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墓txt精校版下载:历史必修一专题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55:49

必修一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每课名题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0分)

120114月安徽百校论坛21题)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    )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2(2011年海南高考25题)《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2011年3月济宁市质检21题)下列关于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会议旨在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C.会议最终就朝鲜停战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

    D.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

420112月温州一模19题)20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下列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

②万隆会议召开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5(2011年4月阳泉市一模27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

①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②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建交

③指与外国(主要指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条件

④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6(2011年1月永州市一模12题)“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

  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20113月长望浏宁四县调研31题)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文中的“礼物”是(    )

A、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820113月泉州市质检17题)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

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

9(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20题)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    )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迎接尼克松总统来访     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20113月太原市测试12题)1950年,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占到当年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73%,此后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1951年—1956年的六年间分别是49%284%354%258%257%342%。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纷纷撤离 B.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C.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D.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

11(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7题)“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12(2011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8题)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能佐证胡锦涛高度评价的史实是(    )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②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中苏关系解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20111月河南安阳高三期末18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挖苦道:这个传说中的周恩来是何许人也?不久,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成功的促进了有色人种的团结,并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材料中所说的“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的会议是指(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会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4(20113月蚌埠市质检15题)1949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对于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B.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形势做出的正确选择

C.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

D.“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15(2011年3月台州市调研14题)“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1620113月江苏百校高三大联考12题)法新社首尔201085日电:中国是朝鲜最亲密的盟友兼贸易伙伴,而且一直拒绝在“天安舰”沉没问题上同国际社会一起谴责平壤。北京对美韩军演表示了关注。原本演习要在将中国与朝鲜半岛分开的黄海举行,但在北京会议抗议后,演习移到了日本海举行。这表明中国(    )

A.实行政治结盟外交政策 B.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

C.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能左右地区局势发展

17(2011年5月宣城市三调15题)胡锦涛在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五点建议:第一,尊重多样文明,促进睦邻友好。第二,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发展。第三,分享发展机遇,共赢各种挑战。第四,坚持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安全。第五,倡导互利共盈,深化区域合作。下列最能符合上述建议的应是

①万隆会议 ②1961年柏林墙事件 ③“新经济”的出现 ④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8(20111月珠海市质检6题)2010年为庆祝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国在印度举办“中国节”,印度在中国举办“印度节”。下列事件与中印关系直接相关的是(    )

A.《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20113月莆田市质检15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促成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0(20114月赣州十一县联考29题)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列两幅图片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

  A.求同存异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睦邻友好                      D.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21.(2011年3月江门市一模19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积极同领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C.解决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问题

D.推行“一大片”外交方针,积极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220114月北京东城区一模18题)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

A.“一边倒 ”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3(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32题)1989年,中国与前苏联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睦邻友好                       D.反对霸权主义

2420114月北京丰台区一模20题)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    )

A.日内瓦国际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2520113月厦门市质检17题)图是见证中苏友谊的一幅照片。照片中的历史性会晤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中苏正式建交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中苏结成抗美援朝同盟

D.中苏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6(20111月汕头市质检7题)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 “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

B.“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 

C.“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 

D.“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

27(2011年1月南京模拟9题)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

28(2011年江苏高考10题)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29(20111月中山市高三统考11题)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30(2011年5月潍坊市三模11题)如图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下列选项中与之相适应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美联合公报》  开展多边外交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朝核六方会谈

D.不结盟运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31(2011年5月浙江百校联盟15题)“大量的苏联小说、歌曲、电影涌入中国,唱苏联歌曲、读苏联小说、看苏联电影成为当时国人的时尚。苏联文化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几乎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有

①反映了十月革命后中国人向苏俄学习的热情高涨

②受当时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③体现了苏联模式对当时中国的深刻影响

④受当时美苏冷战形势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32(2011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8题)“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

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0分)

33(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38题)(37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 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图15、图16、图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图15 “没有开化得中国佬” 图16 “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  图17 “中国就要崩溃了”

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

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个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11分)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6分)

(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12分)

34(20111月山东潍坊市质检29题)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领导人曾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无已。”“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有什么重大作用?4分)

    材料二  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战线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5分)

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只有真正遵循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

3)据材料三,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2分)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3520111月芜湖市质检35题)(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 “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德国从2007年9月开始对中国实行“价值观外交”。“价值观外交”是默克尔所在德国执政党的对外政策纲领,其核心是意识形态,其主旨是将外交政策作为推进西方价值观的工具和手段,其根本目的是确保西方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在世界上的支配地位和西方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主导作用。为此,默克尔对华采取较强硬态度,指责中国的人权、西藏问题。

问题:

(1)据材料一中“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 请说明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并简要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10分)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请概括说明毛泽东和邓小平是如何吸收外来先进文明,实现理论创新的。(12分)

(3)请据材料一的观点评价材料二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你认为国与国之间开展外交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来制订本国的外交政策?(6分)

362011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35题)(12分)20064月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了以“了解是信任的基础”为题的重要演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7世纪至18世纪初,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把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他们发展了朱熹的“人治中有法治”的思想,提出了“人类历史也和自然界一样,为自己固有的‘法’所支配。支配一切民族的一般的‘法’就是人类理性”“政治、法律制度要从人的现实生活环境出发”等。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

    ——克吕耶斯《论十七、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霍尔巴赫《社会体系》

1)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原因。(4分)

2)启蒙思想鼓舞了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请就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一段话加以说明。(4分)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于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胡锦涛

3)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4分)

必修一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每课名题4)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本题考察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根据题干信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表明了新中国独立柱的外交方针。

2A      

解析: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敌对情绪”,回顾对比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万隆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同,促进大会的圆满结束。所以选A。其他三项均不是提出于1955年,可排除

3C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掌握。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排除A。会议母的旨在解决朝鲜与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排除B。会议的影响在于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 排除D。会议最终就印度支那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朝鲜问题并未达成一致协议。所以正确答案为C.

4B      

解析:本题考查了五十年代各项重要活动和事件的时间。根据所学,时间分别是1953年、1955年、19546月、19549月。本题选B项。

5D      

解析:①是另起炉灶的含义,材料中的“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表明我们愿意和包括帝国主义在内的国家建交,由此可知选择D项。

6B      

解析:苏联变脸快应是指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封锁严,说明中美关系是敌对关系;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则是反应国内面临恶劣的国际环境和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结合所学知识,这一阶段特征应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7B      

解析:A1949年,C不是“过年礼物”,D1953年,

8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根据题干引文分析,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是平等对待对方,双方利益是互惠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外交国地位、利益平等,符合题干要求,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中国一直奉行的政策。A项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指只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B项中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提出来的,体现了中国维护国家和平的目的。D项多边外交政策是近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多边外交政策中是基本体现。

9D      10D      

解析:从材料中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比例的不断下降趋势以及时间范围,可以判断此时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的恶化,选择D项。

1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55年亚非会议。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周恩来总理的这段话包含着求同存异的方针,故应该是在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其中,“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就是亚非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这是亚非各国能够实现团结合作的共同基础。C正确。

12C      

解析:①中美关系正常化②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均是与周恩来直接或间接相关,而中苏关系解冻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周恩来此时已经与世长辞了。不符合题意,排除④

13C      

解析:根据所学,50年代中期我国参加国际会议有两次:1954年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分析材料中“成功的促进了有色人种的团结,并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局面”等信息,可以确定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有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参加,会上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14A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方针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15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根据题干中“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分析,说明了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作用。1954426日至7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16C      

解析:AD两项说法本身错误,较容易排除,结合材料可分析到应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选C项,B项与材料不相符。

17A      

解析:根据所学,1961年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并沿着东、西柏林的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修筑起一道“柏林墙”,西柏林人进出东柏林都要经过边境站的检查,还需办理入境手续。柏林墙事件是两大阵营对抗的结果,是冷战的反映。与材料中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五点建议完全相反。其他三项反映了尊重多样文明,促进睦邻友好;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发展等特点。

18B      

解析:1953年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本题选B项。A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签订“日内瓦公约”,与材料无关;C1955年中国参加在印尼举行的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与材料无关;D1961年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5国发起不结盟运动,中国并未参加,与本题无关。

19C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D项与1949年建交高峰时期的史实不符。

20A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组织,成员有着不同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国家,而1979年邓小平访美,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重要过程,两国也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因此,两幅图片都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平共处,A项正确,C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要仔细分析排除。

21B      

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时间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可知选择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于印度、缅甸会谈时提出的。

22A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我国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等可以分析到指导思想是“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本题选A项。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C'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D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23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根据新时期中国外交原则是封信睦邻友好的原则。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24B      

解析:关键词为菲律宾、去时是敌人,回来时是朋友,可见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只有万隆会议求同存异,选择B项。

25B      26D      

解析:根据所学, 1950 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结成了全面的同盟关系,当时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兄弟之声”。 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却发生了逆转:党际的友好变成了公开的论战、国家关系上的同盟变成了互相拆台和攻讦 ,贸易急剧下降 ,军事摩擦不断,1969年双方更是发生了直接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时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敌人之声”。苏联解体后,世界处于错综复杂的变革,在霸权和反霸权的格局下,中国和俄罗斯是都希望构建一个平等的和谐的世界政治格局,两国建立起战略协作关系,让中国和俄罗斯两个世界上重量级的大国走到了一起,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伙伴之声”。

27A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因为美、英、法没有参加万隆会议和不结盟会议,从而排除BC。至于联合国大会,中国在1971年才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刘少奇在1969年就已经蒙冤去世,因此D项也无可能。只有1953年的日内瓦会议才有可能发生题干中所述情形。

28D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的外交关系,可根据所学知识,排除各错误项。日内瓦会议时间是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本题各选项中A项排除,中苏关系当时并未恶化(1958年中苏关系开始发生变化);B项排除,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一直为台湾国民党政权控制,1971年才恢复合法席位;C项排除,中美当时处于敌对状态,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联系材料毛泽东所述,“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应选D项。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省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毛泽东的“走出去”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A不正确;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错误;克林顿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才被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C不正确。

29B      30A      

解析:从图片中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70年代和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引起三次外交高潮的时间分别是中苏建交、中美关系的缓和、新时期的多边外交。本题选A项。

31D      

解析:由“苏联文化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几乎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极其密切,苏联模式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深刻,该现象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中国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方针,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②③④表述正确。①与题目中的时代特征不符合。因此选D

32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苏关系恶化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美关系紧张是1949101日我们建国后美国就不承认新中国。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二、非选择题

33(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
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
(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
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
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
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
(4)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
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34(1)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2)
作用:使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有利于利用外援进行经济建设。(2)
(2)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
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3)
(3)实质:维护国家主权和平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任意两点即可)
(4)特点:政策的灵活性,原则的坚定性。(2)

35(1)古代中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文明的延续;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6)
古代希腊:建立起民主政治。极大地发挥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雅典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繁荣。(4)
(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4)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面对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4)毛泽东、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分别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4)
(4)评价:文明是多样性的,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2)默克尔的“价值观外交”实际上是一种“冷战”思维,有悖于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客观实际,必定会遭到抵制。(4)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6(1)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阻碍社会进步。启蒙思想家利用中国儒家的仁政与法治结合的观念,倡导改造旧的社会体制建立理性王国。(4)
(2)提出“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从而体现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夭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以社会契约论为武器,要求北美殖民地反英而独立。(4)
(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4)

必修一专题五:2、外交关系的突破(每课名题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2小题,共0分)

1(2011年山东烟台一模5题)《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能够印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

①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②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③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④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2011年5月天津宝坻区二模9题)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文化大革命扩大了中国的政治影响

320111月合肥市高三质检19题)1971922日,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提出“关于代表权的决议草案”时指出:“(一)兹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并且建议它得到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席位;(二)确认“中华民国”继续拥有代表权;(三)建议联合国一切组织和专门机构在决定中国代表权时考虑本决议的条款。”这一“决议草案”主要反映了美日(    )

A.尊重联合国国际组织的权力和地位

    B.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

    C.主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

4(2011年5月福建四地六校考前模拟23题)“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毛泽东访问苏联                 B.邓小平访问美国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周恩来访问印度

520114月江西百校摸底34题)1981年,美国宣布向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出售武器,这一事件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有利于打击“台独”势力 B.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

C.有利于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D.有利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6(2011年5月威海市二模15题)老照片是历史的见证。图3是1979年1月29日, 邓小平应邀访美,卡特总统主持欢迎仪式,宾主 在白宫向欢迎者挥手致意。在这次访问中,邓小平与卡特就签署贸易协定进行了谈话。该照片反映的历史背景最贴切的是

A.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7(2011年5月南昌市二模31题)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是指

A.否决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美国反对新中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

C.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三通”威胁到美国利益

D.美国反对新中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8(2011年5月龙岩市质检19题)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我知道,1954 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 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标志“另一个时代开始”的事件是

A.中美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9(2011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13题)“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毛泽东访问苏联                 B.邓小平访问美国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周恩来访问印度

10(2011年5月南通市三模12题)“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阴谋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实现

D.一个以互信、互利为宗旨的新型区域组织建立 

11(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20题)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    )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迎接尼克松总统来访     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20111月苏北四市期末10题)1999年9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摘自凌志军《交锋》) 基辛格这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    )

A高度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上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      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

1320114月长沙模拟29题)斯塔夫里阿洛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指(    )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展到每个城市、村庄和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2011年5月潍坊市考前训练12题)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二十年来,我们两国隔着一条敌对和猜疑的鸿沟,彼此冷眼相看。”这一局面(    )

  A.导致了朝鲜战争的爆发           B.不利于中国统一

C.增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D.巩固了中苏同盟

15(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30题)《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②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③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④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20111月厦门市质检14题)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声明“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表明美国政府(    )

A.坚持“一中一台”立场

B.确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D.认可“一个中国”的原则

1720113月南京市二模10题)右图摘自20082月《体育周报》,标题为《37年后再握手》,图中外国人名为蒂姆·博甘,时任美国乒协副主席兼美国队队长。下列关于“37年前的那次握手”表述正确的是(   )

    A.意图是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B.为中美两国解决台湾问题打开了大门

    C.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首次正式接触

    D.打破了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1820111月扬州市调研4题)下图是1949~2008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

C.中美两国开始实现正常化                D.我国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1920115月北京朝阳区二模18题)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中苏的盟友关系   

C.发展中国家支持                        D.中美关系正常化

20(2011年4月福建省质检21题)对图7所示重大新闻事件,日本多数民众的反应最有可能是

    A.反对中美关系的缓和

    B.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

    C.呼吁致府改善中日关系

    D.支持政府既往对华政策     

2120114月沈阳市质检34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步展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主要基于(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2(20111月南通市一模12题)中美在上海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映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这主要是针对(    )

    A.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D.日本迈向政治大国

23(2011年3月泰安市一模15题)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倡导“求同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③“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

④“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22题)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多极化格局形成                  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C.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D.中苏关系缓和

25(2011年1月辽宁丹东四校协作体高三联考20题)尼克松在其对华政策报告中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他讲这番话的主要目的是(    )

A.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           

B.主张和中国建立和平共处的外交关系

C.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D.阐明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2620111月厦门市质检1题)按中国古代常用的干支纪年法,20世纪有两个辛亥年。其中一年发生了辛亥革命,在另一年里(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720114月皖北联考18题)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对材料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

    ①交换意见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        ②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③共同点就是指双方如何处理台湾问题    ④新的开始指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820114月湖北八校联考23题)右图为漫画《梅开三度》,该漫画最能反映(    )

A.亚太地区成为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中心

B.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撼动了两极格局

C.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

D.国际关系中地缘政治完全取代意识形态

29(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22题)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多极化格局形成                  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C.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D.中苏关系缓和

3020114月北京西城区一模18题)邓小平在谈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提出:“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在这一精神指导下的外交活动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英经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3120113月德州市一模14题)右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根据该图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导致阶段A军费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冷战”下出现了“热战”——朝鲜战争

B.阶段B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和对抗状态

C.阶段C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危机下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D.阶段D中美逐渐结束对抗,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32(2011年5月北京顺义区二模18题)图12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原因是(    )

 ①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大  ②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③亚非拉国家力量的发展  ④中国在万隆会议赢得了尊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320113月江苏四市一模17题)19726月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对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没有迅速反应。此后,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是因为(    )

    A.迫予舆论压力,美国对在越南造成的灾难感到内疚

    B.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D.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希望会议能顺利进行

3420111月河南郑州高三质检22题)右图是美国《时代》周刊(1971118日)封面上的周恩来,其左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应对“The Chinese Are Coming”的举措是(    )

①发动越南战争

②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③与中国正式建交

④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35(20111月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6题)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重要力量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外交孤立政策

36(2011年5月南平市质检19题)下图中中国出现两次建交高峰年的主要因素是

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中美关系改善  

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④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3720114月江西百校摸底30题)“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

38(2011年1月江门市高三调研9题)《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   ②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③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④美日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920111月清远市一模18题)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40(2011年5月潍坊市三模11题)如图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下列选项中与之相适应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美联合公报》  开展多边外交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朝核六方会谈

D.不结盟运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41.(2011年4月大同市一模33题)1971年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曾经是世界第一位……这只是扔年以前的事。当我们展望今后5年、10年或许15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级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段话反映出美国的外交政策是

A.强调意识形态的差异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关系             D.美国釆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4220114月琼海市模拟8题)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0分)

43(20111月山东潍坊市质检29题)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领导人曾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无已。”“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有什么重大作用?4分)

    材料二  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战线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5分)

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只有真正遵循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

3)据材料三,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2分)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4420111月苏北四市期末24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创造条件,使我们和其他国家能共同建立一种不受逼迫的生活方式……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两院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出现。……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我知道,要摈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1998年2月8日叶利钦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外来压力”指的是哪些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3分)

(3)据材料三,简要分析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表现及原因。(3分)

(4)据材料一、二,列举史实说明美国的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520113月太原市测试27题)(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泰勒·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

材料二  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任何口岸,对他国入港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不得高于对本国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修筑、管理或经营的铁路,对他国臣民运输的货物,应与对本国臣民运输同样货物、经过同等距离所征收的铁路运费相等。  

——1899年美国政府向欧洲、日本列强递交的一项照会

材料三: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四: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不断扩军,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中苏边境,对中国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同时,苏联在与美国对抗中显然占有上风,美国则由于在越南的战争无结果而无力与苏联抗衡。……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国领导人决心结束文化大革命以来的自我孤立,愿意获得外国的技术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此外,与美国关系改善了,不仅可以购买美国的先进设备,也便于从美国的西欧盟国和日本进口类似的技术。此外,许多美国人也认识到,与中国恢复经济与文化联系,能够获得市场。

——摘编自哈里·哈丁《脆弱的关系》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美国外交政策出台的经济因素。(2分)对比材料一、二,概括美国侵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2分)

2)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美国对华政策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2分)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3)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好转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轨迹。从中国的角度看,发生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4分)

462011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27题)(14分)图片对历史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1951年到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登上了封面。根据图片及提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认为周恩来“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原因。(2分)

   (2)材料二中,周恩来为解决“战争与和平”问题,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哪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有何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人来了”的含义。(2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尼克松中国之旅”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3分)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时代》周刊对周恩来的评价发生怎样的变化?由此,谈谈我们在使用图片资料作为历史研究时应注意什么?(4分)

必修一专题五:2、外交关系的突破(每课名题4)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维新派主张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故应排除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2C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我国建交的最高峰出现在1972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此变化的是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由于中美关系正常化,西方掀起了跟中国建交的热潮。故答案为C。解答本题,先要找出建交的最高峰,然后再对应原因。

3D      4C      

解析:本题结合时间以及材料反映的“越顶外交”含义容易判断。

5C      

解析:通过美国对中国禁售“武器”政策的结束,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美这一政策仅是对中国,C项过于牵强,分析错误。

6C      

解析: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7D      

解析:本题考察新中国的外交。根据题干中“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说明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台湾代表被驱除出联合国。“怕我难为情”说明台湾代表被驱除出联合国是美国反对的。

8B      

解析:本题根据时间判断。A是在1953年,C是在1971年,D是在1978年,B1972年。

9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观点的能力。首先理解“越顶外交”的含义。“越顶外交” 是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率先越过日本,直接访问中国。符合这一意思的是选项C。答案C

10B      

解析:从前门进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后门是指台湾的中华民国。所以B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11D      12D      

解析:从材料中的“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以及基辛格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可判断选择D项。

13A      

解析:③是1971年,④是1992年十四大后,从时间上不符合题干中“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的时间要求。

14B      

解析:题目中的“二十年来”是指自新中国诞生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中美两国尖锐对立,该局面不利于中国统一。A不正确,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与题目中的“二十年来”不符合;C不正确,冷战、中美两国尖锐对立都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不正确,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两国关系逐渐破裂。

15A      16D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70年代的外交。根据题干信息“只有一个中国……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分析,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排除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17A      

解析:这是一幅关于20世纪70年中美“乒乓外交”的历史记忆,“37年前的那次握手”,起到了“小球转动大球”的效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先机,故A的说法正确。

18C      

解析:从图表可知,新中国与外国建交的最高峰是在1972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是在1955年,中美两国开始实现正常化是在1972年,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故只有C与图表中的事件符合。因此选C

19C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词:主要国际因素。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在80年代;中苏的盟友关系是50年代建立的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正常化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之后发生;70年代,第三世界力量的不断壮大,中国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正是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20C      21C      

解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展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只是与某个国家的外交关系,不能体现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会员国,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故“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合法席位”的说法不正确。

22A      

解析:根据所学1972年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标志两国关系正常化,材料中反映了两国对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提出声明。

23D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指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③项中“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故排除含有③的选项,答案为D项。

24B      

解析:考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与意义。解题关键在于把握题干的角度,即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强调的应是毛泽东的“世界改变了尼克松”,结合所学知识,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都是错误的。

2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美国采取敌视和鼓励中国的政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总统主张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材料表明了这一点。

26D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根据题干信息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60年之后是1972年,A发生在1900年至1901年,B发生在1927年,C发生在193712月。

27A      

解析:根据所学,1972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毛泽东抱病会见尼克松,周恩来同尼克松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本题各选项中第①②项说法符合所学;③项说法错误,两国的共同点不单单指台湾问题;第④项新的开始应指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非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

28B      

解析:漫画反映了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了全新的局面,“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各选项中,A项本身说法错误;C项说法材料中未反映;D项“地缘政治”指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地缘政治完全取代意识形态”说法错误,意识形态对抗仍然存在。

29B      

解析:考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与意义。解题关键在于把握题干的角度,即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强调的应是毛泽东的“世界改变了尼克松”,结合所学知识,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都是错误的。

30A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邓小平强调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是在这种外交政策指导下,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故选A。《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点,故不选,C项不涉及国与国关系,D项主要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31D      

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阶段D时间为1975年—1980年,1973年中美关系已经正常化,故D“开始实现正常化”选项表述有误。

32A      

解析:考查建国后中国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中国外交的成果,反映国际政治力量的变化。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而题干问题是外交最高峰,由图可知是在70年代,因此,答案为A

33B      

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察当今时代主题。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根据题干上的时间分析,排除C项,选项中AD说法错误,因此应选B项。

34C      

解析:材料中“The Chinese Are Coming”意为“中国人来了”, 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广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美国政府坚持了二十多年的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逐渐破产。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在历届联合国大会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面对中国的崛起,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本题选②③项,第①项美国1961年发动越南战争;第④项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都与题意无关联。

35B      

解析:材料反映了1950----1979年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在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表决中,支持中国的票数不断增长,结合各选项ACD说法符合材料和所学,B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在新的国际格局的建立中,中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题选B项。

36C      

解析:从高峰看是在1972年和1992年,然后从当时的背景分析。

37B      

解析:考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外交成就的意义。“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说明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A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D同样都能从材料中体现,但与题意不符,不能选;“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说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并不是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B项理解错误,与题意相符。

38D      39B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进步和发展。A项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会议,与上合组织无关;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标志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本题选B项。

40A      

解析:从图片中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70年代和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引起三次外交高潮的时间分别是中苏建交、中美关系的缓和、新时期的多边外交。本题选A项。

41C      

解析:由材料可知,列宁已经认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准备发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实行新经济政策。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42C      

解析:观察图表可以发现建交的最高峰出现在1972年前后,这应该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有关,所以正确选项为C

二、非选择题

43(1)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2)
作用:使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有利于利用外援进行经济建设。(2)
(2)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
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3)
(3)实质:维护国家主权和平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任意两点即可)
(4)特点:政策的灵活性,原则的坚定性。(2)

44(1)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1)冷战政策。(1)(答具体内容及表现同样赋分)
(2)经济危机;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日本、西欧的崛起动摇美国霸主地位;陷入越战泥潭。(任意三点3)
(3)推行单边主义,建立单极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发动局部战争)(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2)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孤立、敌视中国;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2)

45(1)因素:19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2)
     变化:在侵华问题上,由基本追随欧美列强到向其他列强提出自己的新要求。(2)
(2)特征:对抗或敌视。(2)
     原因: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任意两点4)
(3)对抗苏联的需要;发展经济、文化的需要。(2)
(4)侵略——对抗——合作。(2)中国实力的不断上升。(2)

46(14)(1)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认为中华民国政府才代表中国。新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损坏了美国的利益。(答出其中1点即可。2)
(2)日内瓦国际会议。(1)
日内瓦国际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的进程,并最终达成协议,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2)
(3)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
(4)中美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它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3)
(5)从贬低、“妖魔化”到客观、公正。(2)
应根据客观事实,对历史资料及其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甄别。(2)

必修一专题五: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每课名题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0分)

1(2011年4月天津河西区一模10题)下图显示了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外国建交的三次高峰。下列对90年代出现的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分析错误的是(    )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C.中国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以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

D.国际政治格局的剧变,许多新成立国家与中国建交

2(20114月江苏百校样本分析11题)胡锦涛在2010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表示,中国将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各国一道,为创造本地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新成就作出更大努力。据此指出中国倡导和组建上海合作组织的目的是(    )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加强中国与其他成员国的多领域合作

C.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     D.确保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320115月徐州市三模11题)2001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11414日,第三届金砖国家领袖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中国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    )

    A.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C.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D.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

4(2011年5月北京丰台区二模19题)2001年,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

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表明新时期中国外交                              

A.积极参加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反对霸权主义

C.实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D.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

5(2011年5月郑州三模30题)2008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随后中国政府派海军舰队赴此海域实施护航。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D.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

6(2011年5月厦门市质检21题)“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新中国称呼重要外国友人的外交用语。下图是该词在历年《人民日报》出现频次的示意图。与M-N段频次变化无关的因素是

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7(2011年2月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35题)对下列几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信息概述最准确的是(    )

A.中国积极加强与第三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B.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D.正逐步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合作

8(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3题)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920115月天津河东区二模8题)1950 年,中苏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 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C.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 坚决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10(2011年5月衡阳市三模30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对其形成因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中美关系正常化是70年代高峰形成的因素之一

C.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三次高峰的共同原因

1120112月济南市调研25题)前不久,随着美韩黄海军演,东北亚局势空前紧张,中国再次展开积极斡旋,力促重开六方会谈。这说明(    )

①中国在维护地区和平中发挥重要作用  ②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场之一

③中国致力于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④动荡不安逐渐取代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2(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19题)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是指由中国领导创立的、目的在于“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

A.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 东南亚联盟国家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上海合作组织

13(2011年5月宣城市三调15题)胡锦涛在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五点建议:第一,尊重多样文明,促进睦邻友好。第二,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发展。第三,分享发展机遇,共赢各种挑战。第四,坚持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安全。第五,倡导互利共盈,深化区域合作。下列最能符合上述建议的应是

①万隆会议 ②1961年柏林墙事件 ③“新经济”的出现 ④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2011年1月辽宁丹东四校协作体高三联考21题)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5(2011年3月济宁市质检28题)观察以下两幅图片,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中国积极参与和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B.中国是两大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C.两个组织的合作都已渗透到政治军事领域

D.新时期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

1620113月肇庆市一模18题)下列三幅图片体现了新中国外交史发展的历程,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美中苏关系的变化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C.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中国综合国力的变化

17(2011年5月宣城市三调14题)今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资金、方式、分布、管理以及援外国际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对图2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对外援助的原则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与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密切相关 

C.中国坚持平等互利,注重实效,与时俱进,       

D.对外援助主要是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

18.(2011年5月郑州考前测试(一)33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成功落下帷幕,上海愈来愈成为世人瞩目的城市。这个城市在20世纪曾经

    ①揭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篇章

    ②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③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窗口

    ④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推进了新型区域合作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               D.①

1920111月清远市一模18题)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20(2011年5月潍坊市三模11题)如图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下列选项中与之相适应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美联合公报》  开展多边外交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朝核六方会谈

D.不结盟运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2120111月广东四校高三联考18题)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3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

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2220113月忻州市联考18题)1975 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这反映了中国政府(    )

A.争取法国支持,重返联合国            B.意在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主动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2320113月云南省统测20题)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出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其地理概念结构如图6所示。此战略设想主张(    )

A.放弃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0分)

242011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27题)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是宣传美国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最好载体。《时代》也比较注意对中国的介绍,很多中国人上了《时代》期刊封面人物。以下对《时代》亚洲版对建国以来中国的报道做了粗略地调查,发现《时代》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一些:

19501211日期刊封面人物是毛泽东。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红色的基调和一群蝗虫围绕

1954310日这一期是周恩来。标题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Waging War and Talking Peace”。

1955年的一期期刊的封面人物是蒋介石。

1971118日的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197911日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在198616日期刊邓小平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

19961014日时代杂志,王菲登上封面,成为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歌手,王菲被杂志誉为流行乐女王,全文报导王菲出道至走红经过。

2002年李连杰随电影《英雄》登上封面。

    20024月期刊封面人物是胡锦涛。主题为开始认识胡

    20101018日期刊封面人物是温家宝,文章关注人民币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19501211日期刊封面人物选择了毛泽东,如何理解红色的基调和一群蝗虫围绕?(2分)

21971118日的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这是在说中国在与美国进行友好的接触,二者的关系将要从以前的敌对关系改变为友好关系。写出这一年中美友好关系的相关史实,并简述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8分)

3)纵观《时代》亚洲版对建国以来中国的报道,具有哪些特征?(6分)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是什么?(4分)

25(2011年3月广州市一模38题)(28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她包容开放,兼收并蓄;她深受世界影响,也深深影响着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佛教对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有哪些?(6分)

(2)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远东的主宰”。简要分析20世纪上半期日本对中国的影响。(8分)

(3)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简述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6分)

(4)当代中国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世界的影响。(8分)

26(2011年4月肇庆市二模38题)(24分)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多次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中国人民愿意并且能够在需要的时候积极履行一个大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宣布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中国就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请从科技发明的角度,指出古代中国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6分)

(2)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过:“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的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本身”。请结合明清时期的有关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论证费正清的观点。(6分)

(3)“二战”后初期,中国以大国的身份成为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国际组织的创始成员国,这主要得益于什么事件?请分析原因(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应该如何兑现“负责任大国”的诺言?(6分)

27(2011年5月天津市河北区二模12题)(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中国在外交中处于被动地位,实则开始于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不同特征。(4分)

   材料二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2)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说明20世纪后半个世纪使“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重大成就和举措。(9分)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又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经济的?(2分)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的认识。(4分)

必修一专题五: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每课名题4)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题中关键词为“建交高潮”,而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是与已建交的国家扩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2.B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现今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四国,故排除C、D两项;成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打击“三股势力”,后致力于区域睦邻友好及经济合作,排除A项;答案选B。

3.B      

解析: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故选B。俄罗斯不是发展中国家,所以A错误。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所以排除C。两次活动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且次数少,不能得出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的结论。排除D。

4.C      

解析: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是多边和平外交。

5.D      6.D      7.C      

解析:图片反映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全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致力以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展,ABD三个选项在材料中都能反映,但与题干要求不相符,只有C项才是最准确,

8.C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看法的改变,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其他三项发生时间与1985年不符合。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高瞻远瞩地对世界局势作出正确判断,这些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想理论,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而且也为我们正确处理我国在21世纪的建设与安全问题上提供了理论指导。本题中ABD三项都可以逐一排除,A项美苏关系全面缓和说法与事实不符;B项说法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D项改革开放的方针确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据此,本题选C项这一有关战争与和平的正确理论思想,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的环境。

9.C      

解析:考查中国的外交基本方针。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950 年, 中苏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其体现,在冷战局面下,中国“一边倒”,其目的为了维护中国的独立自主;而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不结盟政策,体现独立自主的各平外交方针。

10.D      

解析: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ABC都史实相符,正确,而D项说法错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应是在90年代,并不是三次的共同原因。

11.C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①②说法正确;军演不能说是恐怖主义,故③错误;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潮流,故④错误。

12.D      

解析:根据所学,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001年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本题选D项。

13.A      

解析:根据所学,1961年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并沿着东、西柏林的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修筑起一道“柏林墙”,西柏林人进出东柏林都要经过边境站的检查,还需办理入境手续。柏林墙事件是两大阵营对抗的结果,是冷战的反映。与材料中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五点建议完全相反。其他三项反映了尊重多样文明,促进睦邻友好;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发展等特点。

14.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表明为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对动用武力投反对票,说明中国不随波逐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选①②④。这些活动不属于维和行动,故排除④。

15.A      

解析:中国并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创始会员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会员国,排除B。两个组织的合作都致力于经济领域,排除C。新时期的中国由结盟走向不结盟,排除D。正确选项为A。

16.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变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17.D      

解析:回答本题需紧密结合“图2,中国对外援助资金地区分布”,可了解到中国援外主要针对亚非拉地区,据此本题选D项,对外援助主要是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其他ABC三项说法正确,但未能充分反映图2。

18.D      

解析:③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中没有上海,故排除带有③的选项,A、C排除。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在2001年,题目要求在20世纪,故②排除。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机制。而“上海五国”机制发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以中国为一方和以俄、哈、吉、塔四国为另一方的关于加强边境地区信任和裁军的谈判进程的组织。排除④。故正确答案为D。

19.B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进步和发展。A项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项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会议,与上合组织无关;D项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标志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本题选B项。

20.A      

解析:从图片中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70年代和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引起三次外交高潮的时间分别是中苏建交、中美关系的缓和、新时期的多边外交。本题选A项。

21.B      

解析: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政策。抓住时间信息,把握阶段性成就即能解答。“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是不结盟,应是八十年代,与题意相符;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因此,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与题意相符;在新时期,中国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如上海合作组织,时间与题干一致;独立自主我国长期以来的外交基本政策,并不是79年以来的政策大调整,与题意不相符。

22.C      

解析:1975年,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早已重返联合国,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也早已打破,AB项排除;题干是从政治角度来分析的,而D项是经济方面的内容,与题意不符;中国认为西欧联合有利于世界局势的方向发展,反映了中国政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3.D      

解析:由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方针来看,我国一直推行无敌国外交,采取不结盟政策,排除A;由“亚欧经济合作组织”,可知我国的外交不仅局限于亚太地区,可以排除B;“和平鸽”战略中没有涉及到联合国,排除C;由亚欧、亚太、亚洲可知,我国的外交战略主要致力于开展新型的区域合作。

二、非选择题

24.(1)理解:红色的基调指的是我们建立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一群蝗虫围绕体现了美国对我国的仇视,意识形态的对抗。(2分)
(2)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基辛格秘密访华(4分)
              原因:美与苏争霸世界中处于守势地位;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4分)
(3)从较浓的反华反其色彩到比较客观;从较多的政治层面到文化、体育、教育、经济等多个层面;数量不断的增加。(写出两点即可,6分)
中美建交,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国开始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4分)

25.(1)宋代学者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创立理学;王阳明等学者吸收佛教思想,发展了“心学”;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等;对中国雕塑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云冈、龙门石窟艺术等。(6 分,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消极:多次发动侵华战争,侵占中国领土,制造血腥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 
灾难;大肆掠夺中国资源,重创中国民族工业,迟滞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6 分,每点 3 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积极: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20 世纪初,大批留学生到日本学习,有的以日本东京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有的以日本为革命的大本营,组织革命力量,开展革命活动。 (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等)。(6 分,每点 3 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亚洲的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中,发挥了重要影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8分,每点2分,答出 4 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6.(1)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宗教改革开了先路;火药传入欧洲,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每点2分,共6分,若考生只列举四大发明达3个以上给2分,列举2个以上给1分)
(2)政治:专制集权高度膨胀,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答“闭关锁国、海禁政策阻碍了发展”可给1分)
经济:传统的农耕文明取得了巨大成就,居世界领先地位;但当世界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时,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文化:明清时期虽然出现具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但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礼教纲常愈趋苛严,以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新思想的出现与发展。(每点2分,共6分)
(3)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2分)
原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2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分)
(4)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崛起;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的政治经济活动,促进国际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积极反对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深化改革开放;等等。(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可在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27.(1)中国,徘徊在落后的封建农耕文明中;西方,进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4分)
(2)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分)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分) 
(3)在外交中,中国由被动到主动,从边缘到中心;经济实力影响国际地位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