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之重活一次评价:浅谈中国水墨人物画里程碑式的发展--黄金亮艺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57:18
中国水墨写意人物画是个相对比较晚熟的画种。它是工笔人物画已经成熟后,在宋代由梁楷的天才创造才初见曙光的。然而却像启明星一般孤独寂寞,七八百年后仍没出现一个堪称大师的写意人物画家,梁楷成了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当然,这个高峰只是里程碑意义上的,但是艺术的每一次高峰却无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大转折。
  工笔人物画在唐宋大师辈出之后,历代还能再有超越,如元代王绎、明代曾鲸的肖像写生,陈洪绶的夸张变形等等。山水花鸟画更是一座高峰连着一座高峰。直到近现代一百年来,耸峙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国画大师,依然只有山水与花鸟画家,没有一位专攻人物。梁楷身后,整个元代没人继续他的写意试验。直到明代,才有吴伟、张路、徐渭等有限的几位山水花鸟画家涉足写意人物画。清代写意人物画家同样屈指可数,高其佩、任伯年等人,也不全是专门家。因此,写意人物画问题不少。其中最主要者有三:一是传统基础薄弱;二是艺术并没有到达真正的研究层次;三是表现面不够宽。第一、第二个问题是因为这个画种太难,画的人太少,探索不够造成的;第三个问题则出自写意画本身。
     所谓写意,首先是“写”。“写”在梁楷那个时代,与描画同义,所以梁楷的写意人物画法被称作减笔描。但在元代以后,“写”的含义变成书写之意。即以书法性笔墨来描写物象。其次是“意”。“意”的第一层含义是物象之大意,用以区别于工笔的具体细致;第二层含义是物象的精神;第三层是画家自己的精神移入,包括情感抒发、个性体现以及种种象征寓意等等。写意画要求“得意忘形”,重点在“意”。物象只须不似似之,造型大幅度简化乃至变形,在人物画题材上,便不得不选择特征明显的道释人物,如梁楷画泼墨仙人、画六祖撕经截竹;画李白也是看重他的明显特征,如果换成另一位诗人,那么寥寥几笔的人物形象,谁也不会知道是画何人。因此,写意人物画有它表现面不够宽的先天缺陷,需要后天弥补拓展。
     写意有四层含义,梁楷只得三层。他那个时代还没提出“书法入画”的新观念。他只是运用粗放的笔线与块面来作画,用墨不符合书法美学要求。因此严格地说,他的作品还不是写意人物画的极品。若和高度发挥书法性笔墨美的写意花鸟画大师吴昌硕和写意山水画大师黄宾虹相比,他在用笔上和后世的差距就一目了然。明代吴伟等人的写意人物画,在“写”的层面上也有所缺憾。清代画家虽然“写”、“意”兼备,却大多题材狭窄,只有任伯年最宽。他甚至把写意用于肖像写生,是个大突破。可惜他的笔墨缺乏书法修养。所以如果认为古代写意人物画已经登峰造极,能事已毕,十全十美,使现代画家无所作为了,那无异于画地为牢。写意人物画要达到写意花鸟山水画那种极致,难度极大。因为人物造型比花鸟山水难把握。花鸟山水在“写”的过程中,无论怎么不似,都还可以被接受。人物的不似程度有限,太不似就无人接受;而不到一定程度的不似,用笔解放不了,又“写”不起来,因而写意人物画难出大师。
     但是正因为古人未臻极致,才留下一座尚有丰富蕴藏的金矿供今人去开采,这是现代人物画家的福分。实际上写意人物画的真正发达,也就是二十世纪才开始的,从来没有哪个时代有像现代这样流派纷呈、百花齐放,表现领域也从来没有像现代这么广阔过!然而为什么人们好像总是不满意现代写意人物画,总认为今不如昔呢?现代写意人物画应当分为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从二十世纪初至七十年代末为一个阶段。这是写实主义改造期,即引进西画素描速写等写实技法来画水墨人物画,企图克服传统写意人物画造型上因“不似之似”而影响表现面的缺陷。为了形的准确,大量运用皴擦的明暗法和快速的速写线条塑造,结果牺牲了“写”的优点与特色。“写”是以形的不似之似为前提的,形又要准,笔墨又要“写”,二者如同油与水的关系,不是完全不能融合,而是不易完全融合,有时是互相抵制,影响写意画的综合质量,这阶段的写意人物画,总是被传统审美观念排斥为没有笔墨,写意不“写”,终逊古人一筹。不过,起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浙派”写意人物画,重视书法功力,结合花鸟画笔墨进行人物画写生与创作,在“写”的发挥上以及“写”的笔墨质量上,比当时别的画派佳,已达到相当的高度。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受到西方现代审美思潮的影响,中国画领域中追求写实能力的人物画一时沉寂,现代写意人物画于是进入第二阶段。
     充当这个阶段重要角色的写意人物画有三类:一类回归文人写意画传统;一类借鉴西方现代派绘画语言进行写意;一类由前一阶段的写意人物画继续探索,力图将它作为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延续,并把它推向极致。对当今这一阶段的写意人物画,人们仍然不尽满意。主要是因为,现代写意人物画要超越古人,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超越:一个笔墨上“写”的超越;二是“意”的表现上的超越;三是题材上的超越。回归文人画传统的现代写意人物画,在“写”的自由上已经超越古人,却惜题材都局限于古装人物,所表现的精神难有新意。借鉴西方现代派的写意人物画,画家个人情感或个性表现虽可超越古人,但笔墨远离中国特性,整个形式也多有变味,能否坚持姓“中”,还是个问题。第三类写意人物画虽然也不能尽如人意,但却有着明确目标和光明前景,他们朝着三个对古人的超越目标,坚定地也是艰苦地前进着。  当代的水墨人物画不容忽视,因为在这期间产生了以方增先、吴宪生、刘国辉、刘文西等人为代表的现代人物画家。这个时期艺术的多元化,横向和纵向的拓展给传统艺术带来了一股新鲜血液。艺术的本体探索、艺术的形式开拓,给当代人物画坛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国际化所带来的极端是“混血”,这并不是所谓的“革新”。
  我们所面临的两个极端:写实和抽象。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几乎融合了这两个极端,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美术家找到了新的工具,批评家看到了曙光。
  这是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能否继续讨论“继承和发展”这个古老的主题,能否以平和、隐逸的心情去探索真正的本体艺术,也许正是下一个里程碑的前兆吧。(2006年2月15初稿,2007年1月21定稿。参考书目:《中国美术史》《当代艺术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