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白话文解释:常见症状的治疗穴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0:26:57

所谓强壮穴,通俗地说,就是对人体有补养作用的穴位。

这些穴位从治病的角度而言,能够治疗一系列慢性虚弱性病证,如感冒、神经衰弱、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肺痨久咳、虚喘、贫血、低血压、乳汁不足、内脏下垂等等。从防病的角度而言,可以强身壮体、防病保健、抗衰防老、益寿延年。


强壮穴


关元、中极、气海、脐中、中脘、膻中、百会、大椎、身柱、命门、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膏育、足三里、太溪、涌泉、血海、三阴交。


强身防病、抗衰防老


按摩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涌泉、三阴交。
按摩可每日1~2次,每次每穴5~10分钟。


所谓补气,就是补益人体的阳气以及五脏六腑之气(如肺气、心气、脾气、胃气、肾气等)。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血液由食物中吸收的精华部分变化而成,所以补血穴大多数同脾、胃、肝这几个消化脏器有关。同时,补气可以生血。许多补气穴也具有补血功能。凡是患有贫血症的病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下述有关穴位升高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以纠正贫血状态。


补血穴


气海、膻中、膈俞、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膏肓、足三里、绝骨、血海、三阴交

安神穴

即能够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健忘、癔病、梦狂等病症,具有一定镇静作用的穴位。
中医学认为,人的神志不但与脑组织有关,与心也有一定联系。当脑、心的功能活动健全、正常时,人的意识、思维、记忆和睡眠等就处于积极、稳定的状态。反之,脑、心功能活动紊乱、失常,则容易发生上述病症。

人中、百会、大椎、内关、神门、后溪、合谷、太冲、丰隆等穴,施以重掐穴位。


急救穴


如果有人由于高烧、中暑、癫痫发作或脑卒中等原因导致神志不清、说胡话、突然倒地、不省人事时,千万不要慌张,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让病人尽快脱离险情,转危为安。

人中、素髎、百会、大椎、气海、关元、脐中、内关、少商、中冲、合谷、太冲、隐白、大敦、足三里


闭症


昏迷不醒、满面通红、牙关紧闭、双手紧握、呼吸急促气粗、喉中痰鸣、大小便不通
人中、百会、大椎、内关、少商、中冲、合谷、太冲、隐白、大敦穴
以指尖重掐或皮肤针重叩出血,刺激强一些让其苏醒。



祛风穴

顾名思义是能祛除风邪的穴位。人体有许多穴位都是以“风”来命名的,如风池、风门、风市、翳风等。这些穴位都具有祛风的作用,故而统属于祛风穴。
祛风穴的临症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伤风感冒
体质虚弱的人,每逢气候变化,则易感受风邪,发生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

中医学认为,风邪侵犯人体经络,则发生脑卒中(重症)、面瘫(轻症)。
风池、翳风、风市
风湿病
常年感受风邪,可使人产生关节、肌肉麻木、酸疼(疼无定处,呈游走样)

皮肤瘙痒是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一种病症,可见于许多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等)。另外,黄疸、糖尿病、女子阴道炎、外阴白斑也常常伴有皮肤瘙痒。


止痒穴


曲池、合谷、血海、风市、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膈俞
瘙痒较轻者轻轻叩击或摩擦即可,瘙痒较重者,加重刺激则疗效较好。
对于皮肤病引起的瘙痒来说,刺激上述止痒穴就是一种主要的治疗措施。而对于其它内科病、妇科病伴发的瘙痒,点穴仅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可以起到暂时的止痒作用。如欲根治,还需进一步从消除黄疸、纠正糖尿、清除白带、杀灭滴虫等方面综合治疗。

人若患了伤风感冒,一般要通过发汗的治疗方法排除病毒和细菌,使疾病好转。有些身体虚弱的人在天气不热的情况下也常常出汗,这叫做“自汗”,结核病患者出汗的特点是多于夜间睡眠之中,这叫做“盗汗”。对于自汗和盗汗,需要通过治疗来止汗。
药物发汗、止汗,所用方药是不相同的,而点穴按摩治疗则都是取用大椎、合谷、复溜、阴郄、后溪、足三里等穴。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点穴治病的道理主要是对机体的一种良性调节作用。机体有了病,当时处于一种不正常状态,点穴治疗的结果,就能把机体调节到正常的状态分。结合“汗症”来讲,即无汗的可以发汗,出汗的就可以止汗了。

关于“痰”的含义和范围,中医学比现代医学抽象而广泛。中医学认为,痰涎产生于脾胃,贮存于肺中,其形成与水湿过盛、停滞不行有关。


化痰穴


中脘、肺俞、脾俞、胃俞、内关、丰隆、足三里、阴陵泉
可治疗咳嗽痰多的气管炎,痰蒙心窍的神志病(癔症、癫狂等),痰湿阻滞经络所致的肢体疼痛、麻木、瘫痪等。


利尿即通利小便,适用于小便不畅、点滴而下,甚或闭塞不通、小便全无,排尿时感尿道灼热、刺疼、时而血尿。利尿和消肿是密切相关的,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治疗水肿都是采用利尿的方法。


利尿穴


中极、关元、气海、脐中、水分、肺俞、脾俞、肾俞、列缺、三阴交、阴陵泉、委中

调经即调理月经。凡经期提前或推迟,经色时淡时红或夹有血块,经量时少时多(过少则闭经,过多则崩漏),都属于月经不调。


调经穴


关元、气海、天枢、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合谷、太冲、血海、三阴交、隐白、大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