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越甜文越前在冰帝:心灵家园(工作一年的回顾和总结) - 求职综合区(讨论及Offer汇总) - 职场,职业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0:48:51
心灵家园
目录
一、前言
二、道
三、不一样社会
1、认识我们的社会环境。
2、什么是社会中的潜规则
----潜规则的实质
四、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价值观
五、不一样的职场
1、什么是职业发展
2、职场菜鸟需要积累的职业习惯是什么
3、职业初期的痛苦
4、决定职业成败的根本原因
5、怎么在企业中和谐的生存和发展
----职场潜规则中的沟通
六、结束语
一、前言
之前在应届生上发了一篇《人就是这样死去活来》,是自己踏入职场2个月之后的一些想法。但是总觉得很多我想表达的东西没有表达出来。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前上班的时候常跟朋友说起好想写些东西,但是迟迟没有动手,一是时间紧,最主要的是上班的时候心很难静下来,好多东西想不清,理不顺,人的情绪也稍偏于负面,所以一直没动。回家也好长一段时间了,一段时间的休息,心慢慢静下来,看了些书,然后开始梳理工作这一年的得与失,经验和教训。
大多时候的实践总是伴随着痛苦和迷茫,但是中途小憩时的总结却也一阵欣慰。
人生就是这样,实践---总结----实践。不断的轮回。以此文献给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支持和帮助过我的亲人,朋友和同事。
二、道
《道德经》第一章“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道”很玄乎,存在于无声无息,但是在物欲横流,光怪陆离的世界中,它确实真实存在着,不能理解的时候,远在天边,洞悉它的时候,它支撑着我们的每个细胞。观察它,理解它,顺从它,实践它。我们才能体验到社会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很难去定义的。但是我们可以尝试去描述它。大道应该是能统一万物的,但是我还理解不了,所以只能从低层面的“术”去展开。很多书在描述社会形态和人的意识形态时经常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我目前还是不敢苟同。每个人内心里都曾萌芽过个人的人格理想。我们的信仰,我们的宗教给了我们一种愿景,一种美好的愿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还是更愿意将人格之道和社会之道分开去讨论,将其建立在不同的体系上。
你想过什么样的一生?平安富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个答案应该是出现的最多的。人具有社会属性,我们在努力实现这些目标的时候不得不借助社会去实现,所以,无可避免的,我们需要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以便和谐,有效的实现我们的目标。
三、社会(不一样社会)
1、生存的大环境(认识我们的社会环境)
佛心悲苦,苦渡众生。佛念仁慈,大爱世人。不仅佛教,基督教还是天主教,大数宗教的核心之一都是“爱”。知识----经验-----智慧------哲学----信仰-----宗教。这是Peter告诉我的一个大致的发展轨迹。宗教沉淀了太多的历尽沧桑而亘古的东西。感恩,就是我们首先需要去学习和体会的。首先需要感恩的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我们不是生活在战争年代,不用去经历犹太人心理学家弗兰克在纳粹营的生活;我们不是生活在远古时代,一个感冒生命就可能结束;我们也不是生活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不用上山下乡。感恩这个社会,所以我现在才能有条件写这些东西。绝大多数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描述自己的人生轨迹。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就像adidas的广告语一样:IMPOSSIBLE IS NOTHING。但是同样的,如同最近网上一条广为流传的帖子所说的:“奶粉灭掉00后,考试灭掉90后,房价灭掉80后,失业灭掉70后,城管灭掉60后,下岗灭掉50后,拆迁灭掉40后,医改灭掉30后,2012年灭掉所有后”。虽然有一些搞笑的成分,但是掩藏在里面的道理却是沉重的。看过郎咸平文章的人应该对这些深有感触。“金融危机来临,工资越来越低,房价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腐败越来越泛滥。。。。。。。。”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变革意味着洗牌频繁发生,利益的重新分配。所以,大环境的不稳定,导致人们生活的不稳定。频繁变革的结果还导致贫富的差距加大,跨入社会上层阶级的门槛不断提高,当然这些都是当前国情决定的。这些都导致我们的生存空间在不断被压缩,未来的风险不断加大。大多数人可能已经感受到了阵阵寒意,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天涯,猫扑等社区网站我们能看到大量对当前社会的控诉。社会的急剧变化同时伴随着各种“不合常理”的现象发生,“曾哥”、“凤姐”、“犀利哥”产生的背后是人们的猎奇心理不断增强,其根本原因是人们内心的空虚。
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重点关注了人类共性心理在社会中的实践和运用。结合孙路弘《用脑拿订单-----销售中的全脑博弈》,我们就能很容易理解社会中“专家”的叫嚣,群众的疯狂的内在原因。60年代的时候的“成功标准”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70年代变成“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话”,而现在则变成了“有房有车”。我觉得就前两者而言,更多的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走向,而现在的“标准”可能更多是《影响力》中“权威”和“社会认同原理”的共同作用,或者更直白的说上层阶级的有意引导占了绝大部分。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尽管每个人都不太愿意承认我们会很多社会意识引导着,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你期望的跟你最后得到的很有大的区别。我觉得不需要太刻意去界定这种社会意识引导的好坏,最关键是,我们期望的,我们得到了么?
其实,很多的社会现象大家都关注到了。但是更多的人在看到这些现象后面是从众,好奇,无奈。而任何事物都有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找到了规律,处理的方法就简单多了。那规律是什么呢?
2、社会中的潜规则(什么是社会中的潜规则)
那到底贯穿社会的运行规律是什么呢?“潜规则”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职场潜规则,政治潜规则,娱乐圈潜规则。。。。。。那所以这些潜规则下面的核心规律是什么呢?贯穿我们社会最重要的潜规则之一就是利益规则。这个规则将掀开很对不为人知的灰色地带,这个规则在人类群体出现的时候开始形成,人类文明兴衰演变都是围绕这这个核心。它引导着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也引导着现在的社会发展,也将继续引导着未来人类的文明进程。
在说明这个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去讨论一个基本元素:人性。那什么是人性呢?我们可能会首先想到孔子的人善论,韩非子的人恶论等等。这些理论都对,但也不全对。信奉孔子学说的宋襄公,讲究仁者无敌,后来箭射大腿,英勇负伤,最后完蛋了。信奉申韩之术的商君、韩非、不得善终,其嫡传大弟子秦始皇,身后的事业也是一塌糊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销售中有句话很经典:只有正确的提问,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这些理论中都人为的加入了主观界定-----好坏。那什么是好坏呢?狼吃羊,大家都觉得狼坏,其实狼也冤枉,狼不吃羊,那就会饿死。站在狼的立场,狼就是好的,站在羊的立场,狼就是坏的,可见所谓好坏善恶,不过是看问题的立场不同罢了,不管你的立场如何不同,狼还是要吃羊的,这个是上帝规定的了,而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那作为核心属性的人性到底是什么呢? 人性就是需要,欲望,引申过来说是对利益的最大化追求。
潜规则的实质
人要追求最大化利益,但是难免人精力有限,怎么办呢?所以出现需要更多的人在一起通力合作,所以出现了分工,然后有了国家。集体也好,国家也好,都是人类为了更多的获取利益的机器,然而,在利益分配的时候,个人利益的最大追求就必然导致出现利益的博弈,个人对团队,团队对团队,团队对集体之前的利益博弈,这里没有去讨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集体这两种情况,因为人具有社会属性,在利益分配的时候,单打独斗的情况越来越少,“集团作战,多兵种作战”才是大趋势,所以个人对个人的博弈更多的时候是个人在跟另一个人所代表的群体在博弈。个人与集体的博弈就更少些了。
任何商业组织的建立都是为组织的上层积聚财富。上层阶级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必然通过对外和对内两种渠道去最大化的获取利益,这点《资本论》里面讲的比较描述的比较清楚。
在对外方面,比较常见的就是国家机器与国家机器之间的博弈和各种公司之间的博弈,同时为了不断增强获取利益的能力,当今世界还有国家集团跟国家集团之间的博弈,例如北约,欧盟等等,公司方面也是,通过行业产业链的整合形成的公司之间的战略合作都是基于此。国家与国家之间利益的争夺方式多种多样,考虑的也是低成本,高回报。所以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利益的争夺主要是通过战争形式去实现,;但是在当代社会,特别是大国与大国之间发达战争的成本太高,风险太大,所以目前利益的争夺更多的是利用贸易、经济、货币等形式进行,我们纵观美国的成长史,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对内,就是集团内部上层阶级与中下层阶级之间的博弈,上层阶级通过制定各种制度规则去最大化的获取利益,不管是从奴隶制度还是封建制度还是资本制度,统治者所代表的上层阶级永远都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调动中下层的生产积极性来最大化的获取利益。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历史中很多朝代的颠覆就是因为利益获取方式超常,但是新一个朝代诞生的同时只是代表着不同阶级中人群的重新洗牌,但是阶级性质不变。当年李闯王取天下时,喊的是“闯王来了不纳粮”,等到了北京,就开始贪污腐败了。可能会有人说到历史中出现的很多有政治作为的统治者。表面的政治清廉只是为了统治的需要,从一个角度就能说明,各个朝代都会有大力反腐的情况,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P.S:明朝代的历史确实比较都代表性,所以最近关注明史的人越来越多,《明朝的那些事儿》就挺火的,确实写的不错的一套书),为什么以朱元璋为例呢?因为朱元璋小时候就是伴随这腐败成长的------家破人亡,出家当和尚。所以他对腐败有着非同常人一样的体会,在历代帝王中,朱元璋是对贪污腐败最深恶痛绝的一个。朱元璋对贪污之官,宁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他规定,凡有贪污案件,都要层层追查,顺藤摸瓜,直到全部弄清案情,将贪污分子一网打尽为止。如洪武四年(1371年)甄别天下官吏,八年(1375年)的空印案,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声势都极浩大。其中,尤以空印案与郭桓案的规模最大,两案连坐被冤杀的达七、八万人。郭桓案,"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核赃所寄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明朝那些事儿》这样去总结的,越杀越腐败。朱元璋死后,其孙子建文帝登记,依律《大明律》,不再用《大诰》,其后朱棣以维护“祖训”的名义起兵,也只坚持了19年的《大诰》,朱棣死后其子朱高炽即位,在洪熙元年(1425年)正月发布的诏书中,朱高炽宣布他爷爷创建的群众监督制度为非法。这样,强势反腐也就坚持了30年,历史又回到了起点的位置。毛主席对历史有着深刻的了解,他也看到了未来腐败的问题,试图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然后一劳永逸,但是也没能解决。为什么解决不了,就是因为阶级利益的博弈是社会形态的核心,真理是不会以个人意志转移的,所以,即便像朱元璋这样的统治者也很快被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以公司为例,对内型主要是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工作量,降低工资福利等获取更多的利益。
而在各个时期,两个渠道利益的获得占的比重也不一样。在这里讨论这个是很有意义的,后面提到。
说到这里,哪那些人在社会层级中属于上层阶层呢?掌握核心资源的群体,比如标准和法规的制定,军队,人际关系,技术,人才等等。所以,通观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各种制度,规则永远是为掌握核心资源的阶级服务的。关于其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参考《血酬定律》(吴思著)、《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奕局》(伯杨著)。所以理清楚了这些,再回过头来分析国家与国家之家,社会和公司的天天都在发生的各种现象,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
这样,我们想我们应该比较好理解社会运行的最重要规则了。然后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审视我们周围环境,分析我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才能结合自己的目标去寻求真正能帮助自己接近目标的方法。自始至终,我们在讨论这些规则的时候,都需要保持一种客观的方式,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立场做出一些评价:积极的,消极的,沮丧的,愤恨的。我们需要知道这些潜在的规则,需要它的运行方式,然后避免它对我们实现自我理性时造成的一些障碍,然后一点点的尝试去利用这些工具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由此,再引申出来讨论下公平。《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中说公平是具有等级的。换个说法就是公平是相对的,当出现利益博弈的时候,掌握核心资源的一方获胜,跟公平无关。当双方都没掌握核心资源或者都掌握核心资源时,法律和道德准则适用,在这边就是公平的。但是事实上,社会中出现很多令人同情的结果,百度下“上访无果”大家就可以看到很多其实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说到这,那面当自己遇上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可以好好想下,后面会具体讨论到。
四、个人价值观(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写这种内容的东西,这个是必须要提的,现在这个观念也越来越多的被人意识到。人“生”的意义来自于知道自己的必死,因为生命有限,人们才会在此“有限”的逼迫下,去努力创造、诠释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曾萌芽过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只属于我们自己。
那到底什么是价值观呢?价值观就是引导我们日常思维和行为模式并对周围环境进行评价的主观性的看法。价值观主要形成于成长的环境,所以我觉得价值观更多的是建立在人的性格基础上的。所以基于这一点,经常反观自己的日常决策和行为模式、成长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对了解自己的性格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容易明晰自己的价值观。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虽然建立在性格基础上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环境培养的。古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有一个愿景,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通过一定途径选择适合的环境也是可以改造价值观的。发掘自己价值观的过程不会太容易,需要经历很多的挫折,还要摒除映射在我们身上的社会意识。
所以性格,后天环境加上自己的愿景便融合出了具有唯一性的价值观。李开复说从谷歌离职去创业之前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呼唤他。孙振耀从HP中国区总裁上退下来也有类似的说法。我们需要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听从它的声音,因为这样才能让自己平和愉悦。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谈到人生的意义,说人生的意义在于避免痛苦。我想,遵从内心的价值观大概就可以避免痛苦,因为你做的事情都是你想要做的。教堂的神父,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上帝;记得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放弃了自己的公司,身上不带一分钱徒步环游世界的50岁的英国人;《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以异于我们通常的生存形态生活中,体验着世界的美与丰富多彩。如果你也像他们那样,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那么,什么社会潜规则,什么职业规划,什么职场压抑,让那些让你烦恼的东西一边凉快去吧。
问题是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么?你有这样的勇气么?我的答案?我也还在路上呢。
五、职场(不一样的职场)
1、职业发展(什么是职业发展)
作为定位价值观和体现价值观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职业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职业的发展,转化去定位我们内心最真实的自己,同时也通过职业的发展去体现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我到底想干什么?
我到底能干什么?
我到底为什么干?
讨论职业发展无非就是去解决这几个问题。这个其实也是我工作的这几个月一直比较纠结的东西,所以前两个月天天缠着peter(P.S peter从事HR10多年,之前在三家上市公司工作过,之前的职位是HR总监)给我补课(小感激下)。对于一个刚入社会的职场新手来说,要回答这几个问题确实很难,比尔盖兹和乔布斯能回答,但是这种幸运儿实在太少,一篇最近很火的署名孙振耀(P.S:网传这篇文章是拼接的,但是总体是篇不错的文章,不纠结了)写一篇退休感言里面说“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这件事是很准的。”所以,所以刚跨入职场的绝大多数人都会纠结,迷茫。这个也是很正常的,我们得给自己时间去给自己定位。
人的一生的职业角色很少固定在一两个职位上面,大多数人会经历很多份工作,体验不同的行业。如果目前你不是一个明晰自己想要什么的人。那么对于职业规划的了解还是比较重要的。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我们的职场效率。
那么,怎么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定位呢?看似现在的工作岗位很多,其实无外乎就那几大类,销售、市场、客服、物流、行政、人事、财务、技术、管理几个大类。在说明这个之前,先看下行业和公司的选择。
关于行业的选择。同样的努力,相比较成熟的行业,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可以大大缩短职业周期。所以,行业的选择也是比较重要的,对于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来说,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生物,能源,教育培训,媒体广告,出版(不分先后)等发展速度比较快,属于朝阳产业。行业发展速度快,意味着对人才的需求量相对比较大,从某个方面来说,入门门槛相对较低,晋升的速度也会快一些。
关于公司的选择。记得去年我们在群里跟《纵横》作者老刀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举了个例子“一个身高2.5米的人站在一座50米高的山上和一个身高1.5米的人站在200米高的山上获得的视野和取得的成绩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个刚职场菜鸟来说,好的公司意味着公司管理体系的完善,对人前期基本职业素养的形成比较重要,而且对以后的职业选择带来很多的帮助,比如跳槽。怎么选择一个好的平台呢?一般来说,行业的前2名都是很好的公司。但是很难大家都在这样的公司找到工作。前面还提到了组织获取利益的两种方式。针对公司而言,一种是选择厚待公司成员,团结部署,不断去抢占市场份额,这类属于外部扩张型的公司一般也需要经常去关注;第二种是剥削内部员工,属于内部扩张,这类公司则不尽量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但是公司选择涉及到个人与企业文化契合度的问题,一般来说,互联网,IT等行业的公司由于人员年龄和知识素养的原因,管理更趋于扁平化,职场灰色地带相比较而言会好一些。
一般来讲,职业发展的前期,我们应该偏向于职业素养的积累和自身职业的定位,并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这些属于基本功,类似于本科大一,大二的通识课程,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完成职业人的一个转变,包括心态的转变和技能知识的学习;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去收集、了解各种岗位信息并进行尝试,尽量完成自身职业的定位,peter说职业定位的时间最好在毕业后3年内完成,在这个阶段,尽量选择比较大的公司,公司大,岗位比较多,内部转岗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职位定位的成本就会相对降低。到了中期,我们大概知道了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方式,不太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方式,这时候就需要在一个职业方向上面精耕细作了,类似于大三大四的专业课的学习,在这里需要提到一点,考虑到经验积累和职业发展,我们需要这个时期我们所在的岗位,所在的部门在整个公司所占的重要程度。一般来说,快消类的公司,比如宝洁,百事可乐等,市场部是其核心部门之一,对于像沃尔玛,家乐福等公司,采购部是其核心部门之一。对于一些高科技的公司,研发部是其核心部门之一。所以,确定了自己的职业起点之后,应该尽量往所在岗位为核心部门的公司转。等到后期,在积累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之后,就可以结合自己的价值观考虑职业转型或者行业的选择了。
其他的类似于职业规划的制定,实施的工具和方法,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例如瓶颈期的处理等等,在这里就不展开了,当当上职业发展的书很多。目前来说比较好的算是程社明的,像《你的船
你的海》,里面就比较全面的讲述了职业规划的方方面面。
当然,以上的很多东西更多的侧重于理论,有人就会这样说了“谁不想一毕业就进好行业和好公司呀,但是进不去呀。”呵呵,这样想确实也没错,但是我想如果沿着这个思路走,那我觉得首先需要调整的应该是心态,应该多看些心态激励类的书,而这些工具和技巧暂时还帮不上太多忙的。
2、职业素养(职场菜鸟需要积累的职业习惯是什么)
由于工作内容的缘故,部门同事里面海归很多,同时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接触了不少人,有刚毕业的学生,有工作几年的人,也有工作了几十年的人;有做销售的,也有做技术的,也有做护士的,也有做服务员的;有在外企的,也有在私企和国企的;有基层员工,也有一般的主管经理,也还有总监,总经理,甚至73岁的总裁。。。。。等等。然后就想,为什么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有这么大的区别?一个高管跟一个一线员工的区别在哪?
首先就是情绪控制能力。孙武《孙子兵法》火攻篇中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就这告诉了我们情绪控制的重要性,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其实我们的职场也一样。所以平时的时候尽量让自己微笑起来,当你的微笑养成习惯的时候,你的亲和力就有很大的提升,同时也会把这些情绪传递出去,反馈给你的东西也是很愉悦的。有时候,一个矛盾可能就因为你一个微笑就解决了。在情绪波动的时候不要做出任何决定,这个是我在大学的时候看余世维的管理视频时他讲他打算开除他那个厂长那个案例的记住的,所以每次我我情绪波动的时候我都告诉自己,我知道自己现在情绪不好,我意识到了,但是我可以接受的。这些对我平时的工作确实带来了很多的帮助。
再者就是沟通能力。“沟通”分两个层次,一种是工作事务上的沟通,一种是职场政治中的沟通。在这里我们先讨论前者,后者在涉及到公司潜规则的时候再讨论。
针对工作事务上的沟通,我觉得首先是心态要调整好,心态永远是先行的。沟通的时候需要以一颗平等的心去看待,我之前在工作的时候有好几次处理学生异议的情况,在接待学生之前由于心态没调整好,自己也没有给出处理结果的权限。所以整个过程中,一直被当事学生主导,气氛很尴尬,后来实在不行就拉来教学经理,但是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扮黑脸。虽然最后事情解决了,但是我印象很深刻,回去一直纠结这种问题怎么处理,还尝试写了几次处理流程。但是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我心乱了,所以思路也就跟着乱了。除了心态,沟通双方的情绪也很重要,比如当事学生来的时候很生气,所以这个时候说按流程说什么都没用。
沟通过程中的尊重和倾听,这个是沟通中比较难的一点。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跟人交流时,他跟你说了一大堆,你没记住几个;你跟对方反复强调了很多次,他还是没注意;你在聊这个话题,他突然就跑另一个话题上面去了;双方一沟通就出现问题,你说很多,他都持不同看法,搞的你觉得他故意针对你要不就是你觉得他脑子肯定进水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怎么去解决呢?人类在搜集信息时会经验性的对信息进行筛选,大部分时候我们脑子里面已经有了一个问题,或者有了一个答案或者结果,所以在沟通的时候对沟通的信息进行检索,只记录下自己想要的信息。所以经常沟通的时候你在5楼,而对方还在3楼。所以在沟通的时候我们需要关注对方,先把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放下,在搞清楚对方的思维模式,掌握的信息和对问题的看法后在把自己的想法平等的说出来。还有就是沟通的方式,是选用电话沟通,还是面对面的,还是短信,还是EMAIL,甚至借助其他人传说等等。
沟通对我们职业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一般来讲,沟通包括3大块:问,听,看。这三者缺一不可。正确的问题才能有正确的答案,举了例子,昨天我妈去买香蕉,看了看,然后提着香蕉问了水果店主一个问题“你的香蕉好不好呀?”然后对方头没抬就回了句“都是好的。”在这个例子中,我妈问这个问题除了自我安慰,其他任何信息都得不到,问谁家都会这么回答。这里就牵涉到一个封闭性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开放性问题,那什么时候提开放性问题?什么时候问封闭性问题呢?一般来说,在沟通前期想了解对方思维方式,了解信息的时候用开放性问题;想引导出自己的立场和想法时用封闭性问题。。。。。然后是听和看,前面说了听,再说下看,这个里面就会牵涉到很多心理学的知识了,比如眼睛盯的方向,手的姿势,腿角的姿势等等。再者就是问题之间的衔接方式。。。沟通是门大学问,完全展开篇幅占的太多了,有感兴趣的朋友多参考下市场上很多顾问式销售的书籍,另外推荐下老寒《信任五环》(天涯连载,书还没出版)。
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就需要时时反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了,公司总裁Alan说是一个人的价值创造力。我们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价值创造力,之前看过郎咸平在谈产业链战时提到某玩具在美国售价10美元,中国的工厂连人工到原料,只赚1美元,剩下的都被行销、品牌、设计等等这些高级劳动给赚走了,为什么美国人能赚9美元,而中国人只赚1美元?因为工厂提供的是简单劳动,美国人提供的是复杂劳动。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不断把自己从简单劳动提高到复杂劳动。忘了在哪看到一句格言“一个人的优秀在于其思想的优秀。”所以,我们需要平时多学习,多思考,等你想的问题多了,能解决的问题多了,自然就能提高复杂的高级精神产品了。核心竞争力就上去了。
3、职业的纠结(职业初期的痛苦)现在很多书都提到心态决定一切。一个良好的职场心态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完成职业人转变的这个过程。朋友在跟我聊天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上级的管理怎么怎么低级,工作压力怎么怎么大,我能深切的体会那种感觉,周围的朋友,不管是在外企,还是名企,不管做技术还是销售还是其他,这是大多数人多面对的。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记得刚入职的时候在市场部轮岗,每天要打200+的电话,嗓子哑了说不出话,晚上9点下班以后还要去医院打吊针到12点才回宿舍,而且那段时间每天上班10+小时,最厉害的时候半个月没有休息过,脸上长满了痘痘。就这样在市场部轮了3个月的岗。然后一起分到深圳大区的4个同事,1个离职,1个转岗,我和另一个同事继续参加销售部的培训,一周后,另一位同事离职。还记得当事深圳大区负责人vincent问我想不想上,我国庆第二天给他一个肯定的答复,结果10月3号就去罗湖中心报道了,然后大家都在休国庆的时候,罗湖老大leon又给我分了N多电话,然后抱着电话狂晕中。
从毕业到现在,真的很难得有时间休息,很多时候觉得很奢侈。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拿出“价值观”,“我性格不太适合”;“这不是我想要的”。。。。等等,但是其实更多的是对初入职场的不适应,内心对压力的反抗。刚毕业的时候,很少有人会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喜欢干什么。毛泽东在年轻的时候报考过警察学校、肥皂制造学校、法政学堂、公立高级学校,都不满意,最后上了省立一中,半年后退学,还去当过兵,自学一段时间后才上了湖南第一师范,直到最后看到《马克思主义》他才找到自己一生想要做的事情。毛主席都这么折腾了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我们也是一样的。而且这些对于很多在职场挣扎了很多年的人来说还是问题。但是这些东西是大多数人都需要去面对的,大家都快熬不住了,你熬住,跨过来就好了,这样最后的选择才是更对基于对内心的了解。
职业心态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面对困难专注于寻找解决方法的心态。我想,在这一点上, JIM和peter给我的影响很大,刚开始的时候很难受,到后面搞到自己都不好意思去跟他聊了,慢慢的就习惯了。遇到问题和受委屈的时候尝试着这样去问自己“虽然。。。。。。虽然。。。。。。。但是我能不能。。。。。”虽然有这有那样的困难,但是你能不能想一些方法去解决呢?确实很好的思路。
4、决定职业成败的根本原因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年纪一大把了但是生活和事业却一塌糊涂?而有的人年纪轻轻处世却异常成熟?影响一个人的成就的因素很多,从主观的角度来说,学习无疑是最关键的一点。知识-----经验-----智慧。智慧对我们来说还是有点距离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的去积累知识和经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一般来自二个方面:一条是直接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社会经验,从每天的工作、生活中学习社会经验与知识;二条是读书,从书籍中间接获取经验知识。不论是从生活中直接学习社会经验,还是从书本中间接学习社会经验,在学习之后,都要认真严肃地进行试验、确认、归纳、总结,形成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更深刻的认识,把握其中的规律,随后灵活运用这个规律去为自己的生存、发展;自己所属的家庭的生存、发展;自己所属的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去进行行之有效地实践。然后根据实践地成败,继续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开始新一轮的实践,如此不断循环。思想---心态----行为----习惯---性格----成功。我们要想完成目标,首先需要的就具有相应的思想,而思想是需要启发和积累的。如果你身边有一个学富五车,实战经验又很丰富的的人天天绕着启发你,那么恭喜你。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身边这样的人很少,哪去哪拜师呢?书。一本好的书往往浓缩了作者几十年的经验和精髓。牛顿说自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一本书一个巨人,当你脚下站了几十个巨人,甚至用巨人铺路的时候,人生和职场之路还那么难么?但是呢?事物都有两面性,有的人凡事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白白浪费了大好青春;还有的人则沉溺于成本,宅起来,变成了书呆子。
对于书中的观点、理论,我们一定要精心分析、理解,就像中学学物理的定理一样,要搞清定理适用的条件。很多人看书都只看到了字面的意思,看的书挺多,但是真正能用的不多,有的时候读的越多,不同的观点越冲突,搞得自己也不知所措(这其实也是我早些时候看书的时候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果学的不到家,把用于生活和工作的规律搞混了,那就有点小郁闷咯。《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读的是工科,上学的时候为了证实很多理论都会去做各种实验。也一定要拿到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马克思老早就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千万别弄错了。目前国家处于一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很多的因素就决定了日后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现在不再是金庸所描写的个人英雄就可以立足江湖的社会了。在职场中打群架的时候,怎么增加兄弟数量和家伙的伤害输出能力就很关键了。读书,读好书无疑是很关键的方法。再回来想想前面的那两个问题。一个30不学习的人最多有30年的社会经验,但是经常是远远不到,因为不注意学习,也不会去总结,这么多年过来更多的是靠的是自己的感觉。等问题来了,看不懂,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很多事情都解决不了,那面等待的只能是失败。而一个30岁的人如果搞透100本书,那就是相当于几百年的社会经验。打群架的时候肯定占优势了。
认识很多阅读宽度和深度很大的人,他们也是如此说,随着自己阅读量一点点的增加,发现自己不懂的越来越多。我大学的时候读的最多的是经管、励志类的书,励志类的书,比如成功学,呵呵。这类书,我的感觉是你了解到它传递出的精髓和思路就好,不用过于纠结每个细节。我看的书中,经管类和励志类的伪书也是最多的(主要是有市场),比如《成功人士的12个黄金法则》、《不要任何借口》、《自驱力》、《把信送给加西亚续篇》.《执行力》、《世界最杰出的十位CEO》等等,这类书作者就是假的,内容都是编一些,再抄一些。上大学的时候不知道~呵呵,还辛苦做了很多笔记摘抄,哎,可怜的。还有些书,不能算做伪书,但是书的内容基本上是东抄下,西抄下,比如一些古典的解读版,里面很多的解释都有问题,附上的案例也跟原文靠不上谱。所以,不要迷信书,在选择书的时候最好选择有实质内容的,比如古典典籍《道德经》,《论语》,《菜根谭》,《孙子兵法》,《棋经》等,还有一些历史典籍。其他的就看自己喜好了。一般好的书,行书的脉络都比较清晰,看下目录的逻辑结构就能了解几分,再看下前言,随便翻一些章节就知道这本书怎么样了。好的书真是可遇不可求的。一般来说,古典典籍经过几千年的沉淀都是好书,之前基本上很少看文学类作品。Peter推荐我看《约翰克里斯朵夫》,看了一些了,感觉确实挺不错。至于目前的一些管理技巧类的书籍,我觉得看看还是挺好的,对工作有挺大帮助的,但是市面上专门讲述职场政治管理的书比较少,很多销售类小说到是写的蛮多。
我们身边的人和环境也是我们学习并且可以实践的地方。比如有经验同事发Email的格式和思路,主管找人谈话的思路和方式,开会时其他同事一些好的发言,上级在面临问题的处理思路和方式等等。只要想要观察,身边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关键还是你想还是不想。
所以,要想早期完成自己的目标,关键是善于学习,有效的学习。
5、企业潜规则(怎么在企业中和谐的生存和发展)
为什么社会中有太多太多的“怀才不遇”?为什么有时候你能力越强,挂的越快?为什么你一直对他很好,但是他却反咬一口?
在还没毕业之前,总是期待着自己很快的能走上工作岗位,单纯的认为你对大家好,大家就会对你好;努力工作就一定回有回报。但是真正的职场并不是我们在看公司宣讲会放的video那样阳光明媚,它里面充满了物欲横流、溜须拍马和职场政治。职场如同一个小社会,有它阳光灿烂的那一面,也有它阴暗的所在。很多刚入职场的人觉得工作环境很和谐,你没看到并不代表没有,暗藏惊涛骇浪的大海表面比哪都安静。
想让自己职场之路走顺一些,我们就需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业务能力,跟个人的工作内容相关,比如,你做销售,那么销售业绩就需要尽量提高上去;你做研发,那面你的知识结构,你的项目研发能力就需要尽量提高上去。第二个就是协调公司政治的能力。我个人的体会是在初入职场的初期,主要精力还是应该放在培养业务能力上。同时一点一点的培养自己的政治敏锐度。
刚进公司的时候,第一次参加的培训应该就是企业文化培训。那什么是企业文化呢?通常培训的企业文化表述的是公司的一些愿景,公司的一些风格。但是这些都是表象的,哪什么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其实一种组织做事的习惯,它受到企业价值观的支配。但是往往这些价值观跟公司文字宣传的不是一样的,它实际上是公司运营多年所沉淀下来的规则。它决定了什么样的人在“主流社会”中混的好,什么人会被主流社会排挤甚至遗弃。但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情况是企业文化贴的满公司都是,天天迷惑着刚入职场的职场菜鸟。
在职场的生态链中,一般可以分为3个圈子。一个是以总裁、总经理、总监组成的公司最顶端。跟这个群体接触不多,暂不讨论。第二个圈子就是企业的中层和基础经理。他们更多的属于战略的执行层,更多的工作是传达上面的要求。他们中一类由于工作突出刚从基层中升上来,还是比较习惯单干,对政治不太敏感,或者还没选好抱那棵大树。一般来说,很容易就成为职场散户。我之前一位主管便是这样,工作努力,进公司两年没有迟到早退,业绩突出,然后当了主管,但是在一两个月团队业绩不好的时候,被空降兵所取代。还有一类在公司呆了比较长时间,也摸清了公司的一些政治门道,找到了自己的大树。这一类人更多的是在赌开大开小,赌对了,一路晋升;一旦站错队,马上就成为对手清除的对象。还有第三个圈子,就想我们这样的一线员工,里面也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人,恕不赘述。在刚进入职场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摸清公司“组织结构”,那些属于阵营,那些是散户。在有机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棵可以抱的大树。
关于职场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处理方式。这个就是很具体的问题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核心的东西都是一样的。这个现在有很多书上面有,看这类书一定要参考读书的方法,不然很可能适得其反。
职场潜规则中的沟通
在这里,我们结合社会当中的一些现象一起讨论。
 
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中的很多人往往和许多人发生矛盾,原因千奇百怪,有看对方不顺眼的,有见不得对方的发型的,有看上对方女朋友的,职务什么的和对方争权夺利的等等,不一而足。后果也千奇百怪……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小的时候总喜欢看英雄类的,清官类的除暴安良的电视电影或者小说,比如金庸系列的小说,《包青天》等(现在很多人也喜欢看这类的影视),也希望自己长大以后能像他们一样独步天涯。但是事实是,现实社会中很多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一幕幕天天都在发生。其实矛盾在我们的职场中也经常发生。那怎么去解决呢?办法也很简单:一、了解自己周围各色人等的实力(能力,对上层的重要程度、人脉关系等)。二、不要和实力超过自己很多的人对抗。三、柿子专拣软的捏,马在骆驼群里实力不济,到羊群里可就鹤立鸡群了。四、多吃东西,争取自己早日成长为大象,到时候到骆驼群里照样牛。
在此举例说明下潜规则下的沟通原理。
  歹徒和被抢劫者之间由于利益冲突产生矛盾,但是,对于一个专业的懂得有效沟通的劫匪而言,矛盾不会产生,或者会迅速解决。因为专业的劫匪会把枪亮出来,告诉你劫匪的实力比你强,你得乖乖就范,你即便不就范,你也不会和劫匪产生矛盾,因为劫匪只需要扣动食指即可解决矛盾,这就是为什么电视剧里抢金店的劫匪往往还要朝天放上一两枪的原因,那是劫匪要确保有效沟通,明确告诉你这是他的真实实力,而人们也就乖乖地按照劫匪的话去做了,例外的人都吃了劫匪的枪子,被社会淘汰了。当然,也有自恃勇力,和歹徒搏斗的,说白了还是实力对比,自认为能够取胜。
职场的沟通更多是一直实力的博弈,关键是对双方实力了解。知道这些就会减少我们很多不该浪费的精力。
一、
结束语
从毕业到现在,真的是白驹过隙,当初一起军训的朋友们,来来去去。校园招聘的新人马上也入职了。有句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回顾职场,有多少人死在沙滩上了呢?
因为工作的缘故,本打算写一些英语学习方法方面的东西。但是码字真是件辛苦的事情。呵呵。这几天也一直很忙,自己也同时在学着,等下次有时间了再写。
虽然还有很多内容可以展开,这些东西更专业的书有说明。一展开就没完没了了。
最近看《约翰克里斯朵夫》,peter说一本书就讲述了我们的一生,才看了一小部分,便开始羡慕小克里斯朵夫那无穷无尽对世界的好奇和体验。一点一点的,当初的童真一点点消逝。直到大家都老了,看透了人生的时候,才又开始怀着新奇再体验这个美妙的世界。人生,就这么转了个圈。或许每个人只有揣着庄子“外化而内不化”的心态在经历《菜根谭》入世到出世的过程才能找到自己。
行于路上。《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出自应届生求职招聘论坛 http://bbs.yingjiesheng.com/,本贴地址:http://bbs.yingjiesheng.com/thread-5895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