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之借壳上世下载:美军上层指挥体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5:42:15

美国军事实力介绍(二):美军上层指挥体制

 

   一、统率机构

 

   美军的统帅机构由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包括国防部领导下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和陆、海、空三军种部〕以及九大联合作战司令部组成。

 

   (1)总统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是全军的最高统帅。美国第一枚核武器的发射必须由总统亲自下令。总统通过国防部的2个渠道领导与指挥全军:通过陆、海、空三军种部对全军实施行政领导;通过联合作战司令部对全军实施作战指挥。

 

   (2)国家安全委员会

 

   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于1947年,它是总统的咨询机构,就有关美国"国家安全"问题向总统提供决策咨询,其任务是向总统提供"与国家安全有关的内政、外交和军事政策的综合建议,以便使军事部门和政府其他部、局在国家安全事务上进行更有效的合作"。国家安全委员会的4个法定成员是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和国防部长;法定军事顾问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法定情报顾问是中央情报局局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家安全顾问)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参加该委员会会议的除了上述成员外,总统还有权根据会议议题,邀请其他相关人员参加。

 

   (3)国防部

 

   国防部是美国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机关,其前身为1789年成立的陆军部,后根据1947年的《国家安全法》,定名为国家军事部,根据1949年的《国家安全法》,正式成立了国防部。国防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美国的国家政策和利益,制定全军统一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通过三个军种部对全军实施行政管理,并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全军实施作战指挥;制定国防预算和全军兵力规划;统一领导全军国防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后勤供应工作;对外负责军事谈判、派遣军事顾问团、培训外国军队和监督军事援助的使用等。为适应冷战后的新形势,美国于1997年制定了《国防改革倡议》,决定对国防部进行大规模改革。提出以改革、整顿、竟争、消肿来对国防部进行大规模改革。主要做法有:采用现代经营方式;削减编制最多达33%;将一些由现役军人和文职人员的工作交由私营部门去干;在2001年和2005年再进行两轮"基地调整与关闭"等。当前国防部系统由国防部长办公厅、国防部所属17个局、国防部各专业机构、参谋长联席会议、陆、海、空三军种部,以及9个联合作战司令部组成。

 

   参谋长联席会议是根据1947年的《国家安全法》正式设立为国防部长直辖的军事参谋机构。目前,参谋长联席会议由主席、副主席、陆军参谋长、海军作战部长、空军参谋长和陆战队总司令组成。参谋长联席会议无权指挥军队,在国防部长的领导下,负责向作战指挥官下达总统和国防部长对武装部队的命令。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由军队高级将领担任,是总统、国防部长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首席军事顾问,副主席在与主席不同的军种中挑选,在主席缺席的情况下,副主席代理其职权。各军种的参谋长是其军种中军衔最高的现役人员,他们以顾间身份工作。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职责是:制定美国武装力量的战略方针;制定战略行动计划;制定应急行动计划;向总统和国防部长提出关于军队建设、国防发展项目和预算、对采办计划的需求评估、制订联合作战条令和武装部队联合训练政策等方面的建议;在战时协助国家指挥当局对美国武装力量实施战略指挥,监督各联合司令部的军事活动。

 

   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常设机构是联合参谋部,由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全权领导。联合参谋部主任由参联会主席征求参联会其他成员意见后,经国防部长同意后任命。联合参谋部对作战部队没有指挥权,其职责仅限于提出建议。联合参谋部的编制员额为1375人,其中841名军官,318名士兵和216名文职人员,来自陆、海、空三军种的人数大致相等。其下设8个职能部(人力人事部、情报部、作战部、后勤部、战略计划与政策部、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系统部、作战计划与协调部、部队结构资源与评估部)和1个支援部(管理部)。

 

   陆、海、空3个军种部直属国防部长领导,负责各自军种的人事管理、训练教育、军事科研、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等,没有作战指挥权,部长均为文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另设副部长和若干名助理部长及帮办,协助正副部长分管各项工作。

 

   美军目前共设有9个联合作战司令部。它们是联合部队司令部(原大西洋总部)、太平洋总部、欧洲总部、南方总部、中央总部5个战区司令部和航天司令部、战略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部、军事运输司令部等4个职能司令部。1999年10月7日,美国国防批准了联合作战司令部的调整计划:首先,将原大西洋司令部改为联合作战司令部,它负责各军种部队的联合作战训练、实验各种战术、建议修改联合条令、制定作战思想以及为地方当局的救援提供军事支援。其次,赋予航天司令部信息战研究的新职责,探索网络防御和进攻的方法。另外,调整计划中缩小了联合部队司令部(大西洋司令部)和太平洋司令部的辖区,扩大了欧洲司令部的辖区。南方司令部和中央司令部的辖区不变。美军希望通过这次调整,能够使其指挥机构更加适应未来战争的新形式,提高美军联合作战和信息战能力,为打赢两场战区性战争提供可靠的指挥保证。

 

   二、高层作战指挥系统

 

   在美军作战指挥链的顶端是国家最高指挥当局,它由总统和国防部长或由他们正式授权的代表或继任人组成。正常的指挥流程为:总统和国防部长的命令,由参谋长联席会议通过国家军事指挥系统下达给联合作战司令部的司令,由他们下达给野战司令部,再由野战司令部具体负责指挥所属部队。最高指挥当局、联合作战司令部及野战司令部拥有对作战部队的指挥权。在紧急情况下,最高指挥当局可以越级指挥第一线部队。

 

   (1)全球指挥与控制系统

 

   美军战略级的作战指挥系统称为全球指挥与控制系统。目前,美军正逐步用新的全球指挥与控制系统(GCCS)替代始建于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的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预计到2010年才能完全取代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

 

   全球指挥与控制系统是根据1992年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下发的"勇士"C4I计划实现的。作为美军的战略指挥控制系统全球指挥与控制系统的长远发展规划是最终实现各军兵种所有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系统和情报网之间的最大互通,把海军的"哥白尼"C4I体系结构、空军的战区战斗管理系统、陆军战十指挥控制系统以及海军陆战队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完全综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信息管理和控制体系。

 

   全球指挥与控制系统的核心系统功能是确保美军各军兵种与各级指挥部之间能畅通无阻地交换信息和数据,保证美国国家指挥当局在平时、危机时和全面战争的各个阶段都能不间断地指挥控制美国在全球各地的战略部队。其具体任务是:监视全球形势;提供攻击预警;对威胁做出判断;协助国家指挥当局和战区以上司令官在平时和战时实施指挥控制;在遭到核攻击后,协助国家指挥当局重新编成并执行单一整体作战计划。

 

   全球指挥与控制系统的分系统包括国家军事指挥系统、联合作战司令部指挥系统、核大战指挥系统、本土防空作战指挥系统和美国与盟国的联合作战指挥系统等。

 

   国家军事指挥系统

 

   国家军事指挥系统是支持国家最高指挥当局(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平时和战时各种情况下指挥美国军事力量的系统,由3个国家级指挥中心和联接情报系统和下属指挥中心的通信设施组成。国家级军事指挥系统生存能力强,能确保对部队指挥控制的连续性,它包括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国家空中作战指挥中心。

 

   国家军事指挥中心(NMCC)成立于1962年10月,设在五角大楼内,是国家最高指挥当局(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基本指挥所,其内设4个室(当前事态显示室、紧急会议室、通信中心、计算机和屏幕显示设备技术室)。由于此中心抗毁能力差,因此多用于策划绝对优势下的攻势行动。

 

   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ANMCC)于1955年建于宾夕法尼亚州和马里兰州交界处的雷文洛克山中,是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的备用地下指挥所。其功能与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类似。进人二级战备后,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立即接替国家军事指挥中心的工作。

 

   国家空中作战指挥中心设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弗特空军基地,原名为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在核战争各阶段承担对战略部队的指挥与控制,1993年易名为国家空中作战指挥中心,其职能不再限于核战。它由4架E-4B型飞机组成,称作"尼普卡"。当国家最高指挥当局登上"尼普卡"时,该指挥所就成为主要的指挥作战中心。国家空中作战中心可容纳国家指挥当局、高级指挥和参谋人员和其他服务人员95人,滞空时间为(12-16)小时,经空中加油后可达72小时。

 

   联合作战司令部指挥系统

 

   联合作战司令部是美军高级作战指挥机构,它在原有的8个联合司令部和2个特种司令部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和改编而成。联合作战司令部通常按战区或按专业职能划分,均由多军种部队组成。目前,美军共设有联合部队司令部(原大西洋总部)、太平洋总部、欧洲总部、南方总部、中央总部、航天司令部、战略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部、军事运输司令部9个联合作战司令部。

 

   核大战指挥系统

 

   美国的"三位一体"核力量由洲际弹道导弹部队、战略轰炸机部队和导弹核潜艇部队构成。核力量的使用权集中控制在总统手中,核作战的指令由总统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下达。苏联解体后,核大战的威胁大大降低,美国的核力量结构也做了重大调整,地面部队不再装备核武器,海军的非战略核力量也停止了在海上部署,别略轰炸机取消了每日戒备,与此相适应,专门用于核战争指挥的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已改名为国家空中作战中心,其指挥职能也扩大到核战以外的范围。为战略导弹核潜艇部队提供空中通信中继勤务的空中通信中继飞机,也于1991年5月25日宣布停止24小时不间断飞行。

 

   目前,美国所有战略核部队在战时均交由1992年成立的美国战略司令部直接指挥。美军战略司令部有地下和空中2个指挥所。设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奥弗特空军基地的地下14米的地下指挥所是美军实施核战的主要指挥所,紧急时也供国家最高统帅机构使用。它与全球指挥与控制系统的信息系统、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的指挥中心处理与显示系统是美军用于核武器控制指挥的3个主要系统。设在EC-135型飞机上的空中指挥所是在核攻击期间和核攻击后对美国核武器指挥控制的中心。其主要任务是确保美国的核报复力量不至因遭到第一次打击而瘫痪。此中心有16架E-6B型飞机(原来的EC-135飞机不能直接向潜艇传送信息,已于1998年退役)。新型E-6B飞机可以直接与美国战略核武器轰炸机、战略核导弹指挥部门和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部队进行高效的通信联系,其基本功能与地下指挥所相同。核攻击后,指挥控制系统最多可出动8架升空飞机。

 

   本土防空作战指挥系统

 

   指挥美国本土防空作战的机构是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它负责统一指挥美国本土航空航天防御部队和加拿大防空部队,其司令由美国航天司令部司令兼任,加拿大空军司令任副司令。防空作战的基层指挥单位是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下辖的7个防空区司令部(美国本土4个,阿拉斯加1个,夏威夷1个,加拿大1个)。防空区司令部以防空师师部为主体,吸收陆、海军防空部队的代表组成,统辖防区内陆、海、空军的防空部队及担负防空任务的空军国民警卫队部队,在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美国航天司令部指挥下遂行任务,必要时也可独立作战。美国本土防空作战指挥程序是:国家指挥当局--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美国航天司令部--各防空区司令部--航空航天防御部队。其指挥与控制系统由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美国航天司令部夏延山航天防御作战中心和各防空作战控制中心组成。

 

   夏延山航天防御作战中心是空间防御作战的指挥中枢,于1966年4月设立,中心位于山下400多米的深处,能经受核武器直接打击,是美军最坚固的固定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内部设施完善,战时可供需1800人工作30天。该指挥所的主要机构有:作战指挥中心,负责航天司令部空间防御作战的全面指挥与控制;空间防御作战中心,负责全球空间探测与跟踪系统的指挥;计算中心,负责从各预警系统、空间防御部队和各防空区作战控制中心搜集各种数据情报,从战略司令部、美国国防部和加拿大国防部获取各类战略情报,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显示出的敌我态势对各防空区的作战行动进行指挥与协调。

 

   防空区作战控制中心是各防空区防空作战指挥部,其任务是自动搜集和处理空情,掌握本防区空情动态,识别来袭目标,并指挥引导防空兵器进行拦截作战,向北美航空航天防御司令部/美国航天司令部和有关单位通报空情。

 

   联合作战指挥系统

 

   美国与盟国实施联军作战时,通常由组建的联军司令部直接指挥。美国总统和国防部长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及各个军事条约组织或美国军事顾问团指挥美军作战。联军司令部下辖的部队一般按各国单独编组,有时也按军种混合编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联军作战指挥系统和美国与韩国的联军作战指挥系统即根据上述原则组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联军作战指挥系统的指挥程序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防务计划委员会(美国国防部长是其成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派有常驻代表)-国际军事参谋部-3个战区盟军司令部(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部、海峡盟军最高司令部)和美、加地区计划委员会-下属各地区盟军司令部及部队。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由美军驻欧洲总部司令兼任,大西洋盟军最高司令由美军大西洋总部司令兼任,南欧盟军司令由美驻欧海军司令兼任。美国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北约有些指挥机构与美军的指挥机构都是"两个班子,一套人马"。

 

   美国与韩国作战指挥系统的指挥程序是:美韩联合部队司令部(司令由驻韩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兼任)-陆、海、空及海军陆战队4个联合司令部-下属各作战部队。其中,联合空军司令由驻韩美军第314空军师师长兼任。海湾战争后,美国加强了与盟国的军事合作并督促盟国更多地承担共同防御义务,如1993年,美韩达成协议,将美韩联合部队地面部队司令职务交与韩方;1994年12月又将和平时期韩军指挥权归还给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