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怎么评价古天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色及构成要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0:41:37
文/文可义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摘 要:特定的育人目标、特有的生成性目标和变革学习方式的目标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色;  目标的构成因素为情意态度、能力因素、知识维度和学习方式。
一、特定的育人目标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指通过一定学段的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而各有特色地发展所能达到的基本标准。它是人们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对研究性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作出的预见性反映。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在总体上受教育总目标的制约,要反映国家的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同时它又必须体现其课程特点,与其他课程的目标有所不同。研究性学习就是从学科课程目标缺陷中构建自己的课程目标——特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育人目标是构成研究性学习的首要成分,它是根据中小学各学段的培养目标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确定的,其目的在于充分而有特色地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不在于向学生灌输和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特别是要把学生的人格、态度、情感,审美、行为等素质的发展均纳人课程目标的范畴来考虑,实施,以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其目标涉及丰富的发展领域,而其中态度、情感、能力、学习方式的发展尤为突出:在实施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发展能力,以及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价值取向,真正地培养既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又具有乐观积极的人文情怀的人,使学生不仅能认识自然和社会,而且能认识自己,不仅使自己能主动适应社会,而且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成为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促进者:这些就是研究性学习的特定育人目标。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本来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发展,但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要求学科课程单独完成这个全面发展的总目标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学科课程不可能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不可能提供学生发展的必需的机会和条件。设置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就是与学科课程共同完成总目标,这也是设置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之所在。
二、特有的生成性目标
学科课程内容具有确定性,因此其目标在课程实施前也已确定:虽然研究性学习也有总的目标和具体目标,但研究性学习强调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的目标,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还将产生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设计,而这些目标和主题并不是预先设定的。研究性学习应特别强调在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的核心地位。但是,各学校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依然存在“越俎代庖”的现象。在课程实施之初.教师为统摄探究过程往往预先设定教学的目标和探究的主题,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不允许学生偏离设定的研究方向。这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标生成取向是相悖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探究目标在活动展开中由学生从自己的头脑中生发出来,不仅使学生很早就对一些富有价值的东西产生思考,并有所探索,而且由于课题同自身的贴近程度较高,学生可以产生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更多的道理。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对其他领域发生兴趣,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价值观,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学生的探究动向,充分肯定这些生成性目标和主题的产生价值;这些生成的目标实际上是一个指向不同个体不同时期的目标群:“这一目标群克服了以往‘目标模式’把既定的目标作为惟一要求,忽视非预期的目标和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端,使课程目标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而非外部强加的‘指令’,因此研究型课程的目标是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强化,最后得到落实的,这更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目标的达成。
三、特别强调变革学习方式的目标
将研究性学习纳入课程计划,着眼点就是为了切实变革长期以来僵硬呆板的教学格局,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以回应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时代呼唤。
现实的教育以书本为中心,是以学生是否记住书本知识为目标,学习难以成为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内在需要。研究性学习这个领域的特点决定了它特别能够体现教育培育完整的人的价值。研究性学习既跨越学科的逻辑体系,又超出专家预先没定的学科课程内容范围。它的基本特性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
传统的课程把课程内容看成是固定的、确定无疑的东西。在课堂上,讲解式的教、接受式的学占主导地位。但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发生 巨大的变化。教师所要教的东西不再是预定的书本知识,教师只是作为顾问、咨询者或合作伙伴而存在。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老师不能过多介人他们的研究过程,更不能代替他们进行研究。对学生而言,重在训练和培养研究意识、研究气质与研究能力,重在程序性知识、内隐的个人知识的获得,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只能是参与式、探究式和行动式。
四、目标的构成因素
(一)情意态度
情意是人们在接触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体现为人们对人对事对物的基本态度;研究性学习是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积极、创造性的活动为特点的,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参与活动,而主体活动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情意投入,因此,情意目标构成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开设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让中小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养成尊重前人劳动成果.认真、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具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学生对自然和社会各种现象的态度如何是不列入学科课程教育目标和任务的,而研究性学习则要考虑学生对此的关心程度、参与意识、是否积极进取等态度因素。例如,对社会风气,对环境保护、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均有关心、参与、进取等不同层次的表现。在小学、初中阶段,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成为自觉的,有使命感的公民,对于社会,环境、国家、人类重大的问题能够自觉地加以关,乙,能够积极参与各种行积极意义的事件,能把握积极向上的方向,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人类、社会的长久利益:到了高中阶段,应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关心可持续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研究与交流的精神和彼此尊重。理解与容忍的态度;培养他们具有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对固有观念的质疑批判意识;培养他们具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及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和坚强毅力;等等。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是饶有兴趣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都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学生如能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会从实际出发.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求得结论,并且养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度,同时,不断培养进取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那么自己的情意态度一定会发生变化:
(二)能力因素
以系统知识授受为主要目的的传递教学虽然重视技能的训练,但教师的教授多于学生的练习,且练习往往是“依葫芦画瓢”;模仿的、机械的、单项的练习多于创造的、自主的、综合的练习,因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能力形成效率低。而研究性学习正好补其不足,它强调技能的训练,同时,强调在妙趣横生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开放的、创造的、自主的、综合的训练。最终促进学生的能力形成。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刨造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探讨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它要求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的成果,绝大多数只能是在自己现有基础上的创新,还不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研究性学习强调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科学家探索的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为以后各种创新打下牢固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往往需要围绕某一科学主题或课题进行,其中更多的是采用自主研究模式,这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审视,学生开展探索的过程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与传统教育以记忆、理解为目标的一般学习方式比较,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进行,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在一个开放环境中,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主动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个关键。一方面,知识激增使得人们在数量上追逐知识已不可能;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或信息多了不等于就是好,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处理、利用这些信息。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学会沟通与合作交往的能力具备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
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交往的良好空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学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学会互相帮助和支持,使同学之间建立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在同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中.通过社会调查、访谈、外出收集资料、向专家请教等,培养他们独立地运用社会交往能力去争取成功。
4.培养问题意识和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而言,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达此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学习和运用一些研究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5.培养和提高管理能力
在传统教育中,多数学生自理能力比较差,更谈不上有多大的管理能力.研究性学习多采用小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因此必然涉及组织和管理问题,怎样协调工作关系、人际关系和人事关系,怎样调动每个人活动的积极性,学生都会得到体验,得到经验积累,管理能力就会在探究过程中得以形成,得到发展;
(三)知识维度
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并不排斥知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是有益的;研究性学习以问题解决为基本内容.问题解决的顺利进行需要从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智力为前提,但也不仅仅停留于此,它以获得深刻的、理解的知识和发展高级智力为目标,传统课程重在专门性知识,按一定逻辑顺序将知识分门类;研究性学习淡化知识分割,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追求知识的综合性、创新性和广博性。
“研究型课程主张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当然,应当注意:知识学习仅是研究型课程目标之一,不可过分夸大,否则有可能导致研究型课程学科化的不良后果,研究型课程的知识目标既无可能、更无必要去和学科课程分庭抗礼、等量齐观,而应该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这就是知识的综合性、创新性和广博性。”[1](P44)
(四)学习方式
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月不识了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的人.因此。新课程提出变革学习方式,改变现行单纯接受式学习、机械训练式学习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新课程从关注人的发展和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角度提出变革现行的学习方式,不仅是一种学习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一次学习革命。这是一种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的专业界限面向起初复杂任务的学习,是与他人协作、分享、共进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是依托信息技术将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融会贯通的学习,是以信息技术(包括通读工具、网络、计算机等)作为强大认知工具的潜力无穷的学习。”[2](P20)因此教师应强化“学习革命”的理念,调整教学改革的着眼点,以教会学生“会学”为己任。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主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学习不但是一种主动、独立的学习,还是一种无人监控的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与
“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就人的个性发展而言,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活动中,两者常常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结伴而行。在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视或退居边缘,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而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

音画图文
靓丽明星
感悟哲理
书画古玩
美景美图
精品美文
星座运清
生活百科
史海钩沉
音乐空间
网页特效
电脑技巧
在线书架
精美相册
健康常识
职场技巧

您已在荷花小女子书馆停留了
  分     秒  背景音乐 断桥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