/吨。经盐水保鲜加工,每100平方米大棚的栽培面积可增收1000元左右。

 

37.鸡腿菇的盐渍加工技术

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易栽、易管、易收、产量高,很受人们喜爱,但由于鸡腿菇于实体成熟快,货架期短,鲜销保质期一般只有1-2天,因此当鸡腿菇鲜品数量大,销售有一定困难时,应将其加工成盐渍品贮藏保鲜或外销。盐渍鸡腿菇加工的一般工艺流程为:采收→清洗→杀青→冷却→盐渍→装桶→成品。现分述如下。

    一、采收    加工盐渍品用的鸡腿菇的菇体应在菇蕾期,即菌环紧包菌柄、菌盖表皮呈现出平伏状鱼鳞片,高度在10-15cm之间时迅速采收。若在菌环松动后采收,将影响盐渍菇的品级。采收时应按鸡腿菇大小分开放置,轻拿轻放,保证菇体完整,菇脚切削整齐、干净。

    二、清洗    将采收分类的鸡腿菇分别置入洁净的清水中漂洗或用自来水冲洗,洗除菇体表面的尘埃、泥沙等杂质。洗净后捞起。

    三、杀青    将洁净的清水或自来水注入铝锅或不锈钢锅内,烧开水至100℃左右,把经清洗捞起的鸡腿菇放入锅内开水中进行煮制。

    边煮边搅动,同时清除锅中冒出来的菇沫。煮制时间约需57min。要求煮熟、煮透,但不能煮烂。其鉴别方法:一看、停火片刻后看菇体沉浮情况,沉入水中为熟,浮于水面为生;二捏,用手抬捏压菇体,有弹性、有韧性,捏陷复原快为熟,反之为生。三切,用不锈钢刀切开菇体,菇心变黄为熟,菇心白色为生。四咬,用牙咬试,生菇粘牙,熟菇不粘牙。五尝,生菇有苦味,熟菇脆嫩清香。

    四、冷却    将杀青煮熟后的鸡腿菇从锅中捞出,迅速倒入盛有清洁冷水的缸、盆或池中冷却30min或放入流动的自来水中冷却至菇心冷透为止。如果冷却不透心,鸡腿菇就会发黑、发毒、发臭。冷却后捞出,滤水5-10min

    五、盐渍    首先配制15%浓度的盐水,配制方法为:在缸内放入15kg精制食盐,冲入开水100kg,搅拌溶解,冷却后用纱布过滤,除去杂质即为15%的盐水。

    将冷却滤水后的鸡腿菇放入15%的盐水缸中进行盐渍,使盐分向菇体自然渗透。如果发现菇味有变,要及时倒缸。盐渍3天后,捞起鸡腿菇,再放入20%的盐水缸中继续盐渍。鸡腿菇放满缸后,表面要放上清洁纱布,纱布上再放竹制格子把鸡腿菇压在盐水内,使菇体不露出盐水面为宜。否则,菇体就会发黑变质。盐渍期间每天转缸1次,并使盐水浓度保持在20%。若盐水浓度偏低,应加盐补足。也可从缸内倒出一部分淡益水,再倒入饱和盐水进行调整。盐渍7天后,当缸内盐水浓度稳定在20%且不再下降时,即可将鸡腿菇出缸。

    六、装桶    将已盐渍好的鸡腿菇捞起,沥除益水约5min后称重。按塑料桶大小每桶定量装入盐渍鸡腿菇25kg50kg,桶内灌满20%盐水,用02%柠檬酸液将ph值调节到3-35之间,盖上桶盖即为成品,可封存贮藏或外销。目前盐渍鸡腿菇国内收购价为44007000元/t

 

38.利用酒糟与土洞周年栽培鸡腿菇高效生产技术

摘要:鸡腿菇是我省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大支柱品种,栽培面积不断增大,其生长条件粗放,可利用原料广泛,栽培方式多种,技术易掌握,在草腐性土生菌类栽培产量最高,是一种具有较大商业潜力和发展前途的优质食用菌。

  鸡腿菇(coprinus cofflatus)又名鸡腿蘑、刺蘑菇,学名毛头鬼伞,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鬼伞科、鬼伞属。幼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鸡腿菇干品中,含蛋白质25.4克、脂肪3.3克,含有20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十分丰富,并含有多种矿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一种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热能健康食品。同时它又是一种食、药兼用菌,其味甘性平,有益脾胃、助消化、清心安神、治痔、降血糖、抗癌等功效。鸡腿菇鲜菇、干片菇、罐头菇及盐渍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均很受欢迎。鸡腿菇是我省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大支柱品种,栽培面积不断增大,其生长条件粗放,可利用原料广泛,栽培方式多种,技术易掌握,在草腐性土生菌类中栽培产量最高,是一种具有较大商业潜力和发展前途的优质食用菌。

  鸡腿菇可利用的栽培原料有酒糟、作物秸秆、玉米芯、棉籽壳、棉渣、废菌糠等,栽培设施主要有冬暖式塑料大棚、人工土洞、山洞、林地简易弓棚等,栽培方式可采用细袋式、圆块菌包式、畦床式发菌出菇。我省甘薯粉渣酒糟资源较为丰富,周年可产,其中大部分被作为废料弃掉,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据我院分析,鲜酒糟(含水量70%)中含粗蛋白1.96%,粗纤维5.6%,淀粉4.02%,总糖0.56%,灰分物质8.67%等,如利用其栽培鸡腿菇,不仅能消除污染源,而且变废为宝,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其出菇后的菌糠下脚料,作为一种优质有机肥,施用后可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另外,近年来我省淄博、青州、平阴等地人工开挖土洞面积不断增大,洞内周年温度一般在1218℃,较适宜鸡腿菇、双孢菇及金针菇等食用菌的栽培,可生产出优质商品菇,菇体粗壮肥大,色白细嫩、肉质密实,不易开伞,保鲜期较长,并可作为恒温冷库定期贮放分批出菇的菌袋(包)及鲜菇产品,利用价值很高,且不占用土地。

  目前我省利用酒糟栽培鸡腿菇的主要工艺为:鲜酒糟不配加其它原料,只添加生石灰调节酸碱度,不经发酵处理直接装袋(包)栽培,发菌后覆土出菇,虽然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对酒糟的利用率和转化水平低,应有的产量和效益未充分发挥出来。我们自2002年开始进行了利用甘薯粉渣酒糟为主料在人工土洞栽培鸡腿菇高产工艺技术的试验研究,并在我省平阴、东平、长清等地,开展了鸡腿菇周年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的示范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业化程度较高,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现将利用酒糟原料和土洞设施高效栽培鸡腿菇关键技术总结报告如下。

  一、酒糟栽培鸡腿菇高产工艺流程

  鲜甘薯——淀粉渣——晒干储用——白酒糟(湿)——加3%的石灰粉——碱化、晾晒处理——按配方加棉籽壳或玉米芯粉、麦麸等拌匀——建堆通风发酵处理57天棗调ph值、含水量——装袋(包)接种——洞外发菌培养——洞内覆土保湿栽培——出菇管理、采收——后潮菇管理——菌糠——有机肥。

  二、人工土洞周年栽培出菇时间安排

  采取洞外发菌、洞内出菇方式,一年分3批栽培出菇,每批出菇2潮,洞内出菇管理期平均3个月左右,批次间隔期约1个月。即从每年34月份开始装袋发菌,5月中旬入洞覆土,6月上旬开始出菇,直到7月下旬第一批栽培结束:清理土洞及换茬消毒后,于8月中下旬将第二批出菇菌袋入洞覆土,9月上旬开始出菇,直到10月下旬第二批栽培结束:第三批出菇菌袋发好菌后,于11月下旬入洞覆土,12月中旬开始出菇,直到翌年2月下旬至3月份第三批栽培结束。这样安排栽培季节,可与大棚栽培的出菇旺季基本错开,鲜菇价格较高,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鸡腿菇生长发育条件与栽培特点

  鸡腿菇是一种适应能力极强的草腐、土生菌,其菌丝抗老化能力强,子实体形成需要覆土及土壤微生物的刺激。应选用具有良好透气性的肥沃壤土作为覆土材料,可加入一定量的腐殖土、过筛煤灰渣或草炭土,其内添加少量的草木灰、石灰粉、石膏粉为宜,不宜用沙土、粘淤土作覆土用。

  野生鸡腿菇一般发生在自然气温稳足在10℃以上的春末(3月~5月)和晚秋(10月~11月)。其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335℃,最适生长温度2228℃。菌丝的抗寒能力很强,而35℃以上时菌丝体易发生自溶现象。子实体的形成需要低温刺激,当温度降到920℃时,鸡腿菇菇蕾就会破土而出。低于8℃或高于30℃,子实体均不易形成。在1218℃范围内,子实体发育较慢,个体大,品质优良,保鲜期长。20℃以上生长快,菌柄易伸长,超过25℃,子实体易开伞和自溶。

  鸡腿菇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70%为宜。子实体发生时,空气相对湿度以85%~90%为宜,低于60%菌盖表面鳞片反卷,湿度在95%以上时,菌盖易发生斑点病。覆土层的含水量控制在25%~45%为佳(一般粘性黄土与草炭土持水量不同)。

  鸡腿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尤其在出菇阶段需要大量的氧气。供氧量是影响鸡腿菇产量的重要因素。在菇房中栽培,根据通气方式和条件,子实体形成期间每天应进行多次通风换气,勤通短通。特别是土洞栽培,通风不良会造成根基膨大、菌柄粗长中空、纤维增多、菌盖短薄、顶端裂口变色、发育异常,属生长缺陷,商品质量差,产量较低。

  鸡腿菇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可在黑暗条件下发菌,但菇蕾分化和子实体发育长大时需要300900勒克斯的光照。黑暗条件下出菇,会造成菌盖色泽灰暗,子实体发育不良,易发病;光照过强则抑制子实体生长,且质地、色泽变差。

  鸡腿菇菌丝能在ph210的培养基中生长。培养基经过鸡腿蘑菌丝生长之后,一般能自动平衡到ph7左右。培养基或覆土材料均以ph值为6.87.6时最适合,生产中初始ph值常调至7.58

  四、品种选择、栽培料配方与预处理

  1、品种选择:选用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选育出的适合酒糟为主料栽培的鸡腿菇优良品种平鸡1号和鸡东1号,也可选用cc168、鲁植鸡蘑1号等鸡腿菇品种。2、栽培料配方:鲜酒糟300千克(折干约100千克),棉籽壳20千克或碎玉米芯30千克,麦麸68千克,石灰10千克,尿素0.3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石膏粉1千克。

  3、原料预处理:新鲜酒糟中含有对鸡腿菇菌丝生长不利的醇、醛类物质,酸性较大,且含水量高,需经预处理。应加入3%的石灰,拌匀后摊开晾晒45小时,勤翻料,促进水分和有害物质挥发。预处理后的酒糟,加经2%石灰水拌湿处理的棉籽壳,或经3%石灰水拌湿处理的碎玉米芯,及麦麸、石膏粉等,再加入适量水充分拌匀,进行建堆通风发酵。

  4、发酵方法:选取地势较高、平坦硬化、朝阳的场地,将10001500千克栽培料(折干)建成一半球形料堆,从堆底中心的预留空间引出一根通风管,外接一台小型鼓风机,堆表面拍平后,均匀向堆心的预留空间插通气孔,建堆完毕,用消霉净1000倍药液和50%锐劲特1500倍液将料堆表面均匀喷洒一遍,以消毒和防虫,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料堆并将周边压实。当发酵料层最高温度达到65℃以上,用鼓风机进行间歇式鼓风,每次半小时左右,间歇23小时,夜晚可停止鼓风,揭去塑料膜,覆盖草苦,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应将堆表层料翻至内部,上都和底层料翻至堆中间。翻堆后重新建堆,再次升温后,按第一次发酵升温通风方式进行间歇式鼓风,以此类推,共翻堆3次即可。第三次翻堆时再均匀喷洒一次适量的消毒剂和杀虫剂药液,将料堆盖严薄膜,不再通风,通过自然升温或人工通热蒸汽,当料温全面、均匀达到60℃时,保持24小时后摊堆,充分晾排余热及废气。发酵好的栽培料呈棕褐色,无异味,用石灰水调ph7.58、含水量60%~65%。发酵总时间约57天。

  五、装袋、接种、发菌

  原料经堆积发酵处理后,可进行装袋与播种。一般细袋栽培:筒膜规格为45厘米×26厘米,料长约25厘米;圆块菌包栽培:筒膜规格为65厘米×55厘米,料厚约12厘米。采用三层菌种两层料的层播方式播种,接种时菌种块要适当大一些。用种量为培养料的10%以上。发菌时室温控制在2326℃,料温一般不要超过28℃,勤倒袋、检查。接种后7天在料袋菌种层部位扎微孔,并撒布石灰粉,以促进发菌。在2228℃温度下,遮光培养,并经常通风换气,约经3540天,菌丝可长满菌袋。

  六、覆土消毒与操作

  菌丝满袋后再放置10天左右,使鸡腿菇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即可进行覆土出菇。在土洞中靠两边洞壁做畦,在畦底及四周撒一层石灰粉,中间留操作道。畦宽约90厘米,细袋脱膜后菌棒平放或切半竖放,间隔23厘米,菌块脱袋或不脱袋平放,用处理过的土壤将间隙填平,浇一遍重透水后,在整个出菇面上覆盖约3厘米的覆土,土粒大小以直径0.52厘米为宜,适量均匀喷洒1%石灰水,最后用薄膜架空覆盖畦面保湿。

  覆土材料中可能潜存着许多病原、杂菌和害虫,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出菇期病虫害的发生。消毒处理方法如下:

  1、甲醛消毒法:每立方米覆土用40%甲醛150毫升,兑水510千克,均匀喷洒在覆土上,然后堆起,盖上薄膜,四周封严,密闭熏蒸24小时,然后翻晾,35天后即可使用。

  2、暴晒消毒法:将配制好的覆土加入2%的石灰粉,铺在干净的地面上、经阳光暴晒35天,每天翻动12次,最后喷水预湿,也可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3、药剂消毒法:将覆土用3%的漂白粉溶液或0.15%的优氯净溶液,并混合50%敌敌畏200倍液喷洒均匀,翻匀后盖薄膜闷堆2天后即可使用。

  七、优质出菇管理

  菌料覆土后,710天菌丝就可长透覆土层,进入菇蕾分化期。此时需加强出菇期的条件管理,才能达到鸡腿菇优质高产的目的。具体管理要点是:

  1、去掉薄膜,适当加强通风,保持洞内空气新鲜;

  2、适度增加光照,以刺激菌丝由营养生长快速转入生殖生长;

  3、控制洞内温度在1220℃范围;

  4、提高空气湿度和保持覆土层适宜湿度,使空气湿度达到85%~90%:覆土的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水分管理以喷洒洞壁和浇湿走道为主,一般不宜向菇床和子实体上直接喷浇水。

  在适宜的条件下,覆土后1520天,鸡腿菇便会破土而出。再经710天时间,子实体基本长成,及时采收。

  八、转潮管理及补充营养液

  头潮菇采收完毕,应及时清除床面的菇根、死菇、烂菇、老菌索等,挖除有杂菌污染的覆土,然后用湿润的覆土补覆12厘米厚,再用ph值为8的石灰水均匀全面喷洒床面,使覆土层和培养料充分吸足水分,再架空覆盖薄膜经10天左右即可出第二潮菇。出菇前在覆土层可适量喷施营养液,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常用的营养液配方有:葡萄糖300克,味精50克,磷酸二氢钾50克,硫酸镁25克,复合维生素b15克,尿素150克,水50千克。一般可增产15%~25%。在土洞内栽培一批鸡腿菇生产周期按2潮菇计,生物转化率可达110%~120

  九、适时采收

  鸡腿菇子实体成熟快,成熟后易开伞自溶,应在菇体67成熟时及时采收。一般当菌柄伸长至约1013厘米,菌盖紧包菌柄,菌环尚未松动时采收。采收时,用手轻握菇体轻轻旋动后再拔起。采下的鸡腿菇要及时用利刀削去泥根,切削时切口要平整,防止将菇柄撕裂,整理干净的成品菇按客户要求包装后,放入内壁光滑、容积适中的箱中,及时保鲜贮运鲜销。如进行盐渍加工,要及时清洗、杀青和腌制加工,以防褐变。

  十、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鸡腿菇病害主要有绿霉、曲霉、石膏霉、叉状炭角菌及细菌等,危害鸡腿菇的虫害主要有线虫、跳虫、害螨、菇蛆等。

  鸡腿菇病虫害防治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坚持以栽培、物理、生态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在生产中要采取如下措施:(1)选用优质、无病虫生产菌种;(2)发酵堆制优质培养料;(3)搞好发菌场、土洞的清洁卫生,特别是土洞换茬栽培前的全面消毒和杀虫;(4)适当加大播种量和适温发菌(5)覆土彻底消毒处理(6)控制好土洞、菇床的温度、湿度和通风;(7)及时采收和清除菇根;(8)及早发现和治理病虫害,将病虫消灭在局部和发生初期。

  可用消毒剂主要有75%酒精、高锰酸钾、新洁尔灭、漂白粉、优氯净、生石灰、过氧乙酸、消霉净等;可用杀菌剂主要有40%甲醛溶液、波尔多液、施保功、特克多、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克霉灵等;可用杀虫剂主要有氯氰菊酷、除虫菊酯、鱼藤精、阿维菌素、锐劲特、菇净等。另外,采用0.1%碘化钾溶液、1%漂白粉溶液喷洒或浸袋防治菌料线虫,用5%食盐水或氨水500倍液防治蜂蝓、蜗牛,防效均良好。在出菇期间,对螨虫的防治,应以诱杀方式为主,采用炒香的菜籽饼或浸沾醋糖液的湿纱布,置于畦床周边,待菇螨爬满纱布,集中烫杀处理,连续诱杀几天后,可基本消除螨害。(陈黎明3,张永奎4)1.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山东 济南 2501002.山东农业大学动科院,山东泰安 2710003.济南市农业局,山东 济南 2501004.泰安市农业局,山东泰安271000

  摘自:200521卷第6期《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39.如何栽培鸡腿蘑

鸡腿蘑又名毛头鬼伞,日本称细裂夜耳,是一种具有广泛开发价值的食药兼用型珍稀食用菌。其肉质肥厚细嫩,味道甘醇鲜美,营养丰富。鸡腿蘑还具有易栽培、产量高、口感好、便于保鲜等优点。近几年来,在我国农村栽培规模发展迅速,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栽培季节。鸡腿蘑属中高温型菇类,为草腐土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35℃,最适2030℃;子实体发育温度830℃,最适1622℃。温度极大地影响鸡腿蘑的生物转化率,各地应根据各自气候特点安排栽培季节,多数地方以秋栽为主,即58月制种,9月下旬至11月出菇,第二年46月仍可出菇。也可春栽,即12月制种,46月出菇。

  培养料配方。①稻草(切断或粉碎)60%,玉米粉8%,干牛马粪27%,复合肥3%,糖1%,石灰1%。②棉籽壳90%,麸皮5.5%,磷肥2%,尿素0.5%,石灰2%。③稻草、麦秆、玉米秸、玉米芯、芦苇等单一或混合物85%~90%,麸皮10%(或玉米粉5%),尿素0.5%,磷肥2%,石灰2%。④棉籽壳、混合草粉、菇类菌糠各30公斤,麸皮或玉米粉或棉籽饼粉10公斤,尿素0.51公斤,磷肥、石灰各2公斤。⑤菌糠67%,砻糠23%,玉米粉8%,石灰2%。以上各配方调配至含水量65%,拌匀后直接装袋或经常规堆制发酵(4560℃)3天后装袋。

  栽培袋制作。栽培袋用17厘米×38厘米或22厘米×45厘米聚乙烯或聚丙烯袋(可高压灭菌),装料时压实,两头扎口后常压灭菌,两头接种。培养2530天菌丝长满袋,即可出菇管理。

  脱袋排畦覆土。在棚内挖宽1米、深20厘米、长不限的畦床,用竹片搭成拱形小棚。将17厘米×38厘米菌袋脱袋后横排于畦床上,袋间相隔2厘米,填入肥土(上厚35厘米),每平方米约放30袋。22厘米×45厘米菌袋截成两半竖排,同样覆土。经十几天后菌丝布满畦床,洒冷水、增湿至空气相对湿度85%~90%,温度调节1622℃,每天揭膜通风,增加氧气,刺激菌丝体扭结成菇蕾。

  采收加工。当菌盖边缘菌环开始松动、尚紧包菌柄时要及时采收,否则子实体开伞后变黑自溶,失去商品价值。采收时,一手握住菇体,一手用利刀沿土面刈下,削净菇脚上泥土和菇体上鳞片后即可上市鲜销或加工。(湖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