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娱乐圈系统文:中国古代哲理故事*第四编 历史故事(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31:38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第四编  历史故事(十)

王守仁巧收弟子

王守仁,字伯安,明朝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因其经常居住在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王龙溪,字汝中,明朝的进士出身。王龙溪年轻的时候,非常的聪明,远近闻名,但他为人豪爽仗义,天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酒馆和赌场饮酒下棋,寻欢作乐,每每喝得酩酊大醉,输得一塌糊涂。

著名学者王守仁听说王龙溪是个难得的人才,又听说他整天游手好闲,出没于酒馆赌场之间,就想和他当面谈谈,并想收他为弟子,教他好好的读书用功,将来能够功成名就。可是由于王龙溪整日的和那些乌七八糟的人混在一起,像王守仁这样有谦谦君子之风的儒者是没有机会接近王龙溪的。经过冥思苦想之后,王守仁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来,他再也不找机会试图接触王龙溪了,而是每天让自己的弟子们学着玩棋赌博、饮酒作乐,像王龙溪那样游手好闲,把功课和学问都放到了一边。过了一段时间,王守仁派了一个弟子偷偷地跟踪王龙溪,这个弟子平日里就不喜欢读书用功,而是每天淘气玩耍,性情脾气比王龙溪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师傅让他们整天下棋饮酒时,这个弟子高兴得不得了,其它弟子没有一个在这方面比得上他的,师傅要派人跟踪王龙溪的任务大伙早就知道了,于是他就主动请缨,要求去跟踪王龙溪。他随同王龙溪来到一家酒店,要求与王龙溪一起赌博。王龙溪一看是个书生,大声的笑道:“你们这些迂腐的儒生,每日只会摇头晃脑的吟诗作对,舞文弄墨的,竟然也敢来和我赌博,看我不把你的老本全部赢光!”那个弟子说:“那我们就试试吧。”结果是王龙溪输了个精光。王龙溪觉得有些奇怪,心想,我整天的吃喝玩乐,下棋赌博,怎么会玩不过他呢?就问那人有什么高招。那个弟子说:“没什么,我们在老师家里天天赌博,下棋喝酒是经常的事情。”王龙溪听说如此,感到十分的惊讶,便想拜访王守仁,并请求那个人为自己引荐。王龙溪跟着那个弟子来到王守仁的学馆,两个人刚一见面,王龙溪就被王守仁气宇轩昂的神态气质所折服了,当即便拜王守仁为师,做了他的弟子。

在王守仁的悉心教诲和循循善诱下,王龙溪的学业突飞猛进,没多久便考取了进士,成为王守仁众多弟子中最为出色的一个,每当别人提及他年轻时候拜师的往事时,王龙溪总是感慨万千的说: “老师的高明之处,我这辈子是赶不上啦。”

哲理点拨

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动机和手段不一定非得一致,也就是说想要做成什么事情,不一定要遵循所谓的常规方法,一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办法有时候却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条条大路通罗马”,那些循规蹈矩的思维定势,有时候反而很难奏效,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及时的变通思想,开发思维,这样才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最终采取最有效的途径把事情做好。

周忱日记

周忱,明朝人,曾经担任处理案件的刑部郎,后来任江南巡抚,谥号文襄。周忱做过县令、知州、知府等官职,最后被皇帝任命为江南巡抚。巡抚管辖很大的范围,如现在的几个省市那么大,因此周忱每日的工作都很繁忙。再说江浙一带乃天下粮仓所在地,江南巡抚是个人人眼红的肥差,朝廷里多少人都盯着这个差事,可见朝廷对周忱的器重。

周忱这个人有个习惯,就是平日里总随身带着一个记事的笔记本,对每天发生的事情,不分巨细大小,或者重要与否,统统详细的记录下来,即使每天天气的阴晴风雨,周忱也绝不放过,而是把手下汇报的每一个具体情况都一字不漏的记录,很多人对周忱此举非常的不理解,认为此人思想似乎有问题,作为一个巡抚,哪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呢,这样还不把人给活活累死;再者,假如每件事巡抚大人都要亲自过问并详加记录下来,那还要那么多官员当差干什么呢,岂不浪费国家的俸禄?

但是周忱并不这样认为,他并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待他,也并不向人们解释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和好处。但是只要他在任上一天,他就把每天发生的事情和手下人对他所讲述的情况以及他亲自向老百姓所了解的事实一一记录在案。直到有一天,江南有一个县的人前来报告说,一艘从远方运来的粮船突然遭遇风暴,被大风给吹跑了,所运的粮食也全部落到大海里了。其实一船粮食并不重要,江南这个地方,最富产的就是粮食,不过要知道那可是朝廷征收的官粮,如果丢失,事情的严重程度不是个人所能承担的。周忱早听说有人通过各种途径侵吞国家的财物和粮食,但一直苦于找不到突破口查处那些徇私舞弊的犯罪者,这次的粮船事件让周忱灵机一动,他顿时想到此事大有蹊跷。周忱就召集了所有的管理人员,然后把那个报告粮船丢失的人提来大堂问话,周忱让他说出粮船是哪天丢失的,是上午还是下午,当时究竟天气如何,刮的是东风还是西风,海上有多少船只在航行等等。那人就依照周忱的提问一一做了回答,而且回答的非常迅速和圆满,丝毫没有停顿。周忱翻开记事本,查看自己所记载的当天的天气以及海上船只的出航情况,结果那人回答的全都对不上。这个时候,那个人才知道自己的事情败露了,就立即跪下来招认了自己贪污粮船的犯罪事实,还主动招出了同伙以及其他以权谋私的官吏,众人这时才明白周忱每天记载那些日常琐事究竟有何用处,从此对他大加佩服起来。

哲理点拨

作为一名巡抚江南的封疆大吏,周忱竟然对于每天发生的事情不分巨细,甚至连天气情况都毫无遗漏地记载下来,看起来像是流水帐,但其实却大有学问,结果正是他的那个记事本在破案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揭穿了某些官吏贪赃枉法的犯罪事实。

现代的生活瞬息万变,无法预测和无法预知的事情很多,一般人在遇到毫无准备的事情时难免手足无措,但是如果平日里善于记录一些看似琐碎的闲杂事物,则可能顺利的找出事情的缘由和起因,甚至会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查出事情的最终真相。人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话是“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唐伯虎佯狂避祸

唐寅,即唐伯虎,明朝著名的画家、文学家,是“江南四才子”之一。他为人豪放,放荡不羁。后人根据他的事迹,编撰了许多故事,比如大家熟悉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他那超人的智慧和放荡的性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唐伯虎年轻时就显示了他超人的绘画才能和写作才能,每年家乡的“比贤大赛”他都能得到冠军,与他同时代的祝枝山等人都曾败在他的手下。一时间,唐伯虎的大名传遍了整个苏州,人们都称他为“苏州第一才子”。

不久,唐伯虎的大名就传到了京城宁王朱宸的耳朵里。宁王很有权势,他不仅得到了皇帝的宠爱,而且他还广施恩惠,笼络了大批的人才。不仅朝中官员大部分都是他的党羽,而且许多有才能的学子也纷纷投到他的门下。宁王听说唐伯虎是个人才,就打算着将他请到府里来,可是唐伯虎这个人虽然喜欢享受,但是不喜欢过有拘束的生活,不想依附权贵。所以,当宁王派人来请他时,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辞。唐伯虎越是推辞,宁王就越觉得他有性格,心里就越是喜欢他,想得到他。于是,宁王又派人来请他,而且这次带了更多的礼物,这里面包括历代的名书、字画,是宁王多年积累的所得,唐伯虎看到这些珍品,着实喜欢的不得了,拿在手里总是舍不得放下。看到宁王这么求贤若渴,唐伯虎不好再推辞,答应接受宁王的邀请。

来到宁王府,唐伯虎受到了宁王非常的待遇,他被安排到宾馆里住下,享受着最优厚的待遇。唐伯虎悠闲自得的住了半年,平日里和朋友们喝酒聊天,写诗作画,好不快活。宁王也不急于召见他,让他自由自在的过日子。可是,唐伯虎表面上什么也不关心,实则暗地里处处留意观察宁王的一举一动。他看到宁王倚仗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干了不少见不得人的勾当。宁王看谁不顺眼,或者有人和他作对,他就会联合同党将他治罪。而宁王府的人也仗势欺人,欺压百姓,百姓们都叫苦连天。更有甚者,宁王还秘密培养自己的党羽和军队。唐伯虎由此判断宁王日后一定会造反,为了避祸,他就装疯卖傻。当宁王派人给唐伯虎送东西的时候,他便脱光了衣服,一丝不挂,赤身裸体的坐在地上,头发蓬乱,浑身涂满了脏兮兮的泥土,见到来人还傻笑,并且还玩弄自己的生殖器官。来人见他这副模样恶心的要吐,唐伯虎就大骂来人,搞得那个人很没面子。匆匆忙忙的抱着礼物回去禀报宁王,宁王听说了这事,十分生气说:“谁说唐伯虎是个贤才?我看不过是个疯子,白白吃了我半年的粮食,把他赶出去!”唐伯虎逃离宁王府不久,宁王果然起兵造反,结果兵败被杀,受牵连的竟有千人之多。

哲理点拨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很棘手的问题,直截了当地采取行动,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这个时候首先要深入分析,并对事情的发展趋势做进一步的判断,然后分析利害得失,最后选择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方法。装疯卖傻,看上去是在逃避问题,实际上却是以退为进,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明成化年间,苏州有个名叫文若虚的生意人,做什么生意都亏本。人家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倒运汉”。这一年他又是做生意亏本,穷得实在没有办法了,于是就拿着朋友送他的一两银子,买了几篓太湖橘子,打算随着商船去航海散心,看看海外的风光。这种橘子叫洞庭湖,他是准备带在路上吃的。海船在蔚蓝色的大海中随风飘去,文若虚的心情也得到了一丝平静。

这一天,船到了一个国家,商人们都上岸拿着自己的货物和当地居民交易去了。文若虚突然想起自己带的那篓橘子:也不知道坏了没有?他搬出来,摆在船上吹风。那橘子红艳艳的,就像万点红光,一天的星斗,煞是好看。岸上行走的人,都围过来看,有人问道:“这是什么好东西啊,这样好看?”文若虚拿起一个橘子掐破就吃,而且吃得津津有味。围观的人惊笑道:“噢,原来是吃的啊。”又有人说:“这么好看的东西,吃起来味道一定也不错。”说着有个好事的人便过来问道:“多少钱一个?”文若虚也不懂他们的语言,心想一定是在问价钱了,就伸出一个手指。那人就拿出一个银钱买了一个。闻闻扑鼻的香,忍不住剥落皮,也不分瓣,也不吐核,一口塞进嘴里,甘甜的橘汁填满了喉咙。便哈哈大笑:“太美妙了,简直是人间极品啊!”说完又摸出十几个银钱,说是买十个献给皇帝。旁人看了,都纷纷掏钱买来尝尝。一会功夫就买去了一大半。

文若虚看剩下的橘子不多,又那么受欢迎,就伸出两个手指,意思是要涨价了,每个橘子两个银钱。正在此时,第一个买橘子的人骑着高头大马,飞奔而来,大喊道:“别零卖了,国王说了他都要了。”说着连篓带橘子都拿走了。文若虚数了数钱,这一篓橘子竟然卖了有一千多个银钱,约合百两银。没想到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其它商人都回来了。听说了这件事,都说:“人们都叫他倒运汉,而今是转运汉了。”并劝他继续干,一定能发大财。文若虚想:我那么倒运,每次都是赔的精光,血本无归。现在刚刚侥幸赚了一点,还妄想什么?万一和从前一样,再亏了,哪里还有“洞庭湖”来卖啊!”

哲理点拨

文中人物文若虚因为以前做生意屡次失败,便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了信心。即使是有了发财的好机会,并亲身尝试了,也不敢继续去做,生怕会再亏本。

生活中,也有像文若虚这样的人,他们因为一次或者几次失败,就对自己丧失了信心,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成,即使有好机会,也不去实践,宁愿失败一生。

事实上,一个人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的。任何一个成功人士的生活历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之所以能够最终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不服输,对自己有信心,从那里摔倒就从那里爬起来。

河中石兽

河北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紧靠河边,一年山门倒塌在河里,门前的两只石

兽也一道下沉到河里。过了十多年,和尚们筹集了一些钱,准备重修山门,于是便派人到庙门口的河中打捞石兽,可是捞了大半天也没有捞到。人们就说石兽一定是顺流游到下游去了。打捞的队伍又驾驶着几条小船,拖着铁耙,找了有十多里,还是不见石兽的踪影。

在寺庙中有个开馆教课的教书匠,他听说和尚们到河中打捞石兽这件事,笑道:“你们太没脑子了,不会推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又非木片,难道还能被暴涨的河水冲走不成?石头的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沙性松浮,石兽淹没在沙地里,自然会越陷越深!沿河往下找,岂不可笑!”这些话说的人们心服口服,纷纷说:“先生说的对,先生说的有理!”于是人们又准备挖泥土的铁锨,铁铲,打算到河中挖石兽。第二天一大早一批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拿着工具,下河去挖石兽,河水很深,即使水性再好的人也很难在里面呆太久,挖不了一会就得换一批人,就这样换了一批又一批,挖了许久还是不见石兽的影子。小伙子们挖累了,再也没有力气了,一个个喘着粗气,坐在地上休息。

这时一个老河兵经过,看到这么多人都在寺庙前围观,一打听才知道是在挖石兽。他问明情况后,哈哈大笑,说:“大凡掉到河里的石头,都要到上游去寻找。”人们都笑老河兵是傻子,纷纷说:“石头那么沉,怎么会游到上游?你不要在这里胡说了,快走吧!”老河兵并不生气,让大家安静听他说。他说:“因为石头的质地坚硬沉重,而沙性松浮,河水冲不动石头。”“是啊,我们知道,既然这样,石兽就一定在寺庙附近了,又怎么会游到上游呢?”围观的人们问道。老河兵继续说:“虽然河水冲不动石头,但是它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把沙土冲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截空着的时候,石头必定翻过来落在陷坑里。像这样河水再次把沙冲成陷坑,石头又再次翻转过来,如此翻转不停,这样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河的下游去找石头固然可笑;到地下去找,不是更可笑吗?”人们听了老河兵的话,有的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有的还是将信将疑,老河兵说:“大家相信我,我在河上呆了一辈子,整日与水打交道。这些小事我还是清楚的。这样吧,你们派几个人到上游去寻石兽,如果找不到我甘愿请人为寺庙再刻一对石兽,如何?”这回,人们大多相信了他的话,于是人们按照老河兵的话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找到了石兽。

哲理点拨

世上纷繁的事物,如果人们只了解一个方面,而不知另一方面,就会闹笑话,出丑。就像故事中的人们,开始认为石头一定会顺流而下,后又相信教书先生所说认为石兽陷入河底,他们都犯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错误。石兽因为质地坚硬,虽不会顺流而下,亦不会越陷越深,因为流水的反冲力会令石头逆流而上。

当我们研究问题时,必须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切不可主观臆断,应该从事物本身的特点出发。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只有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否则就像故事中的教书先生,让人笑掉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