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顾倾城》:邓聿文:假如中美贸易战真的打起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20:56

邓聿文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两国一旦不幸不得不发生贸易战,美国未必比中国更有胜算

兵法云:狭路相遇,勇者胜。对美国参院通过的"2011年汇率法案",中国须做最坏的打算--同美国打一场贸易战,只有这样,才能让参院的那帮政客们以及美国民众明白,动辄敲打中国是要付出代价的。

自奥巴马上台后,美中贸易战的阴影就一直罩在中国上空,因此,中国不大可能在这方面毫无准备,看看中国商务部长陈德民2009年答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的提问就见端倪。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两国一旦不幸不得不发生贸易战,美国未必比中国更有胜算。对此,可从短期和中长期两个方面来分析贸易战对美中两国的得失影响。

短期中国的失业现象可能会比美国严重

短期而言,贸易战对中美两国影响最大的是就业。先看中国。假如人民币在现有基础上升值28%(这是美国开出人民币升值的条件),对于中国来说,会发生什么?无疑众多出口企业因开工严重不足而破产倒闭,成千上万的农民工突然间愁苦返乡,消费市场猛烈回调,就像2008年和2009年初出现的情形一样。除此外,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数百个产业链条亦难逃厄运,码头沉寂、货轮停航、卡车趴窝、结算停摆、坏账累积,这些行业的工人也要打背包回家。

这幅情景是可想像到的。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只有1.77%左右。北京大学前不久发布的针对珠三角小企业生存报告也称,今年以来小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同比下滑30%至40%,而平均开工率也降至七成。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口企业是难以承受贸易条件出现大变化的,所以,一旦贸易战爆发,出口企业将会大量倒闭,在这些企业工作的农民工将失去工作,整个消费市场都将受到巨大影响,从而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挑战。

对美国来说,情况似乎比中国要好得多。以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罗伯特·斯考特为代表的部分经济学家就认为,只要人民币升值28.5%,就可为美国创造225万个工作岗位,同时将美中贸易逆差减少1905亿美元。考虑到美中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但美国去年对中国出口1000亿美元,中国去年对美出口2800亿美元的事实,美中贸易战看起来中国的确受损要更大。

然而,事情可能并非如此。斯考特的创造225万个就业岗位的推算,只有在一种情形下可能实现,这就是被中国汇率打击的传统产业在美国重新恢复生产。但以美国10倍于中国劳动力的成本,这种可能性近乎于零。事实上,对人民币汇率提高后是否对美国有创造就业的作用,美国经济学家也判断不一。一部分经济学家就认为,压迫人民币升值无助于创造就业,美国消费者还必将承受因此而来的物价上涨的代价。

数据显示,美国失业率、贸易收支状况与人民币汇率本身并没有明显的关联。自2005年中国开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30%,而同期美国的失业率则从7%升到了9%以上。在2007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间,美国国际贸易收缩了12%,贸易逆差从2007年的6550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3630亿美元,同期美国却增加了600多万失业人员。而在1983年至2007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倍,国际贸易增长6倍,贸易逆差从730亿美元增加到6550亿美元,同期美国却净增4600万个工作岗位,平均年增184万个。由此看来,人民币大幅升值后,美国的失业大军短期内很可能会增加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失业率陡升至两位数。

考虑到两国贸易方式、结构和增速的差异,美国失业率增加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从贸易方式看,中国与美国在一般贸易上基本平衡,顺差主要是加工贸易造成的。去年中国出口总额的50%以上是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60%是外资企业完成的。而这些外资企业,主要又是美国在华投资的企业。从产品来讲,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电子信息技术和机电设备类,这些产品占了67%,大部分是在华加工装配的。如中国对美出口量最大的产品是笔记本电脑,一年有1.47亿台出口,里面绝大部分芯片使用的都是Intel或者AMD,大量的零部件也来自进口。一台在美零售价1200美元的电脑,中国企业只能拿到35美元的加工费。如果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不了这些产品,那么相关零部件也进口不了。这样不仅在华美资企业受影响,美国本土企业对中国的出口也会受到巨大挑战。

此外,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则有很大的逆差,美国的四大会计事务所,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国都有大量的业务,中国每年也有大量人员到美留学、旅游。虽然没有完整的服务贸易统计数字,但据估计中方的逆差最少在130-150亿美元之间。如果贸易战一开打,美国这部分损失也会造成很多人失业。

从两国贸易增速来看,尽管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市场规模要少于中国出口美国的市场规模,但中国连续多年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去年同比增长31.3%,而中国对美出口增速为28.3%。两国贸易差距会随着中国内需的扩大进一步而缩小。

因此,虽然贸易战初期中国的失业现象可能会比美国严重,这主要是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比美国严重,但综合统筹这些因素,美国受到的失业损害也不会很轻。

贸易战对美国消费产生的冲击远大于中国

就业问题涉及到宏观经济。虽然就业是收入的来源,就此而言,没有就业就没有消费,但影响消费的因素不单单是就业,还有其他。对此可作进一步的分析。

从中美出口产品的结构看,中国出口到欧美市场的很多产品都是价格低廉的生活必需品,必需品的特点是产品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都比较小,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仍然具有一定的出口竞争力和市场需求量。中国近年的出口表明,即使受金融危机影响,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普遍较小,降幅较大的是钢材和汽车等产品,但中国的汽车主要是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因此,假使人民币汇率提高30%,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就要提高30%。

当然,美国也可以不进口中国的生活必需品,转而向其他发展中国家采购,但这样一来只不过是将中国的市场转移到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就业没有帮助。实际上,考虑到中国的商品不仅具有价廉,而且具有物美的优势,且美国对中国的商品需求量巨大,要一下子从其他国家寻找中国商品的替代品,是很难的。换言之,可能会出现替代品供给瓶颈,届时美国还是不得不向中国进口商品,正如美国一些经济学家所言,像沃尔玛这样的大型公司在中国有大量投资,不可能停止在中国的采购。如果这样,美国消费者事实上长期享受中国的贸易补贴从此将一去不复返。

此外,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中,很大一部分是美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如2008年,在华美资企业约有3万家,总销售额为2286亿美元,其中1500多亿美元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剩余700多亿美元全部出口,大量返销美国。如果贸易战开打,不但在中国销售的这1500多亿美元会受到影响,销往美国的700多亿美元更可能会减少。美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势必会因为中国商品变贵变少而大大降低。鉴于消费在美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多数美国民众大手大脚惯了,而中国廉价的商品长期来恰恰对支撑美国的消费起了重要作用,一旦失去中国的廉价商品,消费是否还能扮演美国经济领头羊的作用是大可怀疑的。中国则不能。中国的三驾马车中主要由投资领跑,外需的不足可由投资补充。


=================PageBreak=================

人民币升值将对冲贸易战给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

还应看到,中国对美国的反报复也将会沉重打击美国经济。中国可以对美国大豆、肉鸡等农产品以及高档消费品采取提高关税等报复措施来反制美国。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主要是生活必需品不同的是,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是农产品和附加值含量高的产品,如汽车等。农产品虽然也是生活必需品,但问题在于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美国农产品大量进入中国,是以中国相关产业的受损为代价的,人们对此早就不满,要求中国政府减少美国农产品的进口。贸易战正好为中国提供了机会,而美国几乎所有的农产品都享受政府补贴。制裁美国农产品,将会打击美国利益集团中重要的农业工人的利益。至于美国三大汽车企业,更是依赖中国市场才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

退一步说,减少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即使会提高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以及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制造商的海外竞争力减弱,然而,这些都可以从人民币升值后增强的购买力得到弥补。人民币升值的一大好处是会减轻中国国内的通胀压力,加强国民的消费能力,并把人民币打造成更国际化的货币。人民币一旦国际化,一方面减少中国对美元的依赖,避免中国的经济决策受制于美国;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后,购买力的提高可以使中国从其他国家进口更多农产品和其他商品以补充美国商品减少之需。因此,对中国而言,除了短期就业受贸易战的较大影响外,其他方面所受影响有限。相反,美国疲弱的经济非常需要扩大就业、扩大出口来提振信心,奥巴马在2年前提出了一个未来5年规划,要把美国重新打造成出口大国,在这种形势下,没有了中国的市场,美国的出口大国之梦恐很难实现。

因此,必须要让美国公众看到此种两败俱伤的现实风险,只有这样,美国才不敢对中国造次。

长期中国或将从贸易战中受惠更多

中长期来看,贸易战对中美两国影响的判断则要简单得多。对中国而言,如果应对得当的话,贸易战的中长期影响要比短期影响好得多。这主要是因为,贸易战或许能给中国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即促进中国真正从出口导向型的、以投资和外需为主的经济结构向以内需特别是消费为主的结构转型,从而实现中国在目前环境下迟迟不能实现的产业转型升级,改变中国长期被动依赖和受制于人的局面。

客观而言,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固然不对,但它指出的问题正是中国发展的软肋所在。最近几年,美国都在谋求中国通过提升国内需求以降低过度的储蓄,以及通过改革金融体系来扩大消费信贷。造成中国储蓄率和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以及国际收支盈余过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剧增的根本原因,是发展方式问题,因此,解决中国经济失衡的根本办法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问题虽然已经提出许多年了,但一直进展不大,最主要的障碍就是各级政府仍然掌握着过大的资源配置权力。中国改革的历史表明,当政府的日子好过时,要从内部生成改革力量很难,需要从外部来推进改革。所谓"开放倒逼改革",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当美中发生贸易战时,中国出口的外部环境比以前远为恶劣,指望外需来实现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不可能的,至少在最初的一两年会是这样。在这个外部压力下,政府才可能会痛下决心,把发展的基点真正转向内需,推进收入分配、削减政府权力等早应实施的改革。

所以,从适应新的贸易环境方面看,中国将会加快调整贸易结构的步伐,出台一揽子具体政策来加速推动低端消费品等加工贸易的产品升级、民族品牌的建立、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商品在出口结构中的比重。

另一方面,贸易战导致的外需不足可以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提升城市化水平来填补。中国虽然经济总量全球第二,但内部的潜力还很大,按照一些经济学家的估计,以目前的发展速度或略低的水平,中国经济至少还可保持二、三十年的增长。根源就在于中国存在城乡发展差距和地区发展差距的巨大鸿沟。鸿沟的存在当然不好,但某种意义上讲,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存在又是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解决这两个差距的途径,一是提升全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二是大力推进城市化。而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将能够增强公共产品的购买力,从而有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城市化则能够解决人们的就业之忧。未来看,由外需减少的就业问题都可籍由城市化提供的就业岗位给予解决。两者共同发力,无论对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对提高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反,美国则是一个成熟的经济体,它没有中国这样巨大的内部潜力可挖。支撑美国寅吃卯粮、靠借贷度日的,从经济角度看,是美元体制。短期而言,中美贸易战因全球风险偏好可能会使得资本流向美国,支撑美元走强,然而,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美国经济的萎靡不振会使美元的避险货币地位黯然失色,从而造成资本逃离美国。假如贸易战的规模和程度进一步扩大,不排除中国抛售一部分美国国债来反击美国,尽管这样做会使得中国的外储贬值,但中国的抛售行为对美元的信用将可能是致命打击,美元事实上的世界货币地位因此可能动摇。美式霸权依靠的是政治上的民主、经济上的美元和军事上的高科技这三根支柱,一旦美元地位岌岌可危,美式霸权就很可能跛足。

由此而言,贸易战拖得越久,对中国其实越有利。贸易本质上是一种国家间的互惠行为,并不是美国单方面对中国的恩赐。在美中经济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惠互利关系的情况下,爆发贸易战,遭受沉重打击的,不仅有中国,也包括美国以及日益受惠于"中国引擎"拉动的全球经济;并动摇两国经贸乃至全球合作的基础。所以,综合来看,全球自由贸易被阻隔的结果,是美国的损失肯定比中国大。这也说明,尽管中国不希望打贸易战,但也不应害怕美国的压迫行为。备战而不求战,才能让美国政客和民众知晓其中厉害从而最终制止美国汇率法案成为正式法律。如果中国还能从中吸取教训,真正转变发展方式,那不啻是在赢取长期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