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涨头疼:一代太极拳名家李雅轩——摘自陈龙骧《李雅轩杨氏太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22:03:04

一代太极拳名家李雅轩——摘自陈龙骧《李雅轩杨氏太极

(2010-06-03 17:27:03)转载 标签:

杂谈

 我的恩师李雅轩先生辞世已经二十多年了。明年当是他老人家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回首先师培育、教导之恩,时时铭记在心。先师的音容笑貌,宛然如昨,思念之情不可言述。如今,每当我们漫步公园和体育场所时,看到成千上万的群众在各个武术辅导站学习太极拳的情景,看到整个成都,整个四川太极拳运动蓬勃兴旺的局面,不能不更加缅怀太极拳事业在四川的开拓者、那位为太极拳的继承和发展呕心沥血,作出重大贡献的太极拳名家,我的老师--李雅轩。
    
     雅轩师是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的得意高足,追随杨师十余年,在太极拳、剑、刀、枪、推手、散手等方面,技艺全面,造诣甚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上乘境界。他自始至终保持了杨式太极拳的纯正风格,武德高尚,治学严谨,桃李满天下,堪为后人楷模。
    
       李师名椿年,字雅轩,河北交河县人,生于1894年。家贫,未进过公办学校,只读过几年私塾。李师家乡武风盛行,从小即受尚武精神的影响,性格酷好武术,每遇逢场庙会,不计道路远近,总是不辞辛苦地赶去观看武术,回来后就爱手舞足蹈,有时连饭都忘记吃。家乡当时有位练少拳的武师陈殿福,很有名气,李师父亲见李师好武,就带他到陈老师那里去学少林拳。陈老师见李师天资聪慧,性格刚强,欣然收他为徒。李师勤学苦练,数年之后,功夫很有长进。一日逢篇庙会,遇恶少十数人,欺辱一做小买卖的老人中,李师生性嫉恶如仇,路见不平,出面干涉,众恶少欺李师孤身一人,围而攻之,李师大怒,奋拳还未当者跌出丈外,其余头破血流,狼狈而去。从此,李师武技已闻于乡里。
    
     筵前比武,粗识太极
    
     1914 年,李师 20 岁。从这一年起,李师与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走上了专攻太极拳的道路。一天,李师的邻居好友张彬如家里来了客人,请李师作陪。客人名傅海田,长袍马褂,文人打扮;李师年方二十,身材魁梧,气宇轩昂。席间谈及庙会一事,傅君说:“你真是侠义人物,但不知你所习何家拳法 ? ”李师回答说:“少林拳。”傅君说 : “好!”张彬如说:“傅兄也是爱好此术的。”李师忙问:“傅兄练的是哪派拳法呢 ? ”傅海田说:“太极拳。”李师想起师傅临别之言,然数年来从未见人练过,不知是个什么样子,因此,坚持要傅海田表演。傅见推辞不过,只得下堂练了一段。李师一见,大失所望,见其出手松软无力,步法缓慢,如半睡状,心想此种拳有什么作用呢 ? 为何师傅说他厉害。李师年轻气盛,心直口快,问傅君说:“太极拳也能作技击之事吗 ? ”傅君说:“练好后亦可防身。”张彬如在旁怂恿说:“我们都不是外人,你们作一番友谊比试,也让我见识见识。”李师心想:此种拳法何能当我一击,欣然答应。傅君谦让再三,最后见推脱不过,就说:“我学艺不精,怎当李兄猛力 ? ”说罢二人就在堂前比试起来。李师年轻力壮,连连攻击,傅君顺势推挽。李师只觉得如捕风捉影,脚下站立不稳,初以为偶尔失手,谁知连连跌倒,不知究竟。张彬如怕伤了和气,忙说:“算了,算了,不必再比 ! ”傅君把李师搀起来,连说:“得罪,得罪 ! ”李师佩服已极,问傅君说:“我今天算是服了太极拳,但不知我失败的原因在哪里,为何我的招式不管用,处处感到不得劲,请你指教 ! ”傅海田说:“君以力胜 , 我以巧取,以静御动,后发先至,顺势借力,四两拨千斤,此正是太极拳的妙用。”李师心服口服,第二天亲自上门向傅海田学习太极拳。傅海田向李师讲述太极拳原理,李师从学数月,颇服其太极理论高深,便正式提出拜傅海田为师。傅海田对李师说:“你天份极高,领悟能力颇强,我这点本事确实不能给你当老师,我的老师广平杨澄甫,家学渊源,海内独步,我现在介绍你到我老师那里去重新学习,成全你的志向,你将来也就不可限量。”李闻言大喜,第二天收拾行李,带上傅海田的介绍函上北京,正式拜一代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为师。这是 1914 年的事情。从此,李师以毕生精力致力于太极拳技艺的研究,终于成为一代太极拳名师。
    
     得列杨氏门墙,潜心苦练
    
    
     1914 年,李师正式拜杨澄甫为师,专攻太极拳术。杨师对李师的人品极为器重,希望最深,关系最密,亲如父子。在教拳方面,对李师要求极为严格,耳提面命,口传心授,李师领悟最快,功夫日进,对于杨师示范的动作潜心琢磨,不仅学其形,更重学其神,每练一动作,总要练上百遍、千遍,直到杨师满意为止。为了锻炼下盘功夫,增强腿力,李师练习太极行步,为使不至有起伏,请师兄弟在用力把胯向下压的情况下迈步行走,一走即是数小时,汗水顺着行走的路线往下淌个不停。杨师教推手时,两臂如棉裹铁,十分沉重,其他人一上手一两分钟就感觉两臂、两腿酸麻,难以忍受;李师每次总能坚持几十分钟,虽汗流浃背,湿透衣衫,杨师不喊停止决不停止,常常吃饭、走路、睡觉都在比划打拳。经常半夜披衣起来,不管天寒地冻,总先把想到的心得体会记下来,然后比划杨师推手、发劲的神态动作,直到完全领悟为止。师兄弟们都说:“雅轩练拳,就好象着魔一样。”杨师称赞说:“雅轩学拳的天才你们众人不及,其刻苦耐劳,好学钻研的精神,你们也是不及他。”
    
     寻师南下,投考南京中央国术馆
    
     1928年,澄蒲师受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之聘,赴南京任教务长。李师当时因家事羁绊,未能随行,心中非常焦急。这一年冬天,李师将家微薄的家产变卖,凑足了路费,决心到南京寻师。谁知到南京后,才知澄蒲师已经在前一月辞掉了南京国术馆的职务,到其他地方去了。李师盘缠将尽,举目无亲,而且人地两疏,进退两难。正在此时,适逢南京国术馆招考教授班学员,李师心想何不暂时报考,如能录取,一来可以暂安羁旅之身,二来可以广天下名手,慢慢再打听老师去处。于是李师报名投考,表演的项目是一套太极拳,一套太极大枪。李师气魄雄壮,打起太极拳来气势磅礴,舒展优美,静如山岳,动若山河,特别是太极大枪更惹人注目。考试结果。李师本该名列第一,因为有一位参加报考的是张之江的学生,所以,就将他取为第一名,李师名列第二,成绩优异,录取入学,从此李师暂留南京国术馆。
    
     太极散手,惊心动魄
    
     1929年,澄甫公在杭州任浙江国术馆教务长,雅轩师前往襄助。馆中少林拳师周声洪,手掌能开砖碎石,素有铁臂膊之称,与雅轩师闭门切磋,雅轩师右手虚扬,周某举臂急架,亮出肋部,李师立即乘势翻掌向其肋部发放寸劲,周某双臂抱胸蹲伏于地,不能出声;'雅轩师搀扶他回宿舍服七厘散养伤。事后周某赞曰:“杨门太极散手,神出鬼没先生的太极散手 ,神出鬼没,使人惊心动魄, ” 从此周某某对李师非常敬重。1933年,杨澄甫师受广东省府专程礼聘,到广东传播太极拳,浙江省国术馆太极挚由李师全权负责。1934年,南京组织太极拳社,李师赴南京就任社长之职,1935年在南京国民体育学校任武术同上校(旧官制,享受上校级军官待遇)设计员,直到抗日战争爆发。
    
     入川传拳,技服猛张飞
    
     1937年 ” 七七事变 ” ,抗日战争爆发了,同年阴历 11月间,日寇飞机轰炸南京。李师离开南京,经徐州、郑州到汉口、武昌。直到1938年夏天,武汉危急,李师又经沙市、宜昌到重庆。同年秋天,来到成都,从此李师定居四川。自李师人川以后,四川的武术才增加了太极拳这一举种。李师以其精纯的武技和高尚的武德,使太极拳在四川生根、发展,广为流传,并在四川武林中,使太极挚占有重要地位。
    
     原国民党某骑兵师师长徐俊,素有 ”猛张飞 ”之称,练就一身硬功 ,生得虎背熊腰,膂力过人,抗战初期来到重庆。轮船在重庆朝天门码头靠岸,当时重庆的码头工人涌到舱中帮旅客搬运行李。徐俊是外省人,不知重庆规矩,听不懂四川话,见许多人涌进船舱,以为抢他的行李,挥拳便打;工人们因听不懂他的外省话,见他打人,数十人抡起扁担围攻他。徐俊赤手空拳,全然不惧,扁担劈来,铁臂一隔,扁担折断,数十人不是他的对手。他到重庆后,听到李师大名,一天骑着大洋马,带上两个背枪的马弁,找到李师住所,见面便说: “ 听说你的太极拳能够击人 ,我不信,今天特来会会你,看到底如何? ” 李师见他出言不逊 ,而且带着两个马弁,知道来头不小。又见他态度傲慢,轻视太极拳,心中不免有些生气。徐俊生性鲁莽,说干就干,舞动拳头,呼呼生风,向李师连连猛扑,李师见不能避免,把心一横,心想管你什么人,教训一下再说,顺势退步采例,徐俊接连被摔几个大跟斗,爬起来说: “ 你的太极拳很好,明日再见吧 ! ” 说罢拱手走了。
    
     李师心想 ,这下可闯祸了。第二天,李师在家等候,见昨日来的两个马弁骑马前来,手拿大红帖说: “ 徐师长请李老师赴宴 , ” 到了那里,才知徐俊挨打后,对李师佩服已极,特请了很多武林高手在场 ,摆了几十桌席,当众给李师磕头,拜李师为师。徐太太在敬酒时高兴地说:我家老徐,这一生不知花了多少钱,请了不少教师,没遇上一个高手,今天才算找到了真正的好老师, ” 过了不久 ,原国民党第二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郭勋褀,亦爱好武术,仰慕李师名气,正式给李师磕头,拜李师为师,学习太极拳。此人后来系起义将领,曾任四川省体委副主任之职。
    
     浩然正气,刚直不阿
    
     李师自入川以后,于1939年底,在成都北校场国民党军校任太极拳教官。同年12月,四川省省长王缆绪,聘李师为四川体育会设计员。1946年,李师任原国民党二十八军军官总队同上校教官,同年调重庆陆军大学任军简(旧宫制,相当将级军官职位)三级教官之职。当时教授的对象,都是国民党将校一级的高级军官,原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如黄维、卫立煌等,都从李师学太极拳。但李师生性耿直,作风正派,从不吹牛拍马,媚事权贵,而是非常珍重自己的人格,珍重太极拳艺术,一次,李师在军校教拳时,一国民党中将主任黄某某,对李师说:李教官,我今天开会累了,你陪我推推手,消遣,消遣! ” 李师闻言 ,心里很气,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心想你仗恃你官大,拿我当你的运动品,我今天要狠狠教训你一下,因此在推手时,李师狠狠地发了他几个脆劲,当众摔了他几个筋斗,摔得鼻青脸肿,弄得他狼狈不堪,最后以“目无长官 ” 的理由,李师受到撤职处分。但是 ,李师不媚事权贵,刚直不阿的精神,受到武术界的称誉。
    
     切磋拳艺,太极一家
    
     解放后,李师被聘为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体委太极拳教练。1 953年,李师代表西南地区参加在天津召开的新中国第一届民族形式表演大会,他的精湛太极艺术,被当时天津报纸誉为 ” 气魄雄伟,舒展大方 ” ,获得大会优等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7年,李师参加全国武术比赛,担任裁判工作。在京期间,和广大武林同好切磋拳艺,李师毫不保守,有问必答。当时湖南代表队有一练吴式太极拳的名手易某某,推手柔化功夫很好,极其灵巧,当时很多在京的太极拳名家与他推手时,将他发不出去。易某某一定要向李师请教,李师和他搭上手后,也感到如用常法不易奏效。因此,李师推手时,诱其前进,以退步倒撵猴式,将易某某打出丈外。易某某非常佩服李师的推手技艺,要求李师讲一讲这一手是如何用的,在场的太极拳同道也一致要求李师讲一讲,李师毫无保留地详述了这一手的用法,在场的人都作了笔记。最后李师说:太极一家,不分彼此。吴氏太极长于柔化,有独到之处,我也收获不小,今后我们还要多交流,共同提高太极技艺, ”
    
     宝刀不老,雄风犹存
    
     成都查拳名家张英振先生,和李师关系密切,他非常佩服李师的为人和拳艺。一次,李师在他家作客,在座中有位山东武林摔跤高手大力士王应亮,闲谈中,王说: “ 李老师你用你的太极拳,我用我的摔跤 ,作一次友谊赛如何? ” 李师当时已 75岁了,但雄心不息,欣然答应,王上前一把抓住李师,用摔跤中的广大别子 ” 手法,一下想把李师掀翻在地,动作非常之快,张英振老师在场尚未看清李师用何法破他,只见李师肚腹一鼓 ,腿一弓,王则扑通一声跌倒在地,王爬起来说: “ 李老师老当益壮 ,名不虚传! ” 事后 ,张英振老师说: “ 王贯用这一手法取胜,有时明白告诉对方 ,对方都防不了。李老师之灵快,人莫能及, ”
    
       李师一生好学不倦,老年后虽在病中亦不断探讨拳理。他常说: “ 太极拳理论高深,尽平生之精力 ,尚不能明其底蕴, ” 在他的墙上贴着一张他亲自写的话: “ 要经常想想杨老师打拳,推手的样子,功夫才能进步 , ” 他常说: “ 打杨氏太极挚,就要保持杨老师教授的纯正风格 ,推手就要有杨老师推手的味道,不然就不叫杨氏太极拳, ” 在他的写字台边上 ,挂着他写的密密麻麻的打拳心得体会o 1964年,李师已70高龄,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作了膀胱癌切除手术,躺在病床上,双手还不断比划,体会拳意。有一天,他对我们说: “ 最近我又有心得 ,感到以前用的东西还不太好,太极拳不仅要勤练,而且还要多想,才能进步, ” 病愈后,李师照常数十年如一日的练功,教拳。有一次 ,李师在人民公园茶园内,和我们师兄赵清溪推手,赵身材魁梧,体重200多斤,功夫学得很好。老师经常夸他有天才,只见老师轻轻地一搭手,赵则毫无办法,脱离不开,不得已奋力挣扎,只见李师神气一扬,手轻轻往前一送,赵则仰面跌出,撞得后面四五张茶桌后退七八尺远(约2.3—2.7米),赵则仰身躺在桌上。事后赵说: “ 哎呀 ,老师的功夫怎么病后越长了,我当时只觉得好象一个五百斤重的气球,把我抛出,扔那么远,我不感觉疼,老师的功夫,我们简直望尘莫及了, ”
    
       1971年,李师膀胱癌复发,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作了第二次癌切除手术。到了1975年,当时只感觉两腿红肿疼痛,初以为是风湿,却不知这时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起初李师仍坚持练功,后来就不能行走了。正在这时,北京一位武林同好盖老师,从北京专程来和他切磋拳艺。盖老师在1957年和李师在北京相逢,比试后深服李师技艺,后来李师回到成都。盖老师在北京勤学苦练,广交北京太极挚名师,功夫大进,和李师一别近20年,此次特来和李师再次印证太极拳奥秘,一见李师两腿不能行走,叹息说: “ 近 20年来,我时时钻研太极拳,本想和您交流心得,可惜您又在病中,不便和您研究, ” 李师说: “ 不妨事,我坐在椅子上和你推吧 ! ” 于是二人开始推手 ,一上手盖老师连连被李师抛倒在床上,最后盖老师说: “ 李老师功夫确实高妙,我永远赶不上,我诚心拜您为师 , ” 李师说: “ 你已经很有名气,而且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这样吧 ,我们认成师兄弟! ” 于是盖老师在杨澄甫宗师遗像前三鞠躬 ,成为杨门弟子。
    
       李师还善于劈剑和打弹弓,一剑劈去,十余人近不得他的身。记得1969年时,李师已75岁高龄,他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解劈剑的要领,我们十来个青年人拿着竹剑围着劈他一人,我们出手则被他的竹剑击中腕部,其步法之轻快,动作之矫捷,我们20多岁的人都赶不上他。李师的弹弓,在数十步外,百发百中,能先将一弹射向空中,接发第二弹将空中的第一弹打得粉碎,第三弹又把第二弹打飞,这种绝技叫打 ” 天鹅下蛋 ” ,数十米外一弹飞出,能将裹着铁皮的大门打烂,可见内劲之充足,一蚊虫在墙边飞,李师用湿的黄泥弹子打之,黄泥弹子飞出贴在墙上 ,从墙上取下来时,蚊虫则黏在黄泥里,可见.其准确性之高。
    
     循循善诱,关怀寓深情
    
     李师平时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在教拳过程中,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在选择学生的时候,首先注意品德,经常教导我们要孝顺父母,要忠诚老实,要注重武德。因此,在 ” 十年浩劫 ” 的日子里,李师没有一个学生去参加武斗,没有一个学生去参与打架斗殴。李师几十年如一日在公园场所和省市委 ,党校义务授拳,从学者有省市委领导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原四川省副省长童少生,市委书记廖井丹,市委宣传部部长白紫池,市委秘书长金力声,成都市副市长齐鲁豫等,都曾向李师学习太极拳。李师特别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经常给予生活上的援助。学生中有一姓贺的年轻人,李师发现他冬天街穿着单裤,一问才知他家姊妹多,父母工资收入少,李师给他买来绒衣、棉裤。学生生病,李师知道后,总要亲自去探望,问寒问暖在教学生时,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为了使学生尽快领会练拳要领,李师总是反复讲解,打许多生动的比喻,不厌其烦,直到我们弄懂为止。在教我们推手时,每发劲,总是很爱护我们,生怕我们跌伤,当我们跌出时,总是用手一把带回来。为了使我们尽快地掌握推手技艺,虽在病中,两腿已不能站立,坐在床沿上仍教我们推手。直到他逝世的前一个月,李师还问我有什么地方不懂没有?叫我把问题记在纸上,他逐条给我讲解。李师常说: r我追随杨老师十余年,没有离开过他的左右,行住坐卧都在一起,一辈子研究太极拳,我的功夫最多不过杨师的十分之三四。如果你们再不好好继承、学习,太极拳就有失传的危险,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后代。我不是怕你们学得太多,而是怕你们学得太少 ” ,李师在病危之际,还反复说: “ 要勤学苦练,多思多想,要保持杨氏太极拳的纯正风格,要重武德 , ”
    
     英名留后世,高山仰止
    
     李师于1976年因癌症扩散,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作第三次手术,抢救无效,病逝于成都,享年83岁。李师的逝世,是我国武术界的一大损失。这位全国第一流的太极拳名家,一生为太极拳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特别是定居四川以后,在四川传播太极拳近40年,贡献卓著,桃李满天下,培养了整整一代太极拳人才,从学者不下万余人,名徒甚广。李师教授的学生,现已成为全省各地开展太极拳活动的骨干力量。可以说,整个成都地区,整个四川 ,太极拳运动开展得如此广泛,是与李师以数十年的心血培育了众多的太极拳人才分不开的,
    
     今天先师所传的技艺已经走出四川,走出国门,李雅轩流派作为弘扬我国太极拳事业的重要力量,已经享誉海内外,先师英灵有知,定当含笑九泉矣。李师一生为太极拳事业作出的贡献,人民是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