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猎艳谱群芳:【引用】黄庭坚書法作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24:10

【引用】黄庭坚書法作品  

2011-10-06 18:32:14|  分类: 书法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快乐每一刻《黄庭坚書法作品》黄庭坚書法作品

(太陽堂出品圖文版)

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豫章、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推崇杜诗韩文,善于借鉴翻新,诗风瘦硬,气象森严,自成一家,开创江西诗派,为江西诗派之鼻祖。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举治平三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等,曾被以修实录不实之罪名而遭贬谪。他长于诗词,工于书法。其诗,奇倔劲峭,力矫轻俗之习,为江西诗派所宗;其词,豪放秀逸,与秦观齐名。其诗文、禅学出众,与苏轼并行,故又有[苏黄]之称。其书法,真、行、草俱佳。宋徵宗评云:“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明王世贞谓其“大书酷仿《鹤铭》,狂草极拟怀素”,“老骨颠态、种槎出”。
黄庭坚《砥柱铭》
黄庭坚《杜甫寄贺兰铦诗》

黄庭坚《公以道安帖》

黄庭坚《花气薰人帖》

黄庭坚《浣花溪图引》

黄庭坚《教审帖》

黄庭坚《经伏波神祠》

黄庭坚《荆州帖》

黄庭坚《君宜帖》  

黄庭坚《苦笋赋》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

黄庭坚《刘禹锡竹枝词》

黄庭坚《牛口庄题名卷》

黄庭坚《庞居士寒山子诗》  

黄庭坚《山预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送四十九侄诗》

黄庭坚《题苏轼寒食帖跋》  

黄庭坚《题王诜诗帖》

黄庭坚《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

黄庭坚《惟清道人帖》

黄庭坚《西山南浦行记》

黄庭坚《小子相帖》

黄庭坚《行书华严疏卷》

黄庭坚《行书赠张大同书》  

黄庭坚《徐纯中墓志铭》

黄庭坚《制婴香方》

黄庭坚《致景道十七使君书》

黄庭坚《致明致步少府同年尺牍》

黄庭坚《致天民知命大主薄书》

黄庭坚《诸上座法帖》

引用本日志时,谢绝更改内容,望请尊重!


十三少推荐阅读:
[十三少整理]王羲之书法作品集 2011.07.25 [十三少整理]王羲之书法作品集
[十三少整理]怀素书法作品集 2011.07.12 [十三少整理]怀素书法作品集
[十三少整理]汉代书法作品集 2011.07.05 [十三少整理]汉代书法作品集
[十三少整理]张旭书法作品 2011.07.03 [十三少整理]张旭书法作品
[十三少整理]南北朝书法作品集 2011.07.01 [十三少整理]南北朝书法作品集
[十三少整理]王献之书法作品集 2011.06.29 [十三少整理]王献之书法作品集
[十三少整理]颜真卿书法作品集 2011.06.13 [十三少整理]颜真卿书法作品集
[十三少整理作品]王铎书法欣赏(中卷 2011.06.02 [十三少整理作品]王铎书法欣赏(中卷)
[十三少整理]米芾书法作品集 2011.05.25 [十三少整理]米芾书法作品集
[十三少整理作品]王铎书法欣赏(上卷 2011.04.03 [十三少整理作品]王铎书法欣赏(上卷)
[十三少作品]王羲之王献之尺牍六十种 2011.02.23 [十三少作品]王羲之王献之尺牍六十种鉴赏(
[十三少作品]王羲之王献之尺牍六十种 2011.02.11 [十三少作品]王羲之王献之尺牍六十种鉴赏(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0人  |  分享到:          阅读(11)| 评论(1)| 引用 (2)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