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御劲阈值:“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误区及应用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05:04
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误区及应用方式

 

“破窗理论”首先是在政治学和经济学中被广泛接受和运用的,但随着它的逐渐被认知和接受,在教育学中也具有了它的市场,尤其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被不少人谈论过。然而,在这个所能搜索到的文章中,接近100%的探讨者都将之误用,或者仅仅作为一种理论的探讨放在了那里。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试图对“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方式作以探讨。

一、“破窗理论”及其内涵分析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过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给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我们来分析这种理论的时候,不难发现它有三个关键点:

1.对“破窗”的出现要及时修补,强调办事的时效性,拖延的处理就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2.对小事的出现一定要严肃处理,否则这种“麻木不仁”的“从罪心理”就会蔓延开来。

3.管理者要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避免制度体系中出现“破窗”。

 

基于以上三个关键点,“破窗理论”在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管理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实际的运用操作中也切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教育史培养人的行为,它是一种很特殊的过程。因此,盲目地将“破窗理论”的关键点嫁接到教育管理中来,就会产生误区。

二、“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误区

盲目嫁接“破窗理论”,而忽视教育的特殊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就会出现如下误区:

1.小事严厉处理。基于“破窗理论”的启示,为了避免班级管理中个别班级成员的不正当行为带来班级内部的蔓延之势。班主任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总是对学生所犯的小事处以严厉的惩罚,怕班级中的这一个黑点成为毁“千里之堤”的“蚁穴”。

著名心理学教师熊荣老师认为,“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构成和人格成长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所以,因为他们是学生,就必然会有行为中的不足,如果老师因为这点不足而严厉处理的话,不知道会有多少未来的爱迪生、爱因斯坦们被扼杀。

2.错误即时批评。“破窗”造成蔓延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时的修补,如果及时修补蔓延似乎难以形成。于是盲目者就会在学生犯下错误的时候,立即对学生进行批评。

记得我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有《我的母亲》一文,胡适在回忆他的母亲对自己的教导的时候说他的母亲总是在第二天或者夜深人静的时候批评他,原因就是给还以一个自省的时间,同时也照顾孩子的自尊心。老师们常常说,某某学生在批评他的时候还有逆反心理,殊不知逆反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和“即时”有关,何况如黄燕亚老师所说“教育不是告诉孩子你哪里错了,而是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

3.强化班级制度。因为“破窗”的存在,所以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老师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暗示性的“破窗”总是费尽心机制订更加完备的“班规”并严格执行。从政治学现实来看,西方的制度避免不了犯罪的滋生,严刑酷法从来都不是管理的最佳选择。管理中的“德政”和“制度”结合才是最好的方式。同样是熊荣老师的话——如果你和学生因为制度的执行有了冲突,不管原因是什么,你已经首先败了一局。教育是人格影响人格,灵魂塑造灵魂的行为,制度代替不了人文,教育的堵从来都不是正确的选择。多如牛毛的制度条文,只能让学生讨厌这个班主任和这个班级。

三、“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方式

那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破窗理论”呢?我们先看一个故事:

18世纪的纽约以脏乱差闻名,环境恶劣,同时犯罪猖獗,地铁的情况尤为严重,是罪恶的延伸地,平均每7个逃票的人中就有一个通缉犯,每20个逃票的人中有一个携带武器者。1994年,新任警察局长布拉顿开始治理纽约。他从地铁的车箱开始治理:车箱干净了,站台跟着也变干净了,站台干净了,阶梯也随之整洁了,随后街道也干净了,然后旁边的街道也干净了,后来整个社区干净了,最后整个纽约变了样,变整洁漂亮了。现在纽约是全美国治理最出色的都市之一,这件事也被称为“纽约引爆点”。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如果我们整个班级就是无可救药麻木不仁的被蔓延者的话,只要我们选中了其中的“地铁的车厢”,然后逐步“蔓延”,就能够将整个班级管理好。这其实是一种“破窗理论”的反向运用——从一点点的“补窗”开始。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再班级管理中做如下几件事情:

1.稳抓亮点建设,宣扬正面榜样。

正如纽约的“地铁的车厢”治理,它不是最终的目的,它只是手段,是稳固了“后方”的一个点而已。古人告诉我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是班级管理的理想状态,而跬步的积累是关键。对于班级管理来说,千万不要幻想“一嘴吃个胖子”,只要做好其中的一点,然手稳固了这个点,那么班级管理其实就前进了一步。

抓住了这个点,应该说是代表班级积极向上一面的“亮点”,就要发挥亮点的作用,而这个作用的发挥就是大力宣传正面的榜样。还是黄燕亚老师所说的“教育不是告诉孩子你哪里错了,而是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是一颗星星就能点亮一片夜空,哪怕一只萤火虫也可以点亮一篇黑暗。所以,稳固了班级的“亮点”,并将之大力的宣扬,班级管理的第一步就算完成了。

2.延时批评错误,学会教育等待。

卢梭说过,“不管你多么小心,如果一个小孩子还是捣了一些乱和打碎了一些有用的东西,……不要让他听到一句责备他的话,而且最好不要让他觉察到他使你感到痛心;你要作出好象那个家具是自行坏了的样子,最后,如果能做到一声不吭的话,我倒认为反而会收到很大的效果。”“一声不吭”恰恰就是给学生一个反省的时间,有时候“你一开口批评就证明了你自己的失败”。教育应该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即时批评,多给一些反省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写道: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学生的自尊心是脆弱的,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即时的批评只能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个过程,诗歌漫长的过程,因此对于班级的管理,不要要满怀期待,但不要幻想一步到位。

3.构建管理系统,定点逐步推进。

一如纽约市如何由“地铁的车厢”到整个“美丽的纽约”,它经历了“车箱干净了,站台跟着也变干净了,站台干净了,阶梯也随之整洁了,随后街道也干净了,然后旁边的街道也干净了,后来整个社区干净了,最后整个纽约变了样,变整洁漂亮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稳固一个“亮点”后,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蚕食”而成功的。而这个计划和步骤的逐步推进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拥有了完整的前进体系,然手定点逐步推进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者在稳固并宣传好班级“亮点”的同时,一定要构建完整的班级管理系统,然手按照这个系统定点逐步推进,以求最终达到班级管理的理想化状态。

 

机械运用理论,只会适得其反,有时变换个角度,或许效果更好。谨此,供同仁批评!