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肖是什么生肖:中医治疗跟骨痛处方 治疗风湿骨痛秘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5:30:06

中医治疗跟骨痛处方

跟骨在长期行走站立受到各种方向应力,引起跟骨周围肌肉、肌腱、滑囊、脂肪垫退变以及跟骨内压改变。表现为跟骨周围疼痛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跟骨痛或跟痛证。属于中医学“骨痹”。
治疗处方:麻黄、附子、透骨草、红花、干姜、桂技、防风、木瓜、羌活、荆芥、独活。
对于持续性疼痛,不能行走者,应采用积极治疗的态度,以免影响生活劳动。
常用的方法有:
1.土制醋熏法:用醋1000毫升加木瓜、透骨草、红花、牛膝各30克加石子半斤装于布袋中,在热火中煮沸取出,待其不烫脚后垫于足底,及足跟疼痛处。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
2.局部封闭法:用l~2%普鲁卡因加醋酸强的松龙12.5毫克,注射于疼痛处,以跖腱膜炎效果最好。跟骨滑囊炎,跟骨结节滑囊炎也可使用。
3.物理疗法:可进行理疗,局部热敷,醋离子透入疗法。
4.以上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采用手术治疗,治疗方法有:
①足跟骨刺切除术,对于顽固性跟骨痛,X片证实有骨刺者,在跟骨内侧作一切口,进入跟骨,将跟骨内侧骨刺全部锉除。
②跟骨钻孔术:对跟骨内压高者适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内压降低,治疗顽固性无骨刺的跟痛症,仍在跟骨内侧切口,达跟骨后,将跟骨内侧钻孔7~10个,效果达90%。
③跟骨神经切断术:对于无原因顽固性足跟痛可采用此法,不过是一种破坏性手术,将跟骨胫后神经支和腓肠神经支切断。
④跟骨滑囊切除术:是将跟骨结节滑囊及跟骨下滑囊切除。
⑤平足症的跟骨截骨术:目的是通过跟骨截骨使跟骨角增大,外翻的跟骨摆正,使跟骨有一个良好的生物支架。

跟骨痛推拿

跟底压痛点;跖腱膜跟骨附着处。误诊断为:“跟骨骨刺痛”。
跟底痛实属髌下脂肪垫损害向后下的传导痛或内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向下的传导痛汇集于跟底部的临床表现。令助手用拇指尖按压跟底引出剧痛后,保持压力不变,检查者用拇指尖按压髌尖粗面引出剧烈的髌下脂肪垫痛而使跟底压痛立即消失;如无效者,检查者用双拇指间分别按压内踝沟和外踝后下方总腱鞘引出剧烈的踝痛,就使跟底的压痛立即消失,放松按压,跟底的压痛就立即重显。
   笔者还未遇到治疗无效的病例。所以跟骨痛纯属上述上下两处软组织损害的传导征象,并非原发性跟骨部软组织损害所致,更与跟骨骨赘无关。
 “跟骨骨刺痛”的鉴别诊断和推拿
   2、跟结节的跟腱滑囊、跟腱鞘和跟腱前脂肪垫(踝后脂肪垫)压痛点:跟腱附着于跟结节,跟腱前方有一脂肪垫。出现踝后方痛。
   用拇指尖沿跟腱后侧直至其跟结节附着处作滑动按压。查得跟结节、跟腱滑囊、跟腱鞘的压痛点;在用拇指尖由跟腱前外(内)方指向踝后关节囊深压病变脂肪垫跟腱,查得:跟腱前脂肪垫压痛点。
   跟腱前脂肪垫损害也常与内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并存。
 
跟腱前脂肪垫
 


内外踝后下方脂肪
   临床常见的严重踝关节痛多属踝前方关节囊附着处损害、内外踝后下方软组织损害、跗骨窦脂肪垫损害和跟腱前脂肪垫损害的组合,可分别诊断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害
跟骨骨刺的治疗经验方

提要:跟骨骨刺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病、多发病,它的产生严重影响中老年正常行走,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一、跟骨骨刺是如何形成的?
其特征为患者不能落地行走,呈锥刺痛,由于不能正常行走活动,使中老年人其它疾病的产生随之增加,同时跟骨刺又是骨科治疗学上的疑难病。过去对本病认识一直认为是由于长途行走和长时间站立而引起的退行性变造成的。但这一理论对很多因骨质增生而产生的临床表现无法做出确切的解释。经过多年大量的临床实践与探索。运用生物学原理对很多骨质增生疾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证实了跟骨骨刺这一病理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人体"足部力的动态平衡失调"所致。造成跖长韧带。跖筋膜挛缩,引起跟骨附着点处持续性的牵拉损伤,韧带与筋膜的纤维就会不断地被撕裂,与此同时人体自身就会通过代偿机制的保护作用,把大量钙与磷输送到被撕裂的韧带与筋膜的附着点处。以加强韧带和筋膜的附着点处不被拉伤或拉脱。久而久之这些大量聚集的钙质与磷会使韧带与筋膜附着点钙化骨化。从而产生足跟骨骨刺这一病理现象。跟骨骨刺跟骨骨刺跟骨骨刺跟骨骨刺跟骨骨刺跟骨骨刺
二、跟骨骨刺的临床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1、是跟部疼痛,行路时压力加重后疼痛加剧。2、因局部疼痛,行路时足跟不敢着地,有踮脚现象。3、足跟部的拇指触压时,有时有压痛。跟骨骨刺跟骨
诊断: 在详细体检后,跟骨骨刺的诊断一般较易确定,如有骨刺存在,压迫跟骨中央会产生疼痛。X光乃可以帮助确诊。
三、跟骨骨刺的治疗:
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多数人因为脚后跟长骨刺,引起滑囊无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长了骨刺并不一定要开刀才能治好脚痛,只要防止骨刺周围的滑囊发炎便能防治脚痛。常用的方法是可用针刀、理疗、针灸、按摩等方法治疗。
1.特色药物“太白草药”外敷散:
本品采用名贵太白山中草药,精工制成,采用外敷传统中医疗法,疗效显著,是一种消除跟骨骨刺疼痛的较好方法。在百度搜索<太白草药>
功效:活血化瘀.主治跟骨骨刺疼痛.
用法:取药品一包,加食用米醋20毫升,搅拌均匀,外敷于跟骨处,外面用塑料薄膜包裹。时间用2个小时后取下。不可多敷!一般3~5日后见效。
本药为外敷药,不可口服!!!
2.经验方:生乌头10克,细辛3克,冰片3克。三药合在一起研磨成细粉末,装入纱布袋内,垫在鞋后跟处,每周调换一次。在外用药的同时,坚持每天早晚用米醋温热泡脚30分钟,可以起到协同发挥疗效的作用。一般可用米醋500克,温水1000克,倒入容器中搅和,浸没脚踝处。
四、跟骨骨刺的预防:
1)选择合适的鞋子:对年轻人来说,应尽量少穿或不穿跟过高的鞋子。因为高跟鞋增加了足的负担,使足底的跖腱膜趋于紧张,张力升高,容易诱发或促使“骨刺”的产生。对于中老人,应选择软底宽松的鞋子,减少足底与鞋子的磨擦。
2)使用厚软的鞋垫:厚软的鞋垫可缓冲足与鞋之间的摩擦,减轻疼痛。足跟有较明显的骨质增生者,为了减少疼痛,可将厚鞋垫部分挖空,使“骨刺”不与鞋底直接接触。
3)减少以足为主的剧烈运动:以足为主的剧烈运动如跳、跑等,是诱发足跟疼痛的因素。因此,不经常运动者,从事较剧烈的活动要循序渐进。
常做足的跖屈运动。跖屈是将足趾向足底方向活动,使足背皮肤紧张。典型的足跖屈是芭蕾舞演员用足尖站立的演出姿势。足跖屈时使跖腱膜放松,张力减小,可以缓解“骨刺”对周围组织的刺激的损伤,有利于无菌性炎症的消退,从而预防和减轻疼痛。

王圣尉 编辑
治疗风湿骨痛秘方组成:
当归、防风、麻黄各30克,秦艽、独活、续断、羌活、鸡血藤、川芎各20克,淮牛膝、木瓜、杜仲、土鳖虫、白芷、制川乌、制草乌、紫草各10克。
功能: 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主治: 因受风寒引起四肢麻木、关节疼痛、风湿麻痹、伤筋折骨。
用法: 口服一次30~60m1,一日2次
方解: 风寒湿痹,四肢麻木,筋骨疼痛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治宜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方用麻黄、防风、羌活、独活、秦艽、白芷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共为主药;木瓜、牛膝、鸡血藤祛风活络止痛,川乌、草乌散寒止痛,共为辅药;当归、川芎、上鳖虫等活血祛瘀,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杜仲、续断补肝肾、壮筋骨为佐使药。
制法: 上方17味药,切片,洗净药材装人布袋内扎紧袋口,放人洁净的陶瓷容器内,倾倒50~60度粮食酒约2000m1,密封冷浸1月以上,捞出布袋过滤将药渣弃去,浸出药酒加10%白糖溶液搅匀,再用双层纱布过滤后,装瓶,贴瓶签,盖上批号。每批经药检合格后,方可出售。本方经数万人临床应用,疗效好,无副作用,已得到省市卫生及药检部门许可证,列人医院制剂常规生产。
<中华名医网
跟骨骨刺良方此方为一老中医所传,闲在居士已应用20余年。治疗跟骨骨刺非常效验,今拿出与世人分享!
处方:熟地20g 威灵仙30g 千年健30g 透骨草30g 沙姜30g 乌梅30g 地风20g 鸡血藤20g 地骨皮20g 怀牛膝20g 桃仁15g 红花10g 荆芥10g 防风10g 老陈醋3kg 同煎,先熏后洗患处(禁内服),1次/日,1小时/次。每付药可用6次。此方多一付愈病,不愈可加用一付。
此方对膝关节骨质增生亦有良效…。
病案分享:
姚XX,女,63岁,会计,左跟骨疼痛多年,自述左脚跟坐卧后站立行走均疼痛难忍,活动后痛减,远行又复疼痛加重。X片示:左跟骨骨刺。使用上方一付即行走如常。姚见上方如此效验,乃悉心珍藏如宝贝,凡遇患此病之人,皆热心献方救助,据说救人十数…
希望有缘见此方者,不要私藏,多多传抄,以广利众人。

骨刺妙方

本方用药再简单不过,天花粉一味(一种植物根茎,老家农村很多,药房也有卖,但假的比较多)买回用炒锅小火炒至金黃(炒糊会很苦),待凉后打成粉,每天早餐煎鸡蛋时放药粉一勺在蛋上,蛋熟后出锅。药和鸡蛋一起吃下

天花粉摄影图

病案分享

彭丽老妈的脚跟骨刺很严重,服用上方一个月全好了,至今6,7年没复发。此方还另治4个跟骨骨刺,3个膝关节增生患者,亦皆愈。 

原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7574490102f9eu.html

 治疗“脚跟痛”的秘方

1)取乌梅200克,加水浓煮30分钟,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温度适宜,泡脚。

2)用肥猪肉,酒适量。肥猪肉切片,蘸热酒敷患处。

3)取复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水汁备用,待稍温后浸泡患处20分钟,先熏后洗,1日2--3次,1剂可用2日。

4)用威灵仙5--10克(捣碎)、陈醋适量。调成膏状,备用。先将患足浸泡热水中5--10分钟,擦干后将药膏敷于足跟,外用布绷带包扎。晚上休息时,可将患足放在热水袋上热敷。每2天换药1次。

5)取五味子12克、乳香12克、牛膝20克、白酒适量。前三味共研细未,调拌白酒,外敷贴患处。

6)用白芍药30克、怀牛膝15克、甘草10克、元茴3粒、白酒及醋各30--50毫升。前3味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药渣加元茴再煎,沸1--2分钟后加入白酒及醋,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剂,7日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

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着的肌肉、韧带随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拉而引起的骨科疾病,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又称“跟骨骨刺”。

治宜宜肝健脾,疏通经络,祛寒以除湿,和血以止痛。

1:处方: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

用法:药研细末,置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

疗效:用药5天见效,有效率达100%

2:内服处方: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枸杞、归尾各9克,汉防己、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

服法:水煎,日1剂,服2次

外洗处方:皂角60克,人发16克

用法:药用水煎,去渣取液,浸泡患处,日两次,浸后用三棱针在患足后跟正中线,红白肉际处扎2.6-3.3厘米深,捻转留针30分钟,日1次

疗效:内外兼治3-5天,有效率达100%

注意保护脚后跟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脚部疼痛的困扰。据美国足病医学会的罗纳德博士说,该协会接到的患者咨询热线电话70%以上都和脚后跟有关。

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人的脚后跟由33个关节和100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同时,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后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脚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承受着人的整个体重,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脚掌受力均匀,使韧带得到适当的放松。但是,有的制造商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内部结构上偷工减料,导致鞋内的构造不能有效地支撑足弓,力量集中于脚掌的某一部分,这样会加大韧带的压力,使韧带更容易发炎。

因此,要保护好脚后跟,首先要挑选质量合格的鞋,特别是运动鞋;同时注意不要让脚过度疲劳。有的人由于工作需要,例如售货员,每天站立的时间较长,则可以采用改变站姿的方法,前倾和后倾站立相交替或者时而扶着柜台放松一下脚关节,以防止韧带的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脚跟已经有了疼痛发炎的现象,就应该停止运动,让韧带充分休息。还可以采用一种“跟骨垫”将后跟垫高,使脚掌受力点前移,减少后跟韧带的拉力,帮助韧带尽快恢复。

脚后跟疼的原因有很多种,平时注意保暖可以热敷或用热水泡脚,也可能是站的姿势不对引起的。如果站立时把身体的重心放在脚后跟上就会引起脚后跟疼。

建议去拍一张片子,如果拍片有增生,那么就是因为增生引起的疼痛,越来越痛,有可能骨刺增大吧。

足跟痛的保养方法有:1、休息;2、选择厚底、鞋底不能软、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应用软垫,如硅胶制成的跟痛垫,保护足跟减轻摩擦;5、功能锻炼。

治疗方面:1、理疗;2、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3、局部封闭治疗;4、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张力,减轻刺激,缓解疼痛。

你介绍一个成功治愈“脚后跟痛”的秘方:

用乌梅200克,加水浓煮30分钟,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温度适宜,泡脚。3--5次后可见效。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为治疗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浸泡足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反应。

其方药、治法如下:

1药用透骨草、威灵仙、寻骨风、丹参、当归、川芍、牛膝各30克,皂角刺、没药、玄胡、土鳖虫、红花各20克,加食醋2000毫升浸透后浓煎,滤取药液,乘温浸泡足跟半小时,并用力搓揉患处,早中晚各1次。每剂药可反复加热后使用2天。30天为1个疗程。轻者1个疗程即肿消痛止,重者坚持用药2}3个疗程内疼痛逐渐缓解、消失、行走自如。

2.浸泡法用陈醋1000毫升,加热至足可浸入的温度,浸泡患脚,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一般连用半个月,足跟痛开始逐渐减轻,持续1-2个月,司一望康复。也可用苏木、白附、麻黄、当归、川芍各30克,煎水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巧分钟,每日2次,有祛寒除湿、和而止痛之功。

3.熏洗砖烙法先将茂艾60克、乌梅15克加水煎取药汁,入盆内使热气上蒸,患足放于气上熏洗,井用衣物遮盖,等药液冷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上,趁热下压数分钟,每日1-2次,连续7天为一疗程。药液可用多次。也可取白芷、白术、防风各10克,用布包成一袋,在清洁水内浸泡10分钟左右;另取砖头一块,在平面上挖一凹窝,置炉火中烧红后取出;然后往凹窝内倒食醋100克,井将上述药袋放在醋砖上,随即将患足跟放在药袋上,约巧分钟即可;每日1剂,连用3-5剂,疗效显一著。

4.药膳法取鸡肉90克、川鸟6克、黑豆60克、红枣12克,洗净后同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3小时,至尝无麻辣感为度,随量饮用。适用于足风寒湿痹阻经络者。也可用羊肉90克(切块)、淫羊霍9克,枸祀了15克,洗净一起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至羊肉熟烂为度,调味即可随量饮用。适用于足跟痛偏寒湿者。

5.改变习惯每日踩鹅卵石5分钟,促使纤维组织软化,在海绵鞋垫的足跟处挖一洞,使行走时疼痛处小受压,也有利于疼痛缓解。治疗期间,还应适当休息,少走路,少弹跳,宜穿宽松柔软、轻便舒适的鞋。症状较重或经上述治疗未能奏效者,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引起脚跟疼痛的原因较多,临床上主要有:(1)跟腱周围炎;(2)跟骨骨刺;(3)跟骨骨膜炎;(4)跟骨下脂肪垫损伤;(5)跟骨骨折;(6)跟骨皮下滑囊炎(7)跗骨窦软组织劳损;(8)跟骨结核、肿瘤等。

足跟痛的保养方法有:1、休息;2、选择厚底、鞋底不能软、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应用软垫,如硅胶制成的跟痛垫,保护足跟减轻摩擦;5、功能锻炼。

治疗方面:1、理疗;2、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3、局部封闭治疗;4、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张力,减轻刺激,缓解疼痛

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人的脚后跟由33个关节和100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同时,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后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脚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承受着人的整个体重,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脚掌受力均匀,使韧带得到适当的放松。但是,有的制造商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内部结构上偷工减料,导致鞋内的构造不能有效地支撑足弓,力量集中于脚掌的某一部分,这样会加大韧带的压力,使韧带更容易发炎。

因此,要保护好脚后跟,首先要挑选质量合格的鞋,特别是运动鞋;同时注意不要让脚过度疲劳。有的人由于工作需要,例如售货员,每天站立的时间较长,则可以采用改变站姿的方法,前倾和后倾站立相交替或者时而扶着柜台放松一下脚关节,以防止韧带的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脚跟已经有了疼痛发炎的现象,就应该停止运动,让韧带充分休息。还可以采用一种“跟骨垫”将后跟垫高,使脚掌受力点前移,减少后跟韧带的拉力,帮助韧带尽快恢复。

另外,现在认为一般是与跟部的骨内压增高有关系,现在有脚跟疼痛患者,骨科常常采用一种钻孔减压的办法,但是有些并不是骨内压增高,现在中医说的肾虚的人,也会出现这个脚跟疼痛的现象,特别是有些女性,或者产后,或者有些比较长的体质比较差的人,容易出现脚后跟疼痛,这种疼痛中医说与肾虚有关。

回答者:一代宗师 十四级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给你介绍几则成功治疗“脚跟痛”的秘方:

1)取乌梅200克,加水浓煮30分钟,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温度适宜,泡脚。

2)用肥猪肉,酒适量。肥猪肉切片,蘸热酒敷患处。

3)取复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水汁备用,待稍温后浸泡患处20分钟,先熏后洗,1日2--3次,1剂可用2日。

4)用威灵仙5--10克(捣碎)、陈醋适量。调成膏状,备用。先将患足浸泡热水中5--10分钟,擦干后将药膏敷于足跟,外用布绷带包扎。晚上休息时,可将患足放在热水袋上热敷。每2天换药1次。

5)取五味子12克、乳香12克、牛膝20克、白酒适量。前三味共研细未,调拌白酒,外敷贴患处。

6)用白芍药30克、怀牛膝15克、甘草10克、元茴3粒、白酒及醋各30--50毫升。前3味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药渣加元茴再煎,沸1--2分钟后加入白酒及醋,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剂,7日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

回答者: 大学士 十七级

脚后跟疼的原因有很多种,平时注意保暖可以热敷或用热水泡脚,也可能是站的姿势不对引起的。如果站立时把身体的重心放在脚后跟上就会引起脚后跟疼。

建议去拍一张片子,如果拍片有增生,那么就是因为增生引起的疼痛,越来越痛,有可能骨刺增大吧。

足跟痛的保养方法有:1、休息;2、选择厚底、鞋底不能软、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应用软垫,如硅胶制成的跟痛垫,保护足跟减轻摩擦;5、功能锻炼。

治疗方面:1、理疗;2、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3、局部封闭治疗;4、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张力,减轻刺激,缓解疼痛。

你介绍一个成功治愈“脚后跟痛”的秘方:

用乌梅200克,加水浓煮30分钟,去梅,加白醋100克。待温度适宜,泡脚。3--5次后可见效。

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着的肌肉、韧带随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拉而引起的骨科疾病,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又称“跟骨骨刺”。

治宜宜肝健脾,疏通经络,祛寒以除湿,和血以止痛。

1:处方: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

用法:药研细末,置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

疗效:用药5天见效,有效率达100%

2:内服处方: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枸杞、归尾各9克,汉防己、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

服法:水煎,日1剂,服2次

外洗处方:皂角60克,人发16克

用法:药用水煎,去渣取液,浸泡患处,日两次,浸后用三棱针在患足后跟正中线,红白肉际处扎2.6-3.3厘米深,捻转留针30分钟,日1次

疗效:内外兼治3-5天,有效率达100%

治脚跟痛

生白芍120克、生甘草30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500毫升,滤取药液内服。然后将药渣倒入盆内,加入开水3000毫升,搅拌后,熏蒸患足,待水温适宜时再泡洗患足至水凉。每日1次(用药1剂)。

 

 

中医治疗跟痛症

1、治跟痛症(气血瘀滞)方:

处方:黄芪、威灵仙、白芍各20克,桃仁、川牛膝、当归、川芎、延胡索各12克,鸡血藤25克,红花、乳香、没药、土鳖虫、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用于治疗跟痛症,中医辨证属气血瘀滞型。症见痛处固定,呈刺痛,晨起足跟着地时疼痛明显,行走后可轻度缓解,再休息后可明显减轻或完全缓解,患侧踝关节周围常可见瘀斑,舌质暗或有瘀点,脉弦涩。

2、治跟痛症(肾气亏虚)方:

处方:熟地、鸡血藤各25克,枸杞子、补骨脂、菟丝子、独活、当归、桑寄生、怀牛膝各12克,杜仲15克,白芍20克,淫羊藿、山茱萸、巴戟天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补肝肾,通络止痛。可用于治疗跟痛症,中医辨证属肾气亏虚型。临床症见患者疼痛位于跟骨内侧,呈钝痛,行走时疼痛加重,或伴腰膝酸软无力,或耳鸣,舌质淡,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涩。

3、治跟痛症(寒湿痹阻)方:

处方:麻黄5克,熟地、薏苡仁、鸡血藤各25克,白芥子10克,当归、川牛膝各12克,木瓜、鹿角胶各15克,制附子、通草、肉桂、桂枝、炮姜各6克,细辛3克,蜈蚣2条,炙甘草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经散寒,祛风除湿。用于治疗跟痛症,中医辨证属寒湿痹阻型。症:见呈酸困样痛,痛处较弥漫,休息或足部受凉后疼痛明显,适当活动或足部保暖后可缓解,伴肢冷,食欲不振,乏力,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跟痛症俗称足跟痛治疗方法  

跟痛症俗称足跟痛,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疼痛,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刺。多发生于中老生人。外用三味中药治疗足跟痛48例,方法简单,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治疗48例,年龄42~81岁,平均 62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36例;左足18例,右足20例,双足10例;有明显外伤史者21例。

治疗方法

处方:

吴茱萸、五味子、花椒各10 克(此为单足跟痛的药量,如双足跟痛的药量需加一倍

用法:

上药共捣成粗粉,平摊于洗净的鞋垫之足跟部位,以致密布料覆盖,周边缝严。将鞋垫置于质地柔软的鞋内,穿着行走。7天更换鞋垫1次。一般1次见效,2~3次即可痊愈。

方解:

吴茱萸散寒止痛;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滓敛汗,固精止泻;花椒有温暖强壮作用。

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无自觉症状;好转:自觉症状减轻,休息后疼痛缓解;无效: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短期内症状复发。疗效:治愈32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

体会

本方具有消肿散结、散寒止痛、益肾壮骨作用,外用治疗中老年人跟痛症可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特效治痛贴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特效治痛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一种多性能特效膏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腰椎病、坐 骨神经痛、关节积水、肩周炎的多性能特效膏药。
背景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由于肝肾亏虚,风、寒、湿乘虚而入,侵袭经络所引起的风 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腰椎病、坐骨神经痛、关节积水、肩周炎的患者在疼痛中受尽折 磨,这些患者有的有病乱投医,没有特效疗方,有的买了药当时服用后病情有所好转,但是, 停了药稍过后,又照样疼痛,这样既浪费了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的钱物,又不能减轻病人 的痛苦。为此,经过本人反复研究,合理配伍,多次临床试验,经过多年研究验证,终于研究 出这种多性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由寻骨风,透骨草,川芎,爬山虎,秦艽,乳香,没药,牛膝,土 元,血竭,元胡,何首乌,杜仲,骨碎补,金荞麦,茜草,刺五加,海风藤,徐长卿,千年健,凤仙 草配伍而成的,在芝麻油中熬制、在凉水中浸泡后贴敷于患处的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 炎、颈椎、腰椎病、坐骨神经痛、关节积水、肩周炎的多性膏。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方案是寻骨风40克,透骨草40克,川芎50克,爬山虎50 克,秦艽4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牛膝50克,土元50克,血竭40克,元胡40克,何首 乌60克,杜仲60克,骨碎补60克,金荞麦60克,茜草30克,刺五加60克,海风藤50克,徐 长卿50克,千年健60克,凤仙草60克,总重量2市斤,香油3. 5市斤,广丹1. 4市斤为一剂 量配料,制做时先把香油下锅烧沸再下药炸成炭状,把药渣捞出下丹,熬制到滴水成珠为成 起锅,把制成的膏药放到凉水中浸泡7天去火毒,贴用时不燥皮。药理分析寻骨风、透骨草、爬山虎、秦艽、千年健、海风藤、徐长卿药理功能追风散寒、祛风除 湿,舒筋壮骨治痛,乳香、没药、牛膝、土元、血竭、元胡、茜草、金荞麦、川芎、凤仙草药理功能 活血化瘀、消肿定痛、舒筋活络,祛瘀生新。何首乌、杜仲、骨碎补、刺五加药理功能补肝肾、 舒筋壮骨、舒通经络、活血治痛。本发明特征是传统的膏药配方多用辛温宜散,走而不守之药,药力难以持久,制成的膏药给患者 治病时贴着有效,稍过后膏药揭了病又复发,本发明多性膏与益肾壮督之品伍后,其药力得 以加强,使用本发明膏药治病一次比一次轻,直到治愈,疗期短,费用低。效果在临床试验中,本发明人体容易吸收,较快的促进血液循环,一般24小时内即可 显示效果,一贴7天明显见效,治疗风湿病故有治风先治血,血和风自灭之说,局部血液循 环正常了,风、寒、湿自然而愈。
在治疗骨质增生方面,具有直接软化骨刺,消除增生的作用,使骨刺和骨质增生部 分吸收溶解,恢复骨关节的平滑和灵活性,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了骨质增生。在治疗内科疾病方面,通过毛细血管深入病灶,消除局部炎症,具有活血化瘀、舒 通经络、祛瘀生新、修复病灶,促使局部血液正常循环的作用,本发明能使长期服用中西药 难以治愈的胃病,喷门炎、胆囊炎、乳腺增生、心脏病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是一种对人体没有 毒副作用的益世良方。在多次实验中,对颈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关节积水、风湿、类风湿性 关节炎的治疗轻则2-3次治愈,重则4-6次治愈,治愈后不复发。胃病3-5次治愈。喷门炎 1-3次治愈,胆囊为1-3次治愈,乳腺增生3-4次治愈,心脏病3-5次治愈。
具体实施例方式1、本村村民吴学志多年寒气腰痛,于2004年夏季使用本发明多性膏一贴,一个月后 他说,你这膏药效果真不错,这一次治好了我几十年的腰痛病,至今没有复发。2、河南省唐河县城东岗51油田基地李碧英女64岁,于2005年11月10日,使用 本发明膏药,治疗颈椎4、5、6、7节增生曲度变直,颈部活动受限,不能左右转动,本人并患 有腰椎间盘突出,双侧坐骨神经痛,压迫腿部神经,走路困难,从上到下疼痛难忍,用本发明 多性膏同时治疗,分别各4次治愈,病愈至今。3、河南省唐河县古城乡古城街人仝兆珍女64岁,颈部经县医院拍片检查,5、6、7 节增生,5、6节椎管变窄,颈部向右弯,听本人说已二十多年病史,压迫手部神经手麻,双侧 肩周炎和颈部疼痛难忍,多方求医,医治无效,无法解除病疼痛苦,于2005年10月29日,求 治用本发明多性膏治疗,分别贴用5次治愈,病愈至今。4、河南省唐河县毕店镇刘洼村李英女36岁,因自家门大门楼倒砸伤腰部,在其它 医院治疗45天后,未见效果,局部还出现积水现象,使用本发明多性膏4次消除了积水,病 愈至今。5、河南省唐河县古城乡古城街曹林男56岁,2004年秋因感冒在一诊所治疗病愈 后,感觉胃口难受,经诊断他患上了喷门炎,三个月求医治疗未见效,本人求治使用本发明 多性膏治疗一次,他的喷门炎即愈。6、河南省泌阳县高店乡李玉芝女60岁,2005年9月患胃病,肚子张得连腰都不能 弯,经南阳市卫校医院做胃镜检查属胃粘膜脱落,多方医治服用中西药无效,使用本发明多 性膏三贴,病愈至今。7、河南省桐柏县双河油田工人范娜女46岁,2005年患乳腺增生,胆囊炎、胃病,经 常服用中西药难以治愈,用本发明多性膏两个月,乳腺增生治愈,胆囊炎、胃病随之自痊愈。8、河南省唐河县城文峰路南段,王强,男65岁,患冠心病,2006年春季使用本发明 多性膏贴敷三次,病愈至今。
权利要求
多性膏,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腰椎病、坐骨神经痛、关节积水、肩周炎的多性膏,其特征是多性膏是由寻骨风40克,透骨草40克,川芎50克,爬山虎50克,秦艽4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牛膝50克,土元50克,血竭40克,元胡40克,何首乌60克,杜仲60克,骨碎补60克,金荞麦60克,茜草30克,刺五加60克,海风藤50克,徐长卿50克,千年健60克,凤仙草60克,总重量2市斤,香油3.5市斤,广丹1.4市斤为一剂量配料,制做时先把香油下锅烧沸再下药炸成炭状,把药渣捞出下丹,熬制到滴水成珠为成起锅,把制成的膏药放到凉水中浸泡7天;使用时将多性膏加热至软化,先涂抹到布片中间,然后将有药物的一面敷到人体上相关部位。
全文摘要
多性膏,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腰椎病、坐骨神经痛、关节积水、肩周炎的多性膏。由寻骨风40克,透骨草40克,川芎50克,爬山虎50克,秦艽4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牛膝50克,土元50克,血竭40克,元胡40克,何首乌60克,杜仲60克,骨碎补60克,金荞麦60克,茜草30克,刺五加60克,海风藤50克,徐长卿50克,千年健60克,凤仙草60克,总重量2市斤,香油3.5市斤,广丹1.4市斤为一剂量配料,制做时先把香油下锅烧沸再下药炸成炭状,把药渣捞出下丹,熬制到滴水成珠为成起锅,把制成的膏药放到凉水中浸泡7天;使用时将多性膏加热至软化,先涂抹到布片中间,然后将有药物的一面敷到人体上相关部位。
文档编号A61P19/02GK101837081SQ20091006449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7日
发明者刘贵明 申请人:刘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