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护按摩手法视频教程:包丽敏:佛山需要两尊纪念塑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41:26

包丽敏:佛山需要两尊纪念塑像

2011-10-23 07:25 中国青年报 我要参与(189)

广泛的社会关注、讨论与反思,让小悦悦成了一个象征和符号。

这一点从民众自发前往佛山举行的追悼仪式和弥漫于网络的红烛可以看出。一个两岁四个月的小生命,这些天来几乎让整个社会为之心碎。

这一点也可以从医院方面罕见举办的抢救情况新闻发布会看出。为一个既非政要、亦非名人的普通伤者,这样郑重其事,只是为了回应公众的极大关切。

这一点还可以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公开发言中看出。这位一省之“父母官”呼吁,要认真反思出现悲剧的根源,要用“良知的尖刀”来解剖我们身上的丑陋,要忍着揭开疮疤、刮骨疗伤的疼痛,唤起全社会的警醒和行动。

汪洋说,它是我们工作中长期存在问题的反映。我们在消除贫穷追求财富增长的过程中“一手硬、一手软”,是导致这种社会冷漠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悲剧的发生反映了长期以来我们在发展方式上存在的弊端——这样的公开言论,既是当政者对这一事件作出的总结,也是对公众舆论郑重而正式的回应。

或许可以说,当这个社会飞速发展,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小悦悦的遭遇以令人意外的方式,集中而浓缩地暴露了发展中的问题,击中了社会的神经和痛点,引爆了一场集体性对社会人心、道德和发展模式的反省。

从这一意义上说,小悦悦的悲剧超越了这个小生命自身,其带来的痛感也远远超越她的家人本身。

广东省已组织发起关于这一事件的大讨论,这表明当地政府为改变这种现状、消除积弊而有所行动。但或许,与其进行行政式的命令和“一阵风式”的推动,不如在事发地的佛山朴素地塑上两尊纪念像。

一尊献给已经离开人世的小悦悦,这个小生命死于路人的冷漠,是烙在我们内心深处一道耻辱的伤痕;另一尊献给第19个路人、58岁的拾荒老人陈贤妹,有了她,我们才有了救赎。

这两尊塑像的符号意义,并非自上而下地塑造和赋予,而是由公众由下而上地推动和达成,以此警示社会,唤醒人心。

塑像也并非为了塑造英雄,而只是因为我们需要记住小悦悦,记住陈阿婆,看见“她们”,我们就会记住耻辱,记住救赎。

(责任编辑: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