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时间:(三)唯一不同意开除刘少奇党籍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45:33
陈少敏就是不举手(3)
作者:董保存
“这是路线斗争的大是大非问题!”

  “刘少奇的罪行,你应该清楚,你和他在一起工作过那么长时间!”

  陈少敏抬抬眼皮,回答一句:“少奇同志有错误可以检讨嘛!”

  她居然称叛徒、内奸、工贼是同志!这不能不把戴眼镜的康生激怒。康生站起来,恶狠狠地说:“这就是你的态度?!你要考虑后果!”

  后果,陈少敏早就考虑到了。没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她是不敢这样说的。

  “你这个人,连乡下老太婆的觉悟都没有哩!农村老太婆的觉悟都比你高!”

  这是同一小组的一位人士对她的评价。这句评价印在了当时的简报上。

  这时,陈少敏已经下了决心,要在开会时不投赞成票。于是,就有了本文稿开头的那一幕。

  熟悉陈少敏的人都说:大姐之所以在中央全会上敢投反对票,

  是由她的政治责任感、她的党性以及她独特的个性所决定的。

  在“文化大革命”最紧张的岁月,陈少敏为什么敢讲真话,敢于同江青、康生等人唱“对台戏”?

  有人认为,陈少敏敢讲真话,是因为她资格老,没有人敢惹她。

  有人则认为:她没有家庭、没有儿女,一切都无所谓……

  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够全面。熟悉她的人都说,她之所以那么做,是由她的责任感、她的党性以及她的独特的个性决定的。只要了解了她的历史,就会觉得她那么做是很自然的。

  搞党史的人都知道,陈少敏是我们党内长期负责一个地区全面工作的女领导干部之一(这在中国共产党内属凤毛麟角)。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仅有三位女委员,她是其中之一。

  另外两位是邓颖超和蔡畅。因此有人说,她是和邓颖超齐名的女共产主义战士。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她的知名度远没有邓颖超高。

  在豫南、鄂中等地,人们不叫她的大名,而称她为“陈大脚”。那一带的传说更是耸人听闻:红军中有一女将,脚有一尺长,走起路来一阵风,日行千里,骑一匹千里马,手使双枪,左右开弓。日本鬼子听说“陈大脚”来了,闻风丧胆……她被描绘成一个“巾帼英雄”。而在革命队伍中,则传说她爱骂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陈大脚来谈话”……

  要想在很短的篇幅内,写出陈少敏的形象是困难的。这里,我们只能简略地进行一番叙述。

  陈少敏1902年出生在山东省寿光县范于村。她原名孙肇修,参加革命后才改名叫陈少敏。

  在村里,她的父亲是个有“反骨”的汉子,是全村第一个剪辫子的人。他具有反抗意识的个性,影响了陈少敏,使她成为全村第一个反对缠脚裹足的大脚闺女。这在前清的遗老遗少眼里,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她的父母却容忍和支持了她。

  后来,21岁的陈少敏又外出求学,寻找为穷人翻身解放而奋斗的“穷人党”。在文美女中,她参加了马列主义演讲小组,第一批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举行罢课,抗议校方的反动行为,又被学校开除。

  离校后陈少敏回到寿光县,担任共青团县委妇女部长。1928年,她在党旗下宣誓,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不久,她就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中去了。

  这里有必要写一段陈少敏的私事。有人说陈少敏一生不嫁,是个花木兰式的人物,这其实是误传。直到晚年,陈少敏还把爱人的照片挂在卧室内。同别人说起爱人来,更是很动感情:

  “他呀,任国桢,任国桢!鲁迅的爱雏!他写的《苏俄文艺论战》一书,就是鲁迅先生给写的序!”

  任国桢是我党早期的革命领袖之一。是1925年中共奉天市第一个支部的书记。当过哈尔滨的县委书记、满州省委委员、临时常委、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河北省委驻山西特派员等职务。

  陈少敏同他组织过一个假的家庭,他们扮为夫妻在青岛展开工作。那时上级同陈少敏谈这个问题时,她还有点发怵呢!他们在共同的战斗中,结成了革命的伴侣,组织批准他们结了婚,并且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任国桢牺牲在山西,陈少敏非常悲痛,像生了一场大病。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她的身影出现在豫南地区,后又向鄂中挺进,与李先念等同志一起,组建了豫鄂独立游击支队,为豫鄂边区的创建和发展呕心沥血。

  日本投降以后,她又和李先念、郑位三组织了中原地区反内战的斗争。蒋介石调集30万部队,包围我中原军区,企图消灭这里的革命力量。这时陈少敏迈着大脚出现在突围的队伍中。

  她组织团以上干部和伤病员及家属孩子的撤退工作,是最后一批撤离宣化店的人员……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她和她的战友们终于从敌人手中夺取了政权。她成为新中国第一任的纺织工会主席。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跑天津,到上海,下青岛。哪里有工人,哪里就有陈大姐的笑声。

  那时候,人们都知道郝建秀工作法,殊不知,正是陈少敏发现了她,认真总结了她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并且安排郝建秀到人民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毕业后又到华东纺织工学院深造。郝建秀学成后,有人想安排她当领导干部,陈少敏不同意,坚持让郝建秀回到青岛纺织厂,从工段长干起,一级一级地实践。后来的情况证明,陈少敏的决策,无论对工作,还是对郝建秀本人都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