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群侠传服务端:人均输液8瓶折射看病误区 乱打吊针降低免疫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8:52:39

人均输液8瓶折射看病误区 乱打吊针降低免疫力

    国家发改委透露最新数据:国人年平均每人输液8瓶。武汉协和医院专家昨日介绍,“打吊针”泛滥背后有各种原因,不少患者认为“打吊针”好得快,这种看病误区很普遍;一些医生迎合患者需求,也助长了这种泛滥。

  不少患者主动要求打吊针

  国家发改委透露,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液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有人形象地把医院中常见的“打吊针”场面称作“吊瓶森林”。

  昨日,记者在市儿童医院看到,5间注射室内坐得满满当当。从透明的玻璃门窗看过去,每间注射室内至少有二三十个孩子在家长陪同下“打吊针”。

  注射室外,有坐椅的地方也坐着不少“打吊针”的孩子。由于没有支撑吊瓶的支架,家长各想办法,有的用撑衣杆,有的把吊瓶挂在卷闸门的缝隙间,还有的干脆站在坐椅上手托吊瓶,当起“人体支架”。

  记者随机询问了五六位家长。家长们均表示,孩子如果有点感冒,会在家里先吃几天药,“管”不住了才会进医院。一位奶奶说:“现在的孩子不比我们那时候,吃两天药就好了,非得打针才管用。”另一位妈妈说:“打针快一些,看着孩子遭罪难受。”

  在武汉各大医院,均可看到这种“吊瓶森林”。如果赶上感冒高发季节,输液大厅里往往人满为患。

  “打吊针好得快”有误区

  协和医院药剂科教授陈东生介绍,很多患者认为“打吊针”后病就会好得快,这种看法存在很大的偏差。临床研究证明,许多抗生素口服用药效果并不亚于静脉注射,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依米配能、氨曲南等。

  此外,疾病的治疗都有一个过程。比如,流感是一种病毒性感染疾病,“打吊针”大部分用的是抗生素,对疾病没有效果;而流感的自然病程是3至5天,即使“打吊针”,也需要3至5天才能好。

  打吊针风险远高于吃药

  一家网站最新调查显示,盲目输液多因输液风险无人告知。

  陈东生介绍,“打吊针”在体内的吸收过程短或根本没有吸收过程,药效迅速,因此产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远远超过口服制剂。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高热等。

  此外,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给药中不溶性微粒累加、配液浓度、注射剂之间的配伍等,更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大大增加。

  专家介绍,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的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致死。

  去年4月,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发布,其中59%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品种为注射剂。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感冒打吊针如大炮打蚊子

  陈东生介绍,从经济角度而言,“打吊针”的费用往往较高,会增加医疗费用。

  统计显示,使用口服制剂的费用一般只是注射费用的1/10左右。

  更重要的是,“打吊针”泛滥会给患者自身免疫力带来伤害。陈东生介绍,近年来,细菌耐药的快速发生和发展已成为抗生素的一大挑战,而静脉注射抗生素容易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使抗生素难以奏效。

  专家称,感冒、发烧“打吊针”就如大炮打蚊子。长此以往,当疾病严重时,“大炮”就会不管用了。 (责任编辑:姜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