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九中多大:张尚武辞职后如何寻找尊严 —— 单士兵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37:48

张尚武辞职后如何寻找尊严   

2011-10-23 08:47:4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时间不到三个月,陈光标与张尚武结成另类的“慈善组合”就散了。日前,张尚武辞去在陈光标公司的高薪职务,尽管拿到10多万的收入,但他觉得,任职期间被安排的访谈让其身心受到伤害,令他受到单位同事们轻视。同时张尚武也称,陈光标之前承诺的东西大多未兑现,还希望陈光标做慈善别太高调。(10月20日南方都市报)

  回到北京的张尚武,应该不会再到地铁中做卖艺乞丐了。这三个月对他改变有很多,现在他一身名牌,看上去又有了几分昔日体操名星的光鲜。但体面收入没有消解他尊严受损的苦痛,他微博最新一条在如此叩问——“我的尊严早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请问什么是尊严?”

  “尊严基于自我的觉醒”,许知远这样说。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断寻找的过程。可以肯定,这种寻找,绝对不只是找钱。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能过程有尊严的生活,因为尊严像自由一样值得永远追求。张尚武辞去高薪职务,能不能实现自我觉醒,告别被支配的人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尊严呢?

  在我看来,到现在为止,张尚武已经完成人生两个最重要的节点。一是失去了体制化生存的依赖,“世界冠军”光环没有成为照亮他未来人生的全部;二是资本赐予与施舍的失灵,陈光标给他贴上诸如“公益慈善部副部长”与“黄埔公司形象大使”的身份标签,也未能让他找到身心和谐的平衡感。当权力与资本都不能带来人生尊严的时候,张尚武怎么办?

  尊严从来不是就摆在一个显眼的地方,让你伸手可触,而是需要去认真寻找与用心创造。而且,在我们这个社会,掠夺尊严行为又无处不在。不止于权力与资本的剥夺,更多时候,还有精英傲慢的话语伤害,甚至还有“底层互害”的尊严残杀。比如,按照张尚武说法,他在做客上海一家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中,遭遇学者当面质疑是促使他萌生辞职念头的关键。

  我仔细看过那期节目,那位叫陆震的社会学家,对张尚武公开进行的道德审判,的确太有攻击性与伤害性。比如,当主持人说到张尚武拿着11000的月薪时,陆震说:“人家要干多少年,才能到你这个位置上。你以为你真是一盆菜了。”这位年长的社会学家,应该吃过不少盆菜,能分得出味好与味坏,知道价格贵贱,但他却未必明白人格是平等的道理。道德还是用来律己的而不是来律人。仅就张尚武拿高薪来说,更多还是资本与市场的选择问题,连道德谴责都谈不上。然而,社会学家这“一盆菜”却扣去张尚武脸上那点本已菲薄的残存尊严。

  人是社会的人。人活在现实之中,遭遇的还远不止是这样的社会学家。我们都在围观张尚武,不同人各怀心思,这对张尚武来说,就势必会产生压力与导向作用。如果他身边有很多人都像那位社会学家那样,不把他当成“一盆菜”,他自然会感觉遭遇轻视与歧视,感受尊严的丧失。而今天很多年轻人的价值选择,往往又会走进一种误区,那就是站队,从左向右,从保守到自由。而这些,恰恰又是基于集体思维禁锢与干扰的选择。张尚武辞职,也就是不想再做很多人眼里那“一盆菜”。

  如果都能够换个思维去想,问题或许就简单得多了。比如,一个人总是不把别人当“一盆菜”,别人还会把他当“一盆菜”吗?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真正充分尊严别人的话语权,也是不让自己遭受伤害的重要选择。既然社会是分层的,人们价值判断是有差异的,那么,作为青年,就更应该尊重自己内心的追求,相信自己,告别权威崇拜和偶像崇拜。张尚武由一个被人崇拜的明星到一个乞讨的街头艺人,接着又在资本施舍下经不住舆论审判,都在证明,今天的青年只有真正告别“被喂养的一代”,不让身体和精神的生长被“打包”,不把尊严简单寄托于别人身上,也不要躺在那里等着体制与社会的条件改变,才能不再成为精神的附庸者,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觉醒路径,拥有自己配得上的自由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