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秘籍9换装怎么获得:第二十三章 “面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6:26:30
第二十三章 “面子”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在中国,"面子"是最富有涵义与特点的词。对世界上其他国家而言,单纯的"面子"二字只是对人,包括动物的脸的另一种称谓。而在汉语里它却有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特殊涵义。由于"面子"的真谛世人皆知,所以长久以来,充当演员角色的中国人,脚踏社会生活这个大舞台,装模作样,惟妙惟肖地按"面子"诠释,演绎着有违心愿的人间"喜剧"。按中国人的理解,最为痛心的事,莫过于失去"面子"。所以,生活中,人们要千方百计保住自己的"面子"。
     其实,中国人的"面子"很像我们十分注重的信誉与名声。当然,它们的意义还不完全相同。下面举几个中国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爱"面子"、要"面子"的例子。首先从朝廷的官员说起。他们是最讲"面子"的人。通常情况下,一任官期结束前,他们要千方百计地让任职地的臣民赞扬自己的功绩。这种赞扬不但要传到朝廷里去,而且还要载到诸如邸报等报刊上,让世人皆知。名声大振,光宗耀祖,这既是每位仕途之人的一生追求,也是做大官员的坚实基础。有一位官员,在一个地区任职期间勤政高效、治理有方,受到当地百姓的普遍欢迎。但是不能说,他就是一位清官。因为他是花了相当于墨西哥币值的两万元钱才买下自己任职的官位的。而他所要求的回报是万民称颂的名声,这比那些只追求钱物的贪官更具眼光和魄力。在充满仕途思想的中国,他的这种做法竟然得到了肯定。所以,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他的为敬效朝廷而多增加的苛捐杂税被当地的愚昧百姓看做是依法加税。不用说,他的敲诈也肯定是依法敲诈了。在他的暗示下,当地的名流士绅与部分百姓在他离职时特意给他送上了一把华盖车伞。这种伞在中国可是非同小可的,它绝对是荣誉的象征。不论是多么重要的人,哪怕是皇帝本人也不可能让一方百姓为他送上这么一把价值连城的伞。若是这把伞真是平民百姓出自内心奉送某人的,那么,它就应叫"万民伞"。这种伞很大,撑开后,金黄色的丝绒配上美丽的花边,显得十分庄重华贵。通常情况下,花边上嵌着一条缎带,缎带上要写着赠送者的题词或者是至理名言。而赠给眼前这位官员的名言是"爱民如子"。
     官员的离职日期临近了。衙役都紧张起来,他们站成一排维持着门外的秩序。到这里的人都是要与官员道别的。他们手撑着华盖车伞在喇叭的伴奏下,出了衙门府的大门,向河边码头走去。因为,官员要到这里登船离去。官员坐着轿子来了,但是,没等他走下来,他的轿子就被敬候的民众呼天喊地地抬起来。平时一脸严肃的官员此时脸上堆满了笑容,他扬扬得意地探出头,十分激动地向抬轿人、喇叭手及所有围观的人招手致意。喜好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人群中有人敬佩道:"是的,坐轿人恐怕一生都不会忘记这一激动时刻。"华盖车伞、震耳欲聋的喇叭声、万民相送的热闹场面,这一切真是给足了他日夜所盼的"面子"。官员心满意足地乘船回京报功去了。围观的群众散了,喇叭声息了,而惟有那华盖车伞被追求"面子"官员收为己有。他要把这"万民伞"插到自己家庭的祠堂里,供后人代代供奉。
     "面子"有自尊、自爱、自誉的意思。而中国人就非常重视以上三点。甚至当自己做错事的时候,也不忘记求对方给自己留"面子"。可见,"面子"无所不在。
     有一位在我的欧洲朋友公司做事的中国员工,他自己感觉主人不太满意他的工作,而且可能要把他赶跑,于是就主动向主人提出辞职。对于他的主动行为,主人虽然没说什么,但是也没反对。员工真的被辞退了,而且还多少有点失落感。其实,我们的这位欧洲"蛮人"还真不开窍。岂不知,这位中国员工出于爱"面子",才试探性地提出辞职的。而他的真心是不想离开这难得的位子的。尽管如此,保住了"面子",所以,外表上看,他自我感觉还是很好的。如果遇到好友,当对方问他是否已经离开那家欧洲公司时,他会非常爽快地回答:"当然啦!""为什么?"我们的员工会振振有词道:"我怎么会给他们打工呢?!这些欧洲人,既没教养,又没风度,还不注意言谈举止。我可不能与他们长期共事。弄不好,我还会被他们影响了呢。是的,他们一再挽留我,而且还要给我加薪,您想,我是那种人吗。我什么时候在意钱啦。""您真行!"同样深知"面子"真谛的中国好友随声附和道。其实,这位好友非常清楚事情的真相,之所以不加任何反驳,也是为了给对方保留一点"面子"。
     为了能保住"面子",中国人不惜采用各种手段。而这些手段也的确带有中国人固有的特征。比如有一位商人,做案后被衙门府发现了。这一天他要被传讯。他深知自己的罪过并且断定:肯定要被当堂打板子。为了能保住自己的"面子",他冥思苦想,寻求解决的办法。最后终于找到了。在中国,世人皆知金钱能买回杀头罪、服刑罪。值班的衙役经常收受贿赂并替行贿人受刑。他来到衙门府,先找到当班衙役说明来意后,与对方签字画押:过堂时,由衙役顶替他挨板子。衙役每挨一板子,商人就支付一笔费用。多少有些出乎意料的是:代表衙役方签字的竟是该衙门府的二总管。
     审讯开始。由于证据确凿,所以几轮问答后,县官命令站立两旁的衙役动用法板。可是,没等县官的声音落地,事先跪在地上的商人早已跳到一边,而替代他的恰是那位签字画押的衙门二总管。由于刑堂内经常有此类事情出现,所以衙役、县官也习以为常。现在,他明知跪在面前的已不是被惩罚的疑犯,而是自己的副手,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因为不这样就不能名正言顺地收到由二总管转来的贿赂。而这些贿赂部分留作自用外,大部分还要转到上面去,最终收到好处的是京城的朝廷。这一切也都是为了保全"面子"。
     应当指出: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位开明皇帝制定过一种非常好的控告方式,即每个衙门府门前必须放置一面大鼓,起诉人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击鼓起诉,也可以发现衙役或衙内其他官员慢怠公务而向县官击鼓鸣示。但是,以后的各朝官员以为这种方式有失体统和"面子",所以就做了修改:对不击鼓的,要积极善待,反之,则要加重处罚。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在中国流传着许多有关"面子"的故事。在周朝,有位皇帝知道自己的一位大臣收受了几块绸缎后,对他作出了相当有趣的处理。他让人送给该大臣几块绸缎。接到皇帝的御品后,大臣非常感动,他诚惶诚恐地赶到宫殿向皇帝面谢。而皇帝头也不抬地说道:"没什么好谢的。听说你不是喜欢绸缎吗,今天就由朕亲自送你几块。"这几句使大臣顿开茅塞,他感到,皇帝肯定知道了自己的收贿行为,但是为了宽恕自己,使自己不丢"面子",就以这特殊的方式"惩罚"了自己。他内心十分感激皇帝的做法,并暗示:今后一定要为皇帝效犬马之劳。
     可惜的是,由于我们欧洲人,尤其是外交、经商人员,对中国人十分看重的"面子"一事研究得很少,所以往往不能恰如其分地了解中国人的真正的心理状态。而如果不但缺乏研究,甚至还错误地理解和看待爱"面子"的事和人,那么就会生出很多差错。其实,讲究"面子"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事。如果说人人都很注重自己的信誉、尊严及言谈举止,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谦和、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