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不能吃什么水果:“看了”不等于“看见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02:02
 

 哈佛大学两位心理学老师,一个叫做克里斯托弗,一个叫做丹尼尔,共同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在不到一分钟的影片中,有两队篮球运动员,一队穿白色球衣,一队穿黑色球衣,所有的运动员都在不停地移动并互相传递篮球。参与实验的是在哈佛大学招募的志愿者,实验人员要求志愿者在观看影片时,计算身着白色球衣队员传球的次数,同时可以忽略穿黑色球衣队员传球的次数。

    其实,在影片中,除了穿白色和黑色球衣的运动员以外,实验人员还安排了一个伪装成大猩猩的人,这个“大猩猩”从人群中走过,并对着镜头敲打自己的胸膛,整个过程持续了约9秒钟。

 影片结束后,实验者立即询问志愿者有多少次传球,有些回答34次,有些回答35次。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约有一半的被试者没有看见那个“大猩猩”!

 重放这段影片时,很多志愿者都惊讶地表示:“我怎么会没有看到这个大猩猩呢?”其中一个志愿者坚决不承认影片中有大猩猩出现过,甚至认为前后两次观看的影片根本不是同一个版本。

这个实验在不同国家、不同人群中重复了若干次,但结果基本一致:有大约一半的人,没有发现人群中的“大猩猩”。

因为这个著名的实验,这两名老师也成了著名的人。2004年,他们成功抱走了“搞好笑诺贝尔奖”。

这个实验很直接地表明:“看了”不等于“看见了”!

看了,你为什么看不见呢?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起码能找到三个:一是,没有人要求你注意别的东西;二是,你的注意力辐射不到别的东西;三是,你没有想到还会出现别的东西。有了这三个原因,不但可能导致你“看了”但“绝对没看见”,甚至可能导致你“看着”但“根本没有看”。

    如果你心里只有你自己,别人从你面前经过的时候你就可能看不见;如果你心里只有李四,张三从你面前经过的时候你就可能看不见。如果你只想表现自己,你就可能忽略了别人;如果你只注意李四的表现,你就可能忽略了张三的表现。如果你认为自己最好,别人在你的心目中就可能一无是处;如果你认为李四最好,张三在你的心目中就可能一无是处。

 一叶可以障目,一钱可以障目,一人可以障目,一事可以障目,一种心态也可以障目。

 不信,你可以看看克里斯托弗和丹尼尔写的《看不见的大猩猩》那本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39.8元),你一定会重新认识很多词,比如“视而不见”,比如“熟视无睹”,比如“有眼无珠”。

 “看了”不等于“看见了”;

 “记得”不等于“记住了”;

 “知道”不等于“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