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蚌by明朝梦里全文:西方视野中的义乌假货与中国的体制之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7:02:23
西方视野中的义乌假货与中国的体制之耻 

据美国海关的数据,2003年,在美国口岸被查获的假冒产品中,来自中国的产品占了66%,远远高于居第二位中国香港的5%和第三位墨西哥的4%。美国俄亥俄大学Daniel Chow教授认为,如果考虑转口贸易的因素,80%被美国海关截获的假冒伪劣产品都来自中国。

  美国《采购》杂志2002年就报道,越来越多的中国伪劣零部件正在进入美国家庭。一位美国某公司副总裁说:"我们曾经想在中国建立采购中心,但是我们在中国工厂看见零件乱贴、改贴商标牌号的现象非常普遍,于是我们打消了这个念头。"一些极端的人更是声称,2004年所有伪劣的零配件都来自中国。几年前,美国电子制造商就发起了"No-China"运动,提出“远离中国零件”。用中国零配件的厂家,即便再仔细、再严格也不容易取得消费者信任,厂家都不敢说自己跟中国零件供应商有关系。

  相关阅读:美国假货六成来自中国? 义乌市场被西方曝光

  今年6月美国CBS电视台作了一个报道,指出中国假冒手机电池导致Verizon公司大规模召回产品的事件,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在中国义乌小商品市场生意火暴的同时,CBS电视台也悄悄地在调查。今年8月,“CBS在《60分钟杂志》专栏做了一个名为"世界最大的假货”的电视片,对中国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做了采访。片中一家做运动鞋的老板在镜头前炫耀说,最新的Nike运动鞋到了这里,4天后就能够大批克隆,每双只要4美元。电视记者还发现,3000美元的Callawry高尔夫球杆,275美元就可以买到。CBS采访时发现,执法人员与造假者关系亲密,严打行动像猫鼠游戏。

  长期研究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的美国俄亥俄大学的Daniel Chow教授说:“当地专业人士告诉他,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90%是假货。但是批发市场是当地工商部门投资的,也是当地的经济支柱,直接影响到当地税收和工商局的管理费收入,有的政府官员甚至有股份。”他说,像这样的市场中国至少还有4个:武汉汉正街批发市场、山东临沂批发市场、石家庄南三条批发市场、沈阳五爱批发市场。这些市场的产品有相当部分批发到世界各地。[发表评论] 

  [义乌模式是体制之耻?]

  中国出口商品假冒伪劣问题由来已久,有人说,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理由是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但如果世界制造工厂竟然源源不断地出产着假冒伪劣,这样的依赖性能有几多可靠性?

  如果说美国人是深受其害,那么中国人在自己的窝内,简直是苦不堪言了。从毒奶粉、毒酒、毒大米,到注水猪肉、敌敌畏火腿、过期月饼,可怜的中国人,如果在市场上买到了货真价实的东西,就像得了便宜一样。如此一个煌煌的造假大国,害了自己害了别人,极高的GDP增长率,到底几多良性经济成份?

  义乌模式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各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深刻的原因无外乎:市场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平台,由市场牵头,兴旺加工制造业,从而解决劳动就业、财政增长、国民经济发展的问题;杀鱼容易养鱼难,好不容易培植发展起来了义乌这样的市场,如果大搞打假,会伤了元气,毁灭经济发展动力,得不偿失;中国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造假卖假不可避免,一定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发地逐渐改良,需要假以时日。

  这些个理由,都强调了经济增长的作用,却并没有看到地方政府的责任问题。也正是通过对地方政府责任问题的探究,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当今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悲哀。更深层次上讲,这种悲哀正是一个国家体制上的悲哀。政府的不作为,甚至带头违法,并且得不到责任追究,这样的情况却被体制容忍。义乌模式之耻,却正是体制之耻。[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假货之祸?之利?

  ●反方:假货是市场竞争的合理产物?

  没有哪一个市场会不出现假货,而这些市场并没有因为假货的横行而衰弱或者消失。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市场,由于假货的出现,正品为了保住原有的市场,不但在宣传上投入更多,而且推出了更具性价比,以及比假货做工、性能更强的新品。整个市场,也反而变得更加活跃。

  价格上,假货实际上也给整个市场提供了良好的进化环境。原有的正品价格非常高,甚至有暴利嫌疑。但是假货出现之后,正品在一定程度上将价格做到一个较为合理的价位上,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具有竞争力的新一代产品。

  服务上,假货的出现也改善了一些强势品牌在服务方面的问题。由于有假货的出现,厂商需要更认真的区分正品用户和不小心购买到假货的人群。而当厂商意识到原来假货已经占据了正品如此大的市场份额时,足够的反思和服务的改善成为必然。在产品质量方面,在初始阶段,假货和正品可能相差不多。但随着假货的泛滥,阻止假货的方法除了打出防伪标签让消费者能够方便鉴别之外,也让他们努力在品质上下功夫,努力让市场明白,购买假货和正品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

  正因为如此,假货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产品市场的进化。
  
  ● 正方:打假刻不容缓

  假货有害于市场,这是自古以来亘古不变的真理。市场从来就没有从假货上得到任何好处,消费者总是在假货的打假、放假和更新假货的出现上捉迷藏,整个消费市场也因此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有人说很多正品的价格都是靠假货才得以降到很低的,这种说法简直是说饮鸠止渴是完全可行的。依靠假货将正品的价格降下来,完全不按照市场规律的。正常的价格竞争,是两个厂商在完全相同的市场中,在品质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进行。而假货给予正品厂商的价格压力,实际上令正品厂商不得不在牺牲品质的情况下,与假货进行抗击。如果正品厂商在价格中迷失了自己,不是沦为价格战的奴隶,就是逐渐在低品质的营销中消逝掉。

  服务:假货给正品厂商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上的增加,而且在时间上的浪费也相当严重。厂商要额外的给假货用户不断的解释,而且在营销上并不能将所有的精力放在品牌营销上,而是要放在防范假货上,从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品牌发展的速度。[发表评论]

  [温州的假货“后遗症”]

  历史上温州产过假货坏了名声,许多消费者对温州产品仍持怀疑态度,在买温州货时总是左挑右选,尤其在展销会上,同样的产品,打温州牌子的产品订单明显比打上海等地牌子的订单少。温州一些没有知名度的企业为扩大产品销量,不得不"借鸡生蛋",与外地企业搞联营,名义上替对方加工产品,实际在借用他人的牌子。有的企业干脆在外地办公司(如温州××公司上海分公司),产品直接打外地牌子。如果不借用别人的牌子,企业产品没销路,无法维持生计。长期"借鸡生蛋"造成恶性循环,搞得企业创不出自己的名牌,路越走越窄,这是假货"后遗症"对温州的影响。[发表评论] 

  相关阅读:打假与假打及诚信漏斗下的“良俗”危机

  一个地方打假者不力,假货泛滥。结果:打假部门可以多点罚款。一个案子拖的越久,办案人员越肥。若把违法现象比用菜地里的韭菜,执法者就象菜农。韭菜长势越壮,菜农得之越多。假货泛滥与打假者的收入成正比。真有意思,打的越净,以后挣钱的机会就越小,假越多,打假者以后机会就越大。

  从另一方面来讲,诚信在中国市场交易中缺失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伦理中传统失信厚黑伦理的强大认同力,诚信缺乏一套与之相对称的“习俗平台”和“双赢价值观”。试想,当诚信者对一切人都遵守诚信的法则,却没有人对他遵守时,诚信的法则只不过造成了欺诈者的幸福和诚信者的不幸罢了。在游戏规则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中,这种欺诈压倒诚信,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时有发生。

  作为处于弱势的市场价值观,诚信由于缺乏利益驱动机制而常常也趟入欺诈的混水中不能自拔,正所谓逼良为娼,弃明投暗。名牌企业是不敢大张旗鼓去打假的,为什么?投鼠忌器,怕消费者以为市场上这种品牌有许多假货所以放弃使用这个品牌。所以假货能够泛滥无归肆虐横行,诚信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显然,这种劣根性想依靠道德的呼唤和宣传的攻势是很难奏效的。

  中国的市场环境中缺乏诚信的社会资源和道德基础,而欺诈却有着丰富的厚黑文化底蕴。 中国当今社会的诚信危机,根源于自下而上的民间诚信资源的价值危机——我们的市场制度缺乏一种能有效推动诚信品质普及众生的诱惑,缺乏一套能够战胜欺诈的利益支撑系统。一项好的有效率的制度必须能给善带来实惠,给恶带来惩罚,这样才能引导善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