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世界边荒七王结局:中国人为什么不愿意多消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0:18:57
据国外媒体报道,为什么中国人会把钱包捂得那么紧?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马科斯·夏蒙等经济学家的一项研究可能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在分析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家庭收入数据调查后,马科斯·夏蒙等人得出结论:随着中国人收入的增加,他们对自己收入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这是由中国改革开放所引入的市场经济的本质所决定的。由于这种高度不确定性,中国人更愿意将自己大部分收入储存起来。

如果问到谁最有可能冲进街边商场疯狂购物,你可能会想到中国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只有中国仍保持了高达9%的增长率,中国人的收入也因此激增,并获得了很多就业机会。

但实际情况却恰好相反。即使他们的收入已经高出以往任何时候,普通中国人仍不愿多花钱消费。事实情况时,随着收入的增加,他们存钱的倾向也随之增加。这对美国和全球经济来讲都有很大影响,因为没有中国人的消费欲望全球经济难以回归到真正健康状态。

马科斯·夏蒙等人的数据分析显示,从1989年到2006年,中国家庭平均年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后从12830元变成32040元,几乎翻了三倍。这种现象显然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密不可分。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扩大了私营经济的作用,普通老百姓可以更自由地干自己想干的事,也让中国经济向全球投资和贸易开放。

但是,改革开放同时也让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有风险”。他们不再是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固定员工”,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任职民营企业,这样一来,他们工作的“稳定性”保障便大大降低。另外,他们还需要适应新的养老机制。

自1992年以来,中国居民储蓄的增加其实并不多,主要是企业和政府的储蓄增加很快,各自都增长了差不多一倍。所以从整体数据上看起来,推高了中国的储蓄率。而在居民储蓄中,城乡分布极其不均,在城市内部的贫富差距也相当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数据测算,户均储蓄存款最多的20%家庭分别拥有城市人民币和外币储蓄存款总值的64.8%和89.1%,而户均储蓄存款最少的20%家庭仅分别拥有1.2%和0.2%。

分配不均等细节的揭示,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中国人在消费方面的真实情况。中国人真的不爱消费,所以把钱都存起来了吗?或者说中国人受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崇尚简朴的生活,所以不热爱消费?但满街的奢侈品和火热的网上购物,似乎表明中国人不热爱消费是个“冷笑话”。只是说,大量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而这些人对基本生活的消费量并不会有很大的增长。

简而言之,这个人如果很有钱,他一顿饭吃十碗米饭的情况是很难出现的,但他可能会花很多钱购买精美的厨具,或者去好的餐厅,选择价格不菲的美食等等。而政府所希望的启动消费,主要不是说在奢侈品上面有很大的增量,而是在日常的消费品方面产生明显的拉动效应,后者主要面对的是那些钱并不是那么多的人。想把东西卖给钱不多的人——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来启动消费当然会非常困难。

同时,中国并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导致储蓄率高的原因所在。“养老难,看病贵,孩子上学没法管”也揭示了中国普通消费者面临的社保、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困境。这样一来,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更加不可能投入到消费中去。这或是另外一个中国人不愿意消费的原因。

总而言之,中国人不消费并不是因为热爱储蓄,而是因为一来没钱,二来社会的一系列保障又不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启动消费实在很难。而改进的方向其实也很明确:一是增收,尤其是要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二是减负,即减轻普通消费者身上的“社会负担”,将这些负担从储蓄上脱钩;再者,就是要破除各种官本位和行政垄断所导致的贫富不均,以及通过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所导致的城乡不公。如此,或有可能真正启动内需,中国经济也才有可能逐渐从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

中国经济发生的这些变化最终导致社会出现“U形存储结构”,年轻人和老年人群的存储率最高。对年轻人来说,他们需要为自己存一部分钱,以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大的收入不稳定。对老年人来说,他们则需要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准备一笔存款。

中国人希望有更多存款保护自己,这可能对他们自身有益,但对全球经济却不一定如此。尽管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有关问题,正采取种种措施希望重塑中国消费者信心,但信心的重塑是不可能一夜间就能完成的。所以,我们不要指望中国消费者拯救世界经济,至少是在最近几年不要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