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txt百度网盘:看懂经济(透析经济运行规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2:39:47
作者:纪纲gluck  发表日期:2010-8-20 21:01:00     研究经济学这么长时间来,各种学派经济书籍读过不少,也着实下过不少力气,眼看着头发越来越少,(别人是衣带渐宽,我是头发减少,呵呵)可是自身的知识体系却是越来越乱。经济学领域,学派林立,各执己见,一个问题的分析,角度多多,似乎怎么说也有道理,但仔细考虑起来,又都站不住脚。我不禁陷入了迷茫,学习经济学到底有没有用,经济现象如此纷繁芜杂,如何拨开云雾见青天呢?08年的经济危机,使我更加倾向于对《资本论》基础理论的肯定,同时也给了我一个系统提高经济知识的契机。于是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重新精读《资本论》,粗读《国富论》。我的方法是以《资本论》为纲,查资料,写注释,再写心得,同时对照《国富论》和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教材,注意比较和整合。这样读,非常慢,也很累,有时候一天只能读一两页,但是查阅的资料,却有可能有几十页甚至几百页。但是,这样很有成效,一步一步下来,知识逐渐系统起来,对经济运行的整个系统的理解越来越清晰。
  经常来逛天涯论坛,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现在也想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写出来,以便大家共同交流,共同提高。如果我的一些努力,能够让有志于学习经济学的初学者,掌握一把通向经济学宝库的钥匙,哪怕是这把钥匙,能让那扇紧闭的大门有所松动,我的努力就更有价值了。
  前面两章已经基本成熟,后面的,我一边整理一边发。天涯论坛卧虎藏龙,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作者:纪纲gluck  回复日期:2010-08-20 21:06:01   前言
  1994年4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委和学生会组织经济文化月活动。在开幕式上邀请了七八位北京经济学界著名人士到会发言,每人限定10分钟。由于时间有限,许多经济学家言犹未尽。会上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教授作了7分钟发言,提了七个经济学的普通问题,难倒了不少北大师生。
  他认为经济学知识是每个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都应具备的,所以现在高中和大学里都要教政治经济学。但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能否传授有用的经济知识却可能存在问题,因此他出了七个普通问题,考一考非经济专业而学过一般政治经济学的学生。如果大部分问题都答不上,就证明当今的经济学作为一门大学里的公共课有加以改造的必要。这七个问题都不是冷僻怪题,但看来容易,却真难回答。七个问题激起了北大校园内一阵不平静的思考。
  下面就是茅于轼教授所出的七个题目:
  1.何以穷国和富国同工而不同酬?
  从简单劳动如餐馆里洗碗,到复杂劳动如外科手术大夫,几乎一切行业中中国的从业人员所得到的待遇远远比不上美国同行的待遇。我们也可以不用货币收入,通过汇率折算,而可以直接比较吃、穿、住、用、玩的实际生活水平,这一结论仍旧成立。
  有的经济学家解释说,一般而言,美国工人使用的工具先进,所以同样劳动产出的价值较多。可是拿洗碗,理发等服务业来说,工具的先进并不起多大作用。再说中国也有高度自动化的流水生产线,那些工人的待遇仍不能和美国工人相比。
  由于穷国和富国同工不同酬,当他们之间发生贸易时,富国包含少量劳动的产品可以交换穷国包含大量劳动的产品,因而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是富国剥削了穷国。可是在没有贸易往来时,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旧存在,这显然不能用剥削来解释。正因为存在这一现象,所以不少人希望移民到富国去,使自己支付同样的劳动能得到较好的享受。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一切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财富唯一的泉源。根据这一理论,质量和数量相同的劳动应该创造出相同的价值,可是政治经济学从来没有对富国和穷国同工不同酬的事实作出任何最起码的解释。
  2.投机活动是否创造财富?
  这里我们将投机活动定义为一些人既不生产又不消费,买进只是为了卖出,并从买卖差值中赚钱的活动。这包括房地产、股票、期货的投机,也包括囤积居奇,制造价格差别从中渔利的行为。
  如果投机活动不创造财富,那么投机赚的钱只是一种变相欺骗,把别人口袋里的钱骗到自己口袋里,那就和赌博没多少区别。世界各国政府多半禁止赌博,却极少禁止投机。
  如果投机确实创造了财富,那么这一部分钱应该计人国民生产总值。那么请问,投机分子为谁服了务?生产出了什么产品?对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
  3.交换能否创造价值?
  据说,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等价交换,意思大概是说买卖双方谁也挣不了谁的钱,同时谁也不会吃亏。可是做买卖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而是为了赚钱。无论是国际贸易或是国内贸易,任何一笔双方积极参与的公平交易,都同时为双方带来利益。当然,这并不是说做买卖永远都能赚钱,蚀本的情况是存在的。但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双方出于自愿同意,任一方赔钱的交易是做不成的。
  如果承认了交换能赚钱,试问这新增的价值从何而来?
  假定一头羊与一柄斧交换,交换之前和交换之后都是一头羊一柄斧,仅仅是变换了他们的所有者。从劳动创造价值来看,交换能创利更不能自圆其说。
  你是相信交换能创造价值,还是坚信交换不能创造价值,你的理由何在?另一种说法的错误何在?   4.汇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例。货币之所以有价,是因为它有购买力,因此货币交换的比例显然应该等于两种货币购买力的比。这种论断大量地流行于当今肤浅的教科书里,但其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两种货币的购买力的比取决于买什么东西。例如,用美元买汽车,其购买力约为人民币的20倍,但用美元买旅游鞋,两块美元也顶不上一块钱人民币。实际上,正因为买各种商品时两种货币购买力的比价不同,才有国际贸易发生。用美元买汽车便宜,而用人民币买旅游鞋便宜,所以才有中国出口旅游鞋进口汽车。
  对上述问题比较接近的说法是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的供需情况,当用人民币买美元供不应求时,美元汇价上升,反之则下跌。然而这一答案只是对现实的描述,并未从经济理论上加以说明。譬如这样的汇率和购买力比较有什么关系?这种汇率有什么特点?它是有利于两国,还是不利于两国,或有利于其中的某一国?
  5.“有计划、按比例”有什么错?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是“有计划、按比例”。每当国民经济出毛病时,我们总可发现是某种比例失调所引起的,所以事先把比例掌握好,就不致发生比例失调的毛病,因而才有“有计划,按比例”的说法。市场经济则是靠着成千上万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它无疑带有盲目性。当然价格确能调节余缺,因为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从而消费增加,生产减少;供不应求时则相反。然而这种余缺调剂能否实现我们所需要的比例,却没有任何保证,是什么理由,我们竟放弃了这个基本规律,改换为市场的盲目调节呢?
  6.钱能不能度量价值?什么条件下它能?什么条件下不能?
  我们知道,凡是不能交换的东西,都不能用钱度量其价值。健康是有价值的,然而不能交换。一个人生了病,不论他愿意出多少钱给别人,也不论别人有多愿意用自己的健康去交换钱,事实上也无法做到。除了健康,还有友谊、爱情、创造欲望和好奇欲望的满足等等,也都不能用钱交换。
  那么,凡是能交换的东西是否都能用钱来度量其价值呢?工厂产品的价格高于它原料的价格,其差价是否精确地表明了工厂创造的价值?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即使工厂内部的生产状况完全照旧,它创造的财富是否也相应地变动?一个人做生意赚了钱是否证明他创造了价值?
  7.是什么决定了一物的价格?
  我们知道,价格等于成本加利润。一般而言,产品的成本是企业已知的,所以上述问题也可以表述什么决定了利润。
  利润的变化很大,有时可能是负的,这就是企业亏损;有时可能超过了成本,使利润率达到百分之百。企业没有不希望多赚钱的,那么是什么限制了利润呢?
  合理利润又是多少?如果你是一名物价检查员,你将如何去执行任务?利润率达到什么水平可以称之为暴利?如果你认为利润率达到50%以上就可以算暴利,你如何去说服坚持10%作标准的人?
  问题已经提了出来,答卷平均能评多少分,没有人统计。但从北大校院内沸沸扬扬的议论来看,大家开始反省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育是否有助于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大业?这种教学究竟给学生多少有用的知识?大学教学本来应该领先于现实的发展,可是这一门课程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当然,这些问题并不是仅仅针对北大的。但几十年来北大师生一直是我国学术和文化的先驱者,也许会在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上率先行动。”
  以上是笔者引用的相关报道。
  这七道题出了十几年了,在很多论坛上有很多自称高手或谦虚谨慎的学者回答了这几个问题,但笔者看来,无一令人满意。本帖的目的并非是要回答茅先生的这几个问题,而是本人在此贴此帖的框架基本完成时,在网上无意浏览到了这样一篇帖子,用网友的话说,“这几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深不见底”,实际上牵涉到了经济学中大部分核心基本问题,对于一个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来说,对于一个初学经济学的人或者专研经济学的人,这几个问题中肯定有几个或者是他急于想问的,或者是苦苦钻研难得要领的,或者是给出答案却又一盼三顾,总觉不踏实的。而在目前的经济学著作中,很难找到关于第一、四、七这样的核心问题的令人满意的答案,尽管关于各种理论的著作可谓铺天盖地,但有些过于轻慢草率,有些树大枝繁,难尽其解,对现实经济现象都缺乏足够的解释力。而本帖的探讨恰恰能从正面回答了其中大部分问题。未从正面回答的,读完本书您亦可推之八九。
  按照我国传统的分法,当今经济学大体可以分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大学派。两者同源古典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奉斯密为鼻祖),但由于对经济最本质的东西——价值的观点出现分歧,而最终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古典经济学本是信奉劳动价值论的,本帖子也秉承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在整合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拓展了劳动价值论的应用空间,增强了其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力。并对当今经济运行中,大众关心的主要经济问题做出较为透彻的解释。不管您崇尚西方经济学,还是看好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笔者认为只要您坚持真理无偏见的态度,本帖都会给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您更加透析地认识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和运行中发生的主要经济现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经济现象纷繁芜杂,如何剥开云雾见阳光?本帖将对现行重要的经济基础理论进行了整合和发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分析法。此帖的目的正是帮助读者面对各种媒体各路经济学家的言论,不再是雾里看花,莫衷一是。现在很多经济学著作,大道理一大堆,而且晦涩难懂,本帖在探讨过程中,在将理论作简要说明后,大部分是以举例分析为主,争取深入浅出,使只要稍有些经济学基础知识的人都能真正“看懂经济”。 作者:纪纲gluck  回复日期:2010-08-20 21:49:37   将要发的这一章和第三章的理论性较强一些,(前言,姑且算第一章吧)比较乏味,但却是整个理论分析系统的基础。经济理论,总是比较乏味一些,我也是试着将比较晦涩的道理,尽量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明白,尽量吧。其实,我想,当你想到,有些道理虽然费很大力气才弄明白。但是这样之后,某些所谓经济学家的大嘴就忽悠不了我了,费点力气也不算什么了吧,哈哈,说点题外话,我们言归正传。 作者:纪纲gluck  回复日期:2010-08-20 21:56:23 第二章,价值论诠释
  一、引论
  价值论是指经济学中关于商品价值形成的观点。商品价值是形成价格的基础,价值论是经济理论的基础,没有正确的价值论,经济学其他的理论就很难正确说明经济现象。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马歇尔的均衡价值论和以庞巴维克为代表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则是近代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之一 。
  二、劳动价值论
  这一节很重要,是理解价值的关键,为以后分析价格和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打下基础。
  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马克思都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方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代表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对劳动形成价值的理论和价值量的分析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亚当•斯密明确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这也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他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任何一种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出自《国富论》第五章)。他把生产一切商品的劳动作为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分析了价值规律的作用,最先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然而他没有把劳动价值论贯彻始终。
  李嘉图在研究斯密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价值学说,他作了比前人更为全面和详细的论述,提出了必要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思想,劳动价值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李嘉图的另一个功绩是把自己的研究限于能够无限制地再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在他看来商品有两种,“一种商品如罕见的雕像、图画、古书、古钱以及珍贵的葡萄酒等,其价格单只由它们的稀少性决定,因为这些商品不能由人类的劳动来增加他们的数量……”。这类物品的“价值(价格)与原来生产时所必需的劳动量全然无关,而只随着希望得到它们的人的不断变动的财富和嗜好一同变动”。而另一种商品是由人类的劳动可以无限制地增加它们的数量。他所探讨的就是这种商品的价值,这种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劳动时间。他写道:“说到商品,商品的交换价值以及规定商品相对价格的规律时,我们总是指数量可以由人类劳动增加,生产可以不受限制地进行竞争的商品”按照李嘉图的意见,商品的价值只能由耗费掉的劳动决定,而价值的大小则与这种劳动量成正比。
  马克思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改造了劳动价值论,论证了它的历史性质,并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后来的利润、平均利润理论。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不是以劳动为中介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一个人自己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生产的虽然是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而且不只是简单地为别人。中世纪农民为封建主生产作为代役租的粮食,为神父生产作为什一税的粮食。但不管是作为代役租的粮食,还是作为什一税的粮食,都并不因为是为别人生产的,就成为商品。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最后,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产品必须市场化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形成价值的劳动是经过市场的选择被证明是社会所需要的、必要的劳动,因此,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普通的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三、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以物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来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在19世纪60年代前主要表现为一般效用论,此后主要表现为边际效用论。
  效用价值论在17~18世纪上半期资产阶级经济学著作中有了明确的表述和充分的发挥。英国早期经济学家N.巴是最早明确表述效用价值观点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它们的效用;无用之物,便无价值;物品效用在于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一切物品能满足人类天生的肉体和精神欲望,才成为有用的东西,从而才有价值。意大利经济学家F.加利亚尼是最初提出主观效用价值观点的人之一。他认为,价值是物品同人的需求的比率,价值取决于交换当事人对商品效用的估价,或者说,由效用和物品稀少性决定。
  效用价值论在18世纪下半期和19世纪初期处于踏步不前状态。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斯密和李嘉图在阐述劳动价值论过程中,对效用价值论作了有力的批判,但是由于当时劳动价值论缺乏对现实经济现象的直观有力的解释,使其没能在经济学界确立统治地位。这也是斯密不能将劳动价值论一以贯之的原因。19世纪30年代后,在对抗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背景下,逐渐出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英国经济学家W.F.劳埃德、爱尔兰经济学家M.朗菲尔德、德国经济学家H.H.戈森都是是这一理论的直接先驱者。在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万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系统阐述,后由奥地利的庞巴维克和维塞尔加以发展。其特点是以主观心理解释价值形成过程,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表示人的欲望同物品满足这种欲望的能力之间的关系,即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与评价”,效用随着人们消费的某种商品的不断增加而递减;边际效用指每增加购买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它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它还提出了市场价格论,认为市场价格是在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
  他们认为效用是价值的源泉,是形成价值的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价值的形成还要以物品的稀缺性为前提。稀缺性与效用相结合才是价值形式的充分必要条件。效用论者是这样阐述他们的观点的:物品只有在对满足人的欲望来说是稀少的时候,才可能成为人们福利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从而引起人的评价,表现为价值,而衡量价值量的尺度就是“边际效用”。边际效用价值论在号称是一场“革命”之后,在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基本上被完全不研究价值的均衡价格理论所取代。
  四、均衡价值论
  传统的经济学说侧重了供给因素,如生产费用论等。边际学派关于价值则侧重了需求,如效用价值论。而马歇尔的价值论无非是二者的折衷。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并以大量篇幅阐明的“均衡价格论”,是资产阶级种种传统价值论的综合产物,是把供求论和各派的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融合成一体的调和价值论。且马歇尔以后直到今天,西方经济学在讨论价值和价格问题时,基本都承袭了马歇尔的传统,即只谈价格不谈价值,以价格代替价值,以均衡价格来衡量商品价值。马歇尔认为一种商品的价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是由该商品的供给状况和需求状况共同决定的。他主要通过均衡价格来衡量商品的价值。所谓均衡价格是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相均衡,从而它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一致的价格。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它由一定量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决定。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因此随着商品供给量增加,边际效用递减,从而需求价格也是递减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价格则指生产者提供一定量商品时愿意接受的价格,它由生产一定量商品所需支付的边际成本决定。由于边际成本递增规律的作用,随着需求量增大,商品的供给量也要增加,而边际成本递增必然导致供给价格递增,从而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均衡价格的分析是通过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置于同一坐标平面中分析而得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就是均衡点,该点所决定的价格即为均衡价格,此时供给等于需求,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该点决定的产量为均衡产量,企业照此产量生产必然实现最优。 作者:纪纲gluck  回复日期:2010-08-20 22:05:08   五、三种价值论的优劣
  1、对效用论和均衡论的批判
  效用论者是从商品的稀缺性和商品效用入手认为价值不是商品的内在属性,而是人对商品的感觉与评价,效用是价值的源泉。由于效用论者将效用衡量的标准主观化从而使边际效用价值实际上成为主观的产物,将价值的形成与决定同生产过程完全割裂,使商品价值成为纯粹意义上的一个心理范畴。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都承认使用价值对价值有重要作用,但二者区别在于“如何作用”。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与使用价值是统一于商品体内的两因素,二者互相依赖,不可分割。使用价值是价值存在的前提,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则失去了价值存在的基础。而效用论过于强调商品效用带给人的主观上的满足,而忽略了交换和交换背后价值产生的过程,过分夸大了效用的作用,认为效用是价值的源泉,只讲效用而抛弃了生产效用的劳动。
  边际效用价值论本身,并没有回答边际效用(价值量)如何决定商品价格。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只是一个运动形式,边际效用(价值量)本身,需要市场商品供给来决定(即供给越多价值越小),而至于市场商品供给,该理论又认为应由边际效用来决定,产生循环论证。
  马歇尔主要是通过分析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下的均衡价格来分析商品价值的。均衡价值论者以价格的概念替换了价值,而他们所谓的价值是没有价值实体的。他们认为“价值”是由供求决定的,而供求作用直接决定的又是市场价格。他们通过对供求作用的分析得出了市场供求均衡时的价格,发现该“价格”是最完美的,是价值最充分的表现,从而提出市场价格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显然这里均衡论者只在对价格进行分析而不是对价值的分析。实际上,均衡分析是一种停留在事物表面的分析。价格受供求影响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道理,但是,“如果一切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直接合而为一,那么科学的存在就会成为多余。”价值与价格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均衡论者显然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只是对市场价格做的一种现象形态的分析。确切地说,均衡价值论不能称其为价值论,而只是价格论,是对价值研究困难性的一种逃避。
  2、劳动价值论分析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一直试图在理论上搞清楚却没能搞清楚的东西。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双重标准和混乱的;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虽然是彻底的,却因为没能说明劳动与资本相交换的关系而彻底破产;马克思在对劳动价值论做了系统和全面的阐述,并提出剩余价值论,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其一,均衡价值论主要倚仗对供需的分析,劳动价值论也讲供需对价格的影响,但表达不够明晰,对现实经济现象缺乏足够的解释力。其二,效用论者认为价值是人对商品满足欲望程度的感觉和评价。由于主观评价常因主题不同而迥异,必然使价值的衡量缺乏统一的标准。劳动价值论虽然指出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衡量价值,并且将劳动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但并没有说出其中换算的标准,所以使价值的衡量也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
  但是由于劳动价值论的内核——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是正确的,要想研究价值,要想从根源上研究经济,对劳动是避不开的。
  一物有用,是因其能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人要利用此物也就是要发挥此物的用处时,此物不会自动来找到想用它的人并满足他的需要,而是人经过某种精力的耗费使其为人服务。此时,精力的耗费则称之为劳动,而这种有用性称为使用价值。有时,物的使用价值是天然就有的,而有时是人以劳动变更或者说加工以后所具备的。可以说劳动是使物为人所用的唯一途径。(除了自然界中及其个别的无形之物,如;空气)社会分工的不同,使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产品的交换成为常态。人与人之间对产品进行交换时,各种不同的物交换的比例如何确定呢?无疑是包含在其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量,这也就是经济学中的价值。即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中所包含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里的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所谓“用于交换“,其含义是:生产者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以换取他物,其价值也正是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理解商品的概念是理解价值概念的关键!这在第三章中还将有涉及 。思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曾指出:“直接的社会生产以及直接的分配排除一切商品交换,因而也排除产品向商品的转化(至少在公社内部)和随之而来的产品向价值的转化。”还是强调市场化的问题
  而关于劳动价值的衡量缺乏一个统一标准的问题,总的说来劳动的复杂性和劳动强度是相互补充的,即就社会上的工作来说,凡是劳动复杂性高的则劳动强度稍低,而劳动强度高的则劳动复杂性则较低,对整个社会来说,要想从事强度低的工作,就必须通过学习培训,掌握技能,以适应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即复杂性较高的工作。竞争使性质不同的工作各归其位,从而可以使大众劳动的衡量标准趋向统一。使用生产某物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价值大小成为可能。(这里的大众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社会上的一般劳动。)
  六、补充论述
  1、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区分
  当今社会物质财富的量急剧增加。人们很容易有这样一种感觉:由于物质财富增加了,价值也增加了。直观地将商品的价值量等同于物质财富的多少,这显然是错误的。物质财富是描述有用性的,是代表使用价值的,而价值却是人类劳动的抽象,是一种能量耗费。由此可见,当今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膨胀绝对不是价值的快速膨胀,“资本有一种趋势,就是在直接使用活劳动时,把它缩减为必要劳动,并且利用劳动的各种社会生产力来不断缩减生产产品所必要的劳动,固而尽量节约直接使用的活劳动”(引自《资本论》)这句话我们可以说得更通俗一些,就是资本的趋势是让一定的价值代表越来越多的使用价值。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后,“价值增殖”先于“使用价值增殖”成为一种紧迫的需要,物质财富也就以惊人地速度膨胀起来了。
  2、劳动价值的范畴
  劳动价值论,无论是李嘉图学派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的,首先都主要是用来揭示私有制商品经济运动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研究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著作,其中所说的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特别要注意的是,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而不仅仅是劳动产品。
  马克思明确指出过:“首先,我在任问地方都没有说过‘社会限定价格,并且在研究价值时,涉及的是资产阶级关系,而不是把这个价值理论应用于那决不是由我而是由谢夫莱先生以我的名义设计的‘社会国家’。”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曾指出:“直接的社会生产以及直接的分配排除一切商品交换,因而也排除产品向商品的转化(至少在公社内部)和随之而来的产品向价值的转化。”
  可见,价值是在劳动产品推向市场,成为商品,才会具有的特殊属性。比如家务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虽然会创造使用价值。
  社会分工的细化,会把越来越多的自给自足的劳动,推向市场,完全的市场化社会的意思是,社会上个人的所有劳动成果,都是为他人生产的,所有的个人劳动都要通过推向市场实现为货币,进而用货币在市场上购买自己的所需。下面的研究,我们都是假定在完全市场化,至少是高度市场化的前提下进行研究。
  3、关于劳动价值论与分配论
  (1)关于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指企业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额外收益,马克思称为剩余价值。不变资本是指企业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
  在本帖中,我们延续《资本论》中的表述方法,用V代表可变资本,用C代表不变资本,用M代表剩余价值,即未分配的利润。
  (2)劳动价值的现实分配表现
  劳动在创造新价值的时候同时保存了旧价值,比如用机器将1000元的线纺成布,售价变成1500元,劳动在这个改造线的使用价值的过程中,不但保存了旧价值----线的价值1000,厂房、机器等固定资产的折旧,假设为100,还创造了新价值400,其中工资200,利润200。那么我们用c表达生产资料的价值,用v表达劳动力的价值即工资,用m表达剩余价值即这里的利润,这批布的价值构成就可以表达为1100c+200v+200m,在这里,劳动新创造的价值是200V+200M。
  在现实社会中,当我们满怀热情用劳动去创造价值时,会遇到一些阻碍,如果这种阻碍是土地,那我们就得从劳动创造的价值里面拿出一部分作为地租,交给土地所有者;如果这种阻碍是生产资料(原材料、机器等),那我们就要从劳动创造的价值里拿出一部分作为租费,(这种租费大部分的时候表现为企业主利润)交给生产资料所有者,而所有生产资料追根究底总是由劳动创造的,至于所有者是如何占有的,我们暂且不说。现在,我们找工作时,大都是面临着这样一些企业,他们一部分利用自有资金、一部分借银行里的钱租用土地建起厂房,买了生产资料,已经为我们创造了劳动的条件,(也可以说他们控制了社会劳动条件,成为劳动条件的代理人),然后用劳动创造的价值给我们发工资,(以货币形式)交地租、缴税、还利息,留下一部分利润作为企业主收入、或者股东收益。在这里,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而地租、利息、赋税等都是从劳动创造的价值中占有的。土地所有权、征税权,生产资料所有权,这些或者是由劳动创造的产品换取或者是一种强制力要求获取劳动所创造的产品。
  关于价值的创造与分配,下面这个笑话,也许能给你一点启示:
  一个资本家和他的朋友穿过资本家的工厂。
  朋友问道:你刚才跟那人说啥呢?
  我叫他干活快点,资本家答。
  你付他多少钱?朋友问。
  资本家:一天15块。
  朋友问:那你哪里来的钱付他?
  资本家:我卖货得来的
  朋友问:谁造的货?
  资本家:他(工人)造的。
  朋友问:他一天造多少钱的货?
  资本家:50块钱的。
  朋友总结道:那么,不是你付他钱,而是反过来他付你一天35块钱让你叫他快点干?
  “嗯…”,资本家马上说:机器可是我的啊!
  那你怎么搞到机器的?朋友问。
  资本家答:我卖货的钱买的。
  朋友继续问:那是谁生产的货物?
  这一回资本家对着他朋友(以及媒体和学校)叫道:闭嘴!搞不好他就听到了。
  (3)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一定意义上是与财产的占有和分配问题有关的。
  如果国家不加干预放任市场行使分配,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由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西方经济学将现实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在中国哲学中也出现过类似的言论老子的《道德经》七十七章有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中经常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其所说的天之道正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这都是从哲学意义上揭示同一个道理:如果任社会自行运行必然会导致贫富分化。原因就是越是掌握社会资源多的人就越是有力量去掌握占有更多的资源,或者说获得掌握更多资源的机会。这是社会产品分配的自发倾向。然而,贫富分化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从经济学上讲,1块钱落在富人手中的边际效用比穷人的要小,也就是说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要大于富人,贫富分化会导致整个社会有效需求降低,从而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进而社会产品出现相对过剩,工厂开工不足,引发经济危机,严重的甚至引发深刻的社会危机。所以说,自行的市场分配并不能使社会最有效率的运转,还需要有外在力量的干预,这个力量绝大多数时候是国家施加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损有余而补不足以行天之道。吃大锅饭是不行的,严重的贫富分化也是不行的,既保持公平,又要兼顾效率,这个度的权衡,是国家必须正确掌握的大计。 作者:长安射天郎  回复日期:2010-08-20 23:05:13   很细心的楼主,也够系统。  
  老马的价值定义前后一直都不够明确,也就是含混。现在大家说到价值都特指交换价值,也就是价格。 作者:纪纲gluck  回复日期:2010-08-20 23:18:40   关于长安兄的问题,我会在第四章 价格的形成 中有明确的回答,我会将个别价值如何一步一步演化为社会价值的过程,用一个案例详细说明。其实这也是一个,个别劳动市场化的过程。谢谢关注 作者:weiran8029  回复日期:2010-08-20 23:24:20   老马说,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就是说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错了,商品价值不是由投入成本决定的,商品价值有交换价值和在用价值,注意呀,我这里不用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理论是讲由供求关系决定,实际上是市场操纵的结果,在用价值是由于资产的未来利益决定。因此,老马的价值定义是错的。价值不是由社会必要时间决定,而是由未来收益决定的。读书要思考,中国人只会读书,不会思考,我这里还要告诉你,资产定价模型都是错的,我现在不讲,以后也不讲,你自己去揣摩把 作者:长安射天郎  回复日期:2010-08-20 23:40:34   作者:weiran8029 回复日期:2010-08-20 23:24:20   
    。。。。。在用价值是由于资产的未来利益决定。因此,老马的价值定义是错的。价值不是由社会必要时间决定,而是由未来收益决定的。。。。。  
  =============================
  谢谢,明白你的想法了。不过在用价值及未来收益,。。。貌似不够宽泛。  
  作者:weiran8029 回复日期:2010-08-20 23:27:07   
    我写了篇文章,谈的就是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不是价值,现实中,包括很多经济学者把价格作为价值,要死吧  
  =====================================
  1、可否提供文章链接地址,想拜读。
  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西方正统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基础是“交换”,从这个基点出发,价值或价格与交换价值挂钩是正常的逻辑关系。否则系统就崩溃了,呵呵! 作者:纪纲gluck  回复日期:2010-08-20 23:42:47   首先,我要说,您在上面的论述中,有的地方混淆了价格和价值。关于您所说的市场操纵,那只是价格形成过程中,投机资金对某些商品价格的影响:同时其中牵涉到货币数量理论的一些问题。这个问题我将在讲到货币的创造以及货币市场的运行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时,具体论述。 您所说的价值是由未来收益决定的,就犹如说,本金是由利率决定的一样,有些本末倒置的嫌疑。 其实,这也是投机资金在对价格进行所谓操纵的时候产生的一个错觉。您说“我现在不讲,以后也不讲”,而我只能说,我会尽快讲。等讲到节点上,大家再讨论。 作者:音乐就是音乐  回复日期:2010-08-20 23:55:56   劳动创造价值论,本身是含糊的.
  按照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论,一个人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创造的价值,除了自身劳动创造的价值外,还包含了生产工具的人的劳动而创造的价值,所以才大于他不使用工具而直接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但问题是,这两种价值是不能用加法或乘法去计算的,所以解释不清楚就很正常了.
  一个人直接下河捕鱼,可能花一月的时间,也捕不了多少鱼,如果他花三天的时间编织一个鱼网,再去捕鱼,可能一月下来,捕获的鱼远远超出他直接捕鱼的数量.他付出的总劳动量并没有什么变化,但产生了差别巨大的价值.
  实际上价值这个词不但难以捉摸,而且让人糊涂,所以现代经济学一般回避谈论价值问题,就很正常了,一个不能解释现实世界的概念,再精确,也没有什么意义. 作者:音乐就是音乐  回复日期:2010-08-21 00:00:39   还有楼主所说的那7个问题,其实只要是认真看过现代经济学课程的人,问答起来不是什么难事.主要是我们国家真正用心学习过现代经济学的人,确实不多.大家所知道的都是劳动创造价值论,除此而已. 作者:weiran8029  回复日期:2010-08-21 00:08:29   什么是货币,金本位是有价值,现在本身就是纸,只是因为国家强制作用形成一种购买力,请问货币有价值吗,但货币是有价格的。所有商品是有成本的,但成本并不是它的价值,它之所以有价值,一定是能给你带来利益的,请问,你买房,如果未来房价要跌,你还会买吗,你之所以买的原因是因为考虑其未来的升值预期,股票市场亦如此,当你预计股票上涨时,你才会买,除非你做空。价格不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与价格关系,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正向关系,非理性时,也会出现负相关,你知道把收益资本法计量资产价值是错误的,资产定价模型也是错的,财务会计是伪科学,资产评估方法存在很大问题,资产是有价值属性的,不同价值属性之间存在不同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扯谈,读书要思考,我从不读书,但善于思考,如果你学过会计,我会告诉你资产-负债不等于所有者权益,即净资产不等于所有者权益,经济学有很大理论有问题,你慢慢发掘吧。我所说的观点已形成文章,公开发表 作者:weiran8029  回复日期:2010-08-21 00:18:42   资产定价模型文章现在在写,不想在国内发表,国内期刊什么东西,到处要钱。权威期刊要的更厉害,我的文章他们还不敢登的,只有老美认账,中国方认可。我跟那些教授、博导讨论时,他们大多数是呆着,道理很简单,就是没想的,在中国,做学问的人不多呀,思考人不多呀,我为了想这些问题,常常是寝食不安,要推翻自己所学的知识,难呀 作者:纪纲gluck  回复日期:2010-08-21 00:37:18   您说话的方式,怎么让我想起了郎咸平教授,希望您的文章能够多发表。小生初来乍到,随着我的帖子的进一步深入,也希望您能多多指导。 作者:wanganghua  回复日期:2010-08-21 00:44:10   作者:音乐就是音乐 回复日期:2010-08-20 23:55:56   
    劳动创造价值论,本身是含糊的.
    按照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论,一个人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创造的价值,除了自身劳动创造的价值外,还包含了生产工具的人的劳动而创造的价值,所以才大于他不使用工具而直接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但问题是,这两种价值是不能用加法或乘法去计算的,所以解释不清楚就很正常了.
    一个人直接下河捕鱼,可能花一月的时间,也捕不了多少鱼,如果他花三天的时间编织一个鱼网,再去捕鱼,可能一月下来,捕获的鱼远远超出他直接捕鱼的数量.他付出的总劳动量并没有什么变化,但产生了差别巨大的价值.
    实际上价值这个词不但难以捉摸,而且让人糊涂,所以现代经济学一般回避谈论价值问题,就很正常了,一个不能解释现实世界的概念,再精确,也没有什么意义.向社区报告违规内容
  ~~~~~~~~~~~~~~~~~~~~~~~~~~~~~~~~~~~~~~~~~~~~~~~~~```
  我觉得你说到了问题的关键。虽然老马在资本论里并不否认技术对提高生产力的作用,但是他被想要的主观结论蒙蔽了双眼和思维。使得书中的很多观点都显得很生搬硬套甚至叫人难以忍受。  
  资本生产总是要产生剥削?但问题是如果资本的运作亏损,那是不是说工人反过来是剥削了资本家呢?如果一个人在家能够用原始织布机生产而赚到10元,谁又会去工厂干更长时间忍受更多苦难才赚10元的织布工呢?如果工人是因为能在工厂在同样的条件下而赚更多的钱,那么资本怎么能算是剥削了他呢?但是为什么资本能提供更多的工资呢?这是应为资本提供的更先进的技术或销售渠道而得来。这其实是相互得利的事。怎么能说是剥削呢?剥削我认为只能存在于强迫情况下,对于自由民是不实际的,至少也不可能长久的。马;觉得在学这本书之前就似乎已经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结论,并且始终围绕这个主观论断来写书。似乎脱离了学问的本源。不厚道 作者:weiran8029  回复日期:2010-08-21 00:43:16   要讲货币的形成机制,还要很多秘密,书上都没讲,是我思考出来的。货币是人创造出来的,要多少有多少,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通胀是长期的,货币有弱货币和强势货币,经济学讲,是国家经济贸易决定,其实,错的。美国逆差这么多,美元还是强式。之所以,人民币升值,就是送钱给美国,让热钱跑。所以货币形成机制是靠国家实力来说的,老美在世界扮演的角色是老大,一切规则他来定,世界货币有他来发行,老美成为世界货币那天开始,就没有想过还钱,否则也成了世界货币,也就是说,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说,美国负责印钞票,这就是经济学,一方面解决老美的赖账问题,一方面由老美印钞解决世界发展问题,这次金融危机爆发根源是房地产和金融泡沫的问题,其实老美和欧洲骗钱的问题,因为工业化转移中国,老美和欧洲更没钱,想赚钱,那就骗钱,产生房地产相关的金融衍生品,最后赚昏了,自己玩过头,这次金融危机前景很不乐观,对于中国而言,赚外汇,等于送礼,中国产能过剩,应该靠自己解决,别把经济学当做会事情,其实就是赚钱或者骗钱的游戏 作者:纪纲gluck  回复日期:2010-08-21 01:39:23   我来回答一下各位的问题,关于weiran8029的“请问,你买房,如果未来房价要跌,你还会买吗,你之所以买的原因是因为考虑其未来的升值预期,股票市场亦如此,当你预计股票上涨时,你才会买,除非你做空。”但是,请问,你今天买菜是因为,你今天预期到明天的菜会涨价吗?你买电视机,是因为你预测到明天电视机会涨价才会去买电视机吗? 我觉得,您总是以投资的眼光来看待经济现象的。也可以说是投机。投机,是指买进某种商品,不是要利用其使用价值或者促进其使用价值得到实现,而仅仅是从这种商品的价格波动中受益的行为。预期价格上涨,是买某种商品的理由,并不是经济学中的价值所在。我买水果的理由是为了吃,但是能吃,并不是其经济学中的价值。
   其次,捕鱼的例子。完全脱离了市场,脱离了社会化大生产,所以,根本不是这里要讨论的价值。同时,用网捕鱼和用手捕鱼,所耗费的劳动,这仅仅是个别价值的体现。需要到市场的交换中,实现为社会价值。也就是,个别劳动向一般劳动的转化。
   再次,关于关于工人可以在家自己织布的问题。这点上,与捕鱼一样,脱离了社会化大生产来看问题。生产力的提高,让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使生产同样一件商品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压低了这种商品的价格。手工劳动竞争不过机器生产,从而被淘汰。原来从事手工劳动的工人,你想享受高的劳动生产效率吗?想。但是没有机器,你买不起,也就是前面我说的生产条件。你要投入到社会化生产中去,就必须进入工厂,这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这是你要想生存,就必须这么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四,关于金本位,强势美元和国家间的不等价交换,我会在后边一一解读。请大家关注。
  太晚了,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