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轻微大脖子病图片:苏派盆景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5:44:23
                    苏派盆景简介     盆景,是苏州的传统艺术之一。历代以来名家辈出。早在宋代的《太平清话》中,就有范成大制作水石盆景的记载。明代著名画家文征明的曾孙文震亨著的《长物志》中有《盆玩篇》。清代的胡焕章,近代作家周瘦鹃,都有关于盆景艺术的专著。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苏州盆景艺术得到新的发展。特别是当时的著名盆景老艺人朱子安,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进行了改革和创新的尝试,使苏州盆景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盆景艺术的主要流派之一。    苏州地处太湖之滨,湖光山色,风景旖旎;美草嘉树,赏心悦目。明代吴门画派的崛起,苏州古典园林成功的造园手法,给盆景艺术以极大的薰陶,并且提供了借鉴的范本。    苏州盆景取材于大自然,大都是从吴县东山、光福等郊外山上挖掘来的树桩。品种以榆、雀梅、三角枫、石榴、松、柏为多,因而显得古雅拙朴,老而弥健,一些几十年乃至二三百年的枯干虬枝,看上去苍老嶙峋。如榆桩《沐猴而冠》、《龙湫》,石榴《枯木参天》,锦松《苍干嶙峋》等作品,都已有一、二百年的树龄。有的木质已全部枯朽,但却苍劲葱茏,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真不愧为树木中的“老寿星”、“有生命的文物”。    在制作技法方面,苏州盆景采用粗扎细剪的方法,并使其结顶自然。这是和其他流派有明显区别的地方。苏州传统的盆景制作法,大都是从小树开始培养,呈“六台三托一顶”式。1956年,与周瘦鹃先生共磋盆景艺术达二十年之久的朱子安师傅,到园林部门从事盆景制作。在他的指导下,对成型慢,造型呆板,千篇一律,缺乏艺术性的传统技法进行了改革的尝试。他把从郊外挖来的各种树桩,依据不同的形态,采取了一次用棕丝扎片定型,以剪为主,以扎为辅的方法,二、三年即可成形并供观赏。叶片中间微微隆起,多少不一,因形而定,使其千姿百态,富有变化。如榆桩《一枝呈秀》(1982年获江苏优秀树桩盆景奖,见插一)、《龙湫》基本上为一片,却并不感到单调、乏味;榆桩《沐猴而冠》为四片,罗汉松《叠翠》为八片,位置得当,平稳妥贴;而“盆景王”古桩大雀梅却多达三十七片,但层次分明,多而不乱。另外,在“顶”的处理上,朱子安观察到百年老树有自然结顶的生长特性,每个树桩顶的位置因形而异,因势而变,对整个树形起到平稳、协调的作用。自然结顶,使一棵不大的树桩看上去如百年大树,老态龙钟,天然多姿,富有艺术情趣。    在造型上,苏州盆景注意运用中国绘画技法,讲究形态和意境,作品潇酒隽秀;凝若诗画。榆桩《枯木新枝》等作品,各具风韵。典型代表圆柏《秦汉遗韵》,树龄五百多年,主干已成枯木状,但却披绿挂翠,生机盎然,造型自然古朴,显得风姿迷人,潇洒飘逸。苏州著名书法家费新我根据“秦松汉柏”之说,题名为“秦汉遗韵”。在1982年江苏盆景艺术展览会上,该盆景后面补以空白画轴,成为名副其实的立体画,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被誉为“江苏盆景王”、“活的文物”。榆桑合栽《牧归桑榆晚》,一个口吹横笛的牧童坐在牛背上,向山上走去,叫人联想到山坡后面就是村庄。一些山水盆景新作,更是意境深远,寓景抒情,耐人寻味。按照文征明诗意创作的斧劈石水石盆景《倚空石壁》,已被美国西海岸的太平洋博物馆作为东方艺术品买去收藏,这在我国还是首次。追求潘天寿画意的千层石水石盆景《云起》,以及英石水旱盆景《疏林平皋》等等,立意新颖,构思精巧,取法自然,妙趣横生,得到了同行和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苏州盆景从传统技法中摆脱出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在,树桩取材“古雅拙朴,老而弥健”;制作技法“粗扎细剪,结顶自然”;作品“潇酒隽秀,凝若诗画”三个方面。苏州盆景的特点,过去一贯的提法是“自然古朴,清秀淡雅”,这种解释,尤其是清秀淡雅,从文字到具体作品,都对不上号,所以是不大妥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