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灵武天下 网盘:票友老谢的街头幽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6:36:09
“票友”意指会唱戏而不专业以演戏为生的爱好者。谢人德总自称是摄影老票友,但他玩得颇为执着、认真。在谢人德先生的博客上写着:“摄影的真谛就是两个字‘悦目’ 思维的悦与视觉的目 ”他在自己的理念下拍摄的街头照片总让人会心一笑,又引发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叹。  

谢人德

上海人,老三届知青,摄影票友。喜欢纪实摄影,喜欢新的摄影表达形式,喜欢上海的石库门文化,喜欢表达“小上海,大市民”的日常风景。喜欢看鲁迅的文章,喜欢听地方戏曲,喜欢和年轻人交流,吃简单的食品。

锵,锵,锵手持相机将尔摄

摄影批评家约翰·伯杰曾经指出:“观众在欣赏相片之时,对其描绘事物的理解程度,都由他们的知识所决定。那么照片的意义又在哪里?我决定欣赏这张照片,因为它有记录的价值——怎样才能将这种信息从最小渐渐扩大,直到产生共鸣?”在鲁迅的文章中看到的描写社戏舞台上的对联“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确实如此,我看城市的生活空间就像一出宏大的轻喜剧。生活的洪流汹涌,摄影者只能捕捉和切割其中的一些小碎片,我在拍摄这些生活碎片时用一个诙谐的主题把它串联起来。就像苏珊·桑塔格所说,摄影只是一种时空的切片,展开来说,摄影就像是一出戏剧,但只是一出完整戏剧中的一个展示空间形态的瞬间。也如同约翰·伯杰说的,“一张照片的真实内容是隐性的”,“所以一张照片当它在记录所见事物时,通常它的本质会涉及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它隔离、保留和提取出连续整体中的某一个瞬间”这样照片就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瞬间阅读的复杂性。摄影者在照片上留下了许多可以为那个瞬间佐证的“史记”,如果观看者揣摩到摄影者的拍摄动机,可以读出照片之外更多的“玄机”,帮助我们理解这个“瞬间”在人生大戏台上出演每一个粉墨登场的角色魅力。

我主张拍照必须要有实质的东西在里面,而不是形式上的仿效,我努力在照片的内涵中隐藏一些诙谐,但这种诙谐的嘲讽必须是悲悯的、人性的、自我解嘲和自我批评的。而且要用自己的真性情去表达、去发现、去解构生活戏台的诙谐与趣味,面临都市的各种各样生活演绎不干涉、不导演、不摆拍、零距离地记录这就是我的摄影态度与方式。有什么样的观看角度,就有什么样的“所见”,“观看”是不同观看者在不同语境不同时空状态和心理状态下的观看。因此,我所见的诙谐街面是选择的街面人生。

我喜欢照片画面的呈现平和些、内敛些、普通些。不喜欢张牙舞爪或故弄玄虚的视觉作秀,一张很作秀的照片如果没有耐看的内容就好比吃浓香松软的龙虾片嚼就消解了,如果再模仿一点老外的表现形式如同洋快餐中的炸薯条也不经嚼。只有画面平和普通但是内核却经得起咀嚼像实面馒头一样耐饥才好,这个也是我孜孜不倦追求的标准。

转型期社会,经济高速成长,物质极大丰富,生活节奏日趋紧张。相应的,人们的心理状态也往往因各种社会问题而越绷越紧。在此种情况下,幽默作为一种生活的艺术,对于我们心灵的滋润就显得越发重要。恩格斯说: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良好的表现。”幽默能丰富人们的思维和想象,让人们超脱繁忙的俗务造成的压力感,领悟轻松的人生意境。漫画家方成在画完一幅得意的作品后往往会一口气喝上一瓶红酒,然后回到房间“醉卧沙发君莫笑”。我们摄影者亦可仿效,哈哈哈。


  

老谢问答

Q:您在什么时候出去拍摄?

A:一般在节日、双休日、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国际和国内体育、文艺、戏曲等只要能够进入现场,一般都有比日常丰富的多题材与场景可以捕捉。当然平时日常的生活中也不乏有趣幽默的好题材。

Q: 您通常会在哪里拍摄?

A:如果在上海,我经常去的地点是南京路步行街、外滩、城隍老庙、人民广场等地方。

Q:会遇到什么困难或障碍?

A:一般遇到的困难是被拍摄者发现你在拍摄他的形象时做出各种优美姿势让你拍摄,这样的时候照片基本上是无味的。所以也就 没有兴 趣拍摄了。

Q:街头摄影的技术要诀是什么?

A:街头摄影很好玩,窍门就是要快,抓拍的一系列动作要一气呵成,因为在大街上来往的行人非常多,每个间隙其实也都是非常短的。

Q:“快”具体是指什么?

A:我说的“快”打个比方就是,如果你在20米的地方发现有可以拍摄的题材,那么在走到15米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各种技术设置与大概的视觉角度,一般我的相机焦距都在35mm段,这样有一个好处,往前到85mm往回到28mm都非常方便非常快,这个是我个人的拍摄习惯,基本上到10米以内就可以举起相机拍摄对象了,拍摄时态度要友好,如果对方表示反对就 应该离开,要尊重对方。

Q:如何做到快?

A:呵呵,这个平时应当经常练习,而且各人的手势习惯和心理素质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谐趣的“市民观看”

文:魏民

格什温在他的交响乐“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中,用一种民间爵士乐般的乐符, 勾勒了一个在大都市街头毫无目的的闲逛者,刚才还兴致冲冲,转瞬又乡愁满腹, 在他的眼中,都市周遭的一切生气勃勃而又光怪陆离,令人兴奋又满腹狐疑。都市的形象、街头的生活,在时尚的宣传媒介里,总显出一种华丽的高贵、一种微距的精致,一种全景的完整、一种悦目的满意。但在终日于街头巷尾的闲逛者眼里, 这一切都瓦解了。都市被拆解成一片片碎屑,还原出生活的本来“分子”,有点亲切,有点无措,甚至有点滑稽。如果这个闲逛者还是个摄影发烧友,那么这个城市就不知道是注定被消解还是获得拯救。

谢人德就是这样一个拿着相机的闲逛闲逛者因了无所事事,也就没了左一根右一条的意识形态束缚,倒是以真性情来漫看都市生活,那照片也就在常人的观看时获得会心一笑。

市民生活

如果在上海金贸大厦顶楼以上帝的眼光鸟瞰人间,自然是满目的都市奇迹。然而没入街头巷尾,那就是市民生活的展览场。墙头广告的美女不畏酷日暴晒,一行过路百姓却必须人人举起报纸遮阳;做新郎的小职员搂着婚纱曳地的新娘在车水马龙的路当间手足无措,令读者发笑之余忍不住想上去帮一把,那个挖脚解痒的流浪汉相当不雅,其实成功人士看着照片也会勾起同样的快感回忆。大都市的崇高被瓦解,人们不得不在现实生活情景面前,在他人的举手投足之间观看自己的身影。


街头谐趣

除了“市民生活”,老谢还捕捉许多“街头谐趣”。他这位笑呵呵的“退休票友”挎着相机在马路弄堂里转悠,实际并无趣的城市日常景象,被他拍成了一幕小小喜剧。一些谐趣的“情节因素”,只要被他撞见,就绝不放过。在老谢的画面中,四条边框不是用来限制画面,而是用来放大趣味。他用的魔法,是耐心的等待、不相干元素的“拉郎配”、诡谲的光影巧合等等。读者忍俊不禁的同时,回神一想,要发现那样“普通”的场景还真得打破寻常的观看习惯才行!

借用罗丹那句“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些图片在匆匆忙忙的都市中给压力沉重的市民一种想象,“这个世界并不缺少乐趣,而是缺少发现乐趣的态度”。

这种大都市的“偶然风景”是没由头的,但又像是冥冥之中倏然闪现的都市密码。用镜头发现和捕捉,呈现给心无旁骛的观者,这是街头闲逛者挎着相机的敬业之举。老谢在街头溜达,镜头一会儿夹在人群中扫视或窥看,一会儿隐在相中的场景附近等待成功或者失望,但不管怎样,他总要分出一部分精神来考虑怎样用镜头“说话”。摄影称为游戏也好、艺术也好、纪实也好,总之要用镜头本体语言“说话”才算地道的摄影。而事实上,街头生活场景也通过直接拍摄才得以与读者保持零距离的亲和感。这种“零距离”在老谢的画面上又显得不寻常,“视觉和想法”常有一种出乎意料的组合意趣。这是一种瞬间的高强度脑力劳动。

老谢的影像风格,除了来自于他搜罗、研究国外当代摄影师作品所培养的功力外,还和一种当代的市民观看立场有关。过往的街头摄影大师,威廉·克莱因、李·弗里德兰德、森山大道等,无论尖刻、忧郁抑或梦幻,都是城市的评论者,他们的作品是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摄影,观察深入、手法严谨,垂范当代现实主义纪实摄影。而以“退休票友”自称的老谢则以本土市民的眼光打量自己的城市和街头市民,于是图像就有了一种市民们自我欣赏、自我嘲讽的品性。兴许,这是一种轻盈的“新现实主义”,——以轻灵、自由的表达,来一点谐趣,掺一勺“观念”,道一些人性。这倒是蛮有些“后现代”精神的。格什温在他的交响乐“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中很用了聒噪的民间爵士乐,看来摄影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