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一对情侣的祝福语:中东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9:40:49
ZT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5月15日凌晨,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 巴勒斯坦问题的历史背景和中东战争的起因 一、历史上的巴勒斯坦 中东地区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而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18个国家和地区,面积740万平方公里,它衔接亚、非、欧三大洲,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巴勒斯坦则位于中东的中心地带,西濒地中海,南邻西奈半岛,扼亚、非、欧三洲要冲,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长期以来,巴勒斯坦一直强邻和大国争夺的主要目标,在历史上也出现过部族的迁徙和后来者征服先来者。 历史上,巴勒斯坦最早的原始居民是迦南人。他们在公元前约4000年从阿拉伯半岛东部沿阿拉伯海一带到这里定居。公元前13世纪,克里特岛和爱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人移居迦南,将该地称为“巴勒斯坦”,意为“腓力斯人的土地”。这个名称沿用至今。此外,巴勒斯坦早期还有阿穆尔人和亚兰人等部落居民。 犹太人古时称为希伯莱人,他们和迦南人、阿拉伯人、等都是西亚古代闪族的后裔,他们同其他古老民族一起曾共同生息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公元前1025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统一的希伯莱王国,以后分裂为两个国家,北部称以色列王国,南部称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亚帝国消灭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东方新崛起的巴比伦王国占领犹太王国,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把数万名犹太人作为俘虏押回巴比伦,开始了犹太历史上的“巴比伦之囚”时代。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从而结束了犹太人巴勒斯坦立国的历史。 亚述人和巴比伦人之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希腊、罗马、土耳其等外族轮番占领。 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征服西亚大片土地,并攻占耶路撒冷。亚历山大的统治,打破了各民族和各国之间的隔绝状态,各被征服国家的民族开始杂居交往。犹太人从此也逐渐疏散到南欧、北非、和
中亚等地区,这可说是犹太人的第二次大流散。 犹太人的第三次大流散是在罗马帝国期间。公元前二世纪初,罗马帝国不断强盛,并向东大力扩张,于公元前63年先后侵占了耶路撒冷和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为反抗罗马人的入侵,曾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史称“犹太战争”。特别是公元115年的最后一次起义,曾给罗马帝国以沉重的打击,把罗马驻军赶出了巴勒斯坦南部,并占领耶路撒冷。但起义于公元135年失败。经过三次大起义和三次大屠杀,犹太人死亡150多万人,幸存者几乎全部逃离和被驱逐出巴勒斯坦,从而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生存的历史。直到20世纪初,犹太人在政治、经济上同巴勒斯坦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了。 公元7世纪,出生在阿拉伯半岛的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统一了分散在阿拉伯半岛上的各民族和部落,后又建立了统一的阿拉伯帝国。公元637年,巴勒斯坦并入帝国后,其居民、宗教、文化逐渐阿拉伯化,形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300多年来,他们在这一地区劳动生息,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16世纪50年代,新兴的奥斯曼帝国不断向外扩张。巴勒斯坦从1518年起纳入帝国版图,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400多年。由于奥斯曼帝国鼓励传播伊斯教和阿拉伯文化,因此,这里的阿拉伯民族特征始终没有改变。 可以说,公元一世纪以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为数很少,1880年只有两万多人,1918年也只有5、6万人,仅占当地居民的8%。
二、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 犹太人在公元一、二世纪起离开巴勒斯坦之后,流散到世界各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慢长岁月中,他们的处境很悲惨。中世纪欧洲各国,基督教居于统治地位,而犹太教被视为异端邪说,它们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迫害甚至屠杀。从13世纪到15世纪,欧洲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特别是19世纪末发生在沙皇俄国的排犹运动,十分猖獗,它是犹太复国主义产生的催化剂,使犹太人从一般的复国愿望发展成具体的政治性运动。188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后,沙俄为掩盖阶级矛盾,转移视线,煽起屠杀犹太人的狂潮,被屠杀的犹太人不计其数。1842年5月,沙皇俄国还颁布法令,将犹太人赶出乡村和居民区。这样,犹太人开始了第一次向巴勒斯坦移民的浪潮,并建立了一些犹太复国主义的移民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初步兴起。 犹太资产阶级也乘机打出“犹太民族主义”的旗帜,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推波助澜,从而把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的一般愿望发展成为系统的犹太复国主义理论和有组织的政治运动。其代表人物是匈牙利出生的犹太作家西奥多.赫茨尔。1896年,他写了《犹太国:现代解决犹太人问题的一种尝试》一书,宣称犹太人问题既不是社会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个民族问题,提出建立犹太人自治的国家,并建议设立“犹太社团”和“犹太公司”两个机构,分别负责犹太国组织的筹备和经济上的策划工作。 赫茨尔建立犹太国的主张得到了欧美犹太人的大力支持。1897年,在赫茨尔的领导下,欧美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瑞士巴塞尔举行了首次全世界犹太人大会,决定成立全世界统一的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赫茨尔当小选主席。这次大会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史上揭开了新的一叶,标志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从分散的地区性运动进入世界性的有组织的政治运动。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得到了英美等国的支持。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为打败德国,瓦解奥斯曼帝国,称霸中东,以承认和支持奥斯曼帝国境内阿拉伯人在战后建立一个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独立国家为条件,取得了阿拉伯人的支持。但英国又背着阿拉伯人同法国签定了处理战后奥斯曼领土的《塞克斯——皮科尔协定》。协定除划分两国的势力范围之外,规定巴勒斯坦由“国际共管”。尔后,在1917年11月,英国发表了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贝福尔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 1917年11月6日,英国军队入侵巴勒斯坦,1918年9月占领全境。1920年国际联盟给予英国以管辖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1921年,英国政府以执行《贝福尔宣言》为由,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西部仍为巴勒斯坦,由英国委任总督直接统治。在英国的支持下,犹太人开始大规模迁入巴勒斯坦,特别是在《贝福尔宣言》发表和英国委任统治之后,巴勒斯坦犹太移民成倍增长。据统计,1917年4月,《贝福尔宣言》发表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不超过5万,1939年猛增到44.5万多人,已占巴勒斯坦居民总数的三分之一。 犹太移民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和技术,以及英国委任统治当局的庇护,在巴勒斯坦建立了许多城市和工业,使阿拉伯人的工商业受到很大的打击。犹太人还建立了“哈加纳”、“伊尔贡”、“斯特恩集团”等秘密武装组织。从而使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 美国有几百万犹太人,它从一开始就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早在1917年10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就向英国政府表示他对《贝福尔宣言》草稿的支持。1919年1月21日,美国在巴黎和会是提出“关于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家的建议”,“犹太国一旦成为事实,国联就立刻承认巴勒斯坦为犹太人的国家”。1922年6月30日,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一项支持《贝福尔宣言》的决议。同时,在经济是开始渗入巴勒斯坦。 为扩大美国在中东的势力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大力扶持犹太复国主义,排挤英国。1943——1945年间,美国国会通过了赞成在巴勒斯坦无限制移民和建立犹太国家的决议和宣言,但同时,也加深了阿犹矛盾。
三、“联大”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 1942年2月,英国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联大”根据英国的要求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巴勒斯坦问题。1947年9月16日,联合国第二届大会成立了专门委员会进一步研究巴勒斯坦问题,美苏代表主张在委任统治结束后立即进行分治,他们的主张获得通过。 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包括北部的加利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区;犹太国面积14000多平方公里;使耶路撒冷市成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有联合国管理。(犹太人当时人口接近巴勒斯坦总人口的1/3,拥有当地当地6%的土地。)联合国分治决议一通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纷纷举行示威,反对分治。阿拉伯人在耶路撒冷、雅法、特拉维夫等地掀起了激烈的反抗运动,而犹太复国主义者认为,“联大”分治决议的通过是个大好的时机,决定采用武力建立犹太国。在美国的饿支持下,犹太建国协会征集17—25岁的犹太青年入伍,同时,美国以优惠的价格向犹太复国主义者提供价值千万美元的制造军火的机器和武器装备。 1947年11月30日清晨,在耶路撒冷和一些阿犹混合的城镇,爆发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激烈武装冲突,这被称为是巴勒斯坦“非正式战争”的开始。之后,在1948年1月—3月,双方不断发生冲突。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15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
战争的过程 战争一开始,阿拉伯国家军队在数量上比以色列部队略占优势。其中埃及出兵7000人,外约旦“阿拉伯军团”7500人,叙利亚5000人,伊拉克1万人,黎巴嫩2000人,“阿拉伯解放军”和“阿拉伯拯救军”1万余人,合计4万多人。空军装备有各类飞机131架,舰船12艘,坦克装甲车240辆,各种野战炮140门,而以色列总兵力只有3.4万人,各类飞机33架,舰船3艘,几乎没有什么大炮、装甲车。战争的进程可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阿军发起进攻至第一次停火(1948年5月15日—7月8日) 阿拉伯国家军队发起进攻之后,埃及军队从阿里什分两路开入巴勒斯坦。北路以第一旅为主力共5000人,沿海岸公路通过加沙向特拉维夫进发。由于以色列军队在特拉维夫南面拼命抵抗,夜间袭击了埃及军队先头部队的后方,从而使埃军慌乱不堪,接着以色列人有召开记者招待会声称埃军供应线已被切断。消息传到开罗,埃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停止攻击特拉维夫,这一挫折,成为埃军在这次战争中的转折点,特拉维夫再没受到埃军攻击。埃军攻击改变目标,转而占领内格夫的一些要地及公路干线。南路第4旅经过比尔谢巴、希布伦,向耶路撒冷进发。叙利亚军队以2个机械化旅从库奈特拉出发后,首先向太巴列湖南端出击,他们陆续攻克了约旦河两岸的三个犹太居民点,接着向尼加亚居民点出击。此后,他们在太巴列湖南端这一地区同以军激战。 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向耶路撒冷派出了“阿拉伯军团”的精锐部队,他一心想夺取这个城市,成为“耶路撒冷之王”。所以,战争开始后,阿拉伯军团就直捣这一城市。5月18人,阿军占领耶路撒冷旧城阿拉伯人区,同时,包围了旧城的犹太区。接着,阿拉伯军团向犹太人的耶路撒冷新城发动进攻,占领了耶路撒冷通往海岸平原公路的要地特伦,切断了以色列人的增援。5月28日,旧城犹太人投降,新城中的犹太人也弹尽粮绝,饮水困难。然而,军团不了解这些情况,没有抓住这一机会,他们只满足于打一些小仗,发动一些有限的进攻,使耶路撒冷新城的战斗出现僵局。 伊拉克军队先是向北部的盖谢尔和贝桑进攻,进展不大,转而进攻纳布卢斯,伊拉克军队投入了1个装甲车团、一个步兵团以及一个有三个航空中队支援的机械化旅。相继占领了纳布卢斯、杰宁和离地中海只有11英里的图勒卡姆,并威胁着犹太城赫德拉,几乎达到海边,眼看将以色列军队拦腰切断。但伊军为能继续进行攻击,丧失了战机,以军乘机向杰宁反扑,但被伊军击退。 黎巴嫩军队在北部的进攻规模较小,它先是攻占了马勒基亚边防哨所,后被以色列夺回。6月5日,黎军再次攻占此地,并固守到战争结束。 综观战争初期的形势,阿拉伯国家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以色列军队节节败退。以军的将领惊呼,以色列军队无法抵挡阿拉伯国家军队的进攻,全军已处于崩溃边缘。为扭转战局,以色列总理急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埃班说:“以色列急需几周的时间来重新组织和装备军队”,“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 5月17日,开战的第三天,美国代表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安理会命令战争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苏联代表也要求安理会立即表决,并指责阿拉伯国家发动进攻,要求它们停止行动。英国最初反对美国的建议,并声称继续给予阿拉伯国家援助。但不久,英国又同意了美国的建议,并撤走了阿拉伯军团的英国军官,停止向埃及、伊拉克、外约旦提供武器。 6月11日,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周。停火给以色列啜息之机,它最大限度的利用四周停火,为尔后的战争作准备。首先是扩充兵员。经过三周的战斗,以色列军队伤亡惨重,到6月处,总兵力只有4万人,其中战斗人员2.3万人。为此,以色列当局下达了命令:1.征集17岁的男女青年接受两个月的训练;2.召集36—38岁的男女服现役,动员42岁以下的男子构筑工事;3.35岁以下的男子即使有两个以上的抚养者也要服兵役。同时,把大量犹太人移居以色列。 其次是采购武器。以色列从美国、英国进口了轰炸机,从法国运来了坦克和大口径火炮。尤其是从捷克获得了大量轻武器、野战炮、炸弹和炸药。以色列还从国外购买了小型舰船和巡逻艇。这样,以色列陆海空三军已初具规模。 第三是进行军事改组。国防军编成4个军区,明确了个军区所分担的作战地域。经过周密的准备,以色列军队已由开战时的3万多人发展到6—10万人。而阿拉伯军队在停火期间仅仅进行了驻军地域内的调整,埃及野战军增加到1.8万人,伊拉克军队增加到1.5万人,叙利亚和黎巴嫩募兵后兵力也有所增加。但阿拉伯国家正规军不过4.5万人。 第二阶段,以色列军队的第一次进攻至第二次停火(1948年7月9日—10月14日) 1948年7月9日,经过充分准备的以色列军队向阿拉伯军队发动攻击,这次进攻名为“十天进攻”,至7月18日结束。阿拉伯国家由于内部分歧,没有统一的军事计划,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地位。相反,以军作了充分准备,他们在全境确立了统一的军事领导和指挥机构。战争重起后,以军的进攻方向重点放在中部战线。以军集中4个旅的兵力,向特拉维夫东南12英里的卢德和腊姆拉城实施突击。该两城由“阿拉伯军团”占领,是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东西和南北的交通素枢纽,对以色列威胁较大。当以色列两个旅向两地发动进攻时,“阿拉伯军团”司令格拉布借口后勤供应困难,需要缩短战线,放弃两城,使以色列军队于7月11、12日就占领了两地。打开了通往耶路撒冷的走廊。 在北线,以色列部队向叙利亚军队发动进攻,企图夺回米什马尔哈耶丁居民点,把叙利亚军队赶往约旦河东岸,但被叙军击退。于是,以军改变进攻方向,主力西移,向拿撒勒地区和加利利北部的黎巴嫩军和阿拉伯解放军发动进攻。 7月15日—16日,以军2个营利用夜间实施突袭,占领了沙德阿姆尔和拿撒勒,并进而夺取了整个加利利地区。以色列军队的另一条进攻路线是进攻耶路撒冷。首先进攻马纳哈和艾因卡里姆谷地,接着进攻旧城并占领耶拉赫贾拉,切断阿拉伯人至新城的道路。经过反复争夺,7月15日,以军攻占了马纳哈谷地,但对耶路撒冷旧城的进攻在锡安门附近被击退。 7月18日,联合国关于阿以停火令生效。 十天的战斗,以色列夺取了阿拉伯约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改善了自己的战略地位。在第二次停火期间,以色列大力推行移民计划,不断扩充军队和武器装备。到10月初,以军总数为9万多人,有100多架飞机和
16艘舰船。相反,阿拉伯国家在第二次停火期间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战局每况愈下,到了不可扭转的地步。
第三阶段,以色列军队的第二次进攻至战争结束(1948年10月15日—1949年3月)
10月15日,以色列军队破坏停火令,向阿拉伯军队发起进攻。这次进攻,以军主要目标是加利利地区和内格夫。为此,以军成功地发动了几次战役。 (1).“约夫”战役
战役发动前,埃及军队在内格夫的部署,缺乏纵深,他们的阵地只分布在几条狭窄的防御阵地内。10月15日—21日,以色列军队针对埃军的弱点,发动了“约夫”战役。15日下午,以色列空军首先袭击了加沙、马杰达勒、拉法和阿里什等城镇,破坏了埃军的通信体系和指挥机关,同时,通过袭击阿里什等地的机场,使埃及军队丧失了制空权。随后,以军在夜间发动进攻,在西线抢占了公路上的阿什克伦。与此同时,以军在东线埃尔曼西亚以东实施突破,切断了埃军由马杰达耶到贝特贾夫林的横穿公路。接着,以军向埃尔曼西亚、法卢贾、伊拉克苏维丹要塞发动进攻,没有得手,转而向另一重要据点胡莱卡特发起进攻,并于19日夜间攻占次地。从而打通了通向内格夫的通道。21日,以军攻占内格夫首府比尔谢巴,这样,以军控制了除法卢贾和加沙地带以外的整个内格夫北部地区。 (2).“希拉姆”战役
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地区一直由法齐.卡伍吉所指挥的“阿拉伯解放军”所控制。10月中旬,卡伍吉军队利用以色列军队同埃及军队作战之机,对夏吉克——阿贝德地域内的以军发起进攻,夺得了能控制胡拉湖谷地的控制权。于是,以色列军队实施了“希拉姆战役”,企图把卡伍吉的军队全部消灭或完全赶出巴勒斯坦。 10月28日至30日,以色列军队展开了“希拉姆战役”。以军派遣两支部队,分别从南面和西面实行佯攻,然后以东西两路兵力夹击。30日,以军攻占加利利,并有少数部队进入了黎巴嫩,一直打到黎巴嫩利塔尼河两岸,夺取了黎巴嫩境内15个村庄。以军在“希拉姆战役”中几乎没有什么损失。 (3).“霍雷夫“战役
在“约夫”战役中,内格夫北部的埃军虽被击退,但以南的内格夫沙漠与西奈半岛的埃军依然占据了一些地区。 11月19日埃军从加沙地区进入内格夫沙漠,12月7日,对以军阵地发起佯攻,但被以军击退。12月22日,以军出动5个旅,向埃军发动了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即“霍雷夫”战役。 战役从1948年12月22日至1949年1月7日进行。由伊加尔.阿隆上校指挥。以军先以戈兰尼旅对加沙地区实行牵制性进攻,阿隆师主力从比尔谢巴方向进攻奥贾,企图占领阿里什,以色列空军轰炸了加沙和阿里什机场,从而掌握了制空权。戈兰尼旅在宽大的正面是沿海岸公路挺进,22日夺取了加沙南侧8公里制高点。12月23日,阿隆师主力从比尔谢巴开始向阿里什方向进攻。进攻的路线选择了一条由比尔谢巴至奥贾的一条被杀湮没的罗马时代的古道。这完全出乎埃及人的意料。埃军没有想到,以色列已秘密将这条古道修成可通行轻型装甲车辆的道路。因为埃军判断,以军将沿海岸公路进攻,因而对奥贾方向戒备不严,使得阿隆主力部队奇袭获得成功,27日占领了奥贾。并立即向沿海公路派出一支机动部队,28日攻占了阿布奥格,转而进攻阿里什。 正当以军准备给埃军进行决定性打击时,英国要求以色列从埃及领土上撤出。1949年1月7日埃及要求停战,以色列同意了埃及的要求,双方停止了战斗。 以色列通过“霍雷夫”战役,除了加沙狭长地带外,把埃及军队完全赶出了巴勒斯坦。 阿以签定停战协定埃及在军事失利的情况下,于1949年2月24日在希腊的罗得岛签定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埃及承认除加沙地带外,以色列占有整个内格夫地区。边界重镇奥贾非军事化,埃及在离奥贾14至17英里内不得设立阵地。 外约旦和以色列的停战谈判3月2日也在落得岛开始,4月3日,以色列、外约旦正式签订停战协定,“阿拉伯军团”在中部55英里长的战线上平均后撤2英里,以色列承认外约旦与约旦河西部的巴勒斯坦合并。通过协定,以色列控制了越过卡梅尔山脉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谷的战略公路,解除了阿拉伯人对特拉维夫和哈德腊东部沿海平原的军事威胁。伊拉克拒绝和以色列谈判,但表示遵守以约协定。以约停战后,伊拉克军队即撤出巴勒斯坦。 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停战协定于1949年3月23日签定,协定规定以原来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之间的边界线为分界线,双方各建立非军事区,以色列军队撤出黎巴嫩村庄。 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停战谈判与1949年4月12日在边界举行,7月20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 巴勒斯坦战争从阿拉伯出兵开始到以色列、叙利亚、签订停战协定为止,共历时15个月,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计2万多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联合国所规定的阿拉伯国家始终未能建立。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从此,中东战乱不断。
_________________
红袖添饭夜读书
 
 Posted: Sun May 29, 2005 3:06 pm    Post subject: 第二次中东战争   --------------------------------------------------------------------------------
 
(1956—1957)第二次中东战争 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战争爆发的背景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一条国际通航运河,全长175公里,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欧亚两洲的航程,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运河自开通以来,一直为英法所控制,1882年,英国派兵占领埃及,在运河区建立了它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1936年又签定了英埃条约,肯定了英国在苏伊士运河区的驻军权。巴勒斯坦正在后,埃及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了较大的发展,1951年10月,埃及废除了英埃条约。 1952年7月23日,以纳塞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英国扶植的法鲁克王朝,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之后,于1954年10月英国同埃及签定协定,同意分批撤军。1956年6月,英军全部撤离埃及,但苏伊士运河仍为英法控制。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全部财产移交埃及。英法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策划召开对运河实施“国际管制”的会议。1956年8月16日,在英法倡议下,22个国家在伦敦举行会议,但未能达成任何协议。9月19日,美、英、法召集18国再次在伦敦举行会议,讨论建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协会”问题,仍未达成协议。9月30日,英法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10月13日,安理会否决了英、法要求埃及接受“国际管理”制度提案。 在这种情况下,英法决定采取武力来解决问题。为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法国首先提出邀请以色列加入。尔对以色列来说,它早已对埃及不准它的船只通过亚喀巴湾的蒂朗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不满,早在1955年11月就制定了一个入侵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的作战计划,所以,两者是一拍即合。1956年10月13日,法以商定了作战计划,14日,英法又在艾登的乡村举行了秘密会议,制定了作战计划。决定由以色列首先向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发起进攻,吸引埃军的主力部队支援;接着,英法从塞浦路斯、马耳他、亚丁和航空母舰上出动飞机轰炸埃及,摧毁埃及的军事基地;然后,英法军队从塞得港登陆,向运河区进攻,切断埃军退路;最后,由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全境,英法占领运河区,全歼埃军。 开战前,以军共有军队10万人、坦克400辆、火炮150门、作战飞机155架。而埃及总兵力约15万人、坦克530辆、火炮500门、作战飞机255架,但仅100余架能完成作战任务,当时,许多飞行员和坦克手还在苏联受训,多数先进和重型装备不能在实战中发挥作用。况且,埃及的防御重点是尼罗河三角洲及运河地区,所以,在西奈半岛仅有3万人左右。 战争进程 埃、以两军在西奈半岛的战斗 1、米特拉山口战斗
1956年10月29日下午5时许,由阿里尔.沙龙上校指挥的以军第202伞兵旅在法国空军的支援下,利用埃军在西奈中部地区兵力稀少,防御单薄的弱点,首先在米特拉山口空降了500余人和部分武器装备。同时,该旅的主力3000人,与米特拉山口的伞兵会合,向米特拉山口突进。 埃军司令部接到前线报告后,东部军区司令部于当日命令第2步兵旅的第5和第6营立即开过运河,迎战米特拉山口的以军部队。同时,埃军总参谋部派遣第4装甲师的主力由运河西岸进入比尔.吉夫贾法地区,两个
国民警卫旅尾随前进。第2侦察团向东南运动,企图切断以色列空降部队的退路,对米特拉山口的以军构成包围之势。米特拉山口全长30公里,两旁悬崖峭壁,十分险峻。 10月31日中午时分,以军两个连,包括坦克支队和重迫击炮队组成的侦察分队进击米特拉山口。以军一进入海坦谷地,即遭到埃军5个连伏兵的袭击。埃军占据了东南两地的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充分发挥火力优
势。以军进退两难,只得利用临时工事进行抵抗,双方激战至黄昏,以军才占领谷地东部。 2、阿布奥格拉战斗
以军为实现“中间突破”战术,威胁西奈北部埃军主力,配合202伞兵旅在南线的进攻,决定以第38特遣部队突击阿布奥格拉。阿布奥格拉位于西奈半岛东北部,东距埃以边境30公里,向西可通运河重镇伊斯梅利亚,从阿里什到库赛马的公路也通过这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埃军在阿布奥格马的前方鲁阿法水坝等地有坚固据点,形成了完整的防卫体系。 10月30日中午,以军第7旅进至乌姆卡特父南线600米处遭到埃军反坦克火炮的袭击,损失不小。以军正面进攻失败后,第7旅奉命采取迂回战术,于31日拂晓越过埃军防守薄弱的达卡山口,进逼阿布奥格拉和鲁阿法水坝。同时,以军南部军区司令部为配合第7旅行动,命令第10步兵旅提前于30日下午行动,由东向西正面进攻,于当完抵达乌姆希汉和乌姆卡特夫的东线,第7旅由乌姆卡特夫南面进攻。埃军也从阿里什和运河方向调集部队增援阿布奥格拉。 10月31日,以军以第7旅对阿布奥格拉发起进攻,受到埃军顽强抵抗和正确的炮火轰击。中午埃军两个步兵营夹击以军。以军在空军火力增援下,占领阿布奥格拉后,该旅立即分兵两路,一路向西推进,一路向东围攻鲁阿法水坝的埃军据点。埃军凭借20多个反坦克掩体组成的防御工事进行顽强抵抗,但未能抵挡以军的推进。以军于当夜占领该地,尔后转入防御。乌姆希汉和乌姆卡夫特的战斗也十分激烈,埃军两个营的兵力顶住了以军两个旅的进攻。 10月31日,达扬总参谋长亲自督促第10步兵旅进攻乌姆卡夫特,但遭到埃军炮火猛烈袭击,进攻屡屡受挫,旅长古迪尔被撤换。同时,以军命令第37机械化旅乌姆卡夫特,11月1日凌晨,第37旅先头部队发起进攻,遭到埃军炮兵和反坦克武器的集中射击,后续部队也误入雷场,旅长戈林达阵亡,大部分官兵受伤,进攻失败,以军总参谋部不得不命令停止进攻乌姆卡夫特阵地。但这时阿布奥格拉已落入以军之手。 英法空袭埃及和埃军撤出西奈
正当埃及军队在西奈抵挡以军,大批埃军由运河开进西奈并准备大规模反击的时候,英法两国借口保护运河航运,向埃及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埃以双方停火,并允许英法军队进驻运河区,否则派兵干涉。遭埃及拒绝后,英法空军在10月31日下午对埃及的15个机场、一些兵营和开罗、亚历山大、塞得港、伊斯梅利亚、苏伊士等城市的重要经济、交通设施,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同时轰炸西奈的埃及部队,企图将埃军拦截在西奈半岛。埃及识破了英法的这一战略企图,在英法空袭后,埃及总统纳塞尔为防止英法占领运河区,而使西奈不队受到夹击的危险,命令增援部队停止进入西奈,在西奈的守军迅速撤至运河区。这样,埃军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的撤出西奈半岛。驻守在乌姆希汉和乌姆卡夫特的埃军,虽受以军三面包围,仍然利用夜色掩护,向阿里什方向撤退。 10月31日,以军在英法空袭埃及后向开始准备撤退的埃军进攻。但沿途遭到埃军顽强阻击,至11月2日凌晨以军进至阿里什时,埃军主力已撤退。 打破对蒂朗海峡的封锁是以色列发动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沙姆沙伊赫是蒂朗海峡西岸重镇,11月2日,以军第9旅可是进攻沙姆沙伊赫地区。该地的埃军两营守军在接到埃总部的撤退命令后,鉴于海上有英国海军的封锁,陆路缺乏交通工具,因此,只能固守阵地。以军多次发动进攻,仍未得手。5日,埃军在多面夹击、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丧失阵地。但此时,埃军主力已全部撤出西奈半岛,从而保存了有生力量。
埃军同英法军队在运河区的战斗
埃军同英法军队的战斗主要在塞得港进行。从11月1日起,英法空军对塞得港进行连续轰炸。11月5日拂晓,英法想向塞得港空投了第一批伞兵,英军伞兵约600人在加密尔机场周围着陆,并迅速占领了机场。法军伞兵500人在富阿德港降落并很快占领了供水厂。下午1时45分,英法第二批伞兵又在上述两地着陆。 11月6日上午,英法军队首先用猛烈炮火袭击塞得港防御阵地,然后,2.2万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开始陆。英海军第三突击旅在塞得港登陆作战,法军海军陆战队在富阿德港登陆。6日深夜,英法登陆部队沿苏伊士运河南下,企图一举占领运河区,但遭到埃军抵抗。 埃及军民奋起保卫塞得港。英法第一批伞兵着陆后,埃及当局通过设在各重要地点的广播,迅速告诉居民敌军降落的地点,群众立即集合起来,协助守军消灭敌人。使英法军队始终没能完全占领塞得港,先头部队只进到塞得港以南27公里的卡卜。英法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后,于11月6日宣布停火。12月,英法军队全部撤出埃及。次年3月,以军也撤出埃及。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英法对埃及的轰炸持续6天,地面战斗40余小时,伤亡300—400人,损失飞机50余架;以色列伤亡约1000人。埃及方面死亡1000多人,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架,五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2万幢住宅毁于战火。以色列虽撤离西奈半岛,但解除了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亚喀巴湾的航行不再受阻。
_________________
红袖添饭夜读书
 Posted: Sun May 29, 2005 3:07 pm    Post subject: 第三次中东战争   --------------------------------------------------------------------------------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也可是抵抗。至十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
战争爆发的背景   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美苏在中东的对抗更加激烈,以色列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而苏联则大力资助阿拉伯国家。苏联向埃及、叙利亚等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以色列也从美国得到先进的武器装备。1958年2月,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9月又取消联合),使以色列感到了来自南北夹击的威胁。1964年,阿拉伯国家出现了团结合作的局面,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在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利用约旦河的问题上达成协议,并得到埃及等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阿方计划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流向,使之不被以色列利用。1964年11月,以色列出动空军对约旦河上游的阿方工程进行轰炸,迫使阿方取消此次计划。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后,成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1964年5月28日至6月4日,巴勒斯坦各界代表在阿拉伯联盟的支持下,在耶路撒冷东城区举行了第一次巴勒斯坦国民大会,确定组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建立了巴勒斯坦武装力量“法塔赫”。从此,法塔赫为了把以色列赶出巴勒斯坦,可是不断的袭击以色列,这支力量在六.五战争前已初具规模,对以色列构成了威胁。   所以,削弱阿拉伯联盟的力量,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为以色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的重要原因。 战前双方力量对比   以色列 埃、叙、约
正规军 8万 29.5万
预备役 20万 ?
空军 0.8万 1.95万
飞机 约400架 882架
作战飞机 273架 562架
坦克 800辆 1560辆
装甲车 约 1200辆 ?  
战争经过 1、空中偷袭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这是一个星期一早晨,当开罗时钟的指针指向8点45分的时候(以色列时间7点45分),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上空云雾刚刚消失。埃及空军基地里,一切象往常一样,军官们正在上班途中,许多雷达值班室正在进行交接班。   突然,空中响声四起,以军飞机闪电般袭来,打得埃及空军措手不及,大批飞机还未起飞,就被摧毁在地面。   这一天,以色列空军几乎倾巢而出,甚至连教练机也投入了战斗,对阿拉伯国家25个空军基地进行了袭击。从早晨到下午18时,以色列空军对阿拉伯各国进行了四波突袭,第一波袭击了埃及10个机场。第二波主要袭击埃及的轰炸机基地和混合机种的8个机场。第三波攻击了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的空军基地。最后,在完成了对阿拉伯空军25个基地的攻击之后,17时15分到18时,开罗国际机场和另一个空军基地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就这样,在开战后60个小时,以色列共击毁阿拉伯国家飞机451架,其中埃及就损失飞机336架,叙利亚损失60架,约旦损失29架,伊拉克损失25架,黎巴嫩损失1架。埃及作战飞机损失了95%,整个埃及空军陷于瘫痪,而以色列只损失了26架飞机。   为实施这次空袭,以色列进行了长时间的侦察、准备。基本上摸清了阿拉伯各国军队的情况,尤其对空军的情况十分清楚,如空军基地的位置,跑道状况,雷达设施等,甚至连埃及军官的活动规律也了如指掌。   以色列飞机从特拉维夫和以色列中部机场起飞以后,保持四机编队,向西面地中海出航。以色列飞行员巧妙地利用朱第安山阻挡,夺过了约旦雷达网的搜索。随后,飞机在离海面不到10米的高度飞行,进入陆地后,升至20米,又夺过了埃及雷达的探测。他们没有直飞所要攻击的目标,而是尼罗河三角洲北面,突然折转向南,从埃及后方发起进攻,攻击高度只有100—150米。攻击中,以军飞行员都遵循“先打跑道,后打飞机”的原则。   在这次空袭中,以军选择在星期一早上7点45分(开罗时间8点45分),也是煞费苦心。   以往战争中几次成功的偷袭,多选择在周末或星期日,而以色列却打破常规,选择在星期一。埃及军队总以为以色列在拂晓发动进攻,因此,在进行战争动员以来,每天拂晓,埃及空军都派出两架飞机进行巡逻。每天5点,有5分钟警报时间,这时雷达全部打开,到7点半左右解除警报。按埃军惯例,开罗时间9点正式上班,8点45分,正是交接班的时间,也是巡逻机着陆的时间,大多数军官正在上班途中,大约有15分钟的间隙可以利用。从气象情况看,开罗时间8点45分正是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雾气消散的时刻,能见度好,便于对地面实施攻击。
2、西奈半岛的战斗   1967年6月5日,在以色列实施空袭后的半小时,其地面部队5个师以坦克装甲车为前导,自加沙、阿里什和阿布奥格拉大举进攻。当时,埃军在西奈半岛有5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共约12万人,分别据守在各个战略要点上。以军在反复攻击后,占领了加沙地带,进入了西奈半岛的阿里什、阿布奥格拉等地。接着,以军兵分三路,向苏伊士运河地区进犯:北路攻打坎塔腊,中路指向伊斯梅利亚,南路对准陶菲克港和苏伊士城。   为了挽回败局,埃军顽强抵抗,反动了两次反攻,终因没有空军支援而失败。7日,北路以军攻抵坎塔腊附近;中路以军越过比尔吉夫贾法;南路以军进抵吉迪山和米特拉山口,堵住了埃军退路。于是,埃军不得
不封锁苏伊士运河。到6月8日,以军全歼了埃及在西奈半岛上的5个师,一直进犯到苏伊士运河东岸。仅仅三天时间,西奈半岛就全部落入以军之手。 3、进攻约旦
  在对埃及进攻后不久,以色列又发动了对约旦河西岸的进攻。约旦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南北两个主要地段设置了防御阵地,北部防区以纳布卢斯、图姆卡尔姆和杰宁等城为主要依托,南部防区沿丘陵的山脊从腊马拉往南至耶路撒冷和希布伦一线布置。约军在以上阵地部署了8个步兵旅和2个装甲旅。以军向约旦河西岸发动进攻的部队有9个旅兵力,其中有3个装甲旅。进攻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占领杰宁地区,解除约旦炮火对以色列马特戴维居民点和空军基地的威胁,攻占拉特伦到腊马拉的公路,第二阶段目标是占领包括耶路撒冷旧城在内的整个约旦河西岸。   以色列中部军区司令员乌齐.纳尔斯基少将负责指挥进攻耶路撒冷及周围地区。他派米.阿里的第10机械化旅控制耶路撒冷走廊,切断该城与腊马拉之间的公路,古尔上校指挥的伞兵旅负责占领旧城。5日夜,以军开始猛攻耶路撒冷。6日晨,古尔伞兵旅越过曼德尔鲍姆门和警察学校之间的地区。6日上午,以军夺取了耶路撒冷旧城至以色列占领的斯科普斯山之间的地区,古尔伞兵旅在山下占领阵地,并与山上取得了联系。7日,古尔伞兵旅开始向耶路撒冷城内进攻,很快占领该城。   在北部的纳布卢斯和杰宁方向,5日,以军在空军的配合下,首先进攻杰宁以西约军炮兵阵地。接着,巴尔.库奇瓦指挥的以军装甲旅卡巴蒂亚,切断了杰宁与纳布卢斯和约旦河西岸其他大部分地区的联系。约军装甲部队进行反击双方展开了一场坦克战。库奇瓦部队突破约军防线后与一个步兵旅汇合,然后分两路进击杰宁,并占领该地。6日,以军向东西两翼进攻纳布卢斯,并于当晚占领该城。7日,以军占领了耶路撒冷东区和约旦河西岸约旦管辖的全部地区。当日20时,约旦和以色列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 4、以色列占领叙利亚戈兰高地   安理会通过了“立即实现停火”和“限期停火”的决议,以色列8日同意“停火”,到9日,又开始向叙利亚发动大规模进攻,进攻方向指向戈兰高地。   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西南边境内一条狭长山地,海拔600—1000米。从北部的谢克山到南面的雅穆克河,长60公里,中部最宽处约20多公里,面积1.15万平方公里,这里有公路通往大马士革。戈兰高地与以色列接壤,居高临下,对以色列威胁甚大。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原驻有三个步兵旅,到战争爆发前,叙利亚为防御以色列进攻,又增派了4个旅,其中有两个步兵步兵旅,一个装甲旅和一个炮兵旅。   以军进攻戈兰高地的部队有6个旅,其中3个旅从北进攻,2个旅从南进攻,1个旅机动作战。   9日11时30分,以军从南北两面向戈兰高地进攻。北路由北部军区的艾伯特.曼得勒装甲旅、约纳.埃夫拉指挥的“戈兰尼”步兵旅和巴尔.科奇瓦的装甲旅组成。   9日,曼得勒旅攻下卡拉,“戈兰尼”旅则分兵两路,一路向巴尼亚斯出击,另一路指向特勒阿扎奇高地,并于当晚占领了该高地,接着“戈兰尼”旅又向这里的山上推进,于午夜占领了山上的叙军阵地。   10日,以军科奇瓦旅协同“戈兰尼”旅一部进攻巴尼亚斯,并向艾因菲特和冯马达推进。曼得勒旅此时从卡拉德东进击库奈特拉,未经战斗就占领了库奈特拉。   从南部进攻戈兰高地的以军由古尔伞兵旅和阿夫农步兵旅组成,他们首先向塔瓦菲克和雅穆克河谷发起进攻,在夺取塔瓦菲克后,又攻克了菲克和埃拉尔,并沿太巴拉湖东岸开进。到6月10日晚为止,以军夺取了戈兰高地的大部分地方和通往大马士革的几条主要公路,夺取了横跨阿拉伯地区通往黎巴嫩的输油管。   6月11日,叙利亚和以色列签署停火协议。至此六.五战争宣告结束。   在六天的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战争中有100万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_________________
红袖添饭夜读书
 
--------------------------------------------------------------------------------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67年的“六.五战争”,使阿拉伯国家丧失了大片领土,尤其是埃及,在战争中损失更为严重。所以,一心想收复失地,报仇血恨。1973年6月,埃及总统萨达特亲自前往大马士革,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会谈,决定联合其它阿拉伯国家共同对付以色列。8月,埃叙最后审定了在北、西南两线同时向以色列发起进攻的联合作战计划。    10月6日是穆斯林的斋月节,又是犹太教的赎罪日。斋月节里,阿拉伯人白天不吃饭,缩短工作时间,减少活动。所以,以色列认为,阿拉伯国家决不会在这一天发起进攻。赎罪日是犹太人的绝对休息日,从日出至日落,不吃、不喝、不吸烟、不广播。大多数官兵都留在营中,前沿士兵很少。埃、叙就选择了这一天突袭。   埃军渡过苏伊士运河    1973年10月6日14时,苏伊士运河东岸以军“巴列夫”防线的沙垒中,突然发生两声巨响,埃及蛙人在前一天晚间埋入水下的两个炸药包爆炸了,它揭开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阿拉伯人称之为斋月战争,以色列则称它为赎罪日战争)的序幕。紧接着,隐蔽在运河西岸沙丘后的2000门火炮一齐发射,对以军前沿防御阵地实施火力打击。与此同时,埃及空军司令胡斯尼.穆巴拉克将军指挥240架飞机飞起运河上空,对西奈半岛的以军前线指挥部、炮兵阵地、部队集结地、防空导弹系统、通信雷达设施和以及机场等进行了猛烈的轰炸。14时15分,埃军第一批8000名步兵突击队开始强渡运河。登岸之后,迅速在堤上开辟通道、攀登河堤,摧毁以军前沿火力点,同时,用爆破筒在东岸沙堤以军铁丝网和地雷区中开辟通道。埃及工兵用高压水龙头冲刷以军沿河岸修建的沙堤,仅用5小时,就在沙堤上打开了60多个通道,架设10座浮桥和50个门桥渡场。7日午后2时左右,即战斗打响后的24小时,埃军5个师全部渡过运河,以色列自称不可逾越的“巴列夫防线”倾刻间土崩瓦解。紧接着,埃军向两翼展开,着手消灭各据点的以军,攻占以军前沿据点15个。    以色列在遭受突然袭击后仓促应战。14点30分,驻守运河一线的曼德勒师的一个装甲旅对渡河埃军发起仓促反击。此时,埃军第一波突击队员已进抵运河东岸并占据了有利地形,待以军坦克进至埃军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的射程之内时,埃军突然开火。战至日落,以色列这个装甲旅几乎全部报销了。8日上午8时,以军阿丹师的190装甲旅又在反击中遭到埃军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伏击,经过3小时激战,以军王牌装甲旅全军覆没,旅长阿萨夫.亚古里上校被俘。以色列空军也同时出动战斗轰炸机,企图阻滞埃军的渡河。但是,以军的飞机还未接近目标,就遭到了埃军以“萨姆-2”、“萨姆-6”防空导弹,并连同机关炮构成的高、中、低防空火力网的毁灭性打击,被击落了200多架战机,致使以空军司令不得不下令禁止以色列飞机进入运河20公里的区域。到了10月9日,埃军在西奈半岛的兵力已增加到6个师,仅第二集团军就有9万人,坦克800辆。控制了运河东岸10至15公里地区。    与此同时,北线叙利亚军队在戈兰高地以叙军第一梯队3个师,1000多辆坦克,在空军和地空导弹部队的掩护下分三路向以军阵地发起进攻。双方1500辆坦克在狭长的平原上激战了近48小时,装备90辆坦克的以军188装甲旅几乎被全歼,仅剩10余辆坦克。7日晨,叙军突破1967年停火线约75公里,进到叙以边境太巴列湖附近。伊拉克、约旦、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游击队纷纷增兵参战。    以色列国危在旦夕,开始全国总动员。75岁的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下达了全线死守的特急命令,并向美国总统尼克松呼吁:“以色列快完了,救救以色列吧!”。白宫立即作出了大规模向以色列运送军火的决定,另外还派出150名空军飞行员,以“游客”的身份前往以色列,随时准备填补以军飞行部队出现的岗位空缺。最重要的是,白宫指令五角大楼把它控制的侦察卫星改变巡戈轨道,加强对中东战场的监视和拍照,为以军全面了解埃军战线部署提供详细情报。   以军的反击    埃军初战得胜,占领了运河东岸的部分地区,达到了预期目的。所以,从10日起,埃军在西奈半岛停止了进攻,着手调整部署巩固阵地。这给以军提供了喘息之机,10日夜,以色列总参谋部召开会议,经反复权衡,最后决定:利用这一短暂的间隙集中兵力,实行先北线后西线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10月11日,以军向戈兰高地增兵,总计达22个旅,近10万人。沿不同的路线,向大马士革方向发起进攻。12日,以军越过1967年的停火线,深入叙利亚境内30公里左右。以军在北线掌握主动后,随即将作战重点移至西奈半岛,使西奈战线从原来的4个旅增至3个师12个旅,并向西奈调去了大批飞机和坦克。    当以军在北线反击时,埃军为增援叙利亚决定向以军发起进攻。10月14日6时,埃军出动80架飞机、200门火炮对以军第二线阵地进行了90多分钟的火力准备,随后,以装甲师、机械化师1000多辆坦克向以军发起进攻,双方在运河东岸展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库尔斯克会战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坦克大会战。埃军兵分三路,向哈特米亚、吉迪和米特拉山口的以军发起进攻,这是埃军第一次脱离防空网和反坦克防御系统进行的运动战。以军对埃军的进攻有了准备,集中三个师利用山垭口两侧的有利地形进行步、坦、炮协同作战,并出动了飞机支援。以军共投入了坦克约800辆,经过数小时的激战,以军损失坦克50辆,埃军则损失了250辆,被迫退回进攻出发阵地。    埃军14日进攻的失败,成了西奈战场的转折点。当天晚上,以军总参谋长埃拉扎尔向内阁报告了渡河作战的计划,这个计划是沙龙少将提出来的。沙龙认为:“只要我们将战争推进到西岸,我们就能迫使埃及人退出战争”。根据美国侦察卫星提供的照片分析,在大苦湖地区埃及第2、3集团军的接合部上,有一处间隙达10—12公里,并在附近40公里的范围内仅有少量埃军驻扎。为此,以军的渡河计划是:选择大苦湖以北的德维斯瓦为渡河点,以2个师的兵力在运河东岸牵制、阻隔埃军;由沙龙装甲师和阿丹装甲师实施渡河作战。   沙龙的勇猛善战在以色列军队中是出了名的,被称为“以色列的巴顿”。15日17时,在大炮和直升机的火力掩护下,沙龙装甲师的图维安旅向特勒维齐亚和哈穆塔尔发起进攻,以牵制北面埃军主力,并把埃军统帅部的注意力吸引到西奈的北部地段上来。与此同时,师主力以安农旅打头阵,在南路迅速推进,于晚21时30分打通了通往运河岸边的阿卡维什公路。然而,前来增援的埃军马上又把这条公路封锁住了。面对严峻的形势,沙龙脑子里只有一个信念:“狭路相逢勇者胜”。为了及早赶到渡口,他命令部队冒着埃军的炮火猛冲猛打。战斗非常激烈。“在短短几千码的一条狭长地段上,竟然有24辆以色列坦克和约100辆埃及坦克残骸”。经过苦战,沙龙师终于打到运河岸边。师属工兵营用推土机掘开河岸沙堤,水陆两用坦克顺着掘开的缺口滑入运河,从大苦湖北端狭窄处向对岸驶去。16日凌晨1时35分,以军第一波士兵渡过运河,终于在埃军进攻东岸的第10天,踏上了苏伊士运河的西岸。凌晨2时40分,安农旅跨过了运河,3个小时后,沙龙师的全部人马都到达了运河西岸。以军渡河计划能否实现,关系着此次战争胜利谁属的重大问题。然而,埃军方面在得悉有部分以军渗入运河西岸后,并未特别重视,更未采取有力措施将其歼灭。    16日晨,沙龙一面加紧建立桥头阵地,一面集中师主力进攻埃军在西岸的防空导弹阵地,将部署在运河以西10英里远的若干个“萨姆”导弹阵地摧毁,使得以空军能够自由地在战场上空作战。17日上午,阿丹师的3个装甲旅在2个步兵旅的支援下驶过了运河。埃军统帅部的成员们开始紧张起来了,萨达特总统不想把东岸的部队调回来一些,但对以军在西岸的行动又不能置之不管,于是,他下令空军出动飞机对以军渡场进行轰炸。18日上午,大批埃及轰炸机在歼击机的掩护下,飞临以军渡河点和桥头阵地上空投掷炸弹,但由于埃军部署在运河西岸地区的许多“萨姆”导弹阵地已被沙龙师摧毁,以军的飞机可以大胆地飞来截击了。在战斗机的一对一的格斗中,技术熟练的以军飞行员占尽了上风。以色列的F-4和幻影式飞机控制着天空,半天之内就击落了17架埃及战斗机。萨达特力主的对以军的空中打击,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10月19日,以军又有两个旅进至运河西岸,并乘势迂回到埃及第3集团军侧后。当天清晨,阿丹师首先向西推进,尔后又向南实施进攻。接着,沙龙以其主力2个装甲旅的兵力向伊斯梅利亚方向进攻。同时,以色列空军的一批批战斗轰炸机,像饿鹰一般地扑向开罗、苏伊士城和伊斯梅利亚等挨及城市及其重要的战略目标,倾泻下来的炸弹瞬间使目标区变成一片火海。至20日黄昏,沙龙师已将伊斯梅利亚——开罗公路置于己方炮兵火力控制之下。21日,沙龙站在伊斯梅利亚城外的一个制高点上,发现城北的防御比较薄弱,决定于次日从那里打入该城,然而,“属于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338号决议案》,呼吁埃、以双方“就地停火”,埃及、以色列都表示接受停火。    以军前线的师旅长们对政府的停火决定均表示强列不满,他们实际上是在梅厄总理的默许下,非但没有准备停火,反而在运河西岸向埃军发起了更猛烈的进攻。为此,沙龙师在进攻伊斯梅利亚受挫后,回师南下,向阿塔卡山和阿代比耶港出击。阿丹师则分成三路,采用钳形攻击战术。力图肃清大、小苦湖沿岸的埃军。23日凌晨,沙龙师向阿塔卡地区发动猛攻。当日晚,以军攻占了阿代比耶港,包围了苏伊士城并切断了该城同开罗的联系。阿丹等部队也对埃及第3集团军构成了包围态势,并且继续紧缩包围圈。    在北线,叙、以双方在第二阶段末期形成对峙后,以军于10月22日出动1个伞兵旅,夺取了叙军在戈兰高地的最后一个阵地老山头。叙军随后发动多次反击,收复了一些失地,但成效不大,双方仍处于对峙状态。24日,叙以宣布正式停火。    位于苏伊士运河南段的埃及第3集团军被以军分割包围在德维斯瓦、卡布里特和苏伊士城及其附近地域。由于此时此刻,埃军已无法撤回重装部队来挽回西岸的危局,埃第3集团军被围部队(2个加强师,大约4.5万人和250辆坦克)的处境危如累卵。以色列军队不仅无视安理会的停火决议,还公开宣称:埃及第3集团军的唯一出路便是“体面投降”。萨达特总统心急如焚,向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频频发出告急的呼吁,请苏联政府和军队“立即采取实际的步骤解救被围的埃及部队”。苏联领导人接到萨达特的请求后,决心干预。10月24日,勃列日涅夫下令4个苏军空降师进入戒备状态,同时致电尼克松总统:“如果美国在这件事上不同苏联共同行动,苏联有必要紧急考虑单方面采取适当步骤的问题。”白宫出于对苏及阿拉伯国家全面关系的考虑,也不同意以色列人干得太出格了。10月26日,被围埃军的补给已近于枯竭。基辛格打电话给梅厄总理:如果埃及第3集团军仍处于断绝给养的状态,美国也将不得不停止对以色列的补给。当梅厄夫人用失踪人员现仍被埃方扣留来搪塞时,基辛格立即警告她“梅厄夫人,你是在拿人民的前途作儿戏,难道你宁愿让俄国飞机向第3集团军输送给养吗?这不是危言耸听,他们会这样干的。”终于,梅厄夫人不得不严肃地对待美国人的警告。10月27日,埃以军队交战的枪炮声完全沉寂了,战争结束了。    这场战争虽然历时仅21天,但其却是一场具有现代化特点的较大规模的局部立体战争。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共投入兵力约110万人,坦克5500多辆,作战飞机1500多架。战争结果,阿拉伯国家死亡约2万余人,被击毁坦克2000余辆,损失飞机约400架;以色列军队死亡5000多人,损失坦克1000多辆,飞机200架。双方战争消耗在50亿美圆以上。埃及收复了运河东岸纵深10—15公里,南北长192公里的土地,面积为3000多平方公里。以色列新占运河西岸埃及领土1900余平方公里和叙利亚戈兰高地以东44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颇有面子”地分割包围了埃及的一支集团军。    战争中,以色列在遭受突然袭击的情况下,一度陷于极为被动的地位,但以军采取了先北线后西线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同时又准确地捕捉住有利战机,适时地组织反攻,以快速机动的兵力大胆向运河西岸实施大纵深突击,最终从失败的边缘上扭转了战局,夺回了主动权。阿拉伯一方则是先主动、后被动,先惊喜后紧张,在战争指导和作战上失误,使战局急转直下,很快便丧失了主动权,陷入了被动不利的局面。    “如果说这场战争有什么可以说明的话,那就是,这一代埃及人和以色列人都从中认识到,再打下去是没有意义的。”果然,5年后,埃以双方缔结了和平条约,并且随着以方归还整个西奈半岛,两国终于结束了长期的战争状态。
_________________
红袖添饭夜读书
 
 
 
 『国际观察』 [时事聚焦]一段某些人极力回避的中东历史(转载)
  作者:尤文骑兵 提交日期:2006-5-11 22:36:00  网络上总有一些人谈起巴以冲突就维护以色列,攻击巴勒斯坦,鄙人不才看过几本书,对中东历史也略知一二,要为巴勒斯坦说几句话,敬请指正!
    
    称巴勒斯坦武装称作恐怖组织,把阿拉法特说成是最大的恐怖头子,可实际上,担任过以色列总理的贝京曾是犹太恐怖组织伊尔贡的头子,而拉宾也参加过犹太武装帕尔马契,沙龙14岁参加巴勒斯坦犹太防卫组织“哈加纳”的活动。可后来他们都当了总理,他们算什么呢?
    
     真实的情况是犹太人从事恐怖活动时间比巴勒斯坦人还要长,巴勒斯坦人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而犹太人是三四十年代就开始了。那时为了尽快建国,把英国人从巴勒斯坦赶出去,一些激进的犹太人组成激进团体,开始对英国人进行“武力反抗”。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军队,所谓“武力反抗”,就是搞恐怖主义,这和现在的伊斯兰激进派没有什么两样。犹太恐怖主义分子在巴勒斯坦各处制造针对英国人和英国设施的爆炸和枪击恐怖事件,美国也在暗中支持犹太人激进派的武力反抗。二次大战结束后,犹太恐怖主义分子的恐怖活动日益加剧,进入1946年以后,巴勒斯坦各处每隔几天就要发生一起恐怖主义爆炸或枪击事件。
    
     犹太人组织了武装有哈加纳,斯特恩帮,帕尔马契,伊尔贡。他们不仅袭击阿拉伯人还袭击英国人,手法和现在的哈马斯完全一样,偷袭,爆炸,暗杀,劫持人质!历史最有名的事件就是1944年的耶路撒冷大卫王饭店爆炸事件,1946年8月,后来成为以色列总理的贝京所领导的恐怖主义团体(其成员还有后来成为以色列总理的莎米尔)伊尔贡用225公斤炸药摧毁了饭店,造成91人死亡,其中大多是平民,死者中有英国人,犹太人,阿拉伯人。如果能把电视摄像机的镜头推到50年前,我们就会看与今天伊斯兰恐怖主义分子无出二辙的犹太恐怖主义分子,在巴勒斯坦爆炸大厦的恐怖场面。
     犹太人最后成功了,建立了以色列,占领了更多的领土为了把领土变成 犹太人的就制造了更多的恐怖! 巴勒斯坦武装分子现在充其量只不过是在像以前的犹太人的学生而已!
     联合国特使在伊拉克被炸身亡事件!是恐怖主义是吧!那我告诉你们被炸死巴西人德梅洛不是联合国最高级的牺牲者!早在1948年联合国任命瑞典国王的侄儿、瑞典红十字会会长福尔克-贝纳多特伯爵担任联合国的巴勒斯坦的调停者。贝纳多特伯爵提出新的安置方案,建议较公正地重新划分疆界。9月17日,这位曾在二战期间从德军集中营中解救了愈五千名犹太人的可敬伯爵倒在了血泊中,4 名以色列武装人员在其视察耶路撒冷犹太区的时候突然举枪射击,伯纳多特当场一命呜呼。据说,凶手立即乘飞机逃往国外。 伯纳多特既死,由美国人本奇代理调解专员。马歇尔对暗杀事件表示遗憾,但声明“ 这不影响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
    犹太恐怖分子在报纸上叫嚣说,所有联合国的观察员都是外国占领军的同谋,没有权利呆在他们的领土上。
    
    另一种论调:第一次中东战争是阿拉伯军队先发动的,言外之意,以色列是被迫战争,巴勒斯坦现在被侵略是活该!真的是这样吗?
    1907年,阿瑟-鲁平博士受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之委托,对巴勒斯坦进行了5个月的实地考察。他提出,犹太人要在巴勒斯坦站稳脚跟并获得自主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 犹太人必须在巴勒斯坦居民中占多数;  
        2、 犹太人必须在巴勒斯坦掌握多数土地;  
        3、犹太人必须在巴勒斯坦表现出强烈自主愿望。
          
        由于在近期内不可能具备这些条件,所以必须“创造条件”。即犹太人先在人口和土地占优势的某个点实现犹太自主,然后购置联络各点的“走廊地带”的土地,将点联结起来,最后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形成总体上的人口和土地上的优势。说简单点就象是下围棋一样,先放上几个点,再把点连起来,最后吃掉中间的“大龙”!
          
        到1946年,数百个犹太定居点已星罗棋布遍及巴勒斯坦全境,并形成大片的犹太控制区。到1948年以色列国建立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已由当初的24000人暴增到65万,占巴勒斯坦总人口的33%!
          
        英国于1922年接受国际联盟的委托,统治巴勒斯坦,为期25年。按照国际惯例,委任统治结束后应建立一个独立的、有主权的巴勒斯坦国,把权力还给当地人民。而国际联盟委任统治的《训令》中全盘接受《贝尔福宣言》,同意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民族之家”。这是两个相悖的目标,势必引起混乱。于是英国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
          
        当时有三种解决方案:
          
        1、延长英国委任统治,在委任统治庇护下,建立两个自治区,把阿、犹分开。  
        2、建立统一的巴勒斯坦国,犹太人作为少数民族享有充分公民权,占人口67%的阿拉伯人是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  
        3、 实行分治,建立两个独立国家。
          
        1947年4月2日召开第一届联大特别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巴勒斯坦特别委员会,实地调查巴勒斯坦问题,并向第二届联大提出建议。巴勒斯坦阿拉伯最高委员会拒绝与特委会合作。特委会提出两个方案:
          
        1、巴勒斯坦政治分治,经济联合管理(多数建议);  
        2、巴勒斯坦成为一个独立的联邦国家,首都耶路撒冷(少数建议)。
          
        为此专门成立了两个小组委员会。其中第二小组委员会提出三项动议,提交特设委员会:
          
        1、联合国是否有权作出划分巴勒斯坦的决议,如果有权,那么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进行广泛国际合作,妥善解决犹太难民问题;  
        3、 建立独立的、统一的巴勒斯坦国。
          
        在美、苏的联合施压下,特设委员会否决了第二小组的三项动议,并决定不提交第二届联大讨论。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大全体会议对巴勒斯坦特设委员会提交的“政治分治,经济联合”方案进行表决,杜鲁门要求所有指望美国友谊的国家必须投赞成票,至少不能投反对票(中国政府本来即准备投反对票,后改为弃权),斯大林为了在中东制造混乱局面以便插手,也对其小弟兄们施加了类似的压力,分治决议以33国赞成、13国反对、10国弃权,正式通过。
          
        分治决议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最可耻的决议。它在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前提下遵从美、苏两大国的旨意肆意分割巴勒斯坦人的土地:
        
        阿拉伯国占四部分,共1120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88%,其中阿拉伯人72.5万,犹太人1.0万;
        犹太国占三部分,共149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6.47%,其中阿拉伯人49.7万,犹太人49.8万;
        耶路撒冷为联合国管理的国际特区,共17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0.65%,其中阿拉伯人10.5万,犹太人10.0万。
          
        稍一观察便可发现,除耶路撒冷外,分治决议几乎把凡有犹太人存在的土地全部划给了犹太国!这份明显一边倒的决议是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根本利益彻头彻尾的贩卖,成为中东五十年战争的祸根,也自毁联合国的公正形象!西方国家不是最为重视民主,自由的吗?他们难道不问问阿拉伯人是否愿意让出自己的土地给犹太人回归建国?
        就算看在犹太人苦难的历史上允许犹太人建国,那是否也需要面对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现实,既然按照民族划分两个国家,怎么犹太人少反而得到土地多?怎么把50万阿拉伯人连其土地一并划到了犹太国?算是个什么分法?西方世界就因为自己对犹太人的愧疚而让弱小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不幸来承担  
    这时的阿拉伯世界惟有拿起武器!12月阿拉伯联盟议会宣布,要用武力阻止分治。事实上的战斗在联合国表决的第二天就打响了。本-古里安给武装力量下达了两条命令:1、所有划给犹太国的土地,即使没有犹太人定居都要占领;2、没有划给犹太国的土地,只要有犹太移民点和犹太人都要去“保卫”。
          
        1948年4月,惨绝人寰的“代尔亚辛大屠杀”震惊了全世界——伊尔贡和斯特恩集团(利库德集团前身)在贝京(以色列前总理)的指挥下灭绝人性地将耶路撒冷附近的代尔亚辛村所有手无寸铁的阿拉伯居民——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全部斩尽杀决,其中近30名孕妇被他们剖开了腹部,一些儿童被他们活埋,还有许多尸体被他们用刀剁碎,就象他们的祖先在耶利哥城的所行一样!随后,犹太极端主义分子有计划地散布恐怖情绪,通过丧心病狂的种族清洗将72.6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驱赶出家园,沦为难民。到1948年底只剩下16.7万阿拉伯原住民还留在已经变成犹太国的国家里。代尔亚辛村大屠杀的记忆将永留于巴勒斯坦人的心中,成为刻骨铭心的仇恨之源!
          
        到1948年3月和4月,战争形式开始转变得对犹太人有力,他们抢劫英国军火仓库,不断得到武器,尽管联合国规定武器禁运,他们仍然从山姆大叔和捷克斯洛伐克手里得到源源不断的军火供给,使身经百战的“哈加纳”、“伊尔贡”和“ 哈达契” (突击队)在实际上取得远胜阿拉伯军队的优势。战争结束后,本-古里安说:“……阿拉伯人没有进入获占领一个犹太移民点,不论它是多么偏僻,而‘哈加纳’……则占领了许多阿拉伯的据点,解放了太巴列、海法、雅法、策费特……”
          
        1948年5月14日下午4时,以色列不顾联合国要求它延缓建国的呼声,在在特拉维夫现代艺术馆宣布建国,本-古里安任总理,魏茨曼为总统。美国只得于10分钟后承认以色列。第二天,阿拉伯联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冲进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于是爆发。  
   
 作者:白衣贵族 回复日期:2006-5-11 22:54:20   
  这些事情都是第一次接触,真的有点触目惊心,哎,当一个民族处于弱势,而又想获取自己的地位时,恐怖主义似乎成了唯一的方式,人类的悲哀啊
 
作者:cash2hawk 回复日期:2006-5-11 23:14:04   
  1946年8月,后来成为以色列总理的贝京所领导的恐怖主义团体(其成员还有后来成为以色列总理的莎米尔)伊尔贡用225公斤炸药摧毁了饭店,造成91人死亡,其中大多是平民,死者中有英国人,犹太人,阿拉伯人
  -----------------------------------------
   楼主看来是选择性失明,伊尔贡摧毁的是大卫星饭店,其目的是摧毁设在饭店的英国军政部门的司令部和指挥中心,摧毁英国人的神经中枢,迫使他们早日离开巴勒斯坦。 这和哈马斯专以平民为杀伤目的的恐怖主义还是有区别的。
  
 作者:Old_Old 回复日期:2006-5-11 23:17:51   
  没有希特勒,德国和欧洲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和中东
 作者:diguns 回复日期:2006-5-11 23:20:55   
  犹太人自己是很少提及的了。两年前在以色列的一个餐厅吃饭,碰巧同桌的是一个巴勒斯坦女孩和一个犹太学生。后者首先向我抱怨巴人的恐怖活动。巴勒斯坦女孩毫不客气地说他们才是始作蛹者。提到的,就是楼主文中的“代尔亚辛大屠杀”。而那个犹太学生则是一脸茫然。
 作者:zonge1983 回复日期:2006-5-11 23:56:29   
  那时也有犹太难民从别的中东国家里逃到以色列,他们也挺惨的。两边都干了坏事,对于自己有利的事都会不择手段的作的。只是以色列人比较牛一点,赢了。要是阿拉伯人赢了也会驱赶犹太人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作者:dafemren-3 回复日期:2006-5-12 10:55:24   
  
  
  阿拉伯自古就是不是很强悍的么?
  他们的军队太差劲了
  以政府组织力量,军事技术,和英国加上欧洲的官方支持
  都没有打得过那些业余的刚从纳粹集中营出来的犹太民兵,
  都没有保护好自己的人民。
  
  看看现在的沙特,土耳其
  呵呵
  这样的民族不是有点石油
  基本上就应该是和南美洲那些已经灭亡现在非洲那些部落同样的命运。
  
  
 作者:客在江湖 回复日期:2006-5-12 13:17:59   
  在那个时代还没有恐怖标准,当时阿拉伯人对犹太人也一样残酷,楼主为什么不提.但现在不同了,世界舆论不允许攻击平民.以色列已经不做类似行为了.而巴勒斯坦照办无误.
 
 作者:小骆驼阿哥 回复日期:2006-5-12 16:54:51   
  谁先玩恐怖主义不要紧——因为是初级阶段吗!但是别人都升级换代了,他还在玩,就没有技术含量了!!
 作者:飞行石 回复日期:2006-5-12 17:19:12   
  犹太人能把英国人用炸弹炸走,阿拉伯人却不能用炸弹把犹太人炸走。这个阿拉伯人如果想不明白的话,那就太失败了。
 
作者:yscaisong 回复日期:2006-5-12 21:59:23   
  顺便也鄙视犹太人。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环境。袭击平民都是应该谴责的。不过巴勒斯坦搞这个似乎乐此不疲,他们搞这个只是手段,从来不考虑目的。这个手段的前途越来越渺茫。甚至会给巴勒斯坦带来灭国的危险。为什么哈马斯不想想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呢 。条条大路通罗马嘛。老是这么做实际上只会给巴勒斯坦的人民带来灾难。
 作者:zhccl 回复日期:2006-5-12 22:07:21   
  楼上的说得太绝对了,有时候袭击平民是很必要的.比如美国对东京,大阪等地的燃烧弹大轰炸,对广岛长崎的原子弹.
 作者:南宫得壹 回复日期:2006-5-12 22:21:04   
  还有一个问题回避了,二战的时候,阿拉伯人可是把德军作为解放者欢迎的.
  "1992年10月25日是阿拉曼战役50周年纪念,几十个国家的军政显要飞往埃及,缅怀这场“无仇之战”。从亚历山大到阿拉曼的旅馆被预订一空。24日日出之前,我就拉上英文记者润哥从开罗直扑阿拉曼。茫茫沙漠路我的时速就没下过180公里,6缸4.5升的庞大引擎发出喷气战斗机才有的啸音。沿海岸方向一直向西,左侧是撤哈拉,右侧是地中海。1992年4月,我曾沿海滨路一直到的黎波里谒见卡扎菲,婉蜒而去直至天际的海岸公路两侧,成群的无名战士墓沉重肃穆。
    马特鲁省人民已把当年隆美尔的指挥所改建成隆美尔纪念馆。这里原是罗马时代贮藏谷物的岩洞。现任德国斯图加特市市长的曼弗雷德·隆美尔将其父生前的皮大衣、望远镜、地图和私人照片捐献给这里,与非洲军团的旗帜、炮弹壳并排陈列在洞内。马特鲁人因曾遭受英国殖民统治,所以把隆美尔看做是反抗殖民主义的解放者。在加油站,牧民桑尼竟用德语朝我打招呼。放骆驼的老易卜拉欣已老得走不动路,歪在朝阳的沙坡上晒太阳。他告诉我,每当沙暴来临之际,他都能见到他的老朋友隆美尔,说到此还斩钉截铁地挥起干枯得像猫爪的手:“Angreifen(德语,进攻)!” "
  
  唐师曾作品集 ==我钻进了金字塔 ==梦系魂牵阿拉曼
  
 作者:飞行石 回复日期:2006-5-12 22:32:43   
  作者:zhccl 回复日期:2006-5-12 22:07:21 
    楼上的说得太绝对了,有时候袭击平民是很必要的.比如美国对东京,大阪等地的燃烧弹大轰炸,对广岛长崎的原子弹.
  ******************************************************
  第一,时代不同了,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再接受针对平民的袭击行为。
  第二,美国能保证自己轰炸日本的同时,日本无力反炸回来,而哈马斯呢?
 作者:蓝色的鱼缸 回复日期:2006-5-13 00:35:08   
  看了南宫的文章,更觉得阿拉伯人好忽悠。这么傻的民族,不欺负你欺负谁啊
 作者:南宫得壹 回复日期:2006-5-13 1:00:25   
  还有一个问题楼主也回避了,美国是先承认巴勒斯坦建国的.不过巴勒斯坦这个词要是查查语源,大概可以了解为什么以色列人这么痛恨这个词了.
 作者:飞行石 回复日期:2006-5-13 1:10:57   
  不是阿拉伯人好忽悠,而是阿拉伯人和当时的英国人有矛盾。当然,他们也曾为了把奥斯曼土耳其人赶走而热烈欢迎过英国人。不料,英国人来了就不走了,看来靠别人来解放自己终究不是个办法。
  戴维。欧文写的《隆美尔》里就提到,德国人反攻过来了,阿拉伯人就带着他们去把英国军官从他们的藏身处找出来,当然头一年德国人败退的时候,他们也这样帮过英国人。看着阿拉伯人到处去捡拾战利品,德国军官只能感慨“这是我们的战争,跟他们没关系……”
  作者:小骆驼阿哥 回复日期:2006-5-14 18:01:59   
  
  
  作者:馒头山2 回复日期:2006-5-14 10:48:22 
    作者:南宫得壹 回复日期:2006-5-12 22:21:04 
      还有一个问题回避了,二战的时候,阿拉伯人可是把德军作为解放者欢迎的.
    ————————————这是很无耻!阿拉伯人在二战的时候,大部分是支持英法联军的!法国还有阿拉伯士兵的墓地
  
   ******************************************************
  纳粹军队里也有伊斯兰军团,这也是事实!!!!
 作者:客在江湖 回复日期:2006-5-14 22:12:22   
  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平民的杀戮总是在遭受恐怖袭击之后,算是一种报复措施。不这样做的话,人弹将多如牛毛。如果巴勒斯坦不再进行人弹攻击,那以色列也不会进行报复。
 
 作者:Zzmd 回复日期:2006-5-17 13:22:33   
  好像一场足球赛
  开始一方不断使用黑哨,等自己7/8:0领先了,突然说,现在谁也不许黑哨了,大家都要讲规则,谁不讲规则谁就是体育流氓
  
  体育流氓是这样,恐怖分子也是这样
 
作者:陈先进 回复日期:2006-5-17 13:31:52   
  作者:Zzmd 回复日期:2006-5-17 13:22:33 
    好像一场足球赛
    开始一方不断使用黑哨,等自己7/8:0领先了,突然说,现在谁也不许黑哨了,大家都要讲规则,谁不讲规则谁就是体育流氓
    
    体育流氓是这样,恐怖分子也是这样
  
  
  
  从现在起开始讲规则,那也比不讲规则要好吧?如果继续不讲规则,就不是8比0了,而要80比0了。
  懂吗,小愤愤同志
  作者:Zzmd 回复日期:2006-5-17 13:37:49   
  起码你先把比分改成0:0再讲规则吧
  否则落后一方讲规则也是7:0,不讲规则也是7:0,横竖是输
  80:0,好啊,反正一样是输
  比赛可不是为了象国足那样少数几个,比赛是为了胜利
  作者:馒头山2 回复日期:2006-5-17 19:58:32   
  作者:陈先进 回复日期:2006-5-17 13:29:58 
    者:馒头山2 回复日期:2006-5-15 22:11:46 
      以色列撤离1967年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巴勒斯坦人吃的空来袭击以色列
    
    
    切,你去问问哈马斯们,照你说,他们是吃的空了。
    撤离1967年占领土?
    不,是消灭以色列
  ————————————以色列如果撤离1967年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哈马斯是绝对接受和平的!事实上哈马斯已经好几次暗示了,不否认哈马斯有强硬派,但是否认巴勒斯坦的以色列强硬派就没有吗?还很多呢
 作者:波耶波罗蜜 回复日期:2006-5-17 20:45:14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仇恨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可以从圣经中的出埃及记中得到线索,这段历史是得到了考证的。当年犹太人生活在埃及但受到了古代埃及人的迫害和驱逐,不得不迁移到现在的巴勒斯坦 现在的巴勒斯坦就是古代犹太人的居住地。后来犹太国被灭后犹太人就流落在世界各地。这也就是犹太人要在巴勒斯坦建国的原因。历史上的民族仇恨没有对错 只有和解才是唯一的正确道路
 
作者:客在江湖 回复日期:2006-5-17 21:28:46   
  看穆斯林的态度,好象以色列是战败者,而阿拉伯人处于主宰地位,哈马斯还要把犹太人赶进大海。乖乖,不看看巴勒斯坦象个乞丐连自己都养活不起,还要靠美国欧盟救济。这个世界是讲究实力的,阿拉伯人在世界上还不是照样被人看不起。老实说,犹太人对巴勒斯坦人够让步了。该知足了。愚昧无知的中世纪穆斯林。
 作者:有人发财靠玩命 回复日期:2006-5-17 21:36:11   
  我记得在一个帖子里
  楼主为了印度尼西亚,居然指责国内的FQ
  看来楼主泛兰
 作者:馒头山2 回复日期:2006-5-18 17:27:39   
  作者:客在江湖 回复日期:2006-5-17 21:28:46 
    乖乖,不看看巴勒斯坦象个乞丐连自己都养活不起,还要靠美国欧盟救济。——————这就是巴勒斯坦人袭击以色列的原因!明白吗?
  
  这个世界是讲究实力的,阿拉伯人在世界上还不是照样被人看不起。老实说,犹太人对巴勒斯坦人够让步了。该知足了。愚昧无知的中世纪穆斯林。——————以色列让步并不是以色列人仁慈,而是巴勒斯坦不屈斗争的结果!这个世界是讲究实力的。无知的FQ
  
 
作者:摩洛阿哥 回复日期:2006-5-18 17:59:30   
  
  
  作者:馒头山2 回复日期:2006-5-18 17:27:39 
    作者:客在江湖 回复日期:2006-5-17 21:28:46 
      乖乖,不看看巴勒斯坦象个乞丐连自己都养活不起,还要靠美国欧盟救济。——————这就是巴勒斯坦人袭击以色列的原因!明白吗?
    
    这个世界是讲究实力的,阿拉伯人在世界上还不是照样被人看不起。老实说,犹太人对巴勒斯坦人够让步了。该知足了。愚昧无知的中世纪穆斯林。——————以色列让步并不是以色列人仁慈,而是巴勒斯坦不屈斗争的结果!这个世界是讲究实力的。无知的FQ
  ***********************************************************
  笑死我了!!!巴勒斯坦经济都快崩溃了,还有时间和精力闹内讧!!!
 作者:hq71b 回复日期:2006-5-18 19:12:45   
    
          1948年4月,惨绝人寰的“代尔亚辛大屠杀”震惊了全世界——伊尔贡和斯特恩集团(利库德集团前身)在贝京(以色列前总理)的指挥下灭绝人性地将耶路撒冷附近的代尔亚辛村所有手无寸铁的阿拉伯居民——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全部斩尽杀决,其中近30名孕妇被他们剖开了腹部,一些儿童被他们活埋,还有许多尸体被他们用刀剁碎,就象他们的祖先在耶利哥城的所行一样!
  
  
  好大的村子,光孕妇就30名.
  
  另外犹太人搞恐怖活动不是3、4十年代吧!几千年前人家就在自己的家园里面为了反抗罗马搞恐怖呢,几千年后阿拉伯人来人家家里面搞恐怖活动,这个。。。。。。
  
 
 作者:客在江湖 回复日期:2006-5-19 17:23:51   
  48年的阿拉伯人对犹太人更残忍.比印泥对待华人还要残忍.还好,犹太人有实力进行报复.现在以色列人一般不让女兵作战,就是怕落到阿拉伯人手里,毕竟当年犹太女人落到阿拉伯人的手里太可怕了.
 
作者:馒头山2 回复日期:2006-5-20 15:32:46   
  作者:客在江湖 回复日期:2006-5-19 17:23:51 
    48年的阿拉伯人对犹太人更残忍.比印泥对待华人还要残忍.还好,犹太人有实力进行报复.现在以色列人一般不让女兵作战,就是怕落到阿拉伯人手里,毕竟当年犹太女人落到阿拉伯人的手里太可怕了.
  ——————————又开始造谣了!阁下不觉得无聊吗?
  阿拉伯国家军队48年的时候进攻以色列,对待犹太平民是很有理智的,你可以举出当年阿拉伯军队屠杀犹太平民的事件!
  到是犹太武装连孕妇都杀。
 
作者:光荣时代 回复日期:2006-5-20 16:38:02   
  说到犹太人对阿拉伯人的仇恨,那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了,当年阿拉伯人的那位先知就曾经袭击了很多犹太部落,还抓了很多犹太人做奴隶。
 作者:客在江湖 回复日期:2006-5-20 21:16:52   
  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人对犹太人是非常残酷的,当时的口号就是把犹太人赶下大海。实际上他们也真的是鸡犬不留。犹太女人落到阿拉伯人手里一般是轮奸致死。初生的以色列差点亡国。后来阿拉伯人也知道自己理亏,对第一次中东战争失去的巴勒斯坦土地只好承认归以色列所有。这就是阿拉伯人残暴的铁证。对于一个思想一直处在中世纪的穆斯林国家,对异教徒的残忍可想而知。当然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一直站在阿拉伯一方,对阿拉伯人的残暴行径不予揭露。为的是对抗美国。
 作者:馒头山2 回复日期:2006-5-21 19:22:00   
  1948年4月,犹太人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并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实施了大规模的种族清洗。4月9日,伊尔贡和斯特恩血腥屠杀了耶路撒冷附近的代尔亚辛村,将该村从地图上彻底抹掉,随即他们有计划地宣传恐怖、炮击城市、焚烧民房,迫使平民逃亡。犹太复国主义者当局禁止一切没有哈加纳发出的免役症和付清军事税的犹太人离境,却不对阿拉伯人设置障碍,到5月中旬以色列宣布建国前,已有近30万阿拉伯人被逐出世代居住的家园——阿拉伯联军没有祭出“反恐”、“制止人道灾难”之类的大旗是很无远见的。5月12日,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们开会讨论《独立宣言》内容,当讨论到有无必要在宣言中提及国家边界时,本-古里安野心毕露地说:“美国独立宣言中没有提到边界线,我们也没有必要提边界。国家宣布独立不需要规定边界,我们一个字也不需要提到它,因为我们不知道边界将来情况怎样……如果我们把阿拉伯人打败,占领了西加利利和耶路撒冷通道两侧的土地,这些地区就可以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部分。”
  
  
 作者:馒头山2 回复日期:2006-5-21 19:23:27   
   迪尔·亚辛事件
    
    迪尔·亚辛是耶路撒冷郊区的一个阿拉伯村庄,尽管在巴勒斯坦全境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已势同水火,不共戴天,但这个村庄仍能同其犹太邻村和睦相处,1948年4月10日凌晨4点半,132名伊尔贡和斯特恩恐怖分子偷偷摸进这个沉睡中的村子,开始疯狂的烧杀奸淫。到中午时分,已有三分之二的村民被杀,死于这一屠杀事件的共有240名阿拉伯男、女、老、少。这一消息的广泛传播产生了犹太极端分子迫切需要的恐怖效果,惊恐的阿拉伯人纷纷逃出巴勒斯坦。据这一事件的主要策划者、伊尔贡领导人贝京说:“这种大规模逃亡迅速转化为疯狂的、无法控制的蜂拥逃窜,在以色列领土上的50万阿拉伯人中,只剩下16.5万人,这一发展的政治和经济意义估计得再高也不算过分。”
  
  作者:客在江湖 回复日期:2006-5-22 22:55:33   
  如同中国和苏联友好时,从不揭露沙皇俄国和苏联侵华事实一样。现在由于中国站在阿拉伯国家一方,所以国内几乎见不到阿拉伯人残酷对待犹太人的资料。会英语的朋友可以去以色列和美国网站去查一查历次中东战争和48年以前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血腥冲突,看看谁比谁更残忍。
  不要相信中国官方的中东战争描述。那完全是在偏袒阿拉伯人。相同的例子是中国的世界历史教科书上连苏联伙同德国瓜分波兰的卑劣行径都不提。
 作者:联合化工 回复日期:2006-5-23 8:47:52   
  作者:客在江湖 回复日期:2006-5-22 22:55:33 
    如同中国和苏联友好时,从不揭露沙皇俄国和苏联侵华事实一样。现在由于中国站在阿拉伯国家一方,所以国内几乎见不到阿拉伯人残酷对待犹太人的资料。会英语的朋友可以去以色列和美国网站去查一查历次中东战争和48年以前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血腥冲突,看看谁比谁更残忍。
    不要相信中国官方的中东战争描述。那完全是在偏袒阿拉伯人。相同的例子是中国的世界历史教科书上连苏联伙同德国瓜分波兰的卑劣行径都不提。
  
  ***********************************************************
   是这个样子滴,以色列的建国是得到联合国大部分国家承认滴,美国,苏联都承认,美国在外交上是当天承认,苏联过了几天也承认了。
   第一次中东战争,美国,苏联对以色列的支持力度都很大。苏联的武器支援非常多——大家没想到吧??当阿拉伯人严重违反联合国的决议,入侵以色列时,犹太人武器还少的可怜,欧洲犹太人组织的首脑到巴黎去求见当时在巴黎访问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葛罗米柯,要求给以色列武器援助,葛罗米柯很爽快的答应了。他说-武器将由苏联运输机运到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军用机场,你们自己再用运输机运到以色列。
   之后,大批的苏联和捷克的轻武器,大小口径火炮,从布拉格用犹太人包租的运输机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中东战场,为抵抗侵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党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是灰常支持滴,新华社连篇累牍的社论都是强烈谴责阿拉伯封建腐朽反动势力侵略以色列。
  这也有力的支持了客在江湖同学的说法。
 
作者:傲天长风 回复日期:2006-5-23 18:48:47   
  作者:白衣贵族 回复日期:2006-5-11 22:54:20 
    当一个民族处于弱势,而又想获取自己的地位时,恐怖主义似乎成了唯一的方式,人类的悲哀啊
  
 作者:dezuishuile 回复日期:2006-5-25 11:29:09   
  我们没有理由笑话阿拉伯人.
  看看我们自己.真正该笑话的是我们自己.
  大中华=巴勒斯坦.
  日本=以色列.
 作者:联合化工 回复日期:2006-5-25 11:50:26   
  作者:馒头山2 回复日期:2006-5-23 18:27:16 
    另外————我党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是灰常支持滴,新华社连篇累牍的社论都是强烈谴责阿拉伯封建腐朽反动势力侵略以色列。
      这也有力的支持了客在江湖同学的说法。
    ————————————我党是否支持和我们讨论的没有任何关系!我党支持怎么了?怎么那么听我D的话。
    
    以色列建国的时候,美国和苏联给予了重要军事援助,这谁都知道!和我们讨论的问题也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回答牛头不对马嘴
  *********************************************************
  难道你不听党的话???
 作者:abs-love 回复日期:2006-5-25 12:38:15   
  皇帝的新衣-------“阿拉伯人一向同情犹太人,在二战中向落难的犹太人伸出援助之手
  事实:1920年2月,耶路撒冷阿拉伯人市长亲自带人上街进行反犹游行,不久就爆发了一群阿拉伯人袭击犹太人居住区的暴力活动。1921年在雅法阿拉伯人用武装暴动对付犹太人,激烈冲突中有95人死亡220人受伤,死者中有著名的犹太作家海亦姆-布仑纳,这一事件震惊了全世界。
  1929年8月15日,阿拉伯人有意在哭墙前举行反犹示威,8月17日就因为犹太人一个足球掉进蕃茄园就引发了疯狂的打斗;8月23日阿拉伯人对犹太区发动全面武装进攻,24日67名犹太人在希伯仑被杀,此暴乱中犹太人有133人死亡339人受伤。
  
  1935年11月,伊兹-艾丁-阿尔-魁沙姆带领了一次反对英国的犹太移民政策的暴动,被击毙。
  1936年8月,法兹-加维齐带领150人从黎巴嫩入境从事恐怖活动。一共有超过517名犹太人在他所引起的暴乱中被杀
  1938年10月,英军从巴勒斯坦叛乱者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但由于阿拉伯人的反犹情结和36-39年间暴乱的影响,使英国作出限制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的决定,这等于把留在欧洲的几百万犹太人送进了焚尸炉,因此阿拉伯人间接害死了数百万犹太人。
  1947年11月,分治决议一通过,耶路撒冷即出现反犹示威,在引起的骚乱中有62名犹太人被杀
  1947年12月30日,海法,阿拉伯工人杀害了39名犹太人。
  1948年2月22日,耶路撒冷,发生死50人伤70多人的惨杀犹太人事件。
  1948年4月13日,哈达萨医院的77名男女医生护士被活活砍死。1942年5月,哈吉-阿敏和他的助手来到柏林。在由柏林专门开设的对中东的阿拉伯语频道上,哈吉-阿敏向所有的回教徒发表演说:“阿拉伯民族的弟兄们,为独立建国而战吧!我--------巴勒斯坦回教法典大解说员在此宣布,这将是一场反抗约翰牛暴政的圣战。”
  在协助轴心国对抗英国的同时,哈吉-阿敏也决心阻止犹太人继续移民巴勒斯坦。德国政府为了维护居住在巴勒斯坦的侨民安全,决定要运送4000名犹太儿童和500名成人到巴勒斯坦,以换回当地侨民。哈吉-阿敏立刻发信给德国外交部,请求他们停止这项计划。除此之外,哈吉-阿敏还致信给罗马尼亚、匈牙利政府,请求他们停止运送犹太人到巴勒斯坦去。哈吉-阿敏建议他们,把这群犹太人全送到波兰的集中营去。(不知有多少犹太人因此老一句话而死于焚尸炉!!)
  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德国战败。哈吉-阿敏乔装改扮逃到埃及,向法洛克国王请求提供政治庇护。之后,他在埃及安顿下来,和他的老搭档阿布-绍德及阿布德-卡达一起继续推动阿拉伯人建国运动。
  
 作者:aoe_doll 回复日期:2006-5-25 14:02:37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不会有天堂,这个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种族是干净的,即使现在非常文明的欧洲,他们也有黑暗和血腥的中世纪历史.但现在以色列已经进化到了民主国家,已经开始做一个文明的负责任的国家了,而那些阿拉伯却还在进行中世纪的黑暗和恐怖,并还想把这个推向全世界,就凭这一点就该灭亡阿拉伯.
 作者:东海一狂生 回复日期:2006-5-25 14:09:22   
  犹太人和他们的闪米特兄弟一样,都是天生的人渣。蛇鼠一窝,所以也只有犹太人能够对付ysl,不落下风。
  因未他们本质上是一样下流的。
 作者:gjgc 回复日期:2006-5-25 14:35:56   
  转:
  巴以冲突成为全球关注焦点,不仅在当地你死我活,针锋相对,而且在世界各地也引起唇枪舌战﹕支持以色列的人们谴责巴勒斯坦人使用自杀炸弹有意杀害平民,是恐怖主义邪恶;声援巴勒斯坦的强调以色列占领巴人土地,使用飞机大炮以强淩弱,阿拉伯人没有别的办法,自杀炸弹是悲情的反抗。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土地,以色列具有强大的军力,都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状况的发生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我们这里先暂不讨论这种特殊历史原因(它和占领及至今不退土地有因果关系),仅以目前的现状,那么就存在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被占领地的人民,以弱小和崇高目标为理由,用自杀炸弹有意杀害对方平民的方式是否可以被允许,被世人承认?换句话说,为了目的是否可以不择手段?如果自杀炸弹这种手段被允许,那么劫持民航飞机,用乘客做人质进行政治讨价还价不就更可以被承认了吗?(它还不是杀死全部乘客)再进一步,那么像911那样用劫持的民航飞机撞毁世贸大厦,不也可以合理解释了吗?因为在拉登们的眼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和伊斯兰世界更是一强一弱,十分悬殊。拉登们可以说,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有采取这种以平民生命为代价、同归于尽的反抗手段。纵观人类的历史,即使两军交战,仍有一些规矩,譬如“不斩来使”,不杀战俘,不攻击红十字会人员,即使他们在战场抢救敌军的伤员。但现在巴勒斯坦人做的,远超过这些底线,他们是非常清醒地、有意地去杀害平民——炸咖啡馆,炸超级市场,炸公共汽车,炸节日晚会,炸婚礼……这些地方都是像我、你、他一样非常平常的人聚集的地方,去喝杯茶,去买点菜,去开个party,还有的是去交换戒指,拥抱新娘,开始爱情的长跑……但就在这样的地点,这样的时刻,他们就被有意地杀害了。被占领地的巴勒斯坦人民有没有权利反抗?当然有,包括武装反抗。你可以去端掉以色列的哨所,你可以伏击以色列的军队,每个通行检查站都有士兵,你都有机会。你说他强我弱,我打不过他们(潜台词就是我不敢打他们),我只能找更弱的下手,找老人,找孩子,找孕妇(一位怀孕5个月的以色列妇女去医院做超声波检查,看胎位情况,出来后即被自杀炸弹炸死),这难道是“烈士”?这难道是“勇敢”?这难道是人干的事?这是最胆怯、最龌鹾的!不,根本就不是人,就像福克斯电视台(FOXNEWS)去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采访归来的记者Geraldo Rivera所说,“这是猪和狗干的事!”有些中国人为巴勒斯坦人的这种行为辩护,说这种反抗手段是迫不得已,是逼出来的。如果这种逻辑和道理成立,那么新疆的恐怖份子到北京用自杀炸弹炸工人体育馆,炸王府井大街,炸前门饭店,炸环城公共汽车,中国人干不干?在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在很多地方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政策。其中南京大屠杀的最残暴之处,还不仅是有几十万中国人被杀害,最关键的是,其中大量是平民,而且被杀害的军人,几乎都是战俘,是放下武器的士兵。顺便提一句,现在有些中国人替日本人辩护,说南京大屠杀没有杀那么多人等,这里关键不是人数多少,而是被杀害的几乎都是战俘和平民,而日本至今没有道歉,更没有赔偿!中国的土地被占领,侵略者如此凶残,又是完全的敌强我弱——中国当时还没有统一政令,没有军工业,完全是个农业国家,却要面对经过多年军事准备、具有相当现代工业的日本,以及它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队。这是一场完全不公平的战争!史学家黄仁宇在《从大历史读“蒋介石日记”》一书中说﹕“淞沪战役历时10周,中国损耗了85个师的兵力(近50万人!),整个防线暴露在日本海军大炮射程之内……徐州战役之后,中国只能以黄河决堤长沙大火等方法迟滞日军……”那份惨烈可想而知。
  
 作者:gjgc 回复日期:2006-5-25 14:37:11   
  转:
  按照那些为巴勒斯坦自杀炸弹辩护的人的逻辑,在这种状况下,中国人绝对比巴勒斯坦人更有理由使用自杀炸弹,去东京炸日本人的咖啡馆,炸他们的商场,杀他们的平民。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当年日本侵略者都比今天的以色列军队残暴。今天人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巴勒斯坦青年向以色列军人扔石头的画面,但无论历史书籍,还是中国人拍的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什么时候有过中国青少年向日本军队扔石头的记载和画面?为什么没有?因为不曾有过,这不是中国人不勇敢,而是还没等拿起石头,早就被日本军人开枪打死了。南京大屠杀已清楚地证明,士兵放下武器之后也被集体屠杀,平民根本没扔过石头,照样被一群群地砍头,中国女性被强奸后还被用刺刀捣毁身体……这样的残暴,应该说是超过了二战中所有其他轴心国。但迄今的抗日历史书籍以及当事人的回忆资料,都没有听说过中国人使用自杀炸弹的方式来有意杀害日本官兵的妻子儿女,更没有中国人到日本本土去炸婚礼,炸节日晚会,炸商店,有意杀害平民。中国人当时被侵略、欺辱、残杀到那种地步,为什么就没有采取这种手段来悲愤反抗?是中国人不智慧(没有想到这一点)?是不够勇敢?都不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奋勇用生命反抗的实例数不胜数!中国人之所以没有那么做,是因为中国人坚持了道德底线,坚持了“人”的准则,即使面对日本禽兽,仍要用人的方式反抗,而不是用动物的方式。我们假设,如果当年有中国人潜到日本,用自杀炸弹炸餐馆、炸教堂、炸婚礼、炸节日宴会,像今天巴勒斯坦人那样不择手段,有意地去杀害日本平民,来报复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这样的自杀炸弹者今天会被中国人当做烈士、当做英雄纪念吗?这种有意杀害老人、儿童和女性的人,不论出于什么崇高的理念,多么伟大的目标,什么样的理由,都绝不是英雄,而是绝对的狗熊,绝对的动物!这就是为什么不仅中国没有,连整个欧洲反抗纳粹的战争中,也没有听说过有人使用自杀炸弹去炸纳粹军官的家属,去炸柏林的餐馆,去有意地杀害德国的老百姓。这就是为什么爱尔兰人闹独立,在垃圾箱等地方放置炸弹,但却没有去用自杀炸弹炸人群集中的商场、闹市,和节日晚会等。南非民权领袖曼德拉当年被白人种族政权判了无期徒刑,最后在监狱渡过了27年;罪名是他组织黑人反抗军,他担任了总司令,并明言使用武力结束白人种族政权。但他不仅绝不允许黑人军队伤害到白人平民,包括白人种族主义者的妻子儿女,而且都没有下令袭击白人军队,仅是割电线、炸毁桥梁,破坏一些军队设施。曼德拉在他的自传《走向自由的长征》中说,这样炸桥梁、割电线的做法主要是想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促使他们关注南非的问题。我们设想,如果曼德拉像今天巴解主席阿拉法特那样暗中支持恐怖份子,并亲自去慰问自杀炸弹者的家属,并向自杀炸弹者提供25,000美元的奖励,他今天还能被世人尊敬,被当做民权领袖吗?因此昨天获得今年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中东问题知名专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这是他第三次获普利策奖,前两次因报道中东问题,这次是评论中东问题)在3月31日的专栏文章中说,巴勒斯坦人的自杀炸弹“不仅仅是威胁以色列平民的生命,而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威胁。”弗瑞德曼指出,“巴勒斯坦恐怖组织哈玛斯领导人Ismail Haniya在《华盛顿邮报》说﹕‘犹太人比其他任何民族都更爱惜生命’,巴勒斯坦人终于找到了以色列的软弱之处,所以自杀炸弹是对付以色列人最理想的武器,可以炸得犹太人抱头鼠窜。”弗里德曼结论说﹕“巴勒斯坦人被他们自恋的狂暴蒙住了眼睛,因而丧失了对人类文明底线的视野,那就是﹕人类最神圣的生命是从你自己开始。”“如果自杀炸弹被允许的话,那么下一步他们就会模仿这种方式,劫飞机、扔原子武器,毁掉所有的国家。”因此“整个国际社会必须谴责、制约、击败这种恐怖主义行为。”
 作者:dskp 回复日期:2006-5-26 10:38:04   
  顶ejec
 作者:馒头山2 回复日期:2006-5-27 10:29:36   
  作者:abs-love 回复日期:2006-5-25 12:38:15 
    皇帝的新衣-------“阿拉伯人一向同情犹太人,在二战中向落难的犹太人伸出援助之手
  ————————————————老掉牙的帖子也好意思帖出来?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发生冲突,断章取义把犹太人的伤亡东拼西凑拿过来骗人
  
  ,中东战争前的冲突:
  
  1917—1948年,巴勒斯坦处在英国的军事占领和委任统治之下。在此期间,英国执行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政策,发表贝尔福宣言,积极实践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的承诺。在英国和委任统治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犹太移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增,使巴勒斯坦社会的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1917年,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仅有5万人,占人口总数不到7%;1922年犹太人所占的比例上升到11%,1929年达到16.3%,1939年则高达30%。随着移民的增加,犹太人占有的土地也不断扩大,犹太人购买的土地从1920年的41.8万杜纳姆增加到1939年的84.6万杜纳姆,加上以前占有的土地,到1947年已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7%。
  
  
  犹太移民的增加和占有土地的扩大严重损害了阿拉伯人的生存权利,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因此引起了他们的恐慌、愤怒和反对,同时成为引发暴力冲突的直接原因。1921年5月,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对英国委任统治当局放宽移民入境的政策不满,袭击了雅法的一个犹太移民招待所,犹太人进行报复,双方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冲突。在冲突中,阿犹双方共死亡95人,受伤219人。1929年,阿犹围绕耶路撒冷城内圣迹“西墙”的归属再起冲突,犹太人死133人,伤339人;阿拉伯人死116人,伤571人。1936—1939年爆发的阿拉伯人起义,反对犹太移民仍是其主要目标之一。阿拉伯人曾袭击犹太移民点930次;犹太人伤亡1200人。在英国军队和犹太武装力量的联合攻击下,阿拉伯人死2850人,数千人受伤。除了上述三次较大规模的冲突之外,一些小规模、小范围的暴力冲突此起彼伏,不计其数。争夺生存空间是阿犹冲突的直接原因,时至今日仍然如此。
  
  1921年,1929年,1936年,阿拉伯人发动3次反英抗犹的起义,在冲突中犹太人死亡400多人,阿拉伯人死亡3000多人,英国军队死亡100多人
  ————————————————————————————————
  我们来看看是abs-love怎么样来记录这段历史的????
  
  作者:getony 回复日期:2006-5-27 13:10:31   
  我认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的罪魁祸首就是欧洲人!
  就算犹太人几千年前居住在巴勒斯坦,就有权利要求后来居住在哪里的巴勒斯坦人为他们建立国家出让土地?历史的实际情况是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了一千多年,但是从来没有得到欧洲人的承认,犹太人在欧洲人眼里就是异教徒,从来不承认犹太人是自己国家的公民。所以尽管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了一千年,但是犹太人仍是没有归属感,欧洲不是犹太人的家!当希特勒上台后开始迫害犹太人,西方国家没有对犹太人开放国境,反而是限制犹太人入境,为什么?因为这些国家也不拿犹太人当人看,反而认为希特勒做的对!
  二战之后,欧洲人为了彻底解决自己的犹太问题,让犹太人从自己的国家消失,就想到了让犹太人去巴勒斯坦建立国家,让欧洲所有的犹太人都去巴勒斯坦,这样多好啊,既可以解决本国的犹太人问题,又可以获得个好名声。想想看,是什么东西让犹太人情愿离开生活了一千年的家,背井离乡到巴勒斯坦建立国家?如果犹太人在欧洲可以生活得平安,可以成为欧洲国家内平等的公民,可以不被歧视,可以获得一切的正当的权利,犹太人会离开自己生活了一千年的家吗?所以是欧洲人对犹太人的迫害使得犹太人迫切想建立自己的国家,成为国家的主人,不再被人歧视,被人压迫、被人屠杀!
  但是犹太人有一万个理由建立自己的国家,那么也不能要求任何一个民族为犹太人做出牺牲,本来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已经一千年多年没直接的交往了,而犹太人却非要在阿拉伯人生活了一千年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那么凭什么阿拉伯人就要因为犹太人要来了就要离开自己生活了一千年的家呢?就仿佛一个街头流浪汉突然冲到你家来说,我爷爷以前生活在你家的土地上,所以你必须离开家让我住进去,你会答应吗?所以阿拉伯人会排挤犹太人,当然上升到民族冲突的高度的时候,就必然是屠杀!
  所以犹太人真正要恨的是欧洲人,如果没有欧洲人对犹太人的迫害,犹太人可以幸福地生活在欧洲,没必要来到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和阿拉伯人打仗!二战中被欧洲人屠杀的犹太人在二战后被欧洲人逼得离开家园拿起武器战斗至今,犹太人干吗要痛恨阿拉伯人呢?当初犹太人被欧洲人逼地背井离乡的感觉难道阿拉伯人就没有吗?所以犹太人应该回到欧洲去建立国家,而不是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
  所以欧洲人是巴以冲突的罪魁祸首!
  作者:馒头山2 回复日期:2006-6-5 21:29:25   
  54年前,一个青年被赶出了故土,离开了他的田地,他的骆驼,他的羊群
  
  45年前,一个中年人对他的儿子说“在河的对岸有我的家,有我们的田地,有我们的骆驼,有我们的羊…”
  
  15年前,一个老年人对他的孙子说“在河的对岸有我的家,有我们的田地,有我们的骆驼,有我们的羊…”
  
  5年前,在一座新坟前,一个家族的男人为亡人诵读经文,之后重复着“在河的对岸有我的家,有我们的田地,有我们的骆驼,有我们的羊…”
  
  约旦河还在奔流着,田地,骆驼,羊群随着对家乡的思念被河东岸的人们流传着,没有人见过这些景象,但人们坚信它们的存在.
  
  因为在他们心中,它们就在河的对岸,那里是他们的祖国——巴勒斯坦
  
  
 
作者:bmj88 回复日期:2006-6-6 0:11:37   
  若以色列想杀光巴勒斯坦的话他们只需要5分钟,而巴勒斯坦人则专门杀以色列平民,你们知道这里面的差别的实质吗?
 作者:bmj88 回复日期:2006-6-6 0:18:20   
  巴勒斯坦人天天反欧反美,可是欧美一不捐款他们就3个月发不了工资!原来这些人多年来都是毫不脸红的白拿欧美的钱来挥霍,吃饱了就反欧反美,搞恐怖袭击,这么下流的民族怎么有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馒头山2 回复日期:2006-6-11 09:41:35   
  作者:bmj88 回复日期:2006-6-6 0:11:37 
    若以色列想杀光巴勒斯坦的话他们只需要5分钟,而巴勒斯坦人则专门杀以色列平民,你们知道这里面的差别的实质吗?
  ————————————以色列也杀巴勒斯坦平民,而且是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巴勒斯坦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击毙以色列人,你知道知道这里面的差别的实质吗?
  
   
 作者:白衣剑士 回复日期:2006-6-12 08:35:58   
   转载:关于第一次中东战争的一些谎言辟谣  
   伏尔泰认为,如果马萨林和大孔代(路易十四时代的政敌)都在回忆录中记述了同一件事,那这件事的真实性才是确信无疑的。但如果非要我们从以色列和阿拉伯的史书中去找共同点,收获应该不会很多。所幸我在中学时所阅读的第一本关于中东战争的书——《百战王牌》——却是相当真实的,从书名就可以看出作者立足于以色列。从此我认识了“独眼战神”达扬、“犹太之王”沙龙、伟大的纳赛尔、勇敢的萨达特……是他们吸引了我开始关心巴以问题。
        
    尽管我一直非常欣赏以色列,但在巴以问题上我始终坚决支持备受苦难的巴勒斯坦人民。我的所有认识来自于对史实的了解,这些史实记述于英国和美国史学家的著作,我认为它们是可信的。因此我不会受网上的许多谎言愚弄,并希望也帮助大家——无论你持何种观点——看清历史的真相,本篇且系统介绍一下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真实过程,欢迎指正和补充。  
        
        
    1947年11月29日,在美国和苏联的操纵下,第二届联大在没有法律依据,且没有举行住民投票的情况下,为巴勒斯坦“做主”,通过了第181(二)号决议,将巴勒斯坦分为大小不等的八块,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两个国家。由于这份决议无视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自治权,并将除耶路撒冷外几乎所有存在犹太人的土地全部划给了犹太国——犹太国有49.7万阿拉伯人(包括9万贝都因人),而阿拉伯国只有1万犹太人——12月阿拉伯联盟议会宣布,要用武力阻止分治。
        
    事实上,战斗在《分治决议》通过的第二天就已经打响,即“非正式战争”。犹太恐怖分子疯狂攻击英军,英国人急于脱身,于1947年12月15日即把特拉维夫交给犹太复国主义者,而把雅法交给阿拉伯人,阿、犹双方展开残酷的报复与反报复。伊尔贡爆炸了阿拉伯人在耶路撒冷经营的旅馆,而阿拉伯人则捣毁了犹太人经营的《耶路撒冷邮报》社。
        
    当时巴勒斯坦的阿、犹双方都没有正规军,阿拉伯人只有几千名装备很差的民兵武装,而犹太人方面却拥有总数愈3万人的准军事组织“哈加纳”(犹太保卫军)、“伊尔贡”(全国军事组织)和“斯特恩”(争取以色列自由战士),其骨干是在二战中服役于盟军的老兵,装备有从手枪到坦克的各式武器。1948年初,一个黎巴嫩兵痞卡瓦奇带领约五千人的“阿拉伯解放军”来到巴勒斯坦对犹作战,但根本不是身经百战的犹太武装的对手。同时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派出英籍司令格拉布率领的精锐“阿拉伯军团”(连后备军共约一万人,当时进入巴勒斯坦4500人)试图干涉,但并未正式参战就被当时仍在名义上统治巴勒斯坦的英国命令撤退,因此让犹太武装得逞,所以阿拉伯国家的军队直到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才得以进入巴勒斯坦干涉。
        
    
 作者:白衣剑士 回复日期:2006-6-12 08:37:55   
   1948年4月,犹太人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并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实施了大规模的种族清洗。4月9日,伊尔贡和斯特恩血腥屠杀了耶路撒冷附近的代尔亚辛村,将该村从地图上彻底抹掉,随即他们有计划地宣传恐怖、炮击城市、焚烧民房,迫使平民逃亡。犹太复国主义者当局禁止一切没有哈加纳发出的免役症和付清军事税的犹太人离境,却不对阿拉伯人设置障碍,到5月中旬以色列宣布建国前,已有近30万阿拉伯人被逐出世代居住的家园——阿拉伯联军没有祭出“反恐”、“制止人道灾难”之类的大旗是很无远见的。5月12日,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们开会讨论《独立宣言》内容,当讨论到有无必要在宣言中提及国家边界时,本-古里安野心毕露地说:“美国独立宣言中没有提到边界线,我们也没有必要提边界。国家宣布独立不需要规定边界,我们一个字也不需要提到它,因为我们不知道边界将来情况怎样。如果我们把阿拉伯人打败,占领了西加利利和耶路撒冷通道两侧的土地,这些地区就可以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部分。”
        
    1948年5月14日下午4时,本-古里安在特拉维夫现代艺术馆赫尔茨画像下宣布建立以色列国。第二天,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五国联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冲进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正式爆发。
        
    开始时阿拉伯联军对以色列确实占有优势,但决不是什么“几十倍”、“几十万”,而是 4.2万对3.4万。虽然五国总人口愈四千万(半个一亿都不到),但当时条件很差,军事力量有限,不可能搞什么总动员,就象朝攻打日本的战争一样,虽然我的人口是你的十几倍,不等于我就能派出多你十几倍的大军,打不下来就得败,而对方打的却是倾国的“人民战争”!拿什么人口多寡来偷换概念是对不熟悉军事者的愚弄。
        
    在战争的第一阶段(1948年5月15日—7月8日),阿拉伯联军取得了辉煌但并非决定性的胜利,其中最精锐的约旦“阿拉伯军团”在攻进耶路撒冷后奉命不得进入《分治决议》中划归犹太人的领土。
        
    为扭转战局,本-古里安急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埃班说:“以色列急需几周的时间来重新组织和装备军队”,“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5月17日,美国代表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安理会命令战争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5月29日,安理会通过停火四周的议案。6月11日,双方正式停火。
        
    以色列充分利用停火时机补充兵力,建起统一指挥的国防军,兵力增至6万人,并用美国犹太人的大笔捐款从捷克买来大量的一流武器,从美国、英国进口了轰炸机,从法国运来了坦克和大口径火炮,还从国外购买了小型舰船和巡逻艇,以色列陆海空三军已初具规模。而阿拉伯联军只进行了一些有限的补充,人数只有4.5万,而且因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提出将巴勒斯坦与外约旦合并引起纷争,军队战斗力大为减弱,已经处于劣势。
        
 作者:白衣剑士 回复日期:2006-6-12 08:39:42   
    于是在战争的第二阶段(1948年7月9日—10月14日),以军很快取得优势,经过10天战斗夺回一千多平方公里土地,除内格夫和胡拉地区外,控制了犹太国的全部领土。安理会于7月15日通过美国提出的无限期停火议案,命令阿以双方在3日内实现永久停火。7月19日双方正式停火。
        
    以色列再次利用停火时机大力扩军。尽管联合国禁止向双方出售军火,但从美国私运军火的船只一艘艘地抵达海法港,联合国调解小组眼看着犹太人把武器弹药一箱箱地卸下,这些武器被用来装备来自美国、英国和欧洲各国的新移民兵源,而阿拉伯军团向英国订购的军火却被停止交付。到10月初,以军总数为9万多人,其中陆军79889人,空军4377人(飞机100余架)、海军2417人(舰艇16艘)和炮兵3718人。另外还有两千多名外国志愿军(没有加入以色列国籍)。而阿拉伯联军不仅没有得到加强,而且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士气一落千丈。
        
    联合国任命瑞典国王的侄儿、瑞典红十字会会长福尔克-贝纳多特伯爵担任巴勒斯坦的调停者。贝纳多特伯爵提出新的安置方案,建议较公正地重新划分疆界。9月17日,贝纳多特伯爵在耶路撒冷郊区倒在了血泊中,犹太恐怖分子在报纸上叫嚣说,所有联合国的观察员都是外国占领军的同谋,没有权利呆在他们的领土上。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贝纳多特伯爵曾在二战期间从纳粹集中营中解救了愈五千名犹太人。
        
    10月14日,战争再次爆发。取得压倒性优势的以色列大军三战三捷,不仅完全收复失地,而且反击进埃及、黎巴嫩境内,迫使四国分别与它签订停战协定(伊拉克一直未签),第一次中东战争终于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
        
    战争中,以色列军队死约6千人,伤约1.5万人;阿拉伯国家军队死约1.5万人,伤约2.5万人。以色列共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共20697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14477平方公里多占6220平方公里。以色列用血为侵略辩护,1955年本-古里安悍然拒绝了安东尼-艾登爵士在以色列和它的阿拉伯邻邦之间进行调解,他强调说:“阿拉伯国家的侵略已经使联合国所作出的一切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归于无效。这些决议不能使好几千名牺牲了生命的以色列保卫者中的任何一个人复活。”
        
    在这次战争中有近百万(1949年6月联合国数据为94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
        
    本来中东战史并不是什么必修课,不过多读点历史就能少受点愚弄
 作者:白衣剑士 回复日期:2006-6-12 08:41:23   
   在世界舆论被西方有着深厚犹太背景的众多新闻媒体主导的当代,巴勒斯坦问题已经被人为恶意的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混淆的很久了.流言止于智者,我相信每一个有头脑,有良知的人,都不会仅仅听取一面之词,而对现实中巴勒斯坦人的苦难和以色列人的霸权思想和种族屠杀行为视而不见的,更不会对作为旁观者的汉族学者们人针对这一重大国际问题发表的一系列的著作和文章视而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