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海关 燕窝:中国人口性别严重失衡 三千万男人打光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2:24:43

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11日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明确了国家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到本世纪中叶,人口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预计在未来30年内地人口还将净增2亿人左右,此外,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到2020年,20至45岁男性将比女性多3千万人左右。

中新社报道,该研究报告是由蒋正华、徐匡迪和宋健负责、三百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自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对中国内地人口发展态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进行深入调研论证后而写成。

2010年控制在13.6亿

国家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包括:到201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群众享有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降低,婴儿死亡率降到14.9?祒以下,孕产妇死亡率降到40/10万以下。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年。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贫困发生率有所下降。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城镇化率提高到47%。有效缓解城乡间、区域间差距扩大的势头。人居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到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口素质大幅度提高。群众普遍享有较好的医疗保健,出生缺陷发生率、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左右。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贫困人口继续下降。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城镇化率达53%以上。城乡间、区域间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止。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到本世纪中叶,人口峰值控制在15亿左右,之后人口总量缓慢下降,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全面提高。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人口分布和就业结构比较合理,城镇化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共同进步。创建环境生态良好的现代化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

拆除「人口爆炸」引信

研究报告表明,中国自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少生了4亿多人,拆除了「人口爆炸」的引信,使世界60亿人口日推迟4年,而且比其它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提前半个多世纪跨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研究报告还表明,中国人口结构性矛盾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影响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人口在地区间、产业间分布不尽合理。

报告指出,要以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综合运用人口政策及相关社会经济政策,创新体制,依法行政,突出重点,协同推进,确保新时期人口发展目标的实现。

此外,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一百一十七,2003年抽样调查为一百一十九,个别省份超过一百三十。2005年抽样调查为一百一十八点五八,城乡均出现异常,农村失调程度更为严重。到2020年,20至45岁男性将比女性多3千万人左右。2005年以后,新进入婚育年龄人口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婚姻挤压问题凸现,低收入及低素质者结婚难,所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隐患。

意愿政策差距大低生育面临反弹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称,中国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现阶段的低生育水平很不稳定。

据中新社报道,报告指出:全国多数地区人口增长存在反弹势能。由于政府职能转变、社会快速转型和人口加剧流动,使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工作方式效力递减;一些地方对计划生育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人口综合治理机制尚不完善。因此,任何工作失误及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可能导致生育水平回升。报告说,由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二○○五至二○二○年,二十到二十九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小高峰。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已累计有近1亿独生子女,进入二十一世纪,这部分人陆续进入生育年龄,将使生育水平有所提高。

报告强调,由于人口调控和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风险。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有一点五到一点七亿人,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将持续存在;据测算,今后二十年将有三亿农村人口陆续转化为城镇人口。日益庞大的流入人口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能力提出挑战,也增加了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难度。

报告称,地区之间人口态势差异明显;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面临生育水平降低、人口老龄化加剧等新问题。农村、中西部和贫困地区则生育水平较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中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快于东部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很大。

人口续增影响奔小康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称,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将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还包括:

──人口素质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国每年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八十至一百二十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四至六;全国有六千万地方病患者,五百四十四万智力残疾人,爱滋病等有蔓延之势。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达百分之四十七点六。部分人群失去信仰、理想支撑,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

──人口结构性矛盾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影响日益显现;老龄化进程加速。到二零二零年,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二点三四亿人,比重增长到百分之十六,本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形成老龄人口高峰平台,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四点三亿人,比重达百分之三十。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到二零二零年,二十至四十五岁男性将比女性多三千万人左右。人口在地区间、产业间分布不尽合理。

──人口调控和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风险。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有一点五到一点七亿人,今后二十年将有三亿农村人口陆续转化为城镇人口。地区之间人口态势差异明显;现阶段的低生育水平很不稳定。

劳力结构性短缺持续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认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不会缺少劳动力,但考虑到素质、技能等因素,劳动力结构性短缺还将长期存在。

报告的数据表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庞大。中国15岁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2000年为8.6亿人,2016年将达到高峰10.1亿人,比发达国家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还要多。

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有1.5亿至1.7亿人,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将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