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超人贾静雯cut:独角兽:东汉画像石与画像砖(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13:40

吹笙騎者畫像

拝謁畫像

車驂馬畫像

単闕畫像

伏羲女、雙龍畫像

斧車畫像

荷塘漁猟畫像

弋射、収穫畫像

騎鹿畫像

 

迎謁畫像

         中国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于东汉,魏晋之际仅有个别实例,故又称汉画像石。宋以后受到金石学家的注意。20世纪开始收集、研究零散作品,并对地面遗存进行内容的初步考释与介绍。50年代后在考古发掘获得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开始综合研究。

   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陕西、山西、四川等地,湖北、浙江、安徽、北京、天津等地也有少量发现。

   画像石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6类:

  ①庄园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主要有农耕、收获、放牧、采桑、纺织、采盐等,作品记录生产过程或特点胜于刻画人的神态。

  ②体现墓主人仕宦身份、经历的礼仪与象征物。有数量众多的车骑出行、射猎、谒见、属吏、武库、收租、讲学、建筑等画面。

  ③墓主人生活。有以人、物数量多为特点的燕居、宴饮、宾客、庖厨、乐舞、百戏、博弈等画面,它们描绘的并非是具体的某次活动,而是贵族地主典型的社交与享乐方式。

  ④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像。前者主要有周公辅成王、荆轲刺秦王、二桃杀三士,后者多为孔子及其弟子、烈女、孝子等,作品反映出当时流行的忠勇、仁义、节孝等道德伦理,带有明确的政治 褒贬倾向。

  ⑤神话故事、祥瑞物象与天象图。这类作品呈两种面貌:一种主题单一,如西王母、后羿射日等基本上是远古神话情节不断蜕变后的固定造型;另一种则二位一体或三位一体,即神、祥瑞物象与方位、日月星座功能同一、形象复合的伏羲、女娲、嫦娥以及龙、虎、鹿、羽人、朱雀、玉璧、仙草等神和具有神格的物象。

  ⑥各种以植物为母题的花纹和图案。其中部分象征吉祥意义,主要作为画像石的边饰,也有单独的画面。

   画像石内容因地而异。

   如山东为历史故事、战争、刑徒,河南为天象、杂技、斗兽、收租,陕西为农作、祥瑞物象、云气蔓草,江苏为纺织、犁耕,四川为宴饮、伏羲、女娲等。画像石是汉代厚葬习俗的产物。统治阶级提倡孝廉,使厚葬成为与仕途升浮相关的社会行为。与此同时,死后灵魂升天的希冀在战国木椁墓向汉代砖石墓演变之后,更多赋予墓室以象征意义,即墓室是墓主生前环境的缩影。功利目的与“死即再生”的观念吻合,不仅导致画像石在墓中的数量渐多,而且规定了画像石的功能通过它们在墓中的位置体现出来。画像石在墓中的分布一般为:墓门通常是带有朱雀、龙、虎的铺首衔环,或是文武门吏;中心位置的前室或主室壁画、横楣上是阙、车骑、宴饮、乐舞;后室或侧室壁上是庖厨、农作等;后壁上方是西王母,室顶是天象图;祥瑞物与图案则穿插于壁面、立柱与室顶上。在以祭祀为主要用途的地面祠堂中,画像石依题材集中分处各壁,历史人物与孝子烈女故事居壁面中间位置,神话故事在三角楣上,构成适于观看的形象层次。石阙上的画像石主要起装饰作用,龙虎衔璧为主要内容,车骑及其他祥瑞物镶嵌于阙基和檐额等处。但是,相当数量的画像石在墓中的分布没有严格的定制,某些地区还自有特点。例如陕北画像石的精美作品主要集中在由门楣、立柱、门扇结合的墓门上,四川画像石主要在中室壁面中段形成一条饰带,装饰意义代替了具体的象征。

   艺术风格

   画像石艺术风格是构图方式、造型特点、雕刻技法统一的体现。主要的构图方式遵从了传统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由此,作品中的空间在逻辑上超越客观真实而成为表意的概念空间,这在历史、神话故事及车骑出行等画面上最为明显。另一部分作品──典型的如庄园、收租、宴饮、乐舞等有了依据直观感受构成画面的迹象,描绘了高视点俯瞰下的景物,形象有序地向上方发展,上下间距表示了远近关系。建筑和坐榻、几案、容器等用具的透视造型,也辅助性地制造出空间深度。某些物象的叠合与互掩,使三度空间更为可信。

  与构图方式统一的形象塑造,具有影形观察和线描表达两个显著特点。物象的体积消失在剪影式的平面造型中,以曲线为主的轮廓线强调了形象的形体与动态特征。几乎所有的形象都处在行进、跳跃、流贯、顾盼、飞腾的运动瞬间。轮廓之内的线条加强了动势,也概括地增添细节,使形象较有个性状貌。

  画像石的雕刻技法部分地促成图像存其大貌、拙胜于工的特点。综合地看,主要有阴线刻、 平面浅浮雕、弧面浅浮雕、平面凹雕、高浮雕、透雕、阳线刻等。最普遍的是平面浅浮雕加阴线刻,即在平整的石面上刻去形象轮廓之外的部分,使形象呈浅浮雕状,然后用阴线刻出轮廓内的细部。以此为基本方法,有的用线绘加彩代替阴线刻,如陕北画像石;有的在背景刻出规则的线纹,如部分南阳画像石。阴线刻在早期较简单,到晚期和沂南画像石中熟练细腻,是南北朝、隋唐时期线刻风格的雏型;高浮雕与透雕只用于少数作品。有的画像石局部敷染色彩,目的是强调某形象的功能。石料处理的光洁度、雕刻的精细度之异,也形成了各地画像石不尽相同的面貌。

  分期与作者 

  根据题材、雕刻方法和少量有纪年的墓室与零散作品,大致可作出画像石的分期与存在地区的关系。它产生于西汉中叶,西汉中至东汉初是发展期,以河南、山东、湖北为主,有人认为鲁中一带是它的萌发地;东汉中晚期是盛期,山东、南阳画像石臻至繁荣,其他地区开始流行,并较快形成地方面貌。画像石至东汉末迅速而全面衰微,其原因有:汉末的战乱局势使它失去了存在基础,社会意识从注重人与宇宙到注重人与自然,画像石艺术形式高度饱和之后的自律解体。

  画像石的作者是几乎全部未留下姓名的大量艺术匠师。根据画像石图像之间、画像石与部分壁画和画像砖之间的某些一致性,估计在当时有画像石图像的粉本流传。丰富的粉本经各地艺术匠师的创造性表现,酿成了画像石艺术的蔚然大观。

先看看四川的画像石。

   中国东汉时期流行于今四川省的画像石。主要包括:用以装饰墓室的画像石,墓石壁上及石棺上的雕刻,作为石阙建筑和装饰材料的画像石。

   墓室中的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墓门、壁面中部、后壁等部位,有的与画像砖混用于一墓之中。较多的题材是车骑出行、宴乐观舞、农作庖厨、铺首衔环、历史故事等。画像石的形制多为长方形,有的数条组合为一个宏阔画面。如成都杨子山1号墓中室左右壁面两列画像石合长11米多,描绘了车骑出行和杂技、宴客的复杂场面,是一幅容纳了众多物象的长卷巨作。合川东汉墓横楣上的《完璧归赵》、《荆轲刺秦王》都长2米多,前者在画像石中属于少见的题材。这类画像石的雕刻大多为剔地浅浮雕加阴线刻,富有形象概括浑然、意拙势博的艺术效果。

   四川的东汉崖墓是一种特殊的葬制,凿崖成墓意在建造仿真的建筑,建筑形象的成立主要借助于雕刻手法,由此在崖墓口的横额及立柱上大量雕刻椽檐、瓦当、斗拱、柱头和图案、人物形象,浮雕、阴线刻等技法。崖墓内壁除了仿木构建筑物的雕刻外,还有龙、虎、车马、猿戏和罕见的类似面具的头像等。它们的造型简略,有的因分布的无规则和内涵联系的不明确而有神秘的意味。崖墓中的石棺通常为整石雕凿而成,在棺的壁外面有大量浅浮雕画像,雕刻手法和造型风格与画像石相同。棺头前档往往是双阙,后档是伏羲、女娲,边壁上有车马、鼓琴、博弈、猿戏等。较为精美的是新津出土的《秋胡戏妻》和《孔子问礼》等作品,其人物造型修长、细腻,具有独特的面貌。 

   四川是汉阙遗存最多的地区。作为建筑与雕刻复合的艺术体,阙面有大量的高、浅浮雕画像石,以著名的雅安高颐阙、渠县沈君阙、平阳府君阙为例,上有振翼昂首的朱雀、衔着环璧的青龙与白虎,们形体较大,长条形的构图中姿影活跃,有远观亦醒目的效果,呈横幅状的主要有车骑和列队人物、西王母图、植物图案等,这类画像石的雕刻,比墓室画像石更具概括、清晰、醒目的效果。

   四川画像石功能的多样性,表明它是当时社会上较为普及且居于主导地位的美术形式。它在四川出现的时间晚于河南、山东等地,流行于东汉中期至蜀汉时期。这种艺术样式有可能从外地传入,但四川地区繁荣的社会经济却是它被大量创作出来的基础。与同地同期的画像砖秀丽的艺术风貌相比,画像石具有拙朴阔略、沉雄浑厚的特点。整体上看,雕刻技法与造型风格基本统一,唯新津等地的石棺画像,以自由新颖的人物体态塑造,迥异常见的侧面式形象,其俊逸空灵的风格达到平面浮雕的很高水平,与魏晋人物画有承启的关系。

   下面贴一些山东的画像石:

   山东是古代文化发达的地区,汉代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与老庄阴阳五行、历史神话等交织在一起,成为画像石表现的主要内容。画像石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反映庄园、车行、聚会、宴饮、战争、乐舞、杂戏、作坊、狩猎、手工劳作等现实生活场面,还有描绘禽、兽、鱼、虫、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以及各种建筑的图形与装饰图案。风格质朴厚重,劲健秀美。

狩猟、聖樹畫像

神獣、扁鵲、聖樹畫像

 楼閣燕居畫像

 単闕人物畫像

孔子項托相問、出行畫像

庖厨畫像

西王母、禽獣、冶鋳畫像

単闕、伏羲女〓、迎客畫像

鼓舞雑技、庖厨畫像

中国最大的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南阳汉画馆

南阳汉画馆坐落在南阳市城区,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建馆最早、藏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陈列馆。

南阳汉画馆创建于1935年,起始收藏、陈列汉画像石百余块。1949年后,国家先后拨款对南阳汉画像石墓和散存的汉画像石进行了发掘和收集,并于1959年在南阳卧龙岗内新建汉画馆一座,郭沫若为该馆题写了“汉画馆”门额。1999年迁至新馆,在武候祠南一公里处,占地80亩,北依武侯祠,南临白河游览区,环境幽雅,景色绮丽。主展大楼为白色三层仿汉建筑,总面积6000平方米,房顶为孔雀蓝瓦,加之白色的脊檐、墙壁,蓝白相间,古朴典雅,把南阳悠久的历史和现代文明融在一起,给人以南阳历史文化的享受。新馆藏汉画像石2000余块,内容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天象星宿、车骑出行、舞乐百戏等等。

南阳画像石刻多出土于汉代画像石墓,题材丰富,雕刻古朴,是我国古代艺术中的瑰宝,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文和神话传说画像石是南阳画像石中的珍品,“嫦娥奔月”画像石曾被选入国家邮政局1999年3月发行的《汉画像石》邮票中。目前南阳汉画馆已发展成为全国汉画收集、保护、研究的中心。

南阳汉代画像石作为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具有汉代石刻画像“博大精深”的共性特征;其次,南阳汉画又是一个地域性文化现象,因而其个性特征亦显得极为鲜明。与全国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相比较,南阳汉画像石具有如下显著特征和价值:

1、画像内容方面

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与其它地方相比较有一定的差别,其中反映达官富商生活的画像、天文星象画像、神鬼辟邪升仙画像、角抵戏画像以及舞乐百戏画像的内容最多,而反映农业生产活动的画像则极为少见。汉代的南阳是皇亲贵戚、富商大贾云集之地,因而汉画中刻画贵族侈奢享乐生活的画像居多,而表现平民生活和劳动的场面极少。天文图像是南阳汉画像石最独特的内容,其发现的数量之多,位居全国之首。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汉代天文学的伟大成就,对研究汉代天文学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总之,南阳汉画丰富的内容为我们研究汉代历史尤其是汉代南阳地方的文化艺术、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方面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2、艺术风格方面

南阳汉画像石在艺术风格方面具有如下突出的个性特征:

(1)雕刻技法多样化。主要可分为平面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平面剔底浅浮雕、横竖纹衬底浅浮雕以及局部的高浮雕等。其中又以横竖纹衬底和平面剔底浅浮雕为最多。

(2)画面布局疏朗,主题鲜明突出,大多为一石一主题的构图。

(3)形象刻画不饰细部,注重整体效果。简略的大轮廓显示出粗犷、豪放的审美特点。

(4)恰当的夸张和变形。在写实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了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南阳汉画迸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和气势。

(5)画像线条流畅,动感强烈,如行云流水,又似轻歌曼舞,充盈着浪漫、洒脱的美学情趣。

南阳汉画像石首先为我国一画一主题的传统独幅绘画构图形式开辟了道路,其次又为我国民族艺术确立了不拘形似、追求神似、寓情于画、精神超于像外的创作法则。总之,南阳汉画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

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涉及历史学、考古学、美术史、美学、舞蹈、音乐、体育、哲学、民俗学、天文学、建筑学、畜牧兽医学等诸多学科,堪称一部汉代的百科全书,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南阳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画像内容可以划分为十大类。

天文星象

这是天文学家观测天象的真实记录或汉代人对天象的一般认识,反映了天文学的发展盛况,具有较高的天文学价值,如南阳市麒麟岗汉画像石墓墓顶天象图,唐河针织厂汉画像石墓墓顶天象图、彗星图、 日月合璧图等。

舞乐百戏

舞乐百戏是汉代舞蹈、音乐和各种杂技艺术的总称。南阳汉画中的舞蹈有建鼓舞、长袖舞、踏拊舞、七盘舞;南阳汉画中的乐器既有打击乐器又有管弦乐器,南阳汉画中的杂技有飞剑、跳丸、倒立、冲狭、吐火等。这些画像反映了汉代艺术取得的成就。

角 抵

包括人与人相搏、人与兽斗、兽与兽斗三种形式,这类画像大多刻画得形象逼真,富有动势。充分表现出了汉代人的力量、智慧和勇敢,体现了汉代先民的一代风范。

社会生活

南阳汉画像石反映的主要内容之一,这类画像数量很多。包括车骑出行、田猎、宴饮、庖厨、拜谒、小吏、侍者、生产劳动等。

历史故事

南阳汉画中的历史故事有二桃杀三士,晏子见齐景公、鸿门宴、高祖斩蛇、范睢受袍、荆轲刺秦王等。这类画像大多是为了儒家的忠、孝、节、义思想。

神话传说

这类画像有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嫦娥奔月、羿射十日 、雷神、雨师、风佰、虎食女魃、神荼、郁垒等,是研究古代神话的难得资料。

建 筑

南阳汉画中的建筑图象有万堂、楼阁、门阙、桥梁等。这些画像反映了建筑艺术的高超技艺和辉煌成就。

祥瑞升仙

由于谶讳迷信思想、神仙思想等的影响,南阳汉画中出现了许多以祥瑞、升仙、辟邪为表现的内容的画像。这类画像在南阳汉画中占有很大比例。表示祥瑞的有龙、凤、麒麟、仙鹤、神龟与玄武等。表示升仙的有仙人乘鹿、仙人乘龙、虎车升仙等。表示辟邪的有白虎、铺首衔环、熊等。

榜 题

汉画像石墓上的铭文题记。如许阿瞿墓志画像石上的铭文,唐河汉郁平大尹墓中的题记等,是研究汉代书法艺术的难得资料。

图 案

如菱形套连图案、菱形穿环图案等,这些图案刻工精细,构图优美,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接下来看看河南的画像石吧

宮闕畫像

騎行、撃剣畫像

射鳥畫像

伏羲畫像

伏羲女〓図畫像

日月星宿畫像

神獣畫像

早期的画像砖邮票

画面很古朴和稚拙,色调沉稳厚重,而从侧面看,那些细细的线条更从画面上微微地突起,块面的部分有很细密的肌理——很喜欢那些鸟,有着很细很长的脖子,这么样那么样地弯成夸张的弧线;也喜欢那些汉阙,有着舒展的屋顶和简洁的斗拱;也喜欢那些飞奔的马车,硕大浑圆的车轮、平展的华盖和车上危冠广袖的汉人……

特16,4-1,井盐生产

4-2,住宅建筑

4-3,射猎农作

4-4,马车过桥

1999年的时候,又出了一套汉画像石,可是,已没有以前那一套的古雅之气了,显得粗燥……

6-1 牛耕

6-2 纺织

6-3 舞乐

6-4 车马出行

6-5 荆轲刺秦王

6-6 嫦娥奔月

 转自独角兽博客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unicornblog/13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