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华破产:大学智慧(姚淦铭国学智慧系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56:07
  4.8 分我来打分 已有258人打分

请打分!

大学智慧(姚淦铭国学智慧系列)

你想获得学习与工作的智慧吗?你想获得从政与管理的智慧吗?你想获得财富的智慧吗?你想获得虽处浮躁而能静定的智慧吗?你想获得提高心灵境界的智慧吗?曾国藩为何如此推崇《大学》?中国文人的理想“内圣外王”又是如何实现的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瑰丽宏图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走进《大学智慧》,“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作者: 姚淦铭 出版: 山东人民出版社 类型: 连载 性质: 免费阅读 定价:32.0元 关键字: 大学智慧 姚淦铭 哲学 宗教 国学 授权连载 不得转载 收藏 评论 发送该书到手机

发送该书到手机继续看 (每天最多发送3条)

《大学智慧》文前

国学之儒家经典,汉代有《五经》之谓,即是《易》、《书》、《诗》、《礼》、《春秋》。宋代有《四书》之称,即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后代又有“四书五经”之说,《四书》居于《五经》之先,而《大学》又居于《四书》之首。

 

  • 前言(1)
  • 前言(2)

《大学智慧》第一部分

大学》是中国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大学》虽是薄薄的,但绝不苍白菲薄;虽落寞已久,但绝非价值荡然;虽不到两千字,但绝对是大学问。

“大学”,若依据东汉郑玄的解释:“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这里着重点明,大学就是博学,然后可以为政。

 

  • 篇一 《大学》精蕴与价值(1)
  • 篇一 《大学》精蕴与价值(2)
  • 篇一 《大学》精蕴与价值(3)
  • 篇一 《大学》精蕴与价值(4)
  • 篇一 《大学》精蕴与价值(5)
  • 篇一 《大学》精蕴与价值(6)
  • 篇一 《大学》精蕴与价值(7)
  • 篇一 《大学》精蕴与价值(8)
  • 篇二 《大学》三纲八目(1)
  • 篇二 《大学》三纲八目(2)
  • 篇二 《大学》三纲八目(3)
  • 篇二 《大学》三纲八目(4)
  • 篇二 《大学》三纲八目(5)
  • 篇二 《大学》三纲八目(6)
  • 篇二 《大学》三纲八目(7)
  • 篇三 《大学》格物致知(1)
  • 篇三 《大学》格物致知(2)
  • 篇三 《大学》格物致知(3)
  • 篇三 《大学》格物致知(4)
  • 篇三 《大学》格物致知(5)
  • 篇三 《大学》格物致知(6)
  • 篇三 《大学》格物致知(7)
  • 篇三 《大学》格物致知(8)
  • 篇三 《大学》格物致知(9)
  • 篇三 《大学》格物致知(10)
  • 篇三 《大学》格物致知(11)
  • 篇三 《大学》格物致知(12)
  • 篇三 《大学》格物致知(13)

《大学智慧》第二部分

《大学》于“诚意”特别凸显之,“诚意”或被看做是《大学》的枢纽。这里先来看看,“诚”字的结构以及它所构建的汉语词场,进此可知其根,刨其柢矣,因为此中就蕴积着汉民族许多关于“诚”的意趣、智慧、文化。

 

  • 篇四 《大学》诚意与慎独(1)
  • 篇四 《大学》诚意与慎独(2)
  • 篇四 《大学》诚意与慎独(3)
  • 篇四 《大学》诚意与慎独(4)
  • 篇四 《大学》诚意与慎独(5)
  • 篇四 《大学》诚意与慎独(6)
  • 篇四 《大学》诚意与慎独(7)
  • 篇四 《大学》诚意与慎独(8)
  • 篇四 《大学》诚意与慎独(9)
  • 篇四 《大学》诚意与慎独(10)
  • 篇四 《大学》诚意与慎独(11)
  • 篇五 《大学》矩之道(1)
  • 篇五 《大学》矩之道(2)
  • 篇五 《大学》矩之道(3)
  • 篇五 《大学》矩之道(4)
  • 篇五 《大学》矩之道(5)
  • 篇五 《大学》矩之道(6)
  • 篇五 《大学》矩之道(7)
  • 篇五 《大学》矩之道(8)
  • 篇五 《大学》矩之道(9)
  • 篇六 《大学》财富智慧(1)
  • 篇六 《大学》财富智慧(2)
  • 篇六 《大学》财富智慧(3)
  • 篇六 《大学》财富智慧(4)
  • 篇六 《大学》财富智慧(5)
  • 篇六 《大学》财富智慧(6)
  • 篇六 《大学》财富智慧(7)
  • 篇六 《大学》财富智慧(8)
  • 篇六 《大学》财富智慧(9)
  • 篇六 《大学》财富智慧(10)

《大学智慧》第三部分

《大学》作为教育的经典之作,确实可以常读而启迪长存,常思而智慧长生的。这是一部永不过时且历久弥新的教育学经典。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著名学者潘光旦(1899 1967)和他的《国难与教育的忏悔》一文。潘光旦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留学美国,后任职清华大学,研究社会学、优生学、性心理学、民族史等。就在此文中他说到了教育的使命问题。

 

  • 篇七 《大学》教育智慧(1)
  • 篇七 《大学》教育智慧(2)
  • 篇七 《大学》教育智慧(3)
  • 篇七 《大学》教育智慧(4)
  • 篇七 《大学》教育智慧(5)
  • 篇七 《大学》教育智慧(6)
  • 篇七 《大学》教育智慧(7)
  • 篇七 《大学》教育智慧(8)
  • 篇八 《大学》管理智慧(1)
  • 篇八 《大学》管理智慧(2)
  • 篇八 《大学》管理智慧(3)
  • 篇八 《大学》管理智慧(4)
  • 篇八 《大学》管理智慧(5)
  • 篇八 《大学》管理智慧(6)
  • 篇八 《大学》管理智慧(7)
  • 篇九 《大学》修齐治平(1)
  • 篇九 《大学》修齐治平(2)
  • 篇九 《大学》修齐治平(3)
  • 篇九 《大学》修齐治平(4)
  • 篇九 《大学》修齐治平(5)
  • 篇九 《大学》修齐治平(6)
  • 篇九 《大学》修齐治平(7)
  • 篇九 《大学》修齐治平(8)
  • 篇九 《大学》修齐治平(9)
  • 篇九 《大学》修齐治平(10)

《大学智慧》第四部分

我们在解读《大学》这本经典时,已于前文说到了《学记》中的一些古代教育的情况,这里不妨再来看看我国古代的大学与小学是怎样一回事。现代人先读小学,而后是中学,然后是大学。古代人也是先读小学,然后就进入大(太)学,那时还没有中学这一概念,也没有这一级学校。

 

  • 篇十 《大学》历史与谜(1)
  • 篇十 《大学》历史与谜(2)
  • 篇十 《大学》历史与谜(3)
  • 篇十 《大学》历史与谜(4)
  • 篇十 《大学》历史与谜(5)
  • 篇十 《大学》历史与谜(6)
  • 篇十 《大学》历史与谜(7)
  • 篇十 《大学》历史与谜(8)
  • 篇十 《大学》历史与谜(9)
  • 篇十 《大学》历史与谜(10)
  • 篇十 《大学》历史与谜(11)
  • 篇十 《大学》历史与谜(12)
  • 篇十 《大学》历史与谜(13)
  • 篇十 《大学》历史与谜(14)
  • 篇十 《大学》历史与谜(15)
  • 篇十 《大学》历史与谜(16)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1)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2)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3)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4)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5)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6)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7)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8)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9)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10)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11)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12)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13)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14)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15)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16)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17)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18)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19)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20)
  • 篇十一 《大学》原著译讲(21)
  • 篇十二 朱熹《大学章句》译介(1)
  • 篇十二 朱熹《大学章句》译介(2)
  • 篇十二 朱熹《大学章句》译介(3)
  • 篇十二 朱熹《大学章句》译介(4)
  • 篇十二 朱熹《大学章句》译介(5)
  • 篇十二 朱熹《大学章句》译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