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包车价格:诚品:台湾社会十六年来的集体创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54:26

诚品:台湾十六年来的集体创作

 

作者: adworld

 

诚品史,文化史

 

诚品基本上是一个以书为核心的商场设计。诚品的成功,一方面是吴清友先生个人的品味,一方面是他具备产业观察的能力。

 

台北诚品书店建立的文化地标,算是华人世界的泰山北斗。「北京、上海缺多元开放;新加坡、香港缺读者数量。」当过台北市文化局长的清大客座教授龙应台,今年6月3日在《中国时报》发表专文「在一个有文人的城市里」写道:「台北的诚品书店在广大的华人眼中,是一个重要的『台北文化』地标,这样的书店可以成功,不仅只是一个经营的技巧而已,它需要社会的多元开放,更需要数量足够的、相对成熟的读者群体。」

 

经营「品味」成功而长期观察诚品发展轨迹的慈济大爱电视台总监姚仁禄,则一语道破诚品经营的成功关键:「它基本上是一个以书为核心的商场设计。诚品的成功,一方面是吴清友先生个人的品味,一方面是他具备产业观察的能力。」

 

书和文化是诚品的灵魂。「虽然赔钱了十五年,吴清友从头到尾都很笃定,他非常清楚自己的方向,」姚仁禄认为,这也是诚品可以在第十六年突然一赚就是5000万台币的关键因素之一:诚品的品牌形象整个起来了,带来如企业突破「规模大数法则」(critical mass)后的丰厚营收。

 

消费社会成熟

 

也有人从台湾社会成熟度的观点来解读诚品的成功。他们解释的诚品现象,其实就是台湾消费型态逐步改变的现象。


也有人从台湾社会成熟度的观点来解读诚品的成功。他们解释的诚品现象,其实就是台湾消费型态逐步改变的现象。难怪它会一亏十五年,因为十五年前台湾的美感社会才刚起步,生活文化才刚萌芽;难怪它会在亏了十五年后,于去年开始获利,因为台湾的消费社会已经成熟。

 

台湾人拥有诚品的幸福感是这几年才慢慢累积的,毕竟,十六年前诚品刚出现在台北市仁爱路圆环时,没有穿戴整齐,还真不敢走入诚品。因为当时它很布尔乔亚,几乎都是外文及艺术设计之类的冷门书籍。

 

爱书人的集体创作

 

难怪诚品董事长吴清友感慨说:「诚品是台湾社会十六年来的集体创作。」


但是诚品变了,它从原来白领菁英式的小众书店,十几年间发展成拥有四十九家连锁店的书店主流,甚至即将在台北市信义计划区的精华地带,建立号称台湾最大的七千五百坪(整个信义计划区统一集团大楼的营业场所,扣除餐厅、展览、表演场所等,书店实际的面积是三千坪)的国际型书店。

 

诚品的变化,其实就是台湾几十年来消费社会的缩影。1989年诚品的适时出现,等于是为台湾社会提供了一个自由灵魂的出口,她成为台湾的巴黎左岸,大家在诚品书店里翻阅新的西方思潮、用眼睛感受新的美学风格。难怪诚品董事长吴清友感慨说:「诚品是台湾社会十六年来的集体创作。」

 

30世代,诚品世代

 

广告人孙大伟说:「我的青春,我的金钱,全都奉献给诚品了。」


广告人孙大伟说:「我的青春,我的金钱,全都奉献给诚品了。」这句话让很多30与40世代的爱书人听了颇有共鸣,在他们年轻气盛时的黄金阅读时期,诚品在他们生命中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90年代初期的诚品,扮演着启蒙者的角色。当时台湾才刚从解严出来,忽然感受到自由的空气,却又不知道该从何处迈步。有一天,当大家开始说:「我刚才去逛诚品了。」而不是说:「我刚刚去书店买一本书。」诚品的品牌风格于焉建立。当时,拥有小小的一张黑色诚品会员卡是很多人的骄傲,那代表你常去诚品,而且阅读诚品。

 

诚品或许曾是菁英的书店,但是菁英无法撑得起诚品。它开始走复合式书店的新路线,以书为核心,周边商品成为它所贩卖的生活美学,从菁英到大众、从大众走到分众,诚品对菁英的定义遂成为「努力活出自己生命中精采的人」。


开创自30世代

 

诚品团队是文化创意人坚持理想的缩影。


谈诚品,不能没有吴清友;但是吴清友,也不能没有诚品团队。诚品团队是文化创意人坚持理想的缩影。举世皆然,在民主开放的社会里,总是有那么一群对文化怀抱极高憧憬的年轻人;在台湾,就是独一无二的诚品,提供他们实践理想的地方;于是他们群聚在这里,个个都很难搞,却又卖命十足,短短的十六年间,在台湾发起一个个引领台湾思潮的书店活动,从「今夜不打烊」、「看不见的书店」、「诚品讲堂」,到「诚品艺文活动」等。


有人说,诚品之所以存活下来,是吴清友的坚持;而吴清友的坚持,又来自于背后这个敢于有所为的诚品团队,当吴清友不断将诚品书店的梦做大时,他们就忙于实践。

 

诚品团队的可贵在于,他们把文化看得很重要。他们让知识成为流动的状态,透过演讲、艺文活动、讲堂,更借着一间间「连锁而不复制」的诚品书店的实体空间,把他们的理想和品味做出来。

 

世界人不眠的交流

 

当日本东大教授午夜在诚品敦南店惊异地对作家柯裕棻说:「为什么一个城市需要一个24小时的书店?」他的语气是赞叹的,原来这城市有这么多失眠又渴望阅读的群众。


「我们非常幸运,有这样开阔的发挥空间。」诚品企划处经理林文琪自豪地说。她曾经当过影评人、西北航空空姐、华威葛瑞广告公司AE,但在诚品工作十一年,让她有志业之感,迄今冲劲十足。

 

诚品用心营造出来的「书的博物馆」式氛围,让台湾人走进这高雅、欧风的实体书店时,彷佛进了巴黎罗浮宫的殿堂,觉得阅读是一件神圣的行为。

 

诚品其实也是幸福的,因为十六年来有那么多台湾的人在默默支持诚品,无论是政府、读者、企业家,甚至是有朋自远方来时。当日本东大教授午夜在诚品敦南店惊异地对作家柯裕棻说:「为什么一个城市需要一个24小时的书店?」他的语气是赞叹的,原来这城市有这么多失眠又渴望阅读的群众。


香港人成群结队来台,在吃完永康街鼎泰丰小吃后,诚品书店绝对是他们来台必逛的景点,他们好奇地在诚品看书也看人,然后带走一大袋的丰收。

 

那么本土的台湾人呢?

 

全世界第一家24小时书店出现在台湾,证明了台湾人真的会去捧一个书店的场.

 

全世界第一家24小时书店出现在台湾,证明了台湾人真的会去捧一个书店的场,2005年12月底,台湾最大的书店,诚品信义旗舰店准备开幕,这座像博物馆又像百货公司的书店,不知道是否会再度改变大众对书店的看法?

 

发布日期: 2005-12-12出自: http://www.ad-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