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子姚曦出场bgm:如何领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部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11:48

如何领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部属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一直被某些人视为金科玉律。不骑马,不骑牛,骑个毛驴走中游是这些人的处世秘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这些人的做事标准。他们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没有领导指示,他们宁可守株待兔、空耗时日,也绝不撒网打鱼、主动出击。这些人一般不会犯错误,但你也别指望他们能做出成绩。在一个单位,如果这种思想占了主导地位,那么这个单位就失去了生机与活力。因此,领导不可不慎对这样的部属。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者的心态比较复杂。有的是性格使然,天生谨慎,消极被动,依赖性强,缺乏工作热情和主动性,缺乏自信心,只好拿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淡泊以明志;有的是年龄使然,眼看船到码头车到站了,事业有成了,提拔无望了,于是便收起雄心壮志,只求平平安安画上个圆满的句号;有的是经历使然,因大胆探索出现过失误,遭到过不公正待遇,负激励使他们学会了明哲保身;有的是环境使然,由于缺乏完善的干部任用考核机制,少数地方的领导求稳怕乱,以无过为贤,喜欢四平八稳的少年老成者,视思想活跃、敢想敢干者为不安定分子。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者,在单位表现不积极,思想不活跃,默默地来,静静地走,不大引人注意。但领导不可因此就忽视了他们的存在,更不可将其视为不求上进、无可救药的庸才而刻意冷落。相反,要主动接近他们,通过谈心交流,让他们认识到工作是一个前进的动态过程,不进即是退,无功即是过,如果一个单位内所有人都持这种消极想法,单位的工作就会停滞不前。人的天性中都有被重视的渴望,领导的主动接近,会让心态消极的部属感到自己在领导眼里重要,自己的位置在单位很关键,从而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欲。当然,一个人人生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谈话就能立竿见影,这需要领导有耐心,在平常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对这类部属多一份关注,发现部属有成绩时,要及时肯定,大胆表扬,在潜移默化中改变部属。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者属于被动应付型,自我要求低,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干,不会主动考虑问题。因此,对这样的部属一定要用制度去约束他们,因为制度更具有长期性、根本性和稳定性。首先,对单位、对每个人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目标要切实可行,与每个人的利益紧密相连,能够吸引人、凝聚人,让部属感到有奔头。在实现整体目标的过程中,让每个岗位、每个人都有责任。对那些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部属,要适当提高工作标准,使部属要想实现其无过的主观愿望,必须跳起来摘果子,客观上使其有功。其次,健全考核制度。目标制定后,要及时进行考核,兑现奖惩,努力营造一种无功即是过的良好氛围,激励部属争先创优,不断进取。再次,形成良好的干部考察任用机制。对政绩平平、不求进取、没有明显缺点和不足的老好人,不以无过为贤;对囚工作敢闯敢试、出现失误的部属,要适当保护,不能因一次失误定终身。要辩证地看待失误,允许部属犯合理过错,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据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曾把部属分为四类:聪明而勤快的可为高级参谋,聪明而懒惰的可为高级将领,愚蠢而懒惰的可被支配使用,愚蠢而勤快的必须开除。因为一个人愚蠢而勤快,其结果必然是不断捅娄子、惹乱子。与愚蠢而勤快相比较而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算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当然,这并不是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者全都能力低下,不堪任用,而是说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建功立业。有些人天性淡泊,与世无争,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领导要懂得人各有志,不能勉强成事与否,不在一人的道理,不能苛求每个部属都能冲锋陷阵、独当一面。对少数抱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者,不妨尊重其选择,学会客人之短。毕竟,但求无过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可以适当安排这类部属做那些不需要有太强的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日常性、程序性的工作,发挥他们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长处。这样,定能使部属各得其所,有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