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妃传花木兰培养什么:高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37:28
      高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对策 福安一中 陈琼莹    人们都说,现在的家庭教育缺乏两个重要的东西,一个是缺心,即家长只关注子女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不关心子女的心理需要(考试不仅是知识、能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一个是缺德,即家长只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其实,这两个“缺”对学习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也是许多家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抓子女的学习,却偏偏事与愿违或者事倍功半的重要原因。要想提高孩子的成绩,必须首先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秀的非智力因素。    关注子女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春天,是从童年走向成年、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交织的时期,极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尤其是对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和青春期的发育,使许多同学感到不适应,会出现许多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重视并正确的引导、纠正,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其高中三年后的成材,甚至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家长关心子女的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配合老师帮助子女调整心理状态,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培养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为高中三年以及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目前,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   环境改变引起的心理问题环境的改变会使新生们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特点和问题。首先,失去依赖产生的心理问题。进入高中,生活方式由依赖性的家庭生活突然转变成独立性相对较强的集体生活,绝大部分的中学生是独生子女,没有适量的生活磨练,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和生活自理能力,平时父母的过分呵护、照顾,形成了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极强的依赖性。因此面对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往往碰到一些小问题就会不知所措,影响正常的生活进而影响学习。以上出现的各种现象而引发的各种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此时如果过急过快地提出超过其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会造成学生情绪上的混乱,使他们很难能安下心来集中精力学习。而中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又决定了他们尚未具有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帮助他们尽快地完成从初中生到高中生的转化,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千万不能一“放”了之,应该挤时间经常到学校来看一看,了解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特别是心理状态,并及时与老师沟通。配合老师解决问题。(不要以为子女到了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孩子读了三年还不知班主任是谁?甚至不知孩子在哪一个班级。如果这样就可能害了您自己的孩子。这点与过去的寄宿生是不同的,现在的寄宿生虽然大部分仍然保留了勤奋好学的好传统,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习不会吃苦勤奋,这种人数每年逐渐增加,而且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又不懂得或不愿意与老师沟通,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对学习的影响比较大)第二,脱离父母约束产生的心理和生活问题。这主要是校外寄宿生(包括租住在校外或寄在亲戚家)和空巢学生(父母外出谋生而把孩子留在家里),脱离父母单独居住(按法律规定是不允许的),也没有学校的约束又缺乏自制能力,处在父母管不了、学校管不着、房东不管、社区不管的“四不管”状态,再加上外面世界(如网吧、录像厅、迪巴等场所)的诱惑,产生放任自己的心态,最容易出问题,受网络游戏、色情文化、毒品等的伤害最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也往往很大。一些本来成绩优秀的学生一旦居住校外,成绩就会直线下降(大学生也是如此),居住条件好,不一定书就读的好,许多要住到校外的学生,往往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自由和其它。所以,还会产生其它许多问题(如男女同宿)。因此,校外寄宿生和空巢学生的家长更应该想办法加强管理,否则,可能事与愿违。学校建议家长要与房东签订协议,让房东负起管理的责任,房东既然收了租金就应该尽到管理的责任。(现在的孩子真可怜——不是我不小心,只是这世界太复杂二、学习要求提高产生的心理问题王×,女,16岁,某高中高一学生,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王×自小聪明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矛,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父母疼爱的"掌上明珠",文静温顺。从小学到初中,学习都相当的轻松,自信。可在中考前由于感冒,影响了水平的发挥,以2分之差没被重点高中录取。进入高中后,学习一直认真勤奋。第一学期期中考后,发觉成绩不尽如人意,只排在班上二十几名,本人和家长都很着急,以为是学习不够刻苦,于是更加勤奋用功,早起晚睡,经常挑灯夜战,可到期末考试时,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比期中考时还要差。到高一第二学期开始,王×已经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由于运动时间太少,体质也很差,上课经常感到头晕,注意力很难集中。英语测验,一向最为拿手的科目,竟然破天荒的亮起了"红灯",终于忍受不住打击,带着满眼的泪水和一脸的委屈困惑来到了心理辅导室“老师,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我学习这么努力,可成绩总上不去?和初中时相比,我已经不知用功了多少倍,是不是我真的比别人笨?我该怎么办呢?”
    类似王×的这种情况在高一学生中存在较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许多家长可能会感到疑惑不解。他们很难相信也很难理解在初中时是这样优秀的孩子,到了高中却会是这样一个状况。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对高中学习的不适应。进入高中,不论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与初中课程相比,高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理论性增强。初中不少知识仅要求作初步的了解,只进行静态性研究,强调直观形象,而高中则要作本质、动态、定量的研究,抽象性和概括性增强。2、知识量增大。各学科不仅难度增大,知识内容的"量"、单位时间内接受的信息量急剧增加。3、综合性增加。高中学习中,要解决任何一门学科的问题,都不是单纯地直接运用一种知识一种技能所能完成的,它需要运用多种知识,在阅读、写作(表达)、思维、计算和实验等方面的能力都比初中的要求提高。4、系统性增强。高中课程要求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5、难度增大。中考的难度较小,中考成绩均分一般会在70—80之间;而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成绩的最佳均分是50—60(百分制),其难度明显要比大得多。高中的课程和练习、作业的难度也自然要比初中难得多。其次,学习的形式也由教师的教会变为教学,学生的学会变为会学,学生的角色由被动转为主动,更强调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思考、课后的复习、巩固。而刚刚升入高中的新生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仍沿用学习初中课程的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因而常常感到摸不着门道,上课时,似乎是已经听懂了,可一做起作业来,又觉得不怎么清楚,题型一变就不知该从何下手。学习上显得很被动,因而担忧、恐慌、焦虑。有的同学甚至是盲目的采取疲劳战术,通过减少文体活动,占用课间休息,甚至是吃饭、睡觉的时间来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学习强度,可尽管很努力、很刻苦,由于学不得其法,成绩却往往不如人意,于是自信心大大受挫,更感到迷茫、困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水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有的同学由于身心过度的疲劳焦虑,大脑得不到适当的休息调节,甚至会出现头晕、耳鸣、记忆减退、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由于高一的基础没有打牢,又将直接影响到高中今后两年的学习,造成恶性循环。而一些本来的录取成绩就比较低的学生,如果心理的抗挫能力比较弱,更容易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倾向。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教师、家长不仅要给予足够的理解,而且要及时的帮助他们进行调整,否则会严重的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三、青春期发育引起的心理问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生理剧变,使得一部分中学生感到不安。进入高中阶段,生理上发生的主要变化有:1、身体骤长。身高体重增加迅速。2、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内脏的功能增强。3、第二性征和性器官的发育和成熟。首先,身体上的急剧变化,使他们比较敏感、疑虑,同时,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貌形象。由于对"自我形象"期望值过高,一些身体的外貌特征如个子的高矮,体态的胖瘦,生理的缺陷甚至是皮肤的黑白,脸上的"青春痘"等都会引起他们的烦恼,常常会为自认为的一些缺陷感到羞怯、自卑。其次,神经系统的发育,使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大体上已经完备,但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过程还超过抑制过程,再加上由于身体高速发展造成的各器官系统间的不协调、不均衡,情绪显得十分不稳定,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刚刚还是情绪高涨,可一转眼就心恢意冷,一会儿还是十分的自信,可转眼就变得极度的自卑。再次,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正是性生理发育成熟,性心理尚不成熟的时期,进入高中阶段,性心理发展已经由异性疏远期进入异性接近期,但男女间的相互吸引与好感多数还属于异性间朦胧感情的自然表露,他们对于两性关系仍处于一种似懂非懂或者懂得一些不良知识(如男生的玩世不恭、不负责任)的状态,还分不清好感与初恋的区别。因此常常造成心理上的因惑与苦恼,此时他们的感情强烈而易失控。这种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矛盾以及性的生理需求与性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构成了中学生心理卫生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常常导致"早恋"的发生,也极易诱发各种心理疾病或产生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学业和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家庭的子女最容易产生上述问题。此时,正确的引导,使他们的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显得很重要。因此,家长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子女(尤其是更容易受伤害的女孩)进行生理卫生知识和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和自我保护的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正常的生理发育进程,减少中学生对自已身心变化的好奇或心理混乱与恐慌。帮助他们懂得在与异性交往中如何自制自尊和尊重对方,纠正那些从网络等渠道获得的非正常的性知识,懂得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建立男女同学间正常的交往和友谊,使他们顺利的度过美好的高中生活。家长要解决子女的心理问题,首先,要有关心子女的心理的意识,其次,要平等地与子女沟通(倾听、交流而不是指责,更不是打骂),第三,必须重视关心学习和生活的过程,而不只是结果。 ◎关注子女的非智力因素,加强对子女思想品德教育有人调查了几百名高考学生,结果发现:在各种智力水平的考生中,非智力因素优秀,高考成绩上录取线的百分比远远超过非智力因素不良者,智力中等而非智力因素优秀者其成绩可与智力较高者并驾齐驱。有两个智商同为 136(高智商)者而非智力因素不同的考生,非智力因素优秀者成绩高达630分;非智力因素不良的那一位只考了355(未上最低录取线),一个智商中等的考生, 由于非智力因素优秀,高考成绩达591分,超过高智商的考生。 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不论是智力因素水平,还是非智力因素水平都普遍高于成绩差的学生,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主要不是智力因素(智商)的差异,而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别,即缺乏学习的动力(取决于价值观和荣辱观)、学习热情、情感、性格兴趣学习意志毅力和行为习惯等。现在的学生智力水平都不差,他们中的多数人学习成绩差,更主要是受非智力因素(即情商、德商、心商、学商等)的影响。非智力因素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对智力因素有影响。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某些弱点有补偿即所谓“勤能补拙”。一些有非凡才能的人,原来并非多么聪明,而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补偿作用,才在某些领域有所建树。孔子的学生曾参,智力水平并不高,但通过勤奋努力的补偿,终于把孔子的学问传了下来。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开发有扼制作用。“满招损、谦受益”就是说自满这种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对于个人的智力开发起消极、减力的作用;谦虚这种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个人的智力开发起积极增力作用。某大学少年班有位同学,脑子很聪明,五岁半就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12岁高中毕业考取少年班,从此,自以为了不起。记者采访,别人不说话,他夸夸其谈,报上登他的照片,他剪下来寄回家乡炫耀,甚至到附近商店里吹嘘自己。由于骄傲自满,自以为了不起而不好好学习,缺乏学习积极性,有时甚至连课都不上。致使他的智力并发受到扼制,学习成绩迅速下降,最后只得休学。湖南“神童”魏永康十三岁读重点大学,十七岁读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可是,十九岁却被退学回家,为什么? 因为他的母亲认为,孩子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有出息,于是将所有家务活都包下了,包括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魏永康读高中时,母亲还给他喂饭;上大学后母亲继续陪读,甚至帮他洗头。(中国古代的《伤仲永》也说明这一点)。由此可见,既使是很聪明的孩子,如果非智力因素不良,又不加以改变,长期下去也会变成很一般,甚至一事无成。习惯成就未来。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表现为◎主动性和独立性而不是依赖性和被动性,◎耐挫能力和意志力,◎自律的性格,良好的积极生活心态和自觉遵纪守法习惯等)、心理习惯、品德习惯等。行为习惯等对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会产生重要影响。一身不良习惯的学生,不可能会有好的成绩,如高中的学习上需要会吃苦,但家长如果在生活上对孩子娇生惯养,哪怕他吃苦了,除了读书以外,什么都把他包下来,这样的孩子高中怎么可能读得好呢?有人说,看她的打扮,就知道她的成绩,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形象说明了不良习惯对学习的影响。优良的非智力因素来自哪里呢?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家庭教育都有密切关系。但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家庭环境与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在家庭中养大。家庭环境、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内容、父母的个性、父母的榜样作用等在子女心理发展中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许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不好、如何不争气,殊不知这一切实际上是由家长自己造成的,家长教育子女方法的自相矛盾是导致学生非智力因素不良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家庭教育缺乏两个重要的东西,一个是缺心,即家长只关注子女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不关心子女的心理需要(考试不仅是知识、能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一个是缺德,即家长只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相对于智力开发而言,家长对孩子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大有作为。因时间关系,下面我就选其中一部分因素与学习成绩及同家庭教育的关系,谈些看法。 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也就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现在有相当部分学生成绩差是因为厌学、逃学,而产生厌学、逃学心理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学习动力,特别是那些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好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主观思想根源就是价值观、荣辱观问题价值观错误、荣辱观颠倒,普遍缺乏学习动力;而缺乏学习动力的客观原因之一则是家长的娇惯、溺爱和过分保护。有些比较富裕的家长认为现在有钱了,不要苦了孩子,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使孩子觉得什么都来得容易,久而久之,就逐渐失去上进心和感恩之心。◎外国富人与中国富人的不同当美国一些富豪听说遗产税要废除时,异口同声地表示“抗议”———2001年,120名美国富翁联名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声明,反对政府取消遗产税。这些人包括比尔·盖茨、巴菲特、索罗斯、洛克菲勒等。比尔·盖茨认为继承巨额遗产将使子女们不用努力奋斗就可享受荣华富贵,这对他们来说不是好事。和盖茨英雄所见略同的是美国企业家詹姆斯·斯托尔斯,他在捐出几十亿美元之后说,他不想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自己的子女,因为那样会毁了他们的一生。巴菲特就更绝,多年前就对自己的子女明确表示:“如果能从我的遗产中得到一个美分,就算你们走运!”比尔·盖茨的父亲老威廉在请愿书中写道:取消遗产税将使美国富翁的孩子不劳而获,使富人永远富有,穷人永远贫穷,这有悖于社会公平,也违背了美国的创业精神。从他们反对取消遗产税的理由中,我们能够悟出香港顶级富豪们反对取消遗产税的原因。日本、韩国富翁…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我国一些富人先前只是听到了些许要开征遗产税的风声,就急着把自己的物业所有权转让给甚至还没成年的子女,甚至转移到国外。这就是古人说的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的重要原因。在我们学校,一些富翁的学生就是爱打扮、穿名牌、戴首饰,关注的是生活上的互相攀比,而不是学习上的竞争,哪来学习的动力呢。据统计,近几年考上重点名牌大学的学生有“三多”,即来自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学生多、女生多,高考状元也是女生多。这几年在学校各种活动和管理中唱主角的也是女生多。因为男生受宠的情况,远远要比女生多得多。缺乏学习动力的另一个客观原因则是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家长或者社会环境的口——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如我们现在一些学生平时不下功夫学习,但到考试的时候有些取得好成绩,怎么办?那就偷看吧。有的家长也认为,偷看点,有什么,说明我孩子有本事。现在社会上大人考试不也都在偷看吗?还有人不也在偷税、漏税吗?政府部门不也上报虚假数字吗?(说句题外话,这是家长荣辱观颠倒的表现,也许就会产生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效果)。但是,我们的家长有没有想过,当你孩子有了这种观念之后,他还想读书吗?还有读书的动力吗?而当高考的考场都装上全省联网的监控设备之后,你怎么办?孩子还是未成年人,不像家长可能是说归说、做归做,牢骚发完就完了,工作照样做。可是,孩子往往不会这样区分。实际上,考试舞弊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一方面说明孩子的价值观、荣辱观的颠倒,即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的思想在作怪,另一方面说明孩子缺乏诚信的道德品质(答应家长的事情做不到),还说明孩子缺乏法纪观念。过多过早的“社会化”的学生,即受社会和家庭负面影响较大的“太懂事”的学生,同样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因为他们已失去积极奋斗进取的源动力。因此,让孩子保留一份真诚,拥有一份孩子应该有的对社会的感恩之心而不是仇恨心理是他们积极奋斗和进取的前进的动力。因此,在这里请有关家长要注意这一点。 2.情绪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良好的心境,如:高兴、快乐等,会使人精神振奋,思维活跃,乐观地对待困难,心境最好时,就是学习效率最好的时候,最有信心克服困难的时候,反之,消极的、不良的心境,如:痛苦、不安,使人精神萎靡,意志消沉,注意涣散,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低。我们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不注意方式方法,动不动就发唠叨,或者婆婆妈妈,更有甚者,一边子女在做作业,自己却坐在旁边唠个没完,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子女的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效率。( 当然这里不是说父母要顺从子女,只是强调要讲究教育方法) 还有的家长经常把夫妻不和或工作、生活上的不顺心带来的不良情绪发在子女身上,或把不该让子女知道的事情,说给子女听,这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就更大。试想一个情绪长期低落、消极的人怎么能把工作搞好呢?因此,做为家长在处理与子女的关系上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场合。给子女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情绪中,焦虑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学生面临重大考试,担心考试成绩影响升学和就业,会产生焦虑。家长的压力和教师的压力都会使学生产生焦虑。焦虑对学习的影响表现在:焦虑程度与学习成绩之间呈“倒U形曲线”即焦虑程度过大或过弱都会降低学习效率,中等程度的焦虑,学习效率最高。因此,家长不能给孩子的压力过大,也不能都不给压力。要把握分寸,注意孩子的性格。 3.意志: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得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大的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因为读书学习是很艰苦的事情,经常会遇到难题和挫折。那么意志坚定顽强的学生应表现出在学习和任何困难面前有信心、有恒心;学习和生活中有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果敢性、知难而进等等。而意志薄弱的学生则表现为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学习和生活中依赖、懒惰、软弱、固执任性、自制力差、娇气、遇到困难就退缩。  信心也称自信心,是一个人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一个人有信心,他就会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意志行动中去,在遇到困难时,也不会被困难和挫折所压制。在日本有一个很有名的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名叫坂本保之介,从他自己成才和创立能力开发研究所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看到信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坂本在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在全年级500名学生中,他名列第470名。他讨厌学习,喜欢嬉玩,一直被认为是脑子笨的学生。坂本的父亲很善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比如,坂本的父亲有时和坂本一起下棋,把规则教给孩子以后,父亲故意输给自己的孩子,还鼓励说:“你的棋艺进展很快呀!下棋是一项非常紧张的智力操作活动,你没有高度发展的智力,是不可能这么快就能战胜我的。”父亲就是这样非常及时地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强化,后来这个孩子逐步地树立了自信。初中二年级以后,他的考试成绩急剧上升,常进入前10名。再后来成为一个很知名的学者。孩子有没有信心与父母对他的态度关系密切。一般来说,父母及他人对自己期望和信任的程度高,则会增强个人的信心,反之则会削弱信心。现在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信心不能说与有些家长的教育无关:有的孩子在家里想做些事情,父母怕他做不好或做不来就不让他做,经历多次就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以至失去信心。有的家长在孩子学习上出现困难或考试不理想时,不是给孩子鼓励、树信心、帮助找原因,而是经常骂孩子不行、笨蛋,长此下去也会使孩子失去信心。研究发现,女生的自信心往往不如男生,这是后天造成的,女生的家长更要注意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也有些孩子有信心,但当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时,信心会逐渐丧失,这就是缺乏恒心,信心若没有恒心作支持就会半途而废,甚至一事无成。为了培养孩子的恒心,特别是学习过程中的恒心,家长必须要帮助孩子认真考虑如一两个问题:第一,要充分估计困难。困难这个东西,如果有思想准备,重视它,碰到它时就不会束手无笨,惊慌失措。第二,要在困难中看到光明。困难离成功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闯过去了就可能成功。不良的意志品质,缺乏毅力,不会吃苦,也是现在许多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也就是现在的许多孩子缺乏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果敢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在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对造成的后果。有些家庭、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为孩子包办一切,唯恐孩子受一点委屈,家长唯孩子命令是从,其结果是使孩子逐渐变得懒惰、软弱、任性、固执、娇气、退缩,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而学习则是十分艰苦的脑力劳动。那么,家长应怎样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呢?首先,家长要辩证地认识孩子所遇到的挫折,看到挫折对孩子成长的积极作用。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个体受一些挫折,特别是在人生的早期经历一些挫折,可以使人更快地成熟起来。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如果没有挫折的经历,没有抗拒挫折的毅力和能力,那么迟早会被时代所淘汰。可见,一个人经受挫折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因为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和应付挫折。退缩、放弃和自我毁灭都是不明智的的举动。另外,挫折的经历有利于丰富一个人的知识。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挫折从反面丰富了人生的经验,会让人长见识,提高能力。如果总是一帆风顺,那么从眼前来看可能是件好事,但从长远来看则未必是件好事。其次,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时要给予谅解、鼓励和必要的帮助,让孩子冷静下来,从中获取一些教训、启发和知识,变消极为积极,千万不能漠不关心,更不能一味埋怨、批评。例如,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曼林·昂尼斯的父母在教子方面就颇有远见。卡曼林爱读书,尤其是爱搞实验,他把家里的一个阁楼当做自己的“天文台”和“实验室”。有一次做实验时不慎起火,烧毁了半座楼,十几岁的他吓得逃到了郊外,整夜不敢回家。这次闯祸对卡曼林来说无疑是一大挫折。他的父母整夜寻找,次日清晨把他从田野找了回来,父亲并没有打骂他,而是一边心疼地拥抱他,一边亲切地对他说:“孩子,别害怕!为了科学研究,你就是把全家的屋子全拆了,把田地全毁了,我也决不会埋怨你。”这几句话永远在卡曼林脑海回荡,激励着他数十年为科学事业奋斗,终于获得辉煌成就。第三,要适当给孩子一些“劣性刺激”(磨难教育)。目前,独生子女的教育是宠爱有加,而独立性和纪律性方面的教育则是少之又少。因此,有些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建议,应对儿童施加必要的“劣性刺激”。所谓“劣性刺激”是指令人不快或不舒服的外界刺激,主要有以下几种:(1)饥饿:造成儿童偏食、 挑食和食欲差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很少领教饥饿的滋味。他们零食不离手,吃饭时自然没有胃口。俗话说:“欲求小儿安,应忍三分饥与寒”。由此看来,有意识地让儿童饿一点儿是很有必要的。(2) 劳累:孩子之所以好逸恶劳、没有责任心与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上学车接车送,不参加体育锻炼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应鼓励和督促孩子干一定的家务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什么都是家长包办。(3)困难:儿童的意志薄弱, 与他们的生活总是一帆风顺有关。有远见的家长应该为孩子人为地设置一些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困难,并给他们以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方法,锻炼他们的意志力。(4)挨批评:对那些总是学习拔尖的学生, 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必要时也要让他们尝试一下失败和挨批评的滋味。最后,家长应从日常小事入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感恩之心( 独生子女责任心普遍较差),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 总之,家长应转变观念,从学习本身以外的非智力因素入手、从改变子女的不良习惯和关心子女的心理入手;并与学校积极配合,才有可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全面的素质。建议家长阅读《成就一生好习惯——培养孩子好习惯108法》;希望家长阅读《福安一中学生仪容仪表的规定》和《学生手册》,督促子女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中学生,那也是家长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