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馆子是什么意思: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7:38:24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加之2008 年全球金融风暴的波及和影响还未消除,这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2010 届大学毕业生就更是雪上加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学生就业已逐渐成为世界性难题。
  1、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1 劳动者数量供过于求。首先,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10 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规模将达630 余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其次,庞大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群体也在寻求就业机会;另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向城市靠拢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就业也带来了很大压力。这三个方面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1.2、高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1.2.1 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在专业结构上,所设课程内容陈旧,偏重理论方法,缺乏实践性,许多学生学了也不知道怎么应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目前教育体制的问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还是培养科研型人才,评价学生主要还是分数,不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课程学了之后,考试完就忘了,学生学到的实用的东西太少,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一致,从大学里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造成社会上存在一些专科技校的学生很好找工作,而很多本科生却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1.2.2 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机构只是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单调,有的只是毕业班才开设就业指导课,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开设。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方面的指导。导致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
  1.3 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1.3.1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合理。首先,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高薪、大城市、环境优越上。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城市之间收入差异大,许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不愿意到落后地区、中小城市就业,过度集中到工资水平高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其次,部分大学生还以“天之骄子”的身份自居,仍坚信着考上大学就意味有铁饭碗和辉煌的人生,选择职业时往往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而选择高校、科研单位和国营大、中型企业,认为这些地方虽然收入不高,但安全稳定,而一些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没人愿意去。
  1.3.2 准备不足,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参加人才交流会就像“赶集”一样,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来提高就业率,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全凭运气碰,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也有许多学生依赖心理比较强,自己不去把握就业机会,而是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碰运气;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属于“守株待兔”型,没有自信,不敢去尝试,而是等着用人单位来找他,从而失去很多就业机会。
  1.4 就业市场。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首先,过分关注文凭,一味地追求高学历,有的研究生的素质和能力还不如本科生或专科生,但用人单位宁愿要能力差的研究生也不要本科生。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在选择就业时,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少用人单位急于招聘有经验的人才,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这方面的要求。用人单位忽视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第五,形貌歧视。有些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时好比在选美,面貌、身体有缺陷的学生受到歧
视,认为这些毕业生有损企业形象,从而使一些有能力而身体有缺陷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就业。
  2、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对策
  2.1 以就业为导向,高校要加快内部教育改革。首先,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教育教学要更多地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形势、就业策略、职业生涯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的指导和服务工作,花大力气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最后,高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有效沟通,及时了解用人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2.2 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新就业观念。面对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首先,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与未来从事的行业有关的工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其次,大学生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基层、后高层”、“先服务、后管理”的就业观念。积极向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更多地去人才稀缺的地区和非国有制企业就
业,可以先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操作性岗位,以后有机会再发展,采用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
  2.3 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完善就业市场。解决高校就业难问题,政府要加强必要的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边远省区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工作的毕业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强度的优惠。另外,还要重新认识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的重要性,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并适当辅之以必要的行政制约。同时,政府应倡导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而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做到人尽其才。
  2.4 针对特定形势,采取特殊过渡办法。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在当年毕业前夕未能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单位,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可以采取延时就业的方式——考研或者出国深造。另外,国家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创业不仅能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希望每一个有理想、有条件、有能力的青年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积极主动就业的途径,来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总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让我们更坦然的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严峻现实,使得高校毕业生这支宝贵的人才队伍发挥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