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青杨丞琳百度云资源:矿产储量分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26:29

矿产储量分级

(2010-02-04 10:53:26)转载 标签:

杂谈

 

矿产储量,简称储量或矿量,是指有用组分或矿石在地下的埋藏量。矿产储量是矿床勘探的主要成果之一,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和生产的重要依据。

1储量分级的意义:在矿床勘探过程中,人们对矿床的研究和认识是随着勘探工程控制的程度而逐步深入的,不同类型的矿床、不同勘探阶段、工程的控制程度不同,所计算的矿产储量的可靠程度不同,提供资料的作用也不同。因此有必要将矿产储量按其控制和可靠程度分为不同的等级,称为矿产储量分级。

矿产储量的分级对储量的计算、审批和利用,更加合理地做好矿床勘探工作,明确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都有重要意义。

2储量分级的依据:储量分级的主要依据是储量的可靠程度及其相应的工业用途。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②矿石质量和数量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③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这些问题的控制与研究程度取决于探矿工程的种类、间距、施工质量及地质研究程度。

3 矿产储量分级:在1999年以前,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和远景发展需要,我国矿产储量分级一直将矿产分为能利用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

a.能利用储量:一般也称为表内储量,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开采利用的储量。根据储量的控制程度和工业用途,将矿产储量分为A、B、C、D四个等级。

b.暂不能利用储量:一般称为表外储量,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利用的矿产资源。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在综合考虑经济、可行性和地质可靠程度的基础上,采用符合国际惯例的分类原则。我国于1999年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对矿产储量重新进行了分类。

4 分类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和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表4-9-1)。

1)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四种。

a.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b.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c.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d.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a.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b.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进行这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

c.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其结果可以详细评价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可靠性,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所采用的成本数据精确度高,通常依据勘探所获的储量数及相应的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结果,其成本和设备报价所需各项参数是当时的市场价格,并充分考虑了地质、工程、环境、法律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3)经济意义: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a.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b.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可变成经济的。

c.次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

d.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仅指预查后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

5分类:

1)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有3种类型。

可采储量(111);

预可采储量(121);

预可采储量(122)。

2)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有6种类型,分别为:

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

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

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

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3)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有7种类型,分别为:

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

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

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预测的资源量(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