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电影网:写作技艺和灵感是可以传授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5:45:47

写作技艺和灵感是可以传授的

谢 宁 《 博览群书 》( 2011年07月07日)

 文化访谈

   《创意写作书系》是国内首套关于全面地传授写作技艺和灵感的图书,书中不时地传递出“只要经过训练,你也能成为作家”的讯息,颠覆了人们“成为一名作家需要天赋”的传统概念,令人耳目一新。本刊对该丛书的主要译者——中国人民大学英文系系主任刁克利进行访谈,和读者分享他对这套丛书的看法和认识。

    写作训练不再出现“伤仲永”式的悲剧

    问:这套丛书是国内首次出版的关于全面地传授写作技艺和灵感的图书。作为这套丛书的主要译者,您认为这套丛书在国内编译出版,意义在哪里?

    刁克利:意义有三:第一、有利于改变大家对作家的认识,改善当前作家的处境。作家是天生的,写作是不可教的,这是很多人对作家和文学创作的普遍认识。这一套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认识。文学创作有其规律及特点,可以对作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这种培养要有机制保障。这就是英美国家设立创意写作学位带给我们的启发。担任教授的人都是有成就的作家,他们对文学创作有切身的体会,对文学创作的规律、特点和技巧有专门的思考、研究和实践,所以,能够胜任创意写作教学,也能够培养作家。

    在现代社会,很多事情都需要师承,都需要传授。这样至少能节约摸索的时间,提高效率。纯粹自学成才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对于具有很高天赋的人,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训练。这样,天赋可以健全发展、可以持续长久,不至于出现“伤仲永”式的教训。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但是,唐诗数万首,读哪三百首?如果有人指导,肯定事半功倍。如何像作家一样读书,从文学创作的角度阅读?这就值得开设一门课程,值得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这一套书,大家会对作家的人格构成和思维特点有切实的认识,同时也对作家多了一份理解。理解的人多了,作家的创作环境就会好。

    第二,有利于提升文学创作的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改善文学创作的环境。这方面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写作能够传授,就有一定的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肯定对创作有益。现在的中国作家创作,基本上是每个作家都要从头摸索,就等于每个想写作的人都要从一年级开始。而书中的训练方法,都是被证明了行之有效的,是作家创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可以提供简捷正确的途径。可以想见,如果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训练有素,能够主动探索文学创作的规律,磨砺自己的创作特色;都博览群书,对文学经典进行过系统的阅读,能够深刻地理解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作品风格和文学潮流有更敏锐的把握和了解,对文学的大师之作有悉心的临摹和体会,那么,就会对文学创作有更高的追求,文学创作就会有较高的起点,就不容易写出平庸之作。

    同时,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判断标准能够达成较为一致的共识,文学鉴赏水平会普遍提高。文学创作经验的代代相传是普遍提高创作水平和保障文学传统的有序承传的基础,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创作和鉴赏水准维持在较高水准的前提。所以,“作家可以培养,文学创作有路可循,文学创作能够传授”应该成为深入人心的观念。

    第三,有利于完善目前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和课程结构。目前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人才的重点是学术研究和文学批评,而不是文学创作。而很多人选择文学专业的初衷是对文学创作的热爱。现有的培养方向主要是把文学创作的爱好者培养成文学评论者。如果在现有的学科架构上增加创意写作方向,会更加切合很多人最初进入文学专业的梦想,会帮助更多人实现真正的文学梦。同时,很多已经成名的作家可以进入大学的讲台,系统地传授自己得来不易的文学创作经验。年轻一代的文学创作者会从他们的传授中受益。大学应该成为文学创作和文学传授的主要场所,成为产生和发现新的文学潮流的所在。

    问:以往人们的观点都是“写作需要天赋”,显然这套丛书让人们对这种“天赋”有了新的认识,即写作这种“天赋”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您觉得这套丛书对于写作爱好者来说最大的价值在哪里?

    刁克利:这套书对于写作爱好者的最大价值,就是让他们重新拾回创作的梦想和勇气,以极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自己喜爱的文学创作之中。所谓写作的天赋,就是对写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天然的亲近感,以及相应的写作能力。它需要发掘、发挥和成长,而正确的培养、熏陶和锤炼,就有助于它的发挥。按照正确的方式训练,持之以恒,就能生长出孕育滋养天赋的土壤。

    写作是每个人在人生早期具有的天赋,就像口头文学是人类知识的起源一样。只是对这种天赋的信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越来越淡化了。再由于对天赋的迷信和误解,更多的人变得不那么自信了。其实,写作的技艺是需要千锤百炼的。即使最伟大的作家,也需要对自己的稿子多次修改,一字一句,甚至标点符号都要琢磨很长时间,耗费很多精力。写作的过程就是一种劳动。

    现代的作家中几乎没有传说中一挥而就的天才。无论虚构文学还是非虚构文学创作,都要讲究谋篇布局的。对于任何一种文学要素,比如情节设置、主题表达、人物塑造、视角调整、象征寓意、风格锤炼等,都需要精心构建,都需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大量训练,而且要方法得当。确有不经过这些步骤的系统训练而偶或成功者,这就是我们印象中的所谓的天才。那么,能够长期持续写作出高水平的作品而不心甘情愿承受写作之劳役者,绝不多见。有意识地进行持续的写作训练是拥有长久的写作生涯的保证,也才能够保持写作的天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只要有对文字的亲近感,只要有表达自己的愿望,就有了写作的基础。只要循序渐进不断锤炼写作的技艺,拓展自己思想的空间,以大师为师,不断深化对文学精髓的理解和把握,有大胸怀,大视野,大抱负,乐于且勇于探索人类的思想的高度、智慧的深度和情感的极限,触动千百年来人类生生不息的实质和精神命脉,就能成就一个作家的梦想,感受文学创作的魅力。

    问:翻译书籍的过程也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既然主持翻译的是一套有关写作的丛书,那么您觉得书中的内容对您的翻译是否起到了促进作用?如果是的话,起到了什么样的促进作用?

    刁克利:翻译和写作关注的要点不同,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和思维方式。翻译更少自由度,写作则自由得多。如果思路流畅,可以成段地写作。翻译永远是字斟句酌的推敲。这次,因为翻译的是有关写作的书,更能深切体会到翻译的不自由和劳作之累。相反,也更能体会到写作的快乐,更能体会写作的训练实在是快乐的游戏,而且是回报更丰厚的有益的游戏。所以,一边翻译,一边又恨不得马上投身于书中的写作练习,跃跃欲试,一试身手。在翻译这套有关写作的书的过程中,感受更多的还是自己对写作观念和文学观念的潜移默化的改变。

    创意写作学让更多人实现文学梦

    问:这套丛书中表明,在国外有很多面向普通大众的写作学校或是写作训练班的存在。但是在国内,人们似乎总觉得学习写作是留给中文系学生或者文科生的任务。您本身是中国人民大学英语系系主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您觉得在国内开办这类写作培训机构是否可行?又是否必要?如果真的成立一个这样的培训机构的话,您觉得受众群应该是哪些人?

    刁克利:对于写作人才的培养,国外既有正统的学位教育,也有很多设置灵活、面向不同群体的写作训练班。因为写作可以教授,作家可以培养的观念已经被广为接受,所以,参加写作训练的人也很多。比如我到亚特兰大出席作家大会的时候就遇到一个医生,在长期行医的过程中,他发现病人愿意和他聊天谈心,愿意给他讲出病因的来龙去脉,和生病前后的状态和细节。他突发奇想,如果把病人的这些感受写下来,其实是帮助病人更好地了解自己。在他征求病人意见的时候,他出乎意料的得到了大多数病人的支持。他的书就这样写出来了。

    这就说明,无论各行各业,精彩的想法到处都有,值得一写的事随时可见。如果具备了写作的能力,就能把这些灵光一现的想法,平时遇到的逸闻趣事行笔成文,连缀成篇。即使只为自己写作,在对往事的回忆中,也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又多活了一遍。

    写作人人可为,写作的乐趣值得分享。再也没有比写作更简单(只把自己的生活有条理的记录下来,把听来的看到的故事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下来)、更高尚(如果是难以启齿之事,肯定不会有动笔把它写下来与人传阅的念头)、更风雅(写作在我们心目中依然是一件很有文化、很有品位的事业,甚至崇高,令人敬仰)的事。只要有时间,只要对写作感兴趣,只要心里有话要说,只要想把话说得更清楚,说得更明白,想让更多人接受自己的想法,觉得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分享、且值得分享,都可以学习写作。

    所以,在国内开办这类写作培训机构不但可行,而且必要。关键在于人们观念的改变,即认同写作可以学习,作家可以培养。这种观念一旦被广为接受,相信写作培训机构会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茁壮成长。因为人人都有故事可讲,人人都渴望交流,而现代人大多忙碌而寂寞,面对面耐心聆听的机会又很少。写下来既节约自己的时间,也避免浪费别人的时间,还规避自己想说、朋友却没有时间和耐心听的尴尬。

    这样的培训能惠及很多不同的人群。比如儿童的创意写作教育,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想象,能让孩子安静下来,学习认真的观察和思考。比如老人的创意写作,现在很多老年大学有书法绘画课,其实很多老人的写作基础比书法绘画等扎实得多。老人有的是故事,把自己的光辉经历和生活艰辛写出来示儿孙,总结提炼家族精神,可以增加家庭凝聚力;子女与老人之间的交流更深层次化,也有助于安慰老年的寂寞,克服代沟的隔阂;也可以让子女知道老人最在意的是什么,平生最得意的是什么;也能让子女给先辈写出更有内容的墓志铭。至于更多数的人,在写作回味奋斗的成功,咀嚼生活的苦涩,则更能引起同辈人的共鸣。这其中那些靠自己的写作能感动别人的写作者,就是未来的作家。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系的创意写作已经开设了四年。我们有一位教师用英语教授创意写作,主要是回忆录写作。同学们为了寻找素材,会打电话给爸妈,为了了解一件很小的事有时候会打一两个小时,假期回家也会和家人更长时间的相处,和长辈进入更深入的交流,写出来的作品在班上同学和老师面前朗诵,还自己编戏排演,这里就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即使不是为了成为作家而写作,也可以以写作增益人生。进行写作训练有利于改善人的性格,提高生命的效率和质量。写作需要专注的观察,沉静的思考,深刻的体会。写作训练有利于改善人的专注程度,使人的注意力更集中,感觉更敏锐。写作使人成为更善于聆听的人,思路更清晰的人,表达更准确的人。写作培养更专注的人。

    问:人人都有写作的欲望,却不是人人都想要成为作家。您觉得这套丛书是重在鼓励渴望表达的人写出想写的故事给自己看,还是重在鼓励写作爱好者笔耕不辍,成为一名作家?

    刁克利:这套书既在鼓励渴望表达的人写出故事,享受写作的乐趣,更在鼓励写作爱好者笔耕不辍,成为一名作家。这套书是美国大学创意写作课堂的教材荟萃,培养出无数作家。所以,既可自学,更可以做写作培训机构的教材。

    每一个渴望表达自己的人都想成为作家。如果能找到一个值得更多人分享的好故事,总会有人欣赏。现在高水平的写作不是多,而是少,供不应求。

    对于已经取得了成功的作家,这套书可以完善他的技艺,让他认识到写作是一种艺术,值得精雕细琢,不是那么简单。写作无止境,这么多作家经验探索能够给人启发、促人进步。

    如果是一个有经验的作家用这套书做教材,效果会更好。对于成名的作家,可以用这套书来指导别人写作。同样的练习,不同的人指导使用,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对这些练习意义的讲解,对根据这些练习写出来的作品的点评,会让学员更大的受益。其中的优劣得失,作家最清楚。

    问:主持翻译这套丛书之后,您如何看待“写作的学习有电梯可乘”这句话?

    刁克利:这套书的发布会地点设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七层会议室。我们都是乘坐电梯到达的发布会现场,阎连科老师就比喻说,他那一代人学习写作是沿着楼梯一步一步爬上七层的,而看了这套书才知道,“写作的学习有电梯可乘”。可以搭乘电梯直接上到七层,不需要非得一步一步沿楼梯走上去。这句话意思是:写作有规律可循,有技艺可传,有方法可借鉴,有路径可学习。

    《成为作家》中阐发的观念都是在搭建电梯,激发我们写作的潜能,改变我们对天才的看法,让我们相信:写作可以传授。《开始写吧》两本书中的练习就是写作学习的电梯,是作家创作的基本功和在处理具体写作问题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小说写作教程》则是小说写作的直梯。

    问:最后,请推荐一些您认为优秀的国内外著作给读者,以便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拓展阅读深度和广度。

    刁克利:与文学创作相关的书可以推荐几本:巴尔扎克的《巴尔扎克论文艺》、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的艺术》、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俄罗斯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英国作家戴维·洛奇的《小说的艺术》等,都是作家的读书心得和创作经验总结。仔细研读,可以临摹作家的阅读方式,学习大师们的创作经验,体会他们对文学的追求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