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还珠格格自编续集:储建国:就小悦悦事件检讨一下自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7:42:09
作者:储建国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10-23
本站发布时间:2011-10-23 11:51:23
阅读量:710次
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抽屉TwitterFacebook

小悦悦还是走了。与很多国人一样,在感叹中国道德状况时,私下里会想一想自己在类似情况下该如何选择。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容易产生分析和评判他人选择的冲动,不容易产生分析和评判自己选择的冲动。
这次事件中,陈贤妹阿姨对我触动很大,因为她的处境让我相信那是一种道德本能,不掺杂任何算计的本能。我是从一个山村里出来的,上大学时常常把自己想像成一个捡破烂的,或一个搞装修的。其实也用不着想像,我们这些从农村来的,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不难产生一种共同的身份感。只是有些努力向上流动的人想抹去这种身份,但内心还是相通的。
在一个正常的村子和家庭里,我们大都能保持一颗朴素的道德心,这与读不读书没多少关系。在这种状态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其实是一种社会性的说教,它恰恰表明我们这些村里的孩子在正常情况下,没有什么害人的想法,也没有什么防人的想法,而且一看到别人有难,就会有伸手帮一下的想法。父母怕孩子们出门在外会吃亏,所以会念叨这句话提醒一下。
即便如此,如果不真的吃点亏,我们还是很难改变那种善良的想法。《人在囧途》中王宝强扮演的农民工那么容易地相信别人,其实是我们这些刚出门的村里人的常态。但就是这些正常的人,被很多人视为傻冒,好骗。我们这些人一旦被骗之后,心态就有可能发生一次大的变化,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很正常,我们在骂骗子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在被骗子建构着,内心中的善良之网也可能开始破碎,可能会编织另一张不同的网。新网当中,善良成份也许仍然存在,但被蒙上了别样的尘土,或被压缩到一个较小的空间。
下面,我想讲几个发生在自己身上,并对内心产生较大影响的小故事。我相信,类似的事也发生在不少人的身上。
我上大学时,是第一次出远门到一个大城市。坐的长途汽车,那时路况不好,颠跛了一整天,到车站时已经比较晚,迎接新生的人已经走了。我有点着急,问人,别人说只能坐公汽。可是我还没见过公汽长什么样,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坐,而且身上带着被褥之类的东西。这时,一个踩三轮的过来,问我到哪里,我说到武汉大学。他说我送你,我没问价钱就上了车,到了车上,我问多少钱,他说八块钱。我知道这钱很贵,因为那时身上没几个钱,心想如果城里的消费这么贵,那以后的大学生活该怎么过。三轮没走几步路,他就让我下来,把我的东西送上被称为公汽的车上。我纳闷了,就问这车到哪,他说到大东门,我问大东门是哪,他说是武汉大学门口。上了车,幸好碰到一高年纪学生,他告诉我,大东门不是武汉大学门口,这车是到火车站的,你不如到终点站,那里有迎新的人。后来知道,踩三轮的那点路,实际只需要五毛钱。这是我到一个大城市受到的第一堂教育,它告诉你,不要轻易地相信别人。
可是,我这方面的记性还是不太好。过年回家,又被教育了一次。那是在码头,我坐轮船回家。买了票后身上没几个钱了,离船开还有点时间,就到处晃悠,也想买点东西回去。看到街上几个人围成一堆,在争着买什么东西似的。我一看,好像是核桃之类的玩艺,卖的人说这个东西如何如何好,可以治很多毛病。我便想买点回去给母亲吃,问了价格,觉得很贵,打算走,他们便问你有多少钱,我说没几个钱。他们要我打开钱包看看,我便真的打开给他们看,他们看了后,便说够了,就伸手把钱包里的钱都掏了出来,其实就是抢,抢完就跑了。
此后,出门的防备心又多了一点,尤其在车站码头之类的地方。在校园里就放松多了,但这也不行。有一次,在校内碰到一个中年妇女带个儿子,说她来武汉看孩子,钱包被抢了,肚子饿着,没钱买吃的,问我能不能带他们吃个饭。我看着他们蛮老实的样子,想着大概是真的,就说,我现在没有时间,给你们十块钱,你就到食堂去买点吃的吧。他们很感激地说谢谢,我也高兴做了这么件好事。可没几天,又在校园里碰到他们,发现他们又在跟一位学生说着什么。我就上前问,你们怎么还在这儿,她们就很不好意思地走了。当然,我不能绝对地肯定他们在行骗,他们也许想通过这种方式凑够回家的钱。但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的确就不掏钱了。这种不掏钱的心态,也顺便扩展到乞丐身上。以前上街,见到乞丐,或多或少总是给一点。但见的多了,心就硬了。给钱的次数与收入的增长似乎成反比。
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大家都会碰到。至于像见到别人倒在地上的情况,概率就低一些,但我也碰到一次。有一天,看到一个中年男人躺在路边,头发很乱,很长,衣服很脏。好像睡着了,我小心地上去看了一下,似乎不是睡着了,而是神志不大清楚,脸上还有血痕。旁边有很多人经过,但大都好像没看见一样。这时,我也犹豫,是不是把他送医院?听说医院对这样的人,是要先付款,后救治,因为他不是车祸那种。但即使如此,道德上最好的办法还是直接送医院。可是我没有选择做这么高尚的事,而是打了120和110,说路边有个人,生命很危险,可能被撞了,赶快派救护车来。我打完电话就在旁边等着。当然,也可能不止我一个人打这种电话。有关方面的反应还是比较快的,没过太长时间,就有医护人员把他抬走了。我没有做那么高尚的事,的确是因为对有关制度不太信任,怕自己惹上麻烦,同时认为对他的救治效果也许比不上120的医护人员。
还有一次概率较小的事。我们一些人餐馆吃饭,吃完后出来看见有人打架的样子。其实,好像也不是什么打架,而是两个小伙子对另外一个小伙子拳打脚踢,显然是非常不对等的施暴行为。旁边人一大堆,有的好像没看见,有的在围观,但没有一个人上前制止。我想上前劝一下,但怕情况不明,还是没有开口。快要上公共汽车时,我们中的一位老同志对着打人者骂了几句。这件事在我心里造成一段时间的阴影,认为自己没做该做的事,以前认为这种缺点是别人的,与自己无关,现在看来自己也是那种丑陋的中国人。
当然,丑陋不是全部,也有灿烂的一面。如果没有的话,那是没脸活下去了。有时见到不平的事,尤其是群体性的不公正,偶尔也会出个手。
记得中学时,学校从学生家里买柴木,当时市场价一百斤两块钱,学校则只给一块六,而且要求每个学生家里都得挑过来。有一天早晨,我看到一位学生家长,生了病,还是挑着一担柴过来,在校门口摔倒了,很可怜的。我当时非常气愤,认为学校的这种行为太不公平,晚上偷偷地把自己的看法写在一张白纸上,贴到了大门口。结果还是被学校查了出来,校领导在全校大会上公开地批评,并把我的县三好学生的奖状给扣了下来。后来听说当时学校是想开除我的,倘若如此,现在的我可能就在某个建筑工地上打工。
这一次并没有让我足够地汲取教训,上了大学,仍然做了几件类似的事。
工作后,看到的事情更多一些,睁一只闭一只眼的情况也更多一些。但有的事情实在没法再闭眼了。譬如说搞房改,高校青年老师是相对受损的一群。那一年,学校停止了实物分房,但搞了一阵子集资建房,后来又不搞了,说是根据上面的文件。如果从执行政策的角度看,学校也没有什么错,这个错误是政府犯下的。既然是市场化改革,地产商可以盖房,联合起来的个人为什么不能盖房?集资建房很符合市场化改革逻辑,而且是对停止实物分房的一种较为合理的替代。当时青年老师大多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意识不到房子在他们未来生活中的压力。有的还在等待学校来解决房子问题。我对这个问题稍稍敏感一点,认为要长期稳定青年老师的心,学校必须继续集资建房,况且学校不需要自己掏钱,只是承担一点组织工作。于是,我就与一些朋友一起,动员了近两百名老师在约定的时间跟校长座谈。当时座谈的效果很好,但落实过程雷声大雨点小。学校只是与一个校内员工临时组建起来的公司签订了定向开发协议,做了一个教师小区。
这个小区后来出了质量问题,老师们很气愤,就以各种方式表达了一下。我事先并不知道,后来介入进来,发现问题远不至质量问题,还有延期交房、面积计算、附带装置、规划改变等违约问题,以及侵占架空层、地下防空设施、小区共有建筑,不交纳住房维修基金等侵权问题。大家找了律师,与开发商打官司。这个官司由于律师方面的考虑,没有就一些困难问题提出请求,而只打比较容易的违约官司。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个官司判起来并不复杂,白纸黑字,清清楚楚,但法院一拖就是几年。只是因为一件偶然的事情,促使法院改变了看法,判决我们胜诉。在这期间,开发商继续侵害业主权益,对有有关业主威逼利诱,甚至采取非法手段。
说实话,我尽管坚持了下来,但信心不是很足。对开发商的侵权行为没有进一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以致现在小区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冲突问题。开发商在屋顶违规添加一层楼卖出去,将会所改成住房卖出去,将架空层改成车库卖出去。有关部门嘴上一套,背后一套,配合着开发商的违法违规行为。
接触和参与这些具体纠纷,越发强烈地感到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道德,而不是知识。以普通业主为代表的中国平民受到双重的掠夺,一种是合法的掠夺,一种是非法的掠夺。房地产群体本来就享受了合法掠夺的好处,但他们还不满足,还要制造非法的掠夺。现在的所谓业主维权,基本没有针对合法的掠夺,而是针对非法的掠夺,而且常常针对显而易见的部分,也就是法律上明确无误的部分。
然而,即便如此,维权也是非常的艰难。违法的多了,也就合法了;无理的多了,也就有理了。正因为如此,开发商反而认为自己站在正确的一边。作为普通业主,如果你想个案地解决这些问题,脱几层皮也很难成功。
很难成功并不意味着不能成功,这需要勇气与毅力。我自己内心有软弱之处,没有付出更多的行动,小区维权没有取得令人兴奋的成果。不仅如此,内心中渴望别人支持的时候,得到的可能是冷漠和误解。这是那些行善事者必须牢记在心的,要能够承担这一点,否则就会很痛苦。这是针对个人说的,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如果行善者得到的正面激励越来越少,道德之网土崩瓦解是自然而然的事。
从自己的感受来看,最核心的激励不是来源于制度,而是来源于信仰。软弱的道德之心需要信仰的支撑。
啰嗦这么多大白话,是为了给大家提供点原味的个人经验材料,以利于分析一个普通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