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看的神魔漫画:八路军沿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1:00:31
              八路军各部沿革/序列
            八路军编制序列(抗日战争中期)
            一、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主 席:毛泽东
            副主席:朱 德、周恩来、王稼祥(1938年11月补选)
            委 员:毛泽东、朱 德、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林 彪、贺 龙、张 浩、
            刘伯承、徐向前、王稼祥
              秘书长:杨尚昆
            军委总参谋部
            参 谋 长:王若飞
            参谋部长:陈奇涵
            副 部 长:郭化若
            第一局局长:郭化若
            第一科科长:钟人仿
            第二科科长:李质忠
            第三科科长:朱 军(朱大鹏)
            第四科科长:周康民
            局政治协理员:萧 赤
            第二局局长:曹祥仁
            第一科科长:王永濬
            第二科科长:马文波
            第三科科长:李廉士
            第四科科长:戴镜元
            局政治协理员:邝善荣
            第三局局长兼政治委员:王 诤
            副局长:李 强
            政治处主任:刘绍文
            第一科科长:王子刚
            第二科科长:陆亙一
            第三科科长:王 曙
            管理科科长:张经约
            副官处处长:赖 毅
            编译处处长:曾永泉
            副 处 长:张成功
            通信学校校长:吴泽光            军委总政治部
            主 任:王稼祥
            副主任:傅 钟、谭 政
            顾 问:野坂参三(日本共产党主席,一说为日共中国支部书记)
            秘书长:彭加伦
            秘书处长:汤 平
            文书科科长:赵承丰
            总务科科长:李继开
            组织部部长:方 强
            副部长:胡耀邦
               组织科科长:吴 强
               干部科科长:张如屏
               调查统计科科长:萧学林
            宣传部部长:萧向荣
            副部长:彭加伦
            宣传科科长:魏传统
            教育科科长:段苏权
            电影放映队队长:余 非
               队支部书记:李 肃
            锄奸部部长:吴溉之
            副部长:欧阳毅
            第一科科长:钱益民
            第二科科长:李 基
            第三科科长:贺兰阶
            联络部部长:王若飞(兼)
            联络科科长:邹大鹏
            友军工作科科长:刘 型
            敌工部部长:王学文
            副部长:李初黎
            直属工作部部长:易秀湘
            直工部巡视团主任:方国南
            军委直属政治部主任:胡耀邦
            副主任:王赤军
            《八路军军政杂志》主编:萧向荣(兼)
            编辑:田 野、姜克夫
            总政战地考察团团长:方 强
            军委后勤部
            部 长:叶季壮
            秘书长:魏庭槐
            政治部主任:
            副主任:邓 飞
            供给部主任:张永励
            兵站部主任:张令彬
            卫生部主任:饶正锡
            抗大三分校(专门培训后勤干部)
            校 长:许光达
            训练部长:李国华
            政治部主任:李逸民            二、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华北分会(1940年初由“八路军军分会”改名)
            书  记:朱 德(1940年5月回延安)
            代 书 记:彭德怀(1940年5月由副书记代理书记)
            常委委员:左 权
            委  员:朱 德、彭德怀、左 权、贺 龙、关向应、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
                 罗瑞卿
            三、 第十八集团军总部(1937年9月11日,由八路军改称。2个团参战)
            总 司 令:朱 德
            副总司令:彭德怀
            前总总指挥:彭德怀
            参 谋 长:叶剑英
            副参谋长:左 权
            前总参谋长:左 权
            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
            野政副主任:陆定一
            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杨立三
            集总特务团(参战)
            团  长:欧致富
            政治委员:曹光琳
            副 团 长:陈 波
            参 谋 长:陈雪莲
            政治处主任:
            集总炮兵团(参战)
            团  长:武 亭
            政治委员:邱创成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            四、 八路军第一二零师(11月后整编为一二零师暨晋西北军区,决死队二纵[一级单位]、四纵、暂一师和特务团由其节制、指挥,20个团参战)
            师  长:贺 龙(兼司令员)
            政治委员:关向应
            副 师 长:肖 克
            参 谋 长:周士第
            政治部主任:关向应(兼)
            副 主 任:甘泗淇
            司令部
            参谋处处长:唐健伯
              第一科科长:鲁赤诚、刘子云(后)
              第二科科长:周 同
              第三科科长:廖述云
              教育科科长:杨伯让
              队列科科长:严海方
            副官处处长:杜世兴
            军法处处长:黄新远
            政治部
            总务处处长:贺翼章
            组织部部长:朱 明
            宣传部部长:徐文烈
            锄奸部部长:李俭珠
            民运部部长:薛少卿
            敌工部部长:陈 钟
            供给部
            部  长:陈希云
            政治委员:周则盛
            副 部 长:范子瑜
            卫生部
            部  长:曾育生
            政治委员:刘运生
            副 部 长:贺 彪
            师教导团(未参战1)
            团  长:喻楚杰
            政治委员:冼恒汉
            副 团 长:
            教育主任:方复生
            政治处主任:杨尚高
            师特务团(参战)[3]
            团  长:杨嘉瑞
            政治委员:范忠祥
            副 团 长:彭家诗
            参 谋 长:欧阳藩
            政治处主任:朱民亲
            第三五八旅(11月后兼第三军分区,3个团参战)
            旅  长:张宗逊(兼军分区司令员)
            政治委员:李井泉(兼军分区政治委员)
            副 旅 长:贺炳炎(后,兼军分区副司令员)
            参 谋 长:李夫克(兼军分区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金如柏(兼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副 主 任:肖新春(兼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
            第七团(参战)[4]
            团  长:徐立树、张秀龙(代)
            政治委员:杨秀山
            副 团 长:唐金龙
            参 谋 长:吴子杰
            政治处主任:梁仁芥
            第八团(参战)[5]
            团  长:刘 彬
            政治委员:余秋里
            副 团 长:左清臣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张元和
            第七一六团(参战)[6]
            团  长:黄新廷
            政治委员:廖汉生
            副 团 长:
            参 谋 长:王绍南
            政治处主任:颜金生
            第三五九旅(1个团参战)
            旅  长:王 震
            政治委员:王 震(兼)
            副 旅 长:郭 鹏
            参 谋 长:唐子奇
            政治部主任:袁任远
            副 主 任:王恩茂
            第七一七团(参战)[7]
            团  长:刘转连
            政治委员:晏福生
            副 团 长:陈外欧
            参 谋 长:李应希
            政治处主任:廖 明(兼副政治委员)
            独立第一旅(11月后兼第四军分区,下辖决死队四纵队,5个团参战)
            旅  长:高士一
            政治委员:朱辉照、白 坚(兼军分区政治委员)、冼恒汉(兼军分区代政治委员)
            副 旅 长:王尚荣(兼军分区司令员)
            参 谋 长:谷志标(兼军分区参谋长)
            副参谋长:黄荣忠(兼军分区副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杨琪良(兼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副 主 任:王恩茂(兼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
            第二团(参战)[8]
            团  长:傅传作
            政治委员:幸世修
            副 团 长:
            参 谋 长:彭济民
            政治处主任:罗洪标
            第七一五团(参战)[9]
            团  长:顿星云
            政治委员:汤成功
            副 团 长:
            参 谋 长:鲁赤诚
            政治处主任:吴融峰
            决死队四纵队
            第十九团(参战)[10]
            第二十团(参战)[11]
            第三十五团(参战)[12]
            独立第二旅(11月后兼第二军分区,下辖决死队暂编第一师,5个团参战)
            旅  长:彭绍辉(兼军分区司令员)
            政治委员:张平化(兼军分区政治委员)
            副 旅 长:
            参 谋 长:李文清(代)
            副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刘惠农
            副 主 任:
            第五团(参战)[13]
            团  长:曾 征
            政治委员:罗 斌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张全忠
            政治处主任:寻光仰
            第九团(参战)[14]
            团  长:李发应(代)
            政治委员:王定一
            副 团 长:
            参 谋 长:秦实庵
            政治处主任:黄立清
            第七一四团(参战)[15]
            团  长:张绍武
            政治委员:张世良
            副 团 长:
            参 谋 长:范哲祥
            政治处主任:潘振华
            决死队暂编第一师
            第三十六团(参战)[16]
            第三十七团(参战)[17]
            决死队第二纵队(11月后兼第八军分区,下辖工卫旅,5个团参战)
            第四团(参战)[18]
            (主官职务、姓名见“决死队”一节)
            第五团(参战)[19]
            (主官职务、姓名见“决死队”一节)
            第六团(参战)[20]
            (主官职务、姓名见“决死队”一节)
            工卫旅第二十一团(参战)[21]
            (主官职务、姓名见“决死队”一节)
            工卫旅第二十二团(参战)[22]
            (主官职务、姓名见“决死队”一节)            决死队特务团(未参战2)
            (主官职务、姓名见“决死队”一节)           
            
            五、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兼晋冀鲁豫边区部队(下辖决死一纵队、决死三纵队,集总炮兵团、集中特务团也列入其建制,共46个团参战)
            师  长:刘伯承
            政治委员:邓小平
            参 谋 长:李 达
            政治部主任:蔡树藩
            副 主 任:黄 镇
            师司令部
            参谋处长:邓仕俊
            第一科
            第二科
            第三科
            第四科
            第五科
            队列科
            机要科
            师政治部
            组织部
            部 长:徐立清
            副部长:张南生
            宣教部
            部 长:朱 光(注意:不是一一五师暨山东军区的朱光)
            民运部
            部 长:秦武山
            敌工部
            部 长:项立本
            锄奸部
            部 长:卜胜光
            生产部
            部 长:张克诚
            副部长:周光坦
            军法处
            处 长:丁武选
            总务处
            处 长:鲁加汉
            巡视团
            主 任:吴富善
            师供给部
            部 长:施作林
            师卫生部
            部 长:钱信忠            师骑兵团(参战,开战不久列入冀南军区建制,战后归建)[23]
            团  长:黄家景
            政治委员:况玉纯
            副 团 长:曾玉良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
            师特务团(6月改编为“三十四团”,列入决死三纵队建制,参战)[24]
            团  长: 皮定钧
            政治委员: 鲁瑞林
            副 团 长:
            参 谋 长:熊心乐
            政治处主任:郭万福
            第三八五旅(3个团参战)
            旅  长:陈锡联
            政治委员:谢富治、卢仁灿(后)
            副 旅 长:赵辉楼
            参 谋 长:曾绍山
            政治处主任:卢仁灿(后兼)
            副 主 任:赵月舫
            第七六九团(参战)[25]
            团  长: 郑国仲
            政治委员: 鲍先志
            副 团 长: 马忠全(马中全)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 周亚杰、漆远握(后)
            第十三团(原独三团,参战)[26]
            团  长: 石志本、陶国清(后)
            政治委员: 肖德明
            副 团 长: 肖永银
            参 谋 长: 李子钧
            政治处主任: 曾庆梅
            第十四团(原独二团,参战)[27]
            团  长: 孔庆德
            政治委员:赵兰田(代)
            副 团 长: 刘鹤亭
            参 谋 长: 韩卫民
            政治处主任:赵兰田(兼)
            太行军区(6月成立,由一二九师师部兼军区司令部,对外称“太行纵队”。军区下辖新编第十一旅和5个军分区)
            司 令 员:刘伯承(兼)
            政治委员:邓小平(兼)
            副司令员:王树声(专职副司令员)
            参 谋 长:李 达(兼)
            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兼)
            副 主 任:黄 镇(兼)
            军区兵站
            部  长:程启光
            政治委员:张瑞德
            新编第十一旅(5月编成,3个团参战)
            旅  长:尹先炳
            政治委员:黄振堂
            副 旅 长:秦基伟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郭 峰
            副 主 任:杨克冰
            第三十一团(参战)[28]
            团  长:曾纪云
            政治委员:梁 君、刘 哲(后)
            副 团 长:刘良贤
            参 谋 长:白 珂
            政治处主任: 刘文勇
            第三十二团(参战)[29]
            团  长: 宗书阁
            政治委员: 李 振
            副 团 长: 周明国
            参 谋 长: 王兴照
            政治处主任: 李艺林
            第三十三团(参战)[30]
            团  长: 胡 震
            政治委员: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
            第一军分区
            司 令 员:秦基伟(兼)
            政治委员:高 扬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
            政治部主任:
            第二军分区
            司 令 员: 张国传、曾绍山(后)
            政治委员: 赖若愚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
            政治部主任:
            第三军分区
            司 令 员:鲁瑞林(兼)、郭国言(后)
            政治委员:王一伦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
            政治部主任:
            第四军分区
            司 令 员:石志本(兼)
            政治委员:王孝慈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
            政治部主任:
            第五军分区
            司 令 员:皮定钧(兼)
            政治委员:鲁瑞林(兼)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
            政治部主任:
            第三八六旅兼太岳军区(5月成立太岳军区,对外称“太岳纵队”。下辖三八六旅各部和3个军分区,5个团参战)
            旅  长:陈 赓(兼军区司令员)
            政治委员:王新亭(兼军区政治委员)
            副 旅 长:
            参 谋 长:周希汉(兼军区参谋长)
            政治处主任:苏精诚(兼军区政治处主任)
            副 主 任:
            旅司令部动员科科长:金世柏
            旅司令部轮训科科长:廖绍机
            旅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孙传学
            第十六团(参战)[31]
            团  长:谢家庆、雷 震(后)
            政治委员: 程悦长、张春森(后)
            副 团 长: 黄仕友
            参 谋 长: 李 明
            政治处主任: 常祥考
            第十七团(参战)[32]
            团  长: 陈振洪(陈正宏)
            政治委员: 刘达瑄
            副 团 长: 陈 康、吴隆煮(吴龙主)
            参 谋 长: 田永智
            政治处主任: 黄祖华
            第十八团(参战)[33]
            团  长: 关兴学(?)、闽学胜(后)
            政治委员: 高××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 牛兆林
            第七七二团(参战)[34]
            团  长:郭国言、×××(后)
            政治委员:程悦长、金世柏(后)
            副 团 长: 查玉升、王得胜(后)
            参 谋 长: 闽学胜、武承先(后)
            政治处主任: 胡裕文
            军区独立团(参战)[35]
            团  长: 张 方
            政治委员: 关盛志
            副 团 长: 李金安
            参 谋 长: 祁千顺
            政治处主任: 丁民军
            第一军分区
            司 令 员: 张春森、刘绍棠(后)
            政治委员:金世柏(兼)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
            政治部主任:
            第二军分区
            司 令 员: 张汉丞
            政治委员: 史 健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
            政治部主任:
            第三军分区
            司 令 员: 王清川
            政治委员: 孙雨亭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
            政治部主任:            冀南军区(下辖新编七、八、九旅和5个军分区,后师骑兵团列入建制,10个团参战)
            司 令 员:陈再道
            政治委员: 宋任穷
            副司令员:王宏坤
            参 谋 长:范朝利
            政治部主任:刘志坚
            组织部部长:吴建初
            宣传部部长:李尔重
            锄奸部部长:刘明辉
            敌工部部长:张茂林
            武装部部长:袁克服
            新编第七旅
            旅  长:易良品
            政治委员:文建武、钟汉华(后)
            副 旅 长: 邹国厚
            参 谋 长:雷绍康
            政治处主任:钟汉华(兼)
            副 主 任:
            武装科科长:孙毅民
            组织科科长:王 进
            宣传科科长:王 碌
            干教科科长:于 文
            锄奸科科长:× 丕
            敌工科科长:石家植
            民运科科长:曾启伦
            第十九团(参战)[36]
            团  长: 李定钧、雷绍康(后兼)
            政治委员: 周发田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刘明鉴
            政治处主任:王心高、季铁中(后)
            第二十团(参战)[37]
            团  长: 徐绍恩
            政治委员: 刘志朝
            副 团 长: 余品轩
            参 谋 长: 何济林
            政治处主任:李汉英
            第二十一团(参战)[38]
            团  长: 黄光霞、刘 甦(刘苏,后)
            政治委员: 刘诗松
            副 团 长: 张贤廷
            参 谋 长: 姚凤林
            政治处主任:姚克祐         
            新编第八旅
            旅  长: 张维翰
            政治委员: 肖永智
            副 旅 长: 王近山
            参 谋 长: 周光策
            政治处主任: 王幼平
            卫生处处长:邓传英
            第二十二团(参战)[39]
            团  长: 田厚义
            政治委员: 于笑虹
            副 团 长: 徐国富
            参 谋 长: 王润怀
            政治处主任: 刘理连
            第二十三团(参战)[40]
            团  长: 郝国藩
            政治委员: 李大清
            副 团 长: 罗崇福
            参 谋 长: 黄依仁
            政治处主任: 刘 昌
            第二十四团(参战)[41]
            团  长:罗崇福、徐宝山(后)
            政治委员: 蒋洪钧
            副 团 长: 万德坤(万得坤)
            参 谋 长: 赵仁山
            政治处主任: 张 谭
            新编第九旅
            旅  长: 桂干生
            政治委员: 李定钧
            副 旅 长: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王贵德
            副 主 任:
            武装科科长: 牟洛杰
            组织科科长: 王弃银
            宣传科科长: ×玻拉
            干教科科长: 孙卓夫
            锄奸科科长: 峙 洪
            第二十五团(参战)[42]
            团  长: 李 林、梅华范(梅华樊,后代)
            政治委员: 陈伯禄
            副 团 长: 黄光霞
            参 谋 长: 吕 漾
            政治处主任: 贺亦然
            第二十六团(参战)[43]
            团  长: 赵鹤亭
            政治委员: 王家善
            副 团 长: 赵海枫
            参 谋 长: 王明坤
            政治处主任: 李大磊
            第二十七团(参战)[44]
            团  长: 陈耀元
            政治委员: 杨树根
            副 团 长: 荣子文
            参 谋 长: 张俊峰
            政治处主任: 王毕银
            师骑兵团(参战)[23]
            新编第一旅
            旅  长: 韦 杰
            政治委员: 唐天际
            副 旅 长: 黄新友
            参 谋 长: 何柱成
            副参谋长:冯精华
            政治处主任:
            副 主 任:杨伯笙
            武装科科长:
            组织科科长:
            宣传科科长:
            干教科科长:
            锄奸科科长:
            敌工科科长:
            民运科科长:
            第一团(参战)[45]
            团  长:黄新友、方生普(后)
            政治委员:陈 力
            副 团 长:
            参 谋 长:周凯东
            政治处主任:绍文斗
            第二团(参战)[46]
            团  长:方生普、吴思行(后)
            政治委员: 敖纪民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 周固礼
            新编第四旅
            旅  长: 徐深吉
            政治委员: 吴富善
            副 旅 长: 杜义德
            参 谋 长: 李茂思、陈明义(后)
            政治处主任: 袁鸿化
            副 主 任:陈元龙、彭学桂
            武装科科长:彭学桂(兼)
            组织科科长: 刘 盛
            宣传科科长: 郑虎畅
            锄奸科科长:寇庆延
            敌工科科长: 廖截符
            民运科科长: 罗应田
            统战科科长:金冒克
            第十团(参战)[47]
            团  长: 陈子斌
            政治委员: 吴宗先
            副 团 长: 周其春
            参 谋 长: 邓 岳
            政治处主任: 沈钦尧
            第十一团(参战)[48]
            团  长: 李继孔
            政治委员: 杜承志
            副 团 长: 程其准
            参 谋 长: 陈明春
            政治处主任: 赖达元
            第七七一团(参战)[49]
            团  长: 徐绍华
            政治委员: 张百春
            副 团 长: 贾建国
            参 谋 长: 周力夫
            政治处主任:吕 琳
            新编第十旅
            旅  长: 范子侠
            政治委员: 赖际发
            副 旅 长: 汪乃贵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黄欧东
            副 主 任:窦力新(窦立新)
            武装科科长:
            组织科科长:
            宣传科科长:
            干教科科长:
            锄奸科科长:
            敌工科科长:
            民运科科长:
            第二十八团(参战)[50]
            团  长: 齐开宏、王耀南(后代)
            政治委员: 刘应启
            副 团 长:黄长轩、葛海洲(后)
            参 谋 长: 姜殿富
            政治处主任: 宋志兴
            第二十九团(参战)[51]
            团  长: 宗凤洲、周明国(后)
            政治委员: 舒烈光、王大任(后)
            副 团 长: 吴子彦、杨信义(后)
            参 谋 长: 陈福章、蒋克诚(后)
            政治处主任: 吴飘萍
            第三十团(参战)[52]
            团  长: 胡 霞
            政治委员: 张国传、姚大非(后)
            副 团 长:葛海洲、黄长轩(后)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姜大化            新编第二一二旅
            旅  长: 孙定国
            政治委员: 马 英
            副 旅 长:
            参 谋 长:涂则生
            政治处主任: 朱佩瑄
            第五十四团(参战)[53]
            团  长: 彭之久
            政治委员: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 白相文
            第五十五团(参战)[54]
            团  长: 王 荣
            政治委员:
            副 团 长: 张光日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 邹泽民
            第五十六团(参战)[55]
            团  长: 薛克忠
            政治委员: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肖 平            决死队第一纵队
            (主官职务、姓名见“决死队”一节)
            第二十五团(参战)[56]
            (主官职务、姓名见“决死队”一节)
            第二十六团(参战)[57]
            (主官职务、姓名见“决死队”一节)
            第三十八团(参战)[58]
            (主官职务、姓名见“决死队”一节)
            第四十二团(参战)[59]
            (主官职务、姓名见“决死队”一节)
            第五十七团(参战)[60]
            (主官职务、姓名见“决死队”一节)
            第五十九团(参战)[61]
            (主官职务、姓名见“决死队”一节)
            决死队第三纵队
            (主官职务、姓名见“决死队”一节)
            第七团(参战)[62]
            (主官职务、姓名见“决死队”一节)
            第八团(参战)[63]
            (主官职务、姓名见“决死队”一节)
            第九团(参战)[64]
            (主官职务、姓名见“决死队”一节)
            第三十四团(参战)[24]
            (主官职务、姓名见“决死队”一节)
            集总炮兵团(参战)[1]
            (主官职务、姓名见前)
            集总特务团(参战)[2]
            (主官职务、姓名见前)
            其他两个团{番号不详}(参战)[65、66]           
            六、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下辖5个军分区和冀察热辽挺进军、冀中军区,39个团参战)
            司 令 员:聂荣臻
            政治委员:聂荣臻(兼)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聂鹤亭
            副参谋长:唐延杰
            政治部主任:舒 同(兼)
            副 主 任:朱良才
            军区司令部
            参谋处处长:
              第一科科长:路 遐
              第二科科长:李廷赞
              第三科科长:刘 彬
              机要科科长:黄 鹏
              队列科科长:严海方
            副官处处长:刘县宜
            军区政治部
            组织部部长:王宗槐
            宣传部部长:潘自力
            锄奸部部长:余光文
            民运部部长:陈大凡
            敌工部部长:厉 男
            总务处处长:吴志远
            军区供给部
            部  长:查国祯
            师卫生部
            部  长:叶青山
            政治委员:黄华清
            副 部 长:游胜华
            军区兵工部
            部  长:刘再生
            政治委员:杨 成
            军区教导团(参战)[67]
            团  长:唐延杰(兼)
            政治委员:郑维山
            副 团 长:
            教育主任:
            政治处主任:肖时任
            军区骑兵团(参战)[68]
            团  长:刘云彪
            政治委员:蔡顺礼
            副 团 长:范昌标
            参 谋 长:童锡向
            政治处主任:蔡顺礼(兼)
            军区特务团(参战,由第四军分区指挥)[69]
            团  长:王光文
            政治委员:陈海涵
            副 团 长:侯正果
            参 谋 长:包 镇
            政治处主任:于英川
            第一军分区(下辖二个支队,4个团参战)
            司 令 员:杨成武
            政治委员:
            副司令员:高 鹏
            参 谋 长:黄寿发
            副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罗元发
            副 主 任:
            第一支队
            司 令 员:陈正湘
            政治委员: 袁升平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杨尚坤
            副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
            副 主 任:
            第一团(参战)[70]
            团  长:宋玉林
            政治委员:朱遵斌
            副 团 长:
            参 谋 长:马青山
            政治处主任:朱 利
            第三团(参战)[71]
            团  长:邱 蔚
            政治委员:邓经纬
            副 团 长:肖应棠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方国华
            第五支队
            司 令 员: 韩 庄(代)
            政治委员: 王邦道
            副司令员:
            副 政 委:王建中
            参 谋 长: 晨 光
            副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李雪连
            副 主 任:
            第二十五团(参战)[72]
            团  长:宋学飞
            政治委员:
            副 团 长:马佩然
            参 谋 长:张如三
            政治处主任:
            第二十六团(参战)[73]
            团  长: 詹道奎
            政治委员:詹道奎(兼)
            副 团 长:赵竞生(赵競生)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
            第二军分区
            司 令 员: 郭天民
            政治委员: 赵尔陆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 赵冠英
            副参谋长:熊德臣
            政治部主任:汪之力
            副 主 任:
            第四团(参战)[74]
            团  长:韩 伟
            政治委员:肖文玖
            副 团 长:曾保堂
            副 政 委:黄 文
            参 谋 长:周 宏
            政治处主任:谢 明
            第十九团(参战)[75]
            团  长:李和辉
            政治委员:林接标(林接彪)
            副 团 长:刘东记
            副 政 委:曾 美
            参 谋 长:葛秀峰
            政治处主任:
            第三军分区
            司 令 员:黄永胜
            政治委员:王 平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肖思明
            副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王 平(兼)
            副 主 任:邱先通
            第二团(参战)[76]
            团  长:唐子安
            政治委员:黄文明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黄作珍
            第二十团(参战)[77]
            团  长:刘兴隆
            政治委员:李光辉
            副 团 长:
            参 谋 长:陈 焕
            政治处主任:贾其敏
            第四军分区
            司 令 员: 熊伯涛
            政治委员: 刘道生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 叶长庚
            副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 袁心纯
            副 主 任:
            第五团(参战)[78]
            团  长:陈祖林
            政治委员:肖 锋
            副 团 长:王做藩
            副 政 委:廖庆先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廖庆先(兼)
            军区特务团(参战)[69]
            (主官职务、姓名见前)
            平井获支队(团级单位,未参战3)
            支 队 长:蒋 树
            政治委员:钟士琦
            副支队长:韩光宇
            参 谋 长:陶品三
            政治处主任:钟炳昌
            副参谋长:刘德泰
            第五军分区
            司 令 员:邓 华
            政治委员:邓 华(兼)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
            副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王紫峰
            副 主 任:
            第六团(参战)[79]
            团  长:季光顺
            政治委员:马 龙
            副 团 长:
            参 谋 长:陈开禄
            政治处主任:孔瑞之
            察绥支队(参战,团级部队)[80]
            团  长:
            政治委员: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
            游击军(团级部队,未参战4)
            司 令 员:王 溥
            政治委员:赵国泰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康健生          
            冀察热辽挺进军(下辖3个军分区,5个团参战)
            司 令 员: 肖 克
            政治委员: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 程世才
            副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 伍晋南
            副 主 任:
            司令部:
            第一科科长:
            第二科科长:符 林
            第三科科长:贾玉岐
            第四科科长:洪 觉
            政治部:
            组织部部长:刘镇之
            宣传部部长:胡 光
            民运部部长:王 巍
            锄奸部部长:方 国            平西军分区(未建立军分区领导机关)
            第七团(参战)[81]
            团  长:陈仿仁
            政治委员:
            副 团 长:曹志学
            参 谋 长:彭寿生
            政治处主任:李水清
            第九团(参战)[82]
            团  长:黄光明
            政治委员:王季龙
            副 团 长:赵文进
            参 谋 长:唐家礼
            政治处主任:张汉民
            平北军分区
            司 令 员: 程世才(兼)
            政治委员:段苏全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
            副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
            副 主 任:
            第十团(参战)[83]
            团  长:白乙化
            政治委员:潘 峰
            副 团 长:
            参 谋 长:才 山
            政治处主任:吴 涛
            挺进支队(团级部队,未参战5)
            支 队 长:刘开锡
            政治委员:钟辉琨
            冀东军分区
            司 令 员: 李运昌
            政治委员: 李楚离
            副司令员: 包 森
            参 谋 长: 曾克林
            副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刘诚光
            副 主 任:
            第十二团(参战)[84]
            团  长:陈 群
            政治委员:× ×、刘诚光(后)
            副 团 长:
            参 谋 长:欧阳波平(欧阳波萍)
            政治处主任:曾 辉
            第十三团(参战)[85]
            团  长:包 森(兼)
            政治委员:包 森(兼)
            副 团 长:单德贵
            参 谋 长:伕立付
            政治处主任:洪 涛
            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下辖5个军分区、南下支队、回民支队、津南自卫军,20个团参战)
            司 令 员:吕正操
            政治委员:程子华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孙 毅
            副参谋长:李英武
            政治部主任:孙志远
            副 主 任:            第六军分区
            司 令 员: 王长江
            政治委员: 邝伏兆
            副司令员: 张存实
            参 谋 长:
            副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 周干民
            副 主 任:
            警备第一团(参战)[86]
            团  长:张文奎
            政治委员:王先臣
            副 团 长:林海清
            参 谋 长:张干亭
            政治处主任:黄彬森
            警备第二团(参战)[87]
            团  长:姚进芳
            政治委员:谭 斌
            副 团 长:
            参 谋 长:郭慕汾
            政治处主任:于 斌
            游击总队(团级部队,未参战6)
            总 队 长:张续展
            政治处主任:赵 波
            第七军分区
            司 令 员: 于权伸
            政治委员: 吴 西
            副司令员: 阎九祥
            参 谋 长:阎九祥(兼)
            副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 王智群
            副 主 任:甘春雷
            第十七团(参战)[88]
            团  长:闵鸿友
            政治委员:姚国民
            副 团 长:马官友
            参 谋 长:饶民学
            政治处主任:孙洪志
            第二十二团(参战)[89]
            团  长:欧阳霖
            政治委员:梁达三
            副 团 长:刘 进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贾一民
            游击总队(团级部队,未参战7)
            总 队 长:尹诗炎
            政治处主任:苏 林
            第八军分区
            司 令 员: 常德善
            政治委员: 王远音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 刘子奇
            副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
            副 主 任:张逊之
            第二十三团(参战)[90]
            团  长:张培荣
            政治委员:魏洪亮
            副 团 长:曹玉振
            参 谋 长:高法保
            政治处主任:孟庆武
            第三十团(参战)[91]
            团  长:黎 光
            政治委员:汪 威
            副 团 长:于占明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张 兴
            游击总队(团级部队,未参战8)
            总 队 长:孔庆同
            政治处主任:
            第九军分区
            司 令 员: 孟庆山
            政治委员: 帅 荣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孙 然
            副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李天焕
            副 主 任:
            第十八团(参战)[92]
            团  长:焦玉礼
            政治委员:钟华农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杨 立
            第二十四团(参战)[93]
            团  长:何元富
            政治委员:黄明政
            副 团 长:魏文建
            参 谋 长:刘子仪
            政治处主任:李文光
            第三十三团(参战)[94]
            团  长:万振西
            政治委员:钟 洲(钟州)
            副 团 长:
            参 谋 长:钟 英
            政治处主任:汪新峰
            游击总队(团级部队,未参战9)
            总 队 长:候兆之
            政治处主任:徐 超
            第十军分区
            司 令 员: 朱占魁
            政治委员: 周 彪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 肖新槐
            副参谋长:钱应麟
            政治部主任:
            副 主 任:
            第二十七团(参战)[95]
            团  长:杨秀昆
            政治委员:杨子华
            副 团 长:
            参 谋 长:韩双亭
            政治处主任:李景朴
            第二十九团(参战)[96]
            团  长:陈德仁
            政治委员:梁金龙
            副 团 长:
            参 谋 长:孙家彬
            政治处主任:蒋崇璟
            第三十二团(参战)[97]
            团  长:刘秉彦
            政治委员:陈明枫
            副 团 长:
            参 谋 长:李德海(李得海)
            政治处主任:李绍清
            游击总队(团级部队,未参战10)
            总 队 长:舒 行
            政治委员:高 钧
            南下支队(又称“南进支队”)
            司 令 员: 赵承金
            政治委员: 谭冠三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 刘玉璋
            副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张毅忱
            副 主 任:
            第十六团(参战)[98]
            团  长:盛治华
            政治委员:邓东哲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赵均一
            第二十一团(参战)[99]
            团  长:邢方银(邢芳银)
            政治委员:曾凡有
            副 团 长:胡乃超
            参 谋 长:刘吉林
            政治处主任:殷锡林
            回民支队
            司 令 员: 马本斋
            政治委员: 郭六顺
            副司令员:
            参 谋 长:
            副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 丁铁石
            副 主 任:
            一团、二团(参战)[100、101]
            (主官职务、名称不详)            冀中军区骑兵第二团(参战)[102]
            团  长:马占魁
            政治委员:范昌标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
            冀中军区教导团(参战)[103]
            团  长:章 申
            政治委员:辛元俊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
            津南自卫军
            司 令 员: 张仲翰
            政治委员:
            副司令员: 贺庆积
            参 谋 长: 郭元猷
            副参谋长:
            政治部主任: 张云善
            副 主 任:
            ×团、×团(参战)[104、105]
            (主官职务、姓名不详)        
            七、   山西青年抗日救亡决死先锋队(俗称“山西新军”,本文遵照军史简称“决死队某部”。名义上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下属部队,实际由八路军各部指挥。21个团参战。40年11月后逐步编入八路军各部)
            总 指 挥:续范亭
            政治委员:罗贵波
            副总指挥:雷任民、张文昂
            参 谋 长:张希钦            暂编第一师(由一二零师独立第二旅兼第二军分区指挥,2个团参战)
            师  长:续范亭
            政治委员:赤饶执
            参 谋 长:张希钦
            政治部主任:饶 兴
            第三十六团
            团  长:高永祥
            政治委员:严尚林
            副 团 长:杨文安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严尚林(兼)
            第三十七团
            团  长:张 德
            政治委员:王燕士
            副 团 长:
            参 谋 长:王文礼
            政治处主任:王燕士(兼)             决死第一纵队(由第一二九师指挥,6个团参战)
            纵 队 长:薄一波
            政治委员:薄一波(兼)
            副纵队长:牛佩琮、李聚奎
            参 谋 长:李成芳
            政治部主任:周仲英、王鹤峰
            第二十五团(参战)
            团  长:苏 鲁
            政治委员:
            副 团 长:
            参 谋 长:李懋之
            政治处主任:王观潮
            第二十六团(参战,后投向国民党军)
            团  长:
            政治委员: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
            第三十八团(参战)
            团  长:蔡爱卿
            政治委员:刘友光
            副 团 长:
            参 谋 长:余秉钧
            政治处主任:
            第四十二团(参战)
            团  长:刘 丰、杨一均(后)
            政治委员:南静之
            副 团 长:高子和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
            第五十七团(参战)
            团  长:黎锡福
            政治委员:周义忠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张 宦
            政治处主任: 郭寿征
            第五十九团(参战)
            团  长:胡兆祺
            政治委员:高德西
            副 团 长:
            参 谋 长:吕尧卿
            政治处主任:霍程秀
            决死第二纵队(由第一二零师兼晋西北军区领导,1940年11月兼第八军分区,3个团参战)
            纵 队 长:韩 钧
            政治委员:张文昂、王逢源(后)
            副纵队长:刘德明
            参 谋 长:
            政治部主任:廖井丹
            第四团(参战)
            团  长:李绍忠、王何全(后)
            政治委员:刘德明、武振刚(后)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 吴 罡
            第五团(参战)
            团  长:刘绍先
            政治委员:李曙森、李文炯(后)
            副 团 长: 潘 峰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王玉波
            第六团(参战)
            团  长:熊 均、杨开基(后)
            政治委员:李曙森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李树生
            决死第三纵队(由第一二九师指挥,4个团参战)
            纵 队 长:戎伍胜(戎子和)
            政治委员:董天知、付雨田
            副纵队长:李寿轩
            参 谋 长:刘昌义、高体乾
            政治部主任:车敏瞧
            第七团(参战)
            团  长:余伦胜
            政治委员:高治国
            副 团 长:黄殿基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
            第八团(参战)
            团  长: 谭友夫
            政治委员:
            副 团 长:吴凤高
            参 谋 长: 陈瑞符
            政治处主任:
            第九团(参战)
            团  长:×××、刘胜斌(后代)
            政治委员:郝培苗
            副 团 长:
            参 谋 长:王毓淮
            政治处主任:
            第三十四团(原一二九师特务团,6月列入三纵队建制,参战)
            决死第四纵队(由第一二零师独立第一旅兼第四军分区指挥,3个团参战)
            纵 队 长:雷任民
            政治委员:李力果
            副纵队长:孙超群
            参 谋 长:
            政治部主任:
            第十九团(参战)
            团  长:冯基平
            政治委员:
            副 团 长:孙桂亭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杨叶澎
            第二十团(参战)
            团  长:王梦祥
            政治委员: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刘仰峤
            第三十五团(参战)
            团  长:李宝森
            政治委员:刘振堂
            副 团 长:李克林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
            工人武装自卫旅(简称“工卫旅”,由决死第二纵队兼第八军分区指挥,2个团参战)
            旅长兼政治委员:候俊岩
            参谋长:张新华
            政治部主任:李 明
            副参谋长:彭治章
            第二十一团(参战)
            团 长:周子祯
            政治委员
            副团长:彭 凯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麻志浩
            第二十二团(参战)
            团 长:彭家诗、彭 敏(后)
            政治委员:
            副 团 长: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王庆生            特务团(由第一二九师指挥,参战)
            团  长:陈菊生
            政治委员:张效忠
            副 团 长:柴汉生
            参 谋 长:
            政治处主任:郑绍宁          
             八路军120师组织编制沿革简况
            以下是引用雨童在2005-1-6 10:12:03的发言:
            1937年8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陕北红27、28军、独立第一、第二两师,在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0师。8月25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二方面军二十七军二十八军独立第一第二两师及赤水警卫营前总直之一部等部合编为陆军第一百二十师以贺龙为师长肖克为副师长周士第为参谋长关向应为政训处主任甘泗淇为副主任”,供给处处长陈希云。全师共编两旅、一个教导团和五个直属营,14000人。以红二军团和红二十八军编为358旅,辖715、716两个团,红二军团四师改为715团,红二军团六师和红二十八军编为716团;以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编为359旅,辖717、718两团,红六军团改为717团,红三十二军和红军总部特务团一个营合编为718团、教导团;以红二十七军军部警卫营改编为师直属炮兵营、辎重营,以独立一师及陕北独立团改为师直属特务营,以独立二师改为师属工兵营,以骑兵第一团改为师直骑兵营。358旅旅长张宗逊,副旅长李井泉,所属715团,团长王尚荣,716团,团长宋时轮;359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所属717团,团长刘转连,718团,团长文年生。各旅和团其他负责人是:358旅,参谋长姚喆,政训处主任张平化;715团,副团长顿星云,政训处主任黄延卿;716团,副团长廖汉生,参谋长曾来古,政训处主任伍云甫。359旅,参谋长唐子奇,政训处主任袁任远。717团,副团长陈宗尧,参谋长欧阳家祥,政训处主任刘理明;718团,副团长贺庆积,参谋长帅荣,政训处主任罗志敏。教导团,团长彭绍辉,政委苏启胜。               在整个抗战中,120师领导机关有许多变动。1937年9月,为加强党的领导,经中央决定,由贺龙、关向应、肖克、甘泗淇、王震等5人组成师的军政委员会,以贺龙为书记。10月1日,关向应为政治委员。1939年1月,肖克同志任冀察热挺进军司令员,1938年11月至1939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和集总指示,120师出兵冀中。为了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帮助整理训练冀中部队,统一冀中地区军事指挥,1939年2月11日,集总任命贺龙为冀中总指挥,关向应为政委,吕正操为副总指挥,并成立了冀中军政委员会,以贺龙、关向应、周士第、甘泗淇、黄敬、吕正操、程子华、王平、孙志远等9人为委员,贺龙为书记。1940年1月5日,中央电令贺、关赴西北指挥。11月7日,晋西北军区成立,由120师领导机关兼晋西北军区领导机关,司令员贺龙,政委关向应,副司令员续范亭,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1941年2月13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120师后勤部,任命陈希云为部长,刘忠为副部长。1942年5月13日,中央军委通告全军,为了统一晋西北与陕甘宁两个区域的指挥,决定在延安设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以贺龙为联防军司令员,徐向前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关向应为政治委员(关在休养、高岗为代政委),林枫为副政委。6月10日,联防军司令部正式成立。联防军成立后,留守处与联防军司令部合并,加任肖劲光为副司令员,张经武接任参谋长,林枫改任第120师和晋西北军区政委。10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仍由120师首长兼职。1943年2月20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决定成立联防军政治部,由野战政治部主任谭政兼任联防军副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由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兼任联政副主任,由120师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兼任联政第二副主任。根据中央决定,晋绥联防军职权是:一、统一晋西北与陕甘宁两个区域的军事指挥与军事建设;二、统一两个区域的财政经济建设;三、统一两个区域的党政军民关系。               1943年秋,吕正操率八路军第3纵队9个团由晋中到达晋西北地区。随后,吕正操任晋绥军区司令员,林枫兼任政委,续范亭、周士第仍任副司令员(周兼参谋长),陈漫远任副参谋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抗战结束前,军区司令员为贺龙,李井泉任政治委员,续范亭、周士第任副司令员,陈漫远任副参谋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同时成立了晋绥野战军,司令员贺龙,参谋长张经武,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副主任洗恒汉。               120师所属部队在抗战期间变化较大。1938年1月,120师进行整编,以山西忻崞独立团改为358旅714团,团长顿星云,政委彭德大;以河北平山独立团改为359旅新718团(原718团留陕,编为警备第八团),团长陈宗尧,政委刘子奇;以山西崞县独立团改为359旅719团,团长贺庆积,政委陈文彬。5月下旬,宋时轮支队(1937年9月28日,以716团第2营为基础组成宋时轮支队,又称雁北支队,宋时轮任支队长)在河北省宛平县西部与邓华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宋时轮为司令员,邓华为政委,李钟奇为参谋长,苏梅为政治部主任,归晋察冀军区指挥。6月,以715团为基础组成大青山支队,支队长李井泉,参谋长姚喆(1939年2月,大青山支队改为骑兵支队,姚喆为支队长)。               为了巩固冀中,扩大部队和抗日根据地,1938年12月22日,120师主力从晋西北岚县出发奔赴河北中部,随即扩编部队。1939年3月间,以715团和冀中独立第4支队合编为独一旅,旅长高士一,政委朱辉照,副旅长王尚荣,下辖独1、2、3、团和715团;4月6日以716团和冀中独立第5支队合编为独立2旅,旅长魏大光,政委王同安,副政委廖汉生,参谋长赵振国,(9月,改称张358旅,旅长张宗逊,政委张平化)下辖独立4、5团和716团。与此同时,留在晋西北地区的714团、警备第6团以及由晋西北游击队改编的独立第1、2团和独立第6支队合编为彭358旅,旅长彭绍辉,政委罗贵波,参谋长李夫克,政治部主任张平化。1940年初,贺龙率358旅由晋察冀返回晋西北,扩大部队万余人。               1940年2月,120师主力在晋西北地区配合新军粉粹阎锡山发动的“十二月事变”。2月下旬,晋西北新军总指挥部成立,总指挥续范亭,政委罗贵波,参谋长张希钦,下辖暂1师、决死第2、4纵队、工卫旅,新军归120师指挥。11月7日,晋西北军区成立,下辖6个军分区,司令员彭绍辉,政委张平化,辖独立第2旅(旅长彭绍辉兼)及暂1师(师长续范亭兼);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张宗逊,政委李井泉,辖358旅(旅长张宗逊兼);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王尚荣,政委白坚(代政委洗恒汉),辖独立第1旅(旅长高士一,政委朱辉照)及决死第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雷任民);第八军分区,司令员韩钧,政委王逢源,辖决死2纵队(纵队司令员韩钧兼)及工卫旅(旅长兼政委侯俊岩);1941年3月成立了军区直属军分区,司令员陈漫远;5月成立了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郭鹏,政委胡全。晋西北军区的成立,对加强地方武装和人民武装的建设起了重大作用。1941年大力加强了地方武装建设,到1941年底地方武装共有5个支队21个大队。地方武装的发展,一方面使主力部队得到了及时的补充,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敌斗争的力量。               1942年3月,为了积蓄力量坚持敌后游击战争,晋西北军区部队进行了精简,主力部队由近4万人减至3.5万人。9月,晋西北军区改为晋绥军区,120师兼晋绥军区,属联防军司令部建制。部队进行了第二次精简,主力部队减至2.5万人,并调整了军分区机关。晋绥军区下辖直属军分区,司令员陈漫远;独二旅兼第二军分区,旅长兼司令员许光达,政委张平化,副政委廖汉生;第四军分区并入第三军分区,358旅兼三分区,旅长兼司令员张宗逊,政委李井泉,副司令员贺炳炎,副政委白坚;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与第五军分区合编为塞北军分区,司令员姚喆,政委高克林;以第三军分区一部组成第六军分区,代司令员孙超群,政委刘文珍;新军总指挥部并入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贵波,参谋长张希钦,政治部主任李曙森;独一旅,旅长高士一,政委朱辉照,代政委洗恒汉;359旅,旅长兼政委王震,副旅长苏进;河防司令部,司令员杨嘉瑞,副司令员王宝珊。               为了创建湘鄂赣边抗日根据地,把中原地区和广东东江地区联结起来,1944年10月,以359旅第一梯队为基础组建了八路军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支队长王震,政治委员王首道,副司令员郭鹏,副政治委员王恩茂,参谋长朱早观,政治部主任刘型,下辖五个大队,还有两个干部大队。第一大队,由717团的2个营编成;第二大队,由718团的3个营编成;第三大队,由719团一营编成;第四大队,由特务团之教导营编成;第五大队,由4支队编成。中央机关及党校调赴新四军五师工作随南征兵团行动的干部编成六、七大队,共4000余人。717团1个营,719团两个营,特务团之特务营和旅直一部,共4000人,由副旅长苏进领导留守陕甘宁边区,担负着保卫边区和从事生产建设的任务,并作为南征的第二梯队。11月9日,部队奉命从延安南下。1945年1月27日,在鄂豫根据地之大悟山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师。3月下旬,南下支队攻占平江。4月初,毛泽东电示,我军要将根据地建立在敌占区,并提出要进至湘南郴县、宜章地区,为适应湘赣边斗争情况和便于敌后工作,经报请中央批准,南下支队改为“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下辖6个支队,并争取伪军左八的两个团3000余人、毕坊清的5个团5000余人起义,分编为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一、二师。为了扩大华南解放区,5月18日,军委令359旅第二梯队组成八路军游击第二支队,以刘转连为司令员,张启龙为政委,晏福生为副政委。于6月初由延安出发,经晋绥、太岳渡河南下,后因形势变化,开赴东北,编入东北民主联军序列。8月25日,南下支队到达湘赣粤边的大庾县附近。为了避免内战,支队于8月30日开始北返,10月到达礼山地区,第二次与新四军五师会师。不久,奉命撤消救国军名义,恢复359旅番号。               1945年7月,晋绥军区组成3个二级军区。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张宗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罗贵波,副政委解学恭,参谋长张希钦。下辖三分区,司令员陈刚,政委秦立声,副政委李梦龄;四分区,司令员杨秀山,政委刘文珍;七分区,司令员兼政委马佩勋;八分区,司令员王长江,政委甘一飞。雁门军区,司令员许光达,政委朱明,副司令员孙超群。下辖二分区,司令员李文清,政委胡治合,副司令员刘子奇;五分区,司令员王示军,副司令员范忠祥;六分区,司令员孙超君兼,副政委龙福才;十一分区,司令员黄立清,政委张毅忱;绥蒙军区,司令员姚喆,政委张达成,副政委苏廉益,参谋长邓家泰,政治部主任任饶兴。下辖骑兵旅,旅长康健民,政委王再兴,副政委李佐玉。军区直属一分区,司令员马仁兴。同时成立晋绥野战军,辖358旅独立一、二旅。358旅,旅长黄新廷,政委余秋里;独立一旅,旅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独立二旅,旅长许光达,政委孙志远;9月,组成独立三旅,旅长杨嘉瑞,政委金如柏。          
             八路军1937年的15个团沿革
            以下是引用紫雨lyp在2005-1-6 19:49:17的发言:            八路军1937年的15个团沿革
            115师343旅685团
            团部:红一军团2师 → 115师343旅685团 → 苏鲁豫支队 → 115师教1旅 → 新
            四军3师7旅 → 东北民主联军六纵16师 → 43军127师(红二师)
            1营:红一军团2师4团 → 115师343旅685团1营 → 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 → 115
            师教1旅1团 → 新四军3师7旅19团 → 东北民主联军六纵16师46团 → 43军127师
            379团 → 85年,54集团军127师379团(红四团,叶挺独立团)
            2营:红一军团二师5团(参加过南昌起义的红四军28团3营基础上编成) → 八路
            军115师343旅685团2营: → 115师五支队→ 运河支队5团 → 115师教3旅7团 →
            冀鲁豫2分区7团 → 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纵一旅1团 → 16军46师136团(红五团
            )
            3营:红一军团1师2团(红叁军九师) → 红一军团2师2团 → 115师343旅685团
            3营: → 苏鲁豫支队第二大队 → 115师教1旅2团 → 新四军3师7旅20团 → 东
            北民主联军六纵16师47团 → 43军127师380团 → 85年,54集团军127师380团(
            红二团)
            115师343旅686团
            团部:红叁军团4师 → 红一军团4师 → 115师343旅686团
            1营:红叁军团4师10团 → 红一军团4师10团 → 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1营:
            → 115师教导2旅6团(40年10月,与冀鲁边7团、蒙山大队合编为6团) → 山东
            滨海军区6团 → 山东一师1团 → 东北民主联军一纵1师1团 → 38军112师334团
            (红十团,平江起义团)
            2营:红叁军团4师11团 → 红一军团4师11团 → 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2营:
            → 临郯费峄边联支队(40年4月与峄县县大队合编而成) → 41年并入115师教2
            旅5团(5团由苏鲁支队编成,苏鲁支队前身为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
            115师教2旅5团 → 鲁南军区5团 → 山东野战军8师23团 → 华东野战军叁纵8师
            23团 → 22军65师194团
            3营:红叁军团4师12团 → 红一军团4师12团 → 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3营:
            → 东进支队1团 → 鲁西独立旅1团→ 343旅黄河支队1团 → 115师教4旅10团 →
            冀鲁豫11分区10团 → 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纵二旅4团 → 16军47师139团(红十
            二团)             115师344旅687团
            35年9月,红25军75师223团 → 36年2月,红15军团73师 → 115师344旅687团(
            1、3营) → 八路军五纵队二支队4团 → 新四军3师8旅22团 → 东北民主联军二
            纵4师10团 → 39军115师343团(红223团)
            2营:陕北红26军一部 → 15军团78师一部 → 115师344旅687团2营 → 37年12月
            编入新成立的689团(后演变为39军116师347团)
            115师344旅688团
            团部:红15军团75师 → 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 → 八路军第二纵队新1旅1团(
            40年) → 129师新1旅1团 → 太行5分区基干团 → 太行7分区基干团 → 秦向支
            队基干团 → 晋冀鲁豫野战军六纵十六旅46团 → 12军34师100团
            1营:35年9月,红25军75师225团 → 36年2月,红15军团75师 → 八路军115师3
            44旅688团1营 → 38年底扩编为115师挺进纵队 → 344旅特务团 → 冀鲁豫支队
            二大队 → 冀鲁豫新2旅5团 → 八路军五纵队二支队5团 → 新四军3师8旅23团
            → 山东滨海军区23团 → 山东2师5团 → 东北民主联军1纵2师5团 → 38军113师
            338团(红225团)
            2营:陕北红26军一部 → 15军团78师一部 → 115师344旅688团2营 → 37年12月
            编入新成立的689团(后演变为39军116师347团,见689团)
            3营:红25军75师225团 → 红15军团75师225团 → 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3营
            → 38年底扩编为344旅独立团 → 冀鲁豫支队一大队 → 冀鲁豫新2旅4团 → 11
            5师教7旅19团 →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1旅19团(吴大明,关盛志) → 陕甘宁晋
            绥联防军教导旅1团(44年11月,与教1旅3团、11团合并为教导旅1团) → 西北
            野战军六纵教导旅1团 → 6军16师46团
            115师344旅689团
            陕北红26军 → 15军团78师 → 115师344旅687团2营、688团2营 → 115师344旅
            689团(37年12月,344旅抽调687团2营和688团2营,加上新兵后组建689团) →
            八路军四纵队四旅12团 → 新四军4师10旅29团 → 新四军3师10旅29团 → 东北
            民主联军二纵5师14团 → 39军116师347团(15军团78师)             Ref. B-22
            115师独立团
            团部:红一师(达到陕北后恢复的番号)→ 115师独立团 → 晋察冀独立师 →
            晋察冀1分区 → 冀察(郭天民)纵队6旅 → 晋察冀二纵4旅 → 华北野战军八纵
            22旅 → 65军193师(红一师)
            1营:红一军团1师1团(红叁军七师) → 115师独立团1营 → 晋察冀独立师1团
            → 晋察冀1分区1团 → 陕甘宁教2旅1团→ 热辽(黄永胜)纵队27旅70团 → 热
            辽军区独17旅49团 → 热河独1师1团 → 东北人民解放军十一纵31师91团 → 48
            军142师424团→ 52年10月改称144师430团,编入55军 → 69年12月改称55军163
            师487团(红一团)
            2营:红一军团1师13团(红七军部队) → 115师独立团2营 → 晋察冀独立师2团
            → 晋察冀3分区2团 → 冀晋(赵尔陆)纵队1旅2团(冀晋3分区46团1、2营编入
            ) → 晋察冀教导旅2团 → 晋察冀4纵11旅32团 → 64军191师572团(红十叁
            团)
            3营:红一军团1师3团(36年1月在陕北组建) → 115师独立团3营 → 晋察冀军
            区独立师3团(由独立团1营1连、2营1连和2连、叁营4连编成) → 邓华支队3团
            → 八路军四纵队11支队31大队 → 晋察冀1分区6团 → 冀晋5分区6团 → 冀晋
            纵队(陈正湘)4旅6团 → 晋察冀四纵11旅32团 → 察哈尔军区11旅32团 → 晋
            察冀叁纵9旅26团 → 63军189师566团(陕北红叁团)
            3营之一部:晋察冀独立师3团2营(2营为红13团之一部) → 扩编为邓华支队2团
            → 八路军第四纵队11支队33大队 → 冀热察挺进军7团 → 冀察11分区7团 →
            冀察(郭天民)纵队7旅19团 → 晋察冀2纵5旅13团 → 67军199师595团
            120师358旅715团
            红二军团四师 → 120师358旅715团 → 120师独1旅715团 → 120师358旅715团
            → 晋绥野战军358旅715团 → 1军1师2团(红四师)
            120师358旅716团
            红二军团六师 → 120师358旅716团(1营、3营) → 120师独2旅716团 → 120师
            358旅716团 → 晋绥野战军358旅716团 → 1军1师3团(红六师)
            2营:陕北红28军 → 120师358旅716团2营 → 37年9月,编为一二□师雁北支队
            (宋时轮支队) → 八路军第四纵队第十二支队(下辖34大队、36大队) → 冀
            热察挺进军9团 → 晋察冀11分区9团 → 陕甘宁教导2旅9团 → 陕甘宁晋绥联防
            军教导旅2团(由教2旅9团、34团、骑兵团合编而成) → 西北野战军六纵教导旅
            2团 → 6军16师47团(红28军)             120师359旅717团
            红六军团 → 120师359旅717团 → 南下支队一大队(717团2个营编成) → 中原
            军区359旅717团 → 西北野战军二纵359旅717团 → 2军5师13团 → 53年步兵5师
            改为农建1师,13团改为步兵4师11团(红军团)
            359旅南征第二梯队717团一个营 → (扩编)359旅717团 → 东北民主联军直属
            第1师1团 → 东北十纵28师82团 → 47军139师415团(红军团)             120师359旅718团
            红九军团 → 红32军 → 120师359旅718团 → 延安警8团 → 延安警1旅1团 →
            冀热辽16分区30旅66团 → 热辽军区独16旅47团 → 东北民主联军八纵23师68团
            → 45军134师401团 → 52年8月,54军134师401团 → 69年12月,55军161师48
            2团(瑞金团)             129师385旅769团
            红四军十师 → 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 → 太行3分区769团 → 晋冀鲁豫野战军
            叁纵七旅19团 → 11军31师91团→ 12军31师91团→ 12军36师106团(红十师)
            129师385旅770团
            红四军十二师 → 129师385旅770团 → 留守兵团385旅770团 → 44年11月,随3
            59旅南下支队南下至河南,编为河南人民抗日军第四支队10团 → 中原军区第一
            纵队第2旅4团 → 46年6月中原突围之后,抵达鄂西北军区。             129师386旅771团
            红叁十一军91师 → 120师386旅771团 → 43年,新编第4旅771团 → 陕甘宁晋绥
            联防军新四旅771团 → 西北野战军六纵新四旅771团 → 6军17师49团             129师386旅772团
            红31军93师 → 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 → 太岳纵队386旅772团 → 晋冀鲁豫野
            战军四纵十旅28团 → 13军37师109团(红93师)
            八路军总部特务团
            军委警卫团 → 八路军总部特务团 → 朱德警卫团(总部特务团与警卫营合编)
            → 晋冀鲁豫野战军叁纵七旅21团 → 11军31师93团 → 12军31师93团 → 12军
            36师108团(朱德警卫团)
            警一旅二团(45年,由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即朱德警卫团的5个连编成) → 冀热辽
            16分区22旅65团 → 热辽军区独16旅48团 → 东北民主联军八纵23师69团 → 45
            军134师402团 → 52年8月,54军134师402团 → 69年12月,54军161师483团(朱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战斗序列
            一、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革命军事委员会(洛川会议时改组)
            书记(俗称主席):毛泽东
            副书记(俗称副主席):朱 德、周恩来
            委员:毛泽东、朱 德、周恩来、彭德怀、林 彪、贺 龙、刘伯承、任弼时、叶剑英、张 浩、徐向前
            军委参谋长:肖劲光
            军委秘书长:杨尚昆
            中共北方局军事部部长:朱 瑞
            中共南方局军事部部长:叶剑英
            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尹林平
            中共湖南省委军委书记:聂鸿钧
            中共闽粤边特区委军事部部长:谭震林
            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张爱萍
            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彭雪枫
            军委总参谋部:
            部长:聂鹤亭
            第一局局长:何长工
            第二局局长:曾希林、罗舜初(不久)
            第三局局长:王 诤 (副局长朱道松)
            第四局局长:宋裕和、陈奇涵(不久)
            卫生部部长:姬鹏飞
            副官处处长:徐曰文
            供给部部长:张元寿
            军委总后勤部:
            部长兼政治委员:叶季壮
            副部长:张令彬
            军委总卫生部:
            部 长:姜齐贤
            副部长:苏井观
            军委供给部部长:易秀湘
            二、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
            总指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
            副参谋长:左 权
            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王稼祥(后,1938年8月底)
            总政副主任:邓小平
            野战政治部主任:傅 钟(1938年8月底)
            总部秘书长:舒 同
            总兵站部部长:杨立三
            总供给部部长:张元寿
            总卫生部部长:姜齐贤
            总部特务团团长:韦 杰
            三、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由“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称)
            教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校长兼政治委员:林 彪
            副校长:罗瑞卿
            教育长:刘亚楼
            政治部主任:傅 钟
            副主任:张际春
            训练部部长:陈伯钧
            第一大队大队长:苏振华
            第一大队政治委员:胡耀邦
            第二大队大队长:冯达飞
            第二大队政治委员:方正平
            第三大队大队长:王赤军
            第三大队政治委员:何长工
            第四大队大队长:韦国清
            第四大队政治委员:徐德操
            四、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八路军分会(1937年8月29日成立)
            书 记:朱 德
            副书记:彭德怀
            常委兼秘书长:任弼时
            委 员:朱 德、彭德怀、任弼时、林 彪、聂荣臻、贺 龙、关向应、刘伯承、张 浩
            五、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由红军第一军团、第十五军团、七十四师改编)
            师 长:林 彪
            副师长:聂荣臻
            参谋长:周 昆
            政训处主任:罗荣桓
            副主任:肖 华
            师司令部
            作战科科长:王秉璋
            侦察科科长:苏 静
            管理科科长:石新安
            师政训处
            宣传部部长:肖向荣
            锄奸部部长:朱涤新
            民运部部长:潘振武
            师供给部
            部长:邝任农
            师卫生部
            部 长:叶青山
            副部长:谷广善
            第三四三旅(由红一军团一师、二师、四师改编)
            旅 长:陈 光
            副旅长:周建屏
            参谋长:孙 毅、陈士榘(不久)
            政训处主任:
            六八五团
            团 长:黄永胜
            副团长:邓 华
            政训处主任:
            六八六团
            团 长:李天佑
            副团长:杨 勇
            政训处主任:符竹庭
            第三四四旅(由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七十五师、七十八师改编)
            旅 长:徐海东
            副旅长:黄克诚
            参谋长:陈漫远、卢绍武(不久)
            政训处主任:崔田民
            六八七团
            团 长:张绍东
            副团长:韩振纪
            政训处主任:
            六八八团
            团 长:陈锦绣
            副团长:田守尧
            政训处主任:刘 震
            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
            师教导队
            炮兵营(由红七十四师改编)
            骑兵营(由红七十四师改编)
            辎重营(由红七十四师改编)
            师留守处主任:陈先瑞            六、 八路军第一二零师(由红二方面军二十七军、二十八军、独立一、二师、赤水警卫营、前总直属队等改编)
            师 长:贺 龙
            副师长:肖 克
            参谋长:周士第
            政训处主任:关向应
            副主任:甘泗淇
            师司令部
            第一科科长:唐健伯
            第二科科长:郭辉勉
            第三科科长:刘 忠
            第四科科长:杜世兴
            军法处处长:黄新远
            师政训处
            总务处处长:金如柏
            组织部部长:朱 明
            宣传部部长:张平化
            敌工部部长:吴 西
            民运部部长:罗贵波
            师供给处
            处 长:陈希云
            副处长:赵 熔
            师军医处
            处 长:刘运生
            副处长:蒋耀德
            第三五八旅(由红二方面军四师、六师及红二十八军改编)
            旅 长:卢冬生(未到职)
            副旅长:张宗逊
            参谋长:姚 喆
            政训处主任:张平化
            七一五团
            团 长:王尚荣
            副团长:顿星云
            参谋长:喻楚杰
            政训处主任:黄延卿
            七一六团
            团 长:宋时轮
            副团长:廖汉生
            参谋长:曾来古
            政训处主任:伍晋南
            第三五九旅(由红二方面军六军、三十二军及前总特务团改编)
            旅 长:陈伯钧
            副旅长:王 震
            参谋长:刘子奇
            政训处主任:
            七一七团
            团 长:刘转连
            副团长:陈宗尧
            参谋长:欧阳家祥
            政训处主任:刘道生
            七一八团
            团 长:文年生
            副团长:贺庆积、帅荣(不久)
            参谋长:帅荣
            政训处主任:罗志敏
            师教导团(由红二十七军大部改编)
            团 长:彭绍辉
            副团长:苏启胜
            师炮兵营(由红二十七军一部改编)
            师辎重营(由红军赤水警卫营改编)
            师特务营(由红独立一师改编)
            师工兵营(由红独立二师改编)
            师骑兵营(由红骑兵一团改编)
            师留守处
            主 任:贺晋年
            副主任:王兆相            七、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由红四方面军二十九军、三十军和陕甘宁独立第一二三四团和红十五军团一部改编)
            师 长:刘伯承
            副师长:徐向前
            参谋长:倪志亮
            政训处主任:张 浩
            副主任:宋任穷
            师参谋处
            处 长:李达
            师供给处
            处 长:周玉成
            副处长:徐 林
            主 任:赖 勤
            师卫生处
            处 长:钱信忠
            主 任:陆加汉
            师军法处
            处 长:丁武选
            师锄奸部
            部 长:邱积成
            师留守处
            主 任:阎红彦
            副主任:甘渭汉
            师教导团(由编余干部和西路军归队干部组成)
            团 长:张贤约
            政治处主任:袁鸿化
            第三八五旅(由红四方面军四军改编)
            旅 长:王宏坤
            副旅长:王维舟
            参谋长:耿 飚
            政训处主任:苏精诚
            第七六九团(由红四方面军四军十师改编)
            团 长:陈锡联
            副团长:汪乃贵
            参谋长:范朝利
            政训处主任:丁先国
            第七七零团(由红四方面军四军十二师改编)
            团 长:张才千
            副团长:曾广泰、胡奇才(不久)
            参谋长:袁 渊
            政训处主任:肖元礼
            第三八六旅(由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改编)
            旅 长:陈 赓
            副旅长:陈再道
            参谋长:李聚奎
            政训处主任:王新亭
            第七七一团(由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一师改编)
            团 长:徐深吉
            副团长:韩东山
            参谋长:刘金轩、黄新友(不久)
            政训处主任:黄振堂
            第七七二团(由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三师改编)
            团 长:叶成焕
            副团长:王近山
            参谋长:孙继先
            政训处主任:谢富治
            师炮兵营(由陕甘宁独立第一、二团一部改编)
            师辎重营(由陕甘宁独立第三、四团一部改编)
            师特务营(由红二十九军改编)
            师工兵营(由红三十军改编)
            师骑兵营(由红骑兵三团改编)            八、 八路军后方留守处(1937年9月组建)
            主任兼政治委员:肖劲光
            参谋处处长:毕占云
            副处长:曹里怀
            政训处主任:莫文骅
            绥德警备司令部:
            司令员:陈奇涵
            政训处主任:郭洪涛(兼)
            九、 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
            司 令 员:高 岗
            副司令员:周 兴
            参 谋 长:谭希林
            政训处主任:吕振球
            十、 八路军驻各地办事处
            驻西安办事处代表:林伯渠,主任伍云甫
            驻晋办事处主任:彭雪枫
            驻第一战区联络处主任:朱 瑞(兼)
            驻第二战区联络处主任:王世英
            驻上海办事处主任:李克农
            驻南京办事处主任:李 涛、李克农(不久,兼)
            驻武汉办事处主任:林伯渠(兼)
            驻重庆办事处主任:董必武(兼),处长周怡
            驻成都办事处主任:罗世文(兼)
            驻广州办事处代表:张云逸,主任广云英
            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
            驻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
            驻湘办事处代表兼主任:徐特立
            驻湘通信处主任:王凌波
            驻洛阳办事处处长:袁晓轩(不久叛变)
            驻兰州办事处代表:谢觉哉,处长彭家伦
            驻乌鲁木齐办事处主任:邓 发                          八路军115师344旅部队发展沿革
            以下是引用雨童在2005-1-6 11:08:26的发言:
            1、1937年8月25日,中央军委命令,将红一方面军第1、第15军团及红军第74师合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所辖第343、第344旅分别由红军第1、第15军团改编组成。方面军机关和红军第74师分别改编为第115师机关和师直属队。            344旅序列(1937年8月)
            旅长 徐海东
            第687团 团长 张绍东
            第688团 团长 陈锦秀            2、1937年12月,第343旅组建补充团(团长邓克明、政委符竹庭),第344旅组建689团。
            344旅序列(1937年12月)
            旅长 徐海东 政委 黄克诚
            第687团 团长 张绍东 政委 谭甫仁
            第688团 团长 陈锦秀 政委 刘 震
            第689团 团长 韩先楚 政委 崔田民            3、1938年9月27日,第343旅旅部大部组成东进抗日挺进纵队。1938年12月,
            第343旅685团改称苏鲁豫支队、第686团归115师直属,第343旅番号不复存在。(即第115师所属部队,继续沿用八路军成立时旅的番号的部队,只有344旅)。1938年7月,第344旅特务团组建,12月,第344旅独立团组建。2个团分别编入冀鲁豫支队。
            第344旅序列 (1938年12月)
            旅长 杨得志 (代) 政委 黄克诚
            第687团 团长 田守尧 政委 吴信泉
            第688团 团长 韦 杰 政委 何柱成
            第689团 团长 韩先楚 政委 康志强
            独立团 团长 刘 震 政委 高农斧
            特务团 团长 覃 健 政委 常玉清
            4、1939年3月9日,八路军总部命令,以344旅独立团,特务团和游击2支队为基础,组成冀鲁豫支队.年底组建独立大队,豫北支队.1940年4月,冀鲁豫支队编入八路军2纵队.
            1938年底,第129师独立游击支队调归冀鲁豫支队.1940年2月6日,第344旅编入八路军第二纵队.
            第344旅序列         
            旅长 杨得志 政委 黄克诚
            第687团 团长 何振亚 政委 吴信泉
            第688团 团长 韦 杰 政委 何柱成
            第689团 团长 韩先楚 政委 康志强            冀鲁豫支队序列            司令员 杨得志 (兼) 政委 崔田民
            第1大队 大队长 刘 震 政委 李雪三
            第2大队 大队长 覃 健 政委 常玉清
            第3大队 大队长 鲍启祥 政委 刘汉生
            第4大队 大队长 吴大明 政委 王石均
            第5大队 大队长 胡继成 政委
            独立大队 大队长 政委
            豫北大队 大队长 政委
            独立游击支队 支队长 赵基梅 政委 涂锡道            5、1940年2月6日,八路军第2纵队组建,辖第344旅(原属第115师)、新编第1旅(由第344旅第688团、第129师晋豫边游击支队改编)、决死第3纵队、河北民军第4团。4月30日,八路军总部决定,第2纵队进行整编,以第344旅旅部组成第纵队部,将冀鲁豫支队(原属第115师)、分编为新编第2、第3旅;河北民军第4团等部扩编为河北民军第1旅;新编第1旅、决死第3纵队保留建制不变。同时成立冀鲁豫军区,辖第1、第2、第3军分区,军区机关由八路军第2纵队机关兼。5月26日,新编第1旅调归129师建制。6月27日,八路军总部命令,第344旅和新编第2旅第5、第6团南下华中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1040年,起义的国民党第1战区人民自卫军第4路第1大队改编为新4路。1941年1月下旬,决死第3纵队并入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            八路军第2纵队兼冀鲁豫军区
            司令员 左 权 杨得志(代) 政委 崔田民            新编第3旅 旅长 韩先楚 赵基梅 (代) 政委 谭甫仁
            第7团 团长 余克勤 政委 胡华居
            第8团 团长 龙世兴 政委 张 旭
            第9团 团长 李天德 政委 刘聂奎            河北民军第1旅
            旅长 朱 程 政委
            第1团 团长 万良友 政委 张恩英
            第3团 团长 朱 展 政委 张 勇            决死第3纵队
            司令员 戎伍胜 (戎子和) 政委 董天知
            第7团 团长 余伦胜 政委 高治国
            第8团 团长 谭友夫 政委
            第9团 团长 刘胜斌 政委 郝培苗            第2纵队直属团
            第4团 团长 傅春早 政委 孙仁道
            独立团 团长 张 方 政委 关盛志            冀鲁豫军区
            第1军分区 司令员 赵遵康 政委 王凤梧
            第2军分区 司令员 周桂生 政委 谢富林
            第3军分区 司令员 张耀汉 政委 张应魁
            新4路 司令员 李静宜 政委             6、1940年6月27日,中央军委电示中原局,将八路军第2纵队南下部队与新四军第6支队主力合编为一个纵队;7月2日该纵队改称八路军第4纵队,辖第2、第4、第5、第6旅。第2纵队新编第2旅、第344旅分别改称第2、第4旅;新四军第6支队改编为第5、第6旅。8月16日,第2旅及第4旅第10团编入第5纵队。第4纵队辖第4、第5、第6旅和特务团、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12月撤消)、抗大第4分校。            八路军第4纵队序列
            司令员兼政委 彭雪枫
            第4旅 旅长 刘震 政委 康志强
            第11团 团长 盛世坤 政委 朱世金
            第12团 团长 王德荣 政委 王德贵
            第5旅 旅长 滕海清 政委 孔石泉
            第13团 团长 张太生 政委 张太生 (兼)
            第14团 团长 姚运良 政委 黎同新
            第6旅 旅长 饶子健 政委 赖 毅
            第16团 团长 张永远 政委 李廷杰
            第18团 团长 寿松涛 政委 蔡 永
            特务团 团长 程致远 政委 蔡文福            7、1940年8月16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以八路军第4纵队第2旅和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为基础,组建八路军第五纵队,辖3个支队和2个独立团。所辖第1、第2、第3支队,分别由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4纵队第2旅、第4纵队第10团、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和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改编。第1支队仍使用苏鲁豫支队番号,10月10日,改称教导第1旅,归第115师建制。
            1940年9月,皖东北抗日保安司令部成立,归第5纵队建制。            八路军第五纵队序列
            司令员兼政委 黄克诚
            第2支队 司令员 田守尧 政委 吴信泉
            第5团 团长 覃 健 政委 贺大增
            第6团 团长 胡继成 政委 鲍启祥
            第10团 团长 张天云 政委 张池明
            第3支队 司令员 张爱萍 政委 韦国清
            第7团 团长 孙象涵 政委 李浩然
            第8团 团长 翁叙文 政委 谢锡玉
            第9团 团长 赵汇川 政委 蒋 明
            皖东北保安司令部 司令员 张爱萍 (兼)
            宿东独立团 团长 政委
            泗阳独立团 团长 夏如海 政委 孟亚人            8、1941年2月18日,八路军第5纵队及所属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8、第9旅分别由第5纵队第2、第3支队改编,第7旅由115师教导第1旅改编。另辖皖东北保安司令部。            新四军三师组织序列表
            师长兼政委 黄克诚
            第7旅 旅长 彭明治 政委 朱涤新
            第19团 团长 胡炳云 政委 王东保
            第20团 团长 黄炜华 政委 冯志祥
            第21团 团长 俞增林 政委 罗友荣
            第8旅 旅长 田守尧 政委 吴信泉
            第22团 团长 张天云 政委 张池明
            第23团 团长 覃 健 政委 贺大增
            第24团 团长 胡继成 政委 鲍启祥
            第9旅 旅长 张爱萍 政委 韦国清
            第25团 团长 徐体山 政委 李浩然
            第26团 团长 翁叙文 政委 谢锡玉
            第27团 团长 赵汇川 政委 蒋 明            1941年8月23日,新四军决定,以皖东北抗日保安司令部为基础,成立淮北苏皖边区保安司令部。10月14日,新四军决定,该司令部改编为淮北苏皖边军区,归新四军第4师建制。
            1941年3月,泗阳独立团划归淮海军区建制。            新四军第4师第10旅建制
            第10旅 旅长 刘 震 政委 康志强
            第28团 团长 冯志湘 政委 罗连保
            第29团 团长 王德荣 政委 王德贵            1941年12月,第10旅第28团撤消。
            9、1941年3月,新四军根据中央军委电示,成立淮海军区,归第3师建制。9月9日,新四军决定,第4师第10旅与第3师第9旅对调建制,第10旅兼淮海军区。
            1941年9月13日,新四军根据中央军委电示,成立盐阜军区(12月19日由第3师兼),归第3师建制。            新四军三师组织序列表
            师长兼政委 黄克诚
            第7旅 旅长 彭明治 政委 朱涤新
            第19团 团长 胡炳云 政委 刘锦屏
            第20团 团长 王东保 政委 马仁辉
            第21团 团长 俞增林 政委 宋维栻
            第8旅 旅长 田守尧 政委 吴信泉
            第22团 团长 张天云 政委 张池明
            第23团 团长 鲍启祥 政委 贺大增
            第24团 团长 谢振华 政委 李少元
            第10旅 旅长 刘 震 政委 康志强
            第29团 团长 王德荣 政委 王德贵
            泗阳独立团 团长 政委
            盐阜军区 司令员 洪学智 政委 刘 彬            10、1943年1月 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21团撤消;
            1943年9月,中央军委命令,新四军第8旅第23团调归滨海军区;
            1942年6月,淮海军区成立潼宿海军分区,辖第6、第7、第8团。12月,该军分区撤消,所辖团归第10旅兼淮海军区建制;
            1942年3月,涟水独立团组建,1943年1月撤消。
            1942年6月8日,以抗大第5分校一部组成的新抗大第5分校,归第3师建制,年底,第5分校停办。(校长 钟 伟 政委 吴盛坤)            11、1943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1942年11月2日决定,成立苏北军区,军区机关由新四军第3师兼。盐阜军区改为盐阜军分区,由第8旅兼;淮海军区改为淮海军分区,由第10旅兼,辖四个支队。原第10旅兼淮海军区所辖第6、第7、第8、第29团和涟水独立团、泗阳独立团及第7旅第21团番号撤消,部队整编为四个支队。            新四军三师兼苏北军区组织序列表
            师长兼政委 黄克诚
            第7旅 旅长 彭明治 政委 郭成柱 (代)
            第19团 团长 胡炳云 政委 刘锦屏
            第20团 团长 王东保 政委 冯志湘
            第8旅兼盐阜军分区
            旅长 张爱萍 政委 向 明
            第22团 团长 谢振华 政委 贺大增
            第24团 团长 陈发鸿 政委 吴盛坤
            第10旅兼淮海军分区
            旅长 刘 震 政委 金 明
            第1支队 支队长 沈启贤 政委 张克辛
            第2支队 支队长 张万清 政委 石 英
            第3支队 支队长 覃 健 政委 章维仁
            第4支队 支队长 钟 伟 政委 张 彦            12、1944年,第8旅兼盐阜军分区先后组建9个独立团;
            1945年3月下旬,以第10旅第2、第3支队组建第3师独立旅。8月12日,第4、第1支队分别改称第28团、第29团;
            1944年秋,第3师组建特务团;
            1944年8月上旬,第3师恢复抗大第5分校。            新四军三师兼苏北军区组织序列表
            师长兼政委 黄克诚
            第7旅 旅长 彭明治 政委 郭成柱 (代)
            第19团 团长 张万春 政委 刘锦屏
            第20团 团长 王东保 政委 宋维栻
            第8旅兼盐阜军分区
            旅长 张天云 政委 李雪三
            第22团 团长 陈发鸿 政委 贺大增
            第24团 团长 谢振华 政委 吴盛坤
            独立团 团长 王良太 政委 王良太(兼)
            阜宁独立团 团长 刘 丹 政委 冯国柱
            阜东独立团 团长 郝建民 政委 薛尚实
            盐城独立团 团长 骆 明 政委 周一萍
            盐东独立团 团长 魏三友 政委 孙海光
            滨海独立团 团长 温逢山 政委 王学明
            淮安独立团 团长 高昆峰 政委 陈友仁
            建阳独立团 团长 汪治国 政委 刘阳生
            射阳独立团 团长 李荣泗 政委 马 宾
            涟东独立团 团长 郑友生 政委 王德贵
            第10旅兼淮海军分区
            旅长 刘 震 政委 金 明
            第1支队 支队长 沈启贤 政委 张克辛
            第2支队 支队长 张万清 政委 高农斧
            第3支队 支队长 覃 健 政委 章维仁
            第4支队 支队长 钟 伟 政委 张 彦
            第3师特务团 团长 郑贵卿 政委 黄励华
            抗大5分校 校长 谢祥军 政委             13、1945年8月12日,第10旅所辖第28、第29、第30团依次由第4、第1支队和新编第1团改称。            新四军三师兼苏北军区组织序列表
            师长兼政委 黄克诚
            第7旅 旅长 彭明治 政委 郭成柱 (代)
            第19团 团长 张万春 政委 刘锦屏
            第20团 团长 王东保 政委 张天涛
            第8旅 旅长 张天云 政委 李雪三
            第22团 团长 王良太 政委 贺大增
            第24团 团长 谢振华 政委
            独立团 团长 马仁辉 政委 吴盛坤
            第10旅 旅长 刘 震 政委 金 明
            第28团 团长 彭金高 政委 罗友荣
            第29团 团长 王凤余 政委 田养泉
            第30团 团长 肖志松 政委 晁福祥
            独立旅 旅长 覃 健 政委
            第1团 团长 政委
            第2团 团长 政委
            第3团 团长 政委
            淮海军分区 司令员 刘 震 政委 金 明
            东海警卫团 团长 政委
            灌云警卫团 团长 政委
            淮阴警卫团 团长 政委
            涟水警卫团 团长 政委
            沭阳警卫团 团长 政委
            泗宿警卫团 团长 政委
            宿迁警卫团 团长 政委
            宿北警卫团 团长 政委
            新编第2团 团长 肖子松 政委 吴 书
            盐阜军分区 司令员 张天云(兼) 政委 李雪三(兼)
            阜宁独立团 团长 俞增林 政委 冯国柱
            阜东独立团 团长 郝建民 政委 薛尚实
            盐城独立团 团长 骆 明 政委 周一萍
            盐东独立团 团长 魏三友 政委 孙海光
            滨海独立团 团长 温逢山 政委 王学明
            淮安独立团 团长 高昆峰 政委 陈友仁
            建阳独立团 团长 汪治国 政委 刘阳生
            射阳独立团 团长 李荣泗 政委 马 宾
            涟东独立团 团长 郑友生 政委 王德贵
            第3师特务团 团长 郑贵卿 政委 黄励华
            抗大5分校 校长 谢祥军 政委             14、1945年9月19日,中央军委决定,新四军第3师调往东北。11月25日,归东北人民自治军建制。
            1945年11月25日,新四军第3师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            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师组织序列表
            第3师 师长兼政委 黄克诚
            第7旅 旅长 彭明治 政委 郭成柱
            第8旅 旅长 张天云 政委 李雪三
            第10旅 旅长 钟 伟 政委 王凤梧
            独立旅 旅长 吴信泉 政委 吴信泉(兼)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序列表
            (1937年10月)
            总  指  挥  朱 德
            副 总 指 挥  彭德怀
            参  谋  长  叶剑英
            副 参 谋 长  左 权
            总 政 治 部 主 任  任弼时
            总政治部副主任  邓小平
            第115师 师  长  林 彪
            政  委  聂荣臻
            参 谋 长  周 昆
            政治部主任  罗荣桓
            政治部副主任  肖 华
             第342旅  旅 长  陈 光
            政 委  肖 华
            副旅长  周建屏
            参谋长  陈士榘
             第344旅  旅 长  徐海东
            政 委  黄克诚
            参谋长  卢绍武
              独立团 骑兵营  辎重营
            工兵营 炮兵营  教导队
            第120师 师 长  贺 龙
            政 委  关向应
            副师长  肖 克
            参谋长  周士第
            政治部主任  甘泗琪
             第358旅  旅 长  张宗逊
            政 委  李井泉
            参谋长  姚 哲
            政治部主任  张平化
             第359旅  旅 长  陈伯钧
            政 委  王 震
            参谋长  刘子奇
            政治部主任  袁任远
              教导团 骑兵营 特务营
            炮兵营 辎重营 工兵营
            通讯营
            第129师 师 长  刘伯承
            政 委  张 浩
            副师长  徐向前
            参谋长  倪志亮
            副主任  宋任穷
             第385旅  旅 长  王宏坤
            副旅长  王维舟
            参谋长  耿 飙
             第386旅  旅 长  陈 赓
            副旅长  陈再道
            参谋长  李聚奎
              教导团 特务营 炮兵营
            工兵营 骑兵营 辎重营
            后方总留守处 政治部主任  肖劲光 (辖各师留守部  队)
                   八路军、新四军编成序列(1937年08月、1938年01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主  席  毛泽东
                副主席  周恩来
                        朱  德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937.08.25)                    总 指 挥  朱  德
                    副总指挥  彭德怀
                    参 谋 长  叶剑英
                    副参谋长  左  权
                    主    任  任弼时
                    副 主 任  邓小平                    第115师                        师  长  林  彪 
                        副师长  聂荣臻
                        参谋长  周  昆
                        主  任  罗荣桓                        第343旅(辖第685、第686团)
                            旅  长  陈  光
                            副旅长  周建屏
                        第344旅(辖第687、第688团)
                            旅  长  徐海东
                        独立团
                        骑兵营
                        炮兵营
                        辎重营
                        教导队                    第120师                         师  长  贺  龙 
                        副师长  肖  克
                        参谋长  周士第
                        主  任  关向应
                        副主任  甘泗淇
                        第358旅(辖第715、第716团)
                            旅  长  张宗逊
                            副旅长  李井泉
                        第344旅(辖第717、第718团)
                            旅  长  陈伯钧
                            副旅长  王  震
                        教导团
                        特务营
                        骑兵营
                        炮兵营
                        工兵营
                        辎重营
                       
                    第129师                         师  长  刘伯承 
                        副师长  徐向前
                        参谋长  倪志亮
                        主  任  张  浩
                        副主任  宋任穷
                    
                        第385旅(辖第769、第770团)
                            旅  长  王宏坤
                            副旅长  王维舟
                        第386旅(辖第771、第772团)
                            旅  长  陈  赓
                            副旅长  陈再道
                        教导团
                        特务营
                        骑兵营
                        炮兵营
                        工兵营
                        辎重营                    特务团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8.01)                    军    长  叶  挺
                    副 军 长  项  英
                    参 谋 长  张云逸
                    副参谋长  周子昆
                    主    任  袁国平
                    副 主 任  邓子恢                    第 1支队(辖第 1、第 2团)
                        司  令  陈  毅
                        副司令  傅秋涛
                    第 2支队(辖第 3、第 4团)
                        司  令  张鼎丞
                        副司令  粟  裕             
                    第 3支队(辖第 5、第 6团)
                        司  令  张云逸
                        副司令  谭震林
                    第 4支队(辖第 7、第 8、第 9团)
                        司  令  高敬亭
                
                    特务营
              
                注:1. 八路军依其战斗序列改称第18集团军后,其总指挥、副总指挥改称总司令、副总司令。
                2.  1937年10月,八路军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各师政训处又改称政治部:聂荣臻、关向应、张浩分别任第115、第120、第129师政治委员。
        
             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游击队战斗序列(1942年)
                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主  席  毛泽东
                副主席  周恩来
                        朱  德
                        王稼祥
                参谋长  叶剑英                八路军(第18集团军)                    总     司     令  朱  德
                    副总司令兼参谋长  彭德怀
                    副   参  谋   长  左  权(1942.05牺牲,08月后滕代远任参谋长)
                    野战政治部  主任  罗瑞卿
                         
                    第115师(1942年底)
                   
                        代师长  陈  光
                        政  委  罗荣桓
                        参谋长  陈士榘
                        主  任  肖  华
                      
                        教导第1旅            (1旅辖3个团)
                        教导第2旅            (2旅辖3个团)
                        教导第4旅兼湖西军区  (3旅辖2个团、第1、2军分区)
                        教导第5旅            (4旅辖3个团)
                        教导第6旅兼冀鲁边军区(5旅辖2个团、第1、2军分区)
                        山东军区
                            司  令  罗荣桓
                            政  委  黎  玉
                            副司令  王建安
                            主  任  江  华
                            鲁中军区(辖1、2、3、沂山军分区,1军分区兼第4旅,第4旅5个团)
                            鲁南军区(辖1、2、3军分区,另1支队)
                            滨海独立军分区
                            胶东军区(辖1、2、3、4军分区,6个团)
                            清河军区(辖1、2、3、4军分区,5个团)
                            第5旅(辖2个团)                    第 2纵队兼冀鲁豫军区(1942.11)(共9个团)
                        司  令  杨得志
                        政  委  黄  敬
                        副司令  杨  勇
                        副政委  苏振华                        教导第3旅
                        教导第7旅
                        南下支队                      
                        第1、2、3、4、5、6、7、8军分区                         晋察冀军区(1942.02——12)(共22个团)                        司令兼政委  聂荣臻
                        副  司  令  肖  克
                        参  谋  长  唐延杰
                        政治部主任  舒  同                        第1、2、3、4、11、12、13军分区
                       
                        第 3纵队兼冀中军区(建制属于晋察冀军区,但接受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共8个团)
                            司  令  吕正操
                            政  委  程子华
                       
                            警备旅
                            第6、7、8、9、10军分区                        第120师兼晋绥军区(1942.10——12)(建制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和八路军总部。)                        师长兼司令  贺  龙
                        政      委  关向应
                        副  司  令  林  枫
                        参  谋  长  周士第
                        政治部主任  甘泗淇                        独立第2旅  兼第 2军分区 (3个团)
                        第358旅    兼第 3军分区 (3个团)
                        决死第4纵队兼第 6军分区 (2个支队)
                        决死第2纵队兼第 8军分区 (2个支队又1个团)
                        青山支队[后为塞北军分区](3个团)                    第129师(1942.02——06)                        师  长  刘伯承
                        政  委  邓小平
                        参谋长  李  达   
                        主  任  蔡树藩                        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共9个团)
                            决死第1旅兼第1军分区
                            第386旅  兼第2军分区
                            第3、4军分区
                        第385旅               (3个团)
                        新编第1旅             (2个团)
                        师兼太行军区        (共9个团)
                            新编第10旅 兼第2军分区
                            决死第3纵队兼第3军分区
                            第1、4、5、6军分区
                        冀南军区
                            新编第4旅
                            第1、2、3、4、5、6军分区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1942.06——10)(共16个团)                    司  令  贺  龙
                    政  委  关向应
                    副司令  徐向前(兼任参谋长)
                            肖劲光(留守处与联防军司令部合并,加任肖劲光为副司令员,张经武接任参谋长。)
                    副政委  林  枫(后改任第120师和晋西北军区政委)
                   
                    第385旅
                    第359旅
                    警备第1旅
                    警备第3旅
                    独立第1旅
                    延属军分区
                    关中军分区
                    陇东军分区
                    三边军分区
                    绥德军分区
                    神府军分区                新四军(1942年夏)                    代军长  陈  毅
                    代政委  饶漱石
                    副军长  张云逸
                    参谋长  赖传珠
                    主  任  谭震林                    浙东联合指挥部(3个支队)                    第 1师兼苏中军区 (共15个团)                       
                        师  长  粟  裕
                        政  委  钟期光
                        第 1旅兼第 3军分区
                        第 2旅兼第 2军分区
                        第 3旅兼第 4军分区
                        第18旅兼第 1军分区 
                        第16旅              (5个团在苏南)                    第 2师兼淮南军区(共14个团)
                        师  长  张云逸(兼)
                        政  委  郑位三
                        第 4旅
                        第 5旅
                        第 6旅
                        路东联防司令部
                        路西联防司令部                    第 3师兼苏北军区(共 9个团)
                        师长兼政委  黄克诚
                        副  师  长  张爱萍
                        第 7旅兼第 1军分区
                        第 8旅兼第 2军分区
                        第10旅兼第 3军分区                    第 4师兼淮北军区(共 7个团又 1个支队)
                        师    长  彭雪枫
                        政    委  邓子恢
                        军区司令  赖  毅
                        军区政委  刘子久
                        第 9旅
                        第11旅                    第 5师(1942.08)(共30个团又 4个支队)             
                        师  长兼政委  李先念
                        副政委兼主任  任质斌
                        第13旅
                        第 1军分区
                        第 2军分区
                        第 3军分区
                        第 4军分区兼鄂皖兵团
                        罗礼经光指挥部
                        信应罗礼指挥部                    第 7师(共 7个团)
                        师  长  张鼎丞
                        政  委  曾希圣                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1942年初)(辖5个大队,共1300余人)
               
                琼崖人民抗日自卫团兼第1总队 (1942年初)
                    总队长兼政委  冯伯驹                 (以上两支游击队统称华南游击队)                                                                     115师各部                  343旅685团
                 
                 1、3营—苏鲁豫支队1、3大队—八路军5纵队1支队—115师教导1旅1、2团—新四军3师7旅19、20团—43军127师379、380团 2营
                 1营4L—挺进纵队5支队—运河支队5团—115师、八路军2纵队教导3旅7团—16军46师136团
                  教导3旅7团2连—45.5.冀鲁豫军区2分区基干5团1营1连—7纵队20旅58团1连—13军149师445团1连                 
                  红28团3连—16军46师警卫连—46师战防炮营1连—16军炮兵团85加农炮营1连—16集团军炮兵旅滑堂炮19连—炮兵10师203团7连
                  685团6L—晋察冀5团—延安教导2旅5团—63军187师559团—武警187师559团                  343旅686团
                  1营—鲁南支队—115师教导2旅6团—山东军区1师1团—38军112师334团
                  2营—40.5.率7、8连与峄县大队组建边联支队
                  6连—39.5.东汶支队—115师独立旅补充团—教导4旅11团
                  3营—115师团旅1团—黄河支队1团—教导4旅10团—16军47师139团
                  686团2个连—343旅补充团—晋西独立游击支队1团—教导2旅4团—山东军区2师4团—38军113师337团                  115师独立团
                 
            1营、3营—1937.11.13.晋察冀军区独立师1团—1分区1团—1944.1.野战旅1团—1944.5.延安教导2旅1团—1945.11.21.热辽纵队27旅70团—1946.4.30旅70团(调出2营4、5连)—1946.8.独立17旅49团—1947.8.1.东北独立1师1团—1948.2.11纵队31师91团—1948.11.48军142师424团—1952.11.55军144师430团—1970.1.55军163师487团—42军163师487团—1993.3.团部、1、2营驻港部队步兵旅
            (调出2营4、5连)---热辽纵队24旅72团1营1,2连---45军135师405团1营1,2连 ---54军162师486团1营1,2连。
            2营—晋察冀军区独立师2团—3分区2团冀晋纵队1旅2团—军区教导师1团—张家口卫戍司令部教导旅—4纵队11旅32团— 64军191师572团(红2、4、7连)
             1营1连、2营1、2连、3营4连—晋察冀军区独立师3团—邓华11支队31大队—冀热察挺进军6、7团
                  6团—赵尔陆纵队 旅 团—4纵队11旅—察哈尔军区独立11旅团—3纵队9旅26团—63军189师566团—63集团军189旅
                  7团—2纵队5旅13团—67军199师595团—26集团军199师595团                  343旅687团
                 
                  1、3营—八路军4纵队4旅7团—5纵队2支队687团—新四军3师8旅22团—39军115师343团(红1、3、5、6、7、9连)
                  2营—344旅新688团—八路军4纵队4旅8团—新四军4师10旅28团—3师10旅28团—39军116师346团
                  团特务连—344旅特务营1连—晋冀鲁豫1纵队特务营1连—7纵队20旅58团8连—13军149师445团猛虎红8连                  343旅688团
                  1营—八路军2纵队新1旅1团1营—晋冀鲁豫6纵队16旅46团—12军34师100团                 
                  1营2个连—344旅特务团—冀鲁豫支队2大队—八路军2纵队新2旅5团—4纵队2旅5团—5纵队2支队5团—新四军3师8旅23团—山东滨海军区23团—2师5团—38军113师338团
                  2营—新1旅1团2营—新1旅2团1营—晋冀鲁豫9纵队26旅76团—空降15军44师130团                 
                  3营、旅警卫营、687团一部—344旅独立团—冀鲁豫支队1大队—八路军2纵队新2旅4团—115师教导7旅19团—延安教导旅1团—6军16师46团                  344旅689团
                 
            689团—八路军4纵队4旅689团—新四军3师10旅29团(1、3营—10旅兼淮海军分区2支队6团—3师独立旅—39军117师349团(红1、5、8、9连);2营—1支队3团—10旅29团—39军116师347团)
                  344旅警卫营2连—18军53师157团2连—13军149师447团2连
                  115师警卫营2个连—东(平)汶(上)宁(阳)支队—39.8.师特务团
                  115师直特务连、担架连—115师7支队—独立旅2团—黄河支队2团—教导4旅11团—延安教导1旅1团
                 
            115师炮兵营、辎重营—留守兵团警备4团—警备1旅2团—河南军区3支队7、9团—豫中军分区3支队13、15团—河南军区独立3旅—并入中原2纵队15旅       
             八路军115师的变迁
            八路军115师辖343,344旅共计6个团。
            343旅685团
            1、3营─济南军区54军127师379、380团
            2营、1营4连及其他分队─沈阳军区16军46师136团,成都军区13军149师445团1连 ,炮兵10师203团7连,武警187师559团            343旅686团
            1营─北京军区38军112师334团
            3营─沈阳军区16军46师139团
            其余分队-北京军区38军113师337团            115师独立团
            1营、3营─42军163师487团─1993.3.团部、1、2营驻港部队步兵旅
            2营-原沈阳军区64军191师572团(红2、4、7连)
            1营1连、2营1、2连、3营4连─63军189师566团─63集团军189旅,26集团军199师 595团            344旅687团
            1、3营─沈阳军区39军115师343团(红1、3、5、6、7、9连)
            2营-沈阳军区39军116师346团
            团特务连─成都军区13军149师445团猛虎红8连            344旅688团
            1营─南京军区12军34师100团
            1营2个连─北京军区38军113师338团
            2营─空降15军44师130团            344旅689团
            689团─沈阳军区39军116师347团
            344旅警卫营2连─成都军区13军149师447团2连        
             八路军编制全介绍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实行领导的最高组织机构。1937年8月洛川会议决定正式成立。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周恩来、王稼祥(1938年任)、刘少奇(1943年3月任)、彭德怀(1943年9月任),参谋长前为肖劲光,1938年由滕代远任,1940年由王若飞任,1941年由叶剑英任。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林彪、贺龙、刘伯承、张浩、徐向前、叶剑英等11人为委员。军委组成机构为:总参谋部,部长聂鹤亭,下设一、二、三、四局,分别由郭天民、曾希圣、王铮、黄春甫(江华)任局长;总政治部,主任先后由任弼时、毛泽东(代)、王稼祥任,下设组织部、宣传部、锄奸部、敌工部、联络部,分别由胡耀邦、肖向荣、吴溉之、王学文、谭政任部长;后勤部,部长叶季壮,下设供给部、卫生部、兵站部,分别由张永励、饶正锡、张令彬任部长。             八路军总部(集总):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八路军指挥机关的组成是:司令部秘书长舒同,下设参谋处,处长彭雪枫(后为阎揆要),副处长边章伍;副官处,处长唐延杰,副处长余忠良;炮兵主任武亭;政治处主任李文楷。政治部设有宣传教育部,部长陆定一,副部长黄镇;组织部,部长谭甫仁;敌工部,部长蔡乾;保卫部,部长杨奇清;地方工作部,部长傅钟。供给部,部长赵尔陆,副部长谢今古(后改名黄达);兵种部,部长叶季壮,副部长周玉成;卫生部,部长姬鹏飞。随营学校,校长韦国清,政委张平凯。特务团,团长朱水秋,政委邱创成。9月11日,根据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简称集总(习惯仍称八路军)。由八路军司令部、政治部和供给部组成。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供给部长杨立三。1937年9月15日,总部机关由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转战华北,指挥作战,年底进入太行山区,之后一直驻扎于此,直至抗战胜利。1938年1月5日,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不再任总政副主任。2月28日,为统一对外名义,军委总政治部以八路军政治部出现,主任任弼时,副主任傅钟、谭政。1938年8月4日,中央和军委发布通知,王稼祥从苏联回国,担任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并兼八路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简称"前指",设立于晋东南。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左权,野战政治部主任傅钟,副主任陆定一。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供给部部长周玉成,"前指"秘书长申伯纯。总部所属特务团(团长尹先炳,政委李志民)、炮兵团(团长武亭,政委邱创成)、随营学校(校长韦国清,政委陈卜明)。1940年5月朱总司令返回延安,1940年5月25日,中央军委任命罗瑞卿为野战政治部主任,接替傅钟职务(1943年9月10日,张际春任副主任)。任命王若飞为八路军副参谋长,驻军委办事。鉴于叶剑英已回延安,1941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叶剑英仍兼八路军参谋长,驻延安办公,王若飞调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左权在战斗中牺牲。8月25日,中央军委任命滕代远为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前指参谋长。
            1942年秋,八路军总直机关的编成情况是:司令部,秘书长韩进;机要科长段连绍,参谋处一科科长王政柱,二科科长魏国运,三科科长吴子云,四科科长朱早观;情报处,处长滕代远兼,一科科长林一,二科科长钱江,三科科长项本立。野战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周恒;宣传部长,部长陆定一兼,副部长王东明;敌工部,部长漆克昌;秘书处,处长陈志斌。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下辖供给部,部长周玉成,政委周文龙;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军工部,部长刘鼎,副部长刘鹏;冀南银行行长兼政委高捷成,副行长熊光炳。特务团,团长欧致富,政委武开胜。
            1943年9月8日,彭德怀离开麻田总部,同刘伯承一起回延安。10日,又任命杨立三为前指副参谋长。10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一二九师于总部合并(保留一二九师番号);中共太行分局合并于北方局,邓小平任北方局代理书记,主持八路军前方总部工作。1945年8月,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同时撤销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             八路军政治部:
            八路军的政治工作机关。其前身为红军总政治部。1937年8月25日成立,9月11日,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政治部改称十八集团军政治部,主任任弻时,副主任邓小平,下设宣传教育部、组织部、敌工部、保卫部、地方工作部。1938年1月,邓小平调一二九师任政治委员,任命傅钟、谭政为副主任。为统一对外名义,2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以八路军政治部名义出现,同时决定将华北前线的八路军政治部改为野战政治部。8月4日,中央军委决定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兼八路军政治部主任,机关设在延安。王稼祥赴苏后,毛泽东兼代主任,主持工作。王稼祥回国后,继续任政治部主任,1943年1月恢复军委总政治部。             八路军野战政治部:
            1938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以八路军政治部名义出现,同时决定将华北前线的八路军政治部改称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傅钟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兼野政主任,1940年5月傅钟调中央军委工作,罗瑞卿为野政主任,陆定一为副主任。1942年,野政成立党务委员会,罗瑞卿为书记,彭德怀、罗瑞卿、陆定一、周恒、滕代远、杨立三等六人为委员。1943年9月,中央军委又任命张际春为野政副主任。1945年8月,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改为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             八路军后勤部:
            八路军总部成立后,开始设供给部,部长赵尔陆;卫生部,部长姜齐贤;兵站部,部长杨立三。1940年设立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政治部主任谢翰文。下属供给部,部长周玉成;卫生部,部长孙仪之;军工部,部长刘鼎;兵运部,部长刘颂;财政经济部,部长张慕光;冀南银行,行长高捷成。1945年8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
            军政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在其军队中设立的党的集体领导机关,负责部队的军事、政治和党的工作。一一五师军政委员会由林彪、聂荣臻、周昆、肖华组成,林彪为书记;一二○师军政委员会由贺龙、关向应、肖克、甘泗淇、王震组成,贺龙为书记;一二九师军政委员会由刘伯承、张浩、徐向前、陈赓、王宏坤组成,刘伯承为书记。1941年2月7日,中央军委颁布《军政委员会条例》,规定在军、师、旅、团及纵队、支队、军区、军分区成立军政委员会,作为党的领导机关,集体讨论决定军队重大问题,领导部队的军事、政治和党的工作。1947年,随着军队党委制的恢复(军队党委制在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于1931年11月取消),军政委员会被撤消。
            华北军分会:
            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敌后的军事领导机构,是根据中共中央1937年8月29日的决定成立的,当时称前方军委会分会(简称为前方军分会)。1941年4月16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前方军分会改称华北军委分会,简称华北军分会,朱德任主席。
            八路军:
            七七事变以后,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逐步形成。7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发表宣言,决定"取消红军的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8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称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辖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8月25日,中央军委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原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以任弼时为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同日,第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通电就职,决心"效命疆场,誓驱日寇,收复失地,为中国之独立自由幸福而奋斗到底!"9月6日,八路军总部由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左权、邓小平诸同志率领从陕西三原县云阳镇东进。所属各师先后东渡黄河,向华北抗日前线进军。9月11日,第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习惯仍称八路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改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简称集总),朱德为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1938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简称"前指",设立于晋东南。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左权,野战政治部主任傅钟,副主任陆定一。1943年9月8日,彭德怀离开麻田总部,同刘伯承一起回延安。10日,又任命杨立三为前指副参谋长。10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一二九师与总部合并(保留一二九师番号),仍沿用"前方总部"名义。前方总部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滕代远,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副参谋长杨立三,供给部部长周玉成,政委周文龙。八路军前总工作由邓小平同志主持。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部队不断发展壮大。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共4.5万人,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八路军3个师分别以晋东北之五台山、晋东太行山、晋西吕梁山以及晋南太岳山一带为活动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壮大抗日武装。10月23日,一一五师政委聂荣臻奉命率一一五师一部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1月7日,建立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个军区--晋察冀军区(北岳、冀中、平西、平北、冀东),此后,又创建了晋绥(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冀鲁豫、鲁西、湖西)、山东(鲁中、鲁南、冀鲁边、清河、胶东、滨海)等军区。到抗日战争结束的1945年8月,八路军的3个师分别兼任山东军区、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
            在8年抗战中,各师扩大了编制,又一度组建了第一至第五纵队以及冀察热挺进军等,总兵力由改编时的4.5万人发展到102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八路军共与日伪作战12万次,毙伤、俘虏日伪125万人,创造面积达24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的抗日根据地,为中国人民民族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1947年6月,八路军全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一一五师:
            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及陕南红七十四师合编而成,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参谋长周昆。下辖三四三旅、三四四旅及师直独立团、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教导营,全师共15000人。改编即日便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工兵、辎重营留守陕甘宁。9月25日,首战平型关,歼敌1000余人。10月,聂荣臻改任师政委,罗荣桓政治部主任。同月,聂荣臻率独立团等部2000余人留守五台地区,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师部率三四三旅南下开辟吕梁抗日根据地。1938年春,林彪受伤,陈光代理师长。1939年,一一五师进入山东地区,1943年,一一五师与八路军山东军区合并,组成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委,黎玉任副政委,肖华任政治部主任。8年抗战中,该师共与日作战3800次,歼灭日伪军18.2万余人。抗战胜利后,一部分部队调东北,另一部分编入新组建的新四军兼山东军区。
            三四三旅:一一五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一军团改编而成,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下辖六八五团,六八六团,由杨德志、李天佑分任团长。1937年8月22日,从陕西三原出发,东进抗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冬旅主力开赴山东,彭明治率六八五团抵微山湖地区,改称苏鲁豫支队,该旅于1940年改称教导第三旅兼鲁西军区。后并入冀鲁豫军区。
            三四四旅:一一五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十五军团而成,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参谋长卢绍武,下辖六八七团,六八八团。1937年8月22日,从陕西三原出发,东进抗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冬旅主力开赴山东,杨得志、崔田民率该旅旅直一部与当地武装合并为冀鲁豫支队,并成立六八九团、独立团、挺进纵队等,1938年2月曾归一二九师指挥,1940年2月隶属于八路军第二纵队。南下以后又编入八路军第四纵队,皖南事变后编者按入新四军第三师。
            一二O师:
            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红二方面军和陕北红二十七军、二十八军、独立第一师、第二师、总部特务团、赤水警卫营等合编而成,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长周士第。下辖三五八旅、三五九旅及教导团、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特务营,全师共14000人。9月3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七一八团留守陕甘宁。9月,一二○师进入晋西北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1938年,李井泉率大青山支队开辟绥西、绥南和绥中创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1942年,组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8年抗战中,该师共与日作战2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2万余人,部队发展到8.5万人。解放战争初期,改编为晋绥军区及晋绥野战军。
            三五八旅:一二O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二军团和红二十八军改编而成,旅长卢冬生(未到职)、张宗逊、副旅长李井泉,下辖七一五团,七一六团,团长分别为王尚荣、宋时轮。改编后于9月3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当月由宋时轮组建宋支队,后与邓华支队会合开辟冀东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忻县独立团编为714团列入该旅序列,夏天李井泉带部分部队组成大青山支队挺进大青山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1939年由彭绍辉接任旅长,罗贵波任政委(也叫彭八旅)。9月将独二旅也改称三五八旅,张宗逊为旅长,张平化政委(称张八旅)。1940年9月彭八旅改编为独立第二旅,1945年9月,三五八旅及独二旅均编入晋绥野战军。
            三五九旅:一二O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总部特务团一营改编而成,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下辖七一七团,七一八团,团长分别为刘转连、文年生。除七一八团留守延安外,其余全部于9月3
            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1月平山独立团改编为七一八团、崞县独立团改编为七一九团列入该旅序列,1939年在旅长王震率领下三五九旅主力调回陕甘宁边区驻防,1940年冬该旅开赴南泥湾执行屯田任务。1944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三五九旅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支队(也叫南下支队)分别由王震、王首道任司令员、政委,南下湘粤边,打通与广东东江纵队的联系并开辟根据地,后该支队开辟了湘鄂赣根据地,留驻陕甘宁的三五九旅一部由副旅长苏进率领作为南下第二梯队。
            一二九师:
            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二十九军、三十军、独立一至四团合编而成,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参谋长倪志亮。下辖三八五旅、三八六旅及教导团、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教导营,全师共13000人。9月30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三八五旅旅部及七七○团留守陕甘宁。10月,张浩任政委。年底,全师越过正太路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张浩调延安,师政委由邓小平接任。4月,陈再道、宋任穷等率部开辟冀南,抗战时期,该师先后开创了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8年中,歼灭日伪42万余人,部队发展到30万人。解放战争初期,该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及晋冀鲁豫野战军。
            三八五旅: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一军团改编而成,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耿飚,下辖七六九团,七七○团,由陈锡联、张才千分任团长。旅部于七七○团留守陕甘宁边区,之后将警备第三、七团编入该旅序列,并划归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指挥。1942年6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后,又归联防军司令部领导,抗战胜利后编入陕甘宁边(军)区。该旅第七六九团跟随一二九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新的三八五旅在太行根据地成立,由陈锡联任旅长,谢富治任政委,辖769团、独立团、汪乃贵支队。该旅一直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生活战斗,1945年8月,晋冀鲁豫军区成立,该旅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
            三八六旅: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十五军团改编而成,旅长陈康、副旅长陈再道,参谋长李聚奎,下辖七七一团,七七二团,由徐深吉、叶成焕分任团长。9月30日,该旅随一二九师出兵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1月成立独立团,由韩东山任团长,7月,七七一团编入一二九师独立旅,不久独立旅与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合编为青年抗日纵队。1940年改编为新四旅,1942年11月七七一团归冀南第四军分区,1944年春,该团又调往延安,编入新编第四旅。抗战胜利后编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1940年5月该旅兼太岳军区,对外称太岳纵队,1941年1月三八六旅改为机动兵团,一直在太岳抗日根据地。1943年3月兼太岳第二军分区,抗战胜利后该旅分别编入太岳第十九军分区和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
            山东纵队:
            由山东地区的各抗日游击队改编而成。1937年7月11日至1938年5月,中共山东党组织在各地发动和领导了10余次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10几个抗日阵地,至1938年夏天,起义部队达4万余人,为加强起义部队的统一指挥,1938年12月,经中央批准,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任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王建安任副总指挥,罗舜初任参谋长,江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至第八支队和挺进、南进支队,总兵力5万余人。1941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山东纵队归一一五师指挥。1942年1月20日中央军委指示将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由一一五师统一指挥。1943年3月12日,中央决定一一五师与山东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委,黎玉任副政委,肖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5个军分区。
          
            八路军第一纵队:
            1939年7月初,徐向前、朱瑞奉中央之命率一部分干部由冀南抵鲁南沂水,与山东纵队指挥部会合。8月1日正式成立八路军第一纵队,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黄河以北山东、苏北的八路军部队,8月9日,山东军政委员会组成,第一纵队归山东军政委员会直接指挥。10月,第一纵队与山东纵队指挥机关合并(山东纵队番号仍保留),统一指挥山东地区的抗日斗争。1940年5月,第一纵队番号撤消,由山东纵队指挥所属部队。
            八路军第二纵队:
            1940年2月,根据八路军总部决定,将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晋豫边支队、独立游击支队、决死第三纵队和河北民军第四团合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兼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4月,黄克诚奉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率第二纵队主力三四四旅、独立游击支队和河北民军第一旅挺进冀鲁豫边区,随即与冀鲁豫支队合编,仍称第二纵队,原冀鲁豫支队司令员杨得志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黄克诚奉命率第二纵队主力南下华中后,留在冀鲁豫根据地的第二纵队新编第三旅、民军第一旅,在杨得志率领下,与敌人展开激烈斗争。1941年7月,第二纵队再次整编,杨得志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治委员,杨勇任副司令员,下辖教导第三旅、教导第七旅和冀中南进支队等。第二纵队仍由八路军总部指挥。1941年12月,第二纵队领导机关与冀鲁豫军区合并。1942年6月,第二纵队番号取消,所属部队划归冀鲁豫军区。
            八路军第三纵队:
            1938年4月,由吕正操领导的冀中人民自卫军和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吕正操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7月由程子华接任),下辖第七、八、九、十支队和独立支队、回民支队,共二十一个团6万余人。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归晋察冀军区指挥。1939年1月,一二○师主力抵达冀中,成立了八路军冀中区总指挥部,贺龙任总指挥,吕正操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冀中的游击战争,第三纵队有很大发展。同年8月,一二○师离开冀中后,第三纵队在极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战争。1943年秋,吕正操奉中央之命,率部到达晋西北地区,第三纵队建制随即取消。
            八路军第四纵队:
            1938年5月,根据集总指示,一二O师宋时轮支队与邓华支队回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归晋察冀军区指挥,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同时组成党的纵队委员会,邓华任书记。6月,第四纵队经平北向冀东地区挺进,配合中共冀热边特委领导的冀东抗日武装起义,部队迅速扩大到7万余人。10月,第四纵队和起义武装大部撤向平西整训,撤退中部队受到较大损失。193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和集总指示,以第四纵队为基础,成立冀热察挺进军,肖克任司令员,并组成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平西、冀东、平北地区的武装斗争。至此,第四纵队番号取消。1939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由三四四旅(欠六八七团)与第六支队(欠第四总队)合编为新的八路军第四纵队,辖第四、五、六旅,由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坚持豫皖苏边区的斗争。1941年初,皖南事变以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八路军第四纵队整体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兼政委,参谋长张震。
            八路军第五纵队:
            1940年5月,第二纵队政委黄克诚奉命率该纵队三四四旅、新二旅主力共五个团1.2万余人及教导营500余名干部,由冀鲁豫南下支援新四军。6月,在永城以南新兴集与新四军第六支队回合。中共中央指示,第二纵队归中共中原局直接指挥。新二旅及三四四旅六八七团与皖东北的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第四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韩振纪任参谋长,吴法宪任政治部主任,辖三个支队共九个团近2万人,执行东进任务。皖南事变后,第五纵队整体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
            八路军后方留守处:
            八路军主力开赴前线抗日后,中央军委将一一五师炮兵营、辎重营;一二○师七一八团、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重营;一二九师之三八五旅(欠七六九团)、特务营、炮兵营、工兵营等共9000余人组成八路军后方留守处,由肖劲光任主任兼政委,辖八个警备团、七七零团及三八五旅旅部等部。10月12日成立了五县警备司令部及两延河防司令部。何长工任五县警备司令员,郭洪涛任政治委员;陈奇涵任两延河防司令部司令员,白志文任副司令员。同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将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
            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
            1937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肖劲光任司令员,莫文任政治部主任,留守兵团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1938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陕甘宁边区各部队由留守兵团指挥。此时留守兵团辖三八五旅、警备第一至八团、绥德警备司令部、保安司令部等部。至1940年,留守兵团直辖三八五旅、三五九旅、警备一旅、关中警备司令部、保安司令部等共13个团,31000余人。1942年月13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贺龙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治委员(在关养病期间,由高岗代理),徐向前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肖劲光任副司令员,林枫任副政委。留守兵团归联防军司令部统一指挥。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1942年5月13日,中央军委决定在延安建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并任命贺龙为司令员,关向应为政治委员(关休养期间,由高岗代政委),徐向前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林枫任副政治委员,下辖八路军第一二○师、留守兵团、晋绥军区部队和陕甘宁边区保安队以及炮兵团等部。6月10日,联防军司令部正式成立。9月15日,中央军委决定将联防军司令部与留守兵团司令部合并,增任肖劲光为副司令员,张经武接任参谋长,不久,又任命谭政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但对外一律不用联防军司令部的名义。抗日战争进入反攻时,联防军领导人分赴山东、东北就任新职,中央机关任命王世泰为联防军司令员,习仲勋为政治委员,王维舟、阎揆要为副司令员,张仲良为副政治委员,张文舟为参谋长。此时,联防军仅指挥陕甘宁边区部队。
            东进纵队:
            1937年12月17日,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一二九师以七六九团4个步兵连队、1个机枪连队、1个骑兵连队组成东进纵队,由三八六旅副旅长陈再道任司令员,东进冀南,开辟抗日根据地。1938年7月东纵兼冀南军区,陈再道任司令员,宋任穷任政治委员,辖8个支队和1个独立团。1939年1月,冀南军区与东进纵队分开,宋任穷任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任纵队司令员,刘志坚任政治委员,卜盛光任参谋长,钟汉华任政治部主任。1940年5、6月间,一二九师又新编了6个旅,其中东进纵队被编为新七旅,旅长易良品,政委文建武。至此,东进纵队番号撤销。
            大青山支队:
            1938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由一二O师派兵建立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师部决定以三五八旅第七一五团、师直绮兵营一个连组成大青山支队,由该旅政委李井泉任司令员兼政委,姚吉吉任参谋长,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7月底大青山支队正式出发开支赴绥中、绥西大青山地区。为加强绥远地区武装力量,1940年,贺龙、关向应决定将大青山支队的3个营扩大为3个团,姚喆任司令员,1942年10月,中共晋绥分局根据中央决定,将绥远(大青山)和雁北合并,成立塞北军分区,以姚喆为司令员,高克林任政委,统一指挥塞北区的军事行动,同时撤销支队番号。
            冀热察挺进军:
            1939年2月,在八路军第四纵队基础上与冀东起义部队合编而成,由肖克任司令员,程世才任参谋长,伍晋南任政治部主任,统一指挥平西、平北、冀东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挺进军下辖2个支队和1个抗日联军。1942年,晋察冀军区精简整编,挺进军番号取消,平西、平北、冀东各成立军分区,肖克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
            冀鲁豫支队:
            1939年2月,三四四旅代旅长杨得志、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奉八路军总部命令,率旅直一部、一个警卫排、一个工兵排、一个迫击炮排,挺进直南地区。4月初,将活动在该地区的八路军特务团、独立团、黄河支队、冀鲁豫第五支队合编为冀鲁豫支队,杨得志任司令员,下辖4个大队,至年底发展到7000余人。1940年4月底,奉总部命令,八路军第二纵队由黄克诚率领,从太南地区进入直南地区与杨得志会合。随即,冀鲁豫支队与第二纵队合编,仍称为第二纵队,杨得志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下辖三四四旅、新二旅、新三旅、河北民军第一旅。至此,冀鲁豫支队番号撤销。
            山西新军:
            山西新军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由薄一波同志负责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组织起来的一支抗日武装。包括"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工卫旅、暂一师、政卫旅、二一二旅、二一三旅和在牺盟救国会领导下的各地游击队等革命武装。1937年8月1日,决死第一纵队(第一总队)在太原成立,政委薄一波,纵队长鲁应麟(旧军官),政治部主任牛佩琮;10月下旬,决死二总队成立,11月,改编为二纵队,政委张文昂,纵队长陈庆华(旧军官),政治主任韩均;1938年2月,相继成立了决死三、四纵队。决死三纵队,政委戎子和,纵队长陈光斗(旧军官),政治部主任董天知;决死四纵队,政委雷任民,纵队长梁浩(旧军官),政治部主任李力果。分别开赴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北、晋西南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后又相继成立了政卫旅(旅长张韶芳,政治部主任廖鲁言),工卫旅(旅长郭挺一,政治部主任侯俊言),二一二旅(旅长孙定国,政治部主任李成林),二一三旅(旅长郝玉玺,政委程国梁,政治部主任牛佩瑄),暂一师(师长续范亭,参谋长张希钦)。
            1939年,阎锡山以6个军进攻我决死第二纵队和晋西独立支队,制造了"十二月事变"。为了粉碎敌人进攻,便于统一指挥,晋西北区党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决定成立新军临时总指挥部。翌年1月,新军总指挥部正式成立,续范亭任总指挥,罗贯波任政委。雷任民、张文昂任副总指挥,张希钦人参谋长,下辖第二纵队、决死第四纵队、暂一师、工卫旅。3月初,晋北新军进行整编,以续范亭为司令员,罗贯波为政委,决死第一纵队清除了阎锡山的旧军官,由薄一波任纵队长兼政委,牛佩琮为副纵队长兼政治部主任,严天民为参谋长。决死第三纵队除被反动军官拉走3个多团外,其余也在我党掌握下,仍在太南地区坚持斗争。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以便使武装建设、对敌斗争与根据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1940年2月,决死第三纵队编入八路军第二纵队。1940年11月7日正式成立了晋西北军区,暂一师、决死第二、四纵队、工卫旅都编在军区序列内;决死第一纵队编入由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一二九师的战斗序列。
            晋冀豫边游击纵队:
            简称边纵。1938年底,根据集总命令,晋冀豫军区改称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倪志亮任司令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新亭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支队(支队长桂干生,政委张南生)、第二支队(支队长唐天际,政委方升普)、第三支队(支队长张贤约,政委杨树根)、第四支队(支队长赵基梅,政委谭甫仁)。1939年秋,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改称晋冀豫边游击纵队。边纵在太行根据地的抗战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1940年6月,晋冀豫边游击纵队在整编中撤销,成立太行军区。
            南下支队:
            1944年,9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组织八路军南下支队,挺进华南,随即以三五九旅主力一部5000余人,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郭鹏任副司令员,王恩茂任副政委,挺进湘鄂赣边,创建根据地,三五九旅留下的部队约5000余人,作为第二梯队,待机南下。11月9日从延安出发,渡过黄河,越过陇海铁路,于1945年1月29日到达鄂豫皖根据地的大悟山,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师。2月初,鄂豫皖区党委决定派第四十、第四十一2个团配合南下支队挺进湘鄂赣地区。3月,南下支队进入湖南,改称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3月16日进驻平江,因遭国民党4个军的多路围攻,被迫于4月15日撤离平江,
            4月底,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湘鄂赣边区党委、军区和行署。1945年7月上旬,王震、王首道根据中共中央建立湘粤赣边根据地的指示,率部继续向湘粤赣边进军。8月奉中共中央之命北上接应南下支队的东江纵队也到达这一地区。但由于国民党军集结数师兵力围击南下支队和东江纵队,致使南下支队和东江纵队无法靠拢,处境困难。9月7日,中共中央指示南下支队停止南进,从湘粤边北返,向新四军第五师再次靠拢。11月初,南下支队返回鄂豫皖根据地,恢复了三五九旅番号,并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编入新四军第五师战斗序列,直至解放战争开始。南下支队第二梯队于1945年6月南下,当进到河南新安地区时,因日本投降,当即奉命开赴东北。
            冀中回民支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斗在河北中部地区的回族人民抗日武装。1938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冀中回民教导队,与回族共产党员马本斋领导的河北游击军联合组成回民教导队。马本斋任总队长。1939年秋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支队司令员。1940年发展到2000多人。支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转战在冀中和冀鲁豫的广大地区,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后该支队编入冀中军区。
            晋察冀军区:
            1937年平型关战斗后,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南下开辟吕梁山抗日根据地。该师政委聂荣臻奉命率领独立团、骑兵营等共2000余人,留守五台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11月7日,中央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军分区。到1939年年底,全军区部队发展到127000余人。1942年2月起,晋察冀军区实行精兵简政。2月,撤销挺进军,成立了1至13个军分区,1945年
            8月,根据中央编组野战军指示,军区迅速扩编主力团,将区队、支队、区小队编为团,发起战略反攻,直至日本最后投降。8年抗战中,晋察冀军区部队对敌作战共65000余次,毙伤敌伪230000余人。军区部队由2000余人发展到300000余人。1945年9月,主力编为晋察冀野战军。
            冀热辽军区:
            晋察冀军区所辖的1个二级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4年7月指示,9月至11月,晋察冀军区先后成立了冀晋、冀中、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并以各区部队为基础,组织了野战军。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副司令员詹才芳,副政委李楚离,参谋长彭寿生,政治部主任李中权。
            辖5个军分区:第十四军分区,司令员何能彬(兼),政委李子光;第十五军分区,司令员李雪瑞,政委傅西河;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政委王延春;第十七军分区,司令员王耀南,政委王世煜;第十八军分区,司令员赵文进,政委焦若愚。新编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第十九团。
            冀晋军区:
            晋察冀军区所辖的1个二级军区。为便于指挥作战并为大反攻作好组织准备,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4年7月指示,9月至11月,晋察冀军区先后成立了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并以各区部队为基础,组织了野战军。冀晋军区司令员唐延杰,政委王平,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连奎,参谋长张开荆。
            辖4个军分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曾美,政委张连奎(兼);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李湘,政委黄文明;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马龙,政委丁莱夫;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陈坊仁,政委刘达。新编第四十六、第四十七、第四十八、第四十九团。
            冀察军区:
            晋察冀军区所辖的1个二级军区。为便于指挥作战并为大反攻作好组织准备,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4年7月指示,9月至11月,晋察冀军区先后成立了冀察、冀晋、冀中、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并以各区部队为基础,组织了野战军。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道生,参谋长易耀彩。
            辖4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肖应棠,政委杨士杰;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肖文玖,政委杜存;第十二军分区,司令员覃国翰,政委段苏权;第十三军分区,司令员何能彬,政委吴光。新编第四十四、第四十五团。
            冀中军区:
            晋察冀军区所辖的1个二级军区。1938年4月,与八路军第三纵队同时成立,第三纵队机关兼军区机关,吕正操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后由程子华继任),孟庆山任副司令员,孙毅任参谋长,孙志远任政治部主任。
            辖4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赵承金;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于权申;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沙克;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孟庆山(兼)。1942年晋察冀军区实行精简整编后,冀中军区辖5个军分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王长江,政委旷伏兆;第七军分区,司令员于权申,政委吴西;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委金城;第九军分区,司令员王凤斋,政委吴立人;第十军分区,司令员周彪,政委帅荣。1943年下半年,冀中军区机关与晋察冀军区机关合并,其隶属军分区归晋察冀军区直接指挥。同年秋,第三纵队开赴晋西北。1944年,冀中区的形势恢复到1940年秋的局面,根据中共中央军委7月指示,9月至11月,晋察冀军区先后成立了冀中、冀南、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冀中军区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林铁,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参谋长沙克。辖5个军分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王先臣(王牺牲后叶楚屏代),政委魏震;第七军分区,司令员于权申,政委张春庆;第八军分区,司令员贾士珍,政委周彪;第九军分区,司令员魏洪亮,政委陈鹏;第十军分区,司令员刘秉珍,政委旷伏兆。新编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团。
            晋西北军区:
            1940年11月7日成立,一二O师兼军区机关,贺龙兼任司令员,关向应兼任政治委员,续范亭任副司令员,周士第兼任参谋长,士泗淇兼政治部主任。
            辖6个军分区:第二军分区(独立第二旅兼),司令员彭绿叶辉,政委张平化;第三军分区(三五八旅兼),司令员王尚荣,政委白坚(冼恒汉代);第八军分区(决死第二纵队兼),司令员韩钧,政委王逢源;直属军分区(1941年3月成立),司令员陈漫远;第五军分区(1941年5月成立),司令员郭鹏,政委胡全。所辖部队包括三五八旅,独立第一、第二旅,暂一师,决死第二、第四纵队,工卫旅,大青山骑兵支队。晋西北军区领导着北起大青山,南迄汾离公路,东至同蒲路,西至黄河的广大地区的游击战争。军区部队(含该区的新军)发展到51000余人。1942年6月,林枫任一二○师政委兼晋西北军区政治委员。10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
            晋绥军区:
            1942年10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统一领导晋西北和绥远地区的军事工作,属联防司令部建制。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副司令员续范亭,副政治委员林枫,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辖6个军分区:直属军分区,司令员陈漫远;第二军分区(独二旅兼),司令员许光达,政委张平化;第三军分区(三五八旅兼),司令员张宗逊,政委李井泉;第六军分区(由第三军分区一部组成),代司令员孙超群,政委刘文珍;第八军分区(新军总指挥部并入),司令员兼政委罗贵波;塞北军分区(由大青山区与第五军分区合编而成),司令员姚吉吉,政委高克林。指挥三五八旅,独立第一、第二旅,决死第二、第四纵队,大青山支队。1943年秋,吕正操率第三纵队抵晋西北后,任晋绥军区司令员,林枫兼政委,续范亭任副司令员,周士第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抗战胜利前夕,贺龙任军区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续范亭、周士第任副司令员,陈漫远任参谋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辖9个军分区。1945年9月,组建了吕梁、雁门、绥蒙3个二级军区。同时成立了晋绥野战军,辖三五八旅、独立第一、二旅和独立第三旅。三五八旅旅长黄新廷,政委余秋里;独一旅旅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独二旅旅长许光达,政委孙志远;独三旅(9月组建)旅长杨嘉瑞,政委金如柏。
           
            
            晋冀鲁豫军区:
            1945年8月20日成立,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滕代远、王宏坤任副司令员,薄一波、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任政治部副主任,李达任参谋长,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军区。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王秉璋,政委张玺,副司令员刘志远,副政委赵健民、潘复生,参谋长潘焱,政治部主任王幼平。
            下辖第一、二、三、四、五、六军分区。冀南军区,司令员杜义德,政委李菁玉,副司令员王光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副政委马国瑞,参谋长陈明义,下辖第七、八、九、十、十一军分区和独立四旅。太行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政委李雪峰,副司令员黄新友、赵辉楼,副政委黄镇,参谋长何正文,政治部主任袁子钦,下辖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军分区。太岳军区,司令员王新亭,政委王鹤峰,副司令员孙定国,副政委裴孟飞,参谋长邓仕俊,政治部主任桂绍彬,下辖第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军分区和一个独立旅。
            冀鲁豫军区:
            1940年4月,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从太(行山)南进入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之直南(今河南北部的濮阳、清丰、南乐、长垣等地)地区,与冀鲁豫支队会合,并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两部合编,仍称第二纵队,杨得志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辖三四四旅、新二旅、新三旅、河北民军第一旅等部;同时成立了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兼冀鲁山豫军区,黄克诚任军区司令员,崔田民任政治委员,辖第一、二、三军分区。6月,军区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石友三部的进攻。至此,包括豫北、直南、鲁西南地区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已初步形成。1941年春,冀鲁豫军区部队粉碎了日伪的多次"扫荡",巩固了根据地。7月7日,为加强鲁西和冀鲁豫边区的军事指挥,鲁西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仍由第二纵队兼军区机关,军区司令员崔田民,政治委员苏振华(兼),辖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军分区。1942年2月和6月,冀鲁豫军区先后两次实行精兵减政,第二纵队番号取消,一切武装归冀鲁豫军区指挥。9月,粉碎敌万余人大"扫荡"。194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将山东的湖西区、华中的豫皖苏边之水东地区归冀鲁豫军区管辖,并决定该军区直属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领导。杨得志任司令员(1943年6月去延安),黄敬任政治委员,王宏坤、杨勇任副司令员,苏振华任副政治委员,阎揆要任参谋长,崔田民任政治部主任。1943年9月至11月,军区部队粉碎敌30000余人的大"扫荡"。1944年5月,冀南军区又与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军区,宋任穷任司令员,黄敬任政治委员,王宏坤、杨勇任副司令员,苏振华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曹里怀任参谋长。随即展开攻势作战,歼灭大批敌人,收复大片国土。1945年初,冀鲁豫军区为策应八路军王树声部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加强水东,开辟水西,扩大了豫东抗日根据地,并发动了春、夏攻势作战。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冀鲁豫军区归晋冀鲁豫军区指挥。此时,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为王秉璋,政治委员为张玺,副司令员为刘志远,副政治委员为赵健民、潘复生,参谋长为潘焱,政治部主任为王幼平。
            晋冀豫军区:
            1938年4月下旬成立,对外称八路军一二九师后方司令部。司令员由一二九师参谋长倪志亮兼任,黄镇任政治委员。
            下辖5个军分区,各军分区对外仍以支队名义出现。秦赖支队(亦称独立第一军分区),秦基伟任司令员,赖际发任政治委员;八路军游击支队为第二军分区,桂干生任司令员,张贻祥任政治委员;先遣支队为第三军分区,张贤约任司令员,张南生任政治委员;谢张大队为第四军分区,张国华任司令员,谢家庆任政治委员;赵涂支队为第五军分区,赵基梅为司令员,涂锡道为政治委员。全区约有基干武装20000余人,活动于西起同蒲路,弱抵平汉路,南到黄河北岸的广大地区。同年12月30日,根据集总命令,晋冀豫军区改称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倪志亮任司令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新亭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支队(支队长桂干生,政委张南生)、第二支队(支队长唐天际,政委方升普)、第三支队(支队长张贤约,政委杨树根)、第四支队(支队长赵基梅,政委谭甫仁)。1939年秋,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改称晋冀豫边游击纵队。1940年6月,晋冀豫边游击纵队在整编中撤销,成立太行军区。
            冀南军区:
            1938年4月成立,宋任穷任司令员,文建武任参谋长,王光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5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徐绍恩,政委李林;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周光策,政委余品轩;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宋树权,政委周发田;第四军分区司令员余伦胜,政委王心高;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葛桂斋。1939年1月16日,集总又任命王宏坤为冀南军区副司令员。1940年6月,一二九师整编后,陈再道任冀南军区副司令员,刘志坚任政治部主任。下辖6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桂干生,政委刘志朝;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吴成忠,政委王贵德;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高厚良,政委李定灼;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杨宏明;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赵义京,政委杨树根;第六军分区司令员邹国厚,政委陈祖盛。1943年10月,一二九师与集总合并后,冀南军区归集总直接指挥。1944年5月11日,冀南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了新的冀鲁豫军区,但仍保留冀南军区名义,并成立了冀南指挥部,以便于指挥冀南地区的作战,王宏坤兼司令员,杜义德任副司令员,彭涛任副政委。1945年8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冀南军区成为该军区的4个二级军区之一。此时,冀南军区司令员为杜义德,政委李菁玉,副司令员王光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副政委马国瑞,参谋长陈明义。下辖第七至第十一军分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白云,政委许梦侠;第八军分区司令员李定灼,政委赵一民;第九军分区司令员张维翰,政委李福祥;第十军分区司令员王蕴瑞,政委江明;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刘福胜,政委陈登昆;独立四旅旅长孙仁道,政委杨树根。
            太行军区:
            1940年6月成立,一二九师兼太行军区,师领导兼军区领导。下辖5个军分区,几经调整,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秦基伟,政委高杨;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张国傅,政委赖若愚;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郭国言,政委王一伦;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石志本,政委王孝慈;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皮定钧,政委鲁瑞林。1942年1月15日,一二九师颁布整编令及新编制表。按新编制,一二九师仍兼太行军区,师领导为军区领导。下辖6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秦基伟,政委高扬;第二军分区(新十旅兼)司令员曾绍山,政委赖若愚;第三军分区(决死三纵队兼)司令员鲁瑞林,政委王一伦;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石志本,政委王孝慈;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皮定钧,政委王维纲;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宋凤洲,政委朱穆之。1943年10月,集总决定太行军区与一二九师分开,另组太行军区机关,由集总直接指挥太行军区。1945年8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太行军区成为该军区的4个二级军区之一。此时,太行军区司令员为秦基伟,政委李雪峰,副司令员黄新友、赵辉楼,副政委黄镇,参谋长何正文,政治部主任袁子钦。下辖第十二至十七军分区:第十二军分区司令员胡震,政委孙楚;第十三军分区司令员鲁瑞林,政委刘建勋;第十四军分区司令员韩卫民,政委丁一川;第十五军分区司令员黄新友(兼),政委刘毅;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崔建功,政委谷景生;第十七军分区司令员陶国清,政委陶鲁笳。
            太岳军区:
            1940年6月成立,由三八六旅兼该军区,旅长兼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王新亭,参谋长周希汉,政治部主任苏精诚。下辖3个军分区,几经调整后,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之;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张淇涵,政委史健;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王清川,政委王储。1941年1月,三八六旅为机动兵团,由决死一纵队兼太岳军区。同年8月,三八六旅与决死一纵队组成太岳纵队。1942年1月10日,集总令太岳军区及太岳纵队划归一二九师建制。1942年1月15日,一二九师颁布整编令及新的编制表,按新编制,太岳军区由太岳纵队兼,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薄一波,副司令员谢富治,参谋长毕占云,政治部主任王新亭。下辖4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李聚奎,政委顾大川;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政委刘忠;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孙定国,政委刘聚奎;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唐天际,政委李哲人。1942年10月,一二九师与集总合并后,太岳军区归集总直接指挥。1945年8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军区成立,太岳军区为该军区4个二级军区之一。此时太岳军区司令员为王新亭,政委王鹤峰,副司令员孙定国,副政委裴孟飞,参谋长邓仕俊,政治部主任桂绍彬。下辖第十八至二十一军分区:第十八军分区司令员刘聚奎,政委刘植岩;第十九军分区司令员张祖谅,政委刘尚志;第二十军分区司令员王墉,政委柴泽民;第二十一军分区司令员郭庆祥,政委薛迅;独立旅旅长刘金轩,政委李耀。
            山东军区:
            1942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归一一五师指挥,陈光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王建安任副司令员,袁也烈任参谋长,江华任政治部主任。山东纵队所司令员部队除一部拔归一一五师建制外,大部改为军区和军分区的基干武装。同时,山东纵队机关一部组建为鲁中军区,第二旅机关改为滨海独立军分区,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机关改建为冀鲁边军区。1943年3月,一一五师和山东军区合并为新的山东军区(仍保留一一五师番号),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为一一五师政治委员、代师长,黎玉任副政治委员,肖华任政治部主任。统辖鲁南、鲁中、胶东、清河、冀鲁边、滨海等6个军区。一一五师和原山东军区所属部队番号撤销,统编为13个主力团,分属各军区和军分区,坚持所在地区的斗争;一部充实地方武装。至此,山东地区的八路军实现了军事的统一指挥,大大加强了对敌斗争。1943年,山东军区部队在"敌进我进"方针的指导下,进入铁路沿线和日伪"蚕食"地区积极打击敌人,先后粉碎了日伪军的大"扫荡",并向伪军刘桂棠部、吴化文部等发起攻势作战,取得重大胜利。1944年1月,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决定,清河军区与冀鲁边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1944年和1945年夏,山东军区部队乘日军收缩战线、兵力不足之际,发起攻势作战,先后共歼灭日伪军110000余人,收复县城11座,拔除据点1200余处,沟通了山东各根据地之间以及华中解放区的联系,将敌人压缩在交通沿线和城镇之内,为大反攻创造了条件。山东军区部队在斗争中壮大,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已发展到230000余人,辖5个军区,20个军分区,3个教导团,18个主力团,4个独立旅。1945年8月20日,中共山东军区召开高干联席会议,会后,山东军区部队迅速进行了整编。整编后,山东军区统辖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等5个军区、8个师、12个警备旅、1个海军支队。根据毛泽东的号召和朱德的命令,山东军区部队向日伪军展开了大反攻,经1个多月作战,歼灭日伪军60000余人,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奉中共中央命令,从10月被至11月底,山东军区主力60000余人,在罗荣桓率领下,由陆路、海路先后分3批开赴东北。这些部队在解放战争时期编入第四野战军。留在山东地区的部队编入第三野战军。
            鲁西军区:
            1940年4月成立,军区机关由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兼,肖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勇任副司令员。同年冬,一一五师教导第三旅兼鲁西军区,杨勇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委。1941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指示,鲁西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
            鲁南军区:
            1940年10月成立,邝任农任司令员兼政委,不久,张光中任司令员,邝任农政委。1943年3月,一一五师与山东军区合并为新的山东军区后,鲁南军区司令员为张光中,政委王麓水。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王吉文,政委刘春;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贾耀祥,政委张雄;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王六生,以及第三、第五团。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鲁南军区司令员为张光中,政委为傅秋涛。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贺健,政委杨士法;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贾耀祥,政委冯起;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胡大荣,政委李青。为执行大反攻任务,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指示,将本区部队编为第八师以及警备第八旅、第九旅。第八师师长兼政委王麓水,副师长何以祥。
            胶东军区:
            1942年7月由山东第五支队机关改称,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副司令员王彬。1943年3月以后,吴克华任副司令员。下辖: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刘涵,政委仲曦东;西海军分区,司令员陈华堂,政委吕明仁;南海军分区,司令员肖镜海,政委刘仲华;北海军分区,司令员孙端夫,政委王夷藜,以及第十三、第十四、第十六团。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军区司令员、政委仍为许世友、林浩,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袁仲贤,政治部主任彭嘉庆。下辖: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刘涌,政委仲曦东;西海军分区,司令员陈华堂,政委吕明仁;南海军分区,司令员南若瑜,政委廖海光;北海军分区,司令员孙间夫,政委刘仲华。为执行大反攻任务,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指示,军区所属部编为第五师、第六师和警备第四、第五旅。第五师师长吴克华,政委彭嘉庆(兼),参谋长肖镜海,政治部主任刘浩天;第六师师长聂凤智,政委李丙令,副师长兼参谋长蔡正国。不久,第五、第六师开赴东北。
            鲁中军区:
            1942年8月由山东纵队机关一部组建,王建安任司令员(兼),罗舜初任政委,周赤萍任政治部主任,辖3个军分区。1943年3月,一一五师与山东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后,鲁中军区主官未变。下辖3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廖容标,政委林乎加;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吴瑞林,政委王一平;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赵杰,政委董琰;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孙继先,政委霍士廉;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陈奇,政委李伯秋,以及第一、第二、第四团。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鲁中军区主官未变,副司令邝任农,副政委李培南,参谋长胡奇才,政治部主任丁秋生。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陈奇,政委林乎加;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封振武,政委王涛;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钱钧,政委刘莱夫;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孙继先,政委霍士廉。为执行大反攻任务,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指示,将军区部队编为第三、第四师以及警备第一、第二、第三旅(后又编第四旅)。第三师师长王建安(兼),政委周赤萍,副师长胡奇才;第四师师长廖容标(后为孙继先),政委王一平,副师长兼参谋长周长胜。不久,第三师和警备第三旅开赴东北。
            滨海军区:
            1942年8月,山东纵队第二旅机关改为滨海独立军分区,何以祥任司令员,王叙坤任政委,辖第五、第六团。1943年3月,一一五师与山东军区合并为新的山东军区后,滨海独立军分区改为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政委符竹庭,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梁兴初,政委覃士冕;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罗华生,政委刘西元,以及第四、第六、第十三团。1945年5月,日本投降前夕,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渠,政委唐亮,政治部主任赖可可。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黎有章,政委王众音;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覃士冕,政委谷牧;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赵杰,政委田海山(兼)。为执行大反攻任务,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指示,将军区部队编为第一、第二师以及警备第十、第十一旅。第一师师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第二师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不久,第一、第二师开赴东北。
            冀鲁边军区:
            1942年8月,由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机关改称,司令员周贯五,政委王卓如。1944年1月,与清河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
            清河军区:
            1942年3月由山东纵队第三旅机关改称,司令员杨国夫,政委景晓村,副政委刘其人,参谋长袁也烈,政治部主任徐斌洲。下辖第一、二、三、四军分区。统一领导清河区的八路军部队。1944年1月,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决定,该军区与冀鲁边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
            渤海军区:
            1944年1月,由冀鲁边和清河军区合并而成,杨国夫任司令员,景晓村任政委。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傅继泽,政委陈德;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龙书金,政委曾旭清;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黄荣海,政委李广文;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王兆祥,政委徐洲;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许云轩,政委李曼村。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军区主官并无变化。副司令袁也烈,副政委刘其人。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傅继泽,政委陈德;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刘贤权,政委曾旭清;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黄荣海,政委李广文;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王兆祥,政委徐斌洲;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赵寄舟,政委岳拙元;第六军分区,司令员许云轩,政委李曼村。为执行大反攻任务,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指示,将本区部队编为第七师和第六、第七旅。第七师师长杨国夫,政委周贯五。不久,第七师开赴东北。
            河南军区:
            为加强豫西八路军的力量,王树声等奉中共中央军委之命,率领由留守陕甘宁边区的三八五旅七七○团和警备一旅二团组织的豫西抗日游击第三、四支队共2000余人,于1944年11月初由延安出发,经晋西北、晋东南向豫西挺进。该部由济源北泉、垣曲之石曲渡过黄河,于1945年2月中旬进抵宜阳西南之东赵堡地区,除留一部与当地抗日武装组织伊洛独立支队在原地开展游击战争外,主力继续南进至登封以南的东、西百里坪地区,与第一军分区部队会师。2月底,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了河南军区,王树声任司令员,戴季英任政治委员,刘子文任副政委,熊伯涛任参谋长,吕振球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支队(兼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皮定钧,政委徐子荣;第二支队(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聚奎;第三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陈先瑞;第四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张才千。不久,又成立了第六支队,司令员刘昌义,政委张立雄。河南军区直属中央军委,统一领导豫西的抗日斗争。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在西安市七贤庄一号设立了红军联络处,1937年5月改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办事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林伯渠、董必武先后任中共中央代表,伍云甫、周子健先后任办事处处长,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宣侠父也是办事处负责人之一。1946年9月10日该办事处撤消。
            八路军驻晋办事处:
            1936年7月,应阎锡山之邀,彭雪枫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到太原对阎锡山进行统战、联络工作。1937年3月,在新满城30号设办事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改称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彭雪枫任处长,周恩来任中共中央代表。中共中央北方局、山西省工委在此秘密办公。由于忻口战况失利,11月2日,阎锡山下令全线撤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也只得随其后撤,5日,办事处处理完一切事务,开始撤退出太原,向临汾转移。
            八路军驻临汾办事处:
            1937年11月11日,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人员全部抵达临汾,并开始工作,住于东关贺二加胡同,不久称住城西汾河西岸的刘村镇。同年12月底,八路军总部转战到洪洞县马牧村,由于八路军总部与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山西省政府等相距较近,可以直接对话,办事处已无居中联络之必要,中央决定办事处撤销,1938年2月16日,彭雪枫、张震分别带大部分工作人员赴河南工作,另大部分留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2月底,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正式撤销。
            八路军驻秋林办事处:
            临汾失陷后,第二战区长官部迁至宜川秋林镇一带。为继续保持与阎锡山的联络,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决定在陕西宜川县秋林镇设立了八路军驻第二战区办事处,王世英、曹言行先后任处长。抗战后期,八路军驻秋林办事处停止工作。
            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
            1937年9月,国共南京谈判时正式成立,地址在傅侯岗。初期由叶剑英、博古负责,后为李克农。上海失陷前该办事处撤离。
            八路军驻沪办事处:
            1937年"七。七"事变后正式成立,地址在福煦路多福里21号,潘汉年、李克农先后负责。11月日军占领上海时,该办事处撤消。
            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
            1937年10月下旬,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在汉口府西1路安仁里1号成立,李涛任处长,由董必武直接领导。1937年12月南京陷落,中共代表团由南京转抵武汉,南京八办与之合并,办事处迁至汉口日租界中街89号(江岸区长春街67号),钱之光任处长。1938年春,增设新四军办事处。1938年10月武汉失陷,办事处撤抵湖南。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
            1937年底,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徐特立为驻湘代表,在长沙市徐祠巷徐家祠堂建立八路军长沙通讯处,王凌波为主任,后迁至寿星街2号,1938年8月兼设新四军驻湘办事处,同年12月通讯处迁至宝庆(今邵阳)。1939年平江惨案后该通讯处撤消。
            八路军驻邵阳通讯处: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于1938年12月从长沙迁至此,驻两路口曾家院子,受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领导,1939年8月由于第九战区长官部通令,被迫停止办公,徐特立、王凌波继续留湘工作,1940年9月,王凌波离湘,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工作全部结束。
            八路军驻衡阳办事处:
            1938年10月14日成立,办事处设在卡路巷16号(今城北区蒸阳路9号),李克农任主任,工作人员均是从武汉八办撤退来的。1939年4月办事处驻地被日军炸毁,搬迁至郊外廖家湾,改称八路军衡阳交通站,张培元任站长,同年7月,交通站撤离衡阳,退至桂林八办。
            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
            1938年11月设立,地址在桂林市桂北路138号,吴奚如任主任,由李克农直接领导办事处工作,并领导驻湘通讯处、衡阳办事处、韶关办事处。1941年皖南事变后被桂军限期撤走,1月22日全部撤离转赴重庆。
            八路军驻渝办事处:
            1939年1月1日正式办公。地址最初设在重庆机房街,5月迁至红岩村刘家园。中共南方局、中共代表团均在此办公。1947年3月撤回延安。另外,在曾家岩50号设有周恩来办公点,对外称周公馆。
            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
            1938年1月在广州市德政北路7号成立,云广英任主任,由张云逸直接领导,4月迁至百子路10号廖仲恺故居办公,同年10月办事处随第四战区长官处、广东省府等机关迁翁源县,12月迁韶关,改名八路军驻韶关办事处。
            八路军驻韶关办事处:
            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于1938年12月从翁源县迁来,更名为八路军驻韶关办事处,地址设在河西武江路62号,受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领导,1940年10月,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第二咨反共高潮,办事处被迫停止,云广英到延安,其他工作人员由中共粤北省委安排。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
            1938年1月,八路军香港办事处在香港皇后大道中18号成立,对外称粤华公司,廖承志为负责人,潘汉年参与领导,1939年1月中共南方局成立,办事处受南方局直接领导。1942年2月由于香港沦陷,办事处结束。
            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
            1938年11月党中央派刘向三带50余人去洛阳,组建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由于国民党方面阻挠,只是在南关贴廓巷建成通讯处,只留少数人员,其余到渑池待命。1939年初卫立煌接任一战区司令长官后,遂改通讯处为办事处。待命人员建立了八路军兵站。5月刘子久任办事处主任,1940年10月袁晓轩任主任,后叛变革命,皖南事变年反共老手蒋鼎文接任一战区司令长官后,办事处工作难以坚持,1942年2月撤离。
            八路军驻渑池兵站:
            1938年11月党中央派刘向三带50余人去洛阳,组建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由于国民党方面阻挠,只是在南关贴廓巷建成通讯处,只留少数人员,其余到渑池待命。1939年初卫立煌接任一战区司令长官后,正式成立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在渑池待命人员建立了八路军渑池兵站。由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领导。
            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
            为营救西路军人员,1937年6月在兰州建立红军联络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联络处更名为八路军驻甘肃办事处,地址在南滩街54号,彭加伦任处长,朱良才任秘书长。1938年2月迁至南稍门孝友街32号(今酒泉路127号),伍修权任处长,谢觉哉为中共代表,后由赵芝瑞负责。1943年10月22日,中央决定该办事处与西安的驻陕办事处合并,11月办事处撤消,全部人员撤回延安。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
            1937年4月,陈云从莫斯科抵新疆,以中央代表身份在迪化市(今乌鲁木齐)设立中共办事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在迪化南梁正式设立,对外称南梁"第三招待所",陈云、邓发、陈潭秋先后任中共中央代表,滕代远任处长。1942年4月,盛世才反共,9月将陈潭秋、毛泽民等逮捕,办事处被封闭。
            八路军驻豫北办事处:
            1941年6月,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在河南林县任村北街设立豫北办事处,负责人先后有王百评、申伯纯。1945年8月该办事处撤消。
            八路军驻皖东北办事处:
            1939年9月,经八路军高级参谋张爱萍、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秘书刘玉柱与国民党皖东北六专署专员盛子瑾谈判同意,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在安徽省泗县(今江苏省泗洪县)张塘村正式成立,办事处负责人为张爱萍。1940年3月,办事处完成其使命,奉命撤消。
            八路军驻一战区联络处:
            1937年9月,八路军总部在新乡地区设八路军驻一战区联络处,负责人朱瑞、唐天际。1938年春撤消。
            八路军驻贵阳交通站:
            1938年12月中旬,周恩来决定在贵阳设立交通站,负责转运去重庆的物资和人员,联络中共贵州地下党。交通站于1939年1月正式成立,袁超俊任站长。1941年1月20日该站被国民党查封。             抗日军政大学:
            全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所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成立,毛泽东兼政委,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罗瑞卿任教育长,1937年1月更为现名,并随中共中央机关迁到延安。红军改编后,林、刘分任115、129师师长,但仍兼职,校务工作由罗瑞卿主持。1938年1月,罗任副校长,刘亚楼任教育长,许光达任训练部长,张际春任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任政治部副主任。为抗战需要,1937年7月开始,先后迁至山西省武乡县蟠龙镇,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办学。罗调离后,腾代远任副校长、代校长,何长工任副校长,总校返延安后,徐向前代理校长,1945年10月,抗大开赴东北,后改为东北军政大学。从1938年冬至1945年春,抗大还陆续在晋冀豫、山东、华中、鄂豫皖等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大12所分校,为八路军、新四军等培养了100000余名军政干部。
            抗大第1分校:1938年12月,驻甘肃省庆阳地区的抗大第5大队和驻洛川地区抗大第6大队全部,驻延安地区抗大第3、第4大队和陕北公学旬邑分校及西北抗日青年训练班各一部,由陕北东渡黄河,于1939年2月到达太行山区,合编组建抗大第1分校,对外亦称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随营学校。何长工、周纯全、黄欧东、李培南、张雄、袁仲贤、阎捷三、张仁初、韦国清、孙继先、袁也烈、廖海光等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11月,第1分校迁至山东省沂水,后转战于莒县、临沂、沐水、费城和江苏省赣榆等地办学。1943年3月缩编为山东军区教导第1团。
            抗大第2分校:1938年12月,以驻陕北蟠龙地区的抗大第7大队和驻瓦窑堡的抗大第1大队第1支队为基础,与抗大第2、第3、第4大队和陕北公学旬邑分校,西北抗日青年训练班各一部,合为抗大第2分校。陈伯钧、邵式平、孙毅、朱子向、赵凤岐、徐德操、袁子钦、李志民等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该校成立后,学员分别由陕北和关中出发,于1939年2月到达河北省灵寿县陈庄一带办学。9月又迁到韩信台和唐县、完县边界的神南村。1943年2月返回陕北绥德,并入抗大总校。
            抗大第3分校:1939年7月,抗大总校离开陕北延安,以留在该地区的部分教职员和第1、第2、第5大队各一部为基础,组建抗大第3分校。许光达、陈奇涵、郭化若、张振风、黄志勇、李国华、李逸民、庄田等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1941年10月,八路军工程学校和炮兵团教导营并入第3分校。同年11月11日,第3分校改称军事学院。
            抗大第4分校:1940年3月,新四军第6支队随营学校华中派遣大队,合并组建抗大第4分校。彭雪枫、邓子恢、张爱萍、吴芝圃、张震、肖望东、方中铎、刘清明、李干辉、冯文华、陈锐霆等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7月,该校隶属八路军第4纵队。翌年1
            月,隶属新四军第4师。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牺牲,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政治部决定,将抗大第4分校改名"雪枫军政大学"。
            抗大第5分校:1940年11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军政干部学校、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干部学校、新四军皖东干部学校等部,合并组建抗大第5分校。陈毅、赖传珠、冯定、谢祥军、余立金、韩振纪等曾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1941年10月,该校扩编为"华中抗大总分校"。不久,抽调部分教员和干部,组建新的抗大第5分校,黄克诚、吴胜坤、张兴发、王信虎、唐克担任过分校领导。1942年底,部队精减,抗大第5分校停办。1944年夏,恢复抗大第5分校。日本投降后,该校改编为新四军苏北盐阜军分区独立旅。
            抗大第6分校:1940年11月,抗大第4团大部、第1团一部和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合编组成抗大第6分校。刘忠、黄欧东、姚继鸣等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1941年4月,分校并入抗大总校。1943年初,以抗大总校返回陕北时留下的基本科第1、第2营为基础,从校直和各队抽调部分干部,组建新的抗大第6分校。徐深吉、袁子钦、胡汉标、张力雄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同年冬,该校一部改编为太行大队,抗大第6分校撤销。
            抗大第7分校:1941年7月,以八路军第120师教导团为基础,组建抗大第7分校。周士第、徐文烈、喻楚杰、杨尚高担任分校领导工作。1943年1月,第7分校西渡黄河,挺进陕西省绥德地区,并入抗大总校。3月,分校附设陆军中学南下陕西省合水县,编为抗大第7分校第1大队。不久,又组建第2、第3大队,恢复抗大第7分校领导机构。彭绍辉、张启龙、喻楚杰、杨尚高、康永和、方复生等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1946年11月,第7分校扩编为晋绥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
            抗大第8分校:1941年5月,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军政干部学校一部为基础,扩建抗大第8分校,隶属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张云逸、罗炳辉、冯文华、高志荣、刘毓标、刘述鲛等担任过校领导工作。1943年春,抗大华中总分校结束后,一部分干部和教员加强充实第8分校。同年秋,分校缩编为新四军第2师教导团。
            抗大第9分校:1942年5月,以抗大第5分校苏中大队为基础,扩建抗大第9分校,隶属新四军第1师。粟裕、刘季平、张崇文、杜屏、曹为情、谢云晖、刘亚奇等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该校成立后,即渡江南下,到苏南地区与第2、第16旅教导队合并。1943年夏,随着整个苏中形势的好转,第四分校返回江北办学。1945年春改编为"苏中公学"。后并入华东军事政治大学。
            抗大第10分校:1942年2月,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随营军事学校为基础,组建抗大第10分校。李先念、任质斌、肖远久、郑绍文、余潜、杨焕民、冷新华、邝林等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由于新四军第5师兼豫鄂豫湘赣军区部队较为分散,该校遂编成4个教导团分散办学。1945年9月,第10分校校部改编为新四军第5师第14旅旅部。在此之前,新四军第7师在安徽省无为县也组建抗大第10分校,谭希林、曾希圣、陈仁洪担任分校领导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分校改称新四军第7师随营学校。
            抗大太岳分校:1944年10月,以抗大太岳大队为基础,组建抗大太岳分校,隶属八路军太岳军区。陈赓、赵征夫、李良汉、李茂之担任分校领导工作。1945年10月,抗大总校一部从陕西省绥德地区到达山西省长治地区,遂与太岳分校、太行分校合并组建为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军事政治大学。
            抗大太行分校:1945年春,以抗大太行大队为基础,组建抗大太行分校,隶属八路军太行军区。童国贵、彭宗珠、孟擎宇、李克林担任分校领导工作。1945年10月,太行分校与太岳分校和抗大总校一部在山西省长治地区合为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军事政治大学。
            中共中央北方局: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派出机关。统辖山东分局、晋察冀分局、太行分局、晋绥分局等华北各战略区的党组织。1936年春,刘少奇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到达天津,重建北方局,并兼任书记。抗战开始后,北方局积极领导华北各地党组织,支持和配合八路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杨尚昆接任书记,1942年7月杨尚昆去延安后,彭德怀代理书记,1943年9月彭德怀去延安,邓小平代理书记。1945年8月,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北方局正式撤销。
            中共晋察冀分局:
            1938年11月成立,归北方局领导,成立之初曾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彭真任书记,领导晋察冀根据地的北岳区、平西区、平北区、冀东区和冀中区的党委。1941年初,彭真去延安,由聂荣臻任代书记,刘澜涛任副书记。1943年8月北方分局改称晋察冀分局,并调整了领导班子,聂荣臻为书记,程子华、刘澜涛为副书记,在聂荣臻参加党的七大时期,由程子华代理书记。1945年8月北方局撤销,晋察冀分局改为晋察冀中央局,聂荣臻仍任书记。
            中共山东分局:
            1938年11月由苏鲁豫皖省委改称,归北方局领导,统一领导山东及苏北、皖北党组织,郭洪涛任书记,黎玉任副书记。1939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决定山东分局改称中共中央苏鲁皖分局,不久又恢复了山东分局的名称。10月朱瑞任书记,1943年8月朱瑞去延安,罗荣桓任书记。
            中共太行分局:
            1942年9月成立,由邓小平任书记,统一领导太行、太岳、冀南、晋豫(后并入太岳)4个区党委,1943年10月,太行分局撤销,所属党委直属北方局领导。
            中共晋绥分局:
            1942年8月成立,同时撤销了晋西北军政委员会和中共晋西区委。晋绥分局由关向应任书记,林枫副书记,统一领导晋西北、晋西南、绥远3个地区的党、政、军工作。1949年10月撤销,其工作分别移交中共山西省委和中共绥远省委,原雁北区划归察哈尔省委领导。
            中共冀鲁豫分局:
            为加强对冀鲁豫边与冀南两区的统一领导,1943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冀鲁豫分局,归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任命黄敬为分局书记,领导冀南、冀鲁豫两个区党委的工作,也称平原分局。         
             1945年8月我军序列表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主 席毛泽东
             副主席朱 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
             参谋长彭德怀(兼)
            总参谋部副部长李 涛
            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兼)  副主任谭 政、傅 钟
            后勤部
            下辖
                八路军总司令员朱 德(兼)  副总司令彭德怀(兼)
                新四军代理军长陈 毅  代政治委员饶漱石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 龙  政治委员关向应
                东北抗日联军
                华南各抗日游击队
                河南军区司令员王树声  政治委员戴季英
                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司令员王 震  政治委员王首道
                八路军游击第二支队司令员刘转连  政治委员张启龙
                八路军游击第三支队司令员文年生  政治委员雷经天
                炮兵学校校长郭化若  代校长朱 瑞  政治委员邱创成
                中央警备团团长刘辉山  政治委员张廷桢
             
            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
            总司令朱 德(兼)  副总司令彭德怀  参谋长叶剑英(兼)  副参谋长王世英
            前总参谋长滕代远  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  前总副参谋长杨立三 
            辖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
             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
             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  政治委员邓小平
             朱德警卫团团长钟明锋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  副司令员肖 克  副政治委员程子华、刘澜涛
                 参谋长唐延杰  政治部主任舒 同  副参谋长耿 飚  政治部副主任朱良才
             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  政治委员刘道生  参谋长易耀彩  政治部主任王紫峰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肖应棠  政治委员杨世杰
              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肖文玖  政治委员高鹏先
              第十二军分区司令员詹大南  政治委员段苏权
              第十三军分区司令员熊 奎  政治委员武 光
             冀晋军区司令员赵尔陆  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 平  参谋长唐子安
              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曾 美  政治委员张连奎
              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李 湘  政治委员黄文明
              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马 龙  政治委员丁莱夫
              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陈仿仁  政治委员马天水
             冀中军区司令员杨成武  政治委员林 铁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志民 参谋长沙克
              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叶楚屏  政治委员邓可运
              第七军分区司令员于权伸  政治委员张庆春
              第八军分区司令员贾士珍  政治委员周 彪
              第九军分区司令员黄寿发  政治委员陈 鹏
              第十军分区司令员刘秉彦  政治委员旷伏兆
             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运昌  副司令员詹才芳  参谋长彭寿生 政治部主任李中权
              第十四军分区司令员舒 行  政治委员李子光
              第十五军分区司令员赵文进  政治委员杨文瀚
              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  政治委员徐 志
              第十七军分区司令员李雪瑞  政治委员李 文
              第十八军分区司令员何能彬  政治委员焦若愚
              
            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 副政治委员黎 玉  政治部主任肖 华  参谋处长李作鹏
             第一师师长梁兴初  政治委员梁必业
             第二师师长罗华生  政治委员刘兴元
             第三师师长王建安(兼)  政治委员周赤萍
             第四师师长廖容标  政治委员王一平
             第五师师长吴克华  政治委员彭嘉庆(兼)
             第六师师长聂凤智  政治委员李丙令
             第七师师长杨国夫(兼)  政治委员周贯五
             第八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王麓水
             警备第一旅旅长陈 奇(兼)
             警备第二旅旅长吴瑞林(兼)
             警备第三旅旅长钱 钧(兼)  政治委员熊 飞
             警备第四旅旅长孙继先(兼)  政治委员李耀文
             警备第五旅旅长贾若瑜(兼)  政治委员廖海光(兼)
             警备第四旅旅长刘 涌(兼)  政治委员仲曦东(兼)
             警备第六旅旅长刘贤权(兼)  政治委员陈 德(兼)
             警备第七旅旅长赵寄舟(兼)  政治委员李曼村(兼)
             警备第八旅旅长贺 健(兼)
             警备第九旅旅长赵 杰(兼)  政治委员田海山(兼)
             警备第十旅旅长张仁初(兼)  政治委员刘 伟
             警备第十一旅旅长莫正民  政治委员覃士冕(兼)
             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  政治委员罗舜初  副司令员邝任农  副政治委员李培南
                 参谋长胡奇才  政治部主任丁秋生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钱 钧  政治委员林乎加
              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吴瑞林  政治委员王 涛
              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胡奇才  政治委员刘莱夫
              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孙继先  政治委员霍士廉
              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陈 奇
             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  政治委员傅秋涛  副司令员万春圃  副政治委员张雨帆
                 政部主任张 雄  参谋主任来光祖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贺 健  政治委员杨士法
              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贾耀祥  政治委员冯 起
              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胡大荣  政治委员李 青
             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  政治委员符竹庭  政治部主赖可可  参谋处长张仁初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黎有章  政治委员王众音
              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覃士冕  政治委员谷 牧
              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赵 杰  政治委员田海山
             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 政委林浩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袁仲贤  副政委彭嘉庆
              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刘 涌  政治委员仲曦东
              西海军分区司令员陈华堂  政治委员吕明仁
              南海军分区司令员贾若瑜  政治委员廖海光
              北海军分区司令员孙端夫  政治委员刘浩天
              中海军分区司令员聂凤智  政治委员刘仲华
              海防支队支队长郑道济  政治委员欧阳文
             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 政委景晓村  副司令员袁也烈 副政委刘其人 政治部主任周贯五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傅继泽  政治委员陈 德
              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刘贤权  政治委员曾旭清
              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黄荣海  政治委员李广文
              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王兆相  政治委员徐斌洲
              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赵寄舟  政治委员岳拙元
              第六军分区司令员许云轩  政治委员李曼村
            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 政委邓小平  副司令员滕代远、王宏坤  副政委薄一波、张际春
                  参谋长李 达 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兼) 副主任王新亭
             太行军区司令员兼参谋长李 达  政治委员李雪峰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黄 镇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王远芳  政治委员郭 峰
              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张国传  政治委员稂明德
              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鲁瑞林  政治委员刘建勋
              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石志本  政治委员于一川
              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韦 杰  政治委员陶鲁茄
              第六军分区司令员胡 震  政治委员何正文
              第七军分区司令员张廷发  政治委员高 扬
              第八军分区司令员黄新友  政治委员刘 毅
             太岳军区司令员陈 赓  政治委员王鹤峰  副司令员谢富治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  参谋长毕占云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李成芳  政治委员顾大川
              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刘 忠  政治委员薛 迅
              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刘金轩  政治委员刘尚志
              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陈 康  政治委员杨树年
              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孙定国  政治委员柴泽民
             冀南军区司令员杜义德 政治委员李菁玉 副司令员王光华 副政治委员马国瑞、刘志坚
                 参谋长陈明义 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兼)
              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江 明
              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高厚良  政治委员王幼平
              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雷绍康  政治委员乔晓光
              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牟海秀  政治委员陈登琨
              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周发田  政治委员赵一民
              第七军分区司令员赵健民  政治委员许林侠
             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宋任穷  政治委员黄 敬  副司令员王宏坤杨 勇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苏振华  参谋长曹里怀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刘志远  政治委员邓存伦
              第八军分区司令员曾思玉  政治委员段君毅
              第九军分区司令员赵东寰  政治委员张国华
              第十军分区司令员赵基梅  政治委员刘 星
              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王秉璋  政治委员潘复生
              第十二军分区司令员余克勤  政治委员袁 振
              水西军分区司令员汪家道  政治委员李士才           
            新四军
            代理军长陈 毅  代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饶漱石  副军长张云逸  参谋长赖传珠
            苏浙军区司令员粟 裕 政治委员谭震林 副司令员叶 飞
                          参谋长刘先胜 政治部主任钟期光
             第一纵队司令员王必成  政治委员江渭清
             第二纵队司令员何克希  政治委员谭启龙
             第三纵队司令员陶 勇  政治委员阮英平
             第四纵队司令员廖政国  政治委员韦一平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钟国楚  政治委员陈 光
             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陈立平
            苏中军区司令员管文蔚  政治委员陈丕显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张藩 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姬鹏飞
             教导旅旅长刘 飞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黄逸峰  政治委员陈时夫
             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陈玉生  政治委员李干辉
             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卢 胜  政治委员姬鹏飞
             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韦永义
             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包厚昌  政治委员钱 敏
            第二师兼淮南军区师长罗炳辉  政治委员谭震林
                                    参谋长韩振纪  政治部主任肖望东
             第四旅旅长梁从学
             第五旅旅长成 钧  政治委员赵启民
             第六旅兼路西军分区旅长陈庆先  政治委员黄 岩
             路东军分区司令员罗占云  政治委员李世农
            第三师兼苏北军区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 参谋长洪学智 政治部主任吴法宪
             第七旅旅长彭明治  政治委员郭成柱
             第八旅兼盐阜军分区旅长张天云  政治委员李雪三
             第十旅兼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刘 震  政治委员金 明
             独立旅旅长覃 健
            第四师兼淮北军区师长张爱萍 政委邓子恢 副师长韦国清
                                       参谋长张 震  政治部主任吴芝圃
             第九旅旅长滕海清  政治委员康志强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张震球
             第十一旅兼第二军分区旅长张 震  政治委员赖 毅
             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赵汇川  政治委员张太生
                肖县独立旅旅长吴信元
            第五师兼鄂豫皖湘赣师长兼政治委员李先念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任质斌 参谋长文建武
             第十三旅旅长周志坚  政治委员周志刚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吴诚忠  政治委员周季芳
             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王海山  政治委员文敏生
             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贺炳炎  政治委员廖汉生
             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韩东山  政治委员夏忠武
             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吴世安  政治委员郑绍文
             第六军分区司令员陈 刚  政治委员方正平
             鄂中军分区司令员陈先瑞  政治委员栗在山
             鄂皖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世德
            第七师兼皖江军区师长谭希林  政治委员曾希圣
                                   参谋长孙仲德  政治部主任王集成
             第十九旅旅长林维先  政治委员黄火青
             含和支队兼含和军分区支队长孙仲德
             皖南支队兼皖南军分区支队长梁金华  政治委员黄耀南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司令员贺龙 政委关向应  副司令员徐向前、肖劲光 副政委高岗、谭政
            参谋长张经武  政治部主任谭政(兼) 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傅钟
                警一旅兼关中军分区旅长高锦纯  政治委员张德生
                教一旅旅长杨得志  政治委员张仲良
                教二旅旅长黄永胜  政治委员邓 华
                警三旅兼三边军分区旅长贺晋年
                新四旅旅长张贤约  政治委员徐立清
                第三八五旅兼陇东军分区旅长兼政治委员王维舟
                绥德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季龙
                直属军分区
                医科大学校长王 斌  副校长史书翰
            抗日军政大学代校长徐向前  副校长何长工
            晋绥军区司令员吕正操  政委林 枫/李井泉  副司令员续范亭、周士第
               参谋长周士第(兼) 政治部主任张平化  副参谋长陈漫远
             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张宗逊 副政委罗贵波、解学恭
                                          参谋长张希钦 政治部主任罗贵波(兼
              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陈 刚  政治委员秦立声
              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杨秀山  政治委员刘文珍
              第七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马佩勋
              第八军分区司令员王长江  政治委员甘一飞
             塞门军区司令员许光达  政治委员朱 明
                      副司令员孙超群  政治部主任王定一
              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李文清  政治委员胡志谷
              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王赤军  政治委员范忠祥
              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孙超群  政治委员龙福才
              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黄立清  政治委员张毅忧
             绥蒙军区司令员姚 哲  政治委员高克林  副政委张达志
                              参谋长邓家泰 政治部主任饶兴
              骑兵旅旅长康建民  政治委员李佐玉
              第九团团长胡定华
              第二十七团团长兴 中
              偏清支队支队长罗成章
             河防司令部司令员向黑缨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马仁兴
             教导团团长李夫克
             第三十二团团长李化民
            晋绥野战军司令员贺 龙(兼) 副政治委员李井泉(兼)
                              参谋长张经武  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第三五八旅旅长黄新亭  政治委员余秋里
             独立第一旅旅长王尚荣  政治委员朱辉照
             独立第二旅旅长许光达  政治委员孙志远
             独立第三旅旅长杨嘉瑞  政治委员金如柏
            华南各抗日游击队
            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冯白驹 副司令员庄田
                                                        参谋长李振亚 政治部主任王白伦
             第一支队支队长吴克之  政治委员林 豪
             第二支队支队长陈武英  政治委员符树义
             第三支队支队长符哥洛  政治委员莫 逊
             第四支队支队长马白山  政治委员吴文龙
             挺进支队支队长李振亚  政治委员符荣鼎
            东江纵队司令员曾 生  政治委员林 平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  政治部主任杨康华
             江南指挥部指挥员卢伟如  政治委员黄 宇
              第一支队支队长黄 布  政治委员古 道
              第七支队支队长高 健  政治委员邓秀芳
              第六团团长卢伟如  政治委员叶 锋
             江北指挥部指挥员周伯明  政治委员陈达明
              第四支队支队长阮海天  政治委员杨德元
             粤北指挥部指挥员林锵云  政治委员王作尧
              第三支队支队长彭 沃  政治委员陈一民
              第五支队支队长刘 培  政治委员黄 业
              北江支队支队长邬 强  政治委员李东明
              西北支队支队长蔡国梁  政治委员邓楚白
             海陆惠五紫指挥部指挥员卢伟如  政治委员张持平
              第六支队支队长叶 基  政治委员卢克敏
              第四团团长黄 布  政治委员李 征
            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云  政治委员梁嘉  副司令员谢斌
                      参谋长周伯明 政治部主任刘向东
             第一支队支队长欧 初  政治委员梁奇达
             第二支队支队长郑少康  政治委员邝 明
             独立大队大队长冯 光 政治委员叶向荣
            中区纵队司令员梁鸿钧  政治委员罗范群
                  副司令员谢立金  政治部主任刘田夫
             第一团团长黄江平  政治委员谭桂明
             第二团团长卢德耀  政治委员陈 江
             第三团团长黄仕聪  政治委员陈春霖
             第四团团长陈中坚  政治委员李俊阶
             第五团团长吴超炯  政治委员郑锦波
             第六团团长黄 云  政治委员郑宏璋
            韩江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林美南  参谋长谢育才
             第一支队支队长李 亮  政治委员吴健民
             第二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林 川
             第三支队支队长古观贤  政治委员曾 广
            南路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周 楠  参谋长李筱峰  政治部主任温焯华
             第一团团长黄景文  政治委员唐才猷
             第二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支仁山
             第三团团长莫 怀  政治委员唐多慧
             第四团团长兼政治委员陈醒亚
             第五团团长张怡和  政治委员朱兰清
            河南军区
            司令员王树声  政治委员戴季英  副政治委员刘子久
            参谋长熊伯涛  政治部主任吕振球
                第一支队兼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皮定均  政治委员徐子荣
                第二支队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韩 钧  政治委员刘聚奎
                第三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先瑞
                第四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才千
                第六支队司令员刘昌义  政治委员张力雄
                豫西支队兼伊洛军分区司令员张俭石  政治委员刘苗挺
            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
            司令员王 震  政治委员王首道  副司令员郭 鹏  副政治委员王恩茂
                             参谋长朱早观  政治部主任刘 型
                第一支队支队长陈外欧  政治委员李 铨
                第二支队支队长贺盛桂  政治委员罗 章
                第三支队支队长张仲翰  政治委员曾 涤
                第四支队支队长徐国贤  政治委员廖 明
                第五支队支队长苏 鳌
                第六支队支队长杨宗胜  政治委员吴光远
                              八路军编制全介绍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实行领导的最高组织机构。1937年8月洛川会议决定正式成立。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周恩来、王稼祥(1938年任)、刘少奇(1943年3月任)、彭德怀(1943年9月任),参谋长前为肖劲光,1938年由滕代远任,1940年由王若飞任,1941年由叶剑英任。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林彪、贺龙、刘伯承、张浩、徐向前、叶剑英等11人为委员。军委组成机构为:总参谋部,部长聂鹤亭,下设一、二、三、四局,分别由郭天民、曾希圣、王铮、黄春甫(江华)任局长;总政治部,主任先后由任弼时、毛泽东(代)、王稼祥任,下设组织部、宣传部、锄奸部、敌工部、联络部,分别由胡耀邦、肖向荣、吴溉之、王学文、谭政任部长;后勤部,部长叶季壮,下设供给部、卫生部、兵站部,分别由张永励、饶正锡、张令彬任部长。                   八路军总部(集总):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八路军指挥机关的组成是:司令部秘书长舒同,下设参谋处,处长彭雪枫(后为阎揆要),副处长边章伍;副官处,处长唐延杰,副处长余忠良;炮兵主任武亭;政治处主任李文楷。政治部设有宣传教育部,部长陆定一,副部长黄镇;组织部,部长谭甫仁;敌工部,部长蔡乾;保卫部,部长杨奇清;地方工作部,部长傅钟。供给部,部长赵尔陆,副部长谢今古(后改名黄达);兵种部,部长叶季壮,副部长周玉成;卫生部,部长姬鹏飞。随营学校,校长韦国清,政委张平凯。特务团,团长朱水秋,政委邱创成。9月11日,根据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简称集总(习惯仍称八路军)。由八路军司令部、政治部和供给部组成。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供给部长杨立三。1937年9月15日,总部机关由韩城县芝川镇东渡黄河,转战华北,指挥作战,年底进入太行山区,之后一直驻扎于此,直至抗战胜利。1938年1月5日,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不再任总政副主任。2月28日,为统一对外名义,军委总政治部以八路军政治部出现,主任任弼时,副主任傅钟、谭政。1938年8月4日,中央和军委发布通知,王稼祥从苏联回国,担任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并兼八路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简称"前指",设立于晋东南。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左权,野战政治部主任傅钟,副主任陆定一。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供给部部长周玉成,"前指"秘书长申伯纯。总部所属特务团(团长尹先炳,政委李志民)、炮兵团(团长武亭,政委邱创成)、随营学校(校长韦国清,政委陈卜明)。1940年5月朱总司令返回延安,1940年5月25日,中央军委任命罗瑞卿为野战政治部主任,接替傅钟职务(1943年9月10日,张际春任副主任)。任命王若飞为八路军副参谋长,驻军委办事。鉴于叶剑英已回延安,1941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叶剑英仍兼八路军参谋长,驻延安办公,王若飞调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左权在战斗中牺牲。8月25日,中央军委任命滕代远为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前指参谋长。                     
                  1942年秋,八路军总直机关的编成情况是:司令部,秘书长韩进;机要科长段连绍,参谋处一科科长王政柱,二科科长魏国运,三科科长吴子云,四科科长朱早观;情报处,处长滕代远兼,一科科长林一,二科科长钱江,三科科长项本立。野战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周恒;宣传部长,部长陆定一兼,副部长王东明;敌工部,部长漆克昌;秘书处,处长陈志斌。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下辖供给部,部长周玉成,政委周文龙;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军工部,部长刘鼎,副部长刘鹏;冀南银行行长兼政委高捷成,副行长熊光炳。特务团,团长欧致富,政委武开胜。                     
                  1943年9月8日,彭德怀离开麻田总部,同刘伯承一起回延安。10日,又任命杨立三为前指副参谋长。10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一二九师于总部合并(保留一二九师番号);中共太行分局合并于北方局,邓小平任北方局代理书记,主持八路军前方总部工作。1945年8月,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同时撤销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                   八路军政治部:                     
                  八路军的政治工作机关。其前身为红军总政治部。1937年8月25日成立,9月11日,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政治部改称十八集团军政治部,主任任弻时,副主任邓小平,下设宣传教育部、组织部、敌工部、保卫部、地方工作部。1938年1月,邓小平调一二九师任政治委员,任命傅钟、谭政为副主任。为统一对外名义,2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以八路军政治部名义出现,同时决定将华北前线的八路军政治部改为野战政治部。8月4日,中央军委决定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兼八路军政治部主任,机关设在延安。王稼祥赴苏后,毛泽东兼代主任,主持工作。王稼祥回国后,继续任政治部主任,1943年1月恢复军委总政治部。                  八路军野战政治部:                     
                  1938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以八路军政治部名义出现,同时决定将华北前线的八路军政治部改称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傅钟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兼野政主任,1940年5月傅钟调中央军委工作,罗瑞卿为野政主任,陆定一为副主任。1942年,野政成立党务委员会,罗瑞卿为书记,彭德怀、罗瑞卿、陆定一、周恒、滕代远、杨立三等六人为委员。1943年9月,中央军委又任命张际春为野政副主任。1945年8月,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改为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                   八路军后勤部:                     
                  八路军总部成立后,开始设供给部,部长赵尔陆;卫生部,部长姜齐贤;兵站部,部长杨立三。1940年设立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政治部主任谢翰文。下属供给部,部长周玉成;卫生部,部长孙仪之;军工部,部长刘鼎;兵运部,部长刘颂;财政经济部,部长张慕光;冀南银行,行长高捷成。1945年8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                  军政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在其军队中设立的党的集体领导机关,负责部队的军事、政治和党的工作。一一五师军政委员会由林彪、聂荣臻、周昆、肖华组成,林彪为书记;一二○师军政委员会由贺龙、关向应、肖克、甘泗淇、王震组成,贺龙为书记;一二九师军政委员会由刘伯承、张浩、徐向前、陈赓、王宏坤组成,刘伯承为书记。1941年2月7日,中央军委颁布《军政委员会条例》,规定在军、师、旅、团及纵队、支队、军区、军分区成立军政委员会,作为党的领导机关,集体讨论决定军队重大问题,领导部队的军事、政治和党的工作。1947年,随着军队党委制的恢复(军队党委制在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于1931年11月取消),军政委员会被撤消。                  华北军分会:                     
                  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敌后的军事领导机构,是根据中共中央1937年8月29日的决定成立的,当时称前方军委会分会(简称为前方军分会)。1941年4月16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前方军分会改称华北军委分会,简称华北军分会,朱德任主席。                  八路军:
                     
                  七七事变以后,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逐步形成。7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发表宣言,决定"取消红军的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8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称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辖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8月25日,中央军委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原红军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以任弼时为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同日,第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通电就职,决心"效命疆场,誓驱日寇,收复失地,为中国之独立自由幸福而奋斗到底!"9月6日,八路军总部由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左权、邓小平诸同志率领从陕西三原县云阳镇东进。所属各师先后东渡黄河,向华北抗日前线进军。9月11日,第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习惯仍称八路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改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简称集总),朱德为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1938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简称"前指",设立于晋东南。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左权,野战政治部主任傅钟,副主任陆定一。1943年9月8日,彭德怀离开麻田总部,同刘伯承一起回延安。10日,又任命杨立三为前指副参谋长。10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一二九师与总部合并(保留一二九师番号),仍沿用"前方总部"名义。前方总部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滕代远,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副参谋长杨立三,供给部部长周玉成,政委周文龙。八路军前总工作由邓小平同志主持。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部队不断发展壮大。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共4.5万人,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八路军3个师分别以晋东北之五台山、晋东太行山、晋西吕梁山以及晋南太岳山一带为活动地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敌人,壮大抗日武装。10月23日,一一五师政委聂荣臻奉命率一一五师一部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1月7日,建立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个军区--晋察冀军区(北岳、冀中、平西、平北、冀东),此后,又创建了晋绥(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冀鲁豫、鲁西、湖西)、山东(鲁中、鲁南、冀鲁边、清河、胶东、滨海)等军区。到抗日战争结束的1945年8月,八路军的3个师分别兼任山东军区、晋绥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                     
                  在8年抗战中,各师扩大了编制,又一度组建了第一至第五纵队以及冀察热挺进军等,总兵力由改编时的4.5万人发展到102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八路军共与日伪作战12万次,毙伤、俘虏日伪125万人,创造面积达24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的抗日根据地,为中国人民民族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1947年6月,八路军全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一一五师:
                     
                  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及陕南红七十四师合编而成,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参谋长周昆。下辖三四三旅、三四四旅及师直独立团、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教导营,全师共15000人。改编即日便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工兵、辎重营留守陕甘宁。9月25日,首战平型关,歼敌1000余人。10月,聂荣臻改任师政委,罗荣桓政治部主任。同月,聂荣臻率独立团等部2000余人留守五台地区,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师部率三四三旅南下开辟吕梁抗日根据地。1938年春,林彪受伤,陈光代理师长。1939年,一一五师进入山东地区,1943年,一一五师与八路军山东军区合并,组成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委,黎玉任副政委,肖华任政治部主任。8年抗战中,该师共与日作战3800次,歼灭日伪军18.2万余人。抗战胜利后,一部分部队调东北,另一部分编入新组建的新四军兼山东军区。
                      
                  三四三旅:一一五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一军团改编而成,旅长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陈士榘,下辖六八五团,六八六团,由杨德志、李天佑分任团长。1937年8月22日,从陕西三原出发,东进抗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冬旅主力开赴山东,彭明治率六八五团抵微山湖地区,改称苏鲁豫支队,该旅于1940年改称教导第三旅兼鲁西军区。后并入冀鲁豫军区。
                     
                  三四四旅:一一五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十五军团而成,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参谋长卢绍武,下辖六八七团,六八八团。1937年8月22日,从陕西三原出发,东进抗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冬旅主力开赴山东,杨得志、崔田民率该旅旅直一部与当地武装合并为冀鲁豫支樱⒊闪⒘司磐拧⒍懒⑼拧⑼荻拥龋?938年2月曾归一二九师指挥,1940年2月隶属于八路军第二纵队。南下以后又编入八路军第四纵队,皖南事变后编者按入新四军第三师。                  一二O师:
                     
                  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红二方面军和陕北红二十七军、二十八军、独立第一师、第二师、总部特务团、赤水警卫营等合编而成,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长周士第。下辖三五八旅、三五九旅及教导团、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特务营,全师共14000人。9月3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七一八团留守陕甘宁。9月,一二○师进入晋西北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1938年,李井泉率大青山支队开辟绥西、绥南和绥中创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1942年,组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8年抗战中,该师共与日作战2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2万余人,部队发展到8.5万人。解放战争初期,改编为晋绥军区及晋绥野战军。
                     
                  三五八旅:一二O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二军团和红二十八军改编而成,旅长卢冬生(未到职)、张宗逊、副旅长李井泉,下辖七一五团,七一六团,团长分别为王尚荣、宋时轮。改编后于9月3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当月由宋时轮组建宋支队,后与邓华支队会合开辟冀东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忻县独立团编为714团列入该旅序列,夏天李井泉带部分部队组成大青山支队挺进大青山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1939年由彭绍辉接任旅长,罗贵波任政委(也叫彭八旅)。9月将独二旅也改称三五八旅,张宗逊为旅长,张平化政委(称张八旅)。1940年9月彭八旅改编为独立第二旅,1945年9月,三五八旅及独二旅均编入晋绥野战军。
                     
                  三五九旅:一二O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总部特务团一营改编而成,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下辖七一七团,七一八团,团长分别为刘转连、文年生。除七一八团留守延安外,其余全部于9月3
                  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1月平山独立团改编为七一八团、崞县独立团改编为七一九团列入该旅序列,1939年在旅长王震率领下三五九旅主力调回陕甘宁边区驻防,1940年冬该旅开赴南泥湾执行屯田任务。1944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三五九旅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支队(也叫南下支队)分别由王震、王首道任司令员、政委,南下湘粤边,打通与广东东江纵队的联系并开辟根据地,后该支队开辟了湘鄂赣根据地,留驻陕甘宁的三五九旅一部由副旅长苏进率领作为南下第二梯队。                  一二九师:
                      
                  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二十九军、三十军、独立一至四团合编而成,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参谋长倪志亮。下辖三八五旅、三八六旅及教导团、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教导营,全师共13000人。9月30日,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三八五旅旅部及七七○团留守陕甘宁。10月,张浩任政委。年底,全师越过正太路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张浩调延安,师政委由邓小平接任。4月,陈再道、宋任穷等率部开辟冀南,抗战时期,该师先后开创了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8年中,歼灭日伪42万余人,部队发展到30万人。解放战争初期,该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及晋冀鲁豫野战军。
                     
                  三八五旅: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一军团改编而成,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耿飚,下辖七六九团,七七○团,由陈锡联、张才千分任团长。旅部于七七○团留守陕甘宁边区,之后将警备第三、七团编入该旅序列,并划归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指挥。1942年6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后,又归联防军司令部领导,抗战胜利后编入陕甘宁边(军)区。该旅第七六九团跟随一二九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新的三八五旅在太行根据地成立,由陈锡联任旅长,谢富治任政委,辖769团、独立团、汪乃贵支队。该旅一直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生活战斗,1945年8月,晋冀鲁豫军区成立,该旅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
                     
                  三八六旅: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之一,由红十五军团改编而成,旅长陈康、副旅长陈再道,参谋长李聚奎,下辖七七一团,七七二团,由徐深吉、叶成焕分任团长。9月30日,该旅随一二九师出兵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1月成立独立团,由韩东山任团长,7月,七七一团编入一二九师独立旅,不久独立旅与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合编为青年抗日纵队。1940年改编为新四旅,1942年11月七七一团归冀南第四军分区,1944年春,该团又调往延安,编入新编第四旅。抗战胜利后编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1940年5月该旅兼太岳军区,对外称太岳纵队,1941年1月三八六旅改为机动兵团,一直在太岳抗日根据地。1943年3月兼太岳第二军分区,抗战胜利后该旅分别编入太岳第十九军分区和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                  山东纵队:
                      
                  由山东地区的各抗日游击队改编而成。1937年7月11日至1938年5月,中共山东党组织在各地发动和领导了10余次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10几个抗日阵地,至1938年夏天,起义部队达4万余人,为加强起义部队的统一指挥,1938年12月,经中央批准,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任总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王建安任副总指挥,罗舜初任参谋长,江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至第八支队和挺进、南进支队,总兵力5万余人。1941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山东纵队归一一五师指挥。1942年1月20日中央军委指示将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由一一五师统一指挥。1943年3月12日,中央决定一一五师与山东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委,黎玉任副政委,肖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5个军分区。                   八路军第一纵队:
                     
                  1939年7月初,徐向前、朱瑞奉中央之命率一部分干部由冀南抵鲁南沂水,与山东纵队指挥部会合。8月1日正式成立八路军第一纵队,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黄河以北山东、苏北的八路军部队,8月9日,山东军政委员会组成,第一纵队归山东军政委员会直接指挥。10月,第一纵队与山东纵队指挥机关合并(山东纵队番号仍保留),统一指挥山东地区的抗日斗争。1940年5月,第一纵队番号撤消,由山东纵队指挥所属部队。                  八路军第二纵队:
                     
                  1940年2月,根据八路军总部决定,将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晋豫边支队、独立游击支队、决死第三纵队和河北民军第四团合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兼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4月,黄克诚奉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率第二纵队主力三四四旅、独立游击支队和河北民军第一旅挺进冀鲁豫边区,随即与冀鲁豫支队合编,仍称第二纵队,原冀鲁豫支队司令员杨得志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黄克诚奉命率第二纵队主力南下华中后,留在冀鲁豫根据地的第二纵队新编第三旅、民军第一旅,在杨得志率领下,与敌人展开激烈斗争。1941年7月,第二纵队再次整编,杨得志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治委员,杨勇任副司令员,下辖教导第三旅、教导第七旅和冀中南进支队等。第二纵队仍由八路军总部指挥。1941年12月,第二纵队领导机关与冀鲁豫军区合并。1942年6月,第二纵队番号取消,所属部队划归冀鲁豫军区。                  八路军第三纵队:
                   
                  1938年4月,由吕正操领导的冀中人民自卫军和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吕正操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7月由程子华接任),下辖第七、八、九、十支队和独立支队、回民支队,共二十一个团6万余人。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归晋察冀军区指挥。1939年1月,一二○师主力抵达冀中,成立了八路军冀中区总指挥部,贺龙任总指挥,吕正操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冀中的游击战争,第三纵队有很大发展。同年8月,一二○师离开冀中后,第三纵队在极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战争。1943年秋,吕正操奉中央之命,率部到达晋西北地区,第三纵队建制随即取消。                  八路军第四纵队:
                     
                  1938年5月,根据集总指示,一二O师宋时轮支队与邓华支队回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归晋察冀军区指挥,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同时组成党的纵队委员会,邓华任书记。6月,第四纵队经平北向冀东地区挺进,配合中共冀热边特委领导的冀东抗日武装起义,部队迅速扩大到7万余人。10月,第四纵队和起义武装大部撤向平西整训,撤退中部队受到较大损失。193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和集总指示,以第四纵队为基础,成立冀热察挺进军,肖克任司令员,并组成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平西、冀东、平北地区的武装斗争。至此,第四纵队番号取消。1939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由三四四旅(欠六八七团)与第六支队(欠第四总队)合编为新的八路军第四纵队,辖第四、五、六旅,由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坚持豫皖苏边区的斗争。1941年初,皖南事变以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八路军第四纵队整体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兼政委,参谋长张震。                  八路军第五纵队:
                     
                  1940年5月,第二纵队政委黄克诚奉命率该纵队三四四旅、新二旅主力共五个团1.2万余人及教导营500余名干部,由冀鲁豫南下支援新四军。6月,在永城以南新兴集与新四军第六支队回合。中共中央指示,第二纵队归中共中原局直接指挥。新二旅及三四四旅六八七团与皖东北的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第四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韩振纪任参谋长,吴法宪任政治部主任,辖三个支队共九个团近2万人,执行东进任务。皖南事变后,第五纵队整体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                  八路军后方留守处:
                    
                  八路军主力开赴前线抗日后,中央军委将一一五师炮兵营、辎重营;一二○师七一八团、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重营;一二九师之三八五旅(欠七六九团)、特务营、炮兵营、工兵营等共9000余人组成八路军后方留守处,由肖劲光任主任兼政委,辖八个警备团、七七零团及三八五旅旅部等部。10月12日成立了五县警备司令部及两延河防司令部。何长工任五县警备司令员,郭洪涛任政治委员;陈奇涵任两延河防司令部司令员,白志文任副司令员。同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将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                  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
                     
                  1937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肖劲光任司令员,莫文任政治部主任,留守兵团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1938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陕甘宁边区各部队由留守兵团指挥。此时留守兵团辖三八五旅、警备第一至八团、绥德警备司令部、保安司令部等部。至1940年,留守兵团直辖三八五旅、三五九旅、警备一旅、关中警备司令部、保安司令部等共13个团,31000余人。1942年月13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贺龙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治委员(在关养病期间,由高岗代理),徐向前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肖劲光任副司令员,林枫任副政委。留守兵团归联防军司令部统一指挥。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1942年5月13日,中央军委决定在延安建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并任命贺龙为司令员,关向应为政治委员(关休养期间,由高岗代政委),徐向前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林枫任副政治委员,下辖八路军第一二○师、留守兵团、晋绥军区部队和陕甘宁边区保安队以及炮兵团等部。6月10日,联防军司令部正式成立。9月15日,中央军委决定将联防军司令部与留守兵团司令部合并,增任肖劲光为副司令员,张经武接任参谋长,不久,又任命谭政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但对外一律不用联防军司令部的名义。抗日战争进入反攻时,联防军领导人分赴山东、东北就任新职,中央机关任命王世泰为联防军司令员,习仲勋为政治委员,王维舟、阎揆要为副司令员,张仲良为副政治委员,张文舟为参谋长。此时,联防军仅指挥陕甘宁边区部队。                  东进纵队:
                     
                  1937年12月17日,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一二九师以七六九团4个步兵连队、1个机枪连队、1个骑兵连队组成东进纵队,由三八六旅副旅长陈再道任司令员,东进冀南,开辟抗日根据地。1938年7月东纵兼冀南军区,陈再道任司令员,宋任穷任政治委员,辖8个支队和1个独立团。1939年1月,冀南军区与东进纵队分开,宋任穷任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任纵队司令员,刘志坚任政治委员,卜盛光任参谋长,钟汉华任政治部主任。1940年5、6月间,一二九师又新编了6个旅,其中东进纵队被编为新七旅,旅长易良品,政委文建武。至此,东进纵队番号撤销。                  大青山支队:
                     
                  1938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由一二O师派兵建立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师部决定以三五八旅第七一五团、师直绮兵营一个连组成大青山支队,由该旅政委李井泉任司令员兼政委,姚吉吉任参谋长,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7月底大青山支队正式出发开支赴绥中、绥西大青山地区。为加强绥远地区武装力量,1940年,贺龙、关向应决定将大青山支队的3个营扩大为3个团,姚喆任司令员,1942年10月,中共晋绥分局根据中央决定,将绥远(大青山)和雁北合并,成立塞北军分区,以姚喆为司令员,高克林任政委,统一指挥塞北区的军事行动,同时撤销支队番号。                  冀热察挺进军:
                     
                  1939年2月,在八路军第四纵队基础上与冀东起义部队合编而成,由肖克任司令员,程世才任参谋长,伍晋南任政治部主任,统一指挥平西、平北、冀东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挺进军下辖2个支队和1个抗日联军。1942年,晋察冀军区精简整编,挺进军番号取消,平西、平北、冀东各成立军分区,肖克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                  冀鲁豫支队:
                     
                  1939年2月,三四四旅代旅长杨得志、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奉八路军总部命令,率旅直一部、一个警卫排、一个工兵排、一个迫击炮排,挺进直南地区。4月初,将活动在该地区的八路军特务团、独立团、黄河支队、冀鲁豫第五支队合编为冀鲁豫支队,杨得志任司令员,下辖4个大队,至年底发展到7000余人。1940年4月底,奉总部命令,八路军第二纵队由黄克诚率领,从太南地区进入直南地区与杨得志会合。随即,冀鲁豫支队与第二纵队合编,仍称为第二纵队,杨得志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下辖三四四旅、新二旅、新三旅、河北民军第一旅。至此,冀鲁豫支队番号撤销。                  山西新军:
                     
                  山西新军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由薄一波同志负责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组织起来的一支抗日武装。包括"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工卫旅、暂一师、政卫旅、二一二旅、二一三旅和在牺盟救国会领导下的各地游击队等革命武装。1937年8月1日,决死第一纵队(第一总队)在太原成立,政委薄一波,纵队长鲁应麟(旧军官),政治部主任牛佩琮;10月下旬,决死二总队成立,11月,改编为二纵队,政委张文昂,纵队长陈庆华(旧军官),政治主任韩均;1938年2月,相继成立了决死三、四纵队。决死三纵队,政委戎子和,纵队长陈光斗(旧军官),政治部主任董天知;决死四纵队,政委雷任民,纵队长梁浩(旧军官),政治部主任李力果。分别开赴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北、晋西南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后又相继成立了政卫旅(旅长张韶芳,政治部主任廖鲁言),工卫旅(旅长郭挺一,政治部主任侯俊言),二一二旅(旅长孙定国,政治部主任李成林),二一三旅(旅长郝玉玺,政委程国梁,政治部主任牛佩瑄),暂一师(师长续范亭,参谋长张希钦)。
                     
                  1939年,阎锡山以6个军进攻我决死第二纵队和晋西独立支队,制造了"十二月事变"。为了粉碎敌人进攻,便于统一指挥,晋西北区党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决定成立新军临时总指挥部。翌年1月,新军总指挥部正式成立,续范亭任总指挥,罗贯波任政委。雷任民、张文昂任副总指挥,张希钦人参谋长,下辖第二纵队、决死第四纵队、暂一师、工卫旅。3月初,晋北新军进行整编,以续范亭为司令员,罗贯波为政委,决死第一纵队清除了阎锡山的旧军官,由薄一波任纵队长兼政委,牛佩琮为副纵队长兼政治部主任,严天民为参谋长。决死第三纵队除被反动军官拉走3个多团外,其余也在我党掌握下,仍在太南地区坚持斗争。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以便使武装建设、对敌斗争与根据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1940年2月,决死第三纵队编入八路军第二纵队。1940年11月7日正式成立了晋西北军区,暂一师、决死第二、四纵队、工卫旅都编在军区序列内;决死第一纵队编入由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一二九师的战斗序列。
                  晋冀豫边游击纵队:
                  简称边纵。1938年底,根据集总命令,晋冀豫军区改称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倪志亮任司令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新亭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支队(支队长桂干生,政委张南生)、第二支队(支队长唐天际,政委方升普)、第三支队(支队长张贤约,政委杨树根)、第四支队(支队长赵基梅,政委谭甫仁)。1939年秋,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改称晋冀豫边游击纵队。边纵在太行根据地的抗战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1940年6月,晋冀豫边游击纵队在整编中撤销,成立太行军区。                  南下支队:                     
                  1944年,9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组织八路军南下支队,挺进华南,随即以三五九旅主力一部5000余人,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治委员,郭鹏任副司令员,王恩茂任副政委,挺进湘鄂赣边,创建根据地,三五九旅留下的部队约5000余人,作为第二梯队,待机南下。11月9日从延安出发,渡过黄河,越过陇海铁路,于1945年1月29日到达鄂豫皖根据地的大悟山,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师。2月初,鄂豫皖区党委决定派第四十、第四十一2个团配合南下支队挺进湘鄂赣地区。3月,南下支队进入湖南,改称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3月16日进驻平江,因遭国民党4个军的多路围攻,被迫于4月15日撤离平江,
                  4月底,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湘鄂赣边区党委、军区和行署。1945年7月上旬,王震、王首道根据中共中央建立湘粤赣边根据地的指示,率部继续向湘粤赣边进军。8月奉中共中央之命北上接应南下支队的东江纵队也到达这一地区。但由于国民党军集结数师兵力围击南下支队和东江纵队,致使南下支队和东江纵队无法靠拢,处境困难。9月7日,中共中央指示南下支队停止南进,从湘粤边北返,向新四军第五师再次靠拢。11月初,南下支队返回鄂豫皖根据地,恢复了三五九旅番号,并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编入新四军第五师战斗序列,直至解放战争开始。南下支队第二梯队于1945年6月南下,当进到河南新安地区时,因日本投降,当即奉命开赴东北。                  冀中回民支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斗在河北中部地区的回族人民抗日武装。1938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冀中回民教导队,与回族共产党员马本斋领导的河北游击军联合组成回民教导队。马本斋任总队长。1939年秋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支队司令员。1940年发展到2000多人。支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转战在冀中和冀鲁豫的广大地区,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后该支队编入冀中军区。                  晋察冀军区:                     
                  1937年平型关战斗后,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南下开辟吕梁山抗日根据地。该师政委聂荣臻奉命率领独立团、骑兵营等共2000余人,留守五台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11月7日,中央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军分区。到1939年年底,全军区部队发展到127000余人。1942年2月起,晋察冀军区实行精兵简政。2月,撤销挺进军,成立了1至13个军分区,1945年
                  8月,根据中央编组野战军指示,军区迅速扩编主力团,将区队、支队、区小队编为团,发起战略反攻,直至日本最后投降。8年抗战中,晋察冀军区部队对敌作战共65000余次,毙伤敌伪230000余人。军区部队由2000余人发展到300000余人。1945年9月,主力编为晋察冀野战军。                  冀热辽军区:                      
                  晋察冀军区所辖的1个二级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4年7月指示,9月至11月,晋察冀军区先后成立了冀晋、冀中、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并以各区部队为基础,组织了野战军。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副司令员詹才芳,副政委李楚离,参谋长彭寿生,政治部主任李中权。                      
                  辖5个军分区:第十四军分区,司令员何能彬(兼),政委李子光;第十五军分区,司令员李雪瑞,政委傅西河;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政委王延春;第十七军分区,司令员王耀南,政委王世煜;第十八军分区,司令员赵文进,政委焦若愚。新编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第十九团。                  冀晋军区:                      
                  晋察冀军区所辖的1个二级军区。为便于指挥作战并为大反攻作好组织准备,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4年7月指示,9月至11月,晋察冀军区先后成立了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并以各区部队为基础,组织了野战军。冀晋军区司令员唐延杰,政委王平,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连奎,参谋长张开荆。                      
                  辖4个军分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曾美,政委张连奎(兼);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李湘,政委黄文明;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马龙,政委丁莱夫;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陈坊仁,政委刘达。新编第四十六、第四十七、第四十八、第四十九团。                  冀察军区:                     
                  晋察冀军区所辖的1个二级军区。为便于指挥作战并为大反攻作好组织准备,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4年7月指示,9月至11月,晋察冀军区先后成立了冀察、冀晋、冀中、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并以各区部队为基础,组织了野战军。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道生,参谋长易耀彩。                     
                  辖4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肖应棠,政委杨士杰;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肖文玖,政委杜存;第十二军分区,司令员覃国翰,政委段苏权;第十三军分区,司令员何能彬,政委吴光。新编第四十四、第四十五团。                  冀中军区:                     
                  晋察冀军区所辖的1个二级军区。1938年4月,与八路军第三纵队同时成立,第三纵队机关兼军区机关,吕正操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后由程子华继任),孟庆山任副司令员,孙毅任参谋长,孙志远任政治部主任。                     
                  辖4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赵承金;第二军分区,司令员于权申;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沙克;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孟庆山(兼)。1942年晋察冀军区实行精简整编后,冀中军区辖5个军分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王长江,政委旷伏兆;第七军分区,司令员于权申,政委吴西;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委金城;第九军分区,司令员王凤斋,政委吴立人;第十军分区,司令员周彪,政委帅荣。1943年下半年,冀中军区机关与晋察冀军区机关合并,其隶属军分区归晋察冀军区直接指挥。同年秋,第三纵队开赴晋西北。1944年,冀中区的形势恢复到1940年秋的局面,根据中共中央军委7月指示,9月至11月,晋察冀军区先后成立了冀中、冀南、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冀中军区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林铁,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参谋长沙克。辖5个军分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王先臣(王牺牲后叶楚屏代),政委魏震;第七军分区,司令员于权申,政委张春庆;第八军分区,司令员贾士珍,政委周彪;第九军分区,司令员魏洪亮,政委陈鹏;第十军分区,司令员刘秉珍,政委旷伏兆。新编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六、第二十七、第二十八、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团。                  晋西北军区:                     
                  1940年11月7日成立,一二O师兼军区机关,贺龙兼任司令员,关向应兼任政治委员,续范亭任副司令员,周士第兼任参谋长,士泗淇兼政治部主任。                     
                  辖6个军分区:第二军分区(独立第二旅兼),司令员彭绿叶辉,政委张平化;第三军分区(三五八旅兼),司令员王尚荣,政委白坚(冼恒汉代);第八军分区(决死第二纵队兼),司令员韩钧,政委王逢源;直属军分区(1941年3月成立),司令员陈漫远;第五军分区(1941年5月成立),司令员郭鹏,政委胡全。所辖部队包括三五八旅,独立第一、第二旅,暂一师,决死第二、第四纵队,工卫旅,大青山骑兵支队。晋西北军区领导着北起大青山,南迄汾离公路,东至同蒲路,西至黄河的广大地区的游击战争。军区部队(含该区的新军)发展到51000余人。1942年6月,林枫任一二○师政委兼晋西北军区政治委员。10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                  晋绥军区:                     
                  1942年10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统一领导晋西北和绥远地区的军事工作,属联防司令部建制。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副司令员续范亭,副政治委员林枫,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辖6个军分区:直属军分区,司令员陈漫远;第二军分区(独二旅兼),司令员许光达,政委张平化;第三军分区(三五八旅兼),司令员张宗逊,政委李井泉;第六军分区(由第三军分区一部组成),代司令员孙超群,政委刘文珍;第八军分区(新军总指挥部并入),司令员兼政委罗贵波;塞北军分区(由大青山区与第五军分区合编而成),司令员姚吉吉,政委高克林。指挥三五八旅,独立第一、第二旅,决死第二、第四纵队,大青山支队。1943年秋,吕正操率第三纵队抵晋西北后,任晋绥军区司令员,林枫兼政委,续范亭任副司令员,周士第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抗战胜利前夕,贺龙任军区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续范亭、周士第任副司令员,陈漫远任参谋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辖9个军分区。1945年9月,组建了吕梁、雁门、绥蒙3个二级军区。同时成立了晋绥野战军,辖三五八旅、独立第一、二旅和独立第三旅。三五八旅旅长黄新廷,政委余秋里;独一旅旅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独二旅旅长许光达,政委孙志远;独三旅(9月组建)旅长杨嘉瑞,政委金如柏。                  晋冀鲁豫军区:                     
                  1945年8月20日成立,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滕代远、王宏坤任副司令员,薄一波、张际春任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任政治部副主任,李达任参谋长,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4个军区。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王秉璋,政委张玺,副司令员刘志远,副政委赵健民、潘复生,参谋长潘焱,政治部主任王幼平。                    
                  下辖第一、二、三、四、五、六军分区。冀南军区,司令员杜义德,政委李菁玉,副司令员王光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副政委马国瑞,参谋长陈明义,下辖第七、八、九、十、十一军分区和独立四旅。太行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政委李雪峰,副司令员黄新友、赵辉楼,副政委黄镇,参谋长何正文,政治部主任袁子钦,下辖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军分区。太岳军区,司令员王新亭,政委王鹤峰,副司令员孙定国,副政委裴孟飞,参谋长邓仕俊,政治部主任桂绍彬,下辖第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军分区和一个独立旅。                  冀鲁豫军区:                     
                  1940年4月,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从太(行山)南进入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之直南(今河南北部的濮阳、清丰、南乐、长垣等地)地区,与冀鲁豫支队会合,并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两部合编,仍称第二纵队,杨得志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辖三四四旅、新二旅、新三旅、河北民军第一旅等部;同时成立了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兼冀鲁山豫军区,黄克诚任军区司令员,崔田民任政治委员,辖第一、二、三军分区。6月,军区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石友三部的进攻。至此,包括豫北、直南、鲁西南地区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已初步形成。1941年春,冀鲁豫军区部队粉碎了日伪的多次"扫荡",巩固了根据地。7月7日,为加强鲁西和冀鲁豫边区的军事指挥,鲁西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仍由第二纵队兼军区机关,军区司令员崔田民,政治委员苏振华(兼),辖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军分区。1942年2月和6月,冀鲁豫军区先后两次实行精兵减政,第二纵队番号取消,一切武装归冀鲁豫军区指挥。9月,粉碎敌万余人大"扫荡"。1942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将山东的湖西区、华中的豫皖苏边之水东地区归冀鲁豫军区管辖,并决定该军区直属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领导。杨得志任司令员(1943年6月去延安),黄敬任政治委员,王宏坤、杨勇任副司令员,苏振华任副政治委员,阎揆要任参谋长,崔田民任政治部主任。1943年9月至11月,军区部队粉碎敌30000余人的大"扫荡"。1944年5月,冀南军区又与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军区,宋任穷任司令员,黄敬任政治委员,王宏坤、杨勇任副司令员,苏振华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曹里怀任参谋长。随即展开攻势作战,歼灭大批敌人,收复大片国土。1945年初,冀鲁豫军区为策应八路军王树声部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加强水东,开辟水西,扩大了豫东抗日根据地,并发动了春、夏攻势作战。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冀鲁豫军区归晋冀鲁豫军区指挥。此时,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为王秉璋,政治委员为张玺,副司令员为刘志远,副政治委员为赵健民、潘复生,参谋长为潘焱,政治部主任为王幼平。                  晋冀豫军区:
                  1938年4月下旬成立,对外称八路军一二九师后方司令部。司令员由一二九师参谋长倪志亮兼任,黄镇任政治委员。                   
                  下辖5个军分区,各军分区对外仍以支队名义出现。秦赖支队(亦称独立第一军分区),秦基伟任司令员,赖际发任政治委员;八路军游击支队为第二军分区,桂干生任司令员,张贻祥任政治委员;先遣支队为第三军分区,张贤约任司令员,张南生任政治委员;谢张大队为第四军分区,张国华任司令员,谢家庆任政治委员;赵涂支队为第五军分区,赵基梅为司令员,涂锡道为政治委员。全区约有基干武装20000余人,活动于西起同蒲路,弱抵平汉路,南到黄河北岸的广大地区。同年12月30日,根据集总命令,晋冀豫军区改称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倪志亮任司令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新亭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支队(支队长桂干生,政委张南生)、第二支队(支队长唐天际,政委方升普)、第三支队(支队长张贤约,政委杨树根)、第四支队(支队长赵基梅,政委谭甫仁)。1939年秋,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改称晋冀豫边游击纵队。1940年6月,晋冀豫边游击纵队在整编中撤销,成立太行军区。                  冀南军区:                      
                  1938年4月成立,宋任穷任司令员,文建武任参谋长,王光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5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徐绍恩,政委李林;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周光策,政委余品轩;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宋树权,政委周发田;第四军分区司令员余伦胜,政委王心高;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葛桂斋。1939年1月16日,集总又任命王宏坤为冀南军区副司令员。1940年6月,一二九师整编后,陈再道任冀南军区副司令员,刘志坚任政治部主任。下辖6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桂干生,政委刘志朝;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吴成忠,政委王贵德;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高厚良,政委李定灼;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杨宏明;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赵义京,政委杨树根;第六军分区司令员邹国厚,政委陈祖盛。1943年10月,一二九师与集总合并后,冀南军区归集总直接指挥。1944年5月11日,冀南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了新的冀鲁豫军区,但仍保留冀南军区名义,并成立了冀南指挥部,以便于指挥冀南地区的作战,王宏坤兼司令员,杜义德任副司令员,彭涛任副政委。1945年8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冀南军区成为该军区的4个二级军区之一。此时,冀南军区司令员为杜义德,政委李菁玉,副司令员王光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副政委马国瑞,参谋长陈明义。下辖第七至第十一军分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白云,政委许梦侠;第八军分区司令员李定灼,政委赵一民;第九军分区司令员张维翰,政委李福祥;第十军分区司令员王蕴瑞,政委江明;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刘福胜,政委陈登昆;独立四旅旅长孙仁道,政委杨树根。                  太行军区:                      
                  1940年6月成立,一二九师兼太行军区,师领导兼军区领导。下辖5个军分区,几经调整,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秦基伟,政委高杨;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张国傅,政委赖若愚;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郭国言,政委王一伦;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石志本,政委王孝慈;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皮定钧,政委鲁瑞林。1942年1月15日,一二九师颁布整编令及新编制表。按新编制,一二九师仍兼太行军区,师领导为军区领导。下辖6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秦基伟,政委高扬;第二军分区(新十旅兼)司令员曾绍山,政委赖若愚;第三军分区(决死三纵队兼)司令员鲁瑞林,政委王一伦;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石志本,政委王孝慈;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皮定钧,政委王维纲;第六军分区司令员宋凤洲,政委朱穆之。1943年10月,集总决定太行军区与一二九师分开,另组太行军区机关,由集总直接指挥太行军区。1945年8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太行军区成为该军区的4个二级军区之一。此时,太行军区司令员为秦基伟,政委李雪峰,副司令员黄新友、赵辉楼,副政委黄镇,参谋长何正文,政治部主任袁子钦。下辖第十二至十七军分区:第十二军分区司令员胡震,政委孙楚;第十三军分区司令员鲁瑞林,政委刘建勋;第十四军分区司令员韩卫民,政委丁一川;第十五军分区司令员黄新友(兼),政委刘毅;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崔建功,政委谷景生;第十七军分区司令员陶国清,政委陶鲁笳。                  太岳军区:                     
                  1940年6月成立,由三八六旅兼该军区,旅长兼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王新亭,参谋长周希汉,政治部主任苏精诚。下辖3个军分区,几经调整后,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之;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张淇涵,政委史健;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王清川,政委王储。1941年1月,三八六旅为机动兵团,由决死一纵队兼太岳军区。同年8月,三八六旅与决死一纵队组成太岳纵队。1942年1月10日,集总令太岳军区及太岳纵队划归一二九师建制。1942年1月15日,一二九师颁布整编令及新的编制表,按新编制,太岳军区由太岳纵队兼,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薄一波,副司令员谢富治,参谋长毕占云,政治部主任王新亭。下辖4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李聚奎,政委顾大川;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政委刘忠;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孙定国,政委刘聚奎;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唐天际,政委李哲人。1942年10月,一二九师与集总合并后,太岳军区归集总直接指挥。1945年8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军区成立,太岳军区为该军区4个二级军区之一。此时太岳军区司令员为王新亭,政委王鹤峰,副司令员孙定国,副政委裴孟飞,参谋长邓仕俊,政治部主任桂绍彬。下辖第十八至二十一军分区:第十八军分区司令员刘聚奎,政委刘植岩;第十九军分区司令员张祖谅,政委刘尚志;第二十军分区司令员王墉,政委柴泽民;第二十一军分区司令员郭庆祥,政委薛迅;独立旅旅长刘金轩,政委李耀。                  山东军区:                      
                  1942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归一一五师指挥,陈光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王建安任副司令员,袁也烈任参谋长,江华任政治部主任。山东纵队所司令员部队除一部拔归一一五师建制外,大部改为军区和军分区的基干武装。同时,山东纵队机关一部组建为鲁中军区,第二旅机关改为滨海独立军分区,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机关改建为冀鲁边军区。1943年3月,一一五师和山东军区合并为新的山东军区(仍保留一一五师番号),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为一一五师政治委员、代师长,黎玉任副政治委员,肖华任政治部主任。统辖鲁南、鲁中、胶东、清河、冀鲁边、滨海等6个军区。一一五师和原山东军区所属部队番号撤销,统编为13个主力团,分属各军区和军分区,坚持所在地区的斗争;一部充实地方武装。至此,山东地区的八路军实现了军事的统一指挥,大大加强了对敌斗争。1943年,山东军区部队在"敌进我进"方针的指导下,进入铁路沿线和日伪"蚕食"地区积极打击敌人,先后粉碎了日伪军的大"扫荡",并向伪军刘桂棠部、吴化文部等发起攻势作战,取得重大胜利。1944年1月,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决定,清河军区与冀鲁边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1944年和1945年夏,山东军区部队乘日军收缩战线、兵力不足之际,发起攻势作战,先后共歼灭日伪军110000余人,收复县城11座,拔除据点1200余处,沟通了山东各根据地之间以及华中解放区的联系,将敌人压缩在交通沿线和城镇之内,为大反攻创造了条件。山东军区部队在斗争中壮大,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已发展到230000余人,辖5个军区,20个军分区,3个教导团,18个主力团,4个独立旅。1945年8月20日,中共山东军区召开高干联席会议,会后,山东军区部队迅速进行了整编。整编后,山东军区统辖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等5个军区、8个师、12个警备旅、1个海军支队。根据毛泽东的号召和朱德的命令,山东军区部队向日伪军展开了大反攻,经1个多月作战,歼灭日伪军60000余人,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奉中共中央命令,从10月被至11月底,山东军区主力60000余人,在罗荣桓率领下,由陆路、海路先后分3批开赴东北。这些部队在解放战争时期编入第四野战军。留在山东地区的部队编入第三野战军。                  鲁西军区:                     
                  1940年4月成立,军区机关由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兼,肖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勇任副司令员。同年冬,一一五师教导第三旅兼鲁西军区,杨勇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委。1941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指示,鲁西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                  鲁南军区:
                  1940年10月成立,邝任农任司令员兼政委,不久,张光中任司令员,邝任农政委。1943年3月,一一五师与山东军区合并为新的山东军区后,鲁南军区司令员为张光中,政委王麓水。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王吉文,政委刘春;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贾耀祥,政委张雄;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王六生,以及第三、第五团。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鲁南军区司令员为张光中,政委为傅秋涛。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贺健,政委杨士法;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贾耀祥,政委冯起;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胡大荣,政委李青。为执行大反攻任务,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指示,将本区部队编为第八师以及警备第八旅、第九旅。第八师师长兼政委王麓水,副师长何以祥。                  胶东军区:                      
                  1942年7月由山东第五支队机关改称,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副司令员王彬。1943年3月以后,吴克华任副司令员。下辖: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刘涵,政委仲曦东;西海军分区,司令员陈华堂,政委吕明仁;南海军分区,司令员肖镜海,政委刘仲华;北海军分区,司令员孙端夫,政委王夷藜,以及第十三、第十四、第十六团。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军区司令员、政委仍为许世友、林浩,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袁仲贤,政治部主任彭嘉庆。下辖: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刘涌,政委仲曦东;西海军分区,司令员陈华堂,政委吕明仁;南海军分区,司令员南若瑜,政委廖海光;北海军分区,司令员孙间夫,政委刘仲华。为执行大反攻任务,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指示,军区所属部编为第五师、第六师和警备第四、第五旅。第五师师长吴克华,政委彭嘉庆(兼),参谋长肖镜海,政治部主任刘浩天;第六师师长聂凤智,政委李丙令,副师长兼参谋长蔡正国。不久,第五、第六师开赴东北。                  鲁中军区:                     
                  1942年8月由山东纵队机关一部组建,王建安任司令员(兼),罗舜初任政委,周赤萍任政治部主任,辖3个军分区。1943年3月,一一五师与山东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后,鲁中军区主官未变。下辖3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廖容标,政委林乎加;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吴瑞林,政委王一平;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赵杰,政委董琰;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孙继先,政委霍士廉;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陈奇,政委李伯秋,以及第一、第二、第四团。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鲁中军区主官未变,副司令邝任农,副政委李培南,参谋长胡奇才,政治部主任丁秋生。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陈奇,政委林乎加;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封振武,政委王涛;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钱钧,政委刘莱夫;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孙继先,政委霍士廉。为执行大反攻任务,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指示,将军区部队编为第三、第四师以及警备第一、第二、第三旅(后又编第四旅)。第三师师长王建安(兼),政委周赤萍,副师长胡奇才;第四师师长廖容标(后为孙继先),政委王一平,副师长兼参谋长周长胜。不久,第三师和警备第三旅开赴东北。                  滨海军区:                     
                  1942年8月,山东纵队第二旅机关改为滨海独立军分区,何以祥任司令员,王叙坤任政委,辖第五、第六团。1943年3月,一一五师与山东军区合并为新的山东军区后,滨海独立军分区改为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政委符竹庭,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梁兴初,政委覃士冕;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罗华生,政委刘西元,以及第四、第六、第十三团。1945年5月,日本投降前夕,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渠,政委唐亮,政治部主任赖可可。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黎有章,政委王众音;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覃士冕,政委谷牧;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赵杰,政委田海山(兼)。为执行大反攻任务,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指示,将军区部队编为第一、第二师以及警备第十、第十一旅。第一师师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第二师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不久,第一、第二师开赴东北。                  冀鲁边军区:
                  1942年8月,由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机关改称,司令员周贯五,政委王卓如。1944年1月,与清河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                  清河军区:                      
                  1942年3月由山东纵队第三旅机关改称,司令员杨国夫,政委景晓村,副政委刘其人,参谋长袁也烈,政治部主任徐斌洲。下辖第一、二、三、四军分区。统一领导清河区的八路军部队。1944年1月,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决定,该军区与冀鲁边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                  渤海军区:                      
                  1944年1月,由冀鲁边和清河军区合并而成,杨国夫任司令员,景晓村任政委。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傅继泽,政委陈德;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龙书金,政委曾旭清;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黄荣海,政委李广文;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王兆祥,政委徐洲;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许云轩,政委李曼村。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军区主官并无变化。副司令袁也烈,副政委刘其人。下辖: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傅继泽,政委陈德;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刘贤权,政委曾旭清;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黄荣海,政委李广文;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王兆祥,政委徐斌洲;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赵寄舟,政委岳拙元;第六军分区,司令员许云轩,政委李曼村。为执行大反攻任务,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指示,将本区部队编为第七师和第六、第七旅。第七师师长杨国夫,政委周贯五。不久,第七师开赴东北。                  河南军区:                      
                  为加强豫西八路军的力量,王树声等奉中共中央军委之命,率领由留守陕甘宁边区的三八五旅七七0团和警备一旅二团组织的豫西抗日游击第三、四支队共2000余人,于1944年11月初由延安出发,经晋西北、晋东南向豫西挺进。该部由济源北泉、垣曲之石曲渡过黄河,于1945年2月中旬进抵宜阳西南之东赵堡地区,除留一部与当地抗日武装组织伊洛独立支队在原地开展游击战争外,主力继续南进至登封以南的东、西百里坪地区,与第一军分区部队会师。2月底,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了河南军区,王树声任司令员,戴季英任政治委员,刘子文任副政委,熊伯涛任参谋长,吕振球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支队(兼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皮定钧,政委徐子荣;第二支队(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聚奎;第三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陈先瑞;第四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张才千。不久,又成立了第六支队,司令员刘昌义,政委张立雄。河南军区直属中央军委,统一领导豫西的抗日斗争。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在西安市七贤庄一号设立了红军联络处,1937年5月改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办事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林伯渠、董必武先后任中共中央代表,伍云甫、周子健先后任办事处处长,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宣侠父也是办事处负责人之一。1946年9月10日该办事处撤消。                  八路军驻晋办事处:                      
                  1936年7月,应阎锡山之邀,彭雪枫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到太原对阎锡山进行统战、联络工作。1937年3月,在新满城30号设办事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改称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彭雪枫任处长,周恩来任中共中央代表。中共中央北方局、山西省工委在此秘密办公。由于忻口战况失利,11月2日,阎锡山下令全线撤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也只得随其后撤,5日,办事处处理完一切事务,开始撤退出太原,向临汾转移。                  八路军驻临汾办事处:                      
                  1937年11月11日,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人员全部抵达临汾,并开始工作,住于东关贺二加胡同,不久称住城西汾河西岸的刘村镇。同年12月底,八路军总部转战到洪洞县马牧村,由于八路军总部与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山西省政府等相距较近,可以直接对话,办事处已无居中联络之必要,中央决定办事处撤销,1938年2月16日,彭雪枫、张震分别带大部分工作人员赴河南工作,另大部分留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2月底,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正式撤销。                  八路军驻秋林办事处:                      
                  临汾失陷后,第二战区长官部迁至宜川秋林镇一带。为继续保持与阎锡山的联络,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决定在陕西宜川县秋林镇设立了八路军驻第二战区办事处,王世英、曹言行先后任处长。抗战后期,八路军驻秋林办事处停止工作。                  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
                       1937年9月,国共南京谈判时正式成立,地址在傅侯岗。初期由叶剑英、博古负责,后为李克农。上海失陷前该办事处撤离

                  八路军驻沪办事处:                      
                  1937年"七。七"事变后正式成立,地址在福煦路多福里21号,潘汉年、李克农先后负责。11月日军占领上海时,该办事处撤消。                  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                      
                  1937年10月下旬,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在汉口府西1路安仁里1号成立,李涛任处长,由董必武直接领导。1937年12月南京陷落,中共代表团由南京转抵武汉,南京八办与之合并,办事处迁至汉口日租界中街89号(江岸区长春街67号),钱之光任处长。1938年春,增设新四军办事处。1938年10月武汉失陷,办事处撤抵湖南。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                    
                  1937年底,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徐特立为驻湘代表,在长沙市徐祠巷徐家祠堂建立八路军长沙通讯处,王凌波为主任,后迁至寿星街2号,1938年8月兼设新四军驻湘办事处,同年12月通讯处迁至宝庆(今邵阳)。1939年平江惨案后该通讯处撤消。                  八路军驻邵阳通讯处: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于1938年12月从长沙迁至此,驻两路口曾家院子,受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领导,1939年8月由于第九战区长官部通令,被迫停止办公,徐特立、王凌波继续留湘工作,1940年9月,王凌波离湘,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工作全部结束。                  八路军驻衡阳办事处:                      
                  1938年10月14日成立,办事处设在卡路巷16号(今城北区蒸阳路9号),李克农任主任,工作人员均是从武汉八办撤退来的。1939年4月办事处驻地被日军炸毁,搬迁至郊外廖家湾,改称八路军衡阳交通站,张培元任站长,同年7月,交通站撤离衡阳,退至桂林八办。                  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                      
                  1938年11月设立,地址在桂林市桂北路138号,吴奚如任主任,由李克农直接领导办事处工作,并领导驻湘通讯处、衡阳办事处、韶关办事处。1941年皖南事变后被桂军限期撤走,1月22日全部撤离转赴重庆。                  八路军驻渝办事处:                      
                  1939年1月1日正式办公。地址最初设在重庆机房街,5月迁至红岩村刘家园。中共南方局、中共代表团均在此办公。1947年3月撤回延安。另外,在曾家岩50号设有周恩来办公点,对外称周公馆。                  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                      
                  1938年1月在广州市德政北路7号成立,云广英任主任,由张云逸直接领导,4月迁至百子路10号廖仲恺故居办公,同年10月办事处随第四战区长官处、广东省府等机关迁翁源县,12月迁韶关,改名八路军驻韶关办事处。                  八路军驻韶关办事处:                      
                  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于1938年12月从翁源县迁来,更名为八路军驻韶关办事处,地址设在河西武江路62号,受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领导,1940年10月,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第二咨反共高潮,办事处被迫停止,云广英到延安,其他工作人员由中共粤北省委安排。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                      
                  1938年1月,八路军香港办事处在香港皇后大道中18号成立,对外称粤华公司,廖承志为负责人,潘汉年参与领导,1939年1月中共南方局成立,办事处受南方局直接领导。1942年2月由于香港沦陷,办事处结束。                  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                    
                  1938年11月党中央派刘向三带50余人去洛阳,组建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由于国民党方面阻挠,只是在南关贴廓巷建成通讯处,只留少数人员,其余到渑池待命。1939年初卫立煌接任一战区司令长官后,遂改通讯处为办事处。待命人员建立了八路军兵站。5月刘子久任办事处主任,1940年10月袁晓轩任主任,后叛变革命,皖南事变年反共老手蒋鼎文接任一战区司令长官后,办事处工作难以坚持,1942年2月撤离。                  八路军驻渑池兵站:                     
                  1938年11月党中央派刘向三带50余人去洛阳,组建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由于国民党方面阻挠,只是在南关贴廓巷建成通讯处,只留少数人员,其余到渑池待命。1939年初卫立煌接任一战区司令长官后,正式成立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在渑池待命人员建立了八路军渑池兵站。由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领导。                  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                      
                  为营救西路军人员,1937年6月在兰州建立红军联络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联络处更名为八路军驻甘肃办事处,地址在南滩街54号,彭加伦任处长,朱良才任秘书长。1938年2月迁至南稍门孝友街32号(今酒泉路127号),伍修权任处长,谢觉哉为中共代表,后由赵芝瑞负责。1943年10月22日,中央决定该办事处与西安的驻陕办事处合并,11月办事处撤消,全部人员撤回延安。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                     
                  1937年4月,陈云从莫斯科抵新疆,以中央代表身份在迪化市(今乌鲁木齐)设立中共办事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在迪化南梁正式设立,对外称南梁"第三招待所",陈云、邓发、陈潭秋先后任中共中央代表,滕代远任处长。1942年4月,盛世才反共,9月将陈潭秋、毛泽民等逮捕,办事处被封闭。                  八路军驻豫北办事处:                      
                  1941年6月,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在河南林县任村北街设立豫北办事处,负责人先后有王百评、申伯纯。1945年8月该办事处撤消。                  八路军驻皖东北办事处:                      
                  1939年9月,经八路军高级参谋张爱萍、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秘书刘玉柱与国民党皖东北六专署专员盛子瑾谈判同意,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在安徽省泗县(今江苏省泗洪县)张塘村正式成立,办事处负责人为张爱萍。1940年3月,办事处完成其使命,奉命撤消。                  八路军驻一战区联络处:
                       1937年9月,八路军总部在新乡地区设八路军驻一战区联络处,负责人朱瑞、唐天际。1938年春撤消。                  八路军驻贵阳交通站:                      
                  1938年12月中旬,周恩来决定在贵阳设立交通站,负责转运去重庆的物资和人员,联络中共贵州地下党。交通站于1939年1月正式成立,袁超俊任站长。1941年1月20日该站被国民党查封。
                  抗日军政大学:
                  全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所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成立,毛泽东兼政委,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罗瑞卿任教育长,1937年1月更为现名,并随中共中央机关迁到延安。红军改编后,林、刘分任115、129师师长,但仍兼职,校务工作由罗瑞卿主持。1938年1月,罗任副校长,刘亚楼任教育长,许光达任训练部长,张际春任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任政治部副主任。为抗战需要,1937年7月开始,先后迁至山西省武乡县蟠龙镇,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办学。罗调离后,腾代远任副校长、代校长,何长工任副校长,总校返延安后,徐向前代理校长,1945年10月,抗大开赴东北,后改为东北军政大学。从1938年冬至1945年春,抗大还陆续在晋冀豫、山东、华中、鄂豫皖等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大12所分校,为八路军、新四军等培养了100000余名军政干部。
                   
                  抗大第1分校:1938年12月,驻甘肃省庆阳地区的抗大第5大队和驻洛川地区抗大第6大队全部,驻延安地区抗大第3、第4大队和陕北公学旬邑分校及西北抗日青年训练班各一部,由陕北东渡黄河,于1939年2月到达太行山区,合编组建抗大第1分校,对外亦称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随营学校。何长工、周纯全、黄欧东、李培南、张雄、袁仲贤、阎捷三、张仁初、韦国清、孙继先、袁也烈、廖海光等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11月,第1分校迁至山东省沂水,后转战于莒县、临沂、沐水、费城和江苏省赣榆等地办学。1943年3月缩编为山东军区教导第1团。
                   
                  抗大第2分校:1938年12月,以驻陕北蟠龙地区的抗大第7大队和驻瓦窑堡的抗大第1大队第1支队为基础,与抗大第2、第3、第4大队和陕北公学旬邑分校,西北抗日青年训练班各一部,合为抗大第2分校。陈伯钧、邵式平、孙毅、朱子向、赵凤岐、徐德操、袁子钦、李志民等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该校成立后,学员分别由陕北和关中出发,于1939年2月到达河北省灵寿县陈庄一带办学。9月又迁到韩信台和唐县、完县边界的神南村。1943年2月返回陕北绥德,并入抗大总校。                   
                  抗大第3分校:1939年7月,抗大总校离开陕北延安,以留在该地区的部分教职员和第1、第2、第5大队各一部为基础,组建抗大第3分校。许光达、陈奇涵、郭化若、张振风、黄志勇、李国华、李逸民、庄田等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1941年10月,八路军工程学校和炮兵团教导营并入第3分校。同年11月11日,第3分校改称军事学院。                   
                  抗大第4分校:1940年3月,新四军第6支队随营学校华中派遣大队,合并组建抗大第4分校。彭雪枫、邓子恢、张爱萍、吴芝圃、张震、肖望东、方中铎、刘清明、李干辉、冯文华、陈锐霆等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7月,该校隶属八路军第4纵队。翌年1 月,隶属新四军第4师。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牺牲,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政治部决定,将抗大第4分校改名"雪枫军政大学"。                   
                  抗大第5分校:1940年11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军政干部学校、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干部学校、新四军皖东干部学校等部,合并组建抗大第5分校。陈毅、赖传珠、冯定、谢祥军、余立金、韩振纪等曾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1941年10月,该校扩编为"华中抗大总分校"。不久,抽调部分教员和干部,组建新的抗大第5分校,黄克诚、吴胜坤、张兴发、王信虎、唐克担任过分校领导。1942年底,部队精减,抗大第5分校停办。1944年夏,恢复抗大第5分校。日本投降后,该校改编为新四军苏北盐阜军分区独立旅。                   
                  抗大第6分校:1940年11月,抗大第4团大部、第1团一部和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合编组成抗大第6分校。刘忠、黄欧东、姚继鸣等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1941年4月,分校并入抗大总校。1943年初,以抗大总校返回陕北时留下的基本科第1、第2营为基础,从校直和各队抽调部分干部,组建新的抗大第6分校。徐深吉、袁子钦、胡汉标、张力雄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同年冬,该校一部改编为太行大队,抗大第6分校撤销。                   
                  抗大第7分校:1941年7月,以八路军第120师教导团为基础,组建抗大第7分校。周士第、徐文烈、喻楚杰、杨尚高担任分校领导工作。1943年1月,第7分校西渡黄河,挺进陕西省绥德地区,并入抗大总校。3月,分校附设陆军中学南下陕西省合水县,编为抗大第7分校第1大队。不久,又组建第2、第3大队,恢复抗大第7分校领导机构。彭绍辉、张启龙、喻楚杰、杨尚高、康永和、方复生等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1946年11月,第7分校扩编为晋绥军区军事政治干部学校。                   
                  抗大第8分校:1941年5月,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军政干部学校一部为基础,扩建抗大第8分校,隶属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张云逸、罗炳辉、冯文华、高志荣、刘毓标、刘述鲛等担任过校领导工作。1943年春,抗大华中总分校结束后,一部分干部和教员加强充实第8分校。同年秋,分校缩编为新四军第2师教导团。                   
                  抗大第9分校:1942年5月,以抗大第5分校苏中大队为基础,扩建抗大第9分校,隶属新四军第1师。粟裕、刘季平、张崇文、杜屏、曹为情、谢云晖、刘亚奇等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该校成立后,即渡江南下,到苏南地区与第2、第16旅教导队合并。1943年夏,随着整个苏中形势的好转,第四分校返回江北办学。1945年春改编为"苏中公学"。后并入华东军事政治大学。                   
                  抗大第10分校:1942年2月,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随营军事学校为基础,组建抗大第10分校。李先念、任质斌、肖远久、郑绍文、余潜、杨焕民、冷新华、邝林等担任过分校领导工作。由于新四军第5师兼豫鄂豫湘赣军区部队较为分散,该校遂编成4个教导团分散办学。1945年9月,第10分校校部改编为新四军第5师第14旅旅部。在此之前,新四军第7师在安徽省无为县也组建抗大第10分校,谭希林、曾希圣、陈仁洪担任分校领导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分校改称新四军第7师随营学校。                   
                  抗大太岳分校:1944年10月,以抗大太岳大队为基础,组建抗大太岳分校,隶属八路军太岳军区。陈赓、赵征夫、李良汉、李茂之担任分校领导工作。1945年10月,抗大总校一部从陕西省绥德地区到达山西省长治地区,遂与太岳分校、太行分校合并组建为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军事政治大学。
                  抗大太行分校:1945年春,以抗大太行大队为基础,组建抗大太行分校,隶属八路军太行军区。童国贵、彭宗珠、孟擎宇、李克林担任分校领导工作。1945年10月,太行分校与太岳分校和抗大总校一部在山西省长治地区合为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军事政治大学。                  中共中央北方局: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派出机关。统辖山东分局、晋察冀分局、太行分局、晋绥分局等华北各战略区的党组织。1936年春,刘少奇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到达天津,重建北方局,并兼任书记。抗战开始后,北方局积极领导华北各地党组织,支持和配合八路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杨尚昆接任书记,1942年7月杨尚昆去延安后,彭德怀代理书记,1943年9月彭德怀去延安,邓小平代理书记。1945年8月,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北方局正式撤销。                  中共晋察冀分局:                      
                  1938年11月成立,归北方局领导,成立之初曾称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彭真任书记,领导晋察冀根据地的北岳区、平西区、平北区、冀东区和冀中区的党委。1941年初,彭真去延安,由聂荣臻任代书记,刘澜涛任副书记。1943年8月北方分局改称晋察冀分局,并调整了领导班子,聂荣臻为书记,程子华、刘澜涛为副书记,在聂荣臻参加党的七大时期,由程子华代理书记。1945年8月北方局撤销,晋察冀分局改为晋察冀中央局,聂荣臻仍任书记。                  中共山东分局:                      
                  1938年11月由苏鲁豫皖省委改称,归北方局领导,统一领导山东及苏北、皖北党组织,郭洪涛任书记,黎玉任副书记。1939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决定山东分局改称中共中央苏鲁皖分局,不久又恢复了山东分局的名称。10月朱瑞任书记,1943年8月朱瑞去延安,罗荣桓任书记。                  中共太行分局:                     
                  1942年9月成立,由邓小平任书记,统一领导太行、太岳、冀南、晋豫(后并入太岳)4个区党委,1943年10月,太行分局撤销,所属党委直属北方局领导。                  中共晋绥分局:                      
                  1942年8月成立,同时撤销了晋西北军政委员会和中共晋西区委。晋绥分局由关向应任书记,林枫副书记,统一领导晋西北、晋西南、绥远3个地区的党、政、军工作。1949年10月撤销,其工作分别移交中共山西省委和中共绥远省委,原雁北区划归察哈尔省委领导。                  中共冀鲁豫分局:                      
                  为加强对冀鲁豫边与冀南两区的统一领导,1943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冀鲁豫分局,归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任命黄敬为分局书记,领导冀南、冀鲁豫两个区党委的工作,也称平原分局。
                                      1937年8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及其余驻扎在陕甘宁地区各部红军的兵力和部署情况如下:
                      
                  红一方面军共24000人,12000枝枪,总部驻扎在陕西云阳地区,其中红1军团辖3个师(第1、2、4师)和骑兵第2团及随营学校,共10个团,11000人,6000枝枪,部队驻扎在甘肃正宁宁县和陕西旬邑地区;红15军团辖3个师(第73、75、78师)和骑兵第3团及教导营、特务营,共8个团又2个营,约8000人,4800枝枪,部队驻扎在陕西未城驿、百关、孟坝地区;方面军直属部队约5000人,1000枝枪。     
                  红二方面军共11500人,8900枝枪,其中红2军团辖2个师(第4、6师),共5个团,约4500人,2800枝枪;红6军团辖7个团,约3500人,3500枝枪;方面军直属部队约1500人,600枝枪,部队全驻扎在陕西耀县地区。                      
                  红四方面军共14800人,8750枝枪,其中红4军辖2个师(第10、12师)和教导团,共7个团,约6000人,3600枝枪;红31军辖2个师(第91、93师)和特务团,共7个团,约8000人,4800枝枪;方面军直属部队约800人,350枝枪,部队全驻扎在陕甘边地区。           
                  另外,驻扎在陕甘宁地区的红军还有4个军、3个师、1个骑兵团和一批地方武装,其中红27军有1101人,628枝枪;红28军有1500人,900枝枪;红29军有928人,428枝枪;红30军有822人,枪支数不详;独立第1师有814人,532枝枪;独立第2师有1400人,350枝枪;第74师有约2000人,900枝枪;骑兵第1团有217人,260枝枪;陕北、陕甘宁、关中和神(木)府(谷)军分区等地方武装共5322人,3316枝枪;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和其余地方武装约5000人,1500枝枪;前敌总指挥部直属部队约5000人,1200枝枪。                   红一方面军到陕北时,杂七杂八共8千余,其中红一军团撑死就近7千人,而红十五军团好象是7千余人。
                  徐海东除了送老毛3000大洋外,好象还拨了点兵马补充红一(具体数目斑竹有吗?。)
                      
                  东征时,老毛安排红十五军团去打架拼命,红一去赴宴吃肉。回师后,毛让林彪吐点肉(新兵)出来给徐海东,林死也不干。老毛有模有样地批了林一顿(真心还是假意??),但肉林终究一点没吐。                       1军团3师10团,11000员
                       15军团3师11团,6205员————从斑竹的数据看,红一军团胖了许多,红十五军团却瘦了一点,老毛的确有一套。                  西安事件后
                  1军团3师10团,11000员
                  15军团3师11团,6205员
                  74师,1700员
                  2军团,5000员
                  6军团,4700员
                  32军,1300员
                  4军,5000员,2300支
                  31军,6432员,2937支
                  28军,856员,120师358旅716团2营
                  27军[81师]3团,1125员,后为1500员,900支
                  29军[8个连],850员,后为3个团1个炮排,1500员
                  30军,3个团1个炮排,1500员,900支
                  陕北省军事部
                  独立1师,500员,独立2师,1200员
                  军事部直辖1,2,3,4团,1200员
                  关中军事部3个营,500员
                  总部直属队,警卫团,特务团,1500员
                  骑兵1,2,3,4团,1500骑
                  抗大,4500-5000员
                      
                  一二九师由红四方面军的4军,31军,陕北29,30军陕甘宁独立1至4团和15军团骑兵团改编而成.385旅由4方面军4军改编.769团由10师组成,770团由12师组成.386旅由4方面军31军改编.771团由91师组成,772团由93师组成.教导团由编余干部和西路军归队干部组成.其它编成师直.                      
                  补充一下,红29军改编为师直特务营,陕甘宁的独立第1、2、4团改编为师直工兵营,红30军改编为师直炮兵营,陕甘宁独立第3团第2、3连和关中警卫营改编为师直辎重营,红15军团骑兵团改编为师直骑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