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都市秘籍输入器:古代写景抒情诗解题指导 - 恭敬南无琉璃庄严王佛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45:37

古代写景抒情诗解题指导

诗联鉴品廊 2011-01-19 11:45:00 阅读29 评论0   字号: 订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2009年高考宁夏海南卷)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解题思路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读懂这首诗一定要看看注释①,这个注释透露的信息是,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古代文人的失意情感,往往由于被罢官不得志而产生。为了排解这种失意的情感,诗人们往往会或寄情于山水,或寄情于外物。也就是说,借写外物,来抒发自身的情感。
  这是一首典型的借外物来排解自己郁闷之情的词。此词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就更显得悲苦。
  第一问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
  第二问考查对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及构思的分析与评价。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里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解题技巧
  
  写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词。诗人在诗词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诗人的主管感情色彩。
  解答写景抒情诗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是:
  一、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人们表情达意的方式大多都习惯于用优美、绚丽的景物来抒发高兴、快乐的感情,用萧条、暗淡的景物来抒写凄凉、哀伤的感情。所以,解题时抓住景物的特点就可以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中抒发对钱塘湖春行所见美景的喜悦欣赏之情,由尾联可见。中间两联写春天鸟和花草的情趣和生机,即是为了抒发后文“最爱”之情所作的铺垫,这里,美好景物和喜悦情感是和谐统一的。再如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全诗集中表达的是对朋友杜甫的思念之苦,为此,第二句的“高卧”即是孤独的诗人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不得已之举;第四句的“秋声”更是明显地渲染了凄苦的心情。
  二、反意行之,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王夫之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就是用让人心情愉快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用让人悲伤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欢乐。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青青,美好景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雪花飘飘,彻骨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哀景写乐情”的如李白的《塞下曲》,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
  三、前面写景,后面抒情。如果是绝句,一般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作前两联写景,着力描绘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撼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飞动,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后两联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船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四、全诗写景,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如白居易的《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全篇用“可怜”二字点逗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训练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2.(1)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两词用叠字,增强了韵律感,朗朗上口,余味无穷。
  (2)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无北国秋天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则构成心绪的对比。作者客居福建,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藉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思乡之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