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吉公老红糖多少钱:潜意识密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38:55

潜意识密码

作者:木龙生 TXT | JAR | UMD | ZIP | JAD 第一章 第一节 说在前面的话 第二节 一把金钥匙 第三节 顿悟与渐悟 第四节 潜意识和潜能     第二章 第一节 人体自我康复系统 第二节 我的亲身经历 第三节 道家养生术的奥妙 附录:“性”、“命”之别     第一章 第一节 说在前面的话    这是一个研究并开发潜意识的时代:培养顾客潜意识中的“吸引因素”来做市场营销、调动潜意识因素来治疗疾病、甚至有研究者在手机铃音中加入潜意识信息据说可以增大妇女的胸围……

    潜意识,在道学中被称为“元神”;在佛学中则称为“阿赖耶识”。传统文化中潜藏了很多关于开发潜意识的学问,今天,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那些传统方法去开启“潜意识密码”。

    有人会问:潜意识能做什么?或者问,开发潜意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答曰:开发潜意识至少能给我们带来下面的好处:

    ☆ 内在:让慢性疾病逐步康复、减肥或增胖、护肤美容、免除失眠及神经官能症的痛苦、摆脱亚健康状态、开发智慧和生命的潜力……生命之树长青。

    ☆ 外在:激发更多的灵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事业成功的几率、懂得如何做最正确的抉择、更多地帮助想帮助的人、更好的人际关系……心想事成。

    ☆ 通过内在和外在的改变,获得一个崭新的人生。

    佛学有个名词叫“所知障”。通俗地说,我们会用自己心中已知的学识去衡量、解读一个未曾接触过的新鲜命题。但我们心中已有的知识未必是完全正确的,或者说未必适合一个新鲜命题所涉及的领域。比方说,在牛顿的理论体系里,时间是永恒不变地按照恒定速度从过去走向未来。而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里面,时间却是一个可变的参数。如果完全用牛顿力学去看待广义相对论,那么爱因斯坦就是胡说八道。所以,我们对待一个新学说的态度应该是放下心中已有的理论框架,从头开始探讨这个新学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者。

    有心理学基础的读者请排除所知障来阅读书中文字。

    解读潜意识密码,要用悟性,用直觉,或者说要不断抓住心中那一闪念让你似有所悟的东西,使之逐渐清晰起来……也就是说,借助某些文字你可以不断去触动你的潜意识……

    你将找到真正的自己。第一章 第二节 一把金钥匙    本书要告诉大家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但原理却极深奥。以养生保健为例,按照下面介绍的方法——看电视时站道家的无极桩,睡前倚坐于床上练静养功,困倦即睡——绝对可以祛病延年,这是经过无数同好们实践检验过的。不过,本书不仅仅是讲些方法。好的方法太多了,翻开道藏或者佛经,找出几千条好方法没有问题。本书说的是原理,按照原理根据个人喜好去做,才是最好的方法……

    对我来说,关于探索潜意识密码的工作,起源于一道有趣的智力题。

    那还是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常常和工作中结识的哥们儿在一起厮混。其中一个朋友是某公司当地分公司的主管,他的办公室兼做库房和宿舍,我们几个玩得来的常常去他那里聊天闲耍。一天傍晚,我照例去登门,但不巧,里面已经有四个人在为晚餐的费用打扑克。我只好在旁边看热闹。一个在商场任楼层经理的朋友见我寂寞,就出了道智力题让我解闷:

    三只大老虎妈妈(A、B、C)带着三只小老虎(a、b、c)要过河,但河边只有一艘船。

    它们平安过河的条件如下:

    1:船上一次只能装载载两只老虎(无论大小);

    2:三只大老虎都会划船,小老虎中只有a会划船;

    3:小老虎不能在离开妈妈的情况下和其它大老虎在一起,否则会被吃掉,但三只小老虎可以同时呆在一起。

    请问将它们合理安排安全过河,乘船次数不限。

    我在桌子上撕了六张纸条,三大三小,标明母子关系,开始安排它们过河。

    第1步:A、B、C、ca、b—→

    第2步:A、B、C、c←—ab

    第3步:A、B、Ca、c—→b

    第4步:A、B、C←—ab、c

    接下来我就不知如何处理了。如果A与a一起过去,A就会把b、c吃掉;如果B或C与a过去,那么a刚上船就被吃掉了。那么只能B与C过去,之后呢?无论是B回来或是C回来,它的孩子就会被吃掉……读者诸君中自然有聪明睿智者,可以迅速解题。我本不擅长此类智力游戏,当时比划了约半个小时,累得头昏眼花,也没有找到答案。见旁边众朋友仍旧玩得不亦乐乎,我不忍打搅,就躺在沙发上闭目养神。

    我因幼时体质差,曾和一位隐士学习过道家的养生方法,多年来不掇练习。因此每次闭目养神时,便自然而然地澄心静气,调匀呼吸,使心灵进入一种空明状态……当意识进入忘我境地的一瞬间,我的思想中闪过一个著名的词组:欲得先舍。

    “对了!就是这样!”我在心中呐喊着坐了起来。我明白了,我解不开此题,主要症结在于:我舍不得把已经运过河的老虎再弄回来!

    我已经知道怎样解决问题了:

    第5步:A、aB、C—→b、c

    第6步:A、a←—B、bC、c

    第7步:B、bA、a—→C、c

    第8步:B、b←—C、cA、a

    第9步:b、cB、C—→A、a

    第10步:b、c←—aA、B、C

    第11步:ca、b—→A、B、C

    第12步:c←—aA、C、B、b

    第13步:a、c—→A、C、B、b

    全部搞定!

    但我仍然意犹未尽。我在想,为什么我静下心来,马上就找到方法了呢?现在30岁以上的人一定记得电视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里面的主人公一休小和尚每当遇见难题时,就盘膝坐下,用两个手指蘸点口水,在自己的光头上画两圈,然后闭目入静……忽然,一休睁开眼睛,面露笑容——找到方法啦!

    自此,每当我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就尝试着闭目养神——入静,去寻找(确切地说,应该是等待)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逐渐地,我认识到,入静状态下,在思想中浮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自我的潜意识。

    当然,开始的时候也会有很多失败的经验。经过不断地摸索,特别是我学习了道家开发“元神”的方法,以及佛学中的禅悟的方法以后,开始更容易地令潜意识去发挥作用。

    综合现代心理学、道学和佛学的一些相关理论,我认为,潜意识的工作机制如下:

    首先,人脑犹如一台智能计算机,而意识相当于应用软件(比如办公软件、聊天软件),潜意识相当于系统软件(即应用软件和电脑硬件之间的翻译和协调者)和数据储藏库。平时我们都在应用软件的层面中工作,我们几乎忽略了系统软件的存在,同时忽略了应用软件调用的所有记忆信息都来自大脑深处的那个容量几乎无限的“储藏库”。

    其次,潜意识所拥有的能力其实超出我们的想象,并不象传统心理学认为的那样,思维是人类意识独有的特性,而潜意识没有思维能力。关于这一点,请读完本书全部章节后,再下结论。

    第三,如果想让潜意识帮助你工作,需要建立潜意识的软件运行环境,而且不能中断潜意识程序的运行。比如,需要让潜意识提供智力题的答案,需要有一个让意识长时间、高强度,且没有其它干扰的情况下全负荷工作的过程,当你觉得“走投无路”的时候,瞬间让意识彻底静下来,进入一个“忘我”的状态,几乎潜意识马上就会提供答案。但是请记住:潜意识的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你的问题超出了潜意识的能力,你一样会失望。关于利用潜意识工作的技巧,请参阅下面章节。

    传统文化中,佛学把潜意识分为第七识(末那识,类似现代心理学说的前意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类似现代心理学说的无意识,但范围更广);道学则讲元神(潜意识)和识神(意识),一隐一显,一阴一阳。需要强调的是,意识和潜意识其实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开来看待。但只要我们静心练习和体察,终究有分明的时候。

    佛学的方法通常偏重心性,道学则强调“性命双修”,不同情况下应采用不同方法,应用效果各有不同。潜意识工作时需要生命能量,所以我采用了一些传统文化中“修行”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来自宗教的知识良莠不齐,其中既有古代先哲的思想精华,也有封建制度下衍生的糟粕,我们需要辨证研究。第一章 第三节 顿悟与渐悟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唐-卢纶《塞下曲》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有一组《塞下曲》诗,共六首,描写西域地区的军营生活。此为组诗的第二首,写飞将军李广夜猎,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兽影绰绰,以为是“风从虎生”,情急之下,当即拉弓搭箭猛射过去。“虎”虽没动静了,但夜黑林深不知深浅,将军没敢贸然前往。天亮过去一看,那不是虎,而是一块虎形的巨石。而将军一箭竟然射入石中!一箭入石,何等的英勇神武!李广之名,与此诗并传后世。

    其实,李广发现是石非虎之时,还有一个细节,上面那首诗未提,后人也多不知道。不仅卢纶未提,后世凡阐述李广神勇的文字均没有提及。因为那个细节对李广的光辉形象略有影响。卢纶此诗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有一次,“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从《史记》中的这段文字可知,李广见自己把箭射入了石头内,大概自己也觉得惊奇,又射了几箭想试试,但是却不能再射进石头中了。

    无独有偶,三国时著名政治领袖曹操也有一个以剑劈虎的故事。传说曹操出巡,身边野草丛中惊现一只猛虎,曹操拔配剑劈去,将虎劈成两段。定睛观瞧,却是块巨石。曹操回营述说此事,满营武将多有不信之色。曹操命人取来一块大石,要给大家当众表演。结果,剑砍下去就被石头弹了起来,石头上仅留一道白印……

    我的道家师父在训练我“单掌断石”之时,曾给我讲过上面两个故事,让我分析为什么李广和曹操发现真相以后就完不成奇迹了?

    我说:他们突然遭遇险境,整个身心进入了一种应激状态,潜能得以发挥。等发现真相,身心又恢复了平常状态。

    师说:然。自古以来,功夫有两种练法,渐法和顿法。武术之硬功也是如此。所谓渐法,就是少林寺武僧的方法,或称外家功夫,从锻炼人体真气和筋骨肌肉的硬度、韧性开始,逐渐把基础打好了,准备工作做足了,再开始练习用肢端(指掌脚肘膝等)去磕断砖石,以获得肢端的巨大杀伤力。所谓顿法,就是让门下弟子掌握可以瞬间进入李广射虎的那种身心应激状态的方法,以在短时间内去发挥潜能,实现功夫的目的。顿法是内家功夫的密传方法,通常公开的内家功夫的硬功,也是渐法……

    因为我是现代人,又在大学里受过高等教育,做什么都要刨根问底,求个究竟。而且我一向以为,掌握了原理,用自己的方式按照原理去做,就是好的方法。

    在我师父传授的练习方法中,有设神坛和吞符咒一项。师父曾言,这虽是封建社会时古人迷信遗留之风气,但这一项确实有不可或缺的效果,令我自悟。我实践后,最终得出结论,神坛与符咒本身没有什么神力,关键是这个传承下来的仪式和符号似乎携带着某种可以影响潜意识的信息,可以迅速让人进入一种意识灵空,而元神(潜意识)可以发挥作用的状态……

    世人谓“信则灵”,相信自己能够产生奇迹,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但还不够。人的意念或者说想法本身只是一种信息,谁要是说用意念就可以如何运动物质,那是歪理邪说。意念不可能对物质做功,真正做功的是意念调动的能量,或者说和意念伴随运动的能量。这就说明了为什么曹操表演会失败。他要当众表演,说明他坚信自己能做到,但他表演时没能进入那种应激状态,所以他的潜意识没有给他调动足够多的能量,故此表演失败。

    断石之技巧有三:

    一、进入状态,即比较完美地建立潜意识程序的运行环境。

    上面所说的应激状态只是其中一种,师父传授的愤怒心法口诀就和应激状态非常相似,但师父不鼓励使用,因为这种应激状态过于亢奋,消耗的生命能量太多。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将意识压下去,心里静下来,全身放松,进入古人称为“恬淡虚无”的状态,忘记自己,“一灵独觉”。注意,当你知道你“忘我”了,那你已经脱离那种状态了,有思维了,不过没关系,只要你能控制心灵随时回到那种状态即可。

    二、给自己的潜意识编好程序,让这个程序不受干扰、不间断地运行,直到结束。

    要让潜意识认为眼前是块豆腐,而你手臂上连的是铁铲,然后用铁铲去拍豆腐。要清晰地把这个过程想象出来。此时的要点是:思想中只有豆腐和铁铲。如果还隐约有红砖和手掌的念头闪现,或者拼命在想“是豆腐不是红砖”,你都会失败。也就是说,进入潜意识工作程序的软件环境,即恬淡虚无,心中没有杂念,只有你需要出现的意识要素,然后让这个程序顺利运行。李广射“虎”之时,潜意识认为目标是肉身,铁箭簇一点即入,而当李广发现是石头后,潜意识已经认为,铁箭是不可能射入石头的,所以他也无法再创造奇迹。

    三、表演的窍门。顿法对于初学者有个巨大的弊端,如果你应用时不能进入那种“状态”,那么一定会失败。师父在传授顿法的同时,也会告诉弟子如果不能进入状态的补救措施。

    以单掌断石为例,我是一介书生,父母自幼疼爱,未曾干过什么体力活,手掌皮肤如女人般嫩而易损,加之没有武术硬功的功底,所以师父没让我断石,而是断砖。对于一个体力强悍的男人来说,用手掌拍断红砖不是神话,但对我来说就是功夫了。用师父传授的方法练习几天,我感觉可以了,便将红砖摆在面前,调身、调息、调心,意识进入空明状态,感觉到眼前的那块“豆腐”的位置,将如“铁铲”般的手掌举起,放松、再放松……空明,再空明……向“豆腐”拍下去!潜意识为我爆发了能量,接下来的瞬间过程已在我的意识感知之外……意识恢复了大脑的主导地位,我拍砖的手掌炙热,沾着些许红色砖沫,再低头看去,红砖已裂成几块!不过,师父说,需要表演的时候,一定要找个石台,将砖身半截悬空去拍,这样容易成功。如果不能进入“铁铲拍豆腐“的状态,就用按砖的手掌使些技巧:压紧红砖和悬空部分相对的另一端,用手指捏住红砖中部略抬起,令红砖中部和石台边缘有一厘米左右的空隙,再用另一只手掌用力拍下,红砖中部和石台边缘一磕,两力相加,砖就断了。

    我曾为同学好友表演过几次断砖,越断越轻松,后来已可以掌断大理石。我感觉,如果能坚持按师父的口诀积攒体内真气(中医认为真气是生命活动的能量和动力),假以时日,潜意识调动的能量越来越强,我也能“粉顽石如朽木”了。只是我心中一直认为,断石之功于我用处不大。按我的活动轨迹和出入场所,根本没有机会——月黑风高,惊现一伙持械匪徒,我大喝一声,进入功态,运双掌如菜刀,视众匪身体如白菜萝卜,杀将过去——如此应用。

    师父说过,练习顿法要看天赋。而渐法不同,一点点锻炼来的能力是牢固稳定的,可以自由应用的。但可惜生命苦短,用几十年去练习一项身体的功能,在当今社会有多大意义?所以顿法才是我们需要更多去关注并练习的技巧。第一章 第四节 潜意识和潜能    人类具有潜能是众所周知的事。比如,家中失火,为抢救财物,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抱起冰箱就跑到外面……待火势扑灭,让其再搬回去,却搬不动了。而潜能的发挥,通常都是一种应激状态下出现的,不由人的意识操控。

    其实,掌管我们潜能的是潜意识,潜于何处,如何发挥,发挥出多少,发挥后如何调整恢复……都归潜意识调控。潜能并不神秘,只是潜意识拥有的一项功能而已。

    现代心理学将潜意识称为主观心理,将意识称为客观心理。客观心理指通过身体的五大感官(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的各种感觉)来认知客观事物的过程。通过这些感官,也就是通过观察、感受、教育等获得知识。客观心理的伟大功能是推理。而主观心理认识环境不依靠五官功能,它通过直觉。

    潜意识是产生情感的地方,也是记忆的仓库;

    潜意识控制我们身体的心跳、呼吸、消化……掌控我们熟练地开车、走路以及一切下意识完成的动作;

    潜意识坚定地维护着我们的“自我意象”,即我们每个人内心中的那个对自我身份的认定和描述。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为“本性”由潜意识操作,不归意识管辖。除非改变潜意识中的这部分内容,否则性格是无法改变的。

    潜意识帮助我们达成目标。潜意识会自动搜索跟目标相关的资源来帮助我们,只是我们的意识感知不到这个过程。

    弗洛伊德提出了个人潜意识理论,而他的学生荣格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理论。荣格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一种集体潜意识,我们人类的潜意识如果在某些情况下联结到这个集体潜意识,就会灵光一现、豁然开朗,我们的意识就会在潜意识的帮助下,找到完美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个所谓的集体潜意识,其理论的正确与否,我们不必要理会,那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只需要关注对我们人生有帮助的技巧与方法。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入睡前或是刚醒来时的朦胧状态中,忽然想通了那个困扰自己的难题。因为这个时候意识正在从睡眠中苏醒,而潜意识还没有完全被意识“排挤”到后台去工作。

    现代心理学同样认为,当你的五官停止活动时,就是你的潜意识的功能最为活跃的时候。也就是说,当意识(客观心理)终止活动或处于睡眠状态时,潜意识(主观心理)的能力就彰显出来。不过,如果意识完全终止了活动,你潜意识的信息你根本就无法接收到。

    而传统文化中的佛学和道学有一些技巧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在道学中,意识被称为识神,潜意识被称为元神;在佛学中,潜意识为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而现代心理学则把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通俗地解释,当我们饥饿时,“无意识”掌管的植物神经系统传来饥饿信息,这个信息需要从“无意识”进入“前意识”,我们的意识才能接受到,并产生“饿了,要吃东西”的想法。声明一点:佛学与道学关于潜意识的功能范围划分,与现代心理学中意识与潜意识(前意识、无意识)的结构划分并不完全重合。道学中的“识神”包含了一部分潜意识的功能。不过,那些差异不是本书要讨论的重点,而且也不影响我们关于发挥潜意识能力的应用。所以,为了读者们方便,就当作道学中的元神约等于潜意识吧。

    佛学阐述的技巧,以禅宗最多。禅宗说的“顿悟见性”,见到的就是潜意识中本原的“我”,这个“我”与佛乃至众生潜意识中的“我”本来“无差别”,都是“大海”中的“水”,人与人的差别不过是“壶中水”与“盆中水”,或者说是“不同印章印出来的图案”,都是印泥的衍生产品而已。所以,禅宗那些顿悟的技巧,就是开发潜意识的技巧。这个问题,后面有专门的章节论述。

    道学的技巧,就是对人体“精、气、神”的修炼。炼神,包括炼后天之神(识神)和先天之神(元神)。道学(主要指养生学)的修持原则是“积精累气、通经畅络、精神内守、恬淡虚无、神气相依、性命双修”。《黄帝内经》说:“圣人行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恬淡虚无之意境可以让人的元神充分发挥功能,这是养生长寿的根本之道。说穿了,就是使识神彻底静下来,让身体真正的主宰——元神来无障碍地发挥功用。但在练习道家方法的过程中,识神也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要在恰当的时刻调节元神活动(潜意识程序)的内环境和步骤。因此,道学给我们提供了大量让潜意识充分发挥作用的技巧和经验,而这些都是依靠实践和体验来学习和掌握的。

    以道学的技巧为例,我们知道,潜意识(元神)通过沉淀思想、淡泊名利,在安、静、虚、忘中得到升华;意识(识神)通过反复学习、思考,在积思广虑中得到成长。识神与元神伴随人一生,需要相互统一协调,不可轻此厚彼、偏重一方。元神的能量来自人体的元气,而人体元气来自宇宙的元气,故“天人合一”以后,人体元气与宇宙能量获得沟通,潜意识(元神)所支配的人体的潜能就容易激发出来。第二章 第一节 人体自我康复系统    进入新千年,西方医学杂志曾经大篇幅报导“我们进入了所谓免疫医学(或者说能量医学)的世纪”,即通过非医药手段,避开现代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的严重后患,提高每个人的自我免疫能力、自愈力,达到“不药而愈”。这里说的“不药而愈”,并非是通过什么宗教手段,而是让你生命的自我康复系统充分发挥作用。

    每个人都有自愈力(动物也有),关键看能否正确激发并运用这种力量。而这种自愈力,就是你的自我康复系统的主要功能。它由潜意识控制,保护你,并尽可能地让你的身体恢复成DNA中记录的那种状态。不过,自我康复系统的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它需要协调的内环境、潜意识的命令、足够的生命能量,还有就是被修复的器官的组织细胞有多少再生能力……

    我自幼身体羸弱,上小学的时候,体育课的项目样样不及格。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和我的道家师父学习养生术,身体素质渐渐好转,我也开始参加更多的体育竞赛。在我第一次参加冬季长跑的时候,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冷空气从口腔直接吸入肺部,感冒、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发了我的间质性肺炎(肺泡和肺泡之间的肺间质的病变)。

    医生告诉我:“间质性肺炎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而是一大类疾病(约有百余种)的总称,大部分病因不明,用抗生素治疗大多无效,目前还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常表现为进行性发展,最终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尽管医生安慰我要“乐观开朗”,但在我心里,已经把这个病认定为不可预防、不易早期发现、不好治疗、最终将导致肺、心功能衰竭的“绝症”。

    后来验证了医生的说法,的确不好治疗,我每天咳嗽不止,呼吸不畅,市三甲医院的各种治疗方法均无明显效果。迫于我面临高考的压力,我父母将目光转向中医来求治。我家乡一个著名的老中医经诊断认为我是肺肾两虚,瘀、痰、热等病邪交结,所以他采用补益肺肾、活血通络、软坚散结、化痰清热的药方,先给我连续打了5天的中药静脉点滴,然后才让我煎草药喝。这次症状缓解了,加之我正值精力旺盛的青春时代,免疫力也强,最终所有症状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慢慢消失了。

    不过,这并非是康复,我的间质性肺炎其实转入了医生所说的“隐袭”状态。在我上大学以后,它又一次激烈地爆发了,而且来势汹汹,几乎将我逼进绝境。

    我是文学爱好者,却顺从家里的意思报考了理工大学,所以学校里的课程对我没有吸引力,我在大学二年级就开始了打工生涯。那时候电脑热在中国大地正臻高峰,我们这些大学生成了高新科技的直接受益人,我的一个同学经常逃课在电子市场摆摊卖盗版软件,后来居然成为了小“款爷”。眼热之余,我在一次帮人组装兼容PC机获得500元手工费后,也毅然“下海”了。由于我的个性比较洒脱,没有缁珠必较、精打细算的商业头脑,又渴望多些收入,便打了两份工,白天去电脑公司组装电脑,晚上在一家电脑学校讲授办公软件课程。临近年末考试,通宵恶补学业,白天工作繁忙,早将师父让我每天坚持打拳练功的嘱咐抛到脑后去了……

    体力严重透支、早晚在寒风中奔波于学校和公司之间……我的免疫力大幅度下降,终于在考试结束后病倒了,重感冒,高烧一天一夜才退。然后我挣扎着起来去公司上班。间质性肺炎于此时无声无息地冒了出来,而且比我当年发病时要严重得多。

    因为我咳嗽不止,令其他同事心烦,老板也担心我传染感冒给其他员工,就赶我回学校治病。初时我还蛮高兴的,我其实不太在意薪酬,心中也以中断打坐练功为憾,心想刚好借这段时间再补上道家功夫的练习,小小痼疾还不功到病除?哪知真正盘坐于清净之屋内,才发现,止不住的咳嗽让我根本无法安定入静,什么调身、调息、调心……一阵剧烈咳嗽之后,只剩烦躁了!

    我这回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是此时求医问药已经晚了,不仅医院的治疗毫无效果,就连当年的老中医也已无能为力,只是嘱咐我增强免疫力去慢慢战胜炎症。我一个人躺在家里不愿下床,因为活动幅度稍大就会胸闷气短、浑身乏力且头冒虚汗,即使静卧不动也会不停地咳出黄痰……我心中泛起了忧愁,病情恶化,而且电脑学校还不断打来电话催我去讲课,暂时没有其他老师能接我讲了半截课的学生。学生们急,电脑学校的校长急,我更急,作为恪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师训的道家弟子,我岂能失信于人!第二章 第二节 我的亲身经历    有位哲人说过:“既然事情坏到家了,没有别的法子,那就狠狠揪住命运的脖子,非把它撂倒不可。”万般无奈之下,我心中的愤怒奔涌而出!我就不信这个邪!别说这点小病,就算上天要灭了我,我也会抗争到最后一刻!蓦然想起师父曾经教给我的,“剑仙术”中的愤怒心法口诀,我暴喝一声,五行能量同频激发,肝木之气催动心火,化肺金为“剑气”!我没让这攻击能量形之于外,而是用脾土主宰之意念运“剑气”成团笼罩肺部,去攻击我肺泡间的病灶!

    我硬生生地将一次剧烈的咳嗽瓦解掉,心中一阵空明。一声怒吼,肺气已通,我继续依口诀调匀呼吸,吐浊纳清,蕴涵肺金的宗气与肾水(元精)之元气调和,我小腹温暄,生命的能量向命门回归……

    这是一次有效的攻击,我的间质肺炎的症状减轻了一些。但我知道不能再进行第二次了。以我当时修道的基础,远远未到能够化“肺金”为“剑气”的程度,这次只不过机缘巧合,我用“愤怒心法”发挥了潜能而已。而且我当时的病体已很虚弱,道家功夫也荒废了很长时间,没有足够的生命能量再催发肺金之气,再加上病灶是分布于我的大部分肺泡之间,位置不明朗,就算我能够运起足够的攻击能量,也会同时对我的肺功能造成极大的伤害。

    不过,我已经可以短时间内入静去让我的潜意识告诉我解决的方案。

    我坚信,我的潜意识是我身体真正的主宰。他控制我的心跳、呼吸以及血液循环,调节我的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当我吃了一顿美味佳肴之后,他将其中的水谷精微之气化做营气、卫气,再与呼吸进来的大自然之气结合成宗气,将宗气与元气化合为真气,供我的生命使用;他利用食物中的营养元素给我制造组织、肌肉、骨骼、血液……他从不休息,即使我睡着了,我的呼吸、心跳也不会停止,我皮肤上的毛发仍在继续生长……我知道,他先于我的生命而存在。这次他没能保护好我,是因为我给他的负荷超出了他调节的能力……

    我盘膝而坐,正脊松腰,虚领顶劲(头微上顶,下颌微收),舌通天桥(舌抵上颚),双手相叠罩住小腹丹田,继续放松全身四肢百窍,调节呼吸,匀、细、深、长,返听内视(目光内视笼罩体内,耳听呼吸的声音,呼吸之息直达丹田)……心中保持空明状态,识神(意识)的波动渐趋寂静……

    恍惚间,不知静坐了多久,我想起身了,便将在全身流动的生命能量收归丹田,深呼吸三次,心中想(其实是告诉潜意识):“恢复常态”,睁开眼睛,将两手搓热,擦脸、梳头、拍头、摩耳、扣齿、漱津、鸣天鼓(用手指敲耳后隆起的部位),站起来活动脊柱和四肢关节……

    我浑身暖洋洋的,很是舒服。看看表,我静坐了约40分钟,但仍然没有得到潜意识的信息。我想,洗漱一下,吃点东西,晚上去给我那些可爱的学生们上课吧!洗脸的时候,我心中忽然冒出个念头:我的病又象以前一样退缩到身体深处去了。如果我不好好静卧养病,恐怕还会发作……

    果然,晚上顶着深冬的寒风上课回来,我的症状有所加重。静坐了一会儿,感觉疲惫,我只好睡了。第二天早上,似醒非醒之间,我的意识中忽然有了明确的念头:进入应激状态。

    我起身下床,坐在沙发上沉思。既然求医问药无效,我就只能依靠我自身的自我康复系统了。看来依靠静坐让自我康复系统发挥作用效果太慢,它对我的修复尚没有我每天耗损的多。那就要用应激状态去调动更多的生命能量,让自我康复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怎样进入应激状态?我总不能把自己放在危险的境遇中去吧?愤怒心法?不行,我仍感觉自己生命力不足……毫无头绪。

    我站起来走到窗前,拉开窗帘,让冬日低矮的阳光照到我身上。我闭上眼睛,放松站立,用师父教过的采日精月华法,打开毛孔穴位,吸收阳光的精华之气。采了一会儿,感觉不过瘾,我又用吞气法,吸阳光之气入口,和着唾液咽入腹中……

    不知怎么,我吞了一会儿气,又想也没想就开始做“迎气”的功夫:阳光之精华随吸气而入祖窍(在双眼与眉心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处,即鼻子的起点处,最凹陷的地方,用手指略用力按有酸胀感,即为“祖窍”,中医称为“山根”),随呼气沐浴全身,落于涌泉……

    迎气,之后应该是吐纳呼吸……啊,师父教我的辟谷术口诀!

    “朝起迎气,吐纳呼吸。子午存想,五色分明。餐餐食气,采炼培元……”

    我心中有了计较,就这样进入应激状态!

    因为我当时生命力不足,本应采取治疗兼静养的方法。但我必须要应付繁忙的学习与工作,怎么办呢?我只好使用辟谷术来调节身体,如不想让身体受到损伤,我的潜意识必须发挥我的潜能来应付。当然,最重要的前提是:我要在每天大部分时间里都保持潜意识能够自由发挥功能的状态,否则对身体有害无益。

    道家的辟谷术并不是饥饿疗法,其原理和操作方法我将在后面章节中详细介绍。为了能够进入应激状态,我放弃了初级辟谷术必须要采用的一些蜂蜜、大枣、黄精、茯苓等药饵,只在每晚吃两个苹果,以达到营养供给的最低标准。同时每天做足迎气、食气、吐纳等功夫,以给潜意识工作提供足够的能量;更要在手头无事时尽量保持心中空明的状态,特别是五神存想法,不只在子午两个时辰做,只要闲暇就闭目用功,以保证让潜意识拥有最好的工作环境……

    我一连辟谷15天,基本保持了旺盛的精力。为了蔑视疾病和挑衅严寒,我刻意在寒风中敞开衣领,蹬着单车在马路上“冲锋”……不知不觉间,间质肺炎的症状已烟消云散,我也恢复了神采奕奕的精神状态。

    时光飞逝,十多年过去了,我的间质肺炎早已无影无踪。毕业后我在新闻单位工作,奔波于大半个中国做采访报道,间或也有感冒的情形发生——有一次我在两天一夜间独自开车疾驰两千五百多公里,因天气炎热全程空调吹体,到达目的地后感冒病倒——但间质肺炎再也没有犯过。

    其实,道家养生术对于疾病康复的核心作用,就是强化人体的自我康复系统。而外在的那些服食验方、针灸按摩、导引动功等,其作用不外于安五脏、舒经络、和气血、破淤滞……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帮助自我康复系统,使之能够在和谐的内环境下充分发挥功能。请记住:外因要通过内因来发挥作用。

    内因,即自我康复系统,这个由潜意识主宰的系统,其工作所要求的内环境和潜意识的要求一样:精神空明内守、全身自然放松,生命的能量(真气)要足够充足。第二章 第三节 道家养生术的奥妙    林语堂先生说过:“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诚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文化精髓,呈现出一个“外儒内道”的面貌。儒道两家虽各有消长,但总的局面是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彼此促进、相得益彰。

    道家文献卷帙浩繁、蔚为大观。明代编印的《正统道藏》和《万历道藏》,包括1764种著作,分为洞真、洞玄、洞神、太玄、太平、太清、正一等七部,共计5486卷(一说5485册),可见其宏富。在浩博的道藏文献中,有关养生保健的著作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价值极高。

    道家的养生学说包括养性修命、炼丹服食、吐纳导引、房中术等各个方面,内容虽生动丰富,但过于浩大庞杂,主静派、主动派、炉火外丹派、清修内丹派、辟谷服食派、祝由符箓派、房中双修派……其理论和方法良莠不齐,古人又抱着“不能泄露天机亦不能秘其玄理”的观念,致使一些极具指导意义的文字也淹没在大量隐语和代名词中。更有道家伪书扰人耳目,让今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当代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先生认为:“虽然方法甚多,但不是每一个方法都能达到目的。法之不善者,非徒无益,而且有损。道书虽不可不看,却不可尽信。有些道书,是冒名伪托的,根本就无价值。有些道书的作者,对于此道,并未十分透彻,竟大胆的做起书来,贻误后学。有些道书,虽有作用,做书的意思,是要给当时几个富贵人看的,并未替普通人设想。有些道书,故意闪烁其辞,指鹿为马,不教人识透其中玄妙。有些道书,叠床架屋,头上安头,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分明一条坦途,偏长出许多荆棘。有些道书,执着这面,而攻击那面;或是笃信那面,而不信这面。岂知实际上做得好,两面俱能有成,非如水火冰炭之不能相容。设若尽信书,反误了大事。”

    所以,学习道家的养生方法要辨证地学习,不能盲从轻信。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欲养生者可以从历代中医学家那里寻找养生的妙法,比如号称“药圣”的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其著作就包含大量道家养生知识的精华,对中医学的发展影响至深、建树重大。

    详尽去探讨道家各派养生技法不是笔者的目的。接下来仅以本人所学的道家先天派的养生方法为例,阐述如何获得开启潜意识密码的能力。

    潜意识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是对人体内环境的调整,即潜意识的主要职责方面。道家学者认为,人从生下来那一刻,疾病就已经开始一点一滴形成。所以要建立新的疾病观,不要认为生病是种灾难,要认为疾病不过是身体发生了异变,需要调整一下而已。不能仅仅从西医的角度去看待疾病,要更多地建立中医或道医的思维方式。比如,在先天派的道医看来,什么肿瘤、结石、癌症等等,其实都是气化物。就象小孩子吹的多节气球,每次都会先从一个最薄弱的地方鼓起来,人体每时每刻都在吐故纳新,人体以真气为生命活动的基础,同样需要把各部分的病气、浊气等排除体外。因为我们情绪的冲突变化,本来按照“子午流注”规律12时辰循环一周的真气运行受到了障碍,那么病气浊气就无法顺利排除,就会在人体的某个薄弱环节堆积起来,日久生疾。所以,爱生气者易得结石,长期忧虑者易得癌症……不过,既然这些疾病都是气化物,可以积聚生病,也自然可以气化还原,只要保持身心恬适,配以适当方法,都可以康复。

    先天派道学对于疾病的治疗本着老子“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的阴阳对立统一原则,只要消除了病灶之阴(疾病的场,也称病气),其阳(疾病本身)也就不存在了。不过,由于初学者能够调动的生命能量有限,不可能对疾病有及时的治疗康复作用,所以在治疗“已病”(指生病中)的时期不能脱离医、药。道家的技法最好用来治疗“未病”(预防)及后期康复。那些被我们称为“药”的东西,其实都是可以在人体内自行合成的,而模仿这种方式在工厂中制造出来,就是药物。所以,在康复阶段要逐步摆脱对药物的依赖,更多地激发人体自我康复系统的功能。

    道家先天派的理论体系始于黄帝。诚如黄帝之师广成子所言:“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将意识(识神)沉下,进入“无视无听”的潜意识(元神)静修的功境,人体的自我康复系统无障碍地发挥功用,形体自然逐渐得以康健。

    道家先天派的养生方法,以“性命双修”思想为核心。性命双修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性命双修指修道者以炼气(气为生命的根基)为修命、以炼神为修性,神气合一便是性命双修。养生先学养心,能心灵清净而入定境,性功已打好根基;同时要通过各种命功技法,使自己精满、气足、神旺。健康长寿则是整个过程的副产品。

    狭义的性命双修亦是广义的基础。《黄帝阴符经》开篇第一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是我先天派性功修行的总旨;历代先哲对先天元气应用的探索又为我派弟子留下了命功修炼的至理妙法。而老庄学说,乃是我派性命双修方法的依据。“先天一炁,来自虚无”,按照我派传承的方法去实践,当可知此炁(专指人体内的先天元气)之妙。

    道家说的“先天元气”,就是大宇宙本原的生命力,也是人体小宇宙中潜意识(元神)的功能基础。

    潜意识出来工作,人体的各种潜能就可以发挥效验……要记住:对身体说“恢复正常”,不能用意识(识神)说,要让潜意识(元神)去说。意识和潜意识不是完全分开的。何谓“让潜意识去说”,等能够做到时,自然明白。

    要善于用潜意识去抵御摧毁我们生命力的敌人。通读此书并积极实践,你会逐渐掌握相应的理论和技巧。

    道医认为,如果能改变自己的思维的模式,并调整自己的情绪,很多疾病就不会复发。但可惜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习惯也是潜意识问题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

    所以,我需要叮嘱各位朋友的事情有三:

    一、实践先天派方法时,要注意调整意识中的逆反心理。因为潜意识会接受最强烈的暗示。我们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或者打个盹儿的方式来调整解决。不必太在意逆反心理的效应。

    二、心态上要不在意疾病、不在意健康。饮食不必高档,营养全面不偏食即可,要尝试在所有食物中找到美好滋味,要注意偏向于清淡一些,八分饱最好。不必刻意去吃素,厌恶腥膻是功夫精进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结果。

    三、睡眠是精神系统的保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多练习后面说的“松静睡眠”。

    祝各位朋友生命之树常青。第二章 附录:“性”、“命”之别    道家关于“性、命”的理论起源于庄子的说法,《庄子-天地》云:“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流)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简单解释,任何物体在形体未成之前,构成该物体的基本要素已经存在于宇宙间“一之所起”的流动的基本要素的整体质之中,各有一定的份额,浑然相成,且之间没有间隙可容纳其他杂质。构成该物的基本要素的份额,便是该物从流动的整体质中所受的“命”;物成之后,有了自身的纹理,于是有了形体;而形体可以起到固守精神的作用,且形、神都有各自的“仪则”特征,从而构成了万物各自的本性。就是说,“性”指万物受“命”而成。儒学经典《中庸》第一句:“天命之谓性”,也是此意。

    何为修性?《阴符经》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就是讲,宇宙按其规律构造了人,而通达这规律的机枢乃在人心,因此人要按照宇宙规律去确定自己的行为规范,这便是修性。庄子还说了,人“性”的修养要“德至同于初”,即内丹术所说的“炼虚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