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长生不老的人吗: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 大提琴 杜普蕾 指挥 巴伦鲍伊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4:30:35
',1)">
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于1919年,OP.85,这部作品可以称得上是二十世纪问世的第一部大提琴协奏曲,至今仍是大提琴协奏曲文献中最爱欢迎的作品之一。这部协奏曲相当宏大,作曲家没有采用古典时期典型的三个乐章结构,而是运用了连续的四个乐章结构。就整部协奏曲的结构而言,且有回旋曲特征---由独奏在作品开头演奏的带有宣叙调性质的主题在整部协奏曲中一再出现,且有贯穿始终的作用。
这支曲子是埃尔加献给去世的妻子的,也是作曲家毕一生之力创作的最后的大型管弦乐作品,可以说是爱尔加献给妻子的安魂曲和自己的“天鹅之歌”。整支曲子情感起伏很大,真挚,同时又充满哲思,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很难掌握,因此演来难度颇大。在这张唱片里,杜普蕾也用尽了一生的才华,演绎了这首千古绝唱。
第一乐章,大提琴独奏的引子之后是一个抒情的中板,音乐透出怀旧和感伤色彩。
第二乐章,仍以宣叙调引子主题开始,仿佛再次回到作品开头的话题。随后开始了快板部分,似乎在表现人生中欢乐和昂扬进取的时光。独奏大提琴展示了高难度的演奏技巧。
第三乐章,转入柔板,这是一曲深切感人的悲歌,独奏大提琴充分发挥了大提琴富于歌唱性的特点,悠长连绵的旋律线条且有感人肺腑的力量。
第四乐章,这个乐章自身也是按照回旋曲式写成的,在主题活跃的外表之下时时透出惆怅之情。而接连再现此前几个乐章的主题片断则仿佛对人生的回顾,意味隽永。
杜普蕾于1945年出生于英国。她出生于一个充满了音乐的家庭,在三岁的时候听到大提琴的声音,就吵着想要那样的乐器。在她四岁的生日,她得到了这样的礼物,而且是成人用的大提琴。她居然拉起来毫无困难!(四岁有多高呀?真难以想像呢!)
五岁就被送去伦敦的大提琴学校跟随老师学琴。
七岁举行第一次公开演奏会。
十岁的时候,得到苏吉亚奖,当年的评审还包括了巴比罗里爵士,后来巴比罗里和杜普蕾就建立了亲密的友谊,有时也会对她的演奏提出一些建言.
得奖之后,她就开始到市政厅音乐戏剧学校跟普利斯学琴。普利斯记得在她十三岁时,有一次普利斯跟她说下星期要开始学埃尔加的协奏曲和一首皮阿蒂的随想曲,没想到第四天之后,她就来告诉普利斯,她说她已经把艾尔加协奏曲的第一乐章背下来了,而且那一首非常困难的随想曲也背出来了。尤其令人吃惊的是,她几乎把它们演奏得无懈可击!当然,学习也不会都是一帆风顺的。不过,她在十五岁那一年,获得了市政厅音乐戏剧学校的皇后大奖,这是专门为三十岁以内的年轻音乐家所设置的。
卡萨尔斯,托特里还有罗斯托波维奇都曾指导过她,不过她总认为普利斯是她真正的老师,对老师的忠诚都未曾减少过。
十六岁那一年(1961),她於威格莫尔大厅举行首次独奏会,音乐会前几天票就已经完全售完,大家都急于想听一听年轻的大提琴家表现如何,真是个严苛的考验!然而,她顺利完成了,并获得大众一致的赞赏。从此她声名大噪,开始她的演奏生涯,与英国的主要管弦乐团及着名指挥合作演出。
二十岁那一年(1965)她在卡内基厅举行她在纽约的首次公演,演奏曲目是埃尔加协奏曲,由BBC交响乐团协奏,多拉第指挥。成功的彻底征服了美国听众!从此世界各地都热切希望她能去当地演出。
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疾病来袭,她被诊断得了多发性硬化症,为了跟病魔奋斗,不得不停止音乐会的演奏,甚至曾经六个月都没有碰过大提琴!1973年她在伦敦最后一场演奏会,由梅塔指挥新爱乐乐团,演奏的曲目也是英国人最爱的埃尔加协奏曲。
在她短而辉煌的音乐生涯中,她总共录制了十五张唱片。生病之后,她无法再继续她的音乐演奏生涯。所以她转为指导学生及在电视上举行示范教学...在她最後一张录制的唱片中,居然是在为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担任讲述者。
在1987年十月十九日,杜普蕾逝世,享年四十二岁。留给人们无限的怀念....
本视频是由她和其前夫巴伦鲍伊姆合作完成。
一次匈牙利大提琴家斯塔克在乘车中,听见广播里正在播放大提琴曲,便问是谁演奏的,旁人说是杜普蕾。当时斯塔克并不认识杜普蕾,他便随口说了一句像这样演奏她肯定活不长。杜普蕾被斯塔克言中了,她留给人们的是不尽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