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风露立中宵:古代的医生 / 罗大伦 / 第61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3:54:47

古代的医生共126页    
   作者:诗画书三绝 回复日期:2008-8-28 0:55:57 
  ==============
  兄弟你好!
  是啊,肾阳虚也有口渴的现象,是水气不能上蒸的缘故,很多网友问我肾阳虚和肾阴虚的区别,基本的区别是这样的,肾阴虚,以干、热的症状为主,比如眼睛干、口干,耳鸣,舌质是红色的,舌苔比较薄,脉搏跳动得较快,手脚心容易发热,腰膝酸软,大便容易干,尿黄色的多;而肾阳虚则表现出许多的冷、湿的表现,比如舌质是淡白的,舌苔可能厚腻,下肢怕冷,腰膝怕冷风吹,夜尿多,总是喜欢睡觉(或者有此种感觉),容易泻肚子,大便中食物不消化,肚子怕冷,等。
  但是肾阴与肾阳是互根的,要补肾阳,应该在补肾阴的基础上,比如金匮肾气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很少一点的肉桂和附子,其实量很少,但可以起到阴阳互化的作用。
  大家在附近找中医的时候,可以观察一下这个医生的患者的反应,如果患者很多,又多是满意而归,则比较可靠,这是个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大家可以参考。


作者:罗大伦 提交日期:2008-08-28 15:55  
         看了唯肝有癌君发的病例,赞叹一下,唯肝诊断准确,让人佩服,这个医案提醒做医生的,一定要思考全面,否则容易犯错误,根据患者的这些症状就考虑到有艾滋病的可能,这的确是一个全面的思考,实在是负责任的表现。
  这种事很多,比如有患者主述胃痛,大家都想着如何开调脾胃的药,但一个负责医生做了腹诊,一按肚子已经有反跳痛了,最后是个阑尾炎,所以考虑不全面就会耽误事的。
  无论从中医的角度还是西医的角度,都要全面考虑,才是好的医生啊。
    作者:桂枝香飘 回复日期:2008-8-28 23:00:27 
    提醒大家谨慎使用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原因如下:
    1.目前的药材不都是地道药材,也和古代制药工艺有区别,药效不可靠;
  ==============
  关键是要对证,但是现在生产的药也可以,比如现在的金匮肾气丸(就是实际的济生肾气丸)我在临床中经常用,效果还是不错的,患者反应“力量非常的大”,比如有夜尿多到五六次的患者,肾阳虚,服用一两次后就改善了,我体会反而比真正的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效果好。又有长期足根痛的患者,肾虚的,交替服用六味和金匮,几次就不再疼了,这都说明它补益的力量是很好的。
  因为方子中有熟地,所以有的人脾胃功能弱,经常服用六味会觉得胃中闷,这样的人就需要边调理脾胃边服用了。
  茯苓去水湿,并不会泻真阴,水湿去则真阴才能保存。
  但是的确无论什么药,都不是自己就可以买了服用的,需要到附近找个好的中医,判断一下身体的情况,然后再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这很关键。

-
作者:罗大伦 提交日期:2008-08-29 11:23  近期工作总结
  
  在这场规模很大的瘟疫过去以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吴鞠通同志的近期表现吧。
  吴鞠通同志在这场战役表现良好,据他在《问心堂温病条辨自序》中说“幸存活数十人”,也就是说治愈了几十人,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了。一般在我们的想像中,似乎是只要有一个名医存在,一场声势浩大的瘟疫就会被全部扑灭的,这基本是想像,实事上,一个医生能够治疗好周围的人就已经很不错了,当时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医疗制度,好的治疗方法还不会马上被政府拿来研究然后推广。相反,实际上很多推广工作都是医生自己去做的。所以根据吴鞠通同志的良好表现,我们可以给他打出一个很高的分数了。
  这次治病,就好比是诸葛亮初出茅庐打的第一仗,对于诸葛亮的同事们来说,开战前大家觉得这事儿特可疑,一个读书人,能打仗吗?打完了仗,服了;同样的问题适用于吴鞠通同志,苦读了十七年的医书,这些理论上的东西都有用吗?到底能治病吗?结果,正是这一仗,打出了威风,打出了信心,打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
  现在让我们来开一个现场研讨会吧,会议的题目就是论吴鞠通同志在1793年瘟疫治疗中的表现。
  首先,我们肯定吴鞠通同志的表现是不错的,这主要体现在他的理论功底太深了,真的,您翻遍中医医史,几乎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人,苦读了十七年的理论书籍,然后才大规模地治病,这,都是什么打法儿啊?像他那么一个认真的人,如果苦读十七年的话,那应该是满肚子的学问了,这从他在这次瘟疫治病的治疗方法中可以看出,通常我们治疗瘟疫都会找出一个基本方法(因为瘟疫的病情就有相似性),这个方法也经常会是一个方子,比如李东垣开出的普济消毒饮子,但吴鞠通这个却不同,他治疗这些瘟疫虽然治疗方针都是以清透为主,但是治疗方法却变化多端,就像水一样,随弯就弯,跟着病情变化,正如《吴鞠通医案》的编著者在总结这次瘟疫治疗时说的那样:“今于其证中之有证者,先生则法中之有法……真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总之,这次战役我们可以放心了,就凭着这十七年医书的功底,吴鞠通同志已经是一个高手了。
  其次,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不足的地方,使劲的吹捧一个同志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那我们就骨头里挑刺,找一些让我们困惑的地方吧。
  前面我们说过了,这吴鞠通治疗瘟疫,怎么用的都是张仲景治疗伤寒的方子啊?什么承气汤、白虎汤的,不但是张仲景的,还有张景岳的玉女煎什么的,虽然给人家修改了一下,但那也是人家的方子啊,你吴鞠通自己的方子怎么没有几个呢?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吴鞠通在治疗这次瘟疫的时候,他的学术思想处于一个什么时期呢?
  让我来给各位揭示一下吧!
  原来,各位要理解,这是吴鞠通在苦读了十七年医书之后的第一次大战,此时的他,满肚子都是学问,自己的治疗思想也已经基本有了一个雏形,但无论怎么说,还是刚刚开始全面走向临床,所以还是很谨慎,所用的方法也都是成法,我给各位做个比喻,这就好比是一个武功高手,刚刚练成了无数的套路,但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门招法,遇到了敌人,那就这招适合形意的就用招形意的,那招适合通背就用通背,又来一招适合用地趟就用地趟拳,总之都是别人的招法,但也把敌人打败了,等到有一天,这位把所有的招法都融汇到自己这里了,那他就创出了自己的迷宗拳,那就是顶尖的高手了。
  我们看吴鞠通后来的诊病医案,则可以看到他已经是天马行空了,好多方剂都是自己创立的,那就是随证立法了。
  吴鞠通创立的方子很多,其中一些成为了至今仍在使用的名方,比如银翘散,现在我们药店里面卖的银翘解毒丸就是根据这个方子弄的;安宫牛黄丸,现在也根据它整理出了成药,还有一些比如桑杏汤、杏苏散的,都是临床常用的方子,我们以后再讲。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药厂在挖掘古方的时候,总是把古方的名字给修改一下,比如缪希雍的“资生丸”,在被某药厂生产的时候就变成了“补益资生丸”,这样这个药就变成该药厂自己的东西了,因为他可以说我和你的古方不一样啊,名字不一样,里面的药的份量我也调整了啊,这个方子从名字到方剂都是我自己的啊,这叫差异化销售,但是这给我们寻找药物设置了障碍,许多网友问我怎么找不到资生丸,我到药店一看,把名字给改了,实际还是那个东西。
  
  吴鞠通在这个时期对药物的使用还在不断地探索着,他对自己读到的书中的理论进行着不断的尝试,这里面有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在他的《吴鞠通医案》里,是他治疗自己的疾病的过程,很短,所以很多人看的时候忽略过去了,但是这个医案却反映了吴鞠通在这个阶段是怎么进行实践的。
  现在让我们来赏析一下吧,各位先有个思想准备,别吓着自个儿。
  那是丁巳年(公元1797年)的六月十三日,北京的六月已经开始热了,刺眼的阳光照射在城墙上,散射出慵懒的光线,街头一些开店铺的商贩都躲到了遮棚的阴影下,以取得一丝凉意。
  吴鞠通这一年已经四十岁了,四十岁,对今天的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开始走下坡路的年龄了,但对某些古人却还似乎是事业的开始,朱丹溪在这个年龄还没有遇到罗知悌呢,吴鞠通也才刚刚走出书斋,开始自己的行医生涯。
  很不巧的是,今天吴鞠通自己也患了外感病,他先是被毒辣的太阳暴晒了一次,受了暑邪,然后又被风吹到,受了风邪,总之是病了,什么症状呢?是“大汗如雨,恶寒不可解”。
  估计这是很多人在感冒的时候都会遇到的,一般我们会难过地躺上两天,严重了去医院打点点滴,反正七天以后如果不引起肾炎或者心肌炎什么的,那也就好了。
  吴鞠通同志却不这么想,吴鞠通同志认为,自己实践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挽起袖子,开始拿自个当作小白鼠,做起了试验。
  吴鞠通分析,这是个桂枝汤证啊,那么这个桂枝汤的疗效到底如何呢?(桂枝汤,《伤寒论》中的方子,用来治疗营卫不和之太阳中风证)
  看来吴鞠通同志也曾经思考过桂枝汤的疗效问题,对于桂枝汤治疗感冒,很多医家有疑问,就是说用了以后疗效不是很确切,后来清代一个医家叫王清任的把话说得更绝,他说认为桂枝汤从古至今未见治愈一人(这话当然是太绝对了,应该批评)。
  吴鞠通也疑惑啊,怎么办,疗效如何,用实事来说话嘛,于是就给自己开了付桂枝汤,其实桂枝汤的组成特别的简单,就是桂枝、芍药、炙甘草,三味药,再加上大枣、生姜,有的人称它为酸辣汤,酸的是芍药,辣的是生姜,大枣和炙甘草都甜甜的,总之这个汤不难喝。但是我们平时开的药量是多少呢?我们桂枝也就开个九克、十几克的,芍药的量与此相似,但是吴鞠通同志本着科研要严谨的原则,开了一个量比较大的方子,“为君之桂枝用二两”,就是用了六十克的桂枝,这么个开法儿就比较的火爆了,搁现在有的药店都不能给抓药。
  结果是,喝下去以后,“毫无效验”。
  吴鞠通就纳闷了,难道大家说的都是真的?难道桂枝汤对太阳中风证确实没有什么效果?不会啊,仲景方子个个疗效惊人,怎么唯独这个《伤寒论》排第一的桂枝汤会没有效果?
  于是,吴鞠通显然怀疑到了剂量上,其实《伤寒论》中方子的剂量问题一直到现在还在讨论,原来的方子张仲景标注的份量是: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后世医家认为汉朝的重量单位和现在的不一样,所以桂枝三两也就给改成了三钱,也就是九克,实际情况是,有些轻些的病疗效还是可以的,但救急的重病就不行了,总是没有效果。
  这个困扰也降临到了吴鞠通的头上,搞的吴鞠通同志的头老大,怎么办?这个问题可不能绕过去啊,一定要解决,这涉及到自己对张仲景教授的信任问题。
  吴鞠通还真不是一般人(一般人都干不出这种事儿),他擅自决定,更改试验计划,加大药物的投放剂量(这是置小白鼠的生死于不顾啊),加大到什么程度呢?桂枝用八两。
  对,您没看错,桂枝用了八两,一般人用三钱,他用八两,这个份量已经是骇人听闻了,从古至今,据我所见,这么对待自己的,除了吴鞠通,没有第二人。
  结果怎么样呢?吴鞠通自己记录到:“服半贴而愈”。
  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付药只服用一半,病就好了。
  也就是说,吴鞠通这次起效的药量是桂枝四两,一百二十克。
  从此吴鞠通对用药的药量有了新的了解,这是从他的自身体验得来的。
  后来,在他写《温病条辨》的时候,把桂枝汤列在了开首第一方的位置,但是用量并没有那么巨大,而是用了桂枝六钱。
  
  可见,吴鞠通等温病学家们并不是排斥经方的,相反,他们个个都是经方的高手,他们充分地理解了经方的精髓,又加以发挥,发展了中医对于温热病的治疗理论,其功伟矣。
  好的,这次吴鞠通瘟疫治疗研讨会就开到这里,咦?怎么不见了吴鞠通同志?
  噢,原来,他早就来到了外面,自己在那望着星空呢。
  “吴鞠通,你在想什么呢?”
  吴鞠通:“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那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吴鞠通:“是啊,当年在父亲灵前发誓的情景记忆犹新啊!”
  “……”
  吴鞠通:“今天,我终于成为一个医生了!”
  “医生,这个称号,对你真的那么重要吗?”
  吴鞠通:“是啊,你是不会理解的。”
  “回屋里去吧,大家都等着你何茶呢。”
  吴鞠通:“你自己回去吧,让我独处一会儿。”
  “好的,保重。”
  
  夜很深了,吴鞠通独立阑干,眼泪纵横。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77492/61.html

医生的职责(打古代人名) 谁知道古代医生张宗景的照片啊? 我国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 为什么古代医生叫杏林高手 古代有女医生吗? 谁能告诉我古代医生的称谓,还有各自的级别! 古代外国的医生是用什么药给病人治病的? 古代医生(郎中?)是一个受尊敬的职业吗? 为什么管医生叫大夫?和古代的大夫(官职)有关系吗? 言情小说:关于一位女医生在一影视城被一古笛带回古代,知道书名的告诉我~~ 古代医生手术如何消毒,防止感染? 古代第一面镜子是谁做出来的,玻璃又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为什么古代的皇帝登基后的年号第一年都叫元年? 热血江湖 医生第2个气功 包不包括 加血啊(第2个是减少使用武功的内功) 急找一本穿越时空的言情小说讲的是一个女医生在一次房子中穿越时空到了古代... ... 请问医生为何又被称为"大夫",此大夫与以前古代的大夫一职有何关联? 悬赏!求超级医生3的第1章过关流程! 注射乙肝疫苗第三针的时间应距离第二针几个月?有医生说一个月,有医生说六个月,哪个方案更好一些? 急!!!!!柯南漫画第7集讲月光的,最后中尉医生留下的暗号是什么意思啊????? 《豪斯医生》第19集KIDS里那个小女孩患的叫做TTP的是什么病啊 古代有晕月吗,古代的一年是多少天? 我过古代第一部数学是什么?有那些内容? 六年级寒假作业第74页的第4题 初一寒假园地第24页的第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