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传闻:古建筑中的石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5:08:46
来源:人间清流 发布时间:2011-8-14 作者:

狮子被誉为「百兽之王」。大约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狮子也成为人们信仰中的一种图腾,被视为辟邪驱恶的吉祥物,并与龙凤攀附在一起,成为威震八方,唯我独尊的王权与胜利的化身。因此,人们在修建宫殿、陵墓、桥梁、府第及房屋建筑时,总喜欢安放上栩栩如生的石狮子。
在古代,设置石狮子有一定规矩。石狮既作为艺术装饰作用的守卫之神,又能显示主人身分的高贵。一般门东边的狮子,脚边踩一只绣球;门西边的则脚下抚一只幼狮,寓意子孙昌盛,为母狮,俗称「太狮少狮」,这已成为一般建制。
但是,狮子头上的鬈毛疙瘩却不得随意雕刻,鬈毛疙瘩的数目是象征封建官府等级的标志,其数量越多,则主人官位品级越高。一品官或公、侯等府第前的石狮头部有十三个鬈毛疙瘩,谓之「十三太保」,一品官以下的石狮鬈毛疙瘩,则要逐级递减,每减一品就要减少一个疙瘩,七品以下人家的府第就不准安放这种石狮。
狮子底座花纹的雕刻也有学问,正面雕刻瓶、盘和三支戟,象徵着「平升三级」;右面刻有牡丹和松柏,象征「富贵长春」;左面刻的是「文房四宝」,象征「文采风流」;背面雕刻「八卦太极图」,象征「镇妖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