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英雌芭芭丽未删减:孙立人麾下老兵不敢回大陆:我战友回去过 枪毙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18:17
2011年10月20日 来源:凤凰网历史
997人参与24条评论
',1)">
核心提示:
张富麟:不回去了,不回去了。因为回去,我有个朋友回去了,叫邓德玉,在此地华侨中学教书,他回去了。有一天我在看他床头有个文献,呀,怎么有个党证啊,中国国民党党证,我说老邓你拿这干什么?他说,我在仰光请的。现在兵荒马乱你要这干什么?你懂什么,共产党就要统治大陆了,他总要用人哪,总要用人,我这个就是我们资历,所以他不就回去了。回去后来枪毙,不枪毙他枪毙谁。老邓,邓德玉我记得他很清楚,我们一起同事。我就刁钻古怪,我说这个党派之争非同小可,我回去干什么。“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我回去干什么,对不对。
凤凰卫视2011年10月19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七十年前,十万中国军人远征缅甸,异域喋血,命葬他乡。七十年后,胡康河上的白骨流落异乡的孤魂,他们还记得回家的路吗?
司仪:远征军阵亡将士忠魂入园,奏安魂曲。
解说:《凤凰大视野》十集呈现,七十年的远征。
窦文涛:同古战役一结束,史迪威气冲冲飞到重庆。跑蒋介石那儿,告了杜聿明一状。所以说永远是那个老问题,到底听谁的。这事解决不了,打胜仗可没戏。所以蒋介石一琢磨,派罗卓英任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罗卓英陆军上将,什么来历?保定八期炮科毕业,是陈诚系的骨干。他是个有争议的人,在军事上没什么建树,可是官运亨通。你瞧没打过什么仗,这厮一去又是个总司令。不过他这位置呢,事先给他交待得明白。在史迪威之下,在杜聿明之上。蒋介石想史迪威、杜聿明你们俩不是对掐吗,这矛盾中间得有个缓冲,罗卓英就是这个缓冲。
而且蒋介石又跟史迪威说,说只要罗卓英配合你,你指挥就没有障碍。而且罗卓英也满口答应说,我一定服从您,史迪威将军。这您就看出来了,中国人这用人之术奥妙无穷。他史迪威一个典型的美国正统军人,他哪懂中国这博大精深。所以真相信了,于是乎雄心勃勃,又投入到曼德勒会战之中。
解说:曼德勒又叫瓦城,是缅甸的古都,也是缅甸中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同古失守后,曼德勒的存亡也就直接关系到整个缅甸战局的胜负。在盟军指挥官,部署曼德勒会战的同时,蒋介石决定,让远征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担负守卫曼德勒的责任。当时蒋介石带领孙立人来这里巡视,他说皇城左边的小山好像紫金山,伊洛瓦底江像长江,曼德勒有如南京的形势,而保卫这里就和保卫南京一样重要。说完蒋介石把手中一幅曼德勒地图交给孙立人,孙立人立刻领会到最高统帅的意思。他用挺立的姿势,双手接过了这幅地图。
按照当时盟军统帅部的计划,将以曼德勒为依托,集中中国三个军和英军五个师,共25万人的优势兵力与日军决战。当时侵缅日军共有四个师团近10万人,如果以盟军优势兵力,猛攻其中一路,获胜是有把握的。但是中英美同盟国之间,本来就不牢靠的合作关系,无疑将断送这场匆匆拼凑起来的大会战。
1942年4月,西路战线已经一片混乱,12日日军第33师团一个联队迅速插入缅甸中部油田仁安羌,将这里的英军主力7000多人团团围住,英军指挥官急忙命令炸毁油田,匆匆组织突围。然而突围完全是徒劳的,到17日傍晚,英军除了在敌人阵地前面,丢弃了大约两千具尸体外,始终没能向前移动一步。这时绝望的英军向中国军队求援,求援的对象正是驻守曼德勒的新38师师长孙立人。
在缅甸曼德勒的一个偏僻小巷中,我们找到了曾经亲历过这场战役的远征军老兵张富麟,他是现在缅甸境内为数不多的远征军老兵之一。
陪同者:他要换换衣服,欢迎你们一下。
记者:张先生。
陪同者:老张啊,来了。
记者:你好。
陪同者:他老伴,这是他的姑娘,还有个孙女在那里做饭,多漂亮的一个你看。张先生,83岁的照片。出来了。大哥来了。
记者:你好,又见了,又见了。
张富麟:这个是?
记者:凤凰卫视的。
张富麟:到寒舍没招待的,凤凰电视台来电话要我写点东西,我寄了去了,好像它也发表了,我给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公开信它发表了,我家连电视都没有,也没存底,我也没看到,他们朋友看到了来告诉我了,你要求已经发表了。我说国民党跟共产党现在和好了,我们这些海外远征军的国军,也应该照顾照顾了,不再是敌人了。你看连战到大陆都那么受欢迎了,我们也应该照顾照顾了,照顾的不会太久了,我86岁。(这些老兵)死光了,再不照顾,以后就没机会照顾了。
解说:张富麟,四川绵阳人,抗战期间,中学还没有毕业的他,在重庆参军入伍,加入了由国民党财政部长宋子文组建的税警总团。这支成立于1930年的武装,原来主要是为了缉拿走私的盐贩。但由于直属财政部,所以税警总团的军饷后勤军需,都得到了优先的保证。不久就成为一支配备高射炮,两栖战车和轻型坦克,总兵力达三万余人的精锐部队。连国民党中央军也望尘莫及。
张富麟:蒋介石一看,是他的舅子,你怎么能搞部队,我搞部队,你也搞部队,他就把税警团给收了,收了改编成新38师,还是孙立人当师长,从前孙立人是税警团的团长,统统是美国留学,用的美国装备。
解说:孙立人是安徽人,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赴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攻读军事,并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著名的军校毕业。淞沪会战中,他率领部队成功阻击了日军机械化部队七次渡河,而他本人也被流弹炸伤,身中十三弹。1942年3月,孙立人率新38师,负责驻守曼德勒。作为师部通讯连的文书,张富麟那时候有机会接触到师长孙立人。
张富麟:孙立人本来是讲究体面的人,美国留学,比我高,平常很严肃,对士兵严肃是严肃倒是和气,不吊儿郎当,他的脾气就是不吊儿郎当,一是一,二是二,板板正正。他训练兵有条有理的。
解说:孙立人接管曼德勒后,在市区到处张贴了中、英、缅三种文字的安民告示,特别提到充当间谍、侦察者杀无赦。其余僧侣人等生命财产均在保护之列。原来,通过几场战役后,远征军发现相对于我方的仓促入缅,情况不明。日军早就摸清了当时缅甸的政治和民情,并利用了缅甸人的民族独立愿望。
李正(历史学者):它成立了一个南机关,这个南机关它那个头叫铃木敬嗣,是个大佐。铃木敬嗣首先进入缅甸考察,考察滇缅路,考察这儿的缅甸的民族运动,之后回去他提出一个方案说,他怎么支持它(缅甸)的民族运动,让民族运动变成一个武装的暴动,脱离英国人对它的统治,日本人首先派了很多特务,以和尚(为掩护),因为缅甸和尚非常多,是个佛教国家,这个和尚队伍里面有很多,就是派来的特务,缅甸人把咱们中国来的军队,抗击日本人的军队,视为是来帮助英国人,协助英国人对他们进行殖民统治的,所以对中国的军队是一种仇视的态度。
解说:由于日军在缅人中安插了大量化装成僧侣的奸细,使得中英盟军的布防和转进情报都很容易就落进日军手中。4月14日,日军得到英军退守仁安羌的情报后,马上绕到英军后方占领仁安羌油田,切断英军退路。16日,新38师接到英军的求救电话,孙立人马上派出刘放吾的113团,连夜赶往仁安羌。次日晚间,113团刚刚感到平墙河附近,就和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到第二天下午,北岸敌军被肃清,英方催促我军立刻渡河攻击。
张富麟:仁安羌比此地(曼德勒)热十度。
记者:四十多度。
张富麟:比此地(曼德勒)热十度,那是缅甸的干燥,热的中心地带,英国人吃不消了,赶快来救我们,两天没饮食了,没有水了,就要投降了。孙立人说,是,情况很紧急,但我们今天晚上绝不能救,刚收复北边,一团人打得,还不到一千人,再要打,这个文书、勤务兵、炊事员、伙夫都要上去也不见得打得赢,一定要调112团,我们要重新部署,最快也要到明天拂晓攻击。
解说:这时被日军围困的英国人,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英缅军第一师师长斯科特,在向上司的求救电话中称,人马已因不断的战斗,行军及缺乏饮水而精疲力竭,估计还能挺过一夜,但若次日还不能获得饮水,部队将因虚脱而不能战斗。
张富麟:斯科特(师长)被围了嘛,那个电话一个劲地打,孙立人就讲了,是啊,你们已经守了两天了,再坚持一夜,我们中国军队明天18号,六点钟前一定把你救出来,一定把你救出来。真的吗?真的。孙立人拿起电话,我们中国军队,连我在内打到最后一个人,也要把贵军救出来。他很高兴,好啊,我们就等着吧。
解说:当天孙立人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在想尽办法摸清地形后,当晚部署了作战方案,准备第二天拂晓攻击。
张富麟:(当时)准备明天五点钟拂晓攻击,准备好了。那天晚上是静悄悄的,一点声音都没有,日本人也没声音,我们也没声音。我说陷在寂静的恐怖里,接近暴风雨的前夕。
记者:没有人睡得着觉。
张富麟:哪能睡觉,都瞪着眼睛看,这边就等着天亮攻击,师长来亲自坐镇。结果没有到天亮,四点钟就开始攻击了,不知道怎么糊里糊涂,有个家伙,四点钟就放信号弹,这么大一个圆的、红的,像红电灯一样打出去,红光啊,那叫红信号弹。打响了,开始攻击。朝着日本人那些公事放枪放炮。开始热闹起来,就打了。
解说:破晓时,左翼的第三营,占领了平墙河南岸日军一线阵地,并很快攻占制高点。日军不顾一切,猛烈反扑,第三营已得的阵地,三失三得。
张富麟:大家都占到高地,日本人也反攻,我们也反攻,双方都死亡很多。后来中国人占了个便宜,中国人背后是些大油罐子,油罐子破了,石油都流出来了。石油顺着山坡流了以后一点火,满山都是火龙了,就把日本人给挡住了。
记者:现场的温度高了。
张富麟:中国人占便宜了。中国人在过这个平墙河的时候,衣服都打湿了,没脱衣服,穿着衣服过河的,衣服都是湿的,只有半夜的时间,还没来得及干,这就挡住火了。可日本人穿着干衣服,火把日本人的反攻给挡了。
解说: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的第一个胜仗,虽然算不上辉煌,但毕竟是以少胜多,在关键时刻拯救盟军免遭覆灭。孙立人在这次战役中崭露头角,并获得英国帝国勋章和美国丰功勋章。被拯救的英军,从此对中国军队刮目相看。
窦文涛:一个团一千的兵力,拯救了七千英军,这事当时在国内捷报频传,举国若狂。国际军事界都大跌眼镜,说这中国军队这么厉害。也成了孙立人将军军旅生涯当中的一个重要传奇,不过时隔六十年之后,当年有一位参加过战役的的老兵张富麟,向我们透露了一个不大为人所知的获胜原因。
张富麟:孙立人自己晓得运气好,他说他俘虏了一个日本的少佐参谋,一问啊,孙立人才啼笑皆非。孙立人运气好,这个佐坚大佐带着两个部队,241部队、242部队,只有一千多两千人,从仰光来接收这个仁安羌的油田。到了这个仁安羌,无意间就碰到了英国的第1师,装甲第7师也退到那里。(英军)七千多人,日本人才一千多。按道理说日本人退一退,让一让,拐个弯让他走。
可日本人不行,佐坚大佐野心勃勃,偶发奇想,老子这会儿打个胜仗包围他,一千多人包围七千多人,闹了个国际大笑话。可见英国绅士已经吓破胆了,叫日本人吓破胆了。可是中国兵呢,没有摸清日本人是多少兵,包围他七千多人,起码也有六七千吧,中国兵用一千多人就敢去解围,中国人这个胆量也是够大的。中国人义气行为也是好的。所以这场胜利,孙立人是一个运气好,他也大胆也敢做。所以我就做了副对联,这副对联是这样讲的“日本鬼以蛇吞象,贪心遭失败。中国兵是螳捕蝉,螳螂捕蝉,大胆建奇功”。
解说:张富麟后来跟随新38师撤到印度,他没有参加以后的反攻,抗战胜利后也不愿回国打内战,后来他留在缅甸以教华文为生,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大陆。虽然在缅甸生活了七十年,不过他一生最深的印记,还是作为远征军士兵的那段时光。
张富麟:吹起那军号,打起鼓,我们的蒋委员长调队伍,人强马壮真威武,要打倒日本鬼子收复国土。桃呀桃杏花,李哟李子花,抗日的领袖人人都爱他。吹起军号,打起鼓,我们的蒋委员长调队伍,人强马壮真威武,要打倒日本鬼子收复国土。桃呀桃杏花,李哟李子花,抗日的领袖人人都爱他。
记者:你后来怎么不回大陆呢?
张富麟:不回去了,不回去了。因为回去,我有个朋友回去了,叫邓德玉,在此地华侨中学教书,他回去了。有一天我在看他床头有个文献,呀,怎么有个党证啊,中国国民党党证,我说老邓你拿这干什么?他说,我在仰光请的。现在兵荒马乱你要这干什么?你懂什么,共产党就要统治大陆了,他总要用人哪,总要用人,我这个就是我们资历,所以他不就回去了。回去后来枪毙,不枪毙他枪毙谁。老邓,邓德玉我记得他很清楚,我们一起同事。我就刁钻古怪,我说这个党派之争非同小可,我回去干什么。“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我回去干什么,对不对。
窦文涛:仁安羌大捷咱胜了,可这也是1942年,远征军入缅唯一一次胜利,新38师,神兵天降救了英国军队,可英国人的策略并没变,史迪威和中国军队你们是干什么的,你们是要帮我们英国保护缅甸这块殖民地,顶不顶得住日本人不重要,你要能保护我们英国军队,安全撤到印度,只要能保住印度这块王冠上的宝石,缅甸丢了也可以。再看这中美方面。当初派去协调史迪威和杜聿明之间矛盾,罗卓英上将基本没起什么作用。中国军队的指挥权,实际上还是操在杜聿明手里,可杜聿明是听蒋介石的。所以实际还是操在蒋介石手里。可蒋介石远在后方,又怎么能明白前方的战局呢?古话都说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些史迪威闹不清楚,他还雄心勃勃在准备曼德勒会战。可能到那时候他还没意识到,所谓的盟军,就快要分道扬镳了。
解说:仁安羌战役的战果并没有扭转盟军在缅甸的整个战局,胜利的喜悦没有维持几天,盟军指挥官之间的矛盾全面爆发。19日史迪威、杜聿明两人在西进乔克巴,开始在防御棠吉的问题上,再次爆发争吵,争吵的结果是杜聿明拒绝服从西进,率领第5军三个师转至眉苗、棠吉。
戈叔亚(抗战史专家):史迪威布置完任务以后,他就出去看的时候,他又发现那个重炮营的炮,全部都装上车要准备拉走了,要顺着滇缅公路走了,他很生气,他就问那个人,他就说你们为什么要把炮拉走。当时杜聿明就说了一句话,如果这个炮被消灭完了,那么中国就没有这支部队了,你在,还永远可以说,中国海有一支这样的部队,如果你打光了,它就没有了。
解说:这一严重态势,大大削弱了史迪威对胜利的信心。这天晚上,他起草了一份给美国总统的紧急报告。悲观地指出,英国人其实早就把缅甸一笔勾销了,中国人同样不会为了英国人的利益,同日本拼死作战。结论是缅甸的全面失败将不可避免。
好像特地为了证实史迪威的预感,4月20日中午,曼德勒正面防线的英缅军,再次在没有通知中国友军的情况下,开始撤退。并在曼德勒大桥上装了炸药,准备撤出曼德勒后炸毁大桥,防止日军追击。英军的举动彻底动摇了中国人残存的信心,蒋介石当晚从重庆发来急电,命令远征军将会战计划,改为纵深防御,御敌于国门之外,防卫重点是腊戌。
与驻缅盟军混乱不堪相反,日军好像一股强大的洪流,沿着缅甸的公路和铁路快速推进。天皇的士兵怀着必胜的信念宣誓,他们要让日本帝国的太阳,升起在缅甸,升起在中国,升起在全亚洲。28日,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传来,腊戌以北二十公里的山谷,发现日军第56师团主力,日军在几天之内,完成了迂回缅北的千里大奔袭。就在中国军队向腊戌方向集结的时候,日本人又抢先一步占领了腊戌,占领腊戌意味着远征军的退路被切断了。
这时,那位因敦克尔刻大撤退而闻名于世的英国将军亚历山大,又故伎重演,他率领英军不顾一切地,向印度缅甸的边界撤退。这样缅甸的盟军分道扬镳了。英军迅速向印度撤退,史迪威和罗卓英也随着英军一起后撤,而数万中国大军开始向密支那退却。但是此时,日军已掌握了缅甸的制空权,飞机每天紧跟着中国军队轰炸,腊戌被占领,半个月后,敌人第56师团的坦克部队,再次赶在中国军队的前面,一举拿下了防守空虚的密支那。
窦文涛:密支那被日军占领后,远征军彻底绝望了,其实当时占领密支那的日军,不到一万人,可这蜂拥而至的中国远征军,有六万多人,杜聿明已经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所以历史没有假如,假如当时杜聿明率领六万大军就跟这一万日军决死一拼,没准能突出重围,没准能成功把部队带回国内。可是,接二连三的失败,让这杜聿明也有点英雄气短,下不了决心。蒋介石命令他把部队带回国,可是能走的路全都被日军占据了。于是就到了惨绝人寰的败走野人山,走上了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