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乔木番外四:易中天:文化传承的目标是现代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30:20
2007年01月09日08:04--读书--人民网

  李 明绘   日前,某机构颁给我一个“新锐年度人物奖”,我的获奖感言只有10个字“传统变新锐,不知对不对”。因为我本来是一个很传统的人,讲的东西也都是历史,是传统。可如今,一夜之间,却成了“新锐”,大约是因为我以现代的语言方式去讲述历史。

  不断有媒体追问我:你讲历史,都站在一个现代人的立场上,你能保证你讲的就是那个历史吗?你能保证你讲的历史是真实的吗?我的回答是,讲历史必须用现代的眼光。只有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历史。

  这也是我的历史观。传统是什么?传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它是我们先民几千年来一个一个的“当下”、当时的“现在”积淀而成的。现代是什么,现代就是过去之发展。

  从这层意义上说,今天很多传统都是由当时的新锐变成的。比如,唐诗宋词好比是当时的流行歌曲。柳永的词,有井水处就有人唱;白居易写的诗他要拿去念给老太太听,老太太能听懂,他才能拿出去发表。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新锐,如今成了传统。

  所以,往往不是传统变新锐,而是新锐变传统,每一个新锐将来都是传统。传统又不断地变着脸地发展为现代,发展为新锐。传统与新锐,传统与现代,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转化的。

  那么如何把传统转化成现代呢?在我看来,除了现代视角、现代理解外,还要有现代的表述方式。也是马克思说的,“研究的方法不等于表述的方法”。很多人总是把这两条混淆起来,他们看到我们用现代表述或者接近人民大众的表述,就怀疑你有没有研究。其实好的表述并不简单只是嘴皮子功夫,一定是先对这个事物有自己的理解,他才能够有那样的一种表述。

  为什么要对传统进行现代化转化呢?难道就是因为文化不传承不行吗?不是的,归根到底传承文化是让我们当下的每个人活得更好,活得更幸福。现代化才是文化传承的目标。

  (作者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人民日报》 (2007-01-09 第11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