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古穿今甜蜜妻:生命深处见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4:18:57

生命深处见智慧

【幸福与安祥】
安祥是真正的生命。心里没有祥和之气的人,永远得不到幸福。想得到幸福从内心要有‘安祥’。能够‘放得下’才能保持一颗祥和之心。
有个人独生子才上大学,出车祸逝世了,她一直哭。她说放不下,这个孩子实在太乖巧了。不放下又能怎么样?就算再哭几个月甚至几年,这个孩子一样不能复活。想要得到安祥,就要学习‘认命’。
什么叫‘认命’?就是对已经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要勇敢地接受它。我们要了解真理以达到幸福,就要从本性上去悟。但本性无法用语言形容,语言和文字都只能相似地表达出本性,而无法对本性真实地表达指出。唯有用智慧去体悟才能透彻。
一个人无论什么地位,过哪一个阶层的生活,只要内心安祥就可以过得幸福。而一个拥有很多物质享受,但却不了解宇宙真理,内心纷乱的人,生活对他而言,反而是一种惩罚;拥有得愈多,痛苦也愈多。幸福从何而来?要从内心的‘安祥’而来。

【欲望和标准】

人会痛苦,会烦恼为什么?因他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自杀或家庭破碎的事,却时有所闻。谈恋爱卿卿我我,好不浪漫,但是每天打开报纸,情杀的案件一大堆。佛陀早就洞悉了这些毛病,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你想要追求快乐,一定要从内心下手。把欲望和要求别人的标准降低,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不能用自己内心的磅秤去秤别人,而是要拿来秤自己,秤看看自己有几两重;如果拿去秤别人,我们就会为了别人而烦恼。快乐来自内心莫向外求。如果想追求内心真正的宁静,一定要把欲望降到最低点。
曾有位阿姨问我说:你要闭关,这样修行真可怜,住这么小的地方,又不能到外面去闲逛。我告诉她:世界并不大,虚空比世界大。但虚空再大也比不上我们学佛人的心量大。虽然我住的地方小,但心量大,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的家。’修持佛法的人,这颗心如果不能与空性相应(虚空即无相),就不容易进入佛道,只有与空性相应,当逆境出现的时候,我们才能以清凉、平淡的心去承受和担当。道就是心,心能做主就是道,心不能做主就叫外道。什么叫做‘外道’?心外求法,就是外道。他们不能体认出自性是什么东西。别人如果向他们说两三句好话,他整个人就像地球失去地心引力一样,轻飘飘的;别人如果批评他几句,他就因受不了而感到痛苦。
一个明心见性的人,无论他遇到什么逆境,都能欢喜承受。例如:有个小孩不小心打破一个碗,他的父母就一直打或骂。但碗已经破了,就算你再怎么用力打这个小孩,‘碗’—还是不能自动黏合的。所以,对于事实,我们就要有勇气来承受它。学佛的人有智慧,就会问小孩子,有没有摔到啊!下次小心点哦!
佛门强调自性的升华,一切修行都要从本性上下功夫,这样,碰到任何顺逆自然能随遇而安,也就能悟到自己本来了。
我们学佛如果不能在生活当中运用,那学佛就没有什么意义了。道,就在你心中,就在日常运用中。仁者,请善自体会吧!

【去贪则清凉】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除去‘贪’。贪也可以解释为‘执著’,我们执著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那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贪钱、贪色、贪吃……等等,一切都由贪而来。
去贪则清凉。除去心中的贪念就可以丢掉‘我执’;没有了‘我执’,一切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有位阿姨和我说:我发现自已现在不贪执,烦恼不存在了。我说:因为金钱数目不大。你能把两万块现金,放在很多人进出的客厅,你坐在这听我讲两个多小时,心里完全不挂念那两万块,那我就真的佩服你了。人的习气中‘贪’是最难去除的。各位菩萨不妨把这五个字‘去贪则清凉’,写来贴在墙壁上。每天看、每天看,慢慢淡薄自己的贪念。久而久之,就比较不容易痛苦了。
前些时候群里有一位菩萨,他想要考考我。但他尚末开口我就对他说:你想考考我,学佛要真干,不真干的话,你会再多圣人的语言和文字,对你的本身有什么利益呢?他心想:我在想什么你怎么会知道呢?就请求开示。我说:我慢、自大、贡高,是烦恼的开始。他说: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呢?我说:把自己当做世界上最没有用的人,没有优点。别人毁谤找,就当作消业障。只要这么想,就没有什么烦恼了。自尊心优越感全摆平了。人之所以会感到痛苦,就是优越感太过于强烈,我们都觉得自己很有才干,别人劝谏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

【宽恕别人,升华自我】

犯错是平凡的,宽恕是一种超凡。宽恕是人的一种美德。宽恕的本身,除了减轻对方的痛苦之外,事实上,也是在升华自己。因为,当我们宽恕别人的时候,我们反而能得真正的快乐。假如我们看别人不顺眼,对别人的行为不满意;痛苦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一般人说:‘我恨你’。但是你恨对方也许他并不知情,因此他也不会少一块肉,或有任何损失,反倒是自己的内心因为有‘恨’而一刻也不得平静,痛苦不已。因此我们要了解,‘恨’是世界上最愚痴的行为。唯有懂得宽恕别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佛陀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的快乐,是希望从别人身上去获得,那会比一个乞丐沿门托钵还更痛苦。’快乐不是别人可以给我们的,而是要由我们自己来解脱,自己来超越。想要得到快乐,就不要太过敏;太过敏的人,对周遭的一切都太在意了,那就像自己拿了好多条绳子绑住自己一样,真是自找麻烦。看到不喜欢的人就远离,不要跟他亲近。‘远离恶缘’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自己无法自主时,就要先断恶缘。快乐要先学习从宽恕别人而来,宽恕是升华自己的本源,两者相辅相成,若能如实地运用在生活当中,那便能与佛法相应而不悖离了。

【放下一切,专心念佛】

修学佛法的人要先学习‘放下’。有人问我:要如何修持呢?我说: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著于我相在念佛,那都是虚假的。他们说:在家人要为生活奔波,怎么可能像出家人一样什么都放下呢?我解释道:放下不是出家人的专利,一切境界都可以用来修行。我们应当将一切事物和境界,当做磨炼心性的材料,不应随著境界漂流、沉没,也就是要把一切环境都当作修行的道场。道场不只是在寺庙,我们的心就是一个大道场。常看别人缺点的人,他是活在他人行为污点当中,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自己。有些信徒到寺庙拜佛、念佛的时候,不好好的拜佛,念佛,却一直在议论师父行为,居士家的事如何……,这那里是在拜佛,根本就是在拜‘是非’。一个真心想修持的人,就要放下一切,不要怀念过去美好的回忆,因为过去已不可追;也不要盼望未来,因为未来尚不可知。人的心境,每一秒钟都在改变,你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照顾当下,放下一切,专心念佛,才是最重要的。

【感受错误添烦恼】

有人说什么是开悟呢?开悟就是找到自己真正的生命。透视人生,悟得真理,而能不迷惑,这就是个开悟的人。
开悟的人有什么好呢?一个开悟的人,任何事情他都能放得下,再大的灾难他不会动摇他的心,在滚滚红尘中打转,而依然能随缘而不变。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多少人真正了解幸福?内心能悟就是本性,本性原已具足安祥之道。安祥就是真正的幸福,要了解幸福,内心就一定要有智慧,智慧是本性外在的显现。修禅的人,修到最后就是开悟,开悟自己清净的本性。开悟的人就能得到永远的幸福、快乐。一般人为什么会得不到幸福呢?原因出在他的感受是虚假的、颠倒的、错误的,所以,他的心很乱很苦。
举例来说:当我们很诚恳地赞美一个人很能干,如果这个人内心感受错误,他就会回答说:“你不要再讽刺我了,我早就知道你不安好心。”像这种事事怀疑,处处防备,过度保护自己的人,扭曲了别人的用意,幸福离他还很遥远。再比方说:我们看到家境贫困的朋友,很诚心地告诉他,有困难时可以来找我们。感受错误的人,就会曲解我们的心意,生气的回答:“你不用同情我、可怜我,我要活得有骨气,我不需要你的帮助。”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世界上没有好人,他们对外境不能正确的接受,时常感受错误,折磨了自己也痛苦了别人。因此学佛的人,对一切的逆境感受,要学习以欢喜心来接受,不要因过度敏感,而产生错误感受,因而凭添了自己的烦恼。

【觉悟人生】

觉悟是对不悟者来说,众生不觉悟尚然痛苦;觉悟后就会得到解脱。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过快乐的日子,但是有很多人无法体什么是真的快乐、真正的解脱。有些人的快乐是:念小学时希望念中学;念高中时希望念高中、大学;或是希望追求男女朋友,两人能够结婚,永远在一起。结婚以后忧希望创业,生儿育女,培育下一代,然后慢慢地步入壮年、老年,最后安享天年。世间大多数的人都是迷迷糊糊来,又迷迷迷糊糊走,生命在无知之中开始与结束。我们无法抗拒,每天在惆怅、迷悯、烦恼、爱恨、嫉妒……等无数重覆交织的心态下过日子,终究还是得交出生命,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业力’。谁都想长生不老,但是没有几个人能够穷究生命的本态。所以,我们对于千变万化的环境及内心的迷惑,仍然无法解决。学佛的目的就是要觉悟,至少可使人生过得快乐一点。觉悟必须从心下手,修心才能悟;因为‘悟’是一个心部,再加上一个吾字,这代表是用我们的心去悟,而非用身体去悟。许多不了解的人,听到佛法很好,可以使我们死后住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就每天拜佛,持八关斋戒,然后到处向人炫耀一天拜了多少佛,但是脾气却依然很坏,贪心还是很重,侍人处事依然故我。像这样,就是因为不了解修行必须要有觉悟的缘故,那又怎能快乐得起来呢!

【万法唯心造】

有一位阿姨说:我吃素几十年,坚持每天早上拜佛、念佛三个钟头,晚上也拜佛、念佛三个钟头,每天要拜佛多少拜,念佛多少声。为了破他的执著,我说:你在跟佛菩萨算账嘛!修行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要以放下、不执著的态度来实行。要了解吃素不代表修行,而只是修行的助缘。如果吃素是修行,牛也吃草,它吃得比人更清净,那它也在修行吗?修行是要在心地上下工夫。但错误的方法,不当的精进就不是用功了,反而成了一种执著。任何人要往生净土,是这个心,造业下地狱也是这个心,苦、乐、善、恶、主观、客观、烦恼、菩提、有为、无为皆是这个心。如果我们慈悲喜舍,就是佛菩萨;相反的,造业执著,就成了畜牲种、地狱客。心是个模糊、不确定的名词。加一个善就是善心;加一个恶就是恶心:加上菩提就是菩提心;加上烦恼,又成了烦恼心。另外,在《楞严经》中,心所指的是如来藏;在唯识里是八识;在我们世间是指灵魂;以心理学的看法即成潜意识。心,加上不同的名词就成不同的心。常有人说:善恶一念间。依佛法的究竟义来说,一切万法唯心所造。因此修行不在外表与事相上而已;一定要开发自己本性内在的般若智慧,远离分别执著,才谈得上修行。

【心的真相】

修行并不只是让环境更加舒适而已,一般人常会要求生活周遭的条件:房子宽敞、厕所干净、灯光明亮……。但却往往不知道要装饰自己的内在,点亮内心的智慧。家里的东西掉失了,人们会急着去找回来;但良心掉了却不见有人着急。一个人若没有在修行,又不认识这个心,他的心就会走样变形;就像一面干净的镜子染上尘埃,又像太阳被乌云遮蔽,无法看到事务真实的面貌。人生、宇宙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但是很多人都茫然不解,所以,必须透过修行、修心来体证真理。我们要修那一个心呢?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心无法控制,有打坐经验的人,更可以体会倒这个心妄想纷飞,杂乱无章。佛经中提到心有八万四千个,总结起来有善、恶、无记三种。经中常捉到‘心是恶源,形为罪薮’,这是从执著、分别、无明的角度而言;所以心是罪恶的来源。没有修行的凡夫,心是恶的;看到名、利、财、色就不断追求,这是没有经过训练的缘故。但是另一方面,祖师大德也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说法,意思是成佛的也是这个心。我们的心,亦即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光明、圆满、具足大智慧的,所以佛教认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皆可成佛。心又可分为佛心、罪恶的心两种,简言之就是善与恶、真与妄。我们的本性是真实的、永恒的,是慈悲喜舍的;而凡夫的心却永远在变化,虚妄不实在的,因此,我们要从不断地观照中来修正我们的心,回复到我们生命本来的面目。

【观照心念】

人主要是受思想的支配和智识的指挥,所以会对事相上的认知做抉择。也就是说,我们人是生活在惯性意识里面。所谓惯性意识,就是习惯于自己的主观看法,主观性再加上自己生长背景的价值观念,对周遭事物就会产生批判,这就是我们的思想。人从出生以来,行为就一直受到意识控制。小孩两岁就有自己的看法。慢慢地,十岁、二十岁、三十岁,一直到死都会有个人的看法。思想是瞬息万变,每天都在增加、减少,改进或懊恼,因此,强烈的对抗、对立,就转变成一种连续性的错觉,时间一久,这种错觉产生强而有力的批判,于是,就扭曲了事实的真相。为了不使自己受伤,于是,尽量说别人坏话、丑化别人。住住将一件事情的真相加以覆藏、偏差。说人家的缺点,就会忘记人家的优点;看到的也都是不好的一面。所以,我们的日子不好过,这都是因为不了解自己惯性意识的缘故。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随时观照内心,让自己每天都能进步,但这是指根器较差的人。如果是上根利智的人,听到一切法本无自性,色即是空,空即不生不灭,当下就开悟了。只要对境不执著,妙有自然现前,因此,自性的功夫,就体现在当下这一念。

【包容异己】

人,生而不平等。历史上很多人穷究一生的研究,想要为这个问题,提出一个圆满的答案。但唯有佛陀‘人人都能成佛’的理论,才真正为众生提出了究竟解决之道。人的差异性,有来自先天的业力,及后天的努力与学习。一般人基于此差别的大小,再加上自己自私的角度给予批判,就益发的更不平衡了。其实,以佛法的观点,这种种的不同、相异、对立,却极为公平。因为,众生一切的身、心、环境,皆取决于自己的业力。我们要突破意识的观念,就要放下错误的标准,因为每个人都会为自己订出一个范围,跟自己看法不同的就是敌人,而加以排斥。这都是由意识造成我们内心的一种主观,如果不能突破,就会一直生活在意识的阻碍里而痛苦不堪。而当了解了这个道理,你就再也不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或愤世嫉俗了。那么,争执中,如一方能够将冲动忍耐一下,那么必能有一番新的境界,明天也会比较好。就像夫妻吵架时,有一方能心平气和地跟对方说:‘我尊重你!而且我并不想改变你。’这样,想吵也吵不起来了。不要让你今天的无知,增加你明天的后悔。遇到什么事,先训练自己不要马上生气,后悔自然减少。包容别人可以涵养自己,改善人际关系,产生良好的互动,这是减少纷争斗乱的不二法门。

【虚伪与真实】

很多人总喜欢夸大自己自吹自擂,但却又常常要求别人自己地做不到的事情。如有些父母,整天忙于公事、交际、应酬,在家的时间少之又少,没有时间照顾家庭与子女,只会一昧的头儿女们认真读书,不准出门……等等。再有一些修行人,非常喜欢说他自己有神通,有多了不起,但他也许只是看了少许经典,便将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所说的话,认为是自己的见解。遇到别人问他时,就说是自己悟出的道理,其实,对不生不灭涅盘的思想、境界并非真正了解,到一天西洋镜被拆穿了,又要如何自圆其说呢?人大都是虚伪、好面子的。不是自己的创见也会说是自己发现的真理;没有达到的某种境界,也可能会说自己已经到达。所以佛门戒律中有一条‘不妄语’戒,就是说如果随便说自己证得果位,即犯‘大妄语’戒。再又为希求他人的供养而说,如此,则再罪加一等。现在有很多人,假藉神通的名义,标榜能替众生消灾解厄,其实众生的共业,怎么可能光凭一个人的力量就能转变的呢?神通敌不过业力,就像虚伪战胜不了真实。做人要真实不要虚伪。一个虚假的人,仅管外表光鲜亮丽,但内、外不相符合,烦恼一旦升起,又不知如何解决!我常讲一个人要当圣人并不容易,作凡夫是比较简单,老老实实的做人,老老实实的面对一切,自然心无恐惧,能够坦然的迎向生命中的横逆与波折,才是一位真正的勇者。

【不入是非】

修行一定要避免造口业。生活中说话的机会很多,但是,要说得有意义则不简单。例如:解决他人烦恼,彼此沟通了解,引导他人学佛……等等,如果只是在制造是非,则自己与他人,常常都会两败俱伤。常常听到别人说‘××人很坏、很差劲!意味着自己很伟大,伟大若是比较来的,那一定会有人比你更伟大。没有与当事人相处过,也不了解他的为人,听一听就算了,千万不要再二度宣传,因为人往往透过主观来评断人、事、物,难免与事实是有所差距的。而一般学佛的人,常会犯的一种毛病,那就是到一个道场参访,如果看到不好的现象,常喜欢妄加批评,而忘了自己是为了修行以及听闻佛法,才来亲近道场。说话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如果我们将说话视为一种‘享受’,不想负责任,最后很可能因为话太多而伤害了自己。有时候会听到一些人告诉我:‘××人不好!我只是随便听听,如果真的听进去了,又依据他的话加以二次诽谤,那不就太没有自己的主见了吗?所以我常劝这些讲别人的人:‘修行人不该谈论他人是非。’但是,一般说人是非的人,都会不自觉地辩解道:‘他真的就是这样!不是我在说他的是非。我们的嘴是用来念佛,说佛法而不是说是非的。谈论是非,只会蒙蔽自己的心性,障碍解脱之道,谈是非时,内心呈现的是纷扰的情况、不安的状态。而且说人者人恒说之,若不谨言慎行,可以预见的,这个人将永难挣脱是非的困扰了。

【反省】
众生如果不修正自己的习气,随著自己的习性去造业,那就是放纵扩大自己的错误;如因著而不改变自己的恶习,就会永远受到习惯的支配,不断地在六道中轮回。平日除了随时修正自己外,必须避免自已‘造业’。业,是思想的累积与行为的总和。有净业、善业、恶业、无记业之分。但我们通常所说‘造业’是指造恶业;如果是善业,就会用行善、布施、持戒、忍辱等名词直接说明。人如果时常造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力量障碍著我们,这就是所谓的‘业力’。例如一个有菸瘾的人,他第一次抽菸的时候,不觉得什么,但是今天抽几支,明天抽几支,时间一久,不抽菸就会觉得很痛苦;喝酒、赌博也是如此,习惯养成后要戒掉是很困难的。有个人一次参加斋戒学会,七天吃素且过午不食。她戒期结束后下山回家,看到鱼、肉就拼命地吃。她家人说吃慢一点,她说:七天没吃肉要赶紧补一补,均衡一下。她家人说:哪不是枉费了七天的斋戒吗?她说:这是业力所牵没办法的事!,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业力,无时无刻牵引著我们的行为、思想,不是一时就能转变的。所以一方面要观照自己的心,令不造恶,另一方面,要时时反省,反省以前所做的错误、所犯的毛病,现在足否改正?如还有缺点,就要下定决心修正,不要再为业所转。反省就像一面镜子。不仅可以知道自己的缺点,也比较会接受人家的好意和劝告;而一个懂得反省的人,也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生命的本质。

【运命与命运】

命相、风水、地理之学大行其道,相信的人为数不少;遇到事情总要花钱去求卜问卦一番。那算命为什么会准确呢?主要是因为人们大都随‘业力’而转,并无法主宰自己。一般人自从出生,总是很难摆脱固定的生活模式,甚至过著不想过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康熙字典解释命运:命不可改;运可以转。佛法而言没有修行的人,很容易随既有的业力运转而走完一生,这就是被‘命’所‘运’;但是,以大修行者来说刚好颠倒,他能够主宰及运用自己有限的生命,这就叫做‘运命’。为什么要修行?莫不是为了了解真理,掌握自己的生命。例如:一个前世杀人放火的人,造的恶业不计其数,今生却很幸运地转世为人,并有机会听闻佛法;但是他念佛、拜佛以后,反而常发生意外。然后,又是儿女不孝,又是家庭不和……等等。他内心因此非常痛苦,却又找不到答案,最后,还是决定放弃佛法。这样就是因为不了解三世因果的关系。如果知道是过去所造的恶业太重,如今业因成熟,并非短时间的念佛或者拜佛,就能够转化自己与家人的业障,必须要更加的勇猛精进修行,并持之以恒,才能从生命的束缚之中解脱出来。因果是通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算命能够准确,是过去所造的业有迹可寻,今世才受到牵引。但对修行人来说,命是算不太准的。以前我未出家前,算命的说我将来是个大企业家,太太很漂亮也很有能力,夫妻还会吵架,现在,我出家了,证明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人是可以转变命运的,大部分的人总是庸庸碌碌,甘愿随世浮沉,无法改变他的人生,到头来,两腿一伸又再一次随业而转,继续轮回之旅。这是多么悲哀的‘命运’啊!‘修行’一定要认清轮回的本质,‘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从原因下手,才是斧底抽薪的解决之法,并不是取决于你相信命运与否。那么要被‘命’所‘运’或随因缘而‘运’你的‘命’,就端看你自己的抉择了!

【往内在寻找自性】
开悟不是从外在找寻,而是不断观照内心才有可能获得的结果。有个人看到经典里说,释迦牟尼佛出生时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于是问我:佛陀说的话怎么如此狂妄!我说是您误解了,佛陀其意思是天上天下‘觉性’是最尊最贵的。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我’不是色身,而是指真我、是指本性。赞诵经文要了解佛经所指的涵义,例如心经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意思是说不要受六根的束缚、不要受六尘的诱惑,对于外境不拒、不留,心不为所动,这样就能够‘唯我独尊’。也就是说我们若拥有无量的智慧,心就可以独自存在。‘独自’是件不容易的事,例如:开车一旦遇上塞车,许多人都会情绪烦躁、拼命抱怨,很难置身事外。所以,人大都在不自觉中受到外境的影响,无法将自己的心独立。烦恼、不烦恼都是心的问题,开悟的人为什么烦恼较少?因为悟到了大家都有本性,更加地认识自己,所以对事对物较不执著,烦恼相对也就减少。

【不二法门】

学佛的几个原则:
一、自他不二:我与他都是同一本性而无所分别,例如:有人当面侮辱、伤害我们,如果只是个人而不是整个团体的问题,我们就应该容忍。因为以他人的立场之所以大发脾气,必定有其原因。佛陀说:‘能够容纳异己的存在,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异己’,就是与自己看法、意见不同的人,我们要容忍他、尊重他,这样一方面可以去除我们的慢心,一方面可以减少与其冲突的烦恼。
二、色空不二:色法与空性是一体的。既然知道世间一切法皆是无常,就没什么好执著的。就像一只茶杯,将它分析,只是质子、中子、电子等化学元素,茶杯已经不存在了唯剩假名。但是,一般人因为不了解空性,所以对于世间的一切汲汲追求,追求不到就感到非常痛苦。如果知道世间的人事物都是假相,不可能永恒不变,遇到境界时,就比较能够释怀。 三、生佛不二:众生与佛是平等无二的。如果了解自己努力修行,将来也可以成佛;体认到这一点,你就不会感到自卑。有个老人常念‘阿弥陀佛’,一次我就问:您念佛是为了什么?她回答:我要去阿弥陀佛那个世界,帮阿弥陀佛扫地、煮茶。极乐世界那里需要扫地、煮茶?学佛很重要的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佛。 四、物我平等:儒家思想‘民胞物与’精神,我与天地万物皆同一体、同一本性,所以要爱护一切众生,发挥‘物我一如’的慈悲精神爱护一切。只要消除心中一切的对立观念,就能契合进入不二法门,达到心里最高超的平衡。
《谦受益,满招损》
修行人要随时观照自己,检视是否有贡高、我慢的习气,如果有就一定要修正。想改掉骄傲的毛病,首先要懂得谦虚的哲学,因为谦虚是保护自己的方法。例如:有人称赞我们:××事都是因为你的关系才能成功。我们应将功劳与大家分享,并应该谦虚的回答说:这是靠大家通力合作才能成功的。就像我有时到各地去演讲人家告诉我:很感谢您慈悲为大家说法。我说:如果没有大家来听演讲,我说法给谁听呢?所以该感谢的是大家。谦虚的人,对待别人的态度都是‘你大我小’、‘你对我错’、‘你好找坏’,如果以这种观念处世的话,就不容易被人伤害。曾经有人误会说我求助大家拍〈妙善公主〉的事为了骗钱,受到了他人的毁谤,但我态度仍然从容,内心不会为他所动:我说你自己没有就好了。修行者心中光明磊落,不被环境所转,我相信大家将来有一天一定会明白我的。总有水落石出的时候啊!一般人若听到他人的毁谤,会气得暴跳如雷,觉得受了伤害,大修行者却可以洒脱自在地一笑置之。‘谦受益,满招损。’谦虚的人的路愈定是愈宽广,也会受到他人的尊重;而骄傲的人,则不易为别人所接纳,并且容易为自己树立敌人。

【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如果人家犯戒律,或在家居士曾造了很多杀业,甚至毁谤三宝,学佛的人都应以慈悲关怀的心来原谅及开导他。所有罪业中最严重的莫过于‘毁谤三宝’,一般人不学佛、不相信佛法,因为因缘未至,当然无可厚非,但也请千万不要破坏佛经、毁坏佛像。无法与佛法结缘的人,不相信佛法,这倒还无所谓,但千千万万别烧佛像、毁经书啊!世俗也常说:做人不要做得太绝,要留后路给别人。人大都是严以律他、宽以待已;即使本身犯错,也会想尽各种方法来宽恕自己的罪过,这恰与弘一大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修持完全违背。切勿在众人面前公开谈论他人的隐私,因为人人皆有自尊心,揭人之短、传人是非,是很没有道德的。事实上不造口业,自己才是最大的受惠者。佛陀说:要原谅别人的过失,因为我们是由业力而来的众生。严以律己,精进办道,不谈论他人的是、非、对、错,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之道。

【念佛与制心】
有人问我:我没有太多时间去参访善知识,可否告诉我有那一种最快、最直接的修行方法?
我告诉他:念佛,任何人都可以修持此法门,念佛法门是老少咸宜的。只要专心持诵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念佛要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为了赶速度、拼数目,佛号连成一起,字音无法分辨的一直念,这样无法摄心,当然对修行毫无助益了,所以念佛要不急不徐、了了分明的念,才会有成就。
老实念佛是相当重要的。修行办道无奇特之处,唯有细水长流,不夹杂、不间断,蓦直修去。如果以净土法门为主,印光大师告诉我们每日的功课如下:早上诵普门品、持大悲咒二十一遍,晚上诵《佛说阿弥陀经》、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百千万声。修行要专精、一门深入,不要今天修这个法门,明天又修别种法门,到最后那一种也学不好。凭著诚心与愿力也能往生西方净土,但力量总不及专心持诵一佛圣号来得大。所以平时学习训练控制自己的心是非常重要的。《佛遗教经》上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以世间法来看,如果能将所有的精力、智慧、感情、理性投入来做某一件事,就自然容易成功,修行当然也是一样,制心一处,就会激发出无量智慧。所以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这样,命终时,自然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生活禅】
学佛要能有正确的修行观,才能开启内在本有的智慧。有的佛教徒在尚未学佛以前还算是很快乐的,但是学佛以后,他自己觉得痛苦,旁人也跟著难过。曾有个人抱怨他老婆:从他太太学佛以后,每天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做修行的功课,家事不做,小孩子上学、放学也不接送;而他下班回到家里,肚子饿她却叫老公带小孩去馆子吃。如此平日和谐的生活不再有,增加的是每日固定的争吵。有心学佛是好事,但在家人与出家修行上是有分别的;不论修行的基本态度或修行的方法都应该不相同。出家人以修行为一生职志,每日必须花很多时间在念佛、拜佛或打坐等等,与修行相关的功课上。而在家居士就无法做到如此,你每天花十多个小时来做功课,结果住住是造成夫妻感情紧张、亲子疏离,友情消失。因为你为了修行而忘了自己的本份,自然而然,学佛就变成了一种痛苦与负担。事实上,修行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在日常生活中磨练性格,除掉习气,提高修养。学佛人更应先尽到自己的本份,将家庭料理照顾好之后,这样你用多的时间和机缘来念佛拜佛、亲近三宝,不仅家庭和谐美满,而自己也更能以观照的工夫来突破贪欲与执著,巧妙地思惟如何运用佛法待人处事,如此智慧才能获得提升与开发。六祖曾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学佛之人若无法将佛法落实在平常的生活上,不能从身、口、意三业之中彻底反省、检点与改变自己,以得到革新与超越,那么,你对佛法的追求将是一场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