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对王牌美国 百度云:温州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10:30
温州古称“瓯”,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就有原始瓯人繁衍生息。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拆临海郡南部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置永嘉郡,郡治设在瓯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区),是温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  从本报第251期的“温州力量”专题报道中,温州的渠道力量可见一斑。销售网络确实是温州企业制胜市场的一大利器,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来自温州另一端的力量,那便是生产集群,这种力量的威力远远超过了渠道的力量。因为这种力量足以改变政府的决策;因为这种力量成就一个产业也可以毁掉一个行业。这种力量之所以恒久,是因为有一种文化在支撑;这种力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有一种精神在传扬!这种力量之所以恒久而强大,是因为有一个价值观在支配!这种文化叫“老板”,这种精神叫“团结”;这种价值观叫“赚钱”!温州人之所以有老板情结,是因为渴望成功;温州人之所以团结,是因为他们领悟五个指头紧握的力量;温州人之所以想赚钱,是因为他们坚信赚钱才是硬道理。温州人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瑕疵,他们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一个值得各行各业持续关注的群体,包括媒体。
总策划:吴正喆
执行成员:宋定龙  陆祖慧  陈再明  胡建军  姚敏浩 丁声发  黎志芳  唐斌 谌贻智  马荣奎   钟天云  孙鹏
版式设计:杨小连   实力雄厚的温州(一)
作者:    人气:275    时间:2007-6-30    加入藏书架引言
温州,一个三江汇海、五龙入流的风水宝地,一个饱经历史沧桑的河滩平原。因其依山傍海,江河纵横,自古来台风暴雨、海啸潮汐常将洗劫,让居于此、活于此的先民千百年来历练了无比的坚毅、无比的柔韧。由于资源相对溃乏,自然灾害雪上加霜,所以这里的先民不得不离乡背井、以物易物以求生存之道,故而温州人自古便以“善贾”而闻名。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适逢机遇三十年,他们想尽千方百计、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赚回千金百银,用一步一个带血凝汗的脚印,以货郎鼓、棉花弓、针线包、五金用具、磨刀凳、补鞋摊和数十年、两代人的辛苦创造了当代中国的经济神话;一个经由奴役到压制、由压制到压抑、由压抑到解放、由解放到盲目、由盲目到疯狂,既而从低廉伪劣横行无忌再到觉醒的创业奇迹,温州鞋、温州钮扣、温州五金机电、温州服装、温州灯饰五大经济支柱犹如五条巨龙一跃入海,引领了时代经济潮流。
  就在这短短的三十年里,这一群恋乡而不恋土的温州人在天下人面前写就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温州——到2007年4月止,温州人口袋里标明的流动资金已经超过6000亿人民币、温州人已经建立了一个遍布全球的庞大商业信息网络、温州这一地理品牌直接影响了整个中国,甚至标榜世界。
灯饰,作为温州最早兴起的支柱产业之一,虽然于1999年起成产业群地迁入中山古镇,但温州灯不仅在中国照明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更重要的是造就了在当今中国灯饰市场上三分天下的温州灯商,他们并不因为温州灯饰产业的跌落而跌落,而是勇敢地充当了当代中国五湖四海灯市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以他们“宁愿睡地板,也要当老板”的创业精神,支撑起了当代中国灯市。因此,他们的创业历程和历史功绩应当记入中国灯饰发展史册——请看本报“温州力量”特别报道。
背景
温州历史沿革
温州古称“瓯”,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就有原始瓯人繁衍生息。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拆临海郡南部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置永嘉郡,郡治设在瓯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区),是温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温州一景——温州大学校园
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建国后,改称为温州地区行政公署。其后,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
温州地理位置
温州地处中国大陆环太平洋岸线(约18000公里)的中段,浙江省东南部。全境介于北纬27.03°-28.36°、东经119.37°-121.18°之间。东濒东海,南接福建,西及西北部相依丽水市,北和东北方接壤台州。
温州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187平方公里。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梯形倾斜,绵延有洞宫、括苍、雁荡诸山,山脉之间的溪流纵横,齐入东海。位于温州东部的温瑞平原、瑞平平原,其间河道纵横交错,瓯江、飞云江、鳌江三江归流。自梅岙以下,河床渐宽,左纳楠溪江入海。
温州海岸线长达355公里,以琵琶门为界,北为泥岸间有岩岸,南为岩岸。温州共有岛屿436个,多为雁荡山脉延伸部,海岸线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因为地处温桥岭南,“虽隆冬恒燠”,故名温州。但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影响,温州一地台风、暴雨、大潮等频繁发生,是易灾多灾地区。
温州人文
温州统计人口有750万人,但有160万人在全国各地,有50多万在世界各地,在海内外建立了170多个专业市场和40多万个销售网点,建起了众多的温州城、温州街、温州村、温州店,“放大”了温州经济。
历史上的温州曾经产生了留名青史的“永嘉学派”,养育了一代军事家、战略家刘伯温,更是近代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但要谈及温州人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力,放眼当下,堪称前无古人。
让我们从如下只言片语去领悟温州特殊的人文文化吧——
温州人的愿景:人人想当老板。
温州人的名言:家家有项目,家家有老板。
温州人的生意经:打拼靠自己。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去开拓。”
用温州人的话来说,温州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是全民皆商的开放战略:在外跑供销的——天兵天将,在家搞家庭副业的——杨门女将,剩下来的——虾兵蟹将。也有人把务工经商的称为“5471”部队(即青年、党团员),在家搞副业的称为“3861”部队(即妇女、儿童)。
2003年10月13日,温州市委书记李强在温州商人与温州人精神论坛上用四句话概括了温州商人的特点。
一是恋乡不守土。温州750万人口,每5个人当中就有1个在外地经商,他们生活在别处,成功在他乡,建立了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
二是敢冒知进退。温州人胆大包“天”,胆大包“地”,胆大包“海”,开拓创新意识很强。
三是自信不自满。温州人不仅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而且能够做成别人不容易做成的事情。他们做事比较理性、低调和务实,对自己的事业的成功不爱炫耀,对自己拥有的财富不做宣张,而且非常注重自身学习。
四是重利不守财。温州人特别能吃苦,只要有钱赚,最苦最累的活也愿意干。但是,温州人不是把赚钱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富起来的温州人也把回报社会作为一种追求,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
遍布天下的温州商会
温州商会已经有100余年的历史。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左右),温州商界人士为“保卫商业,开通商情”,成立了温州历史上第一个区域性的商人统一组织——温州府商会。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于1955年1月成立了温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经批准于1990年9月建立了温州市总商会。温州夜景
  温州人抱团走天下,所以温州商帮也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力量,温州商帮网络的标志情组织就是遍布天下的温州商会。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温州商会可以调动的温州资本已经高达5000亿人民币,而事隔三年的2007年上半年,温州商会可以调动的温州资本已经超过6000亿人民币。
  据“中国温州商会网”统计,目前温州商会遍布全球,仅国内大大小小的温州商会就多达147个。
在今天的中国,只有温州人才拥有如此遍布全国各地的商会组织,也只有温州商会才能够调动动轨成百上千亿的资金,所以近年来温州人所到之处房价飞涨、铺租飞涨,堪称中国三大都市的北京、上海、广州房地产价格也无法逃出温州人的炒作掌控——可怕的温州人!可怕的温州力量!
栏目主持:吴正喆
责任编辑:陈再明
版式设计:杨小连
责任校对:秦  蓁
终    审:姚晓宏
邮    箱:xband@xband.cn  谋求再度辉煌的温州灯具产业
作者:    人气:254    时间:2007-6-30    加入藏书架  文/图  胡建军
温州作为国内第一批改革开放试验城市之一,在近三十年来的开放与发展历程中曾经上演了温州鞋行业由盛而衰,然后痛定思痛、重新崛起的发展故事。那么,同样曾经是温州支柱产业的温州灯具产业会不会也在上演同样的故事呢?——享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温州人没有不敢做的事情。
温州灯具产业的兴起
温州的传统文化,一直有着“追求功利型”特征。温州人把物质看成是道德思想的载体,把通过辛勤劳动拥有物质财富看成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温州商人是一群神秘部落,他们往往能从没有市场处找出市场,从鲜为人知的边缘经济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温州人脑子里的想法比较独特,宁可做自己的小老板,也不原为别人打工。正是温州人的这种“宁为鸡头,不做牛尾”的创业精神和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揭开了中国灯具业的第一次辉煌。
当代温州灯具的起源,可追忆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恰逢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市场经济日渐活跃,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一种名叫架子灯、叶片花灯在温州矮凳桥问世,一下子就打破了照明市场球泡一统天下的局面。随后不少敢想敢做的小作坊相继诞生。据了解,当初的灯具以手工型居多,生产企业20余家,随着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灯具的款式也在不断变化。进入90年代,温州灯具开始风行全国。
据了解,1992年温州有灯具生产厂家200多家(包括生产零配件家庭作坊工厂),年产值过亿元。凭借这一产业优势,1993年4月,地处矮凳桥的温州东方灯具大市场乘势而生,并迅速成为全国的灯具批发中心。1997年到1998年,该市场成交额达到了30多亿元,温州灯具总产值也达到了50亿元,温州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灯具产业基地,东方灯具大市场则成为全国最大的灯具专业市场。
衰落源于定位低质量差
作为“中国第一家专业灯具市场”的东方灯具大市场曾经是温州的骄傲。但仅仅只经过5年的高速发展,温州灯具产业便于1999年开始迅速转入低迷。原因是当时的温州灯具产品定位低、质量差、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已经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消费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广东中山市古镇灯具业及其配套产业的迅速崛起,吸引了大批温州灯具企业,温州灯具产业因此步入消沉。
据了解,自1998年开始,就有四五家灯具企业南下古镇。到2002年“中国灯饰之都”落户古镇,更多的温州灯具企业把目光投向这块热土。截至2003年底,迁往古镇创业的温州灯具企业已达100多家。仅2003年上半年,就有50多家企业陆续挥师南下中山等地投资办厂或从事灯具销售。此外,当年温州矮凳桥灯具配件一条街上的许多经营户也成了古镇灯具配件城里的商户。温州灯具业不少行业人士坦言,古镇灯具迅速崛起与温州灯具衰弱有最直接的血缘联系,是“温州企业的灯光照亮了古镇的夜空”。
温州灯具如何凤凰涅槃?
综观温州灯具发展历程,导致温州灯具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点:其一、因土地成本、税收、劳动力等因素,使得温州灯具企业的赢利空间逐渐缩小;其二、温州灯具在经过几年高速发展面临产业升级时,却缺少完整的产业配套、领先的技术和人才供给,最重要的是企业很难扩大规模生产;其三、温州政府缺乏进一步扶持引导,没有建立起高端通道,使得温州灯具进一步做大、依托产业支撑、带动产业兴旺后续乏力;其四、配套产业的支撑力不够,工艺水平跟不上。由于温州产品电镀工艺落后,造成大量的产品必须到中山进行电镀,导致成本上升。而后部分企业索性整体外迁至中山,温州灯具由此没落。
因些,温州灯具有没有希望再创辉煌,关键在于创新、升级和发展,而温州目前在发展研发型、特色型、大区域型和外向型的四类企业方面有较大的前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温州市共有大小灯具及配套企业近200家,主要分布在温州市的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及南白象等地,主要生产工程照明、商业照明、户外灯、吸顶灯、电光源等,98%的企业均以外销为主。
过去已成为历史,只有把握今天,才能成就更美好的明天。事实上,早在温州灯具还一片红火的时候,温州市灯具商会就积极谋划更大的跨越。当时商会提出“在温州经济开发区征地500亩,兴建灯具生产基地,实现产业积聚经营”的方案,但没有形成行业共识,最后没有实施。
2005年4月由温州市政府领导带队的考察团在古镇召开座谈会时,就有不少温州灯具企业负责人提出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创业。为此,温州市政府在平阳规划了5000亩灯具产业园,以助温州灯企回乡“二次创业”。不管至今进展如何,至少当地政府和商会正在积极为想返乡创业的温州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此外,本土企业也开始发力,无论是从产品质量、研发能力、生产规模、销售网络、品牌意识都有了质的飞跃。2005年底,扬业电器有限公司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取了由国家质检总局领导颁发的“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奖牌,这意味着温州灯具业步入了一个新的起点。扬业电器总经理潘秀萍表示,要把获得“产品质量国家免检”作为新的起点,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将温州的照明事业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此外,九鼎照明、雄于科技照明等企业今年也在加速扩大国内市场销售网络,不断提高各自在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温州东方灯具大市场作为国内第一家专业市场,原先为了求生存而分租给家电城的经营户如今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大面积精品店、展示厅,不少国内知名灯具也重新“亮”出了品牌,批零生意红火。目前,市场店铺的开门率和出租率均达到100%,还出现了店铺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打开国际市场,该市场还在阿联酋开设外销窗口,开办了网上交易系统。
今天的温州灯具虽已失去往日光彩,但至今活跃在中国照明行业的温州商人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永不言败的精神力量,我们相信温州灯具产业一定会再度辉煌。
栏目主持:吴正喆
责任编辑:陈再明
版式设计:杨小连
责任校对:秦  蓁
终    审:姚晓宏
邮    箱:xband@xban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