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恐怖校对版txt下载:诗词写作方法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9:30:45
 经常,会忍不住想要以诗歌的形式发一通感慨,或者以诗歌这一让人赏心悦目的体裁来表达一下或有感而发或深思所得的思想,只是自己所学专业非文学系,除了初中高中时候所学的丁点皮毛之外,一直以来自己都似门外汉处于诗词曲赋美妙而又高深莫测极其吸引人的殿堂之外徘徊,一直都想请教一下古之音韵贤人或今之有大成者,可惜一直以来因为所处生活环境、学习状况以及肩上的压力和责任,对于自己的这点爱好,也只能够在十分空闲的时候提起笔来写一些,不过,终究至今还是未能窥得诗词歌赋之真谛。

    因为学校刚放假的缘故,虽然仍然有事情要出力,但是还好有了点空闲的时间,所以我可以在空闲的时候多看一些自己喜欢看的书籍,而且很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篇关于古诗写作的文章。当我刚刚看见那篇文章的时候,甭提我有多么的高兴了,经不住立马就像要把它阅读完。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原来,我原来所知道的关于诗词歌赋的知识仅仅是皮毛而已,或者严格点来说的话,就连皮毛也不算吧。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我越看越来劲,越看心中越有感慨,因此,当我看完了那篇文章的时候,我将自己的思维梳理了一下,然后忍不住就提起笔来想要写一些感想。毕竟,那是一篇解说的深入浅出,有条不紊,相当棒的文章,我认为是极其值得学习的,因此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的文章。我能够写下这样的文字,并不是我的写作水平达到了一种高度,而是在我看完那篇指导性的文章之后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就我而言,我的诗词写作水平实属一般,或者说的苛刻一些的话,那叫作不敢恭维!所以,要是有哪位朋友看见了我的诗词和这些文字的话,请朋友们都不要见笑,因为我身处于初学状态之中,请各位朋友们多多包涵,也请朋友们不吝赐教!

    所谓“人在堂上,方能辨堂下人曲直”,可是,我只是一个刚刚知道一些诗词写作知识之人,要我真的写出很有水平的诗词和言语来的话,现时的我是还不能够的;况且,我现在说的是有关于诗词写作知识的文字,提着笔写作的时候,心中不免忐忑难安。大家都知道,诗在古代汉语中的地位是极其显赫的,而且是六经中独树一帜的,是六艺之中的乐。诗之和谐是韵律和格调的和谐,只要是足够和谐的诗词,大家都知道它可以抒发感慨,陶冶性情,表明立场,直抒胸臆;当真正达到一定的境界的时候,或许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从血液中迸出来的,贯穿着我们自身的精神和思想,甚至有的时候,写诗入了迷,也许还会手舞足蹈兴奋不已;我虽然还不能写出极其经典的诗词,可是我体验过在一曲诗词完成后的兴奋是什么样子的。不过有一点应该说明一下,我以前遇见过一位老前辈,他曾经跟我说,诗词有韵律美,一定要将格律和音韵巧妙的放在一块,不然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不过是具有排偶性质的文章罢了。

    以前的时候,曾经去听过一位高级教师举办的关于诗词写作的讲座,可以说他是我的启蒙老师吧,我是非常感激他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我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听过他的细心教诲了。我记得当时我的这位老师说的话,但是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可是很多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或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都是能够发现的,那就是:古律诗各有各的音节,不过却都只是限于字数罢了,想要写出来并不是一件难事,只是就目前的我来说,尚不能写好。而且有一点我觉得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因为乐府诗歌的形式似乎是没有什么规定写法的,所以最是难以把握,也比较不容易写出来。但是呢,其中仍然是有法可依的,也就是说,所谓的乐府,并不是只是永远都是那个样子的,而是随着诗歌句子的长短我们也可以发现它的格律究竟为何;但是对于那些或者太过于长或者太过于短的乐府诗歌,则并没有太多的韵律可循,自然也就更不容易写出来了。不过就我们大家学习写作古诗词一样,诗词的长短和音韵的和美与否,常常在于写作者的水平,也就是说这些并不是真的不能够达到的水平,而是说这是需要我们付出努力的;这些也不是格调有限或者是有什么限制着,但是值得注意的有一点就是,不可以将其当作一种发泄品,不然写不出好的东西来。而且,只要我们遵循着好的方法的指导方向不停的努力着,久而久之,我们是可以看见自身的进步和成就的,也就是说,虽然刚一开始的时候,可能诗词学起来有点麻烦和困难,但是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和坚持。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唐人不言诗法,诗法多出于宋,但是宋人于诗却无所得。”也就是说,在当时那样的年代里面,唐代人是基本上不讲究什么作诗的方法的,但是宋代的人们却经常说这些,只是宋代人在于诗这一方面取得的成就却不大。所谓诗法,就是一个字一句话的组合对仗还有押韵的功夫,但是作诗的灵感和性质却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的明白的;甚至有的人在作诗的时候不是捕风捉影就是只得皮毛。所以呢,我觉得,真的想要在做诗词这方面取得一些成绩的话,反复的推敲和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呢,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可只学古人或者前辈们的表面看起来很好的地方,我们要学习的是那些能够引起人们反思和让人们记住的地方。而且,宋代诗歌比较深刻,但是却没有唐代诗歌那么的吸引人们,不是宋代人就真的愚笨到了什么程度了,而是因为唐代人在写诗这一方面是在世太厉害了;可是虽然我们都知道元代的诗歌比较浅显让人容易看懂,但是在很多方面却是与唐诗不谋而合的,这一点我们是应该明白的。只是,有一点也是挺遗憾的,有可能有些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用上了十分的力量,但是得到的却仅仅只有八九分,剩下的一两分却因为自身才智的原因而终究不可得;但是大多数的人们都是花的力气少却又想要得到最好的成就,所以,有一点要注意,会作诗的人,大概都是比较优秀的人,但是不要被自己的小聪明害了。要真正的懂得做诗的诀窍,多读一些关于写诗方面的著作是有好处的。

    众所周知,所谓诗词写作的方法其实是有很多的,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协作方式,在这一方面要是想要说点什么的话,也许可以留下许多的笔墨,但是我觉得在这一方面留下太多的笔墨显得有点累赘了,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灵感,因此会用不同的写作方式写下不一样的诗歌,但是所有的人都无法避免的方法却是:赋,比,兴;这三者,是诗歌写作必不可少的方法,但是因为不同的人,应用它们的时候当然也就有不同的情况了。有的以赋起,有的以比起,有的以兴起,然后后面接上另外两种方法的协作;有的是在刚开头的时候写上一些,然后中间转接,最后才道出真意;也有的在开头两句的时候做个纲领性的描写,然后在后面的诗句里加以发挥;甚至有的人写出来的诗句似乎前面六句都平淡无奇,但是在最后两句的时候却突然间石破天惊——这些,在诗词的创作过程中因为运用赋比兴的方法的不同而不同。有一点我觉得是非常有道理而且应该明确一下的:诗的这三个方面的要义,“赋”是位居第一的,而“比”与“兴”却位居第二,但是应该明白的是,比与兴虽然位居第二,这并不是说两者就不再重要,所谓比与兴者,都是为了托物言志或者借景抒情而应用的。要是我们在写每一首诗的时候都是平铺直叙的,那么我们的思绪将很快就枯竭了,接下来就很难再写下去了。只有在我们灵感来临的时候,在我们提笔写作的时候,我们心头的意象有所寄托,我们能够将其加以描摹,而且反复吟咏的话,我们便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写出我们想要的诗词,当我们真的能够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那种境界的时候,有可能我们会神采飞扬,甚至手舞足蹈而不自知;当到了这个时候,也许,我们的水平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了,而且这样子说的缘故也就是为什么通常诗歌都是比较注重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很在乎事实的描写吧。

    在我平日里的学习,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之中,我发现诗歌的写作真的有许多方面像前辈高人说的那样并不是那么容易搞懂和学好的。借用前辈高人的话说,我们在写诗歌的时候,诗歌要达到的气势大体可以分作六个方面:雄浑;悲壮;平淡;苍古;沉着痛快和优游不迫。而且在诗歌写作的过程中必须避免四个不当方面的出现,那就是要:忌俗意;忌俗字;忌俗语;忌俗韵。最重要的是,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应该知道有十个方面是要引以为戒的:不可硬碍人口;陈烂不新;差错不贯串;直置不宛转;妄诞事不实;绮靡不典重;蹈袭不识使;秽浊不清新;砌合不纯粹和俳徊而劣弱。懂得了这些,我们在诗歌写作过程中会轻松许多,但是我们知道了这些并不代表我们就能够创作出好的诗歌,因为真正的诗歌创作是没有那么轻易的,甚至要创造出真正好的诗歌在没有下苦功夫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诗歌创作有十个标准可循:造理;精神;高古;风流;典丽;质干;体裁;劲健;耿介和凄切。可是,当我们知道了诗歌创作的标准的十个方面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清楚诗歌怎么去创作才是最合适才能够创作出最好的诗歌来,因为要是胡乱就想创造出好的诗歌来,简直就是幼稚人们的想法;还好我在诗词写作的过程中是尽量遵循诗歌写作的八个方法来进行的:起句要高远;结句要不着迹;承句要稳健;下字要有金石声;上下相生;首尾相应;转折要不着力和占地步〈即:诗歌落笔的前两句必须要能够统领全文,然后后面的六句诗才能够像汩汩泉源一样,源源不断而来;要是刚一起句就落了俗套或者视野不够开阔的话,就会像没有水源的灌溉一样,可能会立马枯竭〉。我想要说的是,像我这样的在诗词的殿堂里还是初学者的,要是真的想要写出一些比较好的诗歌来的话,我觉得应该先将汉、魏及盛唐诸诗都先熟悉一下,明白它们的主旨终究是什么,多加背诵和朗诵,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和“熟读百遍,其意自现”就是这个道理。当我们熟悉了这些以后,我们应该去找一位老师或者在诗歌创作方面有极大成就的前辈来为我们讲解一下;这样的话,勤学苦练,日积月累,自然会取得一定的成效,甚至当我们经过了这些以后,我们再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好像我们的灵感已经开始源源不断甚至是左右逢源了。可是,我觉得,要不经过这样的努力的话,要想在诗歌领域有所成就是比较困难的。就像是小孩子学走路一样,还没有学会走就想要跑起来的,不跌倒的很少。我只是 一个初学者而已,可能这样的口气实在大了点,但是我确实是这么去做而且会一直以这样的方法好好地继续下去的,只是现在的我终究还没有学好罢了。

    至此,我刚才已经说到了赋比兴了,要是加上风雅颂的话,就可以称之为诗的六大要义了。但是实质上其实却又是诗的三个方面罢了。风,雅,颂三者,是诗歌的体裁;赋,比,兴三者,是诗歌创作的方法;也就是说,赋比兴这三个方法其实也就是创作成风雅颂的方法。刚才已经说到了,但凡诗歌的话都会有赋起,比起,兴起,而且<诗经>中的〈风〉也有赋比兴,在〈雅〉和〈颂〉之中也有赋比兴,也就是说,这些是诗歌的最初起源和创作方法的准则,要想创作成功的话,是必须明确这些方法的应用和功效的。这些,前辈高人都是不难办到的,古人就更不用说了,只是我们这些后学晚辈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运用这些方法的话,大概写出来的诗词就缺少韵味甚至不忍卒读了;因为不运用这些方法的话,创造出来到的诗歌就没有优游不迫的趣味,也就没有沉着痛快的享受了,写出来的所谓的诗歌,仅仅是首尾字数相当而已,并不能算真正的诗歌。我知道我应该加倍地努力学习,起码要知道究竟怎样去创作诗歌才是正确的。因此,接下来我会去好好地分析一下诗歌的各个方面,以便将来我创作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

    其实,说到作诗这一方面,我现在在这里这样的言语是不大合适的,因为我自己的诗词写得并无出彩之处,这样说可能有点过了;可是我这样做也并不是为了装出很厉害的样子,我只是想要把自己知道的诗歌创作方法写下来,让自己更明白该如何去学习和创作诗歌。

    首先有一点应该明确,作诗的原则是,诗歌的立意要高远浑厚,要有气概,要沉着,切忌卑弱浅陋!因为只有把诗歌的主旨定好了,我们才能够有章可循,才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写诗。而且据前人所言,作诗“不可以以意循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然后写出来的诗歌便有可能在人们之间传颂。只是,仅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知道写诗在炼句的时候要雄伟清健,仿佛有金石之声;在斟酌对仗的时候“宁粗勿弱,宁拙勿巧,宁朴勿华”还要注意切忌不可庸俗粗野,不然诗歌是不容易让人们喜欢的。当明白了这些以后,真的在提笔写作时,写景的时候要“景中含意,事中瞰景。”而且要在细密之中清淡自然,不可以庸俗的语句存心雕琢一味取巧;抒发心中思想和意思的时候,要记得意中带景,一边议论还要一边说明,在抒发感情或者感慨地时候才能够力争情景交融。在记叙一件事情的时候,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事,身事以及心事,这些都可以拿来加以描绘;只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应做到借古讽今,因彼证此,而且应尽量将这些做到不着边际,起码在他人第一眼看的时候不会觉得这是可以而为,只要能让人在深入阅读以后知道这里面有这样的意思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即使就是死事到了我们的手中也可以活用。当这些都明白了以后,诗歌的写作便到了押韵这一关了,而且押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努力加以练习;因为诗韵贵在稳健,韵不稳则不成句,韵稳则一句话便有了精神,仿佛立柱坚实牢靠一般。但是有一点,大家都会和韵,这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程,在和韵的时候切忌牵强附会,不然不如不和;要知道善用韵的人作出来的和韵诗仿佛完全是自己创作,但是不善于用韵的人,写出来的诗歌虽然是自己创作的可是有时候看着都会觉得是和韵诗。在诗歌写作落笔的时候,应该记得着笔处“或在腰,或在膝,或在足。”这些最需要深思熟虑,而且要做到精确得当。

    大家都知道,律诗的写作是比较困难的,它的起承转合都有一定的法度,或者对景兴起,或者比起,或者引事起,或者开门见山就题而起,而且要让人觉得突兀高远,仿佛狂风卷浪,势欲滔天。但是要是在写律诗的时候一味的遵循所谓的方法的话,写出来的诗歌是不会很出色的,那诗好像撑柱对峙,四方八角,没有圆活生动之意。不过,当我们知道律诗写作的规则的时候,在从容不迫气定神闲之余,“或溢而为波,或变而为奇。”自然就有美妙之处,当然也就不可以强行写作了。这是律诗的首联。而对于颔联,或者写意,或者写景,或者引经据典,或者引事论证,因为这一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亦是如此,或者写意,或者写景,或者纪事,或者引事论证,与颔联之意相应相避,而且要笔法多变,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等到了尾联的时候,或者就题结语,或者接上一联之意,或者再开一步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或者用事,在此是必然要有一句作散场的,要尽量做到“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至此大家都知道律诗的起结比较困难,却不知道其实中间之转语也不容易,在第五和第七句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多花点心思。可是,律师写作真正

    为难之处在于对仗——如贾浪仙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因此才有“两句三年得”这样的句子和感慨;而许用晦的“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也是有感而后发所成;戴石屏的“夕阳山外山”对“春水渡旁渡”也是这个样子的;而且要是拿晏元献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也似乎挺相称的。可是我们现在这些写作之人,要想写出这样的名句是要花费许多心血的,而且最应该在对偶这一块多下功夫。

    说起来,要挟诗歌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真的要想在诗歌领域有所成就的话,付出不懈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我们刚一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很是吃力,但是当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练习以后,当我们再次提起笔来的时候,有可能会发现突然间好像写诗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了。而且还有一点应该说出来的是,当了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律诗中的七言和五言不仅字数有所区别,而且两者之间的其他方面也是有所不同的。七言律诗声响,雄浑,铿锵,伟健和高远;而五言律诗则是沉静,深远和细嫩。但是,虽然两者之间语句及其他方面都有这样那样的不同之处,但是仍然是可以发现是有共同的地方的。因为两者之间的写作规则是一样的。前面已经说过了,律诗的起句尤其重要和困难,而且起句必须先阔占地步,已经要高远,不能随便写,更不可随便起句。对于中间的两联,句法或者是四字截,或者是两字截,必须血脉相通,音韵相应,对偶相停,上下匀称。中间的这两联有的是共同写一种意思的,也有分别写意思的;要是上联已经有相通的意思了,则下联就不能再写一样的意思了;要是前联是吟咏景致的话,后联就应该谈论人事了;有一点最应该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两联之间最忌同律,而且对于颈联来说它的转意要有变化,应该多下些实字。因为下实字时候自然就响亮,句法就自然刚健了。但是到了尾联的时候就要记得还得另外再开一句法,这样才能写出一片别开生面的结语;但是有的人写作结语的时候也有将期间意思合起来成一句的,这样的句子要是真的功夫到家了也是挺不错的。

    众所周知的,诗歌都有字眼,无字眼则体现不出诗歌的主旨,有两处诗眼的话,这是一篇美妙的诗词,但是要是有三处字眼的话,此诗歌就有点不伦不类了;而且要是两联之间用连绵字句的话,更加不可等闲对待,在中间的时候多用虚字和活字,但是也应该注意避免生僻字的出现。很幸运的是,我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了五言律诗的字眼多在第三字,当然也有第二字,第四字,第五字的。至此,说道字眼,就不得不说诗词中字眼的提炼了,因为,字者,眼也!如老杜诗中的“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檐虚。”炼的字眼是中间一字。“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炼的是最后一字。“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炼的是第二字。要是不提炼这样的字眼,则写出来的诗词仿佛孩童所作,。又如“暝色赴春愁”和“无因觉往来”。要不是提炼“赴”和“觉”的话,这首诗便归于俗套了。如刘沧诗云:“香消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是提炼“消”和“入”两字;而“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是提炼“空”和“浩”两字,这是最奇妙之处。

    诗歌,是必然具有诗眼的,但是也有“诗耳”这么一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诗眼主要是诗歌的格调,而诗耳则是诗歌的声韵,如“闻琴断,知为第几声”就是所谓的“诗耳”,而“月下隔窗辩五色线”便是诗歌的字眼。在此可以列一些字眼的例子学习学习:字眼在第三字的如“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晓山。”;“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字眼在第二字的如“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坐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字眼在第五字的如“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字眼在第二、五字如“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楚设关河险,吴吞水府宽。”而且还有一点是可以学习学习的,那就是杜诗法多在首联两句,上句为颔联之主,下句为颈联之主。要是学习到了这个地步以后,想来诗词写作的水平已经不错了,因此想来应该也知道七言律诗的写作难于五言律诗,但是七言律诗的落笔比较粗实,而五言律诗的落笔则比较细嫩,不过要是七言律诗的每一句话可以去掉两个字成为五言的话,便算不上什么诗歌了,起码已经不是什么好诗了,因为诗歌写作必须是每一个字都去不得的;所谓“句要藏字,字谣藏意,如妙语连珠不断”方为诗歌创作的真谛!

    说到诗歌的字眼提炼这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因为需要提炼诗眼而将诗词的字句弄得晦涩难懂,但是要是真的能够写出汉魏之风那也是可以的,关键在于写作者是否有那样的才能,要是暂时还没有那样的能耐的话,建议还是先好好学习!说到汉魏之风,大部分都是古诗了,但凡作古诗者,诗歌体格、句法都要具有苍茫古老的韵味,而且需要先在脑海中揣摩好诗歌的大意,当真正的成竹在胸的时候才下笔,这样才能够做到“文脉贯通,意无断续,整然可观”。所以说,不论是五言还是七言古诗的写作,或者是赋起,或者是比起,或者是兴起,都是需要寓意深远,托词温厚,反复优游,雍容不迫,这样,不论是感古怀今还是怀人伤己,都可以做到潇洒闲适。写景的时候要雅淡,推人心之至情至性;写感慨的时候要点到即止,悲欢含蓄却又不伤,委婉曲折却又含而不露,真正能做到《唐诗三百首》的境地便是大师了。试着看看汉魏古诗,蔼然有感动人的地方,如《古诗十九首》可以反复吟咏,然后必定能够读出其间的美妙和高深之处。此处特别说一下七言古诗的写作吧:创作七言古诗的时候要铺叙,要有开合,要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铿锵,切忌庸俗软腐。应该如那波澜开合,似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好像兵家战阵一般,刚才是正面来的,突然之间却又出其制胜;乍一看是好像暗中自有机关,再一看的时候却又是中正平和的。所以说诗词的出入变化,不可一言概之,更不可能一步登天,要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就的话,可以多学习一下李杜诗歌!

    古诗歌的声调清越委婉悠扬激烈,其辞贵在于简远意味深长,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势必得多下些功夫。要是知道长歌里面的悲哀太过于痛哭的话,也要知道这样的诗歌也许是出自欢乐者之手,而且,是诗歌的话,就免不了会有痛哭之作。当一个写诗者的七情六欲都可以入诗的时候,就不仅仅看见痛哭之作了,要是只有悲哀和痛苦以致痛哭,那就失去了诗歌创作的原意了,善于运用情感来写作诗歌的人,七情六欲皆可写得出神入化。曾经听闻这样一种说法:秀才作诗不脱俗,谓之“头巾气”;和尚作诗不脱俗,谓之“馂馅气”;吟咏闺阁情事过于华艳,谓之“脂粉气”;要是当今写作者能够脱去此三种俗气,其诗便不凡俗了。至于朝廷歌咏之诗,谓之“台阁气”;隐逸恬澹之诗,谓之“山林气”,这两者之间,仿佛总是会有一种出现的,而且好像都是少不了的。只是,作山林诗容易,要作台阁诗就有点难度了;作阴晦诗容易,作晴霁诗却不容易;作闲静诗容易,作繁扰诗却难。贫诗易,富诗难;贱诗易,贵诗难。不是那种类型的诗不容易写,写不出来,而是要将那种诗写好就不容易了。有人说李杜文章在这些方面都是无可比拟的,但是白乐天的台阁诗却有点近乎俗气了。

    要是这些诗歌都收入卷册之中的话,可能会比较容易看出来,但要是收入诗集之中的话,也许就难看了,试观古人之诗集,要不是大家选出来的诗集的话,好看的没有几个,这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诗集,而且诗歌本身也就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如挽诗开始于唐代,但却不是无病呻吟;寿诗开始于宋代,逐渐发展到官僚之间和朋友之间,也不是虚构之作。如联句诗,这是一种两人以上之人共同创作的诗歌,古时候的人说这种诗歌只有才气足够而且才力相当的人才能够做出来,有这样的才能的人们都可以来试一试。还有一种诗歌叫做“集句诗”,这是开始于宋代的一种诗歌方式,古人称之只有音律意思相当才比较容易成功,近代还有人做《联锦集》,此间录一首供大家参考“悬灯照清夜,叶落堂下雨。客醉已无言,秋蛩自相语。”至此,不妨分别说一下各种诗歌的具体写作方法吧,这样,在我以后学习和写作的过程中应该也是比较有帮助的。

    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繁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大部分都是以第三句为主,以第四句总结到处心声。有的是实接,有的是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息息相关,反与正紧紧相依,顺与逆环环相扣,一呼一吸之间宫商自然和谐。其中虽然都是起承这两句比较难写,但是通常都以平直的方式叙起,从容不迫的承接下去;至于婉转变化的功夫,全都在于第三句上,要是在这一句转变的好的话,第四句就仿佛如顺流之舟,飞流直下了。

    荣遇之诗:要富贵尊严,典雅温厚,写情抒意的时候要注意闲雅,美丽清细,如王维等人早期的作品,气格雄浑,句意严整,仿佛仿佛宫商迭奏,音韵铿锵,好像麒麟欢游于灵异之地,凤凰轻快在朝阳之下一般。学诗的人知道这些,也应独运匠心,切不可志骄气盈,应处富贵而不失正直!

    讽谏之诗:要感时陈辞,忠厚恳切;讽喻之深刻和透彻,却又不失性情之正直,触物感伤,而无怨怼的言语,看起来虽然很美,但实质上却是有刺的,这才是真正有益的诗歌之言。似乎古人写这类诗歌的时候多借此喻彼,臣不得于君时,多借妻以思其夫,或者托物陈喻,以表达作者的意思。纵观汉魏古诗及前辈们所作,都是有感而发。

    登临之诗:大多数都是感今怀古,写景叹时,思国怀乡,潇洒游适以及讥讽隐喻于游历之中,都有一定的写作方式。中间比较适合写四面所见山川景象,几乎是一种定式,不轻易变动。第一联指所题之处,适合用叙说的方式起;第二联合用景物实说;第三联合说人事,或感叹古今,或议论,但是不可硬将不合适的事情放进去,要是前联先说事感叹,此联写景也可以,但是两联不可以相同;第四联就题目生发心思而发出感叹,总结前面两句,或者说何时再来。

    征行之诗:要发出凄怆的意思,但是要做到哀而不伤,怨而不乱,要心思兴起以感慨时事,却又不失性情之正;或者悲时感事,触物寓情也可以,但是至于那些伤亡悼曲的一切哀怨,大部分都是不可取的。

    赠别之诗:应当写不忍之情,方能看见襟怀之厚。不过也有其他的,例如因征戍而别离的,则写死别,勉励其努力效忠;要是送人远游的,则写不忍别离,告诉其及时早回;要是因为去赴任而离别的,则写喜悦的别离之情,勉励其忧国恤民,或者说明自己身处境地而望推荐和提拔,。但凡送人基本上都托酒以言意,写一时之景以抒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第一联应叙事而起;第二联合说人事,或者叙别,或者议论;第三联合说景致,或带思慕之情,或者言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者嘱咐,或者期望。对于中间两联,或者倒过来说也可以,但是却不可以重复,必须有主次和顺序。最后一句要有规警,以意味深远的结语比较好。

    咏物之诗:要做到托物以表达意思。必须两句咏状写生,切忌刻意雕琢取巧。第一联必须合着直说题目,点明所咏之物出自何方;第二联合咏物之体;第三联合说物之用,或者说明意思,或者抒发议论,或者言说人事,或者直接用事,或者将其他事物引来应证;第四联就题而引申意思,提升主旨,或者也可以就原来的意思结语。

    赞美之诗:多以庆喜颂祷期望为意,贵在于典雅浑厚,用事应当亲切。第一联要平直,或者随事命意而起;第二联要意思相承接,或者用事,必须实说本题之事;第三联在转换的时候要有变化,要是前面一联没有用事的,此处应该用来引证一下,因为有事料则诗歌不会显得空洞稀疏;结句一般都寄予期望的意思。此类诗歌要是用词太过于好,则有可能成为刻意奉承;但要是赞美的力度不足,又显得不合人情,有浅陋之嫌。

    赓和之诗:应该去看看前辈们写的此类诗的意思是怎么样子的。要是以类似的意思来相和,有可能意境更加的新奇。只有造出一两句雄健壮丽的言语,方能压倒前人,但要是一味跟着他人的脚步走,自身的诗歌就没有什么光彩了,这样的诗歌也就不足一看了。此类诗歌的结句应该有个人的特色方为得体,要是有些人就中间几联而归结的,也可以。

    哭挽之诗:要情真事实!以其人情义深厚而痛哭,没有什么情分的,仅仅是挽联而已,应该随着人们的真情实感而作,要切题,让人读之便能知道哭挽什么人才是好诗,中间写作的时候要隐隐有伤感之意。

    总的来说,诗歌创作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方能成就的,以上已经谈论了各种内容的律诗的写作,但是这些都可以从《唐诗三百首》里面找到何学习,要是能够学习一下楚辞和乐府的话,就更好了。要知道建安,黄初乃诗之祖;陶渊明全集,乃诗之宗;李杜全集,乃诗之大成!

    要知道是个市不可以凿空而强作的,应该待意境和构思都已成熟了的时候自然就工整齐全的写出来了。一篇之中,或者感古怀今,或者伤今怀古,或者因事说景,或者因物寄意,这些都应该先立大意,在起承转合之间意思都到了的时候,则诗歌的力度也就出来了。有一点应该特别注意的是,结体、命意、炼句和用字是作者之四大要事。所谓“体”例如作一诗题,必须自己斟酌,或者离骚,或者选集,或者唐诗,甚至江西派;离骚不可夹杂有选集,选集也不可夹杂有唐诗,唐诗更不可以夹杂哟江西派的风格,应该首尾相似不可一句似离骚,一句似唐诗。诗要铺叙正,波澜阔,用意深,琢句雅,使字当,下字响。只要是在诗歌这方面有一些尝试的都知道这一点是诗歌创作所必须要追求的目标!但凡作诗,气象要浑厚,体面要宏阔,血脉要贯串,风度要飘逸,音韵要铿锵,要使可以雕琢伤了元气,敷衍露骨的话,这是写作的涵养还没有达标的现象,应继续努力学习。当一首诗写完时要首尾相照应,有些人写作的时候可能中间突然又一联及其奇特,但是全篇却仿佛凑合,这就不成家数了。律诗里面的一字一句必须着意联合在一起,大概也就是“沉着痛快,优游不迫”罢了。

    说到这里不妨说一下长篇排律,长篇排律妙在铺叙,突然用一联挑转,接着又平平说开去,如此转换数次,却又将要表达的说的淋漓尽致,最好!在长篇排律的创作过程中,要记得有节,有操,有纵,有正,有变;要是没有这些,虽然词语可能很多,但是终究没有什么多大的益处。唐代是个当中有委曲可喜之处的,好像只有杜子美的顿挫起伏,变化莫测,可骇可愕,其原因在于它的音响和格调刚好像对称,再看看其他的,可能都落了下风;当时像我们这些后学晚辈之人,要是不先学得唐诗的妙处的话,暂时不可学杜诗。

    诗歌的语言贵在于含蓄。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要是能够做到一唱三叹,实在是高手!然而诗歌也贵在于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而不贵浓;浓而近的,容易让人识破;淡而远的,却又让人难以理解。如杜子美“钩帘宿鹭起,丸药流莺啭”,“衔泥点涴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李太白“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王摩诘“返景入深林,复照莓苔”,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诗的用字用实字比较容易,但是用虚字就不那么好办了;盛唐诗人善用虚字,其开合呼唤,悠扬委曲,都在于这里了。但要是用得不恰当的话,就会变成柔弱缓散,不复可振,应该切记。因为“质而不俚,是诗家难事。”要是用词不当的话,常常就变样了。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意含蓄,这样才是诗歌的高境界。而且诗歌的结语尤为重要和困难,要是没有好的结句,一首诗或者诗的作者终究还是没有什么成就的。要记得“诗中用事,僻事实用,熟事虚用。说理要简易,说意要圆活,说景要微妙。讥人不可露,使人不觉。”

    诗歌贵在于未经人道的言语,人所多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则自然诗歌不会流于粗俗。因为自从有了诗歌以来,经历了千百年经过了千百人,有过千百种言语,但是却没有将诗歌的言语穷尽,这是因为物之理无穷,而且诗之为道亦无穷的缘故。就像现在的一些作画之人一样,十个人画出来的画有可能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有少数取得突破的,这些都是技艺未精的缘故;对于世上写诗之人而言,要是像画画者一样,也是难以取得成就的。要想真的取得进步要记得诗有三多:读多,记多,作多!

    作诗,是正大雄壮的,纯为国事;要是仅仅限于夸富耀贵伤亡悼曲的话,诗人下品。而且作诗需要苦思冥想,诗之不工,想来都是因为没有精确的深思罢了。要是没有思考而作,怎么能够成就好诗呢!试想想,古人终身苦心经营诗歌,昼夜努力,日积月累,先不要说什么“语不惊人死不休”,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生经精力尽于诗”!有的时候听见好多人说自己会写诗,可是,没有学过写诗的人写出来的文字能算得上是诗歌吗!

    还有一点应该明确一下,写诗的时候,“巧迟不如拙速”,这是对于那些急于求成的人而言的,但是真正作诗的话,应该是深思熟虑的。因此曾经有人说过:作诗不必忙,忙着写完一首诗之后,省下来的时间,也不过是作诗罢了,在诗词领域除此还有什么事情呢!本来就是“古雅乐不传,俗乐又不足听。”所以,写诗的时候,尽量用点心才是好的!

    而且学写诗的人都知道写诗可以深思熟虑而后成就,但是论写诗的人却好像没有几个,我现在在此这样的言论,只是想让自己在学习写诗的时候有个指导的理论,并不是我究竟有多么的利害,在诗歌的领域究竟有什么样子的成就;而且可能有牵强附会之嫌,但是终究还是让自己明白了一些写诗的理论;此处矫狂之过,还望同仁多多包涵!静逸之见,也请同仁多多指教!不当之处,不及之处,更是希望前辈高人多多指点则个!

    在我阅读,学习和写作的过程中明白李许多道理,在诗歌的领域里也有了自己的目标,于此不妨将阅读中看到的诗歌境界一起写在这里,作为勉励我自己的格言,以供我学习之用:

    清绝如“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富贵如“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高古如“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华丽如“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斩绝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奇怪如“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

    浏亮如“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长吹万里风”。委曲如“更为後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後逸如“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温润如“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感慨如“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激烈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萧散如“信宿渔人还汎汎,清秋燕子故飞飞”。沉著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精炼如“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惨戚如“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忠厚如“定量汉武今王是,孝子忠臣後代看”。神妙如“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雄壮如“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元因造化功”。老辣如“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