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良缘电影结局:中国第一魅力名镇——和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8:53:25
              中国第一魅力名镇——和顺 我发上这批图片以后,来不及写文字就去上班,在外面跑了一天。现在看到许多朋友留言,赞赏和顺风光的同时,对“中国第一”质疑,此错在我,最近许多博文都没有来得及配上文字,引起一些歧义,可见配图的文字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差点想写:这里的阳光很一米,以做标题。
 和顺古镇位于滇西边陲的腾冲县城西南3公里处,与缅甸毗邻,由于地理位置重要,被称之为“极边第一城”。有“华侨之乡”、“书香名里”的美名。 
 和顺古镇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和顺以六大魅力:面向南亚的第一镇、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大马帮驮来的翡翠之乡、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景区一举成名,入围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获得唯一年度大奖。 

 “和顺和谐”四个大字是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题词。
 “内和外顺”是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所书
 在古镇入眼最多的是牌坊
 说到和顺成为中国第一魅力名镇还得说说这个人——崔永元是他批评和顺,指责这里的种种不是,使得和顺在现代一朝成名,广为天下人知晓。
 崔永元说: 
    第一是历史太短。
  和顺小镇只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才长四百多年。
 崔永元说:第二是开放太早。
  和顺早在四百多年前就开放了,当时乡里人已经走出国门。虽然离我们和顺最近的是缅甸,但是镇上的人走得很远,除了缅甸,他们还远渡重洋,到了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这是他们当时用的护照,现在还保留着。最近都换成那种小红本的护照,统一格式了.

 


  出国的人有很多都没有回来,因为他们在国外承担了一些职务。比如有的人在麻省理工学院当了石油学博士,一时难以脱身。更多的人回来了,带回了很多稀罕的东西。我们那儿有句顺口溜:“罗马的钟,英国的门,捷克的灯罩、德国的盆。”这些东西在北京都被装在玻璃罩里,放在博物馆里。但在我们和顺镇,就在街上扔着,因为他们太多了。今天,我随手给大家拿来了两件。这是那个时候他们从国外带回来的望远镜,我现在可以清楚的看到评委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是高尔夫球杆,是上个世纪40年代在我们和顺使用的。还有德国的蔡司照相机、美国的派克钢笔,这些东西就在家家户户随便摆着。

 本博在全国各地游走,在这里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洗衣亭”。 和顺是著名的侨乡,自古以来村中男人十有八九离家在外经商谋生,家中的全部担子就落在了女人身上。发了财的男人为了家乡妇女洗衣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便在溪边河边修一座座亭子,供村里的妇女们洗衣洗菜。从清光绪年间开始,逐步沿河修建6座形态各异的洗衣亭,是和顺最独特、最温柔的建筑。(此段蓝色文字非崔永元发言) 
     崔永元继续说:我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我到一个乡亲家里串门。他当时正提着一个泔水桶喂猪。我看见那泔桶上有几行字,就拿起来看,是美孚洋行的油桶。所以,他们对文物不是特别珍惜。
 崔永元继续说:和顺建筑上也比较凌乱,有徽派的,有欧式的,也有中西合璧的,建筑不太注意更新,到目前为止,原样保留着。(掌声)

  崔永元反复说:和顺建筑上也比较凌乱,有徽派的,有欧式的,也有中西合璧的,建筑不太注意更新,到目前为止,原样保留着。(此处本博经过编辑加工)

 崔永元继续说:第三是和顺的人不务正业。 
  因为这地方以农业为主,大家的正业应该种田。但是,放牛的老人经常清晨上了山,把牛放在山上吃草,自己却到图书馆看书。
  农民家里最多的应该是农具,但在我们镇上,家家都有文房四宝。有一次,一个北京的游客到那儿后,要撕我们墙上的一张纸,我过去劝阻。他说想保留这件书法作品。我说这不是书法作品,这是我们贴的计划生育宣传标语。还有,食客在我们和顺吃完饭后,非要把菜单拿走,他觉得那是书法作品,实际上那就是农民随手写的菜单。家家都有文房四宝,可能字确实写得好一点。

  因为大家爱看书,说话的习惯也和城里人不一样。比如,你碰见我们那儿的老人,他们会问你:"尊号为何?昆仲几位?”我纠正了很多次也纠正不过来,实际上就是问:“你叫什么?家里兄弟几个?”(笑声)但是,因为看书太多,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很多游客都听不懂当地农民说的话。

 

    
  他们不务正业我觉得和他们爱看闲书有关系。1928年,我们乡里就建了图书馆,当时,还烦劳胡适先生给题了字。后来,楚图南先生、钱伟长先生,都为图书馆题了字。图书馆很气派,大铁门是从英国专门定做的,再由马帮通过山道运过来,现在还在用,门和门锁都还很好。图书馆也没有多少书,只有七万多册,也没有很好的书,基本上都是老书、古书、善本、孤本什么的。每个农民和游客都可以到图书馆去看书。有人说,这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我也认为是,但是,你说农村要这么大的图书馆干什么用呢?         

 因为书读得多,就出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人,比如,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人叫艾思奇,他写了一本《大众哲学》,他就是我们和顺人。他把书带到了延安,毛泽东还写信夸奖他。你说有这些时间挣点钱多好呢!还有张宝延先生,他是翡翠大王,大家见到的翡翠,都是由他在缅甸发现、加工、制作,卖到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的。我今天带来了一块翡翠玉石给大家看,时间很紧张,来不及说,只能给大家看了.

  这是我们和顺乡1946年自己出的报纸,这是毛主席任命人民政府委员时发的,这是他的签名,这是他的通知书.这是当年建公路时候的股票.这是在上海和香港住店的发票,到现在都没有报销.这是和顺乡自己办的刊物,1936年出的第一期,到今天还在出.这是当时的通行证,这是出国必看的一本书,叫<<青年宝鉴>>,我念四句结束我的演讲:

  百岁光阴有几何,何须苦苦营谋.

  莫与儿孙做马牛,以免东失西走.

  乡亲们说,我们评不上魅力小镇没有关系,但是,希望魅力小镇最后的颁奖仪式在我们和顺举行。乡亲们想看一看,到底中国还有哪个小镇比我们和顺更有魅力。
  谢谢大家! 
 

 



















    



 
 
 
 


 
 
 
 
 
 
 


 
 
中国第一魅力名镇    上一篇  下一篇      发布者:萧云集 |  浏览(302) 评论 (25)  | 发布时间:2011-10-21 08:13:47 最后更新时间:2011-10-22 10:58:41   本作品所属分类:综合类别 文章类型:普通 推送到圈子 | 推荐给好友| 我要举报| 收入我的网摘 中国第一魅力名镇——和顺 我发上这批图片以后,来不及写文字就去上班,在外面跑了一天。现在看到许多朋友留言,赞赏和顺风光的同时,对“中国第一”质疑,此错在我,最近许多博文都没有来得及配上文字,引起一些歧义,可见配图的文字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差点想写:这里的阳光很一米,以做标题。
 和顺古镇位于滇西边陲的腾冲县城西南3公里处,与缅甸毗邻,由于地理位置重要,被称之为“极边第一城”。有“华侨之乡”、“书香名里”的美名。 
 和顺古镇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和顺以六大魅力:面向南亚的第一镇、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大马帮驮来的翡翠之乡、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景区一举成名,入围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获得唯一年度大奖。 

 “和顺和谐”四个大字是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题词。
 “内和外顺”是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所书
 在古镇入眼最多的是牌坊
 说到和顺成为中国第一魅力名镇还得说说这个人——崔永元是他批评和顺,指责这里的种种不是,使得和顺在现代一朝成名,广为天下人知晓。
 崔永元说: 
    第一是历史太短。
  和顺小镇只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才长四百多年。
 崔永元说:第二是开放太早。
  和顺早在四百多年前就开放了,当时乡里人已经走出国门。虽然离我们和顺最近的是缅甸,但是镇上的人走得很远,除了缅甸,他们还远渡重洋,到了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这是他们当时用的护照,现在还保留着。最近都换成那种小红本的护照,统一格式了.

 


  出国的人有很多都没有回来,因为他们在国外承担了一些职务。比如有的人在麻省理工学院当了石油学博士,一时难以脱身。更多的人回来了,带回了很多稀罕的东西。我们那儿有句顺口溜:“罗马的钟,英国的门,捷克的灯罩、德国的盆。”这些东西在北京都被装在玻璃罩里,放在博物馆里。但在我们和顺镇,就在街上扔着,因为他们太多了。今天,我随手给大家拿来了两件。这是那个时候他们从国外带回来的望远镜,我现在可以清楚的看到评委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是高尔夫球杆,是上个世纪40年代在我们和顺使用的。还有德国的蔡司照相机、美国的派克钢笔,这些东西就在家家户户随便摆着。

 本博在全国各地游走,在这里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洗衣亭”。 和顺是著名的侨乡,自古以来村中男人十有八九离家在外经商谋生,家中的全部担子就落在了女人身上。发了财的男人为了家乡妇女洗衣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便在溪边河边修一座座亭子,供村里的妇女们洗衣洗菜。从清光绪年间开始,逐步沿河修建6座形态各异的洗衣亭,是和顺最独特、最温柔的建筑。(此段蓝色文字非崔永元发言) 
     崔永元继续说:我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我到一个乡亲家里串门。他当时正提着一个泔水桶喂猪。我看见那泔桶上有几行字,就拿起来看,是美孚洋行的油桶。所以,他们对文物不是特别珍惜。
 崔永元继续说:和顺建筑上也比较凌乱,有徽派的,有欧式的,也有中西合璧的,建筑不太注意更新,到目前为止,原样保留着。(掌声)

  崔永元反复说:和顺建筑上也比较凌乱,有徽派的,有欧式的,也有中西合璧的,建筑不太注意更新,到目前为止,原样保留着。(此处本博经过编辑加工)

 崔永元继续说:第三是和顺的人不务正业。 
  因为这地方以农业为主,大家的正业应该种田。但是,放牛的老人经常清晨上了山,把牛放在山上吃草,自己却到图书馆看书。
  农民家里最多的应该是农具,但在我们镇上,家家都有文房四宝。有一次,一个北京的游客到那儿后,要撕我们墙上的一张纸,我过去劝阻。他说想保留这件书法作品。我说这不是书法作品,这是我们贴的计划生育宣传标语。还有,食客在我们和顺吃完饭后,非要把菜单拿走,他觉得那是书法作品,实际上那就是农民随手写的菜单。家家都有文房四宝,可能字确实写得好一点。

  因为大家爱看书,说话的习惯也和城里人不一样。比如,你碰见我们那儿的老人,他们会问你:"尊号为何?昆仲几位?”我纠正了很多次也纠正不过来,实际上就是问:“你叫什么?家里兄弟几个?”(笑声)但是,因为看书太多,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很多游客都听不懂当地农民说的话。

 

    
  他们不务正业我觉得和他们爱看闲书有关系。1928年,我们乡里就建了图书馆,当时,还烦劳胡适先生给题了字。后来,楚图南先生、钱伟长先生,都为图书馆题了字。图书馆很气派,大铁门是从英国专门定做的,再由马帮通过山道运过来,现在还在用,门和门锁都还很好。图书馆也没有多少书,只有七万多册,也没有很好的书,基本上都是老书、古书、善本、孤本什么的。每个农民和游客都可以到图书馆去看书。有人说,这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我也认为是,但是,你说农村要这么大的图书馆干什么用呢?         

 因为书读得多,就出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人,比如,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人叫艾思奇,他写了一本《大众哲学》,他就是我们和顺人。他把书带到了延安,毛泽东还写信夸奖他。你说有这些时间挣点钱多好呢!还有张宝延先生,他是翡翠大王,大家见到的翡翠,都是由他在缅甸发现、加工、制作,卖到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的。我今天带来了一块翡翠玉石给大家看,时间很紧张,来不及说,只能给大家看了.

  这是我们和顺乡1946年自己出的报纸,这是毛主席任命人民政府委员时发的,这是他的签名,这是他的通知书.这是当年建公路时候的股票.这是在上海和香港住店的发票,到现在都没有报销.这是和顺乡自己办的刊物,1936年出的第一期,到今天还在出.这是当时的通行证,这是出国必看的一本书,叫<<青年宝鉴>>,我念四句结束我的演讲:

  百岁光阴有几何,何须苦苦营谋.

  莫与儿孙做马牛,以免东失西走.

  乡亲们说,我们评不上魅力小镇没有关系,但是,希望魅力小镇最后的颁奖仪式在我们和顺举行。乡亲们想看一看,到底中国还有哪个小镇比我们和顺更有魅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