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舞娘重生3在线播放:建议设立“文革纪念日”(民革浙江省委张云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15:18

建议设立“文革纪念日”

 

据民革浙江省委会特约信息员张云生反映:今年是“十年文革”发动40周年,结束30周年。“文革”这段历史在我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它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一代(甚至延续到二、三代)中国人带来巨大的创伤,但是它的更大的意义在于警世。尊重历史,敢于面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愈益强盛的精神动力。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具有顽强的意志、坚韧的奋斗精神的中华民族,应当将历史铭记在心,而领导中华民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伟大政党,更应当将这段历史作为领导改革开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此建议设立“文革纪念日”,进一步培育和激发伟大的民族精神。

现状:对“文革”讳莫如深。“十年文革”结束至今,仅有30年时间,在人们记忆中似乎是一件遥远的事。尽管1984年巴金这位“世纪老人”曾提议建造“文革博物馆”以志后代,但世人仍是逐渐淡忘,不愿重提“文革”。也许是怕揭旧伤疤!果真如此吗?前3年,新闻传媒在辞旧迎新,“盘点”二十世纪“百年大事”时,无论是“权威机构”评选的“二十世纪中国二十件大事”,还是民意测定的“二十世纪二十七件大事”,都将“文革”(从时间上说,它占了一个世纪的10%)排除在外。更为可笑的是,新编的《中华字典》有“大跃进”、“五七干校”等词,作为“比较陈旧的‘左’的词汇而删除”,认为这类“文革”词汇“的确已没有现实意义了”。学校语文教材,更是很难看到有关“文革”的文章。

分析:反观国人对“文革”所造成灾难的漠视和遗忘,令人惊悚!老人风烛残年,不堪回首;中年人忙忙碌碌,无暇回顾;年轻人呢,狂迷网上游戏,却不知“四人帮”为何物,他们感觉“文革”恍如隔世。他们曾否想过:当时1亿多名受打击*的干部群众以及九泉之下成千上万罹难于“文革”的忠魂、冤魂能否宽恕我们?了解真相的子孙后代能否原谅我们?我们的良心能否得到安宁?巴老之所以呼吁建一座“文革博物馆”,是他的良知,他的责任感使然。其目的就在于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了解“文革”,反思“文革”,从沉重的“文革”历史中吸取惨痛的教训,以从根本上铲除滋生“文革”的土壤。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利国利民意义深远的大好事,却阻力重重,拖了二十二年之久,至今未果。如果说“文革”是民族的一场劫难,那么,时至今日,仍不敢直面“文革”,讳莫如深,则是民族的一大悲哀。现今,一些异国他邦的友人,每当提及“文革”依然神态恐惧,摇首咋舌,作不可思议状。而深受其害的我们自己倒“集体失忆”了,这又作何解释?

我们应该向德国人学习,他们具有强烈的“公共记忆”意识。经过16年的反复斟酌,德国政府终于在前年8月16日决定在柏林的黄金地段—“二战”时希特勒总理府的遗址上修筑一座犹太人纪念馆;德国至今还像博物馆一样保存着“二战”时期集中营“大壕”,其中铁丝网、煤气房、监牢,狰狞地伫立着,一如恐怖的往昔;每年5月10日,是德国的一个特殊纪念日——“焚书日”,以纪念1933年5月10日,德国柏林率先上演的一幕“焚书”闹剧。在前年“焚书日”70年大祭上,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告诫人们要以史为鉴,切莫重蹈覆辙。对那段血淋的历史,德国人的口号:可以原谅,但不可以遗忘。德国正是经过“公共记忆”,激发一个民族从历史灾难中吸取教训,走向成熟。而敢于纠正错误,拨乱反正的中国*应该如何正视“文革”这段历史呢?

忆想上个世纪,中华民族曾两度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是八年抗战,二是“十年浩劫”。前者让国人同仇敌忾,后者让国人痛心疾首。前者国家已将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日设为“抗日战争纪念日”,并将9月3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日设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我们为什么不能设立“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纪念日”呢?

建议:设立“文革纪念日”。为让我们及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和反思“文革”,同时作为中国*先进性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在结束“文革”30周年和发动“文革”40周年之际,建议中共中央将每年的10月5日这一天设为“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纪念日”(可简称“文革纪念日”),以纪念1976年10月一举粉碎“四人帮”从而结束“文革”和1966年5月错误发起“文化大革命”;按照巴金同志的遗愿,尽快在首都建造“文革博物馆”,介绍文革历史,展览文革物品,将其列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期开放;纪念日期间,组织纪念活动,中央有关领导发表讲话,客观评价毛泽东等历史人物是非功过,对在“文革”中受打击*致死的干部群众表示深切哀悼;各新闻媒体相应开展有关“文革”反思方面的宣传,教育人们“国庆”时尤其勿忘“文革”,要保持*员的先进性尤其勿忘“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