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烫伤最好的方法:唐朝真的是盛世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23:46:26

唐朝是中国第一个签定卖国条约的朝代,渭水之盟,明明是赔款蒙羞!但唐朝却竭力掩盖,把李世民描写的无比神勇单骑退敌!中国第一次成为别人的附属国,向突厥称臣,不过最好还好,把突厥给灭了,总算挽回了些面子,总得来说,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很一般,主要是因为你爷爷告诉你爸爸唐朝很强大,你爸爸没经过调查,又告诉你唐朝很强大,你是你爸爸的乖儿子,又没调查,于是又告诉你儿子唐朝最强大,你儿子或许再告诉你儿子的儿子唐朝......,结果.....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首都被攻占最多的一个朝代。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以及吐蕃都攻占过其首都。据史学家统计唐朝对外作战败仗多胜仗极少。打高句丽打了N年也久攻不下最后联合新罗才占了朝鲜北部,到中亚被阿拉伯人打了回来。为什么后来给云南的南诏和东北的靺鞨封番,就是打了败仗被迫的。在军事上,唐朝远没有汉朝的“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气魄,在经济上远没有宋朝和明朝的商业气息浓厚,思想上远没有春秋战国那样百家争鸣。唐朝盛世也就十几年,直到开元时期,唐朝人口才恢复到隋朝杨广时代的水平。盛世是人口兴旺,国土扩张。而唐朝先期是人口太少比不上杨广时代,后期人口上来了,但版图又缩小。因此,严格说,唐朝盛世不存在。放松标准,以人口论,唐朝盛世也就十几年。

唐朝统治只有300年左右,唐朝的盛世在贞观和开元时期,分别是公元627年--649年和713年--754年,755年即爆发了安史之乱。774年已经是唐代宗大历年间,安史之乱虽被削平,但中央政府已经失掉了对河北等地区的控制。

 

唐太宗曾短暂被尊为“天可汗”(唐高宗唐肃宗也曾被称为天可汗)也确实让我们每个后人感觉无比的荣耀,但唐的武功是短暂的、军制也是原始的(你要跳起来了吧),唐朝控制的疆域是有限也是薄弱的,甚至连南昭也对付不了,唐帝国大部分时间,中央政府只控制了非常小的土地,而就是名义上控制的疆域,唐朝也比北宋好不了多少(你又要跳起来了吧)。唐朝的首都不止一次地被吐蕃攻陷。一个首都数次被攻陷的王朝、一个虽然自称天下无敌的军队却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边疆的王朝、一个虽然连续近300年但几乎有一大半的时间中央政府统治不到超过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屡屡被地方藐视的王朝、一个到了后期要广泛依赖沙陀族骑兵作战的王朝、一个为了让回鹘骑兵帮忙夺回城池而不惜让他们公然抢掠牺牲自己子民的王朝……你能认为它是我们想象中的强大!?

   
今人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岂止如此。20世皇帝的归宿各不相同。太祖和玄宗是所谓有作为的皇帝,但都被逼迫让位当太上皇,占10%;被杀、被毒死的有中宗、代宗、顺宗、宪宗、昭宗5位,占25%;被废除的皇帝有中宗、睿宗、哀宗3人,占15%;工匠袭击宫门,服长生药死的有穆宗,占5%;在位就被软禁的是文宗,占5%;、受人控制的有高宗中宗7人,占35%;不知所终的李充茂;其他无所作为,正常死亡仅有4人,宣宗还大肆张扬迎佛骨舍利子;皇帝的命运之惨为历代之最。绝不是什么差点风骚,而是生死沉浮一线间。大唐是国运多舛,皇帝们居然先后5次逃离京都,做离乱之人,何况百姓的苦难;平均50多年京都就沦丧一次,皇帝都不能做太平犬,如此惨淡的“亮点”唯大唐所独有,竟然被粉饰为强盛?家臣们不害臊,国人当害羞。

 

多少年来,历史书尤其教科书挑出“贞观之治”等几个短暂阶段和安西都护府、日本僧侣阿贝僧赔侣来华学习等具体事例,大书唐代如何强大。集权政治的唐代除了具有专制文化的一切病变之外,并无强大可言,传统上为了对大一统加以粉饰,为了自身的地位和民族自尊,人云亦云,以为唐朝真值得骄傲,于是自称“唐人”,海外多处都有唐人街,让那些没有读过唐史的人不知唐代的真实,以为唐文化如何辉煌。
  
客观看待唐代有涉于如何评价农耕社会和儒家文化,故此必须如实地分析和评论唐朝。虽然民族主义和大国家主义情怀反对如此,但唐朝从来孱弱,甚至2/3时间国运艰难,民不聊生,20个皇帝生死多变,文化上无甚建树的史实终不可否认。滥竽充数的20代皇帝中,人渣居多,几乎找不出一个能作为人伦典型和种族的象征。对其家系有点影响的大概只有太祖、太宗、高宗、武后、宣宗、宣宗6人。然而个个鸡偷鼠盗,无有道德功业可言。太祖皇帝是隋朝旧臣贵族趁乱夺得表兄国器,沿用旧制,当政5年没有也不可能有所建树。太宗皇帝的身份就有原罪,家族中的成王败寇,以文治武功亦无创新;高宗混混浩浩,乏善可陈。所谓安西都护府云云,均乃一时之成,既没解决西北游牧部落于中原的矛盾,带来长治久安,“羌笛何须怨,不度玉门关”,可见连建制也只是昙花一现。历史效益极为有限。

  
家国不幸诗人幸。烽烟万里,家书千金,亲人挚友一别,可能就是永诀,路有冻死骨,有吏夜捉人的遭际和感受使得诗人时有古人难有的心迹和情感,他们的文字也让人看到了社会的悲凉和民生的艰难。不可理喻的是古今文人们理性尽失,口诵此类悲伧章句却又大谈大唐如何如何强盛,居然以不够风骚以蔽之,有人从中读出了帝王气,我却由此窥见在此类人对民生的漠视和思维的荒唐,文化的堕落和社会的悲凉。
  
还有郭沫若等人看君上脸色著文追捧的武周女皇如何治国有方,终不出酷刑重典,人心惶惶;为君臣大义弃礼、义、仁、智、信等儒家明训;倘若她为自己正名而制定男女平权的《王位继承法》,让后世皇家子孙继位有法可依。像英国那样,中世纪就有了第一轮、第二轮继承的法规,直系之后有旁系,男嗣之后有女嗣,立下家规,奠定某种法定秩序,减少社会动乱,遏制为皇位而杀伐的野心家也算大贡献。然而她按私利废皇帝两个,为此杀死亲生儿女,自己当权15年,却出不了帝王、血统、宗法的窠臼。于法制全无建树,实则暴君、庸人一个。玄宗、肃宗守业无道,先帝们若泉下有知,必伧然叹曰“生子不如孙仲谋”。
  
由于数百年内斗不绝,民众生死难测,虽然唐代对外并不开放,为控制劳动力流失,关隘把守极严,太宗时期不放僧人西去,所谓玄奘奉命取经乃是杜撰。但西来僧侣带进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佛教教义有些市场,兼之藩镇割据,各有所图,任其发展,于是在中土有了底层信众。由于其“出世”的理念与儒家“入世”哲学冲突,其消极的生活方式不利于社会生产,人人出家,不事农桑,国将不国。故此虽然他传有善念,但在原产地印度早已绝灭,在东图不能进入主流社会,对中国文化影响甚微。
  
万国来朝或许有之,但近三百年的岁月中此类佳境屈指可数。所谓日本遣唐使带回的唐文化,鉴真和尚渡海带去的汉文化是一段佳话,对古代日本产生过影响,但是近代日本自170年前福泽谕吉等提出“脱亚入欧”,成为明治时代国策之后,日本走的是全盘西化的“兰学”道路,除民间习俗方面偶有唐代遗风之外,主流已舍此而去。汉文化圈中的其他地区,大抵也是如此。
  
即使国人自己,今日的社会文化有多少继承自唐代,恐难高估。唐代佛经没多少人念,因对佛祖的崇拜和恐惧而以”有所为,有所不为“者不多,虽然我们保留了隋唐起始的烧冥钱、点蜡烛、作道场、超度亡灵的习惯,近年还颇有高涨之势,但仅有形式而绝没形成某种情感。至于唐三彩、霓裳羽衣舞、仕女图和”渭城朝雨、“灞桥烟柳”伤离别的情怀和雅致,欣赏者、践行者罕见。今人对唐代留下的印象,徒有“盛唐”的传说。仅此而已。嗟乎,国人对大唐的文化,为何如此不熟悉,却又如此的空泛?,话语荒唐几时休?

当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中国内部的体制性内耗,汉武帝驱逐了匈奴,赶跑了唯有的一个具有威胁性游牧民族,并且开辟了通往西方的商路,隋朝为重新统一和为连接国内城市间的水陆交通累垮了自己后;---唐朝出现了。

按逻辑,继承了如此丰盛的战略遗产,如此优厚的地缘资源,唐朝的经济富裕和文化发达本来就是历史的必然,原本没有什么好吹嘘的,但唐朝都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呢?

科技方面,在唐朝统治的几百年内,没有一个大科学家出现,能够名见青史的除了药王孙思邈,旅行家翻译家唐玄奘,也就是数学家王孝通、天文学家僧一行.....等少数几个二流的,不仅和产生司马迁、蔡伦、张衡、张仲景、华佗、《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佚名著作人的汉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和产生了火药、罗盘、活字印刷三大发明的宋,产生了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朱载堉五大文化巨匠的明更不能相提并论。

在战略方面,唐朝没有一项的工程能够和长城、大运河、郑和下西洋、根治黄河、海河、淮河的五分之一相比肩,碰上战争连一个小小的高丽也搞不定

唐朝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恐怕就是些贵族们奢华的马球赛和彻夜莺歌燕舞.....最出名的恐怕莫过于“超级女生”杨玉环,“快乐男生”李白了。

可以说,所谓的“盛唐”就是靠消耗祖宗的战略资源,自己不给后代留下任何战略投资,贵族们吃饱了唱歌,唱过歌去温泉泡桑拿的无比堕落的浮华。

正是唐朝对战略资源的只透支、不投资,以至于到了宋代,中华民族所能凭借的战略资源几近于零,落得了以后多次被游牧民族践踏的恶果。

 

马周上奏唐太宗说:“理天下者,以人为本。欲令百姓安乐,惟在刺史、县令。”唐太宗也说:“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贞观政要集校》卷3《论择官第七》]  可见贞观盛世亦并非没有贪官

 

后世人们羡称的汉朝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当时人却未曾自夸为盛世。汉朝文景时代其实是个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积蓄国力的时代。汉文帝时,贾谊形容时政为危局,说:“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汉书》卷48《贾谊传》]  直到汉景帝时平七国之乱,汉朝统治方得以稳定。即使是粗线条地观察,汉文帝和汉景帝显然有失政之疵。

唐朝与汉朝不同,武德七年(公元624),隋末的大规模战乱方才平息,贞观之治有明显的休养生息的意味。贞观六年(公元632),魏徵说:“今自伊、洛之东,暨乎海、岱,萑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集校》卷2《直言谏争附》]  魏徵此说反映了当时广大关东地区尚未恢复到隋朝全盛期的水平。   唐太宗说“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贞观政要集校》卷1《政体第二》]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魏徵上奏,以“渐不克终”告诫皇帝。[《贞观政要集校》卷10《论慎终第四十》]   贞观末年,宫女充容徐惠上疏谏唐太宗,仍强调“业大者易骄”,“善始者难终”,希望皇帝“守始保末”。[《贞观政要集校》卷9《议征伐第三十五》]   可见,魏徵等人,甚至如宫女徐惠,所关注的是力图矫治国病民瘼,犯颜直谏。

唐代后期的皇帝,虽然表面还是南面称尊,但是坐在朝堂上就如傀儡一般,今天被人关,明天被人劫,后天被人废除谋杀等等。甚至到了皇帝夫妇要委身国贼,江山竟然被曾经是砀山(在今安徽宿州)无赖的朱阿三(指朱全忠)轻易地夺去了。

一部唐朝演义,可作三段立论,第一段是女祸,第二段是阉祸,第三段是藩镇祸,依次产出,终至灭亡。

 

盛唐的领土是虚空,大片区域统治是不巩固的。大片土地是荒漠。南方大片领土还处于未开发地区,都没多少人居住。初唐人口3000多万,有一大半居住在关中、河南等地区。沙漠荒原和城市农田都是土地,能一样吗?上海的土地,和甘肃的土地能一样吗?所以宋朝的真实领土纯度实力要比唐朝的领土纯度强数倍。宋朝再形成之初就一点先天不足,它周边的所谓蛮夷已经不是停留在游牧时代,仅仅满足于掠夺的原始的部落联盟了,而是真正意义上对等的政权。无论是大辽还是西夏都是高度发达的封建国家。而唐的腐化,致使中原地区马匹稀少。中原的马大概都被饥民吃了吧?而战马在古代相当于今代的坦克,使“中国”军队没有“坦克”这是谁的错?西域等地只是唐朝的军事影响区而已,正史上叫做“羁糜”,“北风卷地白草斩,胡天八月即飞雪。”这是芩参天宝八年在安西任北庭节度判官时写的诗句。大诗人李白“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木落秋黄草,登高望戎虏。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借问谁陵虐?天骄毒威武。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胡天” 、“胡关” 、“藩镇”的意义能等同于“中土大唐”吗?在唐朝没有人把那,当作中土大唐。唐人们都清楚那与真正的版图是两回事。唐朝没有向外扩张的动力,中土大唐中国的中心地带都没建设好,哪有理由往那穷山恶水土地贫瘠之地跑?因为大漠边关哪有我中土大唐的土地好?“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自古大漠边关,天气恶劣。中土大唐的人民是不会那迁徙的,那里没有户口管理更没有有效的赋税。连唐人也知道那与真正的版图是两回事。如果那些都是中土大唐,那盛唐长安成里的4000多名外国使节从哪来?原来外国人大都是西域人,正说明唐朝的真正的控制范围,真实的疆域。现在千万不要自作多情用现代的主权观念往上套。如果没有清朝的开垦,即使初唐在西域建立再多的“藩镇”,也是白搭。因为唐朝中期不止把汉隋开创的西域丢了,而且还把东北、河北、山西、云南、四川等等之地让给了外族。中国现代的疆域是继承了清朝的财富。如果中国现在要是继承唐朝的疆域,那中国真是太小了……唐朝无能政府一大半时间真实控制区域还没南宋大。

唐朝的疆域有多大?有些不要脸没有脸耻、喜欢自淫的历史学家及学者,完全不顾历史事实,愣把说成吐蕃、南昭、契丹、渤海、西域等国的土地说成唐朝的疆域。东亚有三个民族不懂得尊重历史,一个是日本,第二个是朝鲜,第三个就是中国。突厥、吐蕃、契丹、渤海、回鹘、南昭等等无论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都归在外国蛮夷列传里,它们的领地根本就不是唐朝的领土。而现在的一部分中国人愣是把这些蛮夷的领土意淫成唐朝的领土。网上不顾历史事实画的唐朝疆域比比皆是!你可以说唐朝和突厥、吐蕃、回鹘、契丹、南昭一样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你不能说突厥、吐蕃、回鹘、契丹、南昭是唐朝的一部分。《新唐书》:“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相抗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是也”。唐代中国至少是四国演义,唐朝根本代表不了中国。“隋、唐之间,突厥为大。其后有吐蕃、回鹘之强。五代之际,以名见中国者十七八,而契丹最盛。”唐朝所处的那个时候,中国境内有许多政权国家当时是诸强争霸的局面。

唐朝强盛时也是吐蕃统一强大的时候。吐蕃的疆域可比现在的西藏大得多。同样南昭也比现在的云南大得多。吐蕃和南昭绝对不是唐朝的一部分。他们和唐朝绝对是不同的国家。唐高宗时期公元670年(咸享元年)吐蕃发兵灭了唐朝的属国吐谷浑,唐朝西域四镇(鬼兹、于阗、焉耆、疏勒)被吐蕃夺去,唐朝派大将薛仁贵率 10万大军进攻吐蕃,在青海湖以南大非川被吐蕃大军打得大败。公元678年(仪凤三年)唐中书令李敬玄率兵18万与吐蕃军又战于青海,唐军再次战败。直到武则天时公元692年(如意元年)要靠女人把领土夺回。唐军是屡次的惨败在吐蕃手里。唐朝都打不过吐蕃,看看发展一千年以后的西藏实力如何?就知道唐朝的实力是什么样的水平层次了。公元696年(万岁登科元年),曹仁师等二十八将功契丹,全军覆灭,大将都成了俘虏。连处在原始阶段的契丹都打不过,别说以后的大辽帝国了。公元751年(天宝十年),唐军八万人进攻南昭,结果唐军大败死六万人。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大唐又发兵七万人攻打南昭,结果全军覆没。中国历代很少有军队大败于南方民族的,只有常不敌于北方民族。可见唐军的无能。大唐很给“中国”(中原)人丢脸。正是因为唐朝皇帝搞不定外族侵扰才设立藩镇。河北藩镇就为防御契丹、奚等族所设。唐朝后来又重文轻武,所以只能起用蛮人。所以才重用安禄山,安禄山打不过契丹人,大败后,看唐上下一片乌烟瘴气,已经腐败不堪软弱可欺,所以开始反唐。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这时单一民族契丹人战斗力和以后的由多民族组成的大辽帝国还不可同日而语。安禄山虽打不过还处在原始阶段契丹人,但对付软弱的唐朝却绰绰有余。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那是不是自淫?
 
突厥是没有城池的原始部落,他们虽然占据很大地方,但大都是没有开采的荒漠,就是说这些土地没有国土性质。大都是属于自然环境,谁占就是谁的。就是唐朝打到哪,也只是代表占领一个点,而不代表一个面。在古代的领土观念和现代是不一样的,是有“公陆”(和公海一样)的就是那土地虽也不属于谁。如大唐在西域建立军事管理区域,并不能说从长安到西域就都是唐朝的疆域。不能说唐朝的军队到过哪,哪就是中国的领土。要不然汉隋那么强大,怎么没到外国去做战?汉唐隋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像现在的美国一样有拒敌于千里之外,在异国的土地上建立军事管理区(如美国现在的伊拉克的所做所为)。

唐朝灭了突厥了吗?仅几十年后,突厥汗国就重新建立,蒙古高原就不再属于唐朝的羁糜区。《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7世纪末叶,唐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有所削弱。从高宗初年起,从塔里木盆地到高丽,横跨亚洲的唐军逐渐退却,采取守势。……在680年前后,突厥再度强大起来,并开始重构其草原霸主地位。唐试图征服高丽的行动以惨败告终,在东北东部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震(后改称渤海)。”自天宝年间起,大漠北回纥取代突厥,南诏叛唐后统一云南。缘边羁縻府、州也大量撤废或内移。随着公元676年安东都护府迁入辽东,唐朝放弃了东北大部分地区。东北边境外,渤海国兴起,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东至太平洋,北接黑水靺鞨,南至新罗,西接契丹和唐之辽东。东北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为靺鞨、奚、室韦诸部。滇西南诸羁縻州之外,为蒲子、金、越等部。西南面没有恢复汉朝旧疆,仅领有云南北部一小块,唐朝安史之乱前稳定控制的区域只有五百多万平方公里,比西汉要小。安史之后那就更小了,至今历史学家也不敢绘制一张大部分唐朝真实控制的疆域,只拿最初十几年唐军到达过的疆域坑蒙撞骗。

唐朝皇帝屡次丢下可怜的人民仓皇逃跑,唐朝皇帝逃窜出首都的次数创造中国、世界历史之记录。完全是可耻的行为,为中国丢尽了脸。《
读通鉴论》:“天子出奔以避寇,自玄宗始。其后代、德、僖三宗凡四出而卒返……天子有,天下之望也,前之失道而致出奔,诚不君矣;而天下臣民固倚以为重,而视其存亡为去就;固守一城,而或死或辱于寇贼之手,于是乎寇贼之势益张,而天下臣民若丧其首,而四支亟随以仆。”《廿二史札记》:“玄宗避禄山,有成都之行;代宗避吐蕃,有陕州之行;德宗避泾师,有奉天、梁洋之行。迨僖宗走成都、走兴元、走凤翔,昭宗走莎城、走华州,又被劫於凤翔,被迁於洛,而长安自此夷为郡县矣。”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唐玄宗逃往四川,长安被叛军队攻陷。公元763年(广德元年),唐代宗逃往陕州,长安被吐蕃军队攻陷。公元783年(建中三年),唐德宗逃往奉天,长安被泾原叛军攻陷。公元881年(广明元年),唐僖宗逃往四川,长安被黄巢军队攻陷。公元895年(乾宁二年),唐昭宗逃往莎城,长安被岐州、邠州节度使李茂贞、王行瑜占领。公元901年(天复元年),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等劫持到凤翔城。公元904年(元佑元年),唐昭宗被梁王朱温强迫迁都洛阳后杀死,长安变成废墟,从此再也没有作为中国的首都。在唐朝手里把伟大隋朝兴建的两座雄伟奇迹般的城市长安、洛阳变成废墟。

揭穿“贞观之治”的谎言

《旧唐书》是唐朝人写的,读此书,让我觉得不很享受,因为文中吹捧李世民太过份了,有过的地方,或者歪曲,比如他杀兄囚父,被篡改成别人要谋害他,人家太子谋害你干什么?再有就是败仗不提,一笔代过,比如其征伐高丽,有时把败仗写的比胜仗还荣耀,比如高丽之战明明失败了,却大肆吹嘘。

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宋史,明史,或者清史稿,看看这些历史中的皇帝传是否象唐人写的《旧唐书》这么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我看到的史书,《旧唐书》是最无耻的一本。

之所以要看《旧唐书》,是因为想核实一下,课本中伟大的“贞观之治”到底有多伟大。因为是唐人写的,绝对不会丑化的,而是尽力夸张美好的一面。很遗憾,我看完了太宗本纪,“贞观之治”根本没有课本和网上一些人吹的那么神。例子如下:

网上说“贞观之治”,而书中说的是“贞观之风”。我认为“贞观之治”是后人编造的。道理简单,当时户口,人口和版图面积都不如杨广时代,如果叫这个“贞观之治”,杨广时代是否该叫“大业之治”,甚至叫“大业盛世”?

隋炀帝被丑化,是李世民的手下干的好事,以凸显自己的文治武功
但是,李世民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不如隋炀帝李世民时代,打不过突厥,签订了“渭水之盟”,“空府库” ,把钱财上贡给突厥。文治上,李世民时代的人口数字始终未达到杨广时期的水平,直到李隆基时代,唐朝的人口才可以和隋炀帝时代相比,隋炀帝大业中期人口890万户,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人口891万户。也就是说,所谓的贞关之治,在很大程度上战乱后人口和经济的自然复苏而已,没有被吹捧的那么好,注意,是贞关之治,而不是贞关盛世,这就说明问题了。论个人文才,李世民更是扬鞭拍马也赶不上杨广。

杨广之死,完全是个意外,是死于宇文化及谋杀。如果他不死,所谓的农民起义并不会推翻隋朝。说明这个道理很简单,李家是隋朝的臣子,甚至是杨广的亲属,李家是打着给杨广报仇的旗号起兵的,最后平息叛乱,一统中原。如果杨广没被暗杀,李家作为隋朝臣子,本身就可以把起义镇压下去了。

大业五年,杨广亲自主持大运河的巨型工程接近尾声。国家图书馆藏书达三十七万卷,创中国历代之最,科举制正式确立。隋朝疆域共有五百九十个郡、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县,朝廷控制的民户达八百九十万户,全国统计出的人口四千六百零三万人。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资治通鉴》说:“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贞观时代的田地开垦量只有隋代的三分之一弱,贞观十七年的户口不到三百万,还不到大业年间的一半。” 《资治通鉴》:“(贞观十一年)于是唐地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州县,凡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唐太宗贞观十一年疆域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9510乘以10918等于103830108)隋炀帝大业五年疆域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9300乘以14815等于137779500)隋大业五年137779500比唐贞观十一年103830108疆域大33949392。

从大历史角度来看,唐朝对后世中国的影响如下:
1、《唐律》是东亚法律文本典范,奠定了东亚法律基础框架;
2、结束了持续数百年的门阀政治,使得普通人得以有机会进入管理层;
3、“两税法”的实施,开启了以资产纳税、以货币支付的征税思路,为后世统治者长期沿用;
4、灭突厥人,完成了汉民族复兴,使汉民族得以继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灭高句丽,阻止了一个与华夏文明同步的异族文明崛起,保持了汉族文明在东亚地区一枝独秀的局面,并有效维护了东北地区的领土完整;
6、科技方面:曲辕犁、彩陶、雕版印刷、火药等等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唐朝的教育体系值得称道是有很多实用教育内容,如:算学、医学、天文历法、农学、兽医相继没立了专门教育设施。《新唐书》记载的科技类书籍有地理类书2281卷,农类书301卷,天文类书481卷,历算类书463卷,医学类书4692卷等。唐高宗时编注的《算学十经》,是有史以来第一套官方颁发的算学教科书。史载: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是由恒罗斯战败后被俘虏的唐朝工匠传入阿拉伯世界的,可以想象当时唐朝军队内部的技术专业素质是相当高的,没有系统的训练,很难现象在西域的工匠具备传道授业的素质。
7、至于文化那就不用了,唐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后期唐传奇、散文的崛起预示着中国市民文化的兴起。

 

经常看到有人说“贞观之治”时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在书里面是不存在的,相反,你可以看到当时百姓卖儿卖女,当时天灾瘟疫,政府不得不救济。还有各种农民起义和反叛。

这本书最有趣的是,前面吹李世民如何不信神仙,后面又记录其炼仙丹的事,李世民也死于“成仙”之梦。不知道是史官糊涂了,还是故意玩弄李世民一下。迷信仙道,和秦始皇一样死于吞金,也就是自杀。唐太宗曾经嘲笑秦始皇和汉武帝用丹药,现在自己也一样。

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差点杀了魏征, 唐太宗开始走下坡路。 毁魏征墓碑,这也太恶毒了。赐刘洎自杀。刘洎(?~645) 的资历和魏相近,唐朝宰相也是敢于讲真话的忠臣,性疏峻,敢言,武则天的大周给平反了。

大造宫殿,腐化堕落:宫中多用金玉装饰,还大量挑选民女入宫,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 

附原文:

旧唐书 作者:沈昫等

本纪第二 太宗

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甲子,立为皇太子,庶政皆断决。

八月癸亥,高祖传位于皇太子,太宗即位于东宫显德殿。

甲戌,突厥颉利、突利寇泾州。乙亥,突厥进寇武功,京师戒严。丙子,立妃长孙氏为皇后。己卯,突厥寇高陵。辛巳,行军总管尉迟敬德与突厥战于泾阳,大破之,斩首千余级。癸未,突厥颉利至于渭水便桥之北,遣其酋帅执失思力入朝为觇,自张形势,太宗命囚之。亲出玄武门,驰六骑幸渭水上,与颉利隔津而语,责以负约。俄而众军继至,颉利见军容既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惧,遂请和,诏许焉。即日还宫。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帝不受,令颉利归所掠中国户口。

贞观元年春正月乙酉,改元。辛丑,燕郡王李艺据泾州反,寻为左右所斩,传首京师。

夏四月癸巳,凉州都督、长乐王幼良有罪伏诛。

十二月壬午,上谓侍臣曰:“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爱好,遂为方士所诈,乃遣童男女数千人随徐福入海求仙药,方士避秦苛虐,因留不归。始皇犹海侧踟蹰以待之,还至沙丘而死。汉武帝为求仙,乃将女嫁道术人,事既无验,便行诛戮。据此二事,神仙不烦妄求也。”戊申,利州都督义安王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等谋反,伏诛。是岁,关中饥,至有鬻男女者。

二年丁卯,遣御史大夫杜淹巡关内诸州。出御府金宝,赎男女自卖者还其父母。庚午,大赦天下。

夏四月己卯,诏骸骨暴露者,令所在埋瘗。初诏天下州县并置义仓。夏州贼帅梁师都为其从父弟洛仁所杀,以城降。

八月,河南、河北大霜,人饥。

冬十月戊子,杀瀛州刺史卢祖尚。

三年遣长孙无忌、房玄龄等祈雨于名山大川,中书舍人杜正伦等往关内诸州慰抚。

冬十一月丙午,西突厥、高昌遣使朝贡。十二月戊辰,突利可汗来奔。癸未,杜如晦以疾辞位,许之。是岁,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

四年春正月乙亥,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大破突厥,获隋皇后萧氏及炀帝之孙正道,送至京师。

五年七月甲辰,遣使毁高丽所立京观,收隋人骸骨,祭而葬之。

六年十二月辛未,亲录囚徒,归死罪者二百九十人于家,令明年秋末就刑。


七年春正月戊子,诏曰:“宇文化及弟智及、司马德戡、裴虔通、孟景、元礼、杨览、唐奉义、牛方裕、元敏、薛良、马举、元武达、李孝本、李孝质、张恺、许弘仁、令狐行达、席德方、李覆等,大业季年,咸居列职,或恩结一代,任重一时;乃包藏凶慝,罔思忠义,爰在江都,遂行弑逆,罪百阎、赵,衅深枭獍。虽事是前代,岁月已久,而天下之恶,古今同弃,宜置重典,以励臣节。其子孙并宜禁锢,勿令齿叙。” 

八月,山东、河南三十州大水,遣使赈恤。

八年七月,始以云麾将军阶为从三品。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河南、淮南大水,遣使赈恤。

十一月丁亥,吐谷浑寇凉州。己丑,吐谷浑拘我行入赵道德。

九年春三月,洮州羌叛,杀刺史孔长秀。

五月庚子,太上皇崩于大安宫。

十年春正月壬子,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侍中魏徵上梁、陈、齐、周、隋五代史,诏藏于秘阁。

夏六月,己卯,皇后长孙氏崩于立政殿。是岁,关内、河东疾病,命医赉药疗之。

十一年夏四月丙寅,诏河北、淮南举孝悌淳笃,兼闲时务;儒术该通,可为师范;文辞秀美,才堪著述;明识政体,可委字人:并志行修立,为乡闾所推者,给传诣洛阳宫。

十二年二月甲子,夜郎獠反,夔州都督齐善行讨平之。

十三年夏四月甲申,阿史那结社尔犯御营,伏诛。

十四年二月庚辰,左骁卫将军、淮阳王道明送弘化公主归于吐谷浑。

十五年春正月丁丑,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送文成公主归吐蕃。

十六年十二月甲辰,狩于骊山,时阴寒晦冥,围兵断绝。上乘高望见之,欲舍其罚,恐亏军令,乃回辔入谷以避之。是岁,高丽大臣盖苏文弑其君高武,而立武兄子藏为王。

十七年春正月戊辰,右卫将军、代州都督刘兰谋反,腰斩。三月丙辰,齐州都督齐王佑杀长史权万纪、典军韦文振,据齐州自守,诏兵部尚书李绩、刑部尚书刘德威发兵讨之。

夏四月庚辰朔,皇太子有罪,废为庶人。汉王元昌、吏部尚书侯君集并坐与连谋,伏诛。

冬十月丁巳,房玄龄起复本职。

十八年十一月庚子,命太子詹事、英国公李绩为辽东道行军总管,出柳城,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副之;刑部尚书、郧国公张亮为平壤道行军总管,以舟师出莱州,左领军常何、泸州都督左难当副之。发天下甲士,召募十万,并趣平壤,以伐高丽。十二月辛丑,庶人承乾死。

十九年春二月庚戌,上亲统六军发洛阳。

六月丙辰,师至安市城。丁巳,高丽别将高延寿、高惠真帅兵十五万来援安市,以拒王师。秋七月,李绩进军攻安市城,至九月不克,乃班师。

十二月戊申,侍中、清苑男刘洎以罪赐死。

二十年三月己丑,刑部尚书、郑国公张亮谋反,诛。

二十一年夏四月乙丑,营太和宫于终南之上,改为翠微宫。

二十二年二月,中书侍郎崔仁师除名,配流连州。乙亥,幸玉华宫。

五月庚子,使方土那罗迩娑婆于金飚门造延年之药。

十一月戊戌,眉、邛、雅三州獠反,右卫将军梁建方讨平之。

二十三年四月己巳,上崩于含风殿,年五十二。遗诏皇太子即位于柩前,丧纪宜用汉制。

史臣曰: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钧衡。终平泰阶,谅由斯道。尝试论之:础润云兴,虫鸣螽跃。虽尧、舜之圣,不能用檮杌、穷奇而治平;伊、吕之贤,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或曰:以太宗之贤,失爱于昆弟,失教于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尧不能训丹朱,斯前志也。当神尧任谗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发,方惧“毁巢”之祸,宁虞“尺布”之谣?承乾之愚,圣父不能移也。若文皇自定储于哲嗣,不骋志于高丽;用人如贞观之初,纳谏比魏徵之日。况周发、周成之世袭,我有遗妍;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赞曰:昌、发启国,一门三圣。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诛,成、康道正。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唐朝真的很強嗎???
有很多人從教科書上看到唐太宗 唐玄宗的功績 就會說唐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云云
可是翻查一下歷史...李淵為自己奪得政權  就對突厥說“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
再查一下  我們可以驚奇地發現  原來唐朝的統治者講過這類說話不止一次!!
唐肅宗借回紇兵平安史之亂 "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
唐僖宗借李克用的沙佗兵平黃巢之亂
武后一下子就把一大塊肥沃的河西九曲送了給吐蕃
"吐蕃既得九曲,其地肥良,堪頓兵畜牧,又與唐境接近,自是復叛,始率兵入寇"
後來安史之亂以後的清水會盟  唐朝大筆一揮把一大堆土地送了給吐蕃
立國就出賣國家利益  強盛的時候出賣國家  中衰的時候又賣國  滅亡前還在賣國
這樣無恥的朝代  實在不配與漢朝齊名
教科書諷宋朝向外族屈服是賣國的同時   對唐朝的屈辱史幾乎隻字不提
唐朝一立國就向外族納貢了  強盛時中衰時滅亡前也在對外族立貢   教科書又是隻字不提...

再說說武功
在朝鮮半島:
由原來的佔領全境到後來撒退到遼東  再由遼東退到遼西  
還好唐高宗停止對朝鮮戰爭   不然唐朝很可能會成為隋朝第二唐太宗成為楊廣二號



對吐蕃:
唐高宗時期
薜仁貴征西  大非川一戰  十萬大軍一擊即潰...
李敬玄征吐藩  青海湖一戰18大軍又慘敗
實在無言...
請記住 這都是安史之亂以前  唐的輝煌時代
安史之後  唐代宗時代:
首都被吐蕃攻陷  還立了傀儡皇帝
"吐蕃乘虛取河西、隴右,華人百萬皆陷於吐蕃"
唐德宗時期  還立了清水盟約"唐地涇州右盡彈箏峽,隴州左極清水,鳳州西盡同谷,劍南盡西山、大渡水,吐蕃守鎮蘭、渭、原、會,西臨洮,東成州,抵劍南西磨些諸蠻、大渡水之西南"
竟然無恥的承認了吐蕃佔領唐朝的土地..
丟領土可以說是丟得比清還要兇...


對後突厥:
武則天時期
"取趙、定所掠男女萬悉坑之,出五回道去,所過人畜、金幣、子女盡剽有之,諸將皆顧望不敢戰。"
對著突厥軍   唐朝諸將安坐家中看戲 坐看百姓被屠殺
唐中宗時代
"中宗始即位,(突厥)入攻嗚沙,於是靈武軍大總管沙吒忠義與戰,不勝,死者幾萬人,虜遂入原、會,多取牧馬"
又死幾萬人...

對契丹...
武則天時期:
曹仁師攻契丹  全軍覆沒 全體被俘
契丹人李盡忠攻河北   深入河北大掠  滿載而歸
王孝傑蘇宏暉領二十萬攻李盡忠  又一次全軍覆沒...幽州被大肆屠城...
武懿宗婁師德沙吒忠義攻契丹  帶二十萬兵馬攻契丹  不敢戰...由河北逃到河南  契丹狂屠趙州
契丹人就這樣橫掃河北了...
教科書又在大數宋屈服於升了級的契丹人   對唐軍對著處於沒開化的契丹人還被大敗的臭事就隻字不提....
後來唐玄宗送給契丹人的幾位公主都被殺了...外族竟敢殺害強大的中國的公主   這實在是千年未有的事....

最離譜的是對著西南弱小民族...
對南詔:
唐玄宗時代..
第一次死了六萬大軍...
第二次...
"侍御史、俞南留後李宓將兵七萬擊南詔。閣羅鳳誘之深入,至太和城,閉壁不戰。宓糧盡,士卒罹瘴疫及饑死什七八,乃引還;蠻追擊之,宓被擒,全軍皆沒"
後來唐文宗時代  南詔更加殺入四川腹地  大掠成都而還...

對西原蠻:
唐代宗時代
"癸卯歲西原賊入道州,焚燒殺掠,幾盡而去。"
"西原蠻掠居人萬數去,遺戶裁四千"
第二年又攻入永州 邵州


對著西南的小數民族居然也可以被打得深入腹地...唐朝又再創造歷史了...


請記著  上面一堆敗仗都發生在貞觀以後  安史之亂之前  是在所謂的"盛唐盛世"時候發生的

對外敗仗屈辱連連
對內嗎?
皇族家變亂倫政變的次數多得怎麼數也數不完
藩鎮割據  可比漢末...威脅中央  逼天子下罪己詔.逃離都城甚至打得唐幾乎滅亡是常事
土地兼併極為嚴重  稅收不足..就算是所謂盛世的開元之治也不例外...
宦官權力空前巨大宦官可以掌全國軍馬..廢立皇帝之大權..殺皇帝也做得出來(憲宗敬宗文宗)...一發怒可以殺光朝臣(甘露之變)
黨爭不斷...雙方相互傾軋  朝政混亂
民變兵變  又是閒過做節...

縱觀全個唐朝   動亂時間多安定時間少...安定的時間就只有三十年左右  大亂的卻有近三百年
實在不好意思昧著良心說唐朝能是中華的光輝...
教科書一味苛責宋朝對外的勢弱...卻對唐朝的屈辱史選擇性失明...更何況宋的勢弱 還不是唐朝遺下的爛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